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德意志的统一
意大利的统一
• 统一的历史条件 • 统一的途径 • 统一的经过 • 统一的影响
加里波第很早就参加了青年意大利运动,投身于意大利的民族解
放事业。1854年春天,加里波第受加富尔之邀,组织志愿军,积 极参加了对奥战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法国停战以后,加里波 第一气之下,离开了法撒联军。1860年4月,西西里首府巴勒摩爆 发起义,遭到两西西里王国军队的镇压。加里波第招募了1400多 名志愿军,5月,乘两艘船离开了热那亚海岸,远征两西西里。这 些志愿军身穿红衫,又称红衫军。红衫军在西西里登陆后,得到 人民的支持,攻城掠地,只用了20天就占领了巴勒摩;不久,又 攻占了两西西里王国首府那不勒斯,使整个意大利南部顺利并入
不普
是 奥
鲁
地士
利
统治阶级:容克阶级实力 强,希望统一,并得到资 产阶级支持
核心人物:俾斯麦
俾斯麦(1815—1898年)出生容克贵族世家,是资产阶级化的容克。
他希望德意志能尽快统一起来,但主张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 他还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法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 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 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 著名的铁血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 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 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 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9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他 不理睬议会的态度,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认为只 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此后,他相继发动了对 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这过程中,每一 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例如,在联奥对丹麦战争中,故意为 以后对奥战争留下伏笔;在对奥战争取胜之际,他又考虑到日后在对法 战争中需要有奥地利的友好态度,因此与奥签定了比较宽松的和约,表 现了精明的外交手段和高超的战略眼光。。”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 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 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 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俾斯麦。
俾斯麦全名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劳恩堡公爵,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人称“铁血宰相”、“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他通过纵横捭阖的政治手段,成为19世纪下半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1815年4月1日,俾斯麦出生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地区申豪森的容克家庭。
父亲是一个容克地主,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有资产阶级家庭背景,俾斯麦在柏林就读大学期间,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教育和影响。
在家庭和教育的影响下培养出一个资产阶级化了的容克地主俾斯麦,他同时代表了普鲁士的两大支柱——贵族和官僚。
他2岁时随父亲移居其尼普甫霍夫庄园,并渡过了自己的童年。
于柏林接受初等教育,后来入大学学习。
在学习期间,他逐渐形成极端保王的立场.为人桀骜不驯,脾气火爆,曾与同学作过27次决斗且仅受伤一次。
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供职。
后因为屡次违反纪律和对上司不满而去职,并回到家乡管理领地。
后成为当地堤坝主管,并参加了普鲁士联合省议会。
由此展开了他波澜壮阔的政治生涯。
1848年,德意志爆发革命,俾斯麦在自己的领地上组织起军队,准备入京勤王。
因其极端保王思想而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所认识.1851年~1858年,受国王任命为普鲁士邦驻法兰克福德意志联邦代表会的代表,1859年任驻俄大使,1862年改任驻法大使. 在任驻俄大使期间,威廉四世病死,威廉一世成为普鲁士国王,并与议会发生"宪法争执".政局动荡.在陆军大臣罗恩保荐下,俾斯麦于1862年被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俾斯麦一向政治立场强硬,常用恫吓威胁手段以达到目的.但是在其成为首相之际,其政治立场发生变化.由单纯的顽固保王分子变成以"德意志"为目标的政治家,并逐渐与极右顽固派决裂.俾斯麦担任首相期间,他立即推行代表容克地主利益的“铁血政策”。
《大国崛起》第六集解说词
《大国崛起》第六集解说词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
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
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在近两百年来追求国家统一的曲折历程中,在这片一再让世人惊叹的土地上,曾经上演了怎样的悲喜剧?2005年10月3日,德国国庆日。
柏林市没有举行大型的庆典,市民们自发地聚拢在勃兰登堡门前,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国家的生日。
勃兰登堡门,德国的国门,它见证了德国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
守护着这扇国家命运之门的女神,德国人称她为和平女神。
但是,两百年前,攻陷勃兰登堡门的征服者却从这里抢走了和平女神。
1806年的10月27日,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勃兰登堡门的,是法兰西帝国的皇帝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率领强大的法国军队飓风般地席卷了欧洲,轻而易举地征服了这片位于欧洲中部的土地。
和平女神被当作战利品从勃兰登堡门上拆下,运回了法国。
屈辱再一次降临,它唤醒了深藏在德意志人心灵中的沉痛记忆。
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块被称为欧洲走廊的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
德意志人经常成为环伺在周围的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1648年,在进行了争夺霸权的“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最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这一年,这片土地分裂为314个大大小小的邦国,虽然它们还共同拥有“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这样一个名称,但邦国各自为政,中央权力几乎不存在。
当拿破仑的军队在1806年悍然入侵时,这个所谓的帝国根本无力抵挡,帝国中两个最大的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遭遇惨败,普鲁士还被迫割让了一半的国土,支付1.5亿法郎战争赔款。
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轰然解体。
俾斯麦与德国统一
俾斯麦与德国统一在19世纪的欧洲大陆上,德意志民族长期分散在多个地区,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然而,通过俾斯麦的卓越领导和策略,德国在这个时期成功地实现了统一,从而奠定了现代德国的基础。
一、背景在19世纪初期,德意志地区分散着39个主权国家,其中不乏强大的大公国和王国。
这些地区相互对立,并缺乏统一的政治和经济体系。
为了促进德国的统一,一系列的因素逐渐积聚。
1. 国内民族主义思潮:德国内部涌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德意志民族渴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
2. 工业化的兴起:德国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经济力量的集中,进一步增强了统一的愿望。
3. 外部压力:法国、奥地利等国的扩张野心威胁到了德国各小国的利益,迫使他们寻求联合以保卫自身。
二、俾斯麦的领导与策略1. 实力外交:俾斯麦主张通过实力外交来实现统一。
他以普鲁士为中心,通过与各个小国的外交手段,逐渐削弱其他国家的实力。
2. 联邦制:为了维持各个小国的主权,俾斯麦提出了北部德意志邦联,通过联邦制度来实现统一。
这个联邦制度将各个小国纳入一个整体,保证了它们在统一后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自治。
3. 战争手段:为了达到统一的目标,俾斯麦在战争手段上也毫不犹豫。
通过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他成功地削弱了奥地利和法国的实力,为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德国统一的结果通过俾斯麦的努力和策略,德国在1871年终于实现了统一。
结果表明,德国的统一对欧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确立了现代德国的基础:德国经历了统一进程后,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场统一为德国的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德国的统一打破了欧洲长期以来的平衡格局,西方列强对此表示忧虑。
德国崛起为重要的欧洲大国,对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推动了民族主义运动:德国的统一成为19世纪其他地区民族主义运动的榜样。
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者也渴望通过类似方式实现统一。
结论:俾斯麦是德国统一的关键人物,他通过实力外交、联邦制和战争手段,成功地将分散的德意志地区统一起来。
“铁血宰相”俾斯麦
少年时期. 少年时期.
俾斯麦于1815年 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在普 1815 鲁士的一个名为兴奥森的小镇 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 出生。其家族为传统容克,拥 有很多土地及庄园。 有很多土地及庄园。俾斯麦父 亲,费迪南德•冯•俾斯麦是一 费迪南德 冯 俾斯麦是一 位地主和退休军官, 位地主和退休军官,终日只与 友人打猎,并以35 35岁之龄娶了 友人打猎,并以35岁之龄娶了 17岁的妻子 即俾斯麦的母亲。 岁的妻子, 17岁的妻子,即俾斯麦的母亲。 俾斯麦的母亲与其父亲的出生 背景大为不同, 背景大为不同,自小生活在资 产阶级的家庭, 产阶级的家庭,并且长居市 因而有着较为开放、 区,因而有着较为开放、先进 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 的思想,而不像其父般保守、 守旧。 守旧。 I.
• 在1851年,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 1851年 俾斯麦出驻法兰克福邦联会议之普鲁士代表, 外交官生涯. 外交官生涯 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 并于不久后升为大使,而这份差事他足足当了8年。 . • 在1857年,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因此由其弟威 1857年 腓特烈•威廉四世精神失常, 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实时召见俾斯麦, 廉亲王摄政,威廉亲王摄政后,实时召见俾斯麦,并任 命他为驻俄大使。 命他为驻俄大使。 • 在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是为威廉一世,但他随即在扩 1861年威廉亲王登基 是为威廉一世, 年威廉亲王登基, 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 充军备方面,与议会发生冲突。无奈之下,只有任命俾 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 斯麦为内相,但俾斯麦并不甘于只当内相,故此并不履 行。 • 在1862年春, 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 1862年春 年春, 俾斯麦回到柏林,普王因为内部的压力, 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并被改派为驻法 并不能升他为首相。结果俾斯麦请辞, 大使。同年, 大使。同年,在普鲁士议会新一轮选举中自由派获得了 绝对胜利, 绝对胜利,并马上否决了普鲁士政府的对军事改革的全 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 部拨款,政府和议会陷入了僵局。在重大矛盾之下,俾 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 23日 斯麦成为首相的唯一可能人选。1862年9月23日,威廉 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一世召回俾斯麦,并任命其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铁血宰相俾斯麦生平简介
铁血宰相俾斯麦生平简介俾斯麦是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军事上无情冷血专治。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铁血宰相俾斯麦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铁血宰相俾斯麦生平简介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首任宰相,也就是大家所称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铁”指锋利的武器,“血”指的是残忍的战争,他是德国的“建筑师和领航员”,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外交家,他卓越的贡献是结束了黎塞留所打造的德意志分裂情况。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在19世纪的德国政治家,担任普鲁士王国得到首相期间,他通过了一系列的铁血战争手段,去统一了德意志,自己同时也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第一任宰相,或者叫作帝国总理。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来自保守派,并且维护着专制主义,在战争中,秉持着残酷冷血的态度,取得了很多场战争的胜利。
他的行事风格,非常的激进,在军事上也是一个狂热的军事爱好分子,他的这种铁血战争,也为后来德国成为世界战争的发源国埋下了祸根。
铁血宰相俾斯麦由于自己对于德国的统一做出了贡献,加上自己的伟大成就,最后获升成为了德意志帝国的陆军上将。
到了1888年,威廉二世开始继位,在很多问题上和俾斯麦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在以后残酷的权利斗争中,俾斯麦逐渐感到了心灰意冷。
到了1890年,75岁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向威廉二世提出了自己的辞呈,正式回归了乡野。
1898年的时候,83岁的俾斯麦在自己故乡庄园逝世了,闲居期间他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俾斯麦改革的故事俾斯麦是历史上有名的铁血宰相,军事上无情冷血专治。
但是在他在任期间,也就是公元19世纪的70到80年代,他的改革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俾斯麦改革是全面且思考周全的。
稗斯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下这些方面:在司法上俾斯麦的改革是在公元1872年的时候颁布了帝国的刑法典。
在公元1879年的时候颁布了法院的组织法,统一诉讼以及法院的程序,这使得司法和行政可以分离,相互制约,更加公平。
对于经济上的改革,是在公元1873到公元1875年期间,俾斯麦相继颁布了货币法以及银行法,实行了以金马克为货币单位的一个统一币制,并建立了帝国银行。
德国王朝战争
普法战争
普鲁士王室 法兰西第二帝国 时间:1870年~1871年 目的: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普丹战争:8、14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普奥战争:4、5、6 汉诺威王国、黑森-达姆施塔特 、拿骚、黑森-卡塞尔、法
兰克福自由市
普法战争:1洛林和阿尔萨斯
王朝战争的影响
长期分裂的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国家,有利于这个地 区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欧洲一个紧张源,有助于德国民族的统 一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是改变 了欧洲的格局,在统一过程中,原来在德意志地区占有首席地位的奥 地利被排挤出德意志范围,国力大大削弱开始走下坡路,法国战败, 被迫割地赔款,实力被削弱,在欧洲大陆的地位下降,目标由原先与 英国争夺欧洲霸权变为与德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同时与德国结成世 仇,直到二战结束才化开。而相应地德国的地位大大上升。第三则是 导致了新的矛盾即英德矛盾的爆发。在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英国和普 鲁士成为了战略同盟,而统一后的德国为了进一步发展竭力对外扩张, 争夺殖民地,这不可避免的与当时拥有最多殖民地的英国发生矛盾, 德国开始向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发起挑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爆发
普丹战争
普鲁士王室 丹麦王室 时间:1864年 目的:消除丹麦对北德意志的威胁,防止 丹麦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和罗恩堡 纳入丹麦版图,拉拢北德意志诸邦国建立 北德意志联邦,控制北德意 时间:1866年 目的:将奥地利从旧北德意志联盟中踢出, 消除奥地利和普鲁士争夺德意志领导权的 状态,将普鲁士的势力切入传统上亲奥地 利的南德意志诸邦国,代替奥地利对南德 意志诸邦的领导地位。
铁与血的洗礼 ——德国王朝战争
论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
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他顺应历史潮流, 勇担 民族统一 大任 ; 顶住 了国 内外各方面的反对 压力 , 选择“ 铁血道路” 打 消了 奥地利驱逐 出德意志联 邦。俾斯麦制定 出正确的政 治外交和 军事战略政 策, 将 凭借 出色的外交
在 近 代 德 国 , 个 人 在 历 史 进 程 中 的 作 用 而 就
弱 的 资产 阶级 难 成大 事 , 把希 望 寄托 于奥 地利 将 永 远 无法 实 现德 意 志 的统一 , 只有 力量 强 大 的容 克 阶 级 才 能担 当起 统 一大 任 , 了保存 君 主政 体 和贵族 为 阶级 , 须 由他 们 自己领 导统 一 事 业 , 须 由他 们 必 必 迫使资产阶级俯首听命 , 必须在统一的道路上铲除 他们 的绊脚石——奥地利 。他对 自己的这个信念 非常坚定 , 正是 凭 借 着 这种 坚 韧 性 和 自持 性 , 俾斯 麦 一 步步 扭转 时 局 , 最终将 大权操 纵 在 自己手 中。 恩格斯称他“ 用使资产阶级感到惊奇的速度和准确
J u a f c a gColg S ca ce c dt n o r l h n l e・o il in eE io n o Xi e S i
Vo .2. 1 2 NO. 1
Ma.2 0 r . 01
论俾斯麦在德国统一中的作用
姚 莉
( 京师 范大学 历史学 院 , 京 107 ) 北 北 0 85
一
俾斯麦在德 国统一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式
当普鲁 士 面 临某 种历 史 抉择 时 , 俾斯 麦 总 能对
( ) 一路线 的确定 一 统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
俾斯麦普鲁士时期的国家战略在德国还未统一的时候,在德意志土地上有数百个帝国骑士割据的国家。
其中以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
当时,有两大障碍影响德意志的经济的发展,其一是政治上的分裂,各国各有各地的章程,货币和关税,而且不断发生战争,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是农奴制度,它将大量的农民束缚在固定的土地上从而堵塞了劳动力资源,而且也限制了工业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
俾斯麦是德意志实现统一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他强调德意志所需要的不是普鲁士的自有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的问题需要铁和血来解决。
这一时期,德意志的军事领军人物是俾斯麦,他的战争观是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铁血政策”是实现德意志统一的必然选择。
在该时期德意志的军事思想是进攻,主张攻势作战,速战速决,次时期的普鲁士的参谋长毛奇,他说我们一旦实施动员就不必担心承担侵略者的责任,任何等待都会毁掉我们的形势。
在国家战略上,俾斯麦意识充分运用战争手段达成政治目的,二是坚决控制战争以确保长远的利益。
当普鲁士在普奥战争胜利时,俾斯麦并没有像威廉一世和其他大臣建议的那样乘胜攻占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而是和奥地利签订合约,以保证奥地利的领土完整。
俾斯麦考虑的是普奥战争一旦拖延或将奥地利肢解,必然会引起法国的干预和国内的革命,对德意志的统一都是不利的。
而在普法战争胜利后,俾斯麦也见好就收,没有之法国于死地,原因是法国过分削落和德意志过分强大会打破欧洲大陆的力量均衡,引起英国和俄国的军事干预,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其战争观和军事思想尤其是战略思想是带有明显的强权思想和扩张特征。
俾斯麦提出强权是一切政治问题的决定因素,战争是文化的发展的强大动力,只要存在战争的可能性,一个民族的精力才能保持旺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德意志急需海外的市场和原料,而此时全球的殖民地已经被英法等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德国亟待的想通过战争来重新洗牌从而获得更多的殖民地。
于是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连成一线组成三国同盟,而俄罗斯法国及英国组成三国协约,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导火线开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遗照风波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遗照风波19世纪的欧罗巴政治舞台上,“铁血宰相”俾斯麦身兼普鲁士外长与首相,对丹麦、奥地利、法国三战三胜,成功统一德意志诸邦,独揽相位28年之久。
1898年7月30日,俾斯麦撒手人寰。
不料,俾斯麦居然成为狗仔队最早的侵害对象。
当天夜里,摄影记者维尔克与助手鬼鬼祟祟地进入俾斯麦的住所,拍下多张照片。
最让人不齿的是,为求拍得最佳效果,他们竟悍然摆弄俾斯麦缠满绷带的遗体,胡乱叠起枕头,甚至将墙上挂着的时钟调至老人死亡的11时20分。
照片当中,享年83岁的杰出政治家衰弱无助,床边只有一个便桶相伴,早已失去往日睥睨天下的风采。
一生最重人格尊严、仪表堂堂的“铁血宰相”地下有知,想必也要长叹三声,死不瞑目。
两个狗仔得手后,连夜赶回汉堡,发财梦冲昏了头脑,在8月2日的柏林《每日评论报》上大登广告:现有俾斯麦独家临终照片,诚征买主。
闻讯而来的媒体,几乎踏破门槛。
各方层层加码,最高开价达3万马克,相当于今日的25万美元。
须知,晚年俾斯麦饱受坏疽病折磨,为了维护其隐私,连当时葬礼中流行的死者面具(定型材料敷在死者脸上,定型后取下形成雕塑面具)与画像环节,都能免则免。
除少数亲属家仆,谢绝外人瞻仰遗容,参加葬礼的德皇威廉二世,也未破例。
俾斯麦的亲属请律师先委托警方查扣所有涉案报纸,再向法院起诉。
主审法官判决,禁止被告发表侵权照片,违者给予高额罚金。
同时,没收涉案照片底片,交由俾斯麦家族所有,永远不得向公众公开。
这张传奇照片的命运并未就此画上句点。
一名助理摄影师瑞奇利用保管底片之便,乘机冲洗一张,藏了起来,之后,几经转手,至1952年,《法兰克福画报》首次刊登,世人方见此照片庐山真面目。
(《法治周末》9.1 Afei)1。
统一德国俾斯麦的铁血统一
统一德国俾斯麦的铁血统一统一德国——俾斯麦的铁血统一德国,作为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统一过程备受瞩目。
在19世纪末期,统一德国的任务落到了奥托·冯·俾斯麦的肩上。
他以其强硬且坚定的“铁血统一”政策,成功地将分裂的德国各邦聚合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在本文中,将详细探讨俾斯麦如何实现统一德国的过程及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一、巧妙外交与实力施压俾斯麦充分利用其在外交领域的才能,率先实行了一系列让德国最终统一的关键政策。
首先,他以强硬政策挑起了普奥战争,这场战争最终使普鲁士成功地击败奥地利。
此举不仅使普鲁士成为德意志联邦的领导者,同时也压制了南部邦联对德国统一的反对声音。
其次,俾斯麦还与法国展开了自身发起的一系列对抗行动,妄图通过与法国的战争来实现德国的统一。
他熟练地利用外交手段,使法国将德国别墅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这不仅解决了巴伐利亚王国等德国分裂州的统一问题,也进一步加强了普鲁士的地位,为实现德国全境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蓄势待发的德意志帝国在外交斗争中的胜利为俾斯麦赢得了足够的时间来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德国。
为此,他主导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政策和法律,巩固了统一的基础。
他通过国内经济发展措施,如铁路建设和关税同盟的推行,实现了德国各邦之间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这为后来的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
此外,俾斯麦还借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镇压,有效地削弱了社会主义者对统一德国的影响力。
他通过《社会主义者法案》等政策,限制了社会主义者的言论自由和政治组织,消除了他们对德国统一的威胁。
三、德国统一的成果与影响最终,俾斯麦于1871年成功完成了统一德国的历史使命,成立了德意志帝国,他本人也成为德国的首任总理。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标志着德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将德国各个邦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且统一的国家。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德意志帝国的崛起打破了欧洲长期以来的平衡格局,使欧洲权力的重心向东方转移。
如何正确评价俾斯麦
如何正确评价俾斯麦评价俾斯麦俾斯麦,生于1815年4月1日,殂于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首相”。
奥托·冯·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
俾斯麦在政治领域是非常保守,反动的.他自己在回忆录里辩护说自己从来不是保皇党,可从1848年自由主义革命等等事件里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保皇党.他从精神上属于传统的,保守的普鲁士容克地主,他希望全体臣民都像他一样热爱他的君主;他希望君主立宪制度对君王权利的影响越小越好。
俾斯麦在推动德国统一和为德国日后的外交策略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但在政治上是一个保守派.而且由于俾斯麦太过于有威望,导致威廉二世上台前德意志帝国君权并不十分强大的局面,尽管这个局面是俾斯麦自己十分想避免的。
俾斯麦有着高超的政治艺术与独特的政治眼光,在以下这四件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件事是威廉一世上台后,为了加强普鲁士的实力,实行了兵制改革,因而大幅度增加了军费预算,但是这一决定在议会招到了强烈的的反对,政府与议会形成僵局,国王险些退位,在这种紧要的关头,俾斯麦利用“漏洞理论”,主张用权力来弥补宪法这一空洞,建议政府自行筹措资金来处理国家事务。
因而,在普鲁士推行“铁血”政策,这一政策的强行推行,使普鲁士的军事实力迅速提升,为后来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件事,便是他在对奥作战前,使欧洲的强国保持了中立,俾斯麦先联合意大利,意大利因在威尼斯地区与奥地利有严重冲突,所以马上答应了普鲁士的请求,双方结成反奥联盟。
然后,俾斯麦三次亲往法国,假意许诺拿破仑三世,打败奥地利后,让法国得到一份领土报酬。
并且极力拉拢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的俄国,最后还和英国达成了中立协议。
在对奥作战胜利后,俾斯麦力排众议,反对进军维也纳,因而以国王威廉一世的意见不一致,威廉一世主张进军维也纳,俾斯麦以辞职相要挟,最终使得国王屈服,对奥地利签订了极其宽容的和约。
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
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由27个领地构成,其中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大部分地区并拥有最多人口。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供大家阅读!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资产阶级专政,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事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色彩后起的国家。
德意志帝国的统一道路决定了国家的君主主义、容克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特征。
1871年4月16日通过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宣告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制(二元制)的联邦制国家。
帝国元首是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有任命宰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只对皇帝负责。
立法权属帝国国会和联邦议会,后者由各邦政府任命的58名代表组成,普鲁士在议会中占有决定性,可以否决帝国国会通过的议案。
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其预算权和立法权受联邦议会制约。
帝国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皇帝和宰相,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
国家性质以普鲁士(Preussen)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德意志联邦国家。
对内政策德意志帝国前期,内外政策的实际制订者是俾斯麦。
其对内政策的出发点是维护普鲁士和容克的特权,照顾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872年开始反天主教会的文化斗争,1878年公布《社会党人法》,1879年采取高额保护关税政策。
容克制度容克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
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不同类型。
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
乡村容克指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Elbe)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德意志骑士领主的后裔。
他们集领主权与乡村政权于一身。
16世纪,容克为了扩大谷物生产,大量强占易北河以东农民的份地,以农奴的劳役经营商品生产性的大庄园经济。
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
德意志帝国是如何完成统一的
德意志帝国是如何完成统一的19世纪以前德意志地区是一个民族分合无定的国家。
而早先的神圣罗马帝国相对来说是一个十分分散的政治联盟,各邦国之间独立性极强。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德意志帝国是如何完成统一的,一起来看看吧。
德意志帝国完成统一的过程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然处在严重的分裂之中。
形式上是34个联邦和4个自由市联合组成的。
邦联各国在政治上、外交上都有独立性。
这是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会议,决定建立的一个“德意志联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其中南部的奥地利和北部的普鲁士最为强大。
长期以来,奥地利与普鲁士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
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日耳曼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民族。
但普鲁士是纯粹由日耳曼曼人组成的国家,所以日耳曼民族统一运动的旗帜,逐渐由奥地利转到普鲁士的手中。
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并且提出“要想拯救日耳曼,只有依靠铁和血”的“铁血政策”,因此而得名“铁血首相”。
铁血首相俾斯麦认为要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必须排除奥地利,打倒法国。
于是,普鲁士在俾斯麦的领导下,发动了三次对外战争,最终于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成立,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帝国皇帝位,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德意志统一的三大战争1、第一次战争,1864年的丹麦战争在对丹麦的战争中,俾斯麦采取了联奥攻丹的战争策略。
1864年1月16 日普奥联合向丹麦发出最后通牒,随即开始战争。
丹麦以4万士兵对6万敌人,最后以丹麦的战败而告终。
普鲁士得到了石勒苏益格。
奥地利也得到了另一小公国何尔斯泰因。
在战争过程中,俾斯麦摸清了奥地利的军事实力。
结束丹麦战争后,普鲁士于1866年出兵与奥地利战争。
2、第二次战争,1866年的普奥战争1866年,结束奥地利和普鲁士多年来争夺德意志统治权的争斗和决定以容克地主资产阶级的普鲁士作为盟主统一德国的普奥战争终于爆发了。
奥地利没有丹麦那么好对付,于是俾斯麦寻求与意大利联盟。
一、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一、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德意志统一的过程①长期分裂的德意志第一帝国(10世纪—20世纪初)“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1618—1648年德意志地区的诸侯与皇帝之间、诸侯相互之间以及德国与法国之间矛盾冲突引发的三十年战争,后来扩大为政治矛盾和宗教对立相互撞击的全欧性争斗,其结果是德国在领土、经济和人口上都蒙受了极大的损失,并被分裂成360多个大小邦国和上千个骑士国。
德意志进一步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在拿破仑军队的冲击下,德意志帝国土崩瓦解,1806年,“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1814—1815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建立起了欧洲新秩序,但德意志人想建立一个自由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希望并未实现,取代老帝国的是由34个邦和4个自由城市组成的“德意志邦联”,这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②德意志统一进程为什么19世纪70年代德意志能够实现统一呢?(1)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阻碍,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资产阶级力量软弱的情况下,出现了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的普鲁士邦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大业。
师补充:随着资本主义在德国的发展,1834年德国建立了关税同盟;1835年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开始了工业化进程;1848—1849年德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各地民众斗争声势浩大。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各地起义先后被镇压,革命逐告失败。
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
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
“铁血政策”的实施:俾斯麦认为“德意志的统一不是空谈,而是要用铁与血”,即普鲁士必须以武力来统一德意志。
列强崛起之德意志统一之三:德意志第二帝国,欧洲的战争阴云
列强崛起之德意志统一之三:德意志第二帝国,欧洲的战争阴云15世纪以来,因为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列强”。
在这500年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9个大国先后崛起。
本文是系列专题《列强崛起》的第十一篇。
中世纪的德国邦国主义盛行,其长期处于分崩离析的割据状态。
15世纪末以后,当英法两国相继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并越来越强大之时,德国仍旧是那个支离破碎、残破不堪的国家。
随着启蒙运动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德国的知识分子也迅速汇入了启蒙运动这股强大的洪流中,德国的民族意识也随之萌芽。
在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德国的启蒙运动逐渐摆脱了对英法文化,尤其是对法国文化的顶礼膜拜,不再一味地移植、复制,而是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独特体系。
德国的启蒙思想家一方面宣扬民主、科学、理性,反封建反宗教迷信,期望建立起一个新的'理性王国';另一方面又针对德国的政治分裂和经济社会的落后,表达了不满和关注,强调培养民族情感、民族意识。
在启蒙运动之后,德国掀起了一场更为激进的,且第一次带有全德性质的民族文学运动,即'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它来势凶猛,是对德国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一次有力冲击。
它也是德国民族文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进步的、满腔热情的参与者在这场文学运动中,他们把对建立民族文学的追求和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愿望有机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的德国民众的民族热情。
正是在这场'狂飙突进'的文学运动中,德国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了。
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提升了民众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他们极力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把民族和国家同等,认为只有国家统一了,民族特性才能够得到保障。
正是这种文化民族主义,它促进了德国民众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价值观的认识,为德国建立统一国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国家灾难面前,知识分子发出呼吁:'只要我的血管里还流淌着血,就决不背弃我的德意志祖国和她的神圣的事业。
德意志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第八节德意志的统一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德意志的封建割据的状况和影响,德意志的统一方式,理解德意志统一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1、分析德意志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认识德意志近代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俾斯麦的评价,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和理解德意志的统一了解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在这一过程中的影响,认识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发展的艰难历程,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人类进步与和平的巨大危害。
2、认识特殊历史任务在历史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德意志统一的意义,德意志统一的经过难点:统一与资本主义发展间的关系●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辅以板书等向学生传授语言信息。
教师通过讲述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导入:有这样一个国家,它的土地上孕育出了诸如黑格尔、马克思、贝多芬、西门子等人类文明史上的巨星,也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发源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个国家是?——德国。
对于德国的这种矛盾性,我们常习惯于8个字评价:“半是天使,半是魔鬼”。
但是在150年前的欧洲。
德意志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真正意义上的德意志似乎并不存在。
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由我么一起去寻找它的答案吧。
一、统一的背景1、德意志的分裂割据状态首先我们看一下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在1830年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没有一个城市,甚至没有一个地方使我们坚定的指出这就是德国。
如果我们在维也纳这样问,答案是这里是奥地利。
如果我们在柏林提出这个问题,答案是这里是普鲁士。
德意志在哪里?这个历史性问题拷问着每一颗德意志的心灵”。
通过歌德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德意志是地理名词,真正意义上的德意志并不存在。
因为当时德意志处于一种分裂割据状态。
在德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段古老的谚语:“一年有多少天,德意志就有多少邦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提到德意志帝国,一定不能略过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威名赫赫,整个欧洲听闻他的名字,都战栗发抖。
俾斯麦的智慧和意志力远远超越时代,他的功业彪炳千秋——统一德国,完败奥地利,战胜法兰西,瓦解丹麦,实现德意志帝国的霸业。
俾斯麦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及欧洲的历史走向。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瓦解丹麦、完胜奥地利、战胜法兰西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外领地分布图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9日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
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
展开剩余90%德意志第二帝国属地列表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39个独立的州国。
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
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州国中面积最大的,领土占整个帝国的六成。
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普鲁士王国为蓝色新的德意志帝国包括25个国家(含三个汉萨城市)和一个直辖领地。
它实现了“小德意志方案”(不包括奥地利),而非“大德意志方案”(将包括奥地利)。
德意志帝国虽然时常有君主联盟支撑,但它严格来说是一个国家的联盟。
德意志第二帝国邦国成员帝国成立后,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兼任德国皇帝和首相,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上议院和下议院。
帝国共经历三个皇帝,分别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
威廉一世在任期间十分信任俾斯麦,几乎所有政务都由首相俾斯麦处理,因此又称为“俾斯麦时代”。
【俾斯麦统一德意志】俾斯麦与威廉一世1862年,当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议会自由派的对峙战愈演愈烈时,远在法国巴黎的俾斯麦似乎成了最后的赢家,这一年,他被威廉一世召回并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这年的九月他在下院演讲时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在一旁的威廉一世略带严肃地说:他们会砍下你俾斯麦的头,到时候再砍下朕的头! 俾斯麦回应说:战场上死和绞刑架上死说到底都是死,既然都一样,为什么不死的体面些呢?然后两人相视而笑,至此,国王算是找到了铁搭档。
德意志伟大的时代降临了。
普奥战争前的普鲁士此时的德意志联邦四分五裂,北面的丹麦咄咄逼人,南面的奥地利以联邦领导者自居盛气凌人。
西南的法国长期操纵联邦的南部,这一切都让中间的普鲁士微若累卵。
俾斯麦很快制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直指北方的丹麦,机会首先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
1863年11月15日,克里斯蒂安九世成为丹麦国王,并兼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公爵。
3天后的11月18日,他竟公然签署十一月宪法,单方宣布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
嗅觉灵敏的俾斯麦惊呼机会已经到来,他认为丹麦违反了《伦敦议定书》中所强调的对丹麦不得合并此两处独立公国的规定。
遂于1864年2月1日与奥地利联军越境进入石勒苏益格,与丹麦交战。
起初,丹麦试图倚仗在维京时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事毫无作用。
丹麦完全抵抗不了普奥联军,普丹战争最终以普奥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于是1864年10月30日签署的维也纳和约中,将石勒苏益格和菏尔斯泰因分别交由普鲁士和奥地利管辖,由此俾斯麦对丹战争大获全胜,计划的第一步如期实现。
计划的第二步解决奥地利。
首先俾斯麦通过答应俄国取消《黑海处于汉堡的俾斯麦纪念碑中立条款》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俄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
而大陆彼岸的英国此时正秉承光荣孤立的对外政策,无意与普奥争夺,紧接着俾斯麦又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
最后,奥地利皇帝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俾斯麦以此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
1866年6月威廉一世对奥宣战。
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
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至此,心腹大患只剩法国。
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藉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法国的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1871年1月18日,辉煌的凡尔赛不属于法国皇帝,而是属于胜利的威廉一世和他的金牌搭档俾斯麦。
德意志军队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布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这一刻,上帝带走了德意志分裂的种子,德意志联邦不复存在,一个新生的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崛起于欧洲大陆。
威廉一世加冕为帝国皇帝,功勋卓著的俾斯麦理所当然地被任命为帝国的首任宰相。
【后俾斯麦时代】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1888年3月,威廉一世去世,由儿子腓特烈三世继位,可是他因咽喉癌于同年6月去世,只担任99日皇帝,由29岁的儿子威廉二世继位,因此1888年又被称为“三皇年”(Dreikaiserjahr)。
威廉二世年少气盛,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
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执政长达26年。
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
于是,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德国进入“后俾斯麦时代”。
1890年的漫画,领航员俾斯麦离开船舰,反映俾斯麦下台一事1890年3月20日夜,世界各地都知道了这一头号新闻——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辞职。
威廉二世特地封俾斯麦为劳恩堡公爵,还将他晋升为陆军元帅衔海军上将。
俾斯麦讥讽地说:“奇怪得很,皇上把出类拔萃的将军任为首相,却把轻车熟路的首相捧出来当个空头元帅、将军。
老皇封我侯爵即是王侯殿下,还要公爵锦上添花?外出匿名?”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后俾斯麦时代初期,俾斯麦的继任者,德国宰相卡普里维推行了与俾斯麦政策大相径庭的所谓“新路线”。
而这一政策在接下来的几年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破坏了俾斯麦的外交辉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且推动了法俄的接近,甚至加速了法俄最终的联合。
卡普里维认为,过去俾斯麦想联合俄国对抗法国的政策并不现实。
他认为法国和俄国的联合是必然的。
德国应尽早将外交重点从联俄反法转向准备对俄法联盟的战争。
新政策的对过去俾斯麦外交路线的延续就是继续巩固和加强与奥地利、意大利的同盟关系,同时竭力拉拢摇摆暧昧、光荣孤立的英国倒向德国的阵营。
所以在1890年6月卡普里维拒绝了俄国提出的续订《再保险条约》的要求,也让德国自己关上了俄德友好的大门。
德国对俄国的疏远,加速了俄国同法国的接近。
俾斯麦经营了二十年的以“孤立法国”为核心的外交艺术开始走向崩溃。
俄国在巴尔干问题和东方问题上跟奥匈帝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又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上斗争不断,使得俄国与奥匈帝国和英国的靠近几乎不可能;而德国之前孤立法国所取得的成效也包括俄国同法国的疏远。
意大利虽然刚刚兴起,但是它与俄国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冲突,并且意大利还属于三国同盟。
所以当德国关闭跟俄国的友谊之门的时候,也就在事实上孤立了俄国。
走投无路的俄国必然要向同病相怜的法国发出交好的信号。
于是德国不仅失去了俄国这个可能的强大的盟友,同时也让法国近二十年难得地打破孤立,并且让法俄同盟成为了可能。
这个时候虽然德国拒绝了俄国,但是另一方面也通过不同的政策获得了英国一定程度上的好感。
德国给予了英国它力所能及的一些优惠,使得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是倾向德国的。
但是英国的示好也给了卡普里维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英德同盟的可能。
卡普里维天真的认为,英国和德国的同盟只是时间问题,通过一些利益的转让可以让英国放弃维持许久的“光荣孤立”政策。
但是很显然这只是一厢情愿。
虽然英国在政策上倾向三国同盟,但是它根本不会加入这个军事同盟。
因为不仅因为传统上英国不愿意卷入某些同盟而限制自己外交的灵活和行动的自由,而且也因为英国根本就不需要加入某些同盟来获取什么保护。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后俾斯麦时代最初的这几年,卡普里维拙劣的外交手腕让德国丧失了俾斯麦时代德国依靠其天才的外交才能取得的有利地位,不仅没能发动新的德法战争以进一步制服法国,反而让法国跟俄国结盟,让法国的军事力量再次崛起。
而之后刚愎自用的威廉二世咄咄逼人且狂妄自大的扩张政策让英国不得不最终加入法俄同盟组成三国协约集团,直接对抗德意奥的三国同盟集团。
虽然1894年卡普里维在国内的质疑声中辞职下台,但是他埋下的失败的祸根最终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猛烈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暗杀。
列强间的利益冲突(德奥的同盟、英法和德的对立、俄罗斯帝国对巴尔干的政策等)使得德国卷入了战争。
德意志帝国选择站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一边,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1915年参战)对抗。
战争蔓延到全欧洲,德意志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也遭到波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1914年西线德军的攻势在马恩河(巴黎北方)停滞,此后西线双方形成堑壕战,僵持状态直到1918年春季。
在东线,虽然占领大片土地,但没对俄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北海,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海军封锁使得德意志帝国开始发生原料和食物短缺。
1917年,基于德意志帝国的无差别潜艇战略,间接令美国参战,使得战争情势开始转向。
1918年3月3日,俄国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
芬兰和乌克兰取得独立,德意志帝国得到大片土地。
1918年春夏,德军在西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巴黎再次危急。
但德军最后仍然无法取得胜利。
1918年10月底11月初,德意志帝国境内许多城市发生起义。
局势急转直下。
在各方压力之下,威廉二世被迫逊位流亡海外。
帝制终结。
11月9日,社会民主党党魁菲利普·夏德曼宣布成立共和国。
11月11日,停战和约签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凡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终于结束了战争,德国需赔款,并要为战争负上全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