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史 试题及答案
国际关系史答案
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及平息国际纠纷。
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所取代。
1918年1月8日,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结束战争、缔结和约、维护战后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其中的第十四点便是呼吁成立一个国际联盟。
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道威斯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
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
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
1、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国际联盟在英法等大国操纵下采取了纵容态度,在中国代表的一再要求下,1931年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终于通过决议,决定派遣一个国联调查团到远东实地调查“九一八”事变情况。
李顿调查团在中国东北活动了一个半月。
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各委会签字。
10月2日《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报告书虽然肯定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但是总体上是模糊是非、混淆黑白,充分暴露了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绥靖政策。
2、慕尼黑协定慕尼黑协定是1937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
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
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条约主要内容为: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国际关系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选出)西方史学家习惯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西欧国家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时期称为“扩张的时代。
”据此回答:1-6题1.西班牙、葡萄牙最早走上海外殖民扩张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处大西洋沿岸B.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 D.资本主义最早萌芽2.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北冰洋④太平洋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② D.④②①3.马克思指出:“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
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
这段话反映实质是()A.资本主义的国际性 B.资本主义的区域性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4.“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
”上文的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 B.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国家C.流向了罗马教廷 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5.罪恶的奴隶贸易始于16世纪初,到19世纪末这一罪恶活动逐渐停业,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黑人的反抗斗争B.非洲黑人奋起反抗,使殖民者掳掠不到黑人C.美洲劳务市场已饱满,贩卖黑奴赚钱不多D.西欧殖民者已几乎瓜分了非洲,对非洲进行直接殖民掠夺6.工业革命前的早期殖民的目的是()A.建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D.开拓更广阔的商品市场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展开殖民扩张,据此回答7-11题7.工业革命后同工业革命前相比殖民扩张导致的影响不同的是()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C.客观上给被殖民地区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D.促进了被殖民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8.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列强在全球扩张的原因主要是()A.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 B.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C.工业革命的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9.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以“贸易自由”为旗号,大肆进行商品输出,其根本原因是() A.英国成为殖民大国 B.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0.18世纪60年代,导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税收空前加重的直接原因是()A.英国封建王朝的复辟 B.为了镇压当地人民暴动 C.受英法争霸战争的影响 D.对亚洲扩大殖民战争的需要11.19世纪英俄两国对外扩张的方式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 A.对外扩张的目的不同 B.经济发展程度不同C.政治制度的差异 D.社会性质的差异15世纪至20世纪初,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欧洲中的舞台心确定和延续,据此回答12-16题。
国际关系专业试题及答案
国际关系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 国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 国家政治B. 国际经济C. 国际法D. 以上都是2. 以下哪项不是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三大理论?A. 现实主义B. 自由主义C. 建构主义D. 马克思主义3. 国际组织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促进国际合作B.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C. 统治世界D. 协调国际关系4. 以下哪个不是联合国的主要机构?A. 安全理事会B. 国际法院C. 世界卫生组织D.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5.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主权平等原则B. 不干涉内政原则C. 国家利益至上原则D. 和平解决争端原则...(此处省略15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A. 经济全球化B. 军事力量C. 文化差异D. 国际法2. 国际关系中的“软实力”包括:A. 文化影响力B. 经济吸引力C. 军事力量D. 政治影响力3. 以下哪些属于国际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A. 恐怖主义B. 网络安全C. 气候变化D. 核武器扩散...(此处省略2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现实主义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核心观点。
答案:现实主义认为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状态的,国家是主要的行为体,国家行为的主要动机是追求权力和安全。
现实主义者强调权力政治和国家利益,认为国际合作是有限的,因为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2. 阐述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包括:为国家间的互动提供规范和指导;促进和平解决争端;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全球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增加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国际关系的考试答案
三十年战争(1)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波希米亚新教徒实施镇压政策引起的。
(2)导火线: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3)四个阶段:①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3)②丹麦阶段(1625-1629)③瑞典阶段(1630-1635)④瑞典-法国阶段(1635-1648)(4)结果:长期的战争使交战双方消耗巨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得到了法国和瑞典的同意,战争结束,召开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各参战国开始和谈,并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5)评价:①在国际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经过“三十年战争”的洗礼,四分五裂的欧洲通过国际会议与和约的方式,肯定了国家的主权原则和新教育天主教的平等权利,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比利牛斯条约>>继《威约》签订后,法西战争并未结束,一直到1659年,法国最终击败西班牙,双方签订《比利牛斯和约》。
《比约》主要内容有:⑴法国波旁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⑵西班牙向法国割让领土;⑶法国赦免投石党领袖孔代亲王。
该条约是法西两国继《威约》后继续较量的结果。
法国维护了应有的权益,扩展了疆界,并进一步加强了在西欧的地位,为下一步称霸欧洲作了准备。
法西联姻为以后的西班牙遗产继承与王位继承问题埋下了浮笔。
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乌得勒支条约》(1)背景:1701-171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对峙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国。
最后交战双方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
(2)《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1648年的《威斯特伐里亚合约》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
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但它在调和旧矛盾的同时,又造成新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
其意义深远:(1)确立了由主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社会(2)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3)积极促进了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A.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B.合约承认了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独立的主权,承认了荷兰、瑞士为独立国,在实践上肯定了格老秀斯所提出的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等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的准则。
C.约文规定,缔约国不得破坏和约的条款,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条例D.合约承认,新旧两教享有同等的权利,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使其脱离神权束缚E.在西欧开始确定常驻外代表机关的制度主要内容:(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和约是在新教势力占优势的情况下缔结的,内容反映了这种实力的对比。
沉重打击了哈布斯堡王朝,帝国被迫承认各诸侯国有独立的外交权,政治上分崩离析。
西班牙的实力被极大削弱,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法国“天然疆界”的要求部分得到实现,引起英、荷嫉恨,为英法交恶、法荷相仇埋下种子。
瑞典得到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最重要港口以及易北河和威悉河的入海口,增强了实力,成为北欧强国。
法瑞引起丹麦和北德各邦的敌视,战事不断。
奥地利向民族国家发展。
奥法分割下的意大利各邦不断掀起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统一的革命浪潮。
俄国和东欧诸国也逐渐参与到欧洲的政治斗争中。
拿破仑的外交思想政策是他国内政策的继续和发展,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抱负和野心。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2003真题及答案
2003年国际关系专业基础(国际关系史)真题一、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3、《中美八•一七公报》4、欧洲联盟5、《俄美新战略关系联合宣言》6、均势7、软权力8、调停二、简答题1、简述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主要过程及意义?2、简析二战后亚洲国家先于非洲国家获得全面独立的原因?三、论述题1、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的缓和及影响?2、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国家主权在当代面临的冲击与挑战?答案:一、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
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
西班牙早已衰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特别是古巴和菲律宾两地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钳制着大量西班牙军队。
西班牙军对古巴起义者的残酷镇压激怒了美国人民,并危及美国资本家在该地的经济利益。
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于4月22日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
战争以美国的胜利而告终。
1898年12月10日,美西两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和约规定: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
战争大大助长了美国的侵略气焰。
美国把加勒比海变成了“内湖”,在太平洋获得了重要的战略基地。
此后,美国积极参与了列强对远东及太平洋地区霸权的角逐。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的一份协议。
苏方代表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为里宾特洛甫。
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
主要内容有: 1.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或攻击行为。
2.缔约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另一缔约国不得给予第三国任何支持。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2010真题及答案
2010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国际联盟2、波茨坦会议3、舒曼计划4、七十七国集团5、猪湾事件6、中美八一七公告二、简答题1、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经过及其影响2、简述非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原因及阶段三、论述题1、试分析赫鲁晓夫时期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外交政策异同2、试分析尼克松政府外交战略调整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际联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一些资产阶级和平团体积极主张建立一个调解国际纠纷的机构,得到了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他的顾问爱德华·豪斯(Edward M . House)上校的积极推动。
1918年1月8日,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提出了结束战争、缔结和约、维护战后和平的《十四点纲领》,其中的第十四点便是呼吁成立一个国际联盟。
1919年1月,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向与会各国提议建立国际联盟的方案。
美国力主先讨论建立国联,然后再讨论其他问题,但遭到英、法的反对。
经过一番争执,和会决定将问题交给以威尔逊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研究,负责拟订国联盟约草案。
然而,在美国国内,威尔逊要建立国际联盟的做法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
1920年1月10日,巴黎和会宣布《凡尔赛条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其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
盟约规定,美国、英国、法国、中国等32个一战协约国及自治领是国联创始会员国,并邀请阿根廷、智利等13个国家加入。
由于美国政府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美国也就没有参加国际联盟。
同年1月16日,国际联盟第一次大会在日内瓦召开。
先后有63个国家加入国联。
1934年9月28日~1935年2月23日,国际联盟会员国最多时达58个。
中国于1920年6月29日加入国际联盟。
1924~1942年,先后有17个国家退出国际联盟。
2、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会议后期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及答案
国际关系史练习题及答案国际关系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尼科洛·马基雅弗利2、东方战线3、三十年战争4、门罗主义5、雅尔塔会议6、开罗宣言二、分析题1、结合19世纪法俄德三国关系的有关史实,分析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并就据此谈谈你自己的认识。
2、试析苏联解体的历史原因。
3、试析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元化转变的作用。
国际关系史答案一、名词解释1、尼科洛·马基雅弗利: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文世复兴这个伟大时代的世人之一。
不仅是政治家,而且还是历史学家,军事著作家,诗人和剧作家。
2、东方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避免过早卷入战争,为本国赢得宝贵的战备时间,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支配下,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苏联在保卫西部边界安全的口号下,通过扩大西部疆域而建立起来防御德国侵略的东方战线。
3、三十年战争:17世纪初欧洲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了一场欧洲大战——三十年战争,导火线发生在东欧的波西米亚。
分四个阶段:波西米亚阶段,丹麦阶段,瑞典阶段,瑞典——法车阶段。
4、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门罗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由国务卿亚当斯拟订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主要有三个原则:反对欧洲国家瑞在美洲压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繁育原则。
5、雅尔塔会议:1945年,德日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在欧洲,苏联军已经收入德界,盟军也在西线对德军发起了进攻,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指日可待。
在亚洲、日军在中美英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与此同时,随着战争胜利的发展,同盟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暴露。
为了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美、苏、英三大国决定举行首脑会议。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盟国首脑会议在苏联克里来亚半岛的雅尔塔举行。
6、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2—26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协同对日作战,并就战后适宜进行磋商,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举行了开罗会议。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国际关系史真题回忆及参考答案
2023年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846国关史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库楚克开纳吉条约1774年7月21日俄国与土耳其在库楚克-开纳吉(Kuchuk-Kainarji或Kücük Kaynarca,在今保加利亚境内)缔结。
依约:土向俄赔款400万卢布;俄在克里米亚地区获得金布恩、叶尼卡尔和刻赤等地,并将其领土扩大到南布格河;允许俄国商船自由通过亚速海、黑海和黑海海峡,俄国并享受最惠国待遇;俄可在土各地建立领事馆,在伊斯坦布尔的加拉太区修建东正教教堂;克里米亚汗国宣布独立,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获自治并转入俄保护之下。
该约减轻了土对俄的威胁,加强了俄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地区的政治影响,创造了进一步在巴尔干和中亚扩张的条件。
2、福田主义福田主义是1977年8月东盟创立10周年之际,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发表演说,首次以日本官方身份公开提出要与东盟进行积极合作。
“福田主义”是日本重视东盟的开始,也标志着日本对东盟外交政策的正式形成。
自美国提出“尼克松主义”后,美国有步骤地从东南亚地区收缩势力。
苏联乘虚南下,插手东南亚事务。
为了填补美国势力撤离形成的“真空”,维护自由主义制度,美国希望日本作为补充力量,加强经济援助和合作,在该地区发挥政治作用。
而东盟为了自身的巩固和发展,也希望在经济大国日本进一步发挥经济方面的作用。
伴随着东南亚地区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同时,提出了日本对东盟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
一是日本逐步认识到东盟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在地区事务中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日本要尽快采取措施,消除70年代初期、特别是1974年东盟各国反日运动的后遗症,这成为日本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二是在东西对立的形势下,日美在东南亚政策上意见不尽一致,而日本与美欧贸易摩擦日渐加剧,为了摆脱这种相对孤立的处境,日本准备在东盟寻找出路;三是日本外务省欧美派倡导的“经济外交”处于转折时期,“亚洲派”势力逐步抬头。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答、论述题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简答、论述题第一章转入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1.试析《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
主要内容:⑴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⑵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⑶追认瑞士的独立,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的独立。
⑷规定卡尔文派教徒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在帝国法庭中天主教和新教法官各占相等的人数,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它对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意义):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表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第五,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但它在调和原有矛盾的同时,又造成了新的矛盾,从而摆脱不了最终瓦解的命运;而该体系所确立的原则、法则和制度却有久远的意义。
以全球为参照系的国家主义是国际政治意义上的国家主义,这种国家主义是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奠定的。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不仅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第一个国际体系,也是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以条约的形式肯定国家主义的国际体系,从而使国家主义具有了某种法律的意义。
可以认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近代国际关系的开端.2.简述欧洲国家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态度。
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正值三十年战争末期阶段,欧洲主要大国忙于大大小小的战事,无暇顾及英国,客观上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保证了革命得以在没有在大规模武装干涉的情况下顺利完成。
国际关系史 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1、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
一方以法为首,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战争几乎在德意志的土地上进行。
战争绵延三十年,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
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政治格局。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
是在新教取得相对的情优势情况下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3.神圣同盟维护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教义,反对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赞同,签署《神圣同盟宣言》,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大部分欧洲国家参加了同盟。
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并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并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4.四国同盟1815,英、俄、奥、普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
这是一个军事同盟条约是针对法国,目的是反对拿破仑家族在法国的统治,反对法国对欧洲整体均势构成威胁。
条约规定:维护《第二次巴黎和约》;任何一方如遭到法国攻击,各盟国将出兵6万人加以援助;缔约国为了本国的安定和繁荣,为了维护欧洲和平,定期召开会议;条约有效期为20年。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良心整理,打印版)
题目索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编威斯特伐利亚:现代国际关系的缘起第一章现代世界的历史背景名词解释: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欧洲秩序尼德兰革命简答题:1、概述1500年前后的世界形势。
2、简述西欧的兴起。
思考题:现代国际关系为何会从欧洲产生?它对国际关系史演进产生了哪些影响?第二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名词解释:“掷出窗外”事件“三十年战争”“七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乌得勒支条约》《航海条例》简答题: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主要内容。
3、试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
4、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5、试析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
思考题:1、结合17、18世纪的国际关系史实,理解均势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2、结合史实分析英国在欧洲均势运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试析西班牙、荷兰霸权衰落的原因。
4、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
第二编从维也纳到凡尔赛—华盛顿:“均势”格局的兴衰第三章维也纳体系名词解释:《提尔西特条约》大陆封锁体系《肖蒙条约》和《第一次巴黎和约》《第二次巴黎和约》《最后议定书》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东方问题路易·波拿巴克里米亚战争圣地和宗教保护权问题“铁血政策”安政五国条约第二次美英战争“门罗宣言”阿拉斯加购买“门户开放”政策“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简答题:1简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外交原则。
2试析大陆封锁制度失败的原因。
3试析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
4简述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5试析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思考题:1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异同。
2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形成的动力与原因有那些?3结合第一章的相关内容试述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的演变。
第四章俾斯麦大陆联盟体系名词解释:三皇同盟《地中海协定》《再保险条约》巴格达铁路问题复习题:1、普法战争后的欧洲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2、试述大陆联盟体系得以维持的机制。
国际关系史试题
> >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从十七世纪中期起,是欧洲国家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转变时期。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宣告了资产阶级政权的诞生和建立。这是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一次巨大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不断扩大,激起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加速了法国的大革命,也鼓舞了全欧的反封建风暴。
> > 答:在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下,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情绪逐步高涨,有组织有领导的武装斗争于1775年在乔治华盛顿的统率下正式发动起来,而且转变为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斗争。1776年7月4日北美十三州举行的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脱离英国而独立。
> > 英国通过几场所欧洲战争,凭借其海上优势,夺取了法兰西、西班牙、荷兰等国在北美大量的殖民地,因此,法西荷对英国一直怀恨在心。其他欧洲国家如俄奥普葡等国对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势力日益扩张也心怀不满。于是当美国独立战争起来,这些国家就乘机援美反英,借援美之名,达到其打击英国之实。很明显,反英是欧洲国家援美的联合基础,所以欧洲国家大都在不同程度上干预了这场战争。只是由于各国的动机有所不同以及它们同英国的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一样,因而它们干预的方式和时间也有差异。这就导致围绕美国独立战争的国际关系十分复杂。
> > 另一方面,法王路易十四之孙,即已经登上西班牙王位的腓力普五世,在西班牙已站稳了脚跟。因此,1713年10月11日,参战国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1714年3月7日《拉斯塔特和约》,结束战争。
> > 英国在和约中获益最大,确保了海上和殖民地的优势;荷兰得到了一些贸易特惠;并获得在法比边界的比利时要塞中驻兵的权利。哈布斯堡王室得到那不勒斯王国、拔苗助长丁岛等地;腓力普五世保留西班牙王室,并保持西班牙在美洲和菲律宾的殖民地。但为了防止法西两国合并,腓力普五世应放弃兼任法国国王的权利,而路易十四则应自己的继承者兼任西班牙国王的权利。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
国际关系史论述题1、结合⼆战期间同盟国召开的⼤国⾸脑会议,论述同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盟国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体现在雅尔塔会议以及其他的⼀系列国际会议上。
在第⼆次世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根据以往习惯,盟国把关于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的问题提到了⽇程,相继召开了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以及战后的巴黎和会讨论世界秩序问题。
(1)雅尔塔会议对世界秩序的安排。
1945年罗斯福、斯⼤林和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会议,会议研究了彻底击溃法西斯德意⽇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包括全球性的安排和地区性的安排。
第⼀,讨论了巴尔⼲权⼒问题。
英美苏在这⼀问题上没有达成⼀致,英、苏想在巴尔⼲地区确⽴⾃⼰的势⼒范围,⽽美国想独占巴尔⼲。
第⼆,讨论了波兰问题。
关于波兰的疆域,会议最后确定了斯⼤林提出的波兰东部边界以冦松线为界,西部边界经斯德勒向南沿奥得河再向前沿西尼斯河为界。
在波兰的政权组成上,三国同意成⽴“波兰全国统⼀临时政府”,苏美英与其建⽴外交关系。
第三,关于德国问题。
三国达成⼀致决议对德国实⾏分区占领,同时成⽴“⼀个中央管制委员会执⾏互相协调管理控制的⼯作”。
第四,重建远东秩序。
美国想要建⽴苏美英中四国神圣同盟来防⽌⽇本的崛起,同时增加美国在远东抗衡苏联的⼒量。
但为了争取苏联尽快对⽇作战,美国不惜牺牲中国主权来满⾜苏联的要求。
⽽苏联则想要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东北建⽴属于⾃⼰的势⼒范围。
(2)波茨坦会议对世界秩序的安排。
1945年7⽉7⽇,苏美英三⾸脑在德国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会议。
主要讨论了:第⼀,德国问题。
进⼀步确定了苏美英法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原则,规定了德国境内的最⾼权⼒由四国总司令遵本国政府命令,分别在其各⾃的占领区内实⾏。
在经济上,对德国实⾏经济管制,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美英基本上接受了苏联的⽅案,但未确定赔款总额。
第⼆,重新确⽴了波兰的政府和边界。
三国承认临时政府,撤销对流亡政府的承认。
关于波兰西部边界由和约来解决。
国际关系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1.华夷秩序:是中国在晚清以前,以中国为中心的一种国际秩序。
是长期存在于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等地的国际关系体系。
在这一体系内,由于中国在这一地区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水平,所以就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向中国朝贡的各藩国与中国历代王朝之间的一种不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
2.修约外交:关于五卅惨案的交涉使北京政府得以借助民力,将酝酿已久的“修约”外交正式出台。
这种外交政策的实施,不光在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还在于中国与各列强的关系亲疏,更在于其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的大动荡。
修约外交主要有三个基本修约策略——以夷制夷,联美修约;援引公法,以理折冲;以子之盾,攻子之矛。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北京政府的这一外交策略都得以体现,北京政府关于关税问题,领事裁判权问题,租借地问题和外国在华邮局问题的修约要求都被讨论。
3.以夷制夷:即利用国际关系上的矛盾,联合、利用或依附某国来对抗另外的国家,谋取实现本国的外交目的。
但是,“以夷制夷”外交本质上讲是一种弱国策略,是弱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种手段。
在自身的实力不足的情形下,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借用别国的一些力量,也就是打外国牌,有时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古代,“以夷制夷”也叫“以夷伐夷”或“以夷攻夷”。
4.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毛泽东根据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把世界划分为3个部分的理论。
第一世界:指美国和苏联两个具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
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欧洲、日本等国。
并指出超级大国之间争夺世界霸权地位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第三世界:指亚洲(除了日本以外)、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5.韬光养晦:面对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出现的不稳定形势,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的方针。
邓小平在提出这个思想时还强调了“决不当头”。
国际关系史试题
国际关系史试题猜想【考点说明】本专题内容历年来都是中考考查的重点。
本专题时间跨度大,而且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学习时要理清线索,认清国际关系的实质。
本专题的重点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冷战、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会议、欧洲联盟等。
【例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下列哪一个条约()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四国条约》D、《五国海军条约》【解析】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该体系中的主要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答案】A【易错点分析】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会议的影响极易混淆。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经典试题】一、选择题1、一战后,在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下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这个和约的受益国有()①德国②英国③法国④中国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解析】德国是战败国,是巴黎和会被瓜分的对象,中国作为弱国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所以含①④的选项可以排除。
2、右图中的情景与《凡尔赛和约》中的哪一规定有关()A.不许德国拥有空军B.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C.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D.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D【解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尽管是战胜国,但《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引发了五四运动。
3、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中,侵犯了中国主权的条约有()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五国条约》④《九国公约》A.①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D【解析】《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了几个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二者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
国际关系史填空题
国际关系史习题(L)第1章1、1500年前后三个穆斯林帝国: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52、东斯拉夫人于______年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________。
273、基督教于______年分裂为________和________。
284、英法百年战争发生于______年至______年。
5、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___________,从法律上确立了德意志诸侯国体制。
356、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于______年。
367、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是在______年至______年。
388、___________________是西班牙殖民帝国急剧衰落的标志。
419、10、11、12、尼德兰革命爆发于______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
4113、独立后的荷兰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14、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________。
42第2章15、被基辛格称为“现代国家制度之父”的是_____________。
4716、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______年。
(1600,1602,1604) 4817、17世纪初德意志宗教纷争形成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918、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在哪两个城镇召开: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5119、英国“光荣革命”发生于______年。
(1640,1688,1660) 5520、_______的签订标志着西班牙王位战争的结束。
60①《里斯维克和约》②《乌得勒支条约》③《尼斯塔得和约》21、神圣罗马帝国灭亡于______年。
(1806,1815,1848) 9422、美国早期对外扩张的动力来源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7424、在非洲素有“黑白分界线”之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00年国际关系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0年国际关系史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1、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向国会发表语文中提出的一种美国对外政策。
主要内容有:美国承认(新近成立的)美洲国家独立;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不干涉欧洲国家的事务,但也不允许欧洲国家将新独立的美洲国家视为殖民的对象;任何欧洲国家对美洲国家事务的干涉,都将视为对美国利益的挑战,美国只有加以反对;提出了美国与美洲各国加强合作的愿望。
门罗主义是美国企图独霸美洲的侵略扩张政策。
2、朴资芬斯和约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俄国战败。
日本由于得到英美的纵容和支持,迫使俄国做出巨大让步。
1905年9月5日,签订和约,即《朴资茅斯和约》,全文共15条。
另有补充条款2点。
主要内容有:1、俄将从中国夺得的旅顺,大连的租权让予日本;2、俄将长春到旅顺口之间的铁路及其支线的经营权让于日本;3、俄国承认日本吞并朝鲜;4、俄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3、蒙特勒会议1923年《洛桑条约》和《海峡合约》签订后,战舰在平时可随便进出海峡,黑海中立化等条款对黑海沿岸国家非常不利。
土耳其等国一直呼吁进行修改,但一直遭到英国拒绝。
至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期间,英国与土、希等国达成一项君子协定:若有潜艇袭击英国舰只,土、希等国立即予以援助,英国同意修改公约。
于是1936年,原《洛桑条约》和《海峡公约》缔约国在蒙特勒召开会议,会上英国与苏联尖锐对立。
但仍然达成协议,那就是《蒙特勒合约》。
内容:(l)商船无论平时还是战时都可自由通过,而战舰在平时,黑海国家舰只可自由通过,而非黑海国家则受到舰位总吨数,停留时间等限制。
在战时,如果土耳其中立,那么战舰不能通过,如果土耳其为参战国,则由土尔其决定是否放行。
(2)撤销黑海中立化的条款。
(3)撤销由欧洲列强组成的管理黑海委员会,交海峡交给土耳其政府管理。
《公约》比23年<公约>有很大改进,但仍存在一些缺陷。
比如:战时如土尔其中立,不许军舰进出,而实际上在二战中,土尔其多次违反公约将德国军舰放进黑海,给苏联带来很大麻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
一方以法为首,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战争几乎在德意志的土地上进行。
战争绵延三十年,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
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政治格局。
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它是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国际关系条约。
是在新教取得相对的情优势情况下进行。
主要内容包括:(1)欧洲领土的局部分割:法国取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肯定了先前取得的3个主教区;瑞典则获得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最重要的港口,并且取得了军费赔偿。
(2)限制了皇帝的权利,承认了各诸侯具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还规定卡尔文与路德教享有同样的权利,制止了天主教对新教的迫害。
3.神圣同盟维护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基督教教义,反对革命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维护维也纳体系、维护君主专制政治秩序的君主互助同盟。
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赞同,签署《神圣同盟宣言》,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大部分欧洲国家参加了同盟。
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并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并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4.四国同盟1815,英、俄、奥、普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
这是一个军事同盟条约是针对法国,目的是反对拿破仑家族在法国的统治,反对法国对欧洲整体均势构成威胁。
条约规定:维护《第二次巴黎和约》;任何一方如遭到法国攻击,各盟国将出兵6万人加以援助;缔约国为了本国的安定和繁荣,为了维护欧洲和平,定期召开会议;条约有效期为20年。
5.克里米亚战争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是沙俄与英法在近东争霸,尤其是争夺君士但丁堡和黑海两海峡控制权而发生的一场战争。
俄国在战争中失败加快了国内革命形势的高涨,从而促成了俄国农奴制的改革,导致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崩溃。
克里米亚战争另一方面将所有欧洲大国都直接、间接地卷了进去,使欧洲政治格局发生改变,由英、俄居优势转变为英、法占主导的均势。
维也纳体系,由于未能阻止大国战争的重新爆发,也走到了尽头。
最后俄皇被迫签订了合约,结束了战争6.三皇同盟1873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的同盟。
1873年,德、俄签订一项军事协约,约定缔约一方被欧洲任何一国进攻时,另一方应出兵相助。
同年6月,俄、奥两皇签订《兴勃隆协定》,约定遇有第三国侵略危及欧洲和平时,两国应立即商讨共同的行动方针。
同年10月德皇也加入这一协定,史称第一次三皇同盟。
1881年6月俾斯麦与俄、奥两国大使在柏林又签订了三国协定,约定缔约国之一与第四国作战时其他两国应守善意的中立,并尽力使冲突局部化,史称第二次三皇同盟。
7.《地中海协定》俾斯麦建立和调整大陆同盟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孤立法国。
在防止法俄接近拉,拢俄国的同时,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
在德国的推动下,1887年英意签订针对法国的《第一次地中海协定》,接着,奥匈、西班牙也先后加入。
1887年12月2日,英奥签订《第二次地中海协定》,四天后,意大利也照会参加。
该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三国共同维持近东现状,保护黑海海峡,确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主权,共同抵制俄国势力在土耳其的扩展。
该协定明显针对俄国,也反映了英俄在东方问题上的尖锐矛盾。
8.再保险条约俾斯麦为孤立法国,讨好俄国于1887年6月18日同俄国签订的一项密约。
由于1879年德奥同盟已经保证奥国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俄德条约是德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来迎合俄国,以换取俄国在德法冲突中保持中立。
德国因而获得了双重保险,故称再保险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国一方如与第三国交战时,另一方应保持善意的中立,如对奥或对法战争是由缔约国中一方发动,则不受条件约束。
9.光辉孤立光辉孤立是英国在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所奉行的外交政策,是指在和平时期,英国不与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的条约,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以保证充分自由,免受束缚,置身局外地利用列强的矛盾谋求自己的利益。
英国之所以实行“光辉孤立”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依仗它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海军和广大的殖民地。
但在进入19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其他列强有力的挑战,为了摆脱在世界事务中的困境,英国放弃“光辉孤立”政策。
10.日俄战争指1904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11.国际联盟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
基本任务是解决国际争端,维持世界和平实质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第二个目的是对国际事务如卫生、社会、人道等问题的关心。
在改善国际劳动条件,禁止毒品交易等方面,国联取得了一定成就。
依据民族自决原则,国联帮助欧洲建立起历史上相对合理的国际边界。
但国联却无力维持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在客观上纵容了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绥靖主义的帮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
12.《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捷、波在英美的组织下在瑞士洛迦诺为欧洲安全保证问题而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规定德比和法比边界维持现状;德比和德法互不侵犯;英意两国充当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除了主要文件,还有仲裁条约,保证条约等。
此条约的签订是英国外交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在欧洲的支配地位,起到扶德抑法作用。
而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被大大削弱,德国则是最大的受益国,恢复了它在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地位,东部问题的不确定为德国向东侵略开了方便之门。
实际上,《洛迦诺公约》并没有解决和消除矛盾,反而使矛盾尖锐化。
希特勒上台后,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并宣布不再受《洛迦诺公约》的约束,1939年4月28日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随即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3.雅尔塔协定是在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大国的首脑为了加速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商讨战后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一份文件。
该文件规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维持外蒙古现状;恢复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千岛群岛交给俄国。
雅尔塔协定有损中国的主权利益,是大国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罗斯福从防止日本东山再起,遏制苏联在远东的扩张,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选择中国作为“合作伙伴”。
同时,为了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和获得苏联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合作,罗斯福又牺牲中国的主权来满足苏联的要求。
雅尔塔协定为联合国的最终建立奠定基础,做出了一些符合各国人民要求就建立和平的愿望。
14.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国一手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它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作为二战最大受益者的美国于1944年7月在布雷顿森林组织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此次会议共有44个国家参加,商讨有关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问题,通过了《联合国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一种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美国由此建立了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制度,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15.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和控制西欧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第一步,成为美国成绩控西欧的手段。
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的援助以粮食和消费品为主,90%是赠予,10%是贷款。
通过这个计划,西欧的经济也逐步得到恢复。
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得到了缓解,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政权,增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
同时,美国对西欧的政治和文化影响也进一步深入。
此外,马歇尔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削弱了西欧国家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客观上为西欧的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16.“三和路线”“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是苏联新外交的核心。
赫鲁晓夫掌握了苏联的党政大权,开始调整对外政策,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
赫鲁晓夫认为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和平力量具备了防止侵略的物资手段,资本主义国家的拥护和平运动已成为防止战争的强有力因素,认为战争可避免。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可以并存。
并且认为,在一些国家通过议会的道路可以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
他摒弃了斯大林时代与西方国家针锋相对、强硬对抗的外交方针。
但“三和路线”是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分化的思想渊源。
17.尼克松主义美苏冷战加剧,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以及国内多种危机进发,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实行战略收缩。
它收缩美国全球义务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调整国际关系,包括美对亚洲、对日本、欧洲的政策。
美国新的世界战略是“实力地位”“伙伴关系”“谈判时代”。
在军事上拥有相对核优势就可以,美军退出了越南战场,改善了中美关系,把战略重点转向苏联,从而调整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它是挽救美国霸权地位所作的一种必要的战略调整,是一种面对现实而将意识形态排挤到次要地位的做法。
18.新东方政策是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实现德国自身利益在1969年所提出的新外交政策,他主张在保持与西方关系的同时积极与东方达成谅解;承认战后欧洲现状,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承认两个德国并存的局面,通过建立“一个民族,两个国家”的关系,加强同民主德国的交往,在欧洲的缓和环境中实现德国统一。
“新东方政策”是70年代东西方缓和的重要内容,它打破了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僵持关系,开创了西德外交关系的新时期。
联邦德国在提高了自身政治地位的同时重新进入苏东商品市场,扩大了自身的国际生存空间。
这为德国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础,对世界和平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19.超越遏制政策1989年,新上任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美国针对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思维所提出对苏联的政策。
它不仅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而且谋求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一员。
要求苏联调整与国际社会的关系,保证支持东欧和中欧各国自决。
强调实力,要继续坚持以实力求和平的基本方针坚持威慑战略和联盟战略。
超越遏制政策并不是要放弃遏制,而是要继续在保持军事遏制的同时对苏联发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攻势。
简答题:1.试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历史意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不但结束了30年战争,而且在欧洲大陆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建立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