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意
志
提到德意志帝国,一定不能略过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威名赫赫,整个欧洲听闻他的名字,都战栗发抖。
俾斯麦的智慧和意志力远远超越时代,他的功业彪炳千秋——统一德国,完败奥地利,战胜法兰西,瓦解丹麦,实现德意志帝国的霸业。
俾斯麦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及欧洲的历史走向。
历史大帝国26:德意志第二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统一德国、瓦解丹麦、完胜奥地利、战胜法兰西
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外领地分布图
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亦称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11月9日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
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号。
展开剩余90%
德意志第二帝国属地列表
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39个独立的州国。
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
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州国中面积最大的,领土占整个帝国的六成。
德意志第二帝国本土,普鲁士王国为蓝色
新的德意志帝国包括25个国家(含三个汉萨城市)和一个直辖领地。
它实现了“小德意志方案”(不包括奥地利),而非“大德意志方案”(将包括奥地利)。
德意志帝国虽然时常有君主联盟支撑,但它严格来说是一个国家的联盟。
德意志第二帝国邦国成员
帝国成立后,普鲁士国王和首相兼任德国皇帝和首相,实行君主立宪制,设立上议院和下议院。
帝国共经历三个皇帝,分别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和威廉二世。
威廉一世在任期间十分信任俾斯麦,几乎所有政务都由首相俾斯麦处理,因此又称为“俾斯麦时代”。
【俾斯麦统一德意志】
俾斯麦与威廉一世
1862年,当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与议会自由派的对峙战愈演愈烈时,远在法国巴黎的俾斯麦似乎成了最后的赢家,这一年,他被威廉一世召回并任命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这年的九月他在下院演讲时说道: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
和血来解决。
在一旁的威廉一世略带严肃地说:他们会砍下你俾斯麦的头,到时候再砍下朕的头! 俾斯麦回应说:战场上死和绞刑架上死说到底都是死,既然都一样,为什么不死的体面些呢?然后两人相视而笑,至此,国王算是找到了铁搭档。
德意志伟大的时代降临了。
普奥战争前的普鲁士
此时的德意志联邦四分五裂,北面的丹麦咄咄逼人,南面的奥地利以联邦领导者自居盛气凌人。
西南的法国长期操纵联邦的南部,这一切都让中间的普鲁士微若累卵。
俾斯麦很快制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直指北方的丹麦,机会首先来自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问题。
1863年11月15日,克里斯蒂安九世成为丹麦国王,并兼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的公爵。
3天后的11月18日,他竟公然签署十一月宪法,单方宣布石勒苏益格并入丹麦。
嗅觉灵敏的俾斯麦惊呼机会已经到来,他认为丹麦违反了《伦敦议定书》中所强调的对丹麦不得合并此两处独立公国的规定。
遂于1864年2月1日与
奥地利联军越境进入石勒苏益格,与丹麦交战。
起初,丹麦试图倚仗在维京时代修筑起的地面防御工事,但事后证明这些工事毫无作用。
丹麦完全抵抗不了普奥联军,普丹战争最终以普奥联军的胜利而告终,于是1864年10月30日签署的维也纳和约中,将石勒苏益格和菏尔斯泰因分别交由普鲁士和奥地利管辖,由此俾斯麦对丹战争大获全胜,计划的第一步如期实现。
计划的第二步解决奥地利。
首先俾斯麦通过答应俄国取消《黑海处于汉堡的俾斯麦纪念碑中立条款》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俄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
而大陆彼岸的英国此时正秉承光荣孤立的对外政策,无意与普奥争夺,紧接着俾斯麦又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
最后,奥地利皇帝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俾斯麦以此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
1866年6月威廉一世对奥宣战。
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而这时俾斯麦决定与奥讲和,而不是乘胜追击,因为他明白到消灭奥地利并不是其首要目标,最重要的是要统一德国。
因此他在该年8月23日签订的《布拉格条约》中给予奥地利极为宽容的讲和条件,以便于保持对奥的良好的关系。
至此,心腹大患只剩法国。
俾斯麦以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制造争端,逼使法皇拿破仑三世对普宣战,而普鲁士则藉此团结德意志民族,对法国作出进攻。
普鲁士很快便击退了入侵的法军,并向法国作出反攻,在阿尔萨斯会战中,普军大败法军,拿破仑三世投降。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法国的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1871年1月18日,辉煌的凡尔赛不属于法国皇帝,而是属于胜利的威廉一世和他的金牌搭档俾斯麦。
德意志军队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布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这一刻,上帝带走了德意志分裂的种子,德意志联邦不复存在,一个新生的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崛起于欧洲大陆。
威廉一世加冕为帝国皇帝,功勋卓著的俾斯麦理所当然地被任命为帝国的首任宰相。
【后俾斯麦时代】
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
1888年3月,威廉一世去世,由儿子腓特烈三世继位,可是他因咽喉癌于同年6月去世,只担任99日皇帝,由29岁的儿子威廉二世继位,因此1888年又被称为“三皇年”(Dreikaiserjahr)。
威廉二世年少气盛,不甘受制于俾斯麦,因此与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
而当时俾斯麦已达73岁高龄,执政长达26年。
结果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中,俾斯麦渐明兔死狗烹的道理,感到心灰意冷。
于是,在1890年3月18日向威廉二世呈辞,正式下野,德国进入“后俾斯麦时代”。
1890年的漫画,领航员俾斯麦离开船舰,反映俾斯麦下台一事
1890年3月20日夜,世界各地都知道了这一头号新闻——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辞职。
威廉二世特地封俾斯麦为劳恩堡公爵,还将他晋升为陆军元帅衔海军上将。
俾斯麦讥讽地说:“奇怪得很,皇上把出类拔萃的将军任为首相,却把轻车熟路的首相捧出来当个空头元帅、
将军。
老皇封我侯爵即是王侯殿下,还要公爵锦上添花?外出匿名?”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著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后俾斯麦时代初期,俾斯麦的继任者,德国宰相卡普里维推行了与俾斯麦政策大相径庭的所谓“新路线”。
而这一政策在接下来的几年造成的最大恶果就是破坏了俾斯麦的外交辉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且推动了法俄的接近,甚至加速了法俄最终的联合。
卡普里维认为,过去俾斯麦想联合俄国对抗法国的政策并不现实。
他认为法国和俄国的联合是必然的。
德国应尽早将外交重点从联俄反法转向准备对俄法联盟的战争。
新政策的对过去俾斯麦外交路线的延续就是继续巩固和加强与奥地利、意大利的同盟关系,同时竭力拉拢摇摆暧昧、光荣孤立的英国倒向德国的阵营。
所以在1890年6月卡普里维拒绝了俄国提出的续订《再保险条约》的要求,也让德国自己关上了俄德友好的大门。
德国对俄国的疏远,加速了俄国同法国的接近。
俾斯麦经营了二十年的以“孤立法国”为核心的外交艺术开始走向崩溃。
俄国在巴尔干问题和东方问题上跟奥匈帝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又与英国在远东的利益上斗争不断,使得俄国与奥匈帝国和英国的靠近几乎不可能;而德国之前孤立法国所取得的成效也包括俄国同法国的疏远。
意大利虽然刚刚兴起,但是它与俄国之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利益冲突,并且意大利还属于三国同盟。
所以当德国关闭跟俄国的友谊之门的时候,也就在事实上孤立了俄国。
走投无路的俄国必然要向同病相怜的法国发出交好的信号。
于是德国不仅失去了俄国这个可能的强大的盟友,同时也让法国近二十年难得地打破孤立,并且让法俄同盟成为了可能。
这个时候虽然德国拒绝了俄国,但是另一方面也通过不同的政策获得了英国一定程度上的好感。
德国给予了英国它力所能及的一些优惠,使得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是倾向德国的。
但是英国的示好也给了卡普里维一个错误的信号,那就是英德同盟的可能。
卡普里维天真的认为,英国和德国的同盟只是时间问题,通过一些利益的转让可以让英
国放弃维持许久的“光荣孤立”政策。
但是很显然这只是一厢情愿。
虽然英国在政策上倾向三国同盟,但是它根本不会加入这个军事同盟。
因为不仅因为传统上英国不愿意卷入某些同盟而限制自己外交的灵活和行动的自由,而且也因为英国根本就不需要加入某些同盟来获取什么保护。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后俾斯麦时代最初的这几年,卡普里维拙劣的外交手腕让德国丧失了俾斯麦时代德国依靠其天才的外交才能取得的有利地位,不仅没能发动新的德法战争以进一步制服法国,反而让法国跟俄国结盟,让法国的军事力量再次崛起。
而之后刚愎自用的威廉二世咄咄逼人且狂妄自大的扩张政策让英国不得不最终加入法俄同盟组成三国协约集团,直接对抗德意奥的三国同盟集团。
虽然1894年卡普里维在国内的质疑声中辞职下台,但是他埋下的失败的祸根最终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猛烈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暗杀。
列强间的利益冲突(德奥的同盟、英法和德的对立、俄罗斯帝国对巴尔干的政策等)使得德国卷入了战争。
德意志帝国选择站在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一边,与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1915年参战)对抗。
战争蔓延到全欧洲,德意志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也遭到波及。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
1914年西线德军的攻势在马恩河(巴黎北方)停滞,此后西线双方形成堑壕战,僵持状态直到1918年春季。
在东线,虽然占领大片土地,但没对俄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在北海,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海军封锁使得德意志帝国开始发生原料和食物短缺。
1917年,基于德意志帝国的无差别潜艇战略,间接令美国参战,使得战争情势开始转向。
1918年3月3日,俄国与德意志帝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
芬兰和乌克兰取得独立,德意志帝国得到大片土地。
1918年春夏,德军在西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攻势,巴黎再次危急。
但德军最后仍然无法取得胜利。
1918年10月底11月初,德意志帝国境内许多城市发生起义。
局势急转直下。
在各方压力之下,威廉二世被迫逊位流亡海外。
帝制终结。
11月9日,社会民主党党魁菲利普·夏德曼宣布成立共和国。
11月11日,停战和约签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凡
尔赛条约》。
《凡尔赛条约》终于结束了战争,德国需赔款,并要为战争负上全责。
巧合的是,签订和约的地方,正好是凡尔赛的镜厅,也就是德意志帝国成立的地方。
《凡尔赛条约》德国失地地图
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由日本托管,比利时得到部分德属东非,法国得到部分德属西非,英国得到部分德属新几内亚、部分德属东非和西非,西南非洲(纳米比亚)被英国自治领南非接收,西萨摩亚和俾斯麦群岛等赤道以南的德属太平洋岛屿被托管给澳大利亚。
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包括阿尔萨斯和洛林、北石勒苏益格、西普鲁士、波森省、部分东普鲁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亚、欧本-马尔梅迪、克莱佩达地区),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