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登高》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登高》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登高》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美丽。

2.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

4.获得新的思想引导和文化成长。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意义和意境,准确理解句意,了解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难点:抓住诗歌中的高峰和难点,使学生能理性欣赏、感性抒发,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

三、教法与教具教法:通过概念铺陈、疑问解答、资料展示、互动讨论、示范朗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思考,让学生理性欣赏、感性抒发,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具:课件、诗集、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开宗明义,引导学生认识诗歌和诗意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诗歌的图片或者句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神韵,向学生介绍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道珍品。

而且,诗歌不仅是文学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工具,能够感动人心,引领思想,传递价值观和人生哲学。

2.【课文解析】选读古诗《登高》和《赋得古原草送别》(1)《登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针对这首古诗,《登高》可引导学生先思考楼前的黄鹤为何物?为什么已“去”了,“不复返”了?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教师的概念讲解和学生的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所见所闻,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思想,进一步推广诗歌的欣赏和创作。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在教学此篇古诗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图片、朗读等形式感受文章的意境,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述。

3.【朗诵讲解】吟诵诵读,增加感性认识借助课堂资源,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诵和欣赏,通过人物、环境、节奏和语言特点等因素,描绘出古人的自然情感和诗歌思想,让学生自然情感流淌,领悟诗歌意蕴,进一步提高诗歌欣赏和创作水平。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四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四首》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古诗四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 带领学生感受古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在感性认识上得
到提升;
-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与兴趣。

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古诗四首的意思;
- 难点: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表达。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教师热情地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授课内容——《古诗四首》。

2. 师生一起唱唱《静夜思》,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悟性。

研究(30分钟)
1. 分段讲解《江雪》,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并研究词语。

2. 分段讲解《登鹳雀楼》,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感情和气氛。

3. 分段讲解《将进酒》,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豁达和自信。

4. 分段讲解《赋得古原草送别》,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缅怀。

5. 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反复朗诵并体悟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古诗或赋词。

2. 邀请一些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分享给全班。

归纳(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全面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2.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手段
1. 大黑板、彩色粉笔等。

2. 相关的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
1. 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2. 考查学生对古诗四首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1一、教学目标<img src="/uploadfile/2020/0425/20200425084406409.jpg" alt=""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3.依据诗意,开展公道想像,培育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依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包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筹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板题导入1.揭露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致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登鹳雀楼》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请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醒自学,师巡查指点。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诵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火伴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轮番读生字词,交换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尽更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一)自学自测学生自学,当真诵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小组轮番诵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相互纠正过错。

(三)质疑拓展1.指名学生诵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诵读指点。

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点:(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诱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匡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暗地里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飞跃而来,又波澜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的教案和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的教案和板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的教案和板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

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柳”识记与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1、在假期里,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名胜古迹?风景如何?2、今天跟老师去领略一下庐山瀑布的美,好吗?二、初读古诗1、自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要求:把字音读准,庐、紫、川。

2、指名学生分行读诗句,注意正音。

3、学习生字“庐、瀑、炉、疑”,重点正音“瀑”。

(学生很容易读成“破”)说说在读这4个字时,你发现了什么?如:“庐、炉”读音相同、偏旁不同,“庐、瀑、炉”的韵母相同,“疑”是整体认读音节。

给生字扩词。

4、齐读古诗。

三、朗读感悟1、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方有疑问?小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如:日照香炉生紫烟:理解“香炉”。

可以让学生说说见过香炉没有,在这里指什么?“紫烟”在这里其实是什么?为什么云雾会是紫色的?抓住“生”字进行朗读指导。

遥看瀑布挂前川: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山川的前面?抓住“遥”字让学生明白这句话写的是远景,抓住“挂”字进行朗读指导。

飞流直下三千尺:理解“飞”,说明什么?“三千尺”又说明什么?(课件演示:瀑布的壮观)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说什么?(学生想象说话)朗读指导。

疑是银河落九天:理解“疑”,“落九天”说明什么?朗读指导。

3、简介你还知道什么?简介诗人“李白”。

四、美读成诵1、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悟。

2、教师配乐范读。

3、个人展示读。

4、挑战读:学生站起来说自己要挑战谁?跟他赛读。

5、跟同桌互读。

6、齐背古诗。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一」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的教案教材分析:《题西林壁》这首古诗是苏轼在1084年,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此时王安石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

两首古诗在从全篇的立意构思看,都寓情理于诗境之中,可谓异曲同工。

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两者都极具哲理性。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九册刚学过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还学习了描写王安石的文章《千锤百炼为一绿》,学生对两位诗人有一定的了解。

而且学生在学习、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但是哲理诗在遣词造句谋篇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和跳跃性,似断实续,留下了万语千言道不尽的艺术空白,这就给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村居》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村居》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2)理解古诗《村居》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农村春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农村春天的景色和特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2. 理解古诗《村居》的内容,体会诗人描绘的农村春景。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

2. 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古诗《村居》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农村春天的景色。

3. 准备朗读和默读的指导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的古诗。

(2)通过展示农村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农村春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村居》,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解释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

3. 讨论:(1)引导学生讨论古诗《村居》中的描绘的农村春景,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农村春天的特点和魅力。

4. 练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默读古诗《村居》,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加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村居》的主题和意境。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通过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将古诗《村居》背诵给家长,并和家长一起讨论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2.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八、课程延伸:1. 邀请家长或者专业人士来课堂,进行古诗朗诵表演,增加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2. 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春天的景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丽。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2课时)

1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

“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

“柳”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混淆,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

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

关注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趁”是半包围结构;“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关注朗读: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1)范读引领,感受韵味。

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

(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

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

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一)板题导入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一)自学自测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指导:(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读三、四两行。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 春雨》 春晓》,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知能力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互助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 春雨》 春晓》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和词语搭配。

教学准备:1. 课文 春雨》 春晓》的教材和课件。

2. 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3. 学生的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春天的特点和他们对春天的感受。

二、学习古诗 春雨》1. 教师朗读古诗 春雨》,让学生跟读。

2. 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

3. 教师解释生字词和词语搭配,让学生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

4.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互相帮助纠正发音和语调。

三、学习古诗 春晓》1. 教师朗读古诗 春晓》,让学生跟读。

2. 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

3. 教师解释生字词和词语搭配,让学生理解古诗的语言特点。

4. 学生分组朗读古诗,互相帮助纠正发音和语调。

四、巩固练习1. 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古诗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

2. 学生互相交流答案,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五、拓展延伸1. 学生自由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小诗,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小诗作品,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古诗二首》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教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要求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重点)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重点)教学课时两课时。

1. 认识“晓、慈”等5个生字,会写“湖、莲”等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课件。

一、激趣导入,简介作者1.教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

(出示课件1)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

但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写出无数佳句来赞美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古诗题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设计意图:通过西湖美景的图片以及老师的描述,引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2)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杨万里传世诗作达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的诗歌语言浅近、清新自然,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二、自读古诗,识字解词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难写的字和不懂的词等。

划分古诗的朗读节奏。

(出示课件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教师提示:“慈”的读音是cí,“映”的韵母是ing。

(2)指导朗读: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第三句诗语调要略带激昂,第四句诗要重读“别样”。

(3)学生反复读诗,读熟后尝试背诵古诗。

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联系熟字识记:竟—境。

(2)偏旁归类识记:“晓”和“映”都是日字旁。

(3)组词识记:知晓、慈祥、毕业、竟然、反映。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4)湖:注意三部分的占位,“月”的竖撇和“古”有穿插关系。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生僻字和词语。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

2.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静夜思》1.教师出示《静夜思》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诗句。

2.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教师示范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6.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学习《春晓》1.教师出示《春晓》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观察诗句。

2.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教师示范朗读诗句,引导学生模仿朗读。

4.学生自主练习朗读,教师指导并纠正发音。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6.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朗读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两首古诗的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自主朗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教师出示生僻字和词语的课件或黑板,让学生认读和书写。

5.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生僻字和词语的理解。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诗句或诗歌,让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六、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

2.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静夜思》和《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阅读启蒙,诗词珍藏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阅读启蒙,诗词珍藏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8课《古诗二首》教案:阅读启蒙,诗词珍藏孔子曾说过:“诗可以咏志,可以建立和谐社会。

”可见古诗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小学阶段,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学习古诗词更是有一定的意义。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诗词元素进行语言表达;三是可以为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打下基础。

对于小学二年级语文而言,《古诗二首》教案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要求进行精心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二首》这两首唐诗的基本知识(诗名、作者、创作背景等),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朗诵。

2.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思,培养对诗歌的感受力。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古诗进行表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古诗二首》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之涣的《凉州词》两首诗。

1.《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描写了诗人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王之涣对人生的感悟和抱负。

在本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课文的基本知识、感受和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展示文化风貌和历史背景。

2.《凉州词》《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全诗描绘了西凉的荒凉景象和其所带来的强烈感受,表现出了诗人的感慨和思考。

学生通过朗诵、理解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古代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配着诗词的韵脚朗读,以此培养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感受力。

2.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表达自己的感悟与见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3.绘画法让学生用画笔去描绘诗中所描述的画面或情感,纵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引入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口语、图像、音乐等多种方式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2.了解《古诗二首》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诗名、作者、创作背景等基本信息,以此让学生对文化知识积累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营造氛围,猜谜导入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

”(风筝)2.“对,就是风筝。

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

那什么季节最适合放风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高鼎走进春天,走到野外去放风筝。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的意思。

(居住在乡村)5.简介诗人。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味1.学生自读,出示要求。

(1)圈出生字,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查。

2.指名读,教师正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莺”是后鼻音,不要念成前鼻音。

“趁”是前鼻音,不要念成后鼻音。

“纸鸢”的“鸢”要读准。

教师顺势出示“风筝”的图片,指出“纸鸢”即风筝。

3.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讲解“醉”。

(1)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2)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

(3)用“醉”组词。

(4)想一想,诗中的“醉”是什么意思?4.再读古诗。

(1)出示要求:圈画出句末韵母是“an”的字,这些字要读得响亮。

(2)学生先练读,然后指名读。

教师表扬读得好的地方,如读得不够好,可以教师范读。

三、想象画面,体悟美好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学预设:若学生说得不够好,只是粗浅地点到为止,教师可做如下指导:(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2)结合自己放风筝或参加其他快乐游戏时的情景,想象诗中的孩子们会是怎样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二首》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二首》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课《古诗二首》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文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古诗文,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理解。

3.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准确理解和朗读古诗文。

2.通过学习古诗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2.如何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发掘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四、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本课的古诗共有两篇,分别是《我的母亲》和《送别》。

《我的母亲》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是一篇以家庭为主题的抒情小诗。

《送别》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离别时的深情厚谊和相思之情。

2. 学习古诗文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一遍《我的母亲》、《送别》。

重点听取诗歌朗读的语音语调,尝试模仿诗歌的语音语调和音乐节奏,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美感。

2.老师为学生讲解古诗的形式和特点,例如各句的字数、韵脚形式等方面。

3.学生可以试着朗读古诗,老师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把握诗歌意境,体现诗歌里的情感和意境。

4.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与古诗文作比较,深入分析诗歌中包含的情感和语言特点。

3. 诗歌解析和感悟1.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古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发现其中的深度和价值。

2.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发言前可以剪好彩纸或小卡片,写上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稍作压缩后,放在桌上作为提示,便于集中表达。

五、教学方法1.以感性认识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多种方式,感性体悟古诗歌的意境和美感。

2.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互评等,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省意识,反映课程效果。

六、教学过程与安排时间教学活动方法5分钟课前热身教师播放相关教育影片或歌曲,营造课堂好氛围。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 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 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A下册 £1J【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 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 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 谁能连起來说说题忖的意思?5. 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 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儿遍。

2. 指名读诗。

齐读。

3.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 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 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 出示第二句。

3. 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 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五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思念家乡以及赞美梅花品行的情感,知道梅花自古以来是清高、英勇的象征。

2、学会本课生字5个,词语4个。

3、能解释诗句中字、词的意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5、会用自己的话说说《静夜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教学预备:课文录音、歌曲磁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静夜思》,学会诗中3个生字,理解“疑”“举”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该诗。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思念家乡的情感。

过程:一、揭题。

播放《十五的月亮》的歌曲。

简短谈话,揭示第一首诗的题目。

二、自由读。

自学3个生字。

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同学试解。

3、连起来说说诗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情感。

六、作业。

其次课时目标: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读背全诗。

3、体会梅花的风格,学习梅花不怕困难的精神。

过程: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自同学字,读通诗句。

三、理解诗句。

1、学习第1、2 句。

正确朗读这两句诗。

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试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2、学习3、4两句话。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四、指导朗读。

范读。

自读。

沟通争论,朗读品尝。

五、作业。

二班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熟悉“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小伴侣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2、古代的人啊,跟小伴侣一样也特别喜爱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日老师就和小伴侣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13篇)认一认说一说幼儿教案认一认写一写大班教案反思11、能够正确认识8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够根据图画,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字的意思。

3、象形字的引入,促进学生对字意理解的。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1、音形结合,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准“关”“卧” “立”的字音。

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些字之前已认识了部分汉字,因此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1.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有效认字。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动画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融入音乐,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课的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们切实感受识字是快乐的,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而不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炒冷饭”。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重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应从教材和学生出发:(一)以教材为本1、有目的复习。

在新授课前,对这八个字中出现的声母和韵母进行复习,然后进行“找朋友”的游戏,即和这八个字有关的音节,请生进行拼读。

这样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后面的认字突破难点,也是渗透了借助拼音识字法。

2、发挥插图的作用。

学习生字的同时,让生可以看图,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字义,另一方面也渗透了借图识字法。

3、有目的地“动”。

在学完“出、入、立、走”之后,本课的内容应该说是进行了一大半了,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正好需要放松一下,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投入下面内容的学习,所以安排了听《中国功夫》这首歌,这不仅是发挥了音乐的放松与熏陶作用,这首歌中也蕴含了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坐、卧、立、走”,寓教于唱,何乐而不为?学完这四个字之后,又安排了“举牌子”的师生互动,在巩固字音的同时,渗透和初步强化基本行为动作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一」教材分析: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

《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

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小黑板、录像。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学习生字:瀑。

3、小结《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⑴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什么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遥”是什么意思?远。

“川”是什么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

“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是什么意思?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

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什么意思?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

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

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四、作业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2、解题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

复习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6、指导朗读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四、作业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板书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特别要注意学习“碧、村、童、剪”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柳树的勃勃生机和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句诗句:(出示课件)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袁枚《所见》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白居易《池上》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这些诗句都是描写儿童生活的。

小朋友们的童年生活有趣而快乐,多姿多彩。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2.老师导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是清代的一名诗人所写,他的名字叫高鼎。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进行简介: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他写的《村居》。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3.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们是什么时候在哪里去放风筝的呢?(播放音乐:放风筝)(出示课件图片)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音韵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莺、拂、堤、柳、醉(1)认知“堤”,这个字是左右结构。

由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旧字,直接合成。

容易识记。

“堤”是什么呢?出示一个图片,帮助学生们识记生字。

(2)“莺”字强调部首“艹”,上中下结构,书写时注意“秃宝盖”这一部分,不要写成宝盖。

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上下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3)“拂”也比较熟悉,左右结构,书写时候注意要占格均匀,把字写好看。

读音是“fú”,不是“fó”。

5.猜谜语。

草帽下面一只鸟——莺就是土——堤6.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四、古诗赏读,感受情感(一)导学:把诗读通顺。

(出示课件)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老师范读古诗。

2.请同学们把诗句读通顺,做到不丢字,不多字。

3.开火车把诗句读通顺。

(二)导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先试着读一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拂堤:(杨柳)像是在抚摸堤岸。

3.这两句写了什么意思?(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4.你怎样理解“醉”呢?(预设:音乐令人如痴如醉;花香醉人,酒香醉人,美景令人享受。

)5.春光无限好,“草长莺飞”就是描写春景的词语,你还知道其它描写春景的词语吗?(预设:万紫千红花红柳绿莺歌燕舞)6.赏析:“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三)导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诗人从描写景物直接到写孩子们的生活。

2.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老鹰。

3.这两句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播放儿童歌曲:村居)4.为什么归来早?(预设:忙趁东风放纸鸢。

)你有没有放学后着急回家的时候啊?说一说,好吗?5.试着用诗句的形式来说一说你放学后做些什么?(预设: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飞雪乐翻天。

儿童散学归来急,忙约伙伴跳皮筋。

)五、班级展示比赛规则: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韵味!评选出诵读冠军。

(预设:小组成员推荐优秀作品展示,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达到预设目标。

)六、学写生字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让老师都感觉到了春天的美丽,草长莺飞,拂堤杨柳,还有孩子们在快乐地放风筝。

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诗、童”的注意要点。

预设:“诗”注意偏旁占格在左边的位置少一些;“童”注意上下结构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学生临习生字。

七、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二首》”,一起来闯关吧!八、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完成配套练习册。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准备:柳树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

每年春天,柳树是最先发芽、变绿的。

柳芽的嫩绿,是初春时节最美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和活力。

(出示图片)2.课前准备: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出示图片)3.老师导入:听着好听的歌曲,欣赏着这美丽的柳树,(出示图片)我们一起走进《咏柳》。

(出示图片)。

4.(播放音乐:柳树姑娘)(出示课件图片)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

三、生字认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

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