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与评价
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3
第三节
人机系统评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4
一、评价的概念
指按照明确目标测定对象的属性,并把该属性 变成主观效用的行为,也即明确价值的过程。
对人因工程设计进行评价,就是查明设计方 案对于预定目标的“价值”及“效用”。
评价不能以单个因素作为目标来进行,必须 考虑多个因素即多个目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5
能同时完成多种操作,且可以保持较高 的效率和准确度 能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6
(三)人与机器的功能分配
1.含义
指在人机系统中,为了充分发挥人与 机器各自的特长,互补所短,恰当地分配人 机任务,以达到人机系统整体的最佳效能与 总体功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5
评价分为:
对现有的工业产品的人机系统进行评价
对人机系统规划和设计阶段的评价
方法: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6
二、评价目的与原则
(一)评价目的 根据评价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发 扬优点,改善不足,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7
(二)评价原则
(1)评价方法的客观性
优化原则
1)操作人员与其操纵装置的连线尽可能不 交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61
A
2
D
G
D
F
A
1 3 E 4 1 B C F E a)
2
3
C
B
4
G
b)
原来的位置安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第八章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与评价
目前我国在职业选拔上仍有很大缺欠,仅注重知识(笔 试结果)、性别、年龄和外在的生理缺陷。这是很粗糙,而 且也不全面。 例如:各种招工考试等。 人员选拔和训练是不可分割的,选拔是训练的基础,选 拔好,训练就省时间和费用。
科学的作法应该是: 先应对作业规范进行分析,制定出满足该规范条件 的选拔标准。由于进行了职业适应性选拔,自然可以缩 短训练适应时间、降低训练费用。
第八章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与评价
本章内容提要
1、人机系统设计方法
2、连接分析法
3、操作顺序图法
4、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5、人机系统评价
8.1 人机系统设计方法
一.什么是人机系统
从广义角度来看,人机系统是一个 “人——机器——环境”系
二.人机系统的类型 统。
1.按有无反馈控制分类 (1)开环人机系统 指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图8.1),或输出过程也可 提供反馈的信息,但无法用这些信息进一步直接控制操 作,即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直接影响。例 如,操作普通车床加工工件,就属于开环人机系统。
三. 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1.早期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 先设计机器,然后通过选拔和训练,使人适应于机器。 例如:二战时期的飞机、雷达、大炮等装备。
早期人机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机器越来越复杂、速度越来越高,人的能力与机器 要求相差越来越大,迫切要求解决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2.狭义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 狭义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主要着眼于解决“控制器”、 “显示器”等人机界面问题,即解决人机界面之间的相互适配 问题。 例1 :研究显示器的指针、表盘、刻度、数值怎样设计才 能使操作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判读。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方法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机交互系统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人机交互系统是指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涉及到用户界面的设计、信息交流的方式以及用户体验的优化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估方法。
一、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方法1. 用户需求分析:在设计人机交互系统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用户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目标用户群体的特点、使用环境的要求以及用户的期望等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只有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才能设计出符合用户期望的人机交互系统。
2. 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是人机交互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好的用户界面设计应该简洁、直观、易于理解和操作。
设计师们可以借鉴现有的用户界面设计原则,如一致性、可识别性、可学习性和效率等,以确保用户可以轻松而高效地与系统进行交互。
3. 交互设计:除了用户界面的设计,交互设计也是人机交互系统设计的重要方面。
交互设计考虑的是用户如何与系统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合适的交互方式,例如按钮、手势、语音等,以及提供明确的反馈信息,使用户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
此外,还可以运用人机交互的心理学原理,如提示、反转心理和激励等,来增加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4. 可用性测试:设计完成后,进行可用性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让真实用户使用系统,收集用户的反馈和建议,从而检验系统的可用性并做出相应的改进。
可用性测试可以有多种形式,如问卷调查、用户观察和用户群体研究等,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的需求和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
二、人机交互系统的评估方法1. 用户体验评估: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是指人们与产品、系统或服务进行交互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
为了评估人机交互系统的用户体验,可以采用访谈、问卷调查和用户测试等方法。
通过这些评估方法,可以了解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易用性、有效性和效率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对系统的改进建议。
人机工程学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系统设计的 一般程序
❖人机系统的目标建立与作业要求
❖定义人机系统的输人/输出及其功能
❖初步设计
①制定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和选择 操作人员的标准。②设计操作手册;
❖人机界面设设计计作业辅助手段;设计培训方案。
❖作业辅助设计
❖系统的验证和发展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人机系统设计的 一般程序
指数 值
3 2 1 0
表8-18 密集指数 密集程度
典型事例
能舒服地进行作业 身体的一部分受到限制 身体的活动受到限制
操作受到显著限制,作业相当 困难
在宽敞的地方操作机床
在无容膝空间工作台上 工作 在高台上仰姿作业 维修化铁炉内部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①对环境的第一印象;②照度;③眩
光感觉;④亮度分布;⑤光影;⑥颜
❖人机系统的目标建立与作业要求
❖定义人机系统的输人/输出及其功能
❖初步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系统验证阶段的工作包括制定验证标
❖作业辅助设计准,实施验证和做出验证结论。 ❖系统的验证和发展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人机系统分析
一、连接分析 二、作业分析 三、操作顺序图分析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 (1)功能分配。功能分配是指为了使系 统达到最佳匹配,在研究分析人和机器 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潜 能,合理地将系统各项功能分配给人和 机器的过程。
– 功能分配的任务是决定系统的哪一部分功能 由人完成,哪一部分功能由机器完成。因此, 必须对人和机器的特性充分分析比较
第八章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连接分析
连接分析的目的
人机工程学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及评价
? 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B,有 P(A+B )=P(A)+P
(B)-P(AB )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条件概率 ? 定义:如果A,B是条件S下的两个随机事件,
且P(A)≠0,则称在A发生的前提下B发生 的概率为条件概率。记作P(B/A )。
? P(B/A )=在A发生的前提下B发生的基本事 件数/在A发生的前提下基本事件总数
C 50 100
=0.32=32%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③ 概率的运算: ? 如果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即 AB=V, 则称A
与B是互不相溶事件。 ? 如果P(AB )=P(A)P(B),则称事件A与B
是相互独立的。
? 概率的加法公式
? 若A与B是互不相溶事件,则 P(A+B )=P(A)
? 解:记 A=“能被2整除”,B=“能被5 整除”。
? 根据概率的乘法公式有:
? P(AB)=P(A)P(B/A)
?
=50/100*10/50=1/10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④ 独立试验序列概型
? 在这个模型中,与古典概型不同,基本事件不一定 是等概的,但它可以直接计算出来。
并不影响 B发生的概率,则称 A与B相互独立。 ? 若上例是无放回的抽取,而C=“在第一次取到新
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新球”,则 ? P(C)=P(B/A)=2/4 ? 此时,A与B是相互不独立的随机事件。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例题2:甲、乙两门火炮同时向一敌机射击, 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6,乙击中敌机的 概率为0.5,求敌机被击中的概率。
人机系统的安全分析与评价PPT课件
如错装零件,装错位置,调整错误, 接错电线等。
人失误类型
• 1)设计人失误 • 2)制造人失误 • 3)组装人失误 • 4)检验人失误 • 5)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失误 • 6)操作人失误 • 7)管理人失误
如安装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合 格配件及不合理的工艺方法,或允 许有违反安全工程要求的情况存在 等。
操作中除使用程序差错、使用工具 不当、记忆或注意失误外,主要是 信息的确认、解释、判断和操作动 作的失误。
人失误类型
• 1)设计人失误 • 2)制造人失误 • 3)组装人失误 • 4)检验人失误 • 5)设备的维修保养人失误 • 6)操作人失误 • 7)管理人失误
如管理出现松懈现象。
人失误原因
• 1)设计原因 • 2)操作原因 • 3)管理原因
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因素
• 生理因素 如体力、耐久力、疾病、饥渴、对环境因素承受能力
的限度等;大脑的意识水平影响 • 心理因素
因感觉灵敏度变化引起反应速度变化,因某种刺激导 致心理特性波动,如情绪低落、发呆或惊慌失措等觉醒水 平变化; • 管理因素
• 环境因素 对新环境和作业不适应,由于温度、气压、供氧、照明等环境
规定的条件
• 一、把人作为可靠性研究对象时,规定 的条件即为环境条件和机械状态,规定的功能即指人要完成的规定任 务
• 二、把机作为可靠性研究对象时,规定的条件即为环境条件和人的状态与行为,规定功能即为机械的性能指 标和技术要求
• 三、把环境作为可靠性研究对象时,规定的条件即为机的状态和人的行为,规定的功能即为环境应达到的指 标要求
• ①人失误对系统未发生影响,因为发生失误时作了及时纠正,或由于机 械的可靠性高,具有较完善的安全设施,如冲床上的双按钮开关;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强化系统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数据保密性和完整性,确保系统稳定可 靠运行。
优化与改进方案设计
界面优化
采用符合用户认知习惯和操作习惯的界 面布局和元素设计,提高界面一致性和
美观度。
智能化提升
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 高系统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降
低人工干预和操作难度。
流程简化
精简操作流程,减少用户操作步骤和 等待时间,提高操作便捷性和效率。
发展历程
人机系统经历了从简单的人机交互到复杂的人机协同的发展历程,其性能和智能化水平不 断提高。
应用领域
人机系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生产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为人类的生产和 生活提供了便利。
分析与评价的重要性
性能优化
安全性保障
通过对人机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 其性能瓶颈和优化方向,从而提高系统的 整体性能。
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目 录
• 引言 • 人机系统分析方法 • 人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 人机系统评价方法与模型 • 人机系统优化与改进建议 • 人机系统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升系统性能
通过对人机系统的深入分析,旨 在优化其性能,提高效率和准确
性。
适应复杂环境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多样 化,人机系统需要在各种复杂环境 中稳定运行,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 评价至关重要。
安全加固
加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采用加密技 术、访问控制等手段,确保系统数据 安全和稳定运行。
实施效果预测及评估
效率提升预测
通过对比பைடு நூலகம்化前后的系统运行数据,预测系统效率提升幅度和效果。
用户体验改善评估
通过用户调查、满意度测评等方式,评估优化后系统的用户体验改善情况。
《人机工程学》丁玉兰的 读书笔记
《人机工程学》丁玉兰的读书笔记《人机工程学》读书笔记《人机工程学》是丁玉兰教授编著的一本介绍人机工程学原理和应用的权威教材。
在这本书中,丁玉兰教授系统地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机工程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篇读书笔记将重点总结书中的重要内容和我个人的体会,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章序言第一章是本书的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历史和发展背景。
丁玉兰教授在序言中指出,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科学,涉及心理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深入理解人类的认知、行为和工作要求,设计和优化人机界面,使人机交互更加高效、安全和满意。
第二章人机工程学基础第二章是本书的第一章,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知识。
首先,丁玉兰教授解释了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和范围。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如何设计和评价人机界面的学科,涵盖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人因工程等多个方面。
其次,丁玉兰教授介绍了人机界面的分类和基本要素。
人机界面可以分为物理界面和虚拟界面,具有输入、输出和处理三个基本要素。
最后,丁玉兰教授介绍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
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模拟研究和建模研究等,评价指标包括效能、易用性和满意度等。
第三章人的认知过程第三章介绍了人类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丁玉兰教授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可以分为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四个阶段。
在感知阶段,人们通过感知器官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在注意阶段,人们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对象;在记忆阶段,人们将信息存储和提取;在思维阶段,人们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此外,丁玉兰教授还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记忆过程,通过实验和模型构建等方法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
第四章人的行为特征第四章介绍了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测量的方法。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与评价人机交互系统是指通过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使人们能够方便、高效地与计算机进行沟通和操作的一种技术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人机交互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虚拟现实等等。
一个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和工作效率,因此,设计和评价人机交互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需要注重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分析是设计一个好的人机交互系统的基础,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操作习惯、需求和期望,能够针对用户的真实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用户参与的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焦点小组等方式来收集用户的反馈。
通过这些用户反馈数据,设计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在设计过程中加以考虑,从而提供更加符合用户期望的人机交互系统。
其次,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简洁、直观的原则。
当用户面对一个新的人机交互系统时,他们希望能够迅速学会如何使用它,因此,系统的界面设计需要尽量简洁、直观,让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常见的图标、符号,避免过多的文字解释,同时,界面的布局和组织也要合理,让用户能够轻松找到所需功能。
此外,人机交互系统的交互反馈也需要清晰明了,及时给出正确的反馈信息,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操作结果。
另外,人机交互系统的评价应该多角度、多维度进行。
评价人机交互系统的好坏,可以从用户满意度、任务完成效率、易用性等多个方面来考察。
可以通过实验室实验、场景观察、用户访谈、用户调查等方式来收集数据和反馈,从而进行综合评价。
例如,可以通过用户完成特定任务的时间来评估系统的任务完成效率,通过问卷调查来发现用户对系统界面设计的满意度。
这些评价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地评估人机交互系统的性能,为设计人员提供改进的方向。
此外,人机交互系统的评价还需要考虑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
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背景的用户对人机交互系统的需求和认知能力各不相同。
因此,在设计和评价人机交互系统时,也要考虑到不同用户群体的特点,做到贴合用户群体的需求。
人机工程学 第八章 人机系统总体设计及评价
n
Rs
Ri
i 1
• 式中 RS—串联系统的可靠度,Ri—第i个部件的可靠度。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由上式可知,串联系统的可靠度等于各部件可靠度 之积。所以,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比可靠度最差的部 件的可靠度还小。即 RS<min{Ri}
• 例题8:某火炮由10个部件组成,要求火炮的可靠 度为0.99,设各部件的可靠度相等,试计算各部件 的可靠度。
• 加法交换律 X+Y=Y+X • 乘法交换律 X.Y=Y.X
用 + 表示 OR或∪
• 加法吸收律 X+(X.Y)=X
用 ·表示 AND或∩
• 乘法吸收律 X.(X+Y)=X
• 加法结合律 X+(Y+Z)=(X+Y)+Z
• 乘法结合律 X.(Y.Z)=(X.Y).Z
• 加法分配律 X.Y+X.Z=X.(Y+Z)
• ② 古典概型 • 定完义 备: 事称件一组个,事则件它组必须A1有,A下2,…列A三n为个一性个质等:可能 • ⑴ A1,A2,…An发生的机会相同(等可能性); • ⑵发生在(任完一全次性试)验;中,A1,A2,…An至少有一个 • ⑶发生在(任互一不次相试溶验性中),。A1,A2,…An至多有一个
并不影响B发生的概率,则称A与B相互独立。 • 若上例是无放回的抽取,而C=“在第一次取到新
球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到新球”,则 • P(C)=P(B/A)=2/4 • 此时,A与B是相互不独立的随机事件。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一节 人机系统评价的数学基础
• 例题2:甲、乙两门火炮同时向一敌机射击, 已知甲击中敌机的概率为0.6,乙击中敌机的 概率为0.5,求敌机被击中的概率。
第八章人机系统设计与评价
C、A、B的显示内容进行监视,并对作业者3、1、4
发布指示,其连接关系如图8-6所示。
(2) 调整连接关系
为了使各子系统之间达到相对位置最优
化,在调整连接关系时常使用以下三个优化原
则。 1) 减少交叉。 图8-7 连接方案的优化 (a) 初步方案;(b) 修改后方案
活动的分析来完成。
4. 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上和功能上接触的或
相互影响的领域。人机联系的重要途径是显示器和
控制器。人机界面设计主要是指显示器、 控制器
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设计。作业空间分析也是人机 界面的内容。人机界面设计必须解决好两个主要问 题:人控制机器和人接受信息。 前者主要是指控 制器要适合于人的操作, 应考虑人进行操作时的
因素来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照明、噪声、振动、
温度、湿度、空气、颜色、工作地、工作空间
以及一切影响软件系统的因素。
把人、机、环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
成的主体系统场外人-机-环境系统。
二、人机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结合方式
1、人机系统的基本形式
(1)手工操作系统 。例如:钳工、木工等 (2)半自动化系统。例如:开汽车、机床等 (3) 自动化系统。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等。
2、人机系统的结合方式
人与机串联方式
结 合 方 式
人与机并联方式
人与机串并联方式
三、人机系统的功能
信息接受:人—感觉器官,机—传感器。
信息加工:大脑分析、决策。
信息储存:记忆、文字、录像、磁盘。
执行功能:执行人脑和机器指令。
信号反馈:信息逐步返回到输入端。
输入与输出:
第二节人机系统设计
一、 人机系统设计基本思想及要求
人因工程学 第八章人机系统分析与评价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 8.1 人机系统 • 8.1.1 人机系统的基本类型 • 8.1.2 人机结合方式 • 8.1.3 人机界面 • 8.2 人-计算机系统设计模型 • 8.2.1 用户的基本心理特性; • 8.2.2 用户调查方法和实验方法; • 8.2.3 人机界面的用户模型; • 8.2.4 人机界面的评价方法; • 8.3 人机系统分析 • 8.3.1 连接分析 • 8.3.2 作业分析 • 8.3.3 操作顺序图分析 • 8.4 人机系统评价 • 8.4.1 检查表评价法 • 8.4.2 工作环境指数评价法 • 8.4.3 海洛德分析评价法
• (2)减少思维负荷:减少专业术语、职业思维、 生造的图标。
• (3)减少动作能力要求:动作复杂性、持续时 间、速度、精度要求。
• (4)简化操作过程:操作过程越长越复杂,需要 记忆的东西就越多。(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中如何简 化操作过程?步骤减少、操作方式减少、界面中内 容的减少…)
• 注意:人的工作记忆区的容量:7±2个信息块 • (5)通过以上方法或其它方法,设法将知识行为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Pro trial version
注意的局限
• (1)时间和能量的局限 • (2)数目很有限,是单一意向的,不能分心 • (3)注意受知觉范围的限制。受照度、温度、噪
声、睡眠等因素影响。操作对象与操作控制分别在 两个或三个视场时很容易操作错误。(如下图,机 床操作中,控制器与工件的位置应有何种关系?) • (4)各种信息都要在注意的控制下,通过知觉进 入大脑。未经历过、不理解、不感兴趣、太多而超 过容量、对象不止一个的信息往往不被注意。(应 如何防止片面的观察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人机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其局限性在于没有进行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而让机器 或人承担了各自所不擅长的工作,因此无论界面设计的多么 好,人机系统也不能发挥其最优功能而达到高效率。 3. 现代人机系统设计思想 从设计开始就考虑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问题(功能分配), 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人”、“机器”的因素,通 过功能分析,进行人和机器的合理分工,使整个系统达到最佳 的匹配。
5.人机界面设计 指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接触的相互影响领域。界 面设计是工效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人机界面设计必须解决好两个主要问题,即人控制机械和 人接受信息。前者主要指控制器要适合于人的操作,应考虑 人进行操作时的空间与控制器的配置。后者主要指显示器的 配置如何与控制器相匹配,使人在操作时观察方便,判断迅 速、准确。 6.人机系统评价
小结:
(1)人和机器的真正差别在于智力方面:当发生未预料的 事情时,人可以利用其智力去补偿其它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不 足,这时,人的反应相当快。 因此,人最善于处理目标调整和目标转换工作。 (2)对于一些简单的工作,可以由人来完成,这时不要用机器, 否则成本太高。
人机功能分配的一般性原则:
(1)适合于人完成的功能:
要求进行图形辨认或者多种信息输入形式的情况; 需进行归纳推理、判断的情况; 需对未来的不能预期的情况作处理的情况, (2)适合于机器完成的功能: 单一的重复性工作,如计算、存贮、检查、整理工作,如 标准化试题阅卷。 需长期支付大功率的作业、高速度的作业; 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 作业
三. 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
1.早期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 先设计机器,然后通过选拔和训练,使人适应于机器。 例如:二战时期的飞机、雷达、大炮等装备。
早期人机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机器越来越复杂、速度越来越高,人的能力与机器 要求相差越来越大,迫切要求解决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2.狭义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 狭义的人机系统设计思想主要着眼于解决“控制器”、 “显示器”等人机界面问题,即解决人机界面之间的相互适配 问题。 例1 :研究显示器的指针、表盘、刻度、数值怎样设计才 能使操作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正确判读。
(5)记忆方面:人优于机器。
机器记忆只是文字的再现和短期储存,容量有限。如专 家系统,知识爆炸,反应慢。 人是分布式记忆,可以存贮大量信息;具有联想功能, 通过演绎推理,找到最佳途径。 (6)逻辑推理能力方面:
机器只是演绎,其演绎程序不能改变。 人的归纳能力很强,可以随机应变,容易改变其推理思路。 (7)计算能力方面: 机器运算速度快而且准确。 人的复杂计算速度慢容易出错,但善于修正错误。
输入 指示器 控制器 机器或过程 输出
测量手段 (回路)
2.按人在系统中的作用分类
(1)手工作业系统 这一系统由人和辅助机械或手工工具构成(图8.3), 主要动力来源于人,人既作为动力源又作为系统的控制者, 系统的效率主要取决于人。例如,手工的铁锹铲运作业。
人(动力源和控制者)
输入
信息储存 感觉 信息处理和决策 信息反馈 动作
4.人员开发
人员开发包括:作业描述和作业规范。 人员开发目的:为人机系统的运行提供合适的操作人员。 (1)作业描述 a. 对于一个已经存在且运行着的人机系统,作业描述可 以通过观察、记录操作者的作业活动来完成。 通过作业描述可以考察人机功能分配得是否合适,人、机 特长是否匹配合理,是否发挥各自的特长。
b. 对于一个新的人机系统,则只能根据系统提出的要求 及分配给人和机器的功能,进行逻辑分析判断是否合理。
这里主要取决于设计者的经验和知识。
(2)作业规范 确定系统的某项功能需要多少操作者,操作者的技能应 达到什么标准,哪些技能需要选拔,哪些需要培训;选拔的 条件和方法,培训的途径等,所有这些构成了作业规范。 例如:作业指导书、操作说明书就是一种作业规范。 作业指导书与作业者之间也是一个典型的人机界面问 题,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更易使作业者看懂是很重要的,合 理的作业指导书会使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作业指导书,如,机器插图、图 表、手册、电视录相、电影软片、教学演示机(仿真)等, 其目的都是使作业者尽快地掌握操作方法。
(8)信息输入方面: 机器依靠传感器,可以各种刺激性信息,包括人无法接 受的刺激信号(如接收放射线信号),机器对图形认别能力 很差。 人能接收多样化的信息,判定方位、颜色、图形识别。 (9)可靠性方面: 一般工作,机器的可靠性好。但超负荷,机器运行中断; 人在超负荷条件下,可靠性逐渐降低。 (10)智力与理解力方面: 机器没有智慧; 人有主观能动性和预见性,能处理事先未预料到的或不可 预料的事情。如,文字识别技术。 (11)在操作控制能力方面: 机器的特点是专一,人的特点是多样化。
第八章 人机系统设计、分析与评价
本章内容提要
1、人机系统设计方法ຫໍສະໝຸດ 2、连接分析法3、操作顺序图法
4、人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5、人机系统评价
8.1 人机系统设计方法
一.什么是人机系统
从广义角度来看,人机系统是一个 “人——机器——环境”系
二.人机系统的类型 统。
1.按有无反馈控制分类 (1)开环人机系统 指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图8.1),或输出过程也可 提供反馈的信息,但无法用这些信息进一步直接控制操 作,即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直接影响。例 如,操作普通车床加工工件,就属于开环人机系统。
人 机
(2) 人机并联方式: 人机并联方式是人通过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间接地 作用于机器产生输出。
机
人
(3)人与机器串并联方式 又称混合结合方式,是最常用的结合方式。
人 机 机
二、现代人机系统的特点
(1)科学技术进步以机器取代人的体力,不仅延长了人的 体力,也使体力消耗降低了,但是人的智力劳动和精 神负担加重了。
输入 控制器 机器或过程 输出
(2)闭环人机系统 指系统有封闭的反馈回路(图8.2),输出对控制作用 有直接影响。若由人来观察和控制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反 馈,如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工件,再配上质量检测构成反馈, 则称为人工闭环人机系统;若由自动控制装置来代替人的 工作,如利用自动车床加工工件,人只起到监督作用,则 称为自动闭环人机系统。
工效学家弗茨(P. M. Fitts)对人、机器特性总结如下: (1)速度方面:机器比人要快的多。 (2)功率输出:机器功率输出恒定,人功率输出十分有限。 例如:电动机; 1.47 kw的功率输出,人只能维持10秒钟; 0.37 kw的功率输出,人大约可维持几分钟; 只有在0.15 kw以下的功率输出,人才能持续一天。 (3)连续性(持续性): 机器优于人,机器适用于常规的、重复性、单调、精度 要求很高的工作,机器动作具有一致性。如自动化工厂 人的动作可靠性、一致性很低,而且易引起疲劳。 (4)复杂活动方面: 机器具有多通道信息接收的能力。 人只有单一通道信息接收能力。
人
接受信息
显示器
(2)反应动作型对应连接:作用方式为控制器。 操作人员得到信息后,以各种反应动作操纵各种控制 装置,而形成的连接称为反应动作型对应连接。
培训前要进行选拔,目的是使被训练者有能力完成训练 计划所要达到标准。
目前我国在职业选拔上仍有很大缺欠,仅注重知识(笔 试结果)、性别、年龄和外在的生理缺陷。这是很粗糙,而 且也不全面。 例如:各种招工考试等。 人员选拔和训练是不可分割的,选拔是训练的基础,选 拔好,训练就省时间和费用。
科学的作法应该是: 先应对作业规范进行分析,制定出满足该规范条件 的选拔标准。由于进行了职业适应性选拔,自然可以缩 短训练适应时间、降低训练费用。
(2)机器系统越来越复杂,操作者了解机器规律和掌握操 作技术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3)现代生产过程,使作业者直接参与和观察加工对象、控 制加工过程的机会减少了,取而代之是在人与被控对象之间 “插入”了一套信息传递装置。信息通常以编码方式提供, 要求作业者译码,同时也以编码方式对机器系统进行控制, 改变了作业者的活动方式。因此,必须研究译码和作业者的 训练问题。 (4)由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使管理对象、监控对象及 其参数的数量增加,信息传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渐趋密集 化,致使作业者对系统状态的分析复杂化。因此需要确定 人的功能限度问题。
输入
机 过程 信息储存 控制 感觉 信息处理和决策 动作
人(监测者) 信息储存 感觉 信息处理和决策 动作 信息反馈
机械
输出
3.按人机结合方式分类 (1) 人机串联方式: 人通过机器的作用产生输出,因此导致人和机器的特性 互相干扰,虽然人的长处可以通过机器得以发挥,但人的弱 点也会同时被扩大。 串联人机系统必须处理好人机功能分配。
注意三点: (1)操作人员的选择和训练方法取决于多种因素。 如作业规范、作业者素质、人机界面的形式和现有的培 训设施及方法都会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选拔和培训效果。 (2)任何培训都是有确定的目标。
通过培训可以达到两个目标 增加特定的技能。 减少学习适应的时间和费用。 (3)培训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被训练者的素质,职业选择应 该考虑个体素质。
二、现代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对于一个创新性的人机系统设计,需要由工程师和工效学 专家共同协作来完成,其基本的设计步骤可以归纳为如下的框 图。
人机系统目标的建立 功能分析
功能分配
人员开发
界面设计
硬件开发
工作描述
作业规范
人机系统评价
1.建立人机系统的设计目标 通过调查研究,撰写出调研报告等, 进行技术、经济、 市场等方面的论证和预测,尤其是目前技术上的可行性、难 度、风险等,并进行远期的应用前景预测。最后撰写出可行 性论证报告,确定出系统的设计目标。 2.人机系统功能分析 对所确定的目标进行方案设定,可以采用功能展开法, 即功能分解法,设定实现系统目标的各种方案,这时方案愈 多,选择余地越大,越容易找到最佳设计方案。 功能展开法 3. 人机功能分配 功能分配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系统的哪一部分功能应由人 来完成,哪一部分功能应由机器来完成。 如果人机功能分配合理,能够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潜能, 使系统达到最佳的匹配。为此应了解一下人、机各自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