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哈哈迪德英文介绍

合集下载

SYNERGY

SYNERGY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她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建筑联盟学院本科学位。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包括米兰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厦以及迪拜舞蹈大厦。

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是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等也都出自她手。

Zaha Hadid, born in Baghdad in 1950, is an Iraqi-born British female architect, winner of the 2004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She studied mathematics in Lebanon, entered architecture at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London in 1972, and graduated from here in 1977 with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of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Zaha Hadid’s architectural works include the 170-meter Glass Tower in Milan, the Skyscraper in Montpellier and the Dancing Towers in Dubai. Zaha’s first architectural work in China is the Guangzhou Opera House; moreover, Beijing Galaxy SOHO Architectural Complex, Nanjing International Youth Cultural Centre, and the buildings of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etc. are also designed by her.。

专业英语作业

专业英语作业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Zaha Hadid is notable female British architect.She is the first female to win the Pritzker Prize.She was born in Baghdad, Iraq, and now sheis living in Britian.扎哈·哈迪德是一位著名的英国女性建筑师,是普利克兹建筑奖的第一位女性得主。

出生于伊拉克的巴格达,现居住于英国。

Early life and careerZaha Hadid was born in 1950 in Baghdad, Iraq. She received a degree in mathematics from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before moving to study at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London. After graduating she worked with her former teachers, Rem Koolhaas and Elia Zenghelis at the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becoming a partner in 1977.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的巴格达。

在她进入伦敦建筑联盟学院学习之前,她曾得到数学系的学位。

1977年在她毕业之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她从前的老师雷姆·库哈斯、埃利亚·曾西里斯一起工作。

It was with Koolhaas that she met the engineer Peter Rice who gave her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early on, at a time when her work seemed difficult to build.曾经有一段时间她的工作似乎很难维持下去的时候,她与库哈斯遇到了工程师皮特,皮特给了她很大的支持与鼓励。

扎哈哈迪德英文介绍

扎哈哈迪德英文介绍
EXPERIENCE
1950 was born in the Iraqi capital Baghdad a wealthy, enlightened family. Her parents believe that education can make people in dependent and put a lot of expectations in to their daughters. The son of her father’s long-time friend is a great architect, the brother makes deep influence on the young Hadid.
In 2004 Hadid became the first recipient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architecture’s equivalent of the Nobel Prize
In 2006,Hadid was honored with a retrospective spanning her entire work at the Guggenheim Museum in New York
Hoxton Square
Burnham Pavillion
Social evaluation
In male domin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did is able to achieve such a brilliant achievement, by all of their years of unremitting efforts. The road to success is never plain sailing. Hadid has suffered a lot of major setbacks. Hadid won the world recognition of the road, is the hero of the struggle".

哈扎 哈迪德 一个传奇的建筑师

哈扎 哈迪德 一个传奇的建筑师

流动的艺术中心
这座建筑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对城市动感独特的理解:建筑侧面的窗 户呈不规则状,犹如微风中舞动的百叶窗,动感十足;而翘起的屋顶 一角,则让人联想到即将被翻开的书角。整座建筑看上去鲜活灵动, 生命力十足。室外的曲线型街道将人们自然地引领到建筑内部,加强 了艺术中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让它和室内外景观的视觉联系更加紧 密起来。
所在地:英国伦敦
丹麦园林博物馆
巴塞罗那螺旋石塔
德国IBA集合住宅
这个设计从一开始就面临两个冲突:一个 是IBA的方针一一填补和修复。另一个是现 代开放的布局与规则紧密的建筑形式。IBA 的指导方针是平均5层的发展。但是在复杂 的地区,充满了各个时期的建筑,建筑的 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哈迪德认为平 衡5层的方法是设计一个3层的长条型的建 筑和终止于它的8层塔楼。 底层的空间是标准化的商业空间,商业 空间的屋顶平台是儿童玩耍的场地。雕塑 般的塔楼在一侧的角落,从平面上看,每 层都是由三个楔形的部分组成的。

哈迪德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有人说她 是疯子,有人说她是异端人物,当然还 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无论 如何,哈迪德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秀 的“解构主义大师”。

哈迪德曾带领她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多个 最顶尖的建筑设计竞赛殊荣:意大利米 兰一幢外形扭曲的写字楼,西班牙巴塞 罗那的大学和会议大楼建筑,中国广州 的歌剧院,德国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 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 艺术博物馆,伦敦2012年奥运会水上运 动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尔和新加 坡的城市建设主持权……

阿联酋迪拜“舞动的双塔”
广州歌剧院
其外形如“圆润双砾”,就 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 砾石,在珠江边显得十分 特别。由于采用钢-钢砼混 合结构,预计用钢量将超 过12000吨

扎哈哈德及代表作简介[专业内容]

扎哈哈德及代表作简介[专业内容]

高等教育
27
PIERRES VIVES大厦
扎哈・哈迪德的PIERRES VIVES 项目结合了三座民用机构――档案馆、 图书馆和运动部,独特的设计来自于 组织图表的“知识树”概念(tree of k nowledge)档案馆坐落在“树干”坚 实 的基座上,图书馆则在中间,而运动 部办公室位于顶部。这座“市政”建 筑 的各个不同部分分享了建筑中心的几 个功能,会堂和会议室位于入口上的 一座巨大的悬垂天棚内。分支机构从 底层的主要“树干”深处,连接进入 各个 机构的入口。
高等教育
17
意大利展馆
这座豪华宫殿行的展馆
对于哈迪德来说是个挑战
表现出历史空间特性。
设计的目的是既尊重空间/内容特征,
又要在展览的同行干预空间。
起伏的区块,
通过不同形式和连续性得以定义,
将其分为6个不同的群岛区。
高等教育
18
伯纳姆馆
它于2009年建立在芝加哥,
。为了纪念丹尼尔·伯纳姆
的芝加哥城市影响力百年规划,
高等教育
7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设计手法
• 。” 也曾出现于卡迪夫湾歌剧院、

V&A博物馆增建中。扎哈这
时期的建筑是蜿蜒至基地景观
内。接下来她更进一步创造自
己的景观,以此景观包被机能、
创造空闲。在V&A博物馆中,
扎哈运用在霍金广场一样的手
法,将画廊延展至屋顶之上。
卡迪夫湾歌剧院中,这种盘旋
2004年普利策奖得主扎哈·哈迪德
高等教育
2
• 关于扎哈哈迪德
•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读过数学系,
• 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

扎哈·哈迪德——James

扎哈·哈迪德——James

建筑巨星的陨落—扎哈·哈迪德致敬扎哈:是疯子?是天才?一问一世界,一念一天堂。

肯定是上帝要让她设计一座天堂,召她而去。

上帝并没有跟我们开玩笑,2016年3月31日,扎哈因心肌梗塞逝世,享年65岁。

愚人节这一天,我们还是逐渐理性的接受她的离去。

但凡成功者,其道路都需耐得住寂寞,41岁之前扎哈没有一个设计被建成,以致于被人戏称“纸上谈兵”的建筑师。

不过,成就来源于不懈的努力,扎哈在坚持中,终成一段传奇故事······出身背景:扎哈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18岁,扎哈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数学系,22岁时,全家为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开始了在著名的建筑学府——伦敦建筑联盟攻读研究生。

设计风格:扎哈在设计界应该达到了无人不知的程度,她以建筑界的“解构主义大师”闻名于世。

2004年被授予普利兹克建筑奖——国际建筑界最高级别的荣誉,这也是该奖项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性建筑师。

求学期间,扎哈开始对20年代的苏联前卫艺术,包括马列维奇和康定斯基的构成主义感兴趣。

这个流派的作品只采用长方形、圆形、直线等构成抽象造型。

每天对着这样的前卫艺术,扎哈突发奇想:建筑,为何不可以是前卫的,有漂浮感的?1977年,扎哈获得硕士学位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了个人工作室,开始频繁参与国际竞赛。

由此,走在“信仰”与“梦想”的道路上,扎哈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给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扎哈的作品始终含有原创的和强烈的视觉个性,这种视觉已经改变了我们观察和体验空间的方式,扎哈的碎片几何结构和液体流动效果呈现在大家面前,往往要比创造一个抽象且动态的视觉效果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同时这也是扎哈所一直探索及发扬的设计风格。

作品赏析:滨河博物馆格拉斯哥河岸运输博物馆——流动的意向(扎哈·哈迪德)这个耗资7400万英镑的博物馆是扎哈在英国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大型公共项目。

扎哈哈德及代表作简介

扎哈哈德及代表作简介

通过与室内环境和公共道路的交互以及开放式空间与洞穴的交替 ,建筑共享着城市的公共维度。同时 ,它富有几何美学的外观与大海排成一列, 仿佛张开着双臂迎接地平线以及伊利亚运动场, 然而似乎又是自成一体。
伦 敦 ,伦 水敦 上抹 运 动香 中鲸 心
水上运动中心 流光溢彩, 其S 形的屋顶 呈波浪形, 好像在海底游动 的鲸鱼
建筑不仅是表达还影响——扎哈.哈迪
德的设计理念
我一直相信好的建筑应当是具有流动性的, 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对我筑不仅是表达还影响——扎哈.哈迪
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 哈迪德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
信仰新的结构方式 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 信仰新视点
2003年辛辛那提, 洛伊丝和理查德· 罗森塔尔 当代艺术中心。 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博物馆是 哈迪德在美国完成的 第一个完整建筑作品, 其拐角位置看起来就像 是一辆开动中的火车头。 整个建筑的外围 是由黑白搭配 的混凝土层堆夹杂着条状玻璃 墙 在狭窄末端互锁的外层 向前伸展形成一个多角的表面 , 这种建筑构建让人感受 到艺术的创造性张力, 这是一幕 足以创造新秩序的暴烈奇景。

关于扎哈哈迪德
•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读过数学系, • 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 • 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 • 扎哈· 哈迪德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女性建筑师。 • 可是有人讥讽她喜怒无常,有着疯子般火爆的性格。 • 然而, • 一个来自伊拉克的英国女人 • 能够在建筑界的金字塔尖里与男人们平起平坐, • 这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玛茜艺术中心内部。 哈迪德设计的带状墙、 复杂编排的楼梯和不固定的走廊, 共同构成了她所谓的“流动的空间” 这种建筑的效果堪称奇异, 就如同18世纪艺术大师 皮拉内西想象的雕刻建筑成为了现实

螺旋石塔

螺旋石塔

螺旋石塔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英国人,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螺旋石塔位于托拉特和山特雷蒙两条大道的汇合处,地面面积达20650平方米。

螺旋石塔在艾非斯校园这种学校与办公功能相互混合的地方,创建了新节点,建立了一个世界教育,科研和业务之间的桥梁。

大楼的设计极具冲击力,以一种新的姿态竖立在这一转型的区域里。

流线型塔楼通过一种内部动态构成系统生成。

它消解传统塔楼的形象,突出的台子变成连续的整体。

倾斜的地形被用来重新设计景观,目的是在广场与校园之间建立一种连贯性。

通过悬挑建筑在街道上方凌空挑出,留出地面供人使用。

不间断的编排螺旋运动编织出一系列公共空间,通过院子和下面的悬挑,连接校园和
文化论坛中心。

螺旋塔把边境的城市巴塞罗那和伊什贝斯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新的基础设施。

螺旋主题将两个城市环绕着绑在一起,与城市机理完美
结合,与周围区域又不同。

协同效应与机会结合两方面客户的需求和愿望,创造出了两客户间共赢的方案。

将两者合二为一是最清晰、最高效、也是可持续与经济最有效的选择,实现了潜在的巨大机遇。

新建筑的形式定义为融合的整体将为知识城市植入新的类型。

被创建的临界的体量在基地上扮演催化剂的角色,促进广场与校园之间的转变,在不同使用者之间建立潜在的协同效应,对这一地区的整体重新开发做出积极的
贡献。

连通与公共空间。

扎哈 库哈斯

扎哈 库哈斯

罗德帕克缆车道
2007年12 年 月开始运 营 从哈迪德 设计的缆 车站搭乘 缆车, 缆车,乘 客可以进 入阿尔卑 斯山, 斯山,并 一直上升 到海拔 2256米。 米
菲诺科学中心
德国, 德国,沃尔 夫斯堡 2005年完工 年完工 长达154米 长达 米 的科学中心 坐落在几座 大型锥形建 筑物上, 筑物上,这 使得大楼看 上去就像是 悬浮在地面 上。
香奈尔流动艺术馆
哈迪德设 计的这座 未来风格 的建筑用 以展示现 代艺术品, 代艺术品, 设计灵感 来自香奈 尔手袋。 尔手袋。 在2008年 年 10月在纽 月在纽 约中央公 园开幕以 前,这座 流动艺术 馆曾经在 香港和东 京展出。 京展出。
伦敦蛇形画廊的紫丁香建筑
2007年6月-7 年 月 月 这座露天建筑 高5.5米,由三 米 根阳伞状的相 同建筑结构围 绕一个中心点 组成。 组成。
扎哈·哈迪德意大利展馆 扎哈 哈迪德意大利展馆
这座豪华宫殿强有力的设 计和自我表现, 计和自我表现,她的 展览将表现出历史空间特 性。设计的目的是既尊重 空间/内容特征 内容特征, 空间 内容特征,又要在展 览的同行干预空间。 览的同行干预空间。起伏 的区块, 的区块,通过不同形式和 连续性得以定义, 连续性得以定义,将其分 个不同的群岛区。 为6个不同的群岛区。 个不同的群岛区
扎哈·哈迪德( 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主要设计作品 哈迪德 )主要设计作品:
扎哈·哈蒂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扎哈 哈蒂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她所设计的 哈蒂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 的维特拉( 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 ) 畔威尔城(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 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 )的州园艺展览馆( 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 ( 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 心(2003)。 )。 中国北京 北京SOHO城的总体设计和广州歌剧院的设计也是扎哈 哈蒂德的创作。 城的总体设计和广州歌剧院的设计也是扎哈·哈蒂德的创作 中国北京 城的总体设计和广州歌剧院的设计也是扎哈 哈蒂德的创作。 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 伦敦的Bitar( 1985 ),札幌的 她还完成了如下的家具创作和内部装饰 伦敦的 , Moonsoon 餐馆 1990 ),由Sawaya and Moroni 制造的 -游戏 2002 ) 和Z- 餐馆( 制造的Z-游戏( , - 景观( - 的茶城与咖啡城(2003)。她所设计的临 景观(Z-Scape,2000)的家具,Alessi 的茶城与咖啡城 , )的家具, 。 时建筑物包括:大阪的 大阪的Folly(1990 ), 荷兰格罗宁根(Groningen)的音像 荷兰格罗宁根( 时建筑物包括 大阪的 ( ) 蓝图杂志馆( 罗马美蒂奇 馆 (1990),伯明翰的Interbuild蓝图杂志馆 1995 ),意大利罗马美蒂奇 ,伯明翰的 蓝图杂志馆 ,意大利罗马 ),英国伦敦盘旋形画 (Villa Medici)安装网(installation Meshworks,2000 ),英国伦敦盘旋形画 )安装网( , 廊的夏亭( 巴塞罗那的 廊的夏亭 2000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的 ,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 R. Lopez de Heredia Vina Tondonia 亭阁 2001 )。2010年10月,由扎哈 哈迪德 亭阁( 。 年 月 由扎哈·哈迪德 设计的位于意大利罗马的21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最终荣获斯特林大奖 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最终荣获斯特林大奖, 设计的位于意大利罗马的 世纪国家艺术博物馆最终荣获斯特林大奖,成为欧洲 最杰出的建筑作品。 最杰出的建筑作品。

ZAHA HADID1修改版

ZAHA HADID1修改版

ZAHA HADID——钟情盘旋的伊拉克玫瑰玫瑰长久以来就象征著美丽和爱情,当提到玫瑰我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情人节,大街小巷川流的姑娘们手上捧着的那一束艳红,殊不知玫瑰同时也是陷入战后凄怆的伊拉克的国花。

有这样一位杰出的英国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她出生于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22岁进入英国伦敦建筑联盟AA学习,27岁便获得了伦敦建筑联盟的硕士学位,2004年更是获得普利兹建筑奖,至今设计过无数广受赞誉的优秀建筑。

德国的vitra消防站,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千年穹窿上的头部环状带,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当代艺术中心;然而,扎哈逐渐被中国熟知应是源于她着手设计了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 以及著名的外形优美如“圆润双砾”的广州歌剧院。

“古老波斯地毯花样与圆润现代主义的神秘盘旋”扎哈哈迪德从小生长于巴格达,颇为迷恋具有古典特色的波斯地毯花样,波斯地毯是伊朗的著名手工业产品之一,其编制历史距今已有2500余年,古朴雅致的图案带给年轻的扎哈很多影响。

对扎哈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扎哈进入伦敦建筑联盟学院进修的时期,正是学院的黄金时代,那时的联盟学院堪称全世界建筑实验中心,并涌现出一大批主张现代主义的优秀建筑大师,这使扎哈的设计更加致力于增加新视点,以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卖性,她的设计将多项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型和科技型的架构结合起来,以拆解题材得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源,塑造了全新的景观供参观者进行视觉和身心的遨游。

扎哈的盘绕元素在作品中有相当高频率的运用,例如蓝图馆一案中的金属折板,以及卡迪夫万歌剧院,V&A博物馆,这一时期的建筑大多蜿蜒至基底景观内,使参观者导入到她进一步创造的空间中来。

在V&A博物馆中,扎哈运用霍金广场一样的手法,将画廊延展至屋顶上;在卡迪夫歌剧院中,这种盘旋的迂回界定了大厅空间;在蓝图馆中则创造了用于展出位置的存在性。

著名设计师025--扎哈·哈迪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师之一

著名设计师025--扎哈·哈迪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师之一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一、人物简介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 school学习建筑学,1977年从AA Diploma毕业,获得建筑联盟学院本科学位。

1950年出生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个富裕、开明的家庭。

她的父母相信教育能使人独立,在女儿身上投入了很多的期待。

她父亲一位世交的儿子是名出色的建筑师,这位邻家哥哥对年幼的哈迪德产生了极大影响。

另外,母亲的品位也深深影响了哈迪德。

从小哈迪德就看着母亲在家里来“乾坤大移位”——因为母亲又买了标新立异的新家具。

18岁,哈迪德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攻读数学系。

22岁时,全家为了她的学业移居伦敦,她开始在著名的建筑学府——建筑联盟学院学习。

当时,她的导师是荷兰著名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那会儿,哈迪德的火爆脾气就很有名了,但那正是导师和同学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她作品中爆发力的源泉。

1977年,哈迪德毕业后加入大都会事务所(OMA),在那里做了两年的学生和六个月的合伙人,之后创立个人工作室,开始大量参与国际竞赛。

她的设计中开始出现锐角尖顶、流动丝巾一样的长弧曲线,给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

扎哈·哈迪德的作品中包括米兰的170米玻璃塔,蒙彼利埃摩天大厦以及迪拜舞蹈大厦(DANCING TOWERS)。

扎哈在中国的第一个作品是广州大剧院,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也都出自她手。

1982年,香港举行的国际建筑竞赛上,哈迪德获得了一等奖,坚定了她在这一行走下去的信念。

然而哈迪德的这个作品初审就遭淘汰,是日本建筑家矶崎新独具慧眼,把她的方案从废纸堆里捞了出来。

矶崎新评价这个方案时说:“我被她那独特的表现和透彻的哲理性所吸引。

”卢浮宫伊斯兰展2004年3月21日,海耶基金会把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颁给了她,她创下了两项记录——是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女性获奖者,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 现代主义有三种: 第一、信仰新的结构方式。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 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这种 "过度" 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也因此导致了 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第二、信仰新视点。其实我们己进入一个新世界,只是我们并未看 出这点,我们仍延用被教导的旧视点。唯有真正张开眼睛、耳朵或心灵 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 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 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 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 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建筑物起伏于珠江大道脚下,将毗邻的博物馆和都市活动中心连接 起来。作为海心沙旅游公园岛的附属建筑物,歌剧院的轮廓形成了一个 滨水焦点,展现在游客面前。
从公园的珠江大道中心望去,歌剧院形成了旅游岛的视觉前奏。 从珠江上望去,珠江新城的高楼为歌剧院形成了戏剧性的背景,并 且使沿江设置的市民和文化建筑产生统一的视觉效果。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 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 (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该作品于1982年 获建筑设计金牌奖。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 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 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 (1990年)。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 (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 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 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 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 港口服务。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的世界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的世界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的世界——ZahaHadid, the Queen of Architecture 【摘要】建筑界似乎自古以来都是男性主宰的领域,旧时的女性完全没有机会展现她们在建筑上的独特巧思,而在当今的开放世界,女性也终于可以表达自己的建筑思想,设计与男性建筑师风格迥异的奇幻建筑,为整个世界带来一场深深雕琢着阴柔之美的视觉盛宴。

在这其中,有一位璀璨夺目的明珠,她善于打破建筑传统,风格奇谲,设计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创作出超现实思维模式的、突破式的新颖作品。

她,就是建筑界的女王——扎哈·哈迪德。

本文将对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进行剖析鉴赏,解读这位建筑大师的独具生命质感的建筑思想。

【关键词】感性建筑流动空间生命质感超现实一.扎哈·哈迪德其人扎哈·哈迪德(ZahaHadid),出生于伊拉克巴格达的英国籍女性建筑师,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建筑界的特立独行者,梦幻的缔造师。

扎哈·哈迪德,1950 年生于巴格达, 后移居英国, 70 年代末在伦敦著名的建筑联盟学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学习建筑。

受俄国构成主义, 特别是绝对主义的马勒维奇的影响, 她认为建筑应该是感性的, 没有固定的概念的, 应突破现有的障碍而成为一种新的东西。

她甚至说:“过去我认定有无重力的物体存在, 而现在我已经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 是可以飘浮的。

”这种独特的建筑哲学, 著名的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称之为解构主义;而艺术界人士更愿意把它认为是绝对主义在建筑领域的拓展。

作为对这种独特建筑哲学的追求, 哈迪德花费了毕生的精力进行探索。

由于观念过于超前, 她早期的建筑实践并不顺利。

即便于一些获得国际建筑竞赛大奖的方案, 最后的实施也都不了了之。

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建筑绘画里表现的生机勃勃的建筑空间, 一方面又普遍认为它们太过于幻想而很难实现。

扎哈迪德建筑方案

扎哈迪德建筑方案

扎哈迪德建筑方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著名的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他创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方案。

他以其创新、独特和前卫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并塑造了当代建筑界的风景线。

以下是关于扎哈·哈迪德建筑方案的一些讨论,内容大约1000字。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风格非常突出,常常被描述为动态和有机的。

他的建筑方案体现了对形式和空间的独特理解,通过流线型的曲线和大胆的结构,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

例如,他设计的广州奥运会游泳馆,就具有流线型的外观,仿佛一个巨大的水波在大地上流动。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方案还特点是充满了大胆的几何学元素和复杂的结构。

他尝试将传统的建筑结构和材料与现代技术和材料相结合,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

他设计的北京国家体育场(别名“鸟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它采用了大胆的网状结构,使建筑物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鸟巢。

这种设计不仅在视觉上引人注目,而且在结构上也非常稳定和坚固。

哈迪德在设计中还非常注重环境可持续性。

他的建筑方案常常采用节能和环保的策略,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哈迪德设计的伦敦奥运会的水球场(别名“水滴”)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板,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这种环保的设计理念也体现在他设计的大部分建筑中。

此外,扎哈·哈迪德的建筑方案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他尝试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景观相结合,以创造一种有机的整体。

他的建筑方案经常考虑到人们在建筑物内外的感受,同时也注重空间的流动和连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和欣赏建筑。

例如,他设计的哈姆扎体育馆将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流畅的空间感。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扎哈·哈迪德的建筑方案对于当代建筑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的建筑作品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技术创新而广受赞誉,成为建筑界的标杆和灵感来源。

他的作品也常常获得国际建筑奖项的认可和赞赏,为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提供了充足的证明。

扎哈

扎哈

哈迪德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作品是她独立设计的美国辛辛那 提罗森塔尔现代艺术中心。这幢8层高的建筑像一个精巧的方 盒一层一层搭建在玻璃底座上,被《纽约时报》誉为“田园 绿洲”。此外,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个停车场以及奥地利因 斯布鲁克的滑雪场等也使哈迪德名扬四方。 这一次,哈迪德的获奖作品是台湾台中古根汉美术馆。 评委认为她能够大胆利用空间,巧妙运用几何学原理,使作 品与环境融为一体,成功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美妙,因此才把 本年度的大奖授予她。当代建筑大师、评审团成员之一法兰 克·盖瑞称赞哈迪德的每一个设计都创意十足。另一位评审 费巴姆表示,哈迪德单单画出设计图,就已大大扩充了建筑 的“创作曲目”。她设计的大型综合建筑建成后,创造力更 能充分展现非解构主义大师,与屈米、埃森曼的区别。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 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该作品于 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 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 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 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1988年-1989年, 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 和科隆的港口服务。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 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 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 (1995年)。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 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 品收藏。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从扎哈.哈迪德到解构主义中文摘要:扎哈.哈迪德,人称解构主义大师。

她获得的荣誉和称号让我们惊叹,而她的设计更是让人称奇。

其大胆的空间几何构型,流线型的设计,无一不透露出繁复却有简洁的美感。

而今天我们也将透过其广州歌剧院的设计来解读其思想。

英文摘要:Zaha Hadid,who has been called the deconstruction master. The award that what she has achieved is really unbelievable, and what make us more admire are her designs.Its bold spac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and streamline design, reflecting a complicated but simpleness beauty. Today we will interpret her thoughts from the design of Guangzhou Opera House.关键词:扎哈.哈迪德、建筑界女魔头、广州歌剧院、解构主义、想象力、不规则、对立越是了解这个女人的相关信息,我就越是佩服她。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在国内被学生们亲切称为“哈姨”,在国外,她又是赫赫有名的“建筑界女魔头”。

纵观她的发展历程,1977年从伦敦建筑联盟学院硕士毕业后,她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学习到了很多建筑设计经验,在之后她又不断参加国际建筑设计大赛,开始崭露头角,然后又先后在哈佛、耶鲁等名校任教。

1883年,先是她在香港设计的The Peak Club获得广泛好评,这之后的柏林Kufurstendamm购物街、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卡迪夫湾歌剧院等,都是她早期出名的作品。

而之后的建筑设计作品更是让人叹服:如德国的维特拉消防站、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的州园艺展览馆、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以及中国北京的银河SOHO和广州歌剧院等等。

扎哈建筑事务所

扎哈建筑事务所

扎哈建筑事务所扎哈建筑事务所:艺术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是建筑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她创建的扎哈建筑事务所(Zaha Hadid Architects)无疑是建筑界的一颗耀眼明星。

这个全球知名的事务所所设计的建筑作品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前卫的设计风格而闻名,成为当代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一、设计理念与创作风格扎哈建筑事务所的核心理念是“从未来来的建筑”,他们追求通过创新的设计来塑造独特又引人入胜的建筑。

事务所的创作风格非常大胆,不拘泥于传统的建筑形态,力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体验。

他们的设计作品往往充满了流线型的曲线、错落有致的几何形状以及大胆的空间布局。

这些创新设计的背后,是扎哈建筑事务所对于建筑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尝试,以及对城市环境和人类需求的深刻理解。

二、独具特色的建筑作品扎哈建筑事务所的作品遍布全球,在各个城市中都留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印记。

例如,伦敦奥运会主体育场(London Olympic Main Stadium)就是该事务所的杰作。

它结合了金属和混凝土材料,打造出一个流线型的体育场馆,给人一种未来感和动感十足的体验。

此外,迪拜的迪拜艺术与创意中心(Dubai Opera and Cultural Center)也是扎哈建筑事务所的成就之一。

这座建筑仿佛诗意的雪花,溢满了浪漫和文化的气息。

它的独特设计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成为了迪拜的一处文化地标。

三、对社会的影响扎哈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艺术与创造力的结合,更是对于城市与社会环境的积极响应。

他们注重将建筑融入城市景观中,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在他们的设计中,功能和美学并重,既满足了人们对于建筑的使用需求,又创造了一个艺术与生活共存的空间。

扎哈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作品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娱乐、商业及住宅领域。

他们以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前瞻性的构思,成功地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念,为城市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扎哈哈迪德英文介绍

扎哈哈迪德英文介绍

Social evaluation
In male domin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did isable to achieve such a brilliant achievement, by all of their years of unremitting efforts. The road to success is never plain sailing. Hadid has suffered a lot of major setbacks. Hadid won the world recognition of the road, is the hero of the struggle".
She held the Kenzo Tange Chair a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
Zara was regarded as a architect whose most wokers are built on
the paper until the late 1990s,the her works were built into the real objects
dependent and put a lot of expectations in to their daughters. The son of her father ’s long-time friend is a great architect, the
brother makes deep influence on the young Hadid.
扎哈哈迪德英文介绍
第一页 ,共十六页 ,2022年 ,8月2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2004 Hadid became the first recipient of 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architecture’s equivalent of the Nobel Prize In 2006,Hadid was honored with a retrospective spanning her entire work at the Guggenheim Museum in New York In 2008,she ranked 69th on the Forbes list of “The World’s 100 Most Powerful Women”
Zara was regarded as a architect whose most wokers are built on the paper until the late 1990s,the her works were built into the real objects
EXPERIENCE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before mo
ving to study at the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in London.After gradu
ating she worked with her former teacher,Rem Koolhaas at the 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 cture,becoming a partner in 1977
strength, what it needs is just imagination.
“ do not know my next building will be like,but I will try new ways to beauty my desgin. I always invent some elements in my plans.Designing is like art creativity.You do not know what is possible until you put it into pratice.When you use some shapes,you will feel that the building begin to move”
YINHESOHO
XINAIPO HOTEL
CMCC CGM Headquarters
Museum of Transport
Hoxton Square
Burnham Pavillion
Social evaluation
In male domin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did is able to achieve such a brilliant achievement, by all of their years of unremitting efforts. The road to success is never plain sailing.
Hadid has suffered a lot of major setbacks. Hadid won the
world recognition of the road, is the hero of the struggle".
Social evaluation
Zaha Hatid's design is the most convincing proof that the building occupies the first place in space today. Originality of her on the walls, floor and roof, as well as those transparent, intertwined and flowing space processing vividly proved that as the art of building did not make people exhausted
I
பைடு நூலகம்
EXPERIENCE
IN 1980 she established her own London based practice.During
the 1980s she also taught at the A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he held the Kenzo Tange Chair at the 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 Harvard University.
EXPERIENCE
1950 was born in the Iraqi capital Baghdad
a wealthy, enlightened family. Her parents
believe that education can make people in
dependent and put a lot of expectations in
to their daughters. The son of her father’s long-time friend is a great architect, the brother makes deep influence on the young Hadid.
EXPERIENCE
She received a degree in mathematics from
EXPERIENCE
It was with Koolhaas that she met the engineer Peter Rice who
gave her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early on,at a time when
her work seemddifficult to bui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