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学设计方案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
教学目标
1、会认“江、南”等9个字,认识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3、结合插图,通过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人们采莲的欢乐场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学习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生字卡,小鱼道具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
理解题目,认识汉字;看图说话,了解诗文。
“江”字的构成,学偏旁“三点水”,说一说“三点水”的汉字,写“水”的甲骨文,理解“象形字”。
“南”的读音,与“蓝”天的“蓝”字区别,学习方位词“东、西、南、北”,理解生活中的方位以及地图上的方位。
看地图,风景图理解“江南”。
看课文插图,说一说图意。
听古诗读诵,了解内容。
第二板块:
认读汉字,理解字义;读诵诗文,读准读熟。
出示带拼音的汉字: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读准音。
去掉注音,再次朗读。
学习“鱼”(复习“象形字”),学习“采”(理解“会意字”)
学习“莲”(学习“草字头”;莲花、莲叶、莲蓬、莲子的图片)
看图理解“何田田”
练习读诵诗文(强调“an”韵拖长;采用多种方法读熟练)
第三板块:
欣赏音画,涂色听吟;角色表演,打开诗境。
观看动画介绍“汉乐府”(乐府诗是“唱”出来的)
欣赏音画视频(水墨版《江南采莲图》:荷塘风景优美,采莲的男童天真可爱,小鱼活泼灵动;吟诵声音优美)
给采莲图涂色(同步反复播放《江南》的吟诵)
分角色表演(全体参与,整个教室就是荷塘。
主唱在中间,和唱站四方。
大部分学生表演莲叶莲花,随风摇曳。
选几位同学表演小鱼,自由穿梭。
这样吟诵起来就穿越回汉朝热闹的采莲场景里了。
)
课后作业:
背诵或吟诵《江南》给家人听
和家长一起学习白居易的《小池》
和小伙伴一起用吟诵的方式排演《江南》(选做)
教后反思
进入古诗去学习,而不是“在诗外”学习。
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进入古诗的学习就是与作者与诗中的主人公“共情”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入情入境也“入心”。
学生当然喜欢,不仅喜欢读诵,更喜欢全身心投入的表演。
用整个身心去学习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方式。
如何进入古诗,以下两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课堂上播放视频。
气韵生动的水墨动画,优美动听的古诗吟诵把大家带到了汉朝劳动人民采莲的欢快场景里。
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思维也非常活跃。
每个孩子或
是活泼、调皮的小鱼,或是风中摇曳的荷叶、荷花、莲蓬,或是快乐的采莲人。
整个教室就是一片荷塘。
这样的情境,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最受欢迎的角色是小鱼。
课后,孩子们自发制作小鱼道具,轻声吟诵“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乐此不疲。
遗憾的是这节课的内容安排过多,读诵练习不够充分。
如果把“象形
字”“会意字”的知识,把汉字字形的教学安排到第二课时。
这一节的教学重难点会得到更好的突破与落实。
另外,分角色表演的环节还应该有更精心的设计与准备。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的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声断气连的歌唱。
教学难点:
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老师带来的图片,有哪位同学可以看图片给我们讲一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的丰满音响,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
二、教唱歌曲
1.完整聆听《小船》的范唱,让学生再次感受4/4拍的韵律,进一步熟悉4/4拍的强弱规律。
2.用哼鸣模唱歌曲旋律。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带唱。
3.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学生随音乐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进一步学习四四拍的节奏韵律,并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感受歌曲是什么情绪(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考虑)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引导学生学习4/4拍号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3)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第三拍拍腿;第四拍手打开。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
2.结束音要唱满四拍,讲解全音符,让学生了解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
3.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的练习、分析和对全音符的理解,让学生从中感受对父母的亲情和对家庭的亲情,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歌曲,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你们觉得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成绩来回报你的爸爸和妈妈呢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
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4
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
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难点:
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教法:
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
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倒入阅读,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夹竹桃,齐读课题,简介、顺势引入课文。
三、初读课文,读顺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画出生字新词,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每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的呢
五、精读课文能,领悟夹竹桃的“妙处”。
1.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夹竹的哪些“妙处”引起了作者的喜爱
2.站在自己的角度,你心中夹竹桃是怎样的
3.读了课文,你也喜欢夹竹桃吗为什么
六、领悟写法,学习表达。
1.作者在表现夹竹桃的时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明白作者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⑵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⑴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⑵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
3、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1、听——读——赏——读:
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2、课堂讨论:
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能力,形成朗读、思维、说话多维交流。
3、多媒体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预习
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
二、导入新课
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交流有关感受。
教师播放《橘颂》的背景画面(电影《屈原》插曲),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沅水岸边的仰天长问,情境导人新课,教师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及课文录音,学生欣赏体验,品味文章语言,体悟文章气势,并谈整体感受。
四、研习课文
1、学生诵读,以读带品,体会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2、小组交流、讨论品读感受。
3、学生就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谈有所感的句段,并读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五、欣赏品味
全体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从局部理解回到整体感知。
理解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六、小结
通过听一读一赏一读,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理解屈原,走近屈原。
七、课后语文实践活动
课代表组织安排《雷电颂》片段朗诵会,由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