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广东省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类文章阅读1 含答案
小说类文章阅读01一、最新考纲解读了解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二、思维突破一、人物形象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
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从内容上来看,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从表达形式上来看,有以下两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
小说的核心任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4。
分析人物形象设题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江西省横峰中学2016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4.1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 含解析
第一单元小说阅读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尺幅千里说生活,百态人物道世相—-小说整体阅读及应考丈夫的账单美国]马克·吐温错误!本小说虽文约而情节完整,想象空间广阔,请简要概括本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答案开端:“丈夫”花钱招聘了一位年轻的女打字员。
发展:“丈夫”喜欢上打字员,预付薪水,送花,共进晚餐。
高潮:婚外情暴露,向“夫人”“岳母”赔礼—-买衣服送给他们,平息家庭危机。
结局:另聘一中年女打字员。
一、小说基础知识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
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一)人物形象1.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2.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及其作用(1)正面描写①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境、性格等。
④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2016年全国卷小说考点归纳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讲述故事:小说故事 是由“我”叙述出来的,真实可信; ②推进情节:“我”是事件的参与 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 发展变化;③衬托人物:小说主人 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 在而更加鲜明。(每答出一点得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战争”(二卷)
1、小说中的女主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分析。 2、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 用“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 处理合理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3、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 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玻璃”(三卷)
1、“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6年全国一卷)
答案示例:①锄作为一种工具,象征六安 爷的人生和精神;②锄喻示劳动者与土 地的密切关系; (锄头,小说中的一事 物,考虑与主要人物的关系) ③锄意味 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④锄作 为一种劳动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 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 (与主题的关系)
考点四:对主题的理解,探究题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 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观点。(8分)
答案: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 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 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 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 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 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 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 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 分,答出两点给5 分,答出三点给 8 分,意思答对即可。)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
一、【2016年高考xx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xx①会明是三十三xx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xx,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xx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xx,全xx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xx的三十三xx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xx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xx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xx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xx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xx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xx,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2016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课件
启示:生活中尽管有不和谐的现象存 在,但和谐互助、善良美好仍是社会 的主旋律。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误解 委屈时,对社会与他人应该保持阳光 的心态,积极无私地帮助别人,坚守 道德,坚持行善;同时也向身边的人 传递正能量。(言之成理即可)
二、题型透析 考纲对小说语言的考查定位为鉴赏评价:“体会重 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出 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 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 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常见问法: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请概括出××的主要性格特点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1.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 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 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 的评价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或手法,通过人物的描 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 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 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 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 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观点一)“阴影与阳光”这个标 题好。理由:①小说开篇用很大篇 幅写小蒙这几天的倒霉事,这些事 在他的内心布下了阴影,结尾爸爸 虚构了一个故事播撒阳光,这个题 目与故事的内容相照应。
③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并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
地融合在一起。
④揭示或暗示主题。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主 要人物服务的,为揭示小说的主题服务的。小说 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涵着厚 重的力量,既提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 的魅力。
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ppt1
11 题第(2)小题: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该题是综合问(必须答出情节、人 物、 主题、 读者等方面作用), 问的是小说开头的细节描写作用, 而不是小说开头的作用。 2.答题 (1)答题模式 分析情节作用也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的, 具体来说: ①结构(情节自身)作用
子》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 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 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如《水 浒传》中写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给读者以武松会依仗 哨棒打虎的印象,接着安排哨棒被打断,手中的一半也被武 松扔在一边,武松两手揪住老虎头皮,按在地上,提起铁锤 般的拳头,打得老虎眼、口、鼻、耳七窍流血的情节,有力 地彰显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出人意料式。这种结尾, 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 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
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式。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 创造。③补叙式。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 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 式。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⑤令人感 伤式。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 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 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⑥大团圆 式。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 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 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 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 起读者的共鸣。
2016年高考,小说真题训练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小说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
几千年几百代里,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
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
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
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
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
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
专题14:文学类阅读之小说一、【2016年高考xx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xx①会明是三十三xx 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xx,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xx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xx,全xx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xx的三十三xx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xx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xx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xx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xx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XX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大阅读:小说阅读
示例 (07宁夏题)《林冲见差拨》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 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 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 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2、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 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 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 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 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 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 作用。
㈡ 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 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起着 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它是人 物性格形成的历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的矛 盾冲突中得到展示的,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 而得到具体体现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 成。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某一 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 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把 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 线索既有一条也有两条。一是主线,一是次线; 一是明线,一是暗线。
解题技巧
1、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 脉。 2、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 人物服务。 3、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 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4、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 的艺术匠心。
总结:情节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4、照应前文。 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6、刻画人物性格。 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016高考备考小说阅读题解题方略(上课用)
阅读要诀——概括路径
1、概括的前提是分析小说是怎样塑造人物的:
(1)直接描写: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 动、肖像、心理活动、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间接描写方法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 人物的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活动的,所 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
Page 32
高考题示例:
2013年新课标1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4)小 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 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 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 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 ②小说把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 生活的孤独凄凉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 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 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 家里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 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 实的力度,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③以月之“圆”显人物心情、事情结局之“残”, 与结尾点明的已成泡影的旅游构成了对照。
Page 22
高考题示例:
2011年江西卷《晚秋》第16题:请指出小说开头 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4分) 答案:(1)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 (2)照应标题(或渲染氛围)。
Page 23
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归纳环境特点。 景物的特点不外以下几种: 清逸、静谧、安谧、和谐、安宁; 热闹、活力、生机; 荒芜、凄凉、萧索、空旷、冷清、孤寂、 沉闷等。
2016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共69张)
第4页,共69页。
Company Logo
人称选用的效果 作用 (xiàoguǒ)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
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
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
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 (dàoxù)、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 情节类最容易出探究题
第17页,共69页。
(一)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 知文章的起点(qǐdiǎn)。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 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 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人物形象”
1.命题(mìng 指向 tí) 指出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
说明对塑造人物所起到作用;概括人物的 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人 物的辨析(热点);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 价;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类也最容易出探究题
第27页,共69页。
2.小说(xiǎoshuō)塑造人物的方法
第24页,共69页。
3、安排(ānpái)故事情节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波澜性、戏剧性和可 读性。
第25页,共69页。
3、安排故事情节
②就开头结尾 来说有 (jiéwěi) 首尾呼应式(伏笔、照应)。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倒叙式、插叙式。
第26页,共69页。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解析及复习指导
2016年高考全国卷二小说阅读试题解析及2017年复习指导陕西省西安中学庞世文一.原题呈现及解析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
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
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
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
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
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
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是我。
”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
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
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
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
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
2016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2.以物象为题,比如:《古渡头》《排斧》 《鞋》《亲爱的土地》……
作用: ①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 托某种情感;)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3. 以事件为题,比如:《走眼》 《报复》《活着》《抻面》《卖琴》…… 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对象特点或主要事件、 人物;②理清文章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 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3答案 (1)虚伪庸俗。本是一个不讲道德的赌 徒,却想通过品酒以追求高雅。 (2)喜欢炫耀(虚荣)。通过品酒来炫耀 自己的好酒与品位。 (3)贪婪。为了两处房子,不惜用女儿 做赌注。
关于标题
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 标题含义: 1.小说以××为标题,寓意何在?
2. “××”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侧重内容的意 蕴探究)
思路指引
4、从情节发展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 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 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5、从分析环境入手。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特定 的自然环境中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 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或自然环境中去理解。 6、注意作者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该人物的介绍和 评价。 (弄清楚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标题作用: 1.这篇小说的题目“××”改为“××”, 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侧重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 2. 小说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 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 观点并作分析。(侧重拟标题的意图探究)
2016届全国卷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好用)
0分
1 时间的沧桑。老照片经历许多年,重重磨难,才得以保住。
2 人物形象的沧桑。如“老外”及小五子一家因为老照片付 出了巨大的代价,人物形象沧桑。
3 小说背景沧桑。“老照片”发生的背景是腐朽的清末及文 革时期,人民愚昧无知。 4 小说主旨沧桑。文章中小五子一家只是因着较为开朗,正 直善良替人保护老照片,却受到了一系列的磨难。
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多角度跨 越,颇具历史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 分析。(8分) 审题指导:抓住问题的核心,把握答题的方向
4、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多角 度跨越,颇具历史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 对此加以分析。(8分)
审题指导:抓住问题的核心,把握答题的方向
学生答案 学生答案一:
历史传承的责任感
3、小说塑造了一个群体形象,这个群体包括小五子的
太爷、爷爷、父亲及小五子。请简要概括这一群体形 象的性格特点。 (6分)
参考答案: ①善于接纳新事物。(2分) ② 富有历史传承的责任感。(2分) ③ 机智。 ④恪守诚信。 ⑤看淡金钱。⑥ 执著 ( ① ②每点2分, ③ ④ ⑤ ⑥答出其中任何两点2分)
2、人物形象归纳不够准确。
学生答案三:
6分
1 不因循守旧,能够接受新生事物。 2 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守卫者。 3 有强烈的责任感。 4 机智,看淡金钱。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小说阅读
一、【2016年高考xx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会明xx①会明是三十三xx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xx,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xx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xx,全xx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xx的三十三xx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xx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xx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
”“我好像听见枪声。
”“说鬼话。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xx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xx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xx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xx,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第一节 专题三 考点四(含解析)
点四赏析艺术技巧—得鱼莫忘筌,得“意”需要“言”构建小说艺术技巧的知识体系说的艺术技巧是小说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较为复杂、丰富的技巧系统,与散文鉴赏中的表达技巧系统是完全相通共用的,但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表达特色。
近年来,高考小说命题有向此方向发展的趋势。
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采用叙述语言,也可以采用对话语言,还可以采用心理描写等手法。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更是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艺术体裁的所有写法,有散文式的背景描绘,有特写般的人物刻画,有戏剧般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诗一般的意境。
从这一点来讲,小说的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其艺术技巧更突出叙事技巧、描写艺术、情节设置艺术和语言艺术等几个方面。
、赏析叙事技巧2011·浙江)《第9车厢》(原文见本节专题三考点二)。
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案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析故事的主体部分叙述了这位读者向“我”反映的他与他妻子的乘车经历,用的是第三人称。
这种人称的叙述,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使故事的讲述更具有客观性。
精要点拨事(记叙)作为小说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技巧表现在叙事的人称和方式两个方面.、赏析描写技巧说中的描写有两种,一是环境描写,主要指景物描写;二是人物描写,它是描写的重点。
.景物描写技巧2010·江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热点题源 题点训练——小说阅读ppt (1)
这个马科瓦尔多,有一双不是很适合城市生活的眼睛:
标识牌、红绿灯、陈列柜、霓虹灯、宣传画,对那些好考究 的人,这些东西也许能吸引注意力,但从来不能叫马科瓦尔 多的目光停留,他看这些东西就好似扫过沙漠里的沙子。然 而树枝上一片发黄的树叶,纠缠在瓦片上的一根羽毛,却也
从来逃不过他的眼睛:没有一只马背上的牛虻,没有一个桌
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 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候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
开来,似一件草做的漂亮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
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 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 达子好像看到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 榴花的颜色。
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 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 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 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你编吧,会赚钱的, 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树桩上面,好像是隆起了一堆堆肿块,而且还一个个地迸裂开来,
露出了椭圆形的地下躯体。
他蹲下身来系鞋带,又仔细看了个清楚:是蘑菇,真正的蘑 菇,它们正在城市的中心冒出头来!马科瓦尔多觉得,那个曾包 围他的灰色吝啬世界陡然变得慷慨起来,满是秘密的财富,除了 以钟点计算的合同薪金外,除了工资补贴外,除了家庭津贴外, 还可以从生活中指望点别的什么东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情况:
高考试卷 选文体裁 2013年 中国小说 《峡谷》(阿城) 5选2选择题 (情节、人物形象、 语言等) 2014年 中国小说 《鞋》(刘庆邦)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主题、 语言等) 2015年 中国小说 《塾师老汪》(刘 震云)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语言 等)
真题再现:
2010年广东卷《面包》第1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 节。(4分) 答:(1)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2)丈夫撒 谎掩饰。(3)妻子替丈夫圆谎。(4)第二天晚 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2011年安徽卷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练习 单元集训15 《掏狼窝》第(3)题
参考照应: ①发现狼窝、挖狼洞及从狼窝中弄出第一只 狼时,自信满满、镇定自若; ②遇到通道塌方且前进无望的情况时,变得 慌乱,甚至绝望; ③几次绝望后发现狼挖通的新洞时,惊奇异 常,激动不已。
(2)参考答案: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 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 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 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 信念。
(3)参考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 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 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 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 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 诗意美。
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全国卷近几年在小 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 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1个5选2的选择题,3个 主观简答题,分值为25分。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 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 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 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 题。
1、人物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小 说 三 要 素
2、情节
B 、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 、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环境
A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 、社会环境 :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 直接问法: ①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 XX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③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XX情节,有什么作用?
间接问法: ①小说关于XX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 分析。 ②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 结合文本分析。 ③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 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④请简要赏析XX情节。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 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结构上的作用:
位于开头: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 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人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 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般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叙事 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 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 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 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 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 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 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 体关系。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解题指导]
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两个大的角
度考虑:一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
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情节本身在
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二是内
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 之间的作用;考虑全面后,对号入座,解决要点遗 漏问题。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解题指导: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 分文章结构。 思考:题目要求梳理脉络,要用简明的语言。对于考 生来说,就要清楚一个问题:从哪个切入点来梳理脉 络? 一般建议从主人公的角度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
2、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
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 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中一个角度命题 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此外,还有
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 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 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 件事。 场面: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在一定场合 相互关联而构成的生活情景。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四、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对象特点或主要事件、
11(1)
涉 及 11(2) 考 点
故事情节的作用
故事情节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含义)
11(3)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环境描写(从主 探究小说情节 11(4) 题思想、人物塑造、 情节结构等角度探究)
探究人物形象(文 本人物和课内人物 的比较)
命 题 分 析
(一)概括、梳理小说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心理变化的过程。
6.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奠定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
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的曲折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 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 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
人物;②理清文章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
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核按钮》P61真题演练答案
〖试题解读〗 ★★ 本题考查 “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 题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A.准确概括了小说情节 和主题, 正确。 B.对“ 我暗自吃惊” 的原因分析不够准确。 除了“ 我 担心他谋财害命”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我 ”对渡夫之外潜在危险 的担心,故给 1 分。C.“ 渡夫”“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 门在外的经验” ,不是其让“ 我” 留宿的原因, “ 渡夫没有让我回到 岸上去 ”是因为渡夫认为岸上不安全,分析不恰当。D.准确分析和 把握了有关 “渡夫”儿子故事背后隐藏的“渡夫 ”的情感, 故正确。 E.“ 我 ”“ 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 情 ”,并不是“ 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而是 因为没有看到老人把孤独和忧虑挂在脸上而吃惊。同时, “我 ”也不 认为他已经把昨夜的事全忘了。 分,答 B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 答案:答 A 给 3 分,答 D 给 2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 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