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法

合集下载

鼻饲法的名词解释

鼻饲法的名词解释

鼻饲法的名词解释鼻饲法( Naso-Rhino diet)是一种用于支持和维持营养不良或严重疾病的患者的医疗护理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营养物(如汤汁、食物或固体)通过鼻腔进入鼻内,然后通过口腔或喉咙排出,从而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鼻饲法通常用于以下情况:1. 营养不良:患者可能患有慢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来维持健康。

2. 糖尿病:糖尿病是常见的严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水平。

鼻饲法可以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胰岛素和葡萄糖。

3. 艾滋病:艾滋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患者可能缺乏足够的营养来支持健康。

鼻饲法可以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4. 癌症: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来支持治疗和康复。

鼻饲法可以帮助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实施鼻饲法时,医生需要遵循严格的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鼻饲法实施过程中的步骤:1. 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营养不良状况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鼻饲法。

2. 准备鼻饲管道:医生需要准备鼻饲管道,包括鼻腔扩张器、引流管、过滤器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患者将营养物从鼻腔中排出,避免进入喉咙或口腔。

3. 给予营养物:医生需要给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物,包括汤汁、食物或固体。

营养物可以通过鼻饲管输入到患者体内。

4. 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生需要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血糖水平、营养不良状况等,以确保患者能够受益于鼻饲法。

鼻饲法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健康和满足营养需求。

医生需要遵循严格的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性。

鼻饲法

鼻饲法

思考题
1. 为了证实鼻饲管是否在胃内,向管内注入10ml水 , 听气过水声,对吗?为什么? 2. 证明鼻饲管在胃内的最可靠方法是( A.抽出胃液 )。
B.注空气10ml听气过水声
C.看鼻饲管有无气泡冒出 D.注水10ml听气过水声
参考文献
1. 周丽丽,于立君 .鼻饲法常见困难及防范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 (3):31- 32 2004,20
5. 王慧玲,赵 勇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鼻饲法”的开发与研制 学教育》 2000,18(7):45-46
6. 余3,15(1):58-59
7. 刘 军,孙月刚,冯兆棣.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鼻饲法教学的实践 《护理学杂 志》1999,14(5):304-305 8. 金耀华 邢海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鼻饲法的改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11(18):1805-1806
鼻饲法
课前提问:
Tailor.shyer,37岁, 昏迷状态下生存了15 年。
救命!饿死了!
请问昏迷期间她的营养、 治疗、生命是如何维持 的?
一、概念
鼻饲法: 就是将鼻饲管经一 侧鼻腔插入胃内 ,
从管内灌注流质食 物、水分及药物的 方法 。
二、适用对象
(一)被迫性不能进食:
口腔手术后的患者
不能张口的破伤风患者
2. 唐运涛,刘伦波,陈宏刚. 鼻饲法防治脑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54例临床研究. 《中 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7):396-397 3. 安丹凤 .鼻饲法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民间疗法》2000,8(2):24-25 4. 王 芬.侧卧鼻饲法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山东医药》2003,43(35):22 《中等医
E-mail:pye6543@

15鼻饲法-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15鼻饲法-新生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鼻饲法
一、目的
目的是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以利早日康复。

二、准备用物
牛奶(38~40℃)、2ml注射器、10ml注射器、少量温开水、纱布
三、操作方法
1、将用物携至床旁,每次鼻饲前确定胃管在胃内及胃管是否通畅。

2、用2ml注射器回抽见有胃液抽出,再注入少量温开水,温开水可润滑管腔,防止喂食溶液粘附于管壁。

3、根据医嘱缓慢灌注鼻饲液或药液。

4、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冲净胃管,避免鼻饲液存积在管腔中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鼻腔。

5、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并固定好。

6、清洁患儿口腔、鼻孔。

四、注意事项
1、每次喂奶前先抽吸胃液,观察是否有残留奶,如有残留奶则应减少本次喂奶量。

2、避免鼻饲速度过快,避免鼻饲液过冷或过热。

3、鼻饲过程中,避免灌入空气,以防造成腹胀。

4、长期鼻饲者至少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次,5-7天更换胃管一次,鼻饲用物应每日更换消毒。

15。

鼻饲法

鼻饲法

鼻饲法长期鼻饲者应注意如下问题:(1)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2)胃管每周更换1次;(3)如用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灌入;(4)每次鼻饲之前均需、均需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要素饮食的口服温度一般为37℃左右,鼻饲及经造瘘口注入时的温度为41℃。

鼻饲法主要适用于下列病员:(1)不能出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及口腔手术后不能张口者(破伤风)。

(2)拒绝进食者。

(3)早产婴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

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是:(1)接注射器抽吸,有胃液被吸出。

(2)自注射器从胃管注入空气10ml、听诊器置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体溢出。

要素饮食是一种化学精致食物,含有全部人梯所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它的主要特点是无需经过消化过程,可直接被肠道吸收。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插管后一定要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抽吸胃液是一种证实方法;中毒洗胃时,不仅要证实胃管插入胃内,而且还将胃内容物抽尽后洗胃。

鼻饲病员每次进食前均应抽吸胃内容物,判定为观是否在胃内,以防误入气管,导致窒息。

此外还有两种方法可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1)用注射器从胃管注入10ml空气,同时置听诊器于胃部,能听到气过水声。

(3)将胃管末端放入水中、无气体溢出,如有大量气体逸出表明误入气管。

完全胃肠外营养(简称TPN)是从胃肠道以外的途径供给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主要途径是利用大静脉输入。

昏迷患者插胃管时、为提高插管成功率、护士应在插管前将病员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会厌部)时,以左手将病员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的长度。

插胃管时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再插。

长期鼻饲的患者,应每周更换一次胃管,更换时应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鼻饲法常用于不能出口进食者,以防引起大出血。

关于鼻饲法的注意事项

关于鼻饲法的注意事项

关于鼻饲法的注意事项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子将营养物质输入胃肠道的方法,适用于因吞咽困难或不能口服而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

在进行鼻饲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

1. 选择适当的鼻饲管:鼻饲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预计饲养时间等因素进行。

一般来说,较细的鼻饲管适用于成人患者,而较粗的鼻饲管适用于儿童或需要较长时间饲养的患者。

在选择鼻饲管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鼻腔形态和咽喉反射等因素,以减少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2. 确保饲管通畅:在进行鼻饲之前,需要检查鼻腔是否通畅。

鼻孔应干燥清洁,没有分泌物或炎症。

如果鼻腔存在分泌物,应先进行鼻腔冲洗或吸出分泌物,以确保饲管的顺利插入和通畅。

3. 正确的饲管插入方法:饲管插入时需要注意正确的角度和深度。

通常情况下,饲管应从鼻孔插入,经过咽喉进入食管。

插入时应使饲管与面部保持垂直,并逐渐向下推进,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以避免误吸或误入气管。

4. 固定饲管位置:饲管插入后,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其位置稳定。

一种常用的固定方法是使用鼻贴或固定带将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面部。

固定时应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和管路的通畅。

5. 饲养前后的护理:在进行鼻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

每次饲养前应检查饲管是否通畅,并用温盐水清洗饲管。

饲养后应观察患者的反应和饲养后的症状变化,及时记录并与医护人员沟通。

6. 饲养过程中的监测:在鼻饲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情况和相关指标的变化。

包括每次饲养的剂量和速度、患者的摄食量和体重变化、血液检查的结果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饲养方案,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治疗目标。

7.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鼻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误吸、鼻腔出血、咽喉不适等。

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需要注意饲养速度的控制、饲管的定期更换和护理、患者的体位调整等。

同时,饲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鼻饲法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

鼻饲法及胃肠减压技术

鼻饲法及胃肠减压技术

03
注意事项与并发症
注意事项
适应症选择
鼻饲法适用于无法自行进 食的患者,胃肠减压技术 适用于胃潴留、胃肠穿孔 等患者。
操作前准备
确保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 体位,清洁鼻腔,检查导 管是否通畅。
操作后护理
定期检查导管位置,保持 通畅,观察引流物性状,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常见并发症
机械性损伤
插管过程中可能引起鼻腔、咽 喉部、食管黏膜的擦伤或撕裂
确定位置
确认鼻饲管是否在正确的位置 ,可通过听诊或X线检查等方
法。
鼻饲液的选择与注入
01
02
03
鼻饲液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 求选择适宜的鼻饲液,如 营养液、药物溶液等。
注入方法
使用注射器缓慢注入鼻饲 液,注意控制注入速度和 量,避免过量或过快导致 患者不适。
观察反应
在鼻饲过程中,密切观察 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 呛咳、呕吐等,如有异常 应及时处理。
护理
定期检查引流情况,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 清洁,及时更换引流 袋。
05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细节
准备用具
一次性使用胃管
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确保无菌、无毒、无味。
减压盒或引流袋
用于收集胃内引流物。
减压管插入步骤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年龄、身高、体重等,以便 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
准备患者体位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头部稍低,便于 操作。
胃肠道反应
调整导管位置,减少导管对胃肠道的刺激, 给予止吐、止泻药物对症治疗。
感染
保持局部清洁,定期更换导管,使用抗生素 预防感染。
代谢紊乱
根据电解质检查结果,补充电解质,调整酸 碱平衡。

鼻饲法名词解释

鼻饲法名词解释

鼻饲法名词解释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送入胃肠道的方法。

它是一种非手术性的喂养方式,适用于无法通过口腔进食或者需要额外营养辅助的患者。

鼻饲法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鼻咽部插入一根细软的导管,将营养物质送入胃肠道。

这根导管一端连接到营养袋,另一端则通过鼻孔插入身体内部。

整个过程需要由专业医务人员操作,确保导管插入正确且不会引起不适。

鼻饲法分为胃饲和空肠饲两种形式。

胃饲是将导管插入胃部,通过输送营养物质来供给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可以满足大部分患者的需要。

而空肠饲则是将导管插入空肠,常用于患有胃或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或者需要限制胃腺分泌的患者。

鼻饲法主要用于以下情况:1.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溃疡、肠梗阻等,导致患者无法正常摄入食物。

2.颅脑外伤:严重的颅脑外伤可能导致吞咽困难或失去进食能力。

3.手术后恢复期:某些手术后需要一段时间内禁食或过渡饮食,鼻饲法可提供所需营养。

4.慢性疾病:如癌症、艾滋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

鼻饲法的优点包括:1.安全:相比较于手术性饲养方式,鼻饲法没有创伤和手术风险。

2.方便:鼻饲法需要的设备简单,操作也相对简便,很容易掌握。

3.可控性强:鼻饲法能够根据患者的需要和状况,调整饲料的浓度和速度。

鼻饲法的缺点包括:1.引起不适:插入导管可能引起一些不适感,如喉咙痛、呕吐感等。

2.鼻肠通道感染:使用鼻饲法较长时间可能导致鼻肠通道感染,需要定期更换导管并进行清洁。

总的来说,鼻饲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喂养方式,可以为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提供所需的营养支持。

然而,在使用鼻饲法时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的情况,并定期检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鼻饲法ppt课件

鼻饲法ppt课件
如食管癌、胃癌等,导致无法正常进食。
消化道疾病患者
如帕金森病、脑瘫等,导致咀嚼和吞咽困难。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由于身体虚弱或失去行动能力,无法正常进食。
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
鼻饲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鼻饲法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历史
随着材料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鼻饲管的材质和结构得到了不断改进,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鼻饲法的操作技术和护理方法也不断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发展
02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管
润滑剂
其他
选择合适型号的鼻饲管,确保管径合适、材质柔软。
用于涂抹在鼻饲管前端,减少插入时的摩擦。
消毒棉球、手套、注射器等。
01
02
一般成人插入深度为45-55cm,儿童适当减少。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型等因素,确定胃管插入的深度。
清洁鼻腔,确保无异物。
润滑鼻饲管前端,捏住鼻子,快速将胃管插入鼻腔。
总结词
胃管堵塞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鼻饲液无法通过胃管流入患者胃内的现象。
胃管堵塞可能是由于鼻饲液的粘稠度过高、胃管扭曲或打折、咽喉部刺激等原因引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增加鼻饲液的稀释度、检查并调整胃管的位置、使用适当的冲洗方法清除堵塞物等。同时,注意定期更换胃管,以减少堵塞的发生。
鼻饲液的输注速度应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一般以每小时40-60ml的速度输注。
在鼻饲法结束后,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呛咳等症状。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对于长期进行鼻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口腔护理和鼻腔清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感染。

鼻饲法课件

鼻饲法课件

鼻饲法的目的
提供营养支持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鼻饲 法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保 证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药物治疗
鼻饲法也可以用于给药,将药物 直接输送到胃内,提高药物的吸 收效果。
鼻饲法的适用人群
昏迷患者
无法自行进食或吞咽的患者,如昏迷 、脑外伤等。
口腔疾病患者
口腔疼痛、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患者 ,无法经口进食或吞咽。
观察胃管插入深度
注意胃管固定
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避免胃管滑脱 或移动。
定期测量胃管插入深度,确保胃管没 有移位或脱出。
注意病人的营养状况
监测体重和营养状况
定期监测病人的体重和营养状况,评估鼻饲对营养摄入的影响。
调整营养配方
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和状况,调整鼻饲液的营养配方,确保病人获 得足够的营养。
注意液体平衡
胃食管反流是指鼻饲液回流至食管,引起胸骨后烧灼 感、反酸等症状。
详细描述
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与鼻饲液注入过多、体位不当等因 素有关。处理时应抬高床头,控制鼻饲液的注入量和 速度,避免过饱,并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
胃出血
总结词
胃出血是鼻饲法严重并发症,表现为呕血、 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详细描述
胃出血可能由于鼻饲液损伤胃黏膜、胃内注 入刺激性药物等原因引起。处理时应立即停 止鼻饲,及时就医,给予止血、抑酸、保护
保持适当的液体平衡,避免过多的液体摄入或过少的水分摄入。
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
01
02
03
培训病人及家属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鼻饲法 护理的培训,让他们了解 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巧。
指导病人自我观察
指导病人自我观察鼻饲管 的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 通知医护人员。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

鼻饲法操作流程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通常用于需要辅助喂养的病人或者无法正常进食的病患。

鼻饲法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病人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营养补充。

下面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法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营养物质。

器械包括鼻饲管、注射器、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这些器械是否完好,确保没有损坏或者污染。

另外,还需要准备好洗手液、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以及清洁鼻腔的棉签或纱布。

2. 术前准备。

在进行鼻饲法前,需要先进行术前准备。

首先是洗手,用洗手液充分清洁双手,然后戴上手套和口罩。

接下来,需要让病人保持坐位或半坐位,用纱布或棉签清洁鼻孔和鼻腔周围的皮肤,以确保操作区域干净无菌。

3. 插入鼻饲管。

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鼻饲管,涂抹适量润滑剂,然后小心地将鼻饲管插入病人的鼻孔中,沿着鼻腔的自然弯曲轻轻推进,直至鼻饲管到达胃部位置。

在插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或者刺激到鼻腔黏膜,以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4. 确认位置。

插入鼻饲管后,需要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或空气来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通过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是否有反应,或者通过听诊的方式来确认鼻饲管是否已经到达胃部。

确认位置正确后,即可进行后续操作。

5. 输送营养物质。

将预先准备好的营养液注入注射器中,然后将注射器连接到鼻饲管上。

缓慢地将营养液注入鼻饲管,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保没有出现不适或者误吞的情况。

在输送营养物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速度和数量,以免造成胃部不适或者过度负担。

6. 拔出鼻饲管。

在完成鼻饲操作后,需要小心地将鼻饲管从病人的鼻孔中拔出。

在拔出的过程中,需要让病人配合,保持呼吸平稳,避免用力或者突然动作,以免引起不适或者损伤。

7. 清洁和记录。

完成鼻饲操作后,需要及时清洁鼻饲管和其他使用过的器械,以及清洁病人的鼻腔和周围皮肤。

另外,还需要记录鼻饲的时间、数量、反应等相关信息,以便于后续的观察和管理。

鼻饲法

鼻饲法
3.用物准备: (1)鼻饲包
附图
附图 附图
(2)治疗盘(插管时用) (3)治疗盘(拔管时用)
4.环境准备:光线充足,安静、整洁,无异味。
四、操 作 步 骤
(一)插管法 (二)拔管法
(一)插管法
1、核对解释
核对病人 床号、姓名, 解释目的、 配合事项, 取得合作。
2、安置卧位
坐位、半
坐或仰卧 位,昏迷 病人头向 后仰,铺



习 C

5、鼻饲法的注意事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鼻饲者应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B.服用药片后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 C.应隔周于晚间末次喂食后拔管
D.拔管时夹紧胃管末端轻快拔出
E.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不少于2小时
鼻 饲 用 物(插管)
(1) 鼻饲包: 压舌板、止 血钳、 普通胃管或硅胶胃管、 纱布、治疗巾。
2. 操作时动作应轻稳,以防损伤鼻腔及食
管粘膜。 3. 插管过程中应观察病人反应,正确处理操 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注 意 事 项
4. 喂食前应确定胃管在胃内。
5. 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
不少于2h,须服用药物时应将药片研碎,溶
解后再灌入;新鲜果汁和奶液应分别注入, 防止产生凝块。
五、注 意 事 项
插入15cm时,使下颌 靠近胸骨柄增大弧度
插入食道后 平卧
6、 验
验证胃管在胃内
方法一: 胃管末端接注射 器抽吸,有胃液抽出。

6、 验
验证胃管在胃内 方法二: 将听诊器放于胃 部,用注射器从胃管 末端快速注入10ml

空气,能听到气过水
声。
6、 验 证
验证胃管在胃内 方法三: 将胃管末端放入 水中,无气泡溢出。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液或药物输送到胃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如重症病人、手术后的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等。

下面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物。

器材包括鼻饲管、注射器、营养液或药物等。

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嘱来确定。

2.患者准备
在进行鼻饲前,需要让患者坐起来或半坐位,头部稍微向后仰。

同时,需要让患者口腔内清洁干净,以免影响鼻饲的效果。

3.鼻饲管插入
将鼻饲管涂上润滑剂,然后将鼻饲管从患者的鼻孔插入,直到到达胃部。

插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患者的鼻腔和喉咙。

4.确认位置
插入鼻饲管后,需要通过注射器将一定量的空气注入鼻饲管中,以确认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如果注入空气后听到胃部有气体流动
的声音,则说明鼻饲管已经到达胃部。

5.营养液或药物输送
确认鼻饲管位置正确后,可以开始输送营养液或药物。

将营养液或药物注入注射器中,然后缓慢注入鼻饲管中。

注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注入过快,以免引起患者不适。

6.结束鼻饲
输送完毕后,需要将鼻饲管从患者的鼻孔中取出。

取出鼻饲管时需要缓慢、轻柔地拔出,以免损伤患者的鼻腔和喉咙。

鼻饲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鼻饲

鼻饲
鼻饲法
神经内二科一病区 孙文佳
鼻饲法的概念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 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 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 药物的方法。
目的
对昏迷患者或不能由口进食者,以鼻胃管供给 食物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的需要。常用 于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口腔手术 后的患者;早产婴儿和病情危重的患者;拒绝进食 的患者。
9、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将注射器洗净后放 入治疗碗内,盖纱布备用。根据医嘱记录病人反应及 鼻饲量 。
10、拔管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待慢慢呼气时 完成拔管动作,纱布包裹胃管置于弯盘内。昏迷病人 拔管到咽喉处时返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液体滴入气 管。
11、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 患者漱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2、协助神志清醒的患者取 平卧位,颌下铺治疗巾, 清洁鼻腔。
3、戴无菌手套,左手持 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 血管钳夹住胃管前端、 比量插管长度。成人 45-55(耳垂-鼻尖-剑 突),润滑胃管。
及时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 管缓慢插入。如发生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情况 ,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插入不畅时可将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向前推进。
2.胃管脱出 原因:(1)固定不牢,自行脱出 或不小心拔出,(2)自行拔除。
处理对策:清醒者做好解释,取得配合;对意识 不清的病人压束制动;发现固定不牢时及时重新 固定;更换胃管从另一侧鼻腔重新插入;执行各 项操作时动作轻柔。
机械方面的并发症
呼吸道误吸 吸入性肺炎 。
鼻饲管堵塞淤积的营养液凝固在管道中可致喂 养管堵塞 。
6、置管到预定长度时,可 用抽吸胃液法或用听诊器在胃部 听气过水声等方法确定胃管在胃 内。鼻饲时:回抽有胃液时,观 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 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 于1000ml),此时应停止鼻饲 ,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如无 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然 后再灌注鼻饲药物或流食。药物 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灌入。鼻 饲速度应缓慢,并随时观察病人 的反应。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鼻饲法的操作流程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腔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胃部的方法,通常用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以维持其营养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鼻饲法的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在进行鼻饲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包括鼻饲管、鼻饲泵、生理盐水、营养液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鼻饲。

接着,进行操作前的准备。

在进行鼻饲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嘴腔和鼻腔的清洁,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需要将鼻饲管连接至鼻饲泵,并设置好鼻饲泵的流速和时间。

然后,进行鼻饲管的插入。

在插入鼻饲管前,需要先测量鼻饲管的长度,然后涂抹一定量的润滑剂。

接着,将鼻饲管通过鼻孔缓慢插入,直至到达胃部。

在插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并在遇到阻力时停止插入,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接下来,进行鼻饲液的输送。

在确认鼻饲管已经插入到位后,可以开始进行鼻饲液的输送。

首先,需要将生理盐水进行预冲,以清洗鼻饲管。

然后,将预定量的营养液连接至鼻饲泵,按照医嘱设置好流速和时间,开始进行鼻饲液的输送。

最后,进行鼻饲管的固定和护理。

在鼻饲液输送完成后,需要将鼻饲管固定在患者的鼻子上,以防止意外脱落。

同时,需要对鼻饲管和鼻腔进行护理,保持清洁和舒适。

总结一下,鼻饲法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前的准备、鼻饲管的插入、鼻饲液的输送以及鼻饲管的固定和护理。

在进行鼻饲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操作,保障鼻饲的有效进行。

简述鼻饲法的注意事项

简述鼻饲法的注意事项

简述鼻饲法的注意事项鼻饲法是一种通过鼻道将营养物质输送到消化道的方法,常常用于不能通过口饮食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如婴儿、老年人、术后患者等。

鼻饲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下面将对鼻饲法的注意事项进行简述。

首先,鼻饲法在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确保患者适宜接受该方法。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口鼻状况、咀嚼和吞咽能力、胃肠功能、呕吐倾向等。

因为鼻饲法需要经过鼻腔进入食管和胃肠道,如果患者存在鼻部感染、胃肠道功能障碍或呕吐倾向,可能会增加操作风险。

其次,鼻饲前需要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

选用合适的鼻饲导管,根据患者年龄、鼻腔大小、饲料类型等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使其能够通过鼻腔进入食管,顺利到达胃肠道。

导管应具有足够的软硬度,以便操作者能够轻松插入,同时保证导管的稳固性,避免滑脱。

操作者需要注意检查导管是否有破损、塌陷或堵塞,如果有异常情况,需及时更换。

鼻饲输入食物之前,需要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进行评估,科学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食物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年龄、病情、肠功能等因素,要避免引起消化不良或过敏反应的食物。

此外,在饲喂时应注意饮食方式和进食速度。

饮食可以分为小分次饮食和持续饮食两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饮食方式。

鼻饲期间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食物反应情况。

操作者应经常检查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和血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过敏反应、呕吐等。

同时,还需要观察患者对进食的反应,包括咀嚼和吞咽动作、食物消化情况、排便状态等。

如果发现进食困难、消化不良或排便异常,应及时调整饲喂方法或饮食计划。

鼻饲导管的护理也非常重要。

导管插入鼻腔后需要固定好,保持导管的稳定性,避免滑动或脱落。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的皮肤情况,防止红肿、糜烂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每次进食结束后,操作者需要用生理盐水清洗导管,并保持导管的通畅性。

鼻饲过程中,患者应保持适当的体位,以利于食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

实验十:鼻饲法、洗胃法

实验十:鼻饲法、洗胃法

实训十鼻饲法、洗胃法鼻饲法(nasogastric feeding)【定义】是将胃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的方法。

【目的】对不能由口进食者,通过胃管供给营养,以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适应证】1、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如昏迷,球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

2、消化道术后病人及无法正常经口进食水的病人,如消化道肿瘤、食道狭窄、口腔疾患及口腔术后。

3、拒绝进食者。

4早产儿及病危的婴幼儿等。

【实验用物】治疗盘内备:鼻饲包(治疗巾、镊子、舌压板)一次性胃管、一次性注射器、棉签、石蜡油、胶布、别针、听诊器、弯盘、治疗巾、夹子、温开水、鼻饲饮食(量按医嘱执行)温度38~40℃。

【实验步骤】1、衣帽整齐,戴口罩,洗手。

2、核对医嘱,携用物至病人床旁。

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让其了解管胃饮食的目的操作步骤,争取病人的合作。

3、帮助病人取半坐或坐位,昏迷不能坐起者要协助取右侧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理鼻腔。

4、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45~55cm),用棉签蘸取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

5、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沿选定侧鼻孔轻轻插入。

插入至10~15cm时,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当患者咽时,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

6、若是昏迷病人术者用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后插入胃管。

7、插入中如患者出现剧烈恶心、呕吐,可暂停插入,住患者作深呼吸如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紫绀等现象,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8、检查胃管已至胃内,确定之后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

证实胃管在胃有以下三种方法:(1)有胃液抽出(2)有气过水声(3)无气泡逸出9、注入食物,取出一次性注射器,先用注射器回抽,有胃液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再注入流质饮食或药物,最后注入少量温开水冲洗胃管。

避免食物存积管腔中变质。

10、将胃管末端反折,用纱布包好夹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饲法
鼻饲法是胃管通过鼻腔送到患者胃中,通过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利早日康复。

鼻饲法适用于不能经口进食者,如口腔疾患;不能张口的病人,如昏迷、破伤风;拒绝进食的病人;吞咽障碍病人。

鼻饲法是护士需要了解的基础护理学内容,鼻饲法插入胃管的注意事项
和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鼻饲法是护士需要了解的基础护理学内容,鼻饲法插入胃管的注意事项
和常见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鼻饲法插管长度:成人插入胃内的长度约45~55㎝。

测量方法有两种:
①前发际到剑突的距离。

②从鼻尖至耳垂再到剑突的距离。

2.清醒病人,当导管插至咽喉部(10~15cm处),嘱病人做吞咽动作,
可顺利将导管插入,直至所标记处。

3.昏迷病人应注意:①在插管前协助病人去枕,将头后仰;②当胃管插
至14~16cm时,用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尽量靠近胸骨柄,以增大
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沿后壁滑行,顺利通过食管口。

4.插胃管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
1)插管过程中若插管不畅,嘱患者张口,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中;
不可强行插入,以免损伤黏膜。

2)插管时若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可暂停片刻,嘱患者深呼吸或做吞咽动
作,稍后插入,减轻患者的不适。

3)插管时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
拔管,休息片刻后重新插入。

5、确定达胃:当胃管插到预定长度时需确定胃管是否到达胃内,方法如下:
1)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回抽,能抽出胃液。

2)将听诊器放于胃部,用注射器快速注入10ml空气,能听到气过水声,再
将注入的空气抽出。

3)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水的治疗碗中,无气泡逸出;如有气泡溢出,表示
误入气管。

6.注入食物或药物之前都要用温开水冲管,注入速度不宜过快。

7.鼻饲量每次不应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8.长期鼻饲的病人应每周更换一次胃管。

方法是:晚上最后一次鼻饲后,
拔出胃管,第二天早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关于各种导管的更换时间,
同学们可以这样简单记忆:大多数在体腔外的导管每天更换一次,如输液器。

大多数在体腔内的导管每周更换一次,如胃管、导尿管等。


由福建水立方三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混合现实MR三维虚拟护理教学系统”采用 AR增强现实头盔、VR3D全息工作站系统,实现鼻饲法VR/MR教学。

可以完整、清楚、准确地展示鼻饲法的操作流程:备齐用物,评估解释,调整体位,清洁鼻腔,润滑胃管,插胃管,检查胃管,灌注食物,灌食后处理,拔管,整理清洁记录。

从多个模式、多个方位对操作步骤逐一进行观看和交互操作,例如,可以在透视和剖视模式下观看口腔和食道内的插管过程。

通过三维消化系统和导管真实模拟出导管在体内的位置距离,吞咽时食道的变化,误插入管,患者出现的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