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治规范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治规范

血液内科缺铁性贫血患者诊治规范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因多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

(一)临床表现1.贫血的表现常见症状为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较轻。

2.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和吞咽困难。

3.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外,还可出现毛发干燥,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部分患者指甲呈勺状(反甲),脾轻度大。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C<32%。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中心淡染区扩大。

网织红细胞大多数正常或有轻度增多。

2.骨髓象骨髓涂片呈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常数量增多,早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胞质少。

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减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血清铁蛋白降低(<12μg/L);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增高(>4.5μg/gHb)。

4.其他大便隐血试验、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或胃镜检查。

(三)诊断标准临床上将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三个阶段,诊断标准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性缺铁期,血清铁蛋白<12μg/L 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细胞外铁缺如,但此时血红蛋白及血清铁等指标是正常的(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除血清铁蛋白<12μg/L外,转铁蛋白饱和度<15%,FEP>4.5μg/g,但血红蛋白的含量并不减少,故血红蛋白是正常的。

(3)缺铁性贫血:此时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除上述各项指标外,Hb<120g/L (女性<110g/L)。

老年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老年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PPT

药物治疗
铁剂:口服铁剂 是最常用的治疗 方法,如硫酸亚 铁、葡萄糖酸亚 铁等
维生素C:维生 素C可以促进铁 的吸收,提高治 疗效果
叶酸:叶酸可以 促进红细胞的生 成,改善贫血症 状
促红细胞生成素: 对于严重贫血患 者,可以使用促 红细胞生成素进 行治疗
饮食调整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豆类等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等,以促进铁的吸收 避免摄入过多咖啡、茶等,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适量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以避免铁与钙的竞争吸收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戒烟、 限酒、适量运动 等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增 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给予 患者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 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组织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 强社交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科研进展
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如铁剂、维生 素C、叶酸等
预防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研究热点: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新技术在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应用前 景
单击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诊断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预防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概述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治疗
老年缺铁性贫血 的护理和康复
定义和症状
老年缺铁性贫血: 由于体内铁元素 缺乏导致的贫血
症状:疲劳、虚 弱、呼吸困难、 心悸、头晕、头 痛等
病因:饮食中铁 摄入不足、消化 道出血、慢性疾 病等
诊断:血常规检 查、血清铁蛋白 检测、骨髓穿刺 等
风险
影响认知功能, 增加痴呆风险
影响免疫功能, 增加感染风险
影响心理健康, 增加抑郁风险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鉴别诊断
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需通过相关检查和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鉴别慢性疾病
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等,可能伴随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需要综合评估和治疗。
03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
铁剂补充
口服或注射铁剂是治疗缺 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常 用的铁剂有硫酸亚铁、富 马酸亚铁等。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目录
• 缺铁性贫血的概述 •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 缺铁性贫血的案例分析
01
缺铁性贫血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 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 起贫血的疾病。
特点
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和育龄期女 性,是全球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 一。
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与铁剂同时服用可提高治 疗效果。
其他药物
如叶酸、维生素B12等, 对于伴有巨幼细胞贫血的 患者可适当补充。
饮食治疗
增加铁的摄入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绿叶蔬菜等。
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
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 果、草莓、番茄等。
心慌气短
心脏为
皮肤苍白
由于血红蛋白减少,皮肤呈现 苍白。
消化系统症状
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02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诊断标准
血红蛋白水平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通常低于 110g/L,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标 准。
铁储备状况
红细胞形态
缺铁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小细胞低色 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降低。

缺铁性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制定及优化

缺铁性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制定及优化

缺铁性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制定及优化缺铁性贫血是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之一,特别是影响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在治疗缺铁性贫血方面,制定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的制定及优化。

一、诊断和评估在制定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之前,准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及评估病情是至关重要的。

诊断缺铁性贫血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常见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和铁代谢指标等。

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案1. 补充铁剂补充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基础。

口服铁剂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

在选择药物时,应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剂量和服药时间等因素。

在服药期间需要注意副作用,如恶心、腹泻和便秘等。

2. 铁剂吸收的促进为了增强铁剂的吸收,可以结合维生素C或其他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

这有助于提高铁的吸收率,从而加快治疗效果。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特定情况下使用静脉铁剂,如肠道吸收困难、耐受口服铁剂等。

3. 饮食调整在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饮食调整也是至关重要的。

患者应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豆类、绿叶蔬菜等。

此外,还应避免与铁相互抑制吸收的食物,如咖啡、茶和奶制品等。

三、康复计划制定及优化1. 个体化康复计划制定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的康复计划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设计适合的康复计划。

例如,在儿童患者中,需要关注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学习情况。

2. 营养指导康复计划应包括针对患者的营养指导。

医生或营养师可以指导患者摄入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

此外,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均衡和合理。

3. 定期随访康复计划中需要包含定期随访的内容。

医生应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包括血液指标的检测和体格检查。

通过随访,可以评估治疗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心理支持在康复计划中,心理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患者对于患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医生和家属应给予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病理及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无论城市或乡村,儿童、成年或老年人均可发生。

根WHO调查报告,全世界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

男性发病率约10%,女性大于20%。

亚洲发病率高于欧洲。

最近,据WHO 报告指出,第三世界有半数妇女由于营养不良而患贫血,称为营养性贫血。

妇女中(特别是孕妇)发生率可能要比男人大10倍。

发展中的国家(中国除外)在四亿六千四百万育龄妇女中(15~19岁),约有两亿三千万妇女发病,其中印度可能成为世界上贫血患者最多的国家(孕妇约占60%~80%),营养不良的主要病因首先是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B12。

可见发病如此之广,妇女患病数字如此之大,十分惊人,值得重视。

防治营养不良性贫血,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问题。

根据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中“萎黄”、“黄胖”、“虚损”、“虚劳”等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在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维持动态平衡。

体内的铁呈封闭式的循环,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有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才会导致缺铁。

造成缺铁的病因可分为:铁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两大类。

(一)铁摄入不足成年人每天铁需要量约为1~2mg,育龄妇女、婴儿和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青少年的需要量增加。

如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吸收不良,就容易发生缺铁。

肉类食物中的血红素铁易于被吸收,蔬菜、谷类、茶叶中的磷酸盐、植酸、丹宁酸等可影响铁的吸收,故食物的组成,对铁的摄入是否充足有较大的影响。

药物或胃、十二指肠疾病亦可影响铁的吸收。

如金属(镓、镁)的摄入,抗酸药(碳酸钙和硫酸镁)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均可抑制铁的吸收。

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术后亦会减少铁的吸收。

(二)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常见的原因。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一、引言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特别在妇女和儿童中较为普遍。

其主要原因是机体摄入的铁量不足、吸收不良或丧失太多造成身体无法维持正常的红细胞生产所需的血红蛋白水平。

近年来,关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得更多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正确而有效的治疗。

二、诊断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准确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且有效的诊断方法:1. 血液检查:通过测定血液中红细胞指标,如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缺铁性贫血。

2. 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可间接反映机体铁贮存量的多少。

一般来说,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会显著降低。

3. 骨髓检查:骨髓检查是确诊缺铁性贫血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通过检查骨髓中铁粒幼细胞(iron-laden precursors)的含量和形态,可以明确判断是否存在缺铁性贫血。

三、治疗缺铁性贫血治疗缺铁性贫血既包括纠正体内的缺铁状态,也要恢复红细胞生成所需的足够铁供应。

以下是目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1. 补充口服或静脉注射的铁剂:口服和静脉注射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给予剂型。

根据患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进行治疗。

通常情况下,口服剂量较小且更为接受普遍,但部分患者可能不能耐受口服剂量或吸收不良,此时可以选择静脉注射。

2. 遵循良好的饮食习惯:除了药物治疗外,正确的饮食习惯也能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患者应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品,如红肉、豆类、深绿色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等。

3. 找出并治疗潜在原因:有些患者可能患有其他致使缺铁性贫血加重的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

一旦找出这些原因,及时治疗相应问题可以更好地改善缺铁状态。

四、新进展:基于生物标记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随着医学科技和研究进展,关于缺铁性贫血诊断和治疗方面还涌现了一些新的方法:1. 轨迹标记法:通过监测人体内特定蛋白质等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来评估整个缺铁过程。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引起的贫血。

其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其症状与贫血程度以及起病的缓急程度有关。

在病史追问方面,应注意饮食惯、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是否有月经过多等。

临床症状包括贫血的一般表现、组织缺铁的表现和原发病表现。

体征方面,除了贫血外貌外,还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甲薄平易碎裂等。

辅助检查方面,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生化检查方面,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包括小细胞低色素贫血、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血清(浆)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6.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0.15和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极少或消失。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如下:1.血红蛋白<110g/L(女性)或<120g/L(男性);2.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3.血清铁<10.7μmol/L;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62.7μmol/L;5.血清铁饱和度<16%;6.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或血液锌原卟啉(ZPP)>0.96μXXX或FEP/Hb>4.5μg/gHb;7.血清铁蛋白(SF)<12μg/L(诊断非单纯性IDA,SF标准可以提高到<60μg/L);8.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8mg/L(ELISA法)或2.25mg/L (26.5nmol/L,S&D systems);9.铁剂治疗有效。

缺铁性贫血分为三个阶段:1.缺铁期(ID):仅有体内贮存铁的消耗,血清铁蛋白<12μg/L或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XXX):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除血清铁蛋白4.5μg/gHb,但血红蛋白是正常的;3.缺铁性贫血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

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病史、临床表现1 病史追问:注意⑴饮食习惯:是否有偏食、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补铁不足或异食癖。

⑵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钩虫病;是否做过胃肠手术等;男性及绝经妇女应考虑是否为胃肠道肿瘤的首发症状。

⑶女性是否有月经过多。

2 临床症状⑴贫血的一般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及耳鸣等。

症状和贫血严重程度相关。

⑵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容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或淡漠、异食癖;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易感染。

⑶原发病表现:如黑便、腹痛、消瘦、血红蛋白尿等3体征除贫血外貌外,有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

指甲薄平,不光滑,易碎裂,甚至呈匙状甲(见于长期严重病人)。

口腔炎、舌炎。

二、辅助检查(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有轻度增多,RDW>0.14,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计数高低不一。

(2)骨髓象:呈现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常为正常。

核分裂细胞多见。

骨髓涂片作铁染色后,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细胞外铁亦缺少。

(3)生化检查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以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改变明显,血清铁蛋白,总铁结合力的增高表示血红素的合成有障碍,缺铁或铁利用障碍时,FEP都会增高。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1.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110g/L,孕妇<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小于27皮克(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1.诊断缺铁性贫血: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缺铁性贫血,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清铁蛋白测定、血红蛋白电泳等方法来确定贫血的原因是缺铁。

同时还应确定导致缺铁的原因,如消化道出血、月经过多等。

2.确定补铁的剂量和周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贫血程度和病因等因素来确定补铁的剂量和周期。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日补铁剂量为150-200毫克,分3次餐后口服,一般需要连续补铁3个月以上。

3.选择合适的补铁剂:常用的补铁剂有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式。

口服补铁剂包括亚铁、醋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等。

静脉注射补铁剂包括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

一般情况下,口服补铁剂是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4.加强饮食调理:在补铁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饮食来增加铁的摄入量。

富含铁的食物包括红肉、动物肝脏、鱼类、蛋类、豆类、谷物以及一些绿叶蔬菜等。

同时,也要注意食物的搭配,如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一起摄入,可以帮助铁的吸收。

5.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影响:一些药物会影响铁的吸收,如抗酸药、阿司匹林等。

在补铁治疗期间应避免或减少与这些药物的同时使用。

6.持续监测贫血指标:在进行补铁治疗的同时,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贫血指标,如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红细胞计数等。

根据监测结果来调整补铁的剂量和周期,直到贫血指标恢复正常。

7.预防复发:在缺铁性贫血治疗结束后,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复发。

可以通过合理膳食来维持足够的铁摄入量,并注意搭配食物以增加铁的吸收。

同时,还要注意防止贫血的病因,如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月经过多等。

总之,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明确诊断、确定治疗剂量和周期、选择合适的补铁剂、加强饮食调理、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影响、监测贫血指标以及预防复发。

在进行补铁治疗时,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贫血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是指由于机体缺乏铁元素而导致的贫血症状。

在临床上,需要进行
一系列的鉴别诊断,以确保对患者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患者常出现疲乏、头晕、心悸、皮肤苍白等症状。

而其他类型的贫
血可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缺铁性贫血的患者表现为红细胞小、色素减少、中心淡。

鉴别诊断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vs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维生素B6或烟酸缺乏,骨髓显示铁粒增多。

–缺铁性贫血有明显缺铁表现。

2.巨幼细胞性贫血 vs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可见巨幼细胞及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缺铁性贫血主要以缺铁表现为主要特征。

3.再生异常性贫血 vs 缺铁性贫血
–再生异常性贫血可见异常红细胞形态,骨髓有明显异常细胞出现。

–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缺铁。

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充铁剂,包括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方式。

同时,也
要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

预防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摄入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等。

同时,也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疲劳。

结语
缺铁性贫血是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

患者也应注意预防缺铁性贫血,保持身体健康。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蛋白饱和度 (S ) T O 约为3% 转铁蛋白 3。 最强因素之_, 特别是餐后饮茶对铁的 胞亚铁血红素中的铁, 也能利用人乳
将铁转运至幼红细胞或其他需铁的组 吸收有明显影响。 咖啡、 蛋清和牛乳也 铁蛋白中的铁, 与机体竞争铁: p ②H 感 织细胞, 与细胞膜的特异性转铁蛋白 抑制铁吸收。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为铁 染后胃酸、 胃蛋白酶分泌减少, 影响铁 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 幼红细胞内的 吸收的主要部位, 胃内的酸性环境有利 吸收: p ③H 感染可致上皮细胞渗透性

括 浅表 性、 烂 l、 糜 生 萎缩性胃炎 ) 胃 、 肠
段为 铁吸 收 的主 要部 位 。 物 中的铁 偏 食、 食 素食 等 , 食物 中铁含 量不足 , 易 道 憩室、 疮、 痔 肠息 肉、 溃疡 性结肠炎

( 。经胃酸还原成F 在十二指肠、 I+ ) e,
造成铁摄入不足, 这在老年人最为常 等则是致青壮年男性IA D的主要原因。 女性患者慢性失血主要病因是多胎次
口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 李益清 尹松梅*
[ 中图分类号]56 [ R5. 文献标识码] [ 3 A 文章编-]61 95 (08 0— 09 0  ̄ 17- 4X20 )2 04— 3 -
铁代谢
1 的分布 铁 广泛分布于人体各 . 铁 种组织 中。 人体 内 铁可分为功 能铁和贮
骨髓、 网状内 皮系统, 铁蛋白 以 和含铁 铁吸收减少。 萎缩性胃 消化性溃疡 炎、
的红细胞 提供 再利用铁 约2 g ② 食 . 一 1 ; m 物中摄铁1 . 。 ~1 m 5g 病 因 3铁 的吸收 十二 指肠 和 空 肠 上 . 1 . 入不足 饮食结构 不合 理、 铁摄
消化道肿瘤是引起老年1A D 的首位病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
缺铁性贫血,IDA
概念: IDA是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血红蛋白
合成减少所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注意: IDA是一种症候群,不是一种疾病
二、流行病学
• 铁缺乏症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
生理:婴幼儿、青少年、育龄妇女、妊娠或哺乳期 病理:胃大部切除,慢性失血
边缘不整齐,胞质发育迟于胞核(核老浆幼现象) • 粒系、巨核系基本正常 • 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减少或缺如
铁粒幼细胞<15%或消失
注意:骨髓小粒缺乏可染铁,是诊断缺铁最可靠的指标
(三)生化检查
• 血清铁 < 8.95μmol/L (50μg /dl) 总铁结合力 > 64.44 μmol/L (360 μg/dl) 注意:血清铁不是缺铁的灵敏指标
• 组织缺铁的表现: 症状:发育迟缓、体力下降、智商低、易兴奋、 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易怒 体征:头发干枯脱落、指甲扁平、失光泽、 易碎裂
• 原发病表现
特殊表现
• 吞咽困难或吞咽哽塞感(Paterson Kelly 或 Plummer- Vinson综合征)
• 勺状指(趾)甲—反甲 • 异食癖
五、实验室检查
功能状态铁: 约65%为血红蛋白 15%为转运铁、含铁酶和肌红蛋白
储存铁: 20%为储存铁: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

铁参与血红蛋白合成
铜蓝蛋白
Fe 2+ →Fe 3+
原卟啉
血红素血需要铁:20-25mg 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铁摄入与排泄的平衡
➢ 摄入:正常人需要从食物摄取铁 1-1.5mg/d 孕、乳妇 2-4mg/d

妇女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妇女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 U ,J
极度 重
。 。
3 。

二 _ 二 二
。 一: : :
.| , 二

宫功能性 出血又分为无 排卵性 功能失 不 良 食物中蛋白质不足等都可 以影响 、 调性子宫出血 ( 由于内膜受单一雌 激素 肠 道铁 的吸收 。 妊娠 前及 妊娠 后 的 ④ 1病 因 治 疗



Hale Waihona Puke 脱落) 宫内放置节育环及子宫肌瘤等 养缺乏病。 、 妇科

时可手术治疗 黄体功能不足J 生 功血主 泡 日子宫内 ~ 。 J口r I 膜不规 则脱落性功血主要应用激素促进子宫
I1b r ~ j
产科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常见病因 如下: ①妊娠期铁 的需要量增加 : 血 妇科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同内科, 液容量增加1 0 ~i 0 L 每升血需 由于妊娠期的血液稀释, 0 0 , 3 5 m 其贫血的实 铁05 g 因而需要增加60 O g 验室指标有所不同: .m, 5 ~70 m 妊娠妇女外周血
内膜脱落。 () 2 子宫肌瘤 引起贫血的子宫肌瘤一般都要治 『
铁; 盘, 儿生 需 2 ~ Om, 的 红 量 l L或 细 积 胎 胎 长 要 5 3 o 0g 血 蛋白 <o /, 红 胞比 1 g
5 中国处方药 20. o 1 2l 08 N. 2 7
药 还 手 及 方 必 根 患 物 是 术 其 式 须 据 』


青春期 及生育期以止血、 调
有卵泡发育及排卵, 但黄体期孕激 蒡
如果 孕期储 铁不足 , 在妊娠 、 而 分 整周期
、 、
促排卵为主; 经过渡期 以止 绝
泌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 , 导致子宫内膜 娩及哺 乳中铁剂 大量 丢失而又不 能及 血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ID),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IDE),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IDA)。

IDA是铁缺乏症(包括ID,IDE和IDA)的最终阶段,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其他异常。

IDA是最常见的贫血。

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及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诊断(1)血清铁蛋白12mg/L;(2)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0.15;(3)转铁蛋白饱和度0.15;(4)FEP/Hb 4.5mg/gHb;(5)血红蛋白尚正常。

(6)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120g/L,女性110g/L,孕妇Hb 100g/L;MCV 80fl,MCH 27pg,MCHC 0.32。

同时应强调病因诊断:只有明确病因,IDA才可能根治;有时缺铁病因比贫血本身更为严重。

例如胃肠道恶性肿瘤伴慢性失血或胃癌术后残癌所致IDA,应多次检查粪潜血,必要时做胃肠道X 线或内窥镜检查;对月经期妇女,应检查有无妇科疾病。

鉴别诊断应与下列小细胞性贫血鉴别。

1.铁粒幼细胞性贫血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表现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

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

2.地中海贫血有家族史。

有溶血表现。

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

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加。

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和度不低且常增高。

3.慢性病贫血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

贫血为小细胞性。

贮铁(血清铁蛋白和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增多。

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

治疗1.治疗原则治疗IDA的原则是:①根除病因;②补足贮铁。

2.病因治疗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

月经多引起的IDA应看妇科调理月经。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与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与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症状与治疗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通常是由于人体内铁元素不足所导致的。

缺铁性贫血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通常在妊娠期、哺乳期和青少年生长阶段的女性中更为普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缺铁性贫血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在轻度贫血的情况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疲劳感和气短感。

然而,当缺铁性贫血进一步恶化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一)疲劳疲劳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症状之一。

当人体缺铁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这会导致身体疲劳和虚弱感,无力完成日常活动。

患者通常会感到非常疲惫,即使在没有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的情况下,也会感到很累。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身体容易感到沉重和无力,伴随着肌肉乏力、无力和疲倦感。

在进行轻微的活动时,如爬楼梯、散步等,都会感到疲劳不堪。

(二)气短感缺铁性贫血导致身体缺乏氧气,患者会出现气短感和呼吸急促的症状。

由于缺乏足够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身体无法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导致身体感到氧气不足,出现呼吸急促和气短感。

在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如上楼梯或步行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很吃力和气短。

如果身体长时间缺乏足够的氧气供应,患者的肺部和心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出现气短的症状可能会导致其他相关健康问题。

气短的程度和频率可能因个人情况而异,对于轻度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他们可能只在进行高强度活动或剧烈运动时出现气短,而对于严重的患者,他们可能在日常活动中也会感到气短,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心悸由于缺氧,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弥补缺氧的状态,这也是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症状的原因之一。

心悸是指患者感到心脏跳动加快,强度增强或者不规则的感觉。

这种感觉可以伴随着气短和头晕的症状出现,有时可能还会伴随着胸闷或胸痛的感觉。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治缺铁性贫血患儿5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0例给予小剂量铁剂口服治疗;对照组280例给予常规剂量铁剂口服治疗。

随访期1个月,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经口服小剂量铁剂治疗后,显效225例,有效3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3%,出现不良反应12例。

对照组经口服常规剂量铁剂治疗后,显效230例,有效3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5.4%,出现不良反应43例。

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口服小剂量铁剂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常规铁剂治疗。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诊断治疗铁在人体所有细胞内均有分布,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机体内氧运输、细胞电子传递、能量代谢及DNA的合成等代谢过程。

铁的缺乏可引起血红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造成人体多系统的功能紊乱。

缺铁可分为贮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IDA)三个阶段,总称为铁缺乏症[1]。

缺铁性贫血主要是指体内铁元素的储备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造成的贫血,是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症状与起病的缓急和贫血程度密切相关。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1年10月通过常规血常规检测,筛查出轻、中度缺铁性贫血患儿5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贫血的诊断:①临床表现:口唇、指甲床及口腔部的皮肤黏膜出现苍白;平素少动懒言,易疲劳;厌食,食欲不振,甚至嗜食异物。

②诊断标准:我国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110g/L,同时伴有平均血红蛋白(MCH)<26pg,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显微镜下涂片红细胞变小,中间染色透亮区加大。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较高。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排除其他潜在的贫血原因。

本文将详细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疲劳、头晕、心悸等。

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苍白、口唇苍白、指甲床苍白等贫血表现。

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等表现。

在女性患者中,月经失血过多也是常见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儿童和青少年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

2. 血清铁蛋白浓度,低于15ug/L。

3. 血清铁浓度,低于10.7umol/L。

4. 转铁蛋白饱和度,低于16%。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低于80fL。

6. 血清铁蛋白饱和度,低于20%。

7.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于15%。

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异常可以提示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但并非绝对诊断标准。

因为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等也可能导致类似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三、其他检查。

除了上述的实验室检查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例如,骨髓穿刺检查可以帮助排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疾病。

胃肠镜检查可以排除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

妇科检查可以排除妇科疾病引起的贫血。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其他相关检查的结果,可以综合判断是否为缺铁性贫血。

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有典型的贫血表现,且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缺铁性贫血的特征,可以初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但在诊断时仍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五、治疗。

一旦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应及时进行治疗。

治疗的主要方式是补充铁剂,以纠正体内铁的缺乏。

同时,也需要找出造成铁缺乏的原因,如消化道出血、月经失血过多等,并加以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铁性贫血诊断与治疗
【概述】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 ,IDA)是指由于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

在红细胞的产生受到限制之前,体内的铁贮存已耗尽,此时称为缺铁。

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是骨髓及其他组织中缺乏可染铁,血清铁蛋白及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降低,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病因】
人体内的铁是呈封闭式循环的。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人体一般不会缺铁,只在需要增加、铁的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等情况下造成长期铁的负平衡才致缺铁。

【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由贫血、缺铁的特殊表现及造成缺铁的基础疾病所组成。

1.症状贫血的发生是隐伏的。

症状进展缓慢,患者常能很好地适应,并能继续从事工作。

贫血的常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易倦、心悸、活动后气短、眼花、耳鸣等。

2.特殊表现缺铁的特殊表现有: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

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为Plummer-Vinson 或Paterson-Kelly综合征。

3.非贫血症状缺铁的非贫血症状表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或行为异常,表现为烦躁、易怒、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及学习成绩下降。

异食癖是缺铁的特殊表现,也可能是缺铁的原因,其发生的机制不清楚。

患者常控制不住地仅进食一种“食物”,如冰块、黏土、淀粉等。

铁剂治疗后可消失。

4.体征体征除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口唇角化、指甲扁平、失光泽、易碎裂,约18%的患者有反甲,约10%缺铁性贫血患者脾脏轻度肿大,其原因不清楚,患者脾内未发现特殊的病理改变,在缺铁纠正后可消失。

少数严重贫血患者可见视网膜出血及渗出。

【并发症】
贫血严重时可并发贫血性心脏病。

【实验室检查】
1.血象呈现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0%)。

红细胞指数改变的程度与贫血的时间和程度相关。

红细胞宽度分布(RDW)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意义很难定,正常为(13.4±1.2)%,缺铁性贫血为16.3%(或>14.5%)特殊性仅为50%~70%。

血片中可见红细胞染色浅淡,中心淡染区扩大,大小不一。

网织红细胞大多正常或轻度增多。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减少,分类正常。

血小板计数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婴儿及儿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骨髓检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与其他疾
患的贫血相鉴别时。

骨髓涂片表现增生活跃,幼红细胞明显增生。

早幼红及中幼红细胞比例增高,染色质颗粒致密,细胞质少,血红蛋白形成差。

粒系和巨核细胞系正常。

铁粒幼细胞极少或消失。

细胞外铁缺如。

3.生化检查
(1)血清铁测定:血清铁降低<8.95μmol/L(50μg/dl),总铁结合力增高>64.44μmol/L(360μg/dl),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由于血清铁的测定波动大,影响因素较多,在判断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

在妇女月经前2~3 天、妊娠的后3个月,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会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铁。

(2)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低于14μg/L。

但在伴有炎症、肿瘤及感染时可以增高,应结合临床或骨髓铁染色加以判断。

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红系细胞内及细胞外铁染色均减少或缺如。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FEP增高表示血红素合成有障碍,用它反映缺铁的存在,是较为敏感的方法。

但在非缺铁的情况如铅中毒及铁粒幼细胞贫血时,FEP亦会增高。

应结合临床及其他生化检查考虑。

(4)红细胞铁蛋白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或酶联免疫法可以测定红细胞碱性铁蛋白,可反映体内铁贮存的状况,如<6.5μg/红细胞,表示铁缺乏。

此结果与血清铁蛋白相平行,受
炎症、肿瘤及肝病的影响较小是其优点。

但操作较复杂,尚不能作为常规使用。

【其他辅助检查】
为明确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尚需进行:多次大便潜血、尿常规检查,必要时还应进一步查肝肾功能,胃肠X线检查、胃镜检查及相应的生化、免疫学检查等。

【诊断】
仔细询问及分析病史,加上体格检查可以得到诊断缺铁性贫血的线索,确定诊断还须有实验室证实。

临床上将缺铁及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缺铁性红细胞生成及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

其诊断标准分别如下:
1.缺铁或称潜在缺铁此时仅有体内储存铁的消耗。

符合(1)再加上(2)或(3)中任何一条即可诊断。

(1)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

(2)血清铁蛋白<14μg/L。

(3)骨髓铁染色显示铁粒幼细胞<10%或消失,细胞外铁缺如。

2.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指红细胞摄入铁较正常时为少,但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减少尚不明显。

符合缺铁的诊断标准,同时有以下任何一条者即可诊断。

(1)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红细胞游离原卟啉>0.9µmol/L或>4.5g/gHb。

3.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减少明显,呈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诊断依据是:①符合缺铁及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诊断;②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③铁剂治疗有效。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常有家族史,血片中可见多数靶形红细胞,血红蛋白电泳中可见胎儿血红蛋白(HbF)或血红蛋白A2(HbA2)增加。

患者的血清铁及转铁蛋白饱和度、骨髓可染铁均增多。

2.慢性病贫血血清铁虽然降低,但总铁结合力不会增加或有降低,故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或稍增加。

血清铁蛋白常有增高。

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减少,巨噬细胞内铁粒及含铁血黄素颗粒明显增多。

3.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不多见。

好发于老年人。

主要是由于铁利用障碍。

常为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血清铁增高而总铁结合力正常,故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

骨髓中铁颗粒及铁粒幼细胞明显增多,可见到多数环状铁粒幼细胞。

血清铁蛋白的水平也增高。

【治疗】
1.病因治疗应尽可能地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

单纯的铁剂补充只能使血象恢复。

如对原发病忽视,不能使贫血得到彻底的治疗。

2.铁剂的补充铁剂的补充治疗以口服为宜,每天元素铁150~200mg 即可。

常用的是亚铁制剂(琥珀酸亚铁或富马酸亚铁)。

于进餐时或餐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铁剂忌与茶同服,否则易与茶叶中的鞣酸结合成不溶解的沉淀,不易被吸收。

钙盐及镁盐亦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同时服用。

患者服铁剂后,自觉症状可以很快地恢复。

网织红细胞一般于服后3~4 天上升,7 天左右达高峰。

血红蛋白于2周后明显上升,1~2个月后达正常水平。

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铁剂治疗仍需继续服用,待血清铁蛋白恢复到50µg/L再停药。

如果无法用血清铁蛋白监测,则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继续服用铁剂3个月,以补充体内应有的贮存铁量。

如果患者对口服铁剂不能耐受,不能吸收或失血速度快须及时补充者,可改用胃肠外给药。

常用的是右旋醣酐铁或山梨醇铁肌内注射。

治疗总剂量的计算方法是:所需补充铁(mg)=(150-患者Hb g/L)×3.4(按每1000gHb中含铁3.4g)×体重(kg)×0.065(正常人每kg 体重的血量约为65m1)×1.5(包括补充储存铁)。

上述公式可简化为:所需补充铁(mg)=(150-患者Hb g/L)×体重(kg)×0.33。

首次给注射量应为50mg,如无不良反应,第2次可增加到100mg,以后每周注射2~3次,直到总剂量用完。

约有5%~13%的患者于注射铁剂后可发生局部肌肉疼痛、淋巴结炎、头痛、头晕、发热、荨麻疹
及关节痛等,多为轻度及暂时的。

偶尔(约 2.6%)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会有生命危险,故注射时应有急救的设备(肾上腺素、氧气及复苏设备等)。

【预后】
缺铁性贫血的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是否能治疗。

治疗原发病、纠正饮食习惯及制止出血后,补充铁剂治疗可使血红蛋白较快地恢复正常。

如治疗不满意,失败的原因常为:①诊断错误:贫血不是由缺铁所致;②合并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肿瘤或尿毒症等)干扰了铁剂的治疗;③造成缺铁的病因未消除,铁剂的治疗未能补偿丢失的铁量;④同时合并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影响血红蛋白的恢复;⑤铁剂治疗中的不恰当(包括每天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未注意食物或其他药物对铁吸收的影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