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特殊视角知识——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
2023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儿童视角(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儿童视角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花瓣饭迟子建我正出神地蹲在灶坑前看火,灶房的门响了,爸爸回来了。
他一进来就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你妈还没回来?”“回来了,又走了。
”我说,“找你去了。
”爸爸皱了皱眉头,突然盯着那顶高高的纸帽子问我们:“你妈妈今天又游街去了?”“去了。
”姐姐说。
“游街时没人打她吧?”“没人打她。
她戴着高帽子走,好事的人跟着看看而已。
”姐姐说。
爸爸略感欣慰地哦了一声,嘱咐我们先吃饭,然后自己转身又出门寻妈妈去了。
他出门一会儿,妈妈便无声无息地回来了。
她进来没有和弟弟说话,也没有搭理我。
径直进了里屋。
我跟了过去。
她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似的泪眼朦胧。
她说:“知道爸爸上哪儿找我去了?他上梁老五家!”“你是不是碰到梁老五的老婆了?她骂了你?”姐姐问。
“是啊,我路过梁老五家,正赶上他老婆出来泼水。
她一见我就骂:‘你一个特务还想养汉养到我家门口!’然后故意把水泼到我脚下。
”妈妈说完,像个受到伤害的小女孩一样,嘤嘤哭个不休。
姐姐说:“妈,你别生爸的气。
爸去他家找你,肯定以为你去那里找他去了……”“那梁老五的老婆凭什么那样污蔑我?”妈妈一梗脖子,天真地问。
我说:“就是因为你比她长得好看,她看着眼气。
”妈妈含泪笑了。
她笑得很好看。
姐姐不失时机地告诉她,爸爸很惦念她,向我们打听她上午游街时受没受委屈。
这个“苏修特务”听到这番话后,眼睛里就泛出温柔亮色了。
她看了看墙上的挂钟,嘟嚷一句:“这么晚了,他别是因为上老梁家遭了白眼,想不开了,我得出去找他。
”妈妈一转身消失在夜色中。
我坐在灶坑前,灶膛的火微微熏炙着我,使人昏昏欲睡。
正在似睡非睡之时,院子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爸爸推门而入了!“你妈妈还没回来?!”我看不清他的脸,只听见他焦急的声音。
“回来了,又找你去了。
”我有气无力地说。
“她怎么不知道在家等我?”爸爸抱怨道。
“那你怎么不知道在家等她?”我反问。
“她是个女人,我不放心她天黑时一个人在外面,我不去找她行么!”爸爸跟我喊道。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事特征课件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讲究如何讲述故事。当我们的小说复习还在 传统的三要素里打转的时候,高考已悄悄为我们开辟了小说学习、复习 的新视野——小说叙事学。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的切入角度、视 角变化、方式、技能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 视,而不仅仅是把“叙事”当作与描写、议论、说明相并列的表达方式。
补叙
也叫追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 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补充的交代,补充另一件与之 相关的事件,使事件的整个过程更加清楚完整,有 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 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 故事的完整性。
例子例
叙述方式 对话式
作用与内涵与效果效果
对话体小说是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情势的一种小说 类型。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 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是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 白。 作用:①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 中。②可以使小说中人物的性情特征充分地刻画和表现出来。③ 凸显主题
独白式
独白式小说是以叙述者的独白占主导地位的小说。着力描写人物 心理的种种感受,开掘深层的意识来展露隐蔽的灵魂和内心世界, 淡化情节以至取消情节,事件极其微小。 作用:①可以使小说的结构更加紧凑。②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 真实情感。③可以展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丰富作品多层次的内 涵
叙述方式 重复式 片段式
特殊视角:儿童视角、女性视角
1.儿童视角:有些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 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作用: (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经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照成人世界的丑陋,审视人性,凸显主题, 直扣人心。
高考文学类阅读复习备考:高考小说阅读中的特殊视角
高考文学类阅读复习备考:高考小说阅读中的特殊视角一.两道周考题引发对问题的探究(一).英才大联考长沙一中卷(九)问题9.小说为什么选定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而不是其他家庭成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答案9.①使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
(1分)如写到爷爷酒后痛打父亲,在孩子的眼里,爷爷像暴君,父亲像牲口,读者也自然会对父亲心生怜悯。
(或:如“我”喜爱父亲给的东西又隐约感到不光彩,会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一个孩子的纠结等等。
)因为孩子单纯感性,所以其双眼真实可信,其情感取向也更有感染力。
(2分)②利于揭示主旨,表达作者的理想。
(1分)爷爷对父亲的放弃和母亲对父亲的守望,都从“我”这个视角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我”在母亲的引导下长大,最终克服了父亲带来的羞耻感和陌生感,去接纳父亲回家。
(2分)(二).金太阳四月大联考卷问题:8.小说特意选用一个90岁的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可谓匠心独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好处。
答案:8.①让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老人的一生,就是整个鄂温克族的缩影。
通过老人丰富而漫长的人生经历叙述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以及深厚绵长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引发人们对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
②以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使人物、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老人与第一人称组合在一起,借回忆往事的形式娓娓道来,营造一种浓重的怀旧氛围,亲切而感伤,奠定了小说的情感基调。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以及叙述视角的能力。
文中的讲述着“我”是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妻子。
在面对去大城市还是留在山里,他选择了后者,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叙述鄂温克民族的历史演变;根据“我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我要在山里,把它还给神灵”“这团母亲送我的火虽然年龄苍老了,但它的面容却依然那么活泼、青春”可知,通过老人的讲述,表达了深厚绵长的民族文化和情感,引发人们对民族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让故事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新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
新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设问方式】1.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3. 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题角度】一、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二、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1、全知全能视角(也叫“上帝视角”、“0视角”)。
2、有限视角(也叫“凡人视角”、“内视角”)。
3、儿童视角,如《吉祥如意》。
4、动物视角,如《我是猫》)。
三、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等等。
四、叙述安排上的技巧:1.对话、2.心理、3.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4.回忆与现实交织、5.时空集中。
【具体作用清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需具体阐释)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需具体阐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摇摆】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
【突转】: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新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
新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设问方式】1. 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3. 小说在叙述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题角度】一、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二、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1、全知全能视角(也叫“上帝视角”、“0视角”)。
2、有限视角(也叫“凡人视角”、“内视角”)。
3、儿童视角,如《吉祥如意》。
4、动物视角,如《我是猫》)。
三、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等等。
四、叙述安排上的技巧:1.对话、2.心理、3.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4.回忆与现实交织、5.时空集中。
【具体作用清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需具体阐释)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需具体阐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摇摆】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
【突转】: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21 小说叙述视角和人称-备战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新高考通用)
高
三 一 轮 复
叙 事 视
习角
之 小 说 阅
与 叙 述
读人
( 一
称
)
1.全知视角 (零视角)
1.全知视角·特点
叙述者>人物。叙述者全知全觉。
特点:叙述者可以从任何角度观 察事件,描写不同时空场景,透视 任何人物的内心,对故事的发展和 每个人的命运走向了如指掌。
“上帝俯瞰”
1.全知视角·教材链接
(节选自《边城》)
小说中对茶峒风俗、人物的介绍都是全知视角叙述。
1.全知视角·效果
效果:①不受时空限制,叙述自由灵活,朴素明晰, 客观冷静,②可以全方位地描写人物,深入人物内 心,③可以多角度地叙述事件,④可以多方面反映 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
2.限知视角 (内视角)
2.内视角·特点
叙述者=人物。
3.外视角·动物视角 动物视角
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 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 体验,更有情趣;
3.动物展示出的心理 活动,往往与人的心 理活动交替进行,从 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2.更客观冷静真实;
4.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 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 之严重,引人深思,突出 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 思想。
课堂训练
效果:1.给读者一种特殊 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令人 信服; 2.利于勾连故事,推动故 事情节发展 3.便于抒发情感,展现人物 的内心世界,凸显主题。 4.有利于衬托主要人物形 象,使其更加丰满立体。
3.第二人称·效果
是叙述者站在 “你”/“你们” 效果:便于交流感情, 的立足点上进行 拉进与读者距离,给人 叙述,“你”可以
见证人视角
1.对于塑造主要人物的完整形 象更客观全面; 2.可以对所叙人物和事件做出 感情反映和道德评价; 3.灵活地改变叙事角度,突破 本人在见闻方面的限制; 4.有时会借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重要知识点(一)+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叙事时间
5、写实结构
写实结构是“新写实”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新写实”小说不像传统现实主义 小说那样去营构因果相扣的严密精致的情节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现代 主义小说那样彻底打碎时间情节而完全依据人的意识的流动和闪回组织叙述。
它注重于展示客体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现象)的原初状态 和本来面目,通过人生中平凡、琐碎的细节,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质和那酸甜苦 辣五味具全的人生体悟,而相对淡化社会历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义,甚至
2、散文结构(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散文结构的特点:一是故事情节呈现为散文的片断,而不是有头有尾的连贯故事;二是形 散而神不散,即通过片断事件的叙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会风情的描绘,创造出生动的意境, 表达特定的主体情思。这似乎同于散文了,其实不然,散文所叙之事之人是真实的,而散文 结构的小说本质特征仍是虚构性。
象征性情节结构小说的艺术特点如下:①象征涵义凝聚着所有的情节单元, 贯穿着整个形象体系。②象征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动性。③情节过程简明、 清晰。④象征形象具有大幅变形的特点。
7、框架体结构
西方文学框架体结构,是西方文学的一个小说样式,开头一个楔子或一个引子构成 了故事的框架,将一些毫无关系的故事连接在一起。小故事之间没有关联性,就是靠 这个楔子或引子将它构建出来的,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是承袭了《一千零一夜》的 故事结构,如《十日谈》等。
② 作家打破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逻辑,凭借人物的意识流动来组接素材。
③ 作者采用了心理分析、独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觉、梦境等表现手法展开叙 述。
4、画面结构
画面结构,以景物、场面为主体的画面式情节单元的组合,即为画面结构。这种 情节结构,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创作旨向、画面特点和组合的 具体方式却有很大差异。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叙述视角
艺术效果:“他”的视角所知有限,强化神秘的氛围,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特殊视角之儿童视角
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 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 达到的优越。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 (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 (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 (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总结及补充
一、全知视角(上帝俯瞰)——上帝视角 1.特点:“全知”叙事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 2.叙述人与作品中人物的关系:叙述人可在其中,也可活跃在人物之外 3.视角切入: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限制,最大限度掌握广度、深 度 4.叙述人称:往往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人像上帝,对人物心理、过去 了如指掌。 5.作用: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握
特殊视角之动物视角
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 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 展; 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之严重,引人深思; 突出了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思想。
特殊视角之女性视角
以女性敏锐的洞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入入胜 以母性感情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情怀 塑造了。。。。的女性形象,以。。。的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改文是以全知视角旁述王熙凤的出场,因为一切信息提前告知,悬 念感与临场感就少了许多。
高考小说考点突破:儿童视角篇
高考小说考点突破:儿童视角篇【考情分析】在2016-2022七年高考小说考查中,有一次涉及了对儿童的描述,考查频率低。
但近年的模拟试题中对儿童视角考查的比较多,要关注这个考点。
1.(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6分)【考点归纳】1.探究作者以儿童为主要描述对象的情感态度。
2.分析采用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
3.分析采用儿童视角叙事的效果。
【考点突破】一、“童话”特征的具体表现1.以儿童为叙述主体。
2.以儿童的语言叙事,浅易、简洁。
3.以儿童的眼光创设童话般的情境。
二、以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1.展现儿童眼中的世界,符合儿童心理,使表达更加真实自然。
2.与成人视角形成对比,体现了儿童世界的纯真美好,突显文章的主题。
3.叙事语言带有儿童的思维和情感,给读者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
4.寄托作者对儿童纯真世界的喜爱与怀念。
三.采用儿童视角叙事的效果1.以儿童视角成年人的生活,使小说富有诗意,淡化悲剧内容。
2.直观地表现孩子们的心灵创伤,凸显主题。
3.用有限视角,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
【真题引领】(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6分)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复习任务】1.掌握小说叙事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叙事人称、视角与叙事方式。
2.学会分析小说叙事的特点,并能够掌握答题要点。
【前备知识——叙事三组】01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叙事人称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①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②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第三人称:①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为广阔。
所有人称的变化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不同人称的出现会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三种人称常常交叉使用,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
使用第一人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
使用第三人称的,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聚焦,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类。
(1)全知视角,又叫外视角或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全知视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传统的叙事作品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比如《水浒传》中这么写,“李逵想……”“宋江想……”,叙述者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袒露心声。
但由于过多的叙事自由,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感,剥夺了阅读者探索、解释作品的大部分权利,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批评家的非难。
(2)限知视角,又叫内视角,顾名思义,把视角限制在某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事特征之视角及转换++课件
●故事套故事 ●听他人讲故事 ●(课时精炼二十九《破规矩》我听三爷讲述剃头爷的故
事)
叙述人称、叙述视角交织转换作用
●一是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各自的缺点,避免了单一 叙述的单调性,使故事叙述自由灵活,使作品呈现出更强的立体 感和多面性,突出文章主旨、丰富情节内容。
●二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艺术表现力,采用流动的视角,可以增 强小说的叙述张力和叙述效果,使观察对象得到多角度、多层次 立体化的呈现。
(2)叙述人称与叙述视角是交叉而变化的。 人称变换、交叉: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 域;《祝福》卫老婆子转述祥林嫂鲁镇以外的生活 使用第三人称的,则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 立体化的表现。 人物内心独白:不过,攻击我这条鱼的鲨鱼被我干掉了,他想。他是我见 过的最大的尖齿鲨。天知道,我可见识过不少鲨鱼。《老人与海》节选部分
视角转换:第一人称有限视角与文中人物视角的相互转 换《祝福》
●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 ●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 ●“鲁镇人”的视角出发 ●卫婆子的叙述视角 ●祥林嫂离开鲁镇的活动就必须由卫婆子来转述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 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 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 的风流态度, 便知他有不 足之症。
常见“六大”叙事特征
以教材经典作品《祝福》为例,探讨其在叙述上有何特点? 叙述人称视角 叙述顺序 情节安排 叙事安排 叙事节奏
以第一人“我” (有限视角) 所见所闻所感 来讲述故事, 既增添了故事 的真实性,同 时这个线索人 物使得情节紧 凑。
采用倒叙的手 法。祥林嫂悲 惨的结局放在 开头,巧妙地 设置了悬念, 使读者寄予探 求事情的原委, 有一定的吸引 力。
视角结尾知识点
类别
内涵及作用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 (有限视角) 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 第二人称
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
小说结构特点 (1)单线结构 (2)双线结构 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 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
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 (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 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 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④卒章显志式。
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
1、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 强悲剧色彩;2、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
1、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2、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 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耐人寻味;3、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 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 (全知视角) 同时发生的事情。
2、叙述者身份(特殊视角):孩子、伙计、知识分子等特殊身份。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的身份(视角)叙述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以儿童的身份(视角)叙述故事(单纯、真诚、
善良、稚嫩、干净,诗化优美的世界等,与成人世界形成对比。)动物 视角,女性视角等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特殊视角知识——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
小说阅读特殊视角知识特殊视角:1、儿童视角2、动物视角3、女性视角知识总结一、儿童视角儿童视角要求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之所以要用儿童视角,是因为儿童视角有着许多成人视角无法达到的优越性。
总结概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儿童纯洁的心灵和简单的阅历使得叙事内容更加客观真实;(2)儿童贫乏的词汇和特有的语句使得叙事语言更加平易亲切;(3)儿童丰富的想象和无知的状态使得叙事效果更加“陌生化”。
(4)儿童的好奇心推动情节的发展;(5)儿童视听下来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6)用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对比成人世界的丑恶,审视人性,凸显主题,直扣人心。
二、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作品从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更加生动,充满童趣。
另一方面,作家又偶尔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作家笔下所写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更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三、女性视角:(1)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情感更加细腻,引人入胜。
(2)以其母性情感笔触,表达对弱者的同情,怜悯的情怀。
或以女性口吻表达对强权的反抗,对自由的渴望。
(3)塑造了xxx女性形象,以其xxx的心理,展示心路历程,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动物视角:(1)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真实;(2)动物展示出的心理活动,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交替进行,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3)动物非人类,可见生活中的事物被漠视的程度之严重,引人深思;(4)突出了作者要真正表达的主题思想。
思维演练(一)树上的男爵(节选)卡尔维诺[意大利]我的兄弟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
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
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
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虽然那时从不习惯早起的法国宫廷传来的下午吃正餐的时尚已在贵族之中风行。
高考语文《小说的叙述艺术》
如特:殊视角之儿童视角
【2019年浙江卷】12.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6分)
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 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 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 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特殊视角之动物视角
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一种崭新的体验,更有情趣;更客观冷静 真实;
特殊视角之“听他人讲故事”
一天黄昏,我又去看他们,他们却搬走了,遇见一个村干部,他和我说起了那 个伙计,他说:
“那才算个战士!反‘扫荡’开始了,我们的队伍已经准备在附近作战,我派 了人去抬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上山过岭。那个伙计不走,他对去抬他的民兵们说: 你们不配合子弟兵作战吗?民兵们说:配合呀!他大声喊:好!那你们抬我到山头 上去吧,我要指挥你们!民兵们都劝他,他说不能因为抬一个残废的人耽误几个有 战斗力的,他对民兵们讲:你们不知道我吗?我可以指挥你们!我可以打枪,也可 以扔手榴弹,我只是不会跑罢了。民兵们拗他不过,就真的带好一切武器,把他抬 到敌人过路的山头上去。你看,结果就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更加鲜明。
叙述腔调
腔调──说话者的伪装
莫言说:“腔调,并不仅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他 处理这个故事的方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营造 出的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或者像烟熏火燎的小酒馆,或者像烛 光闪烁的咖啡屋,或者像吵吵嚷嚷的四川茶馆,或者像音乐缭绕的五星级 饭店,或者像一条高速公路,像一个马车店,像一艘江轮,像一个候车室, 像一个桑拿浴室……总之是应该与众不同。即便让两个成熟作家讲述同一个 故事,营造出的氛围也决不会相同”。(莫言《锁孔里的房间:影响我的 十部短篇小说·序》)
高三语文上学期46小说阅读专题复习——特殊身份视角的作用
高三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复习——小说特殊身份视角的作用班别:姓名:【学习目标】1.积累小说特殊身份视角的有关知识。
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2.掌握小说特殊身份视角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小说特殊身份视角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难点:准确解答小说特殊身份视角题型。
【自主学习】一、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我、我们):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增强小说的可信度。
第二人称(你、你们):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它,他,她他们):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视角及其作用内视角: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
外视角:神秘莫测,既富有悬念又耐人寻味。
读者面临许多空白和未定点,阅读时不得不多动脑筋,故而他们的期待视野、参与意识和审美的再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
全知视角:视野无限开阔,适合表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题材。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同时也决定了接受者不同的感受方式。
“全知全能”的叙述,可以使阅读者感到轻松,只管看下去,叙述者会把一切都告诉我们。
“人物”叙述可以使阅读者共同进入角色,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后视角”的叙述,给人无穷的诱惑力,并给人极大的想象的空间,韵味十足。
【课堂探究】百合花茹志鹃1946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团长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
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特殊视角知识——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特殊视角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和女性视角是常见的形式。
儿童视角的优越性在于能够通过儿童的眼光和语言来呈现故事,使叙事更加客观真实、平易亲切和“陌生化”,同时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塑造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和审视人性。
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更加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女性视角则以女性敏锐的观察力和母性情感为特点,表达对弱者的同情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能够塑造出具有特定心理的女性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物视角则以动物的眼光看世界,给读者带来新的体验和更客观冷静真实的叙事,同时也可以展示动物心理与人类心理的交替,引人深思并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以上是对特殊视角的总结,而XXX的《树上的男爵》则是一篇以儿童视角为主的小说。
在这篇节选中,XXX在家中的餐室里与家人共进午餐,但他却因为不喜欢蜗牛而情绪失控,推开了盘子。
这一情节通过儿童视角的叙述,展现了儿童天真善良的天性与成人世界的丑陋相比之下的反差,凸显了主题,直扣人心。
在餐桌的首席位置坐着我们的父亲,XXX男爵XXX·XXX。
他戴着一顶已经过时的路易十四式假发,垂至耳际。
坐在他左右的是XXX神父,他是我们家的食客和家庭教师。
在我们对面坐着的是女修道会会长XXX和我们的姐姐XXX修女。
桌子的另一头,与父亲面对面的是土耳其式着装的律师XXX,他是我们家庄园的总管和水利工程师,同时也是父亲的非婚生兄弟,我们的亲叔叔。
当时我8岁,XXX12岁,我们刚被允许坐在父母的餐桌上几个月。
我能坐在那里,是因为他们不想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吃饭。
在过去,我们和XXXXXX神父一起在小房间里用餐,每当结束后才开始吃饭。
我们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一勺勺地吃,不能发出任何声响。
如果有人抬起眼睛或者发出响声,神父就会生气。
但是,神父很快就吃腻了,他开始茫然地呆望着,每次喝酒都要啧啧舌头,好像只顾品味这短暂而浅表的感觉。
当吃到第二道菜时,我们就可以用手抓着吃,吃完饭后还会互相玩闹。
神父不时会懒洋洋地说:“够了!安静些!”然而,现在我们和全家人一起坐在餐桌边,家庭里的积怨显现了出来。
我们的父母不停地唠叨,要我们用刀叉吃鸡,坐直身体,不要把胳膊肘靠在桌子上。
姐姐XXX也会叫嚷、气恼、处罚、踹腿、踢脚,直到XXX拒绝吃蜗牛并决定把他的命运同我们断开的那一天。
然而,第一次重新同家人共餐时,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那是在6月15日的中午。
我们的姐姐和总管准备了蜗牛汤和蜗牛做的主菜。
XXX连蜗牛壳也不愿碰。
我屈服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
这是我的一次颇为软弱的表现,让我的哥哥感到更加孤独。
他抛弃我们的行动中也有着对我的抗议,因为我让他失望了。
但是我那时只有8岁,我的意志力怎么能同我哥哥的超人顽强相比呢?怎么样?”我们的父亲问XXX。
XXX气愤地拒绝了饭菜,推开盘子,转身离开餐室。
他穿戴整齐,打扮得像个小男爵,按照父亲的要求穿着绿色开叉燕尾服、浅紫色短裤、三角帽和佩剑。
他爬上了那棵圣栎树,展现了我们在树上攀爬的技巧,而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只是为了找果子或掏鸟窝。
在树上,我们可以观察下面的世界,对着从树下走过的人们呼喊或捉弄他们。
圣栎树的树枝向上伸到与餐室的窗户相同的高度,使得全家人都看见他的委屈和愤慨。
老人静静地躺在那里,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一条蛇悄悄地爬过。
老保姆出来叫老人吃饭,打破了宁静。
蛇看到老人抬起眼皮,疑惑地环顾四周,然后默默地跟着保姆进了屋,老猫也默默地跟了进去。
晚饭时间到了。
蛇穿过院子,从墙角到墙角,悄无声息地走了。
第二天,和前一天一样,仍然没有任何声响。
这让蛇感到好奇,于是在老人再次出来后,她悬挂在紫藤架的深处,从叶子间看着老人。
整整一天,除了老保姆出去一趟,院门发出沉重的响声,以及老保姆回来的声音,没有其他动静。
偶尔有一两只蝴蝶飞来,在紫藤架上空中盘旋一会儿,然后飞走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老人走进屋里。
蛇很想跟进去看看,看他们在饭桌上会不会说话,但她害怕那只老猫。
一天又一天,蛇感觉自己也在慢慢变老,她的灵活和机敏都在逐渐消失。
她在这个院子里透着古老的气息。
墙角上长满了青苔,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老的太师椅、老人、老猫和这个院子的景象很协调。
太师椅放在房门前,老人坐在上面,老猫蜷缩在老人脚下。
整个院子就像一幅静物写生,安静、不流动,连空气也凝固了,老人和猫的呼吸声都显得异常清晰。
快到傍晚时,一条蛇悄悄地出现了,成为这个院子里罕见的客人。
这条蛇粗细如拇指,身体呈青白色,有着深色的纹路。
蛇环顾四周,看到老人和猫都在打盹。
她不知道该穿过他们身边还是退回去,于是就停在那里,注视着椅子上的老人。
老人没有察觉到小蛇的到来,他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
过去的欢乐与悲伤,如同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他的心田,他沉醉在其中。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蛇最终下定决心跟随老人进了屋里。
屋子很大,有一个又一个的房间,摆满了家具。
可以看出,这里曾经热闹非凡,人们欢声笑语。
但现在,家具静默无声,人都离开了。
蛇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许是附近,也许是远方。
老人和老保姆在堂屋吃饭,老猫还在老人脚下。
老人没有说话,老保姆也没有,只有咀嚼声和筷子碰到碟子和碗的声音。
老人吃得很慢,仿佛那些饭菜难以下咽。
在老人背后的墙上,有一个大相框,里面装着一张全家福。
老人坐在中间,另一个老女人坐在他身边,周围十几个人欢乐地笑着。
老人也在笑,笑得很慈祥。
蛇看着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感到有些恍惚。
老人和老猫吃完饭后都变得懒洋洋的,仿佛所有的力气都被饭菜消耗了。
老保姆缓慢地收拾餐桌,来回踱步,脚步发出橐橐声。
老人像往常一样坐在屋里,静静地回忆过去的河流。
蛇看着老人,想要发出声响或者靠近他,但它不敢。
它的身体冰凉,不仅无法给老人温暖,还有可能吓到他。
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整个屋子都震动了一下。
老人吓了一跳,迅速转过头看向桌子上的电话。
老猫也吓了一跳,跳起来看着老人。
老人不知道该如何接电话,伸出手又缩了回去。
老保姆急忙从厨房出来,擦了擦手,拿起电话。
她和XXX交谈,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老人看着她,也慢慢地笑了。
老保姆把电话递给老人,他接了,没说几句话就挂了。
电话响起后,整个屋子仿佛又活了起来。
老人在椅子上扭动身体,老猫在桌子下转来转去,老保姆低声自言自语。
蛇看着这一切,也感到高兴。
这个晚上,蛇要离开了,去寻找冬眠的地方,不能每天来看老人了。
它突然变得伤感起来。
本文通过蛇的视角叙述故事,可能是为了传达一种生命的平等和共存的观念,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值得尊重和关注。
一匹老马拉着一对夫妻朝二道河子走去。
马虽然瘦弱,走路也很慢。
老头子和老太婆都是小眼睛,常常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尤其是老太婆,有时XXX觉得她根本没有眼睛。
他们要走二十里路到达二道河子,这条路马已经走了很多年,记得背上曾经挨过许多鞭子。
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带走时,马也挨了很多鞭子。
但第二次马被带走时,他们对它更加温情,夜里还会喂它豆饼,女主人还会给它梳毛。
他们像往常一样,男人坐在车辕打盹,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
他们不用担心XXX走错路,因为只有一条路通往二道河子。
也不用担心XXX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车辆。
马也知道两个人都在睡觉,所以在直路段时也会趁机打盹,因为它总是感到疲倦。
马的视角在小说中起到了几个作用。
首先,它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马的感受和心理。
马虽然是动物,但它也有情感和思考。
通过马的视角,读者可以感受到它的疲惫、痛苦和内心的挣扎,从而更加贴近故事情节。
其次,马的视角也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在小说中,老头子对马的态度很不友好,甚至有些残忍。
而马却一直默默承受着,它的内心矛盾和无奈也让读者感到心酸。
最后,马的视角也增加了小说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通过马的视角,作者可以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深刻和感人。
树上的男爵》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通过模仿一个8岁男孩的语气,讲述12岁哥哥的故事。
这种叙述方式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亲切可感。
同时,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
此外,通过“我”的胆怯来突出哥哥倔强执着的性格。
在小说《蛇》中,作者以蛇的视角来观察老人的生活,客观地呈现了老人的生活实况。
这种视角的选择足以说明老人的生活被漠视之严重。
即使是冷血的蛇,在面对老人的生活状态时也感到忧心忡忡,这可以想见老人生活孤独、脆弱的程度。
在小说《马》中,作者把马人格化,将马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推动情节发展,强化情感。
通过用“马”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们熟悉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
同时,“马”的视角与传统视角相结合,互为补充印证,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