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扎哈·哈迪德采访录

合集下载

解构“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

解构“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

解构“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扎哈穿着她毕生热爱的叶状结构(foliation)。

扎哈的衣服被分解为许多片“叶子”,这些叶子层叠联缀成曲面,一如她设计的建筑顾险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终身教授,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访问教授,计算共形几何创始人)2016年愚人节前夕,国际建筑界公认的“解构主义大师”,素有“女魔头”之称的英籍伊拉克裔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因心脏病发作辞世。

扎哈的设计惊世骇俗、突兀大胆、超越时代。

她被公认为是最独一无二的建筑天才,其创意天马行空,空前绝后。

她的设计不仅仅开创了一种风格,形成了一个流派,更影响甚至颠覆了当代设计美学。

扎哈·哈迪德于200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该奖项的折桂也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得主,以及该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她于今年刚刚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牌(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Gold Medal),并成为获得该殊荣的首位女建筑师。

扎哈的突然早逝让热爱她的人们无法接受,全球都用特殊的方式缅怀她那不可一世的霸气和永垂不朽的曲线。

那么,扎哈为什么能够解构现代建筑设计,她究竟是如何解构和突破传统的设计美学的呢?虽然老顾对建筑设计一窍不通,但是依然能够从拓扑和几何的角度领略到扎哈设计的精妙之处。

对第一个问题,扎哈的个人经历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她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

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发展了基于几何的视觉艺术,丰富而抽象。

童年时期,扎哈痴迷于精美繁复的波斯地毯,总是专注地观察着波斯地毯中神秘玄妙的图案。

扎哈的父亲送给她一面不对称的镜子,使得她爱上了不对称。

因此,在扎哈后期的设计中,我们极少看到整体的对称性。

与之相反,在荷兰画家埃舍尔的作品中,对称群实际上成为了艺术的灵魂。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她以其大胆、前卫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

她的设计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词:挑战、流线、变形和动态。

首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是挑战传统的建筑概念和形式。

她认为传统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已经过时,需要通过创新和突破来提供更好的建筑解决方案。

她的设计作品常常突破常规,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

其次,哈迪德的设计注重流线和流动性。

她认为建筑应该与周围的环境和空间相融合,并且能够自然地引导人们的视线和运动。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流线型的外观和动态的形态,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流动的感觉。

再次,哈迪德的设计理念强调变形和灵活性。

她认为建筑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使用需求,而不是僵化地固定在一个形式和功能上。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具有可变形的特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调整和变化。

最后,哈迪德的设计具有强烈的动态感。

她的建筑作品常常给人一种运动和活力的感觉,仿佛是在不断地变化和运动中。

她的设计通过运用曲线、斜线和不规则形状等元素,创造出一种动态而富有节奏感的建筑形式。

总的来说,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以挑战、流线、变形和动态为核心。

她的设计作品独特而大胆,用前卫的形式和创新的
思维方式重新定义了建筑的边界和可能性。

她的设计理念不仅影响了建筑界的发展,也对其他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扎哈建筑设计名言

扎哈建筑设计名言

扎哈建筑设计名言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女性建筑师,她以其大胆的设计和创新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下面是一份关于扎哈建筑设计的名言,供您参考。

由于字数限制,本文大约2000字,稍后会提供完整版本。

"建筑不只是一种技术活动,它是一种情感和心灵的体验,它必须有某种力量。

" ——扎哈·哈迪德“每个项目都是一个新的开始,需要重新思考现有的常规和想法。

” ——扎哈·哈迪德“建筑的意义在于改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看法,创造一个独特的空间,唤起人们的感官和情感。

” ——扎哈·哈迪德“建筑应该是一种表达自由和创新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激发人们想象力的媒介。

” ——扎哈·哈迪德“建筑的过程就像创作一幅艺术作品,需要用心去体验并表达。

”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要与环境和人文因素相融合,才能创造出真正与时代背景相符的作品。

” ——扎哈·哈迪德“建筑的本质在于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追求完美和创新。

” ——扎哈·哈迪德“建筑应该是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一个回应,一个象征和表达。

”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是一种打破常规和传统的过程,它需要勇气和创新的精神。

” ——扎哈·哈迪德“建筑是对人们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的一种诠释,它应该是人性的体现。

” ——扎哈·哈迪德以上是关于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的一些名言,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对创新的追求,成为了当代建筑设计界的杰出代表。

希望这些名言能够为您带来启发和灵感。

扎哈哈迪德资料

扎哈哈迪德资料

建筑物起伏于珠江大道脚下,将毗邻的博物馆和都市活动中心连接 起来。作为海心沙旅游公园岛的附属建筑物,歌剧院的轮廓形成了一个 滨水焦点,展现在游客面前。
从公园的珠江大道中心望去,歌剧院形成了旅游岛的视觉前奏。 从珠江上望去,珠江新城的高楼为歌剧院形成了戏剧性的背景,并 且使沿江设置的市民和文化建筑产生统一的视觉效果。
扎哈·哈迪德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 现代主义有三种: 第一、信仰新的结构方式。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 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 "过度" 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 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第二、信仰新视点。其实我们己进入一个新世界,只是我们并未看 出这点,我们仍延用被教导的旧视点。唯有真正张开眼睛、耳朵或心灵 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第三、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结合上述两者,将新的认知转 化为现存造形的重组。这些新的形体成为新现实的原型,在其中,所有 事物重组、溶解后重回原点。藉由新方式重现新事物,我们可建立新世 界并居住其中,即使仅经由视觉。
扎哈即属上述的三种现代主义者,他并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 以新的诠释方法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现 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任由观者遨游。
中央景观带从中 央林荫大道另一端的 博物馆开始,一直延 伸到歌剧院。内部街, 类似于长廊,由景观 带串联起来。咖啡馆, 酒吧,餐厅和零售设 施,嵌入到景观带中, 分布在长廊的一侧。 开车或者乘坐公交车 的来访者从北侧进入 建筑。贵宾入口在西 部,面对华夏路。
广州歌剧院
内部街,是另一个形式,长廊以缩减到景观,一开始,在对岸的 中央林荫大道拟议的博物馆,歌剧院之间的网点—咖啡馆,酒吧, 餐厅和零售设施,其中嵌入式壳样的做法延生到这些地貌位于一 方的长廊。

普里茨克建筑奖女得主——-扎哈.哈迪德

普里茨克建筑奖女得主——-扎哈.哈迪德



她喜怒无常,脾气火爆,曾一度被嘲讽只会做“纸上的设计 ”— 半数作品不曾真正建成, 却成为第一个获得“建筑界诺贝 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 如果说其他建筑师是将灵感付诸于现实,在混乱的世界中创造 秩序,那么我说,扎哈·哈迪德似乎是在现时的世界里追寻灵感 ,在秩序的世界中制造混乱,将眼前的理性暂时收藏,回归感 性的生动性,那一种与现实世界若即若离的视觉冲击,然后最 终又在感性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性理解。但获得这种认知的前 提是,你必须能够理解扎哈·哈迪德的幻境艺术,不带争议地用 心去体验她的设计。那一种潜藏的空想性美学,那一种回归于 空间的流动感,扎哈·哈迪德所创造出的新空间结构——感性、 抽象、动态、反重力,让“未来”幻象合情合理地展现在人们 眼前。 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 力。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哈迪德也遭受过很多重 大挫折。正如评审团所指出的那样,哈迪德获得世人认可之路 ,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 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 ——扎哈
最年轻的女普里茨克建筑奖获得者
扎哈. 扎哈.哈迪德简介
扎哈·哈迪德,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 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 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 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 AA学习建筑学 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 筑联盟(AA (AA, Association)硕 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 士 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 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 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 AA建筑 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建筑 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 1987年 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 教席。 教席。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并非全然地西化与现代性。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并非全然地西化与现代性。 在伊拉 克长大的扎哈, 克长大的扎哈,从小便迷于波斯地毯繁复的花 样,藉 由织工的双手, 由织工的双手,波斯地毯将现实转化为交缠丰 富的世 界。 对扎哈最直接的影响仍是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 (AA),堪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学院继承 AA),堪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 ),堪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 建筑图像派” 的传统,学院的多位师生“建筑图像派” 的传统,学院的多位师生-库 库哈斯、楚米、寇斯, 克、库哈斯、楚米、寇斯,将现代世界的憾动转 化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形。 化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形。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 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 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 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 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扎哈 哈迪德

扎哈 哈迪德


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 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 公寓。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 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 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 哈迪德还为格洛宁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 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 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 科隆的港口服务。 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 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大型 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画廊(1985 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哈迪德的作品 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 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扎哈· 哈迪德的中国建筑
银 河 soho 香 港 理 工 大 学 创 新 大 楼
广州歌剧院
广州歌剧院
位于珠江新城J4地块。其外形如“圆 润双砾”,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 块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特别。
广州歌剧院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扎哈· 哈迪德
建筑特点:

在规划设计中,广州歌剧院、博物馆分别位于新城轴线起 点的两侧,与中央广场、滨江绿带共同形成文化艺术广场, 成为一个开放、自信的国际都市展示自身魅力的舞台。艺 术广场的设计秉承了广州珠江新城城市设计的精神与理念, 在三个方面丰富并深化了城市设计的成果。

建筑界女先锋扎哈_哈迪德

建筑界女先锋扎哈_哈迪德

最近纽约著名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做了一期专题为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的展览。

扎哈是古根汉姆展览史上,享此殊荣的第二位建筑师,还有一位是鼎鼎大名的富兰克 盖瑞!古根汉姆的整个展馆,从大厅赫然醒目的几个大字ZAHA HADID开始,几层展馆全是扎哈的作品,包括了她的建筑、绘画、家具、汽车、雕塑,甚至日用品设计等等。

除了绘画,其它基本都是扎哈一贯的黑白银主调。

所有展品放在纯白的背景衬托下,格外清爽脱俗。

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鬼才的灵感和气韵。

为了配合这次展览,古根汉姆还举办了专题论坛,对扎哈的建筑风格和成就做了思辩性的解读。

这次的四位主讲分别是古根汉姆的馆长Germano C elant,来自扎哈建筑师事务所、英国建筑联盟AA的教授Patrik Schumacher,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建筑教授Sara W hitin g和Peter Eisen 建筑界女先锋扎哈 哈迪德沈文man。

通过他们的导航,人们对扎哈的建筑更能有一个清晰客观的认识。

2004年是建筑界的扎哈年,普林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chitecture Prize),被称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众望所归地授予了扎哈 哈迪德。

那一年她五十三岁,不仅在历届得主中年纪最轻,而且是唯一一位女性。

在传统视建筑为男人一统天下的领域,这位英籍伊拉克中东血统的哈迪德,仿佛横空出世,但是她的设计风格、个性魅力和成长背景,又能让人从一开始就嗅出她能脱颖而出并成为明星建筑大师这冥冥之中的宿命!AA 英国建筑联盟,是当今世界顶级的建筑学校,被称为建筑大师的摇篮。

当年在AA,扎哈师从著名的建筑大师酷哈斯(RemKoolhaas),酷哈斯早就慧眼识人,对这个种子选手格外偏心,也早早预言在那个班里,最终当属扎哈最有成就。

尽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扎哈的作品一直被认为是纸168天涯169天涯上!建筑,那些抽象、夸张的设计,在很长的时间内,被视为有相当工程难度,难以付诸实施。

转载扎哈·哈迪德ZahaHadid结构主义大

转载扎哈·哈迪德ZahaHadid结构主义大

转载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结构主义大[转载]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结构主义大师00解构主义大师53岁的哈迪德是个工作狂,至今单身一人。

她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1972年进入英国伦敦的建筑学会学习。

毕业后在伦敦创办自己的事务所。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

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

她的作品看似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

在它的建筑方案出台、尚未实施之际,由于其充满幻想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而名噪一时。

哈迪德通过营造建筑物优雅、柔和的外表和保持建筑物与地面若即若离的状态,达到理想的效果。

哈迪德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品是她独立设计的美国辛辛那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

这幢8层高的建筑像一个精巧的方盒一层一层搭建在玻璃底座上,被《纽约时报》誉为“田园绿洲”。

此外,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个停车场以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场等也使哈迪德名扬四方。

这一次,哈迪德的获奖作品是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

评委认为她能够大胆利用空间,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使作品与环境融为一体,成功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美妙,因此才把本年度的大奖授予她。

当代建筑大师、评审团成员之一法兰克·盖瑞称赞哈迪德的每一个设计都创意十足。

另一位评审费巴姆表示,哈迪德单单画出设计图,就已大大扩充了建筑的“创作曲目”。

她设计的大型综合建筑建成后,创造力更能充分展现。

多方位出击多方位出击的哈迪德走着理论学术研究与设计实践并重的路子,她的实践几乎涵盖所有的设计门类。

1983年,她在伦敦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

此后,她的一些颇具实验性和前卫的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作品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永久收藏。

这些,都反映出一位特殊女性设计师的广阔视野。

从哈迪德的多项设计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方面来看,她与众不同的伊斯兰文化背景显然弱于其所接受的英国式传统保守精神。

扎哈建筑设计名言

扎哈建筑设计名言

扎哈建筑设计名言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扎哈·哈迪德的代表性名言:1."建筑不仅仅是建筑物,它是一种文化表达。

"•"Architecture is not just about building; it's a way of thinking, a cultural expression."2."我不认为我是一个女性建筑师,我是一个建筑师。

"•"I don't think I am very good at being a woman architect.I am not a woman architect. I am an architect."3."对于建筑师而言,挑战并不是去创造一个形状或一个外观,而是要理解建筑如何适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和地理环境。

"•"For an architect, you do not build to have a form; you build to accommodate needs in different social, cultural,and geographic contexts."4."我一直对于未来的城市规划充满激情,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I am passionate about urban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because it involves every aspect of society and culture."5."建筑应该为人们创造空间,而不仅仅是定义空间。

"•"Architecture should be able to create spaces for people rather than just defining spaces."6."我一直在寻找未来的语言,我相信这种语言是由当前技术和社会需求塑造的。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中文名:弗兰克·盖里 国 籍:加拿大 出生日期:1929年2月28日 职 业:建筑师 毕业院校: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 主要成就:普里兹克建筑奖 Wolf建筑艺术奖 代表作品:沃特·迪斯尼音乐厅,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欧洲迪斯 尼娱乐中心
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
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 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层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体积,大的一个是陈 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部分,4层。陈列大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 高约30米,大厅顶部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地 面以3%的坡度缓慢上升。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 路线共长430米。
• 消防站 • 坐落地点:Weil am Rhein,德国 • 建筑设计:Zaha Hadid • 设计完工:1991~1993
• 整座建筑仿佛是一只纸折的飞镖,充满了倾斜的几何线条,自由的节奏令人 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墙面倾斜、屋顶跳动着晃动的曲线,或规则,或扭曲, 而细部则呈现女性的柔美感。不稳定的变化动感和结构的分解势态贯穿了建 筑的每一个角落。被夸张强调的水平线条和突出的尖角使这座消防站如“御 风蓬叶,泛彼无垠”,向上的动感使建筑物和地面有了若即若离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贝聿铭设计建造了玻璃金字塔,他在设计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并采用了玻璃材 料,金字塔不仅表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能为地下设施提供良好的 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了极大成功, 享誉世界。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玻璃金字 塔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 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换而言 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

扎哈·哈迪德:建筑是我通向世界的桥

扎哈·哈迪德:建筑是我通向世界的桥
说起 来 挺 有趣 的 。
个年 头 。曼啥 顿 的 午后 ,在 美 塞 宾 馆 餐厅 的 一 角 ,哈 迪 德 畅 谈 了她 近 期 的 设 计 项 目以 及 以往 的 职 业 生 涯 。其 间 ,她 的 手 机一 直 嗡 嗡 作 响 ,而她 却 不 屑费 心 理 会 。旁 边 的 两 名 助 理 正 在 通 过一 封 封 邮 件 帮 她 处 理 繁 杂 的 事 务 ,偶 尔 会 有 哈 迪德 的 老 友 上前 寒 喧 ,合 作 多年 的 合伙
以 前 ,如 果 建 筑 师 在 自 己 国 家接 不到 设 计 邀 请 ,
就 什 么机 会 都 没 有 了。现 在 则 不 同 ,大  ̄ B l a g , 机 会 向所 有人 敞 开大 门 。
S: 你 在 阿 塞 拜 疆 设 计 的 文 化 中 心 今 年 夏 天 即将 开 放 。
谈 谈 在 那儿 工作 的 感 受 吧
Z: 有 时 候 ,人们 在像 巴 库 ( 阿塞 拜 疆首 都 ) 这 样
的 地 方 工作 会 更加 自由 。这 样 的新 兴 城 市往 往 需 要 为 自 己寻 求一 个 新 的 定位 和 城 市 特 性 ,而 当这 种特 ’ 牲和 建 筑 联 系 在 一 起 时 ,会 变 得十 分有 趣 , 就 像 芝 加 哥 、巴西 利 亚 、毕 尔 巴鄂 这 些 曾经 因建 筑 而 改 变 的城 市 一 样 。对 他 们 来说 那 些建 筑 是 那
这 些 职业 生 涯 的里 程 碑?
尔 阿利 耶 夫 文化 中心 ( H e y do r A i y e v Cen t e r ) 和 伦
敦 S e e r pe n t ne S ock l e r 美术 馆都 将于 近 期 完工 。 尽 管 这 些 成 就 大 都 要 归 功 于 她 充 沛 的 精 力 以 及 由她 一

建筑大师访谈录

建筑大师访谈录

Tadao Ando安藤忠雄“建筑必须创造这样一种场所,其精神的活力可以将人们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Mario Botta马里奥·博塔“不要主观想象建筑是什么样子,让您所感受到的事物本身的秩序来告诉您应该怎样去设计。

”Ben Van Berkel本·范·贝克尔“我不太相信从上至下的技巧,我对从下至上的哲学更感兴趣。

”Aantiago Calatrava卡拉特拉瓦“如果我们将工程看作是一门艺术,那么我们优良的历史传统定会得到复兴。

”David Chipperfield大卫·奇普菲尔德“我认为判断建筑学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它看起来像什么;另一个是它的野心如何。

”Peter Eisenman彼得·埃森曼“克服建筑的存在性,推出一种永久性的,怎么看都是建筑的建筑,打破形式与功能之间所谓的必然联系,是我建筑设计中的重点。

”Terry Farrell特里·法雷尔“毋庸置疑,建筑学和都市化是我们人类最伟大的成就。

”Nicholas Grimshaw尼古拉斯·格雷姆肖“我认为建筑能存活的时间取决于人们想让它们存在多久。

”Frank Gehry弗兰克·盖里“如果,非要说什么是我对建筑实践的最大贡献,我会说是'眼手'之间协作的成就。

这就意味着我变得非常擅长于建造我想象的一个画面或一种形式。

”Von Gerkan冯·格康“从广义来说,建筑就是由人的创造力和人的精神所设计的人文环境中的一切东西。

它是教市的生存空间、公园和风景,它是建筑物以及我们的生活空间中的内部设置。

”Steven Holl斯蒂文·霍尔“建筑思维是一种在真实想象中进行思考的活动,这种活动在开始时是由某个想法引发的,而想法来自场所。

”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如果您旁边是一堆屎,为什么要和它们和谐。

”Jacques Herzog雅克·赫尔佐格“建筑就是建筑。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人物简介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人物简介

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的创新性
01
独特的建筑形态
• 善于运用曲线和流线型设计元素
• 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
02
高度的结构主义
• 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实现了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03
创新的设计手法
• 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
• 实现了建筑设计的精确与高效
扎哈·哈迪德建筑风格的特点
高度的结构主义
• 对建筑结构和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实现了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光影与色彩的运用
• 善于运用光影和色彩设计元素
• 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
04
扎哈·哈迪德荣誉与成就
扎哈·哈迪德获得的建筑奖项
1988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奖
(RIBA)
2004年获得弗兰克·劳
埃德·赖特奖(Frank
扎哈·哈迪德对建筑界的贡献
对年轻建筑师的启发
• 提供了创新的设计思路和手法
• 为建筑界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女性主义建筑的倡导者
• 为女性建筑师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认可
• 为建筑界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意
少数族裔建筑的典范
• 关注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建筑需求
• 为多元化的城市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与其他建筑师进行交流和合作
• 两人在建筑设计和理论上互相启发和
• 学习和借鉴其他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
支持
手法
• 共同创作了许多建筑作品
• 为自己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扎哈哈迪德作品]扎哈·哈迪德:我的设计生涯

[扎哈哈迪德作品]扎哈·哈迪德:我的设计生涯

[扎哈哈迪德作品]扎哈·哈迪德:我的设计生涯扎哈·哈迪德:我的设计生涯我出生在伊拉克,在一个很有趣的学校上学。

小学的教授很擅长于科学学科,所以我学习的学科也大多数是科学。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很少学习艺术。

但我的父母却都对艺术非常感兴趣,他们游历了世界的很多地方,妈妈在我很年幼的时候也教我画画。

另一件对我很重要的事情,也许是在七岁的时候,我设计了自己的房间,爸妈帮我找木匠做了出来,这是我设计生涯的开端。

结束贝鲁特大学之后,我来到了建筑学会学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主席和老师们都很好。

那个时候教学的中心理念是要有想法,你必须不断地产生想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实验,我一直把这种想法带到了工作中。

我也做一些教学的工作,已经教书三十五年了,这是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因为教学也教会了我一些东西。

通过和这些学生合作,你可以做更多尝试和研究。

在伦敦很遗憾的一件事是:没有很多人,既在大学任教,又同时实践。

教学的同时去实践,是很重要的。

实践和教育永远是互相关联的。

这是我在中国长城,那也是在中国,1981年那次中国之旅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首先那是第一次让我对景观有了些认识,我开始了解它的重要性。

在伊拉克,我们的环境非常城市化,欧洲我也经常去的是城市。

但是在中国,我发现我非常喜欢景观的艺术。

这次中国之行对我早年的事业转型,非常重要。

我之前的作品是非常抽象的,但是这次中国之行后,我的风格有些改变。

这就是当时我们参加活动的照片,在香港。

这是一个故事线,可以反映土地的故事,所以绘画和建筑同样的重要,所以这样的山水画或者风景画,会反过来影响到建筑本身。

我的意思是,建筑也可以成为环境或风景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后面做的一些项目,都会注意留心土地地貌和风景的形成。

我们在亚洲有很多项目,还有新加坡韩国。

我觉得在中国的项目都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些项目的规模都很大,而且速度都很快,所以在中国有时候你可以实现,非常创新的想法,还有城市化水平很高。

建筑帮助人保持沟通空间的开阔性——与女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谈现代建筑与中国“试验场”

建筑帮助人保持沟通空间的开阔性——与女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谈现代建筑与中国“试验场”

“ 代 性 烙印 ” 现 ,得 到 的并 不 全 是赞 誉 。有 专 家批 评 一
虹桥S H 的设计灵感源于所处的上海大虹桥交通枢纽 OO
些设 计 师把 中国 当作 “ 武 器试验场 ” 新 ,认 为他 忽 略
商务周刊
APRI 01 4 L52 1 5
了中国文 化和传 统 ,把 中国变 成一 个奇形 怪 8 5 元 ( 含 地 价 ) 追 加 到 2 0 年 的 .亿 不 09
s OHO 的样 板 间 里,近 千名 国 内外建 筑 师 、建筑 和艺
术专 业学 生翘 首 以 盼 4 0多分 钟之 后 ,绝 大部 分是 站着
听 完 扎哈 一 个 多 小 时 的 演讲 。之 前 的 两 天 广 州 之 行 ,
她 的 出现 也受 到 热捧 ,甚 至需 要 工 作人 员不停 维 持 秩
状建筑 的展 示场 。而全 球建 筑观 察 ( lb l Goa C n t ci P r et e) 普华 永道 ( wC) o sr t n es c v s 、 u o p i P
和牛津 经济 咨询 ( f r Ox o dEc o c )联 on mis
l. 3 8亿 元 。
6 E 畏 高层建筑的道路 。这些城市当 之 称 的普 利兹 克建 筑学 奖 ,不 是 该奖 项 刨立 2 年 以来 第 一位 女性 得 _,还 足最
义 选择扩大面积,在中心城市附 年 轻 的获 奖者 。 由于对 城 市主 义 、建筑 以及 发计 等相 关 领域 的革 命性 探索 和研 究 ,
她 问时 也 备 受争 议 。 有 人 |她 是疯 予 ,有 人说 她 是 异端 人 物 。 尽管 l8 兑 9 3年
阂作 品 人选 香 港 Th P a l b设计 竞标 方 案 就 开始 获 得广 泛 关注 ,但她 任 很 e e kC U

扎哈·哈迪德北京演讲速录稿

扎哈·哈迪德北京演讲速录稿

扎哈·哈迪德北京演讲速录稿张欣:各位同学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是第一次迎来扎哈在北京的演讲,本来我想在一个更大的环境,在清华的体育场里,但是发现不方便。

今天在这里场地有点挤,我们把讲话的时间留给扎哈。

扎哈:非常感谢!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场合,我们可以更加近距离的接触。

我1983年来到中国的时候对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旅程,1983年我到香港参加一次设计竞赛,当时来中国是1981年,我要展示我的作品。

当时我在这里看到一幅作品,对于我在项目设计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稍后我去到世界各个地方。

我这份作品表面是土地的一个理念,主要是基于这个项目的要求。

这个项目是不到一年前开始的,这是香港之峰俱乐部竞标,当时我就用了这种空间流线型的感觉。

以及把这种公众和个人的空间连接起来,因此我用一种特别传统的理念融入城市的密度中,融入周围新的建筑中。

所有的新的理念在一起,最终形成这样一个作品。

这是维特拉消防站的图片,这也是流线型作品,我通过对空间的切割和连接创造了空间的透明性,这里创造一个对角线的形式。

这样一个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到周边的自然风景的特点。

这个建筑拔地而起,彼此冲突的这种场。

我们在设计意大利罗马MAXXI博物馆的时候,也考虑到这种连接性,以及中间的空洞设计。

这是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因此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组织空间,让工厂工作的工人充分参与到工厂的运作中,看这个车是逐步创造出来的,并且让参观的人有置身其中的感觉。

在罗马的这个建筑,使用了空间交错的理念,一系列的河流,像三角流域,流沙的感觉。

最早采用了这种三角形和对角线的感觉,在屋顶的接缝处进行结构的建造,这是最早的手稿,我借用了河流的理念,这个河流如何融入地理形态,以及周边的物貌,这种几何图形和地面平行情况是要融合的。

这是新的场,我的目的是把整个场当成一个基地或营地来创造。

所有的这些空间以及形态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出来。

我们在使用主要的河流、三角区域理念的时候,通过挤压空间…。

走进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走进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走进解构主义大师——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王瑶【摘要】一生背负着太多争议、矛盾的女性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用自己的方式,对那些轻视、怀疑甚至欺侮她的人一一回击,用她的成就让世人永远铭记.【期刊名称】《西部皮革》【年(卷),期】2018(040)004【总页数】1页(P129)【关键词】扎哈·哈迪德;解构主义;天才;维特拉消防站【作者】王瑶【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四川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1 扎哈.哈迪德简介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一位被称为“解构主义大师”的建筑界女魔头。

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18岁时,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建筑联盟学院学习。

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 (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

当时她的火爆脾气是出了名的,那正是她的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哈迪德毕业之后进入大都会事务所,之后在AA创立了个人工作室。

2004年,哈迪德获得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茨克建筑奖,该奖项创立了25年以来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 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哈迪德是一个工作狂,她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但此解构主义非彼解构主义,她本人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位解构主义建筑师,她与解构大师屈米、埃森曼是有区别的。

虽然建筑形式相似,但是屈米的思想源自德里达,而哈迪德则是受到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影响。

屈米及埃森曼解构主义的共性是在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而哈迪德则是通过对传统观念的批判,进而对建筑的本质进行重新定义,从而发展适合新时代的建筑,这才是哈迪德在建筑中所要实现的本质目的。

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国莱茵河畔魏尔镇的一座消防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哈迪德最庞大的建筑作品——位于罗马的国家艺术博物馆Maxxi历经十年终告落成。

明年春天,在中国的广州歌剧院、在马赛的一座摩天大楼和在塞维利亚的一个大学图书馆也将分别建成。

她是世界建筑界顶尖女设计师。

争议也一直和她相伴。

哈迪德说:“我一直相信好的建筑应当是具有流动性的,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舞蹈时刻。

我只遵循我自己的规则。

”2009年7月,一年一度的曼彻斯特国际音乐节正在举行。

应音乐节主办方邀请,伊拉克裔天才女设计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为曼彻斯特美术馆内的巴赫音乐厅制作了庞大的装置艺术:一个巨大的白色纤维材质曲面体如同旋风般从观众席与表演台之间盘旋而上,直至天花板。

主办方特别邀请扎哈.哈迪德聆听了一场在巴赫音乐厅内演奏的钢琴独奏。

“事实上,我从小就没什么音乐细胞。

小的时候,父母想尽办法求我学钢琴,为此他们不惜诱惑我说可以给我在哈罗德百货公司买架最高级的钢琴,但我就是不想学。

”在此后的小型招待会上,哈迪德说道,在场所有人都笑了。

哈迪德是当今世界最有名的女建筑师,她的作品诡异多变、充满未来主义风格。

从她早期为“香港之峰俱乐部”设计的如同炸裂开般的集合体到如今又像生物又像液态的多维造型,她习惯大量使用锐角三角形和各种长弧度的曲线。

在她的笔下,位于阿布扎比的海边演绎中心仿佛是从海里升起的巨大生物;而庞大的德国沃尔夫堡的科学中心仿佛是轻轻地悬浮在几根不对称的锥形立柱上;由两个巨大异形体组成的广州歌剧院则好像是被江水不断冲刷而成的两颗沙砾。

“仿佛就是一个面团被随便捏了几下,然后放在烤炉里烤一下。

”哈迪德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同事曾在课堂里向学生们这样介绍她的作品。

喜欢她的人赞叹她那扭曲成麻花状的建筑背后隐藏的数学美感;而另外一些人则指责她狂妄,“为什么就连她的设计事务所的网站首页都要张贴她的大幅头像!”哈迪德对那些独特的建筑有自己的解释:“大家都知道我是反对绝对的直角的,我觉得没有什么比不断地重复更乏味了,所以通常我习惯只是将它当作是一个参照。

然后我可以利用对角线来设计我的建筑。

对角线两边的角度可以不断变化,这样我就有很多选择来完成我的空间革新,令我的建筑变得柔软、流动起来。

”哈迪德在业内成名颇早,但41岁之前,她那些频频获奖的设计方案几乎没有一个被人相中并最终投入建设,当时曾有很多媒体称她为“纸上的建筑师”。

但哈迪德认为那段经历对自己帮助很大。

“我认为绘画对于我的工作很有帮助,比如说从绘画中我掌握了光线和阴影的技巧;此外,绘画也帮助我对于建筑的物质性进行定义,比如说,它应该是透明的还是固体的?后来我还发现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当我浏览一些规划图纸时,我会发现它们中的一些看起来酷似我之前的绘画作品。

”2004年,扎哈•哈迪德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建筑师。

“你认为目前你在建筑界的地位如何?获奖对你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成就还是压力?”当时,她的老师兼朋友、2000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库哈斯曾这样问她。

“在过去的许多年中,我一直在为获得人们的认可而奋斗。

从这一刻开始,人们真正接受了我,知道我是个能出活的女人。

”哈迪德如此回答。

哈迪德最庞大的建筑作品——位于罗马的国家艺术博物馆Maxxi历经十年的建造终告落成。

紧跟其后,明年春天,在中国的广州歌剧院、在马赛的一座摩天大楼和在塞维利亚的一个大学图书馆也将分别建成。

2012年,她应邀为伦敦奥运会设计一个集跳水与游泳场馆为一体的水上运动中心也将落成。

谈到下一个作品,哈迪德总是说:“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

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

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流动的建筑就是我的舞蹈时刻”Q:有人评论说,你的设计能让石头和墙壁都舞动起来,你怎么想?A: 读大学时,我经常在德国,那时我经常观看斯图加特芭蕾舞团的演出。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叫约翰.克兰科的当代芭蕾编舞者,他的作品令我触动很大。

后来,我开始做建筑师,我一直相信好的建筑应当是具有流动性的,并且能和谐地与周围的环境融合。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舞蹈时刻。

Q:据说早在你设计的建筑名扬四海之前,你的许多绘图就已经在业内受到关注,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A:是的,在规划过程我们都会画不计其数的详细图纸,这些对于我的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我认为绘画对于我的工作很有帮助,比如说从绘画中我掌握了光线和阴影的技巧;此外,绘画也帮助我对于建筑的物质性进行定义,比如说,它应该是透明的还是固体的?后来我还发现一些很奇怪的事情,当我浏览一些规划图纸时,我会发现它们中的一些看起来酷似我之前的绘画作品。

Q:你曾经说过,你深受俄罗斯艺术鼻祖马列维奇(Malevich)以及结构主义大师埃尔利西斯基(El Lissitzky)的影响。

A:是的,因为在他们那个时期,这些艺术家有一种近乎乌托邦式的不可思议的能量,什么东西都可以刺激他们的灵感。

Q:为什么你自己的作品总是比较贴近自然?A:当我着手设计时,其实我一直在思考;就像大多数人喜欢在大自然中散步,你会觉得这非常好。

也许你的直觉能感受到我的建筑作为一个艺术的景观存在于城市中。

“做建设师是我的梦想”Q:你在巴格达出生,什么时候离开那里?A:大约是在30多年前吧,现在在那里我也没有什么认识的人了,记忆中巴格达似乎一直很落后。

在我的童年时代,巴格达对于少数族裔还是相对自由和开放的,此外他们对西方世界也比较接受。

我相信那是伊拉克历史上一个伟大而短暂的时刻,然而今天的伊拉克,没有人再去改变那里的状况了。

我父亲当时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名资深政治家,他相信进步,我和哥哥受父亲的影响很大,我一直坚持学习。

Q:做建筑师是否一直是你的梦想?A:是的。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在巴格达,我们住在一个受包豪斯风格影响的建筑里,那也是伊拉克第一批具有包豪斯风格的建筑。

那时,我还能看到像意大利设计师庞蒂设计的具有包豪斯特色的政府行政大楼。

Q:你喜欢庞迪的作品吗?我记得他最出名的设计是位于米兰的Pirelli大楼。

A:是的,在巴格达他几乎是复制了整幢大楼。

不过后来我去了黎巴嫩,在贝鲁特,我选择学习数学而不是建筑学,在那里我学会了分析和缜密的思考,还获得很多关于几何学的抽象的知识。

当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来到伦敦后,我才开始学习建筑。

我和库哈斯是亲密的朋友Q:在伦敦你成了库哈斯的学生?A:是的,他大概教了我两年。

之后我作为他的伙伴在他的OMA 办公室工作了6个月,我们成了亲密的朋友,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行事风格相似。

但是现在我很少看到他,因为我们都一直在各个地方忙碌着。

我的朋友们的时间都很宝贵,但我们仍会定期的聚会,这很重要。

如果没有聚会,那么我自己就会和其他人隔绝起来,这样对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有害的。

我的朋友们都分散在各个国家,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对我的工作来说,是一种必要的制衡,因为建筑设计行业是非常艰难和充满压力的。

Q:是否对于女性建筑师来说尤其艰难?A:我们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这仍然是一个男权的世界,但其实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你知道女作家兰德(Ayn Rand)曾经写过一部小说,讲述一个极具天赋的青年建筑师如何身处逆境而毫不妥协,并最终得到认可的故事,这部小说非常有名。

我觉得自己跟他有点像。

Q:你有如此感慨是因为你自己的经历其实也颇为波折吗?尽管你是一个极具天赋的设计师,并且很早的时候你的绘图作品就已经很出名了;但直到41岁,你其实都没有真正建造过什么东西?A:20年之前,很多人不愿意与女性分享这个平台,现在虽然情况不断好转,但相对而言,这个行业的女性依然很少。

尽管她们常常是最好的学生,但是当她们结了婚,有了孩子,短暂的休息之后,我就和她们失去了联系。

虽然不是全部这样,但是很遗憾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是这样的。

此外,建筑行业通常被男性主导,大多数客户也都是男性。

我并不是针对那些人,这只是事实。

Q:那你自己呢?A: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总有少量的女性榜样,因此我就有一个更大的空间,不过那已经是很后来的事情了。

我记得刚到伦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完全就是一个流离失所的“局外人”,和整个环境格格不入。

我猜测大概是因为我穿的衣服和做事的方式与别人不同,以至于大家完全忘记我到底是做什么的了。

“我不喜欢名人崇拜”Q:有人说你性格古怪,你觉得自己是否有这样的问题?A:我从小就被认为是古怪的孩子,也许是因为我在10岁的时候把玩具摆入抽屉和书架中而不是从房间里扔出去。

我从小就想拥有一个工作间,就像我父亲那样。

我古怪吗?我承认我不遵循任何规则,或者说我只遵循我自己的规则。

可能这就是我性格古怪的地方。

我的居住地是英国,我认为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让人们拥有艺术成就的同时也能拥有非传统的性格的国度。

但这仅限于尝试阶段,一旦你实现了目标,人们就不再保护你。

Q: 2004年,你获得了建筑界的最高奖项普利兹克(Pritzker)奖,成为明星设计师,你如何看待成名?A:我不喜欢名人崇拜,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得太重。

从长远来说,这会损害你的工作热情。

但同时,成名应该能带来乐趣,我习惯了人们在餐馆和我打招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能得到更多。

Q:你认为你的获奖是否会对女性加入这一行有更多的鼓励?A:我希望如此。

现在有许多学生、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来听我的讲座和演讲,所有人都想从中发现他们在这行是否也有一些机会。

我认为我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我还记得30多岁我刚出道时,那时我觉得自己更像一名艺术家而不是建筑师,当时我记得我入选“香港之峰俱乐部”(T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但很遗憾最终却没有能把图纸变成实实在在的建筑。

Q:你是一个感性的人吗A:对我来说,直觉就是观察力。

我认为发明创造就是根据实践和经验,反复尝试,不断出错,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新的东西。

把建筑与环境“融合”是我的特色Q:谈谈最近你在伦敦的项目吧,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的游泳馆。

A:是的,这是我的最新的一个在英国的项目。

我记得我在英国的第一个项目是2006年设计的Maggie癌症康复诊疗中心。

Q:你认为你在德国最好的作品是什么?A:也许是位于沃尔夫斯堡的费诺(Phaeno)科学中心。

从外观看,庞大的建筑群仿佛是轻轻地漂浮在几根不对称的锥形立柱上,但事实上背后的整个结构非常复杂,复杂到令人难以置信,我们需要一系列精确的周密的计算。

Q:为什么水泥是你最爱的建筑材料?A:我喜欢水泥,因为它是混凝土预制的,我们可以在了解了建筑物的结构后轻松地将其他材料包含在内。

此外,我喜欢混凝土那种粗糙的质感。

建筑应该有一种充满活力并且朴实的魅力,而不仅仅只是看上去很光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