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赏析-屈原

合集下载

离骚(节选)赏析

离骚(节选)赏析

1.诗人的形象:
“帝高阳”三句——诗人出身高贵,具 有与生俱来的不凡气度。
“名余”句——诗人名为“正则”,正: 公正;则:法则,隐括屈原名“平”。 诗人字为“灵均”,灵:美、善;均, 平坦,隐括屈原字“原”。诗人的名字 暗含其人格的公正、刚直。
“纷吾……迟暮”——喻诗人珍惜青春, 只争朝夕,修养高洁的志趣、纯正的品 格,锻炼治国的才能。
后悔对前途没有察看清楚啊,伫立眺望我想要 回返。回转我的车踏上昔日的路啊,趁着迷途 还不远。让我的马在生有兰草的河湾漫步啊, 在有椒树的山丘上奔驰且流连。进身君前不被 任用反而获罪啊,退步我将重新整制以前的衣 衫。裁制菱荷的叶做上衣啊,采集荷花来做裙 裳。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我的情操依旧高洁芬 芳。我头戴高高的冠冕啊,腰悬长长的佩剑。 香草的芬芳和佩玉的光泽交集啊,唯有光明纯 洁的品质还没有损伤。忽然回头纵目远望啊, 目光顾望到荒远的四方。我的佩饰缤纷而繁盛 啊,香草的芬芳浓烈而彰扬。人生各有所乐啊, 我独把修洁作为一贯的习尚。即使粉身碎骨我 也不会改变啊,我的心岂能被任何困厄挫伤。
第二,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 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 史人物、自然现象编织成幻想的世界。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 夕至悬圃(神话中的山),他以望舒 (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飞廉(风神 之名)鸾凰、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 仪仗,上叩帝阍(天帝的看门人),下 求佚女(帝喾的妃,商人祖先契的母 亲),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 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 理想的精神。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悬圃神话中的山他以望舒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飞廉风神之名鸾凰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帝阍天帝的看门人下求佚女帝喾的妃商人祖先契的母亲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离骚(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

《离骚(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

《离骚(节选)》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读原文:离骚(节选)屈原〔先秦〕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那年正当孟陬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于是赐予我贞祥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

屈原的诗词《离骚》(第三部分)赏析

屈原的诗词《离骚》(第三部分)赏析

屈原的诗词《离骚》(第三部分)赏析《离骚》(第三部分)战国•屈原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赏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朝”、“夕”,互文生义,意为自朝至夕,朝朝暮暮;“落英”即落花。

这二句的意思一般解作:我朝朝暮暮饮的是木兰上坠落的露水啊,吃的是秋菊的落花。

离骚中多用香草比喻君子的志行,饮露化用了凤凰非露不饮的传说,表示自己品格高洁,不与世同污;而秋菊本是高风的象征,这里亦用以比喻自己修身洁行,滑白无瑕。

其中“落英”一词,颇有争议性:一般来说,“落英”即落花,也有说“落”作“始”讲,而“落英”是指秋菊最初开的花,只有这样新绽芬芳、乍吐香艳的鲜花,吃起来才呢。

但无论如何,文学与生活毕竟是有差别的,读者不能较真地以为屈子就是以菊为食,以露为饮,托物言志,才是诗人“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本意。

此二句现可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清高自持,作风高洁,不与世俗同流。

扩展阅读:屈原的文学成就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离骚》翻译及全文鉴赏

《离骚》翻译及全文鉴赏

《离骚》翻译及全文鉴赏《离骚》翻译及全文鉴赏引导语:《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表达了作者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

鲁迅对《史记》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可见《离骚》的价值。

翻译我是古帝高阳氏的远末子孙啊,伯庸是我已故去的尊敬的父亲。

当太岁在寅的寅年寅月,就在庚寅那一天我出生降临。

我的父亲仔细揣度我的生辰啊,通过占卜才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给我起名叫正则啊,给我取字叫灵均。

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同时又有优秀的才能。

我身披幽香的江离白芷啊,又佩戴上串串秋兰浓郁芳芬。

时光流逝我唯恐赶不上啊,岁月不等人啊令人担心。

早晨我爬上山顶采拔木兰花啊,黄昏我采摘宿莽来到水洲江滨。

全文鉴赏《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它的出现代表了“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诗题《离骚》的解释,历来不尽一致。

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他释“骚”为“忧”,于“离”字无解。

班固《离骚赞序》说:“离。

犹遭也骚。

忧也。

明己遭忧作辞也。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则解释说:“离,别也骚,愁也。

”他认为离骚,就是离别时愁苦的.意思。

班固和王逸的解释在诗中均可找到根据,然而都难以概括全篇的内容。

所以近人又进一步考证出“离骚”乃是“劳商”的异写,“劳商”是楚地古乐曲名。

以乐曲名篇在楚辞中还有《九歌》《九辩》等,所以这个说法也可备一说。

《离骚》的写作时期,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

有人谓作于屈原前期楚怀王时,有人认为作于屈原再放江南时的顷襄王时期,还有人说是初稿于前期完成于后期。

从《离骚》所反映的内容看,以作于楚怀王时代的说法较为可信。

如作品中说:“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老冉冉其将至兮”,“及余饰之方壮兮”,“不抚壮而弃秽兮”,都说明他时在壮年。

《离骚》(含逐字逐句翻译解析).

《离骚》(含逐字逐句翻译解析).
唯 修洁而美好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上刚进谏 而晚上就遭贬黜。 代词,我 chǎi 香草 因为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用香蕙作佩带
加上
采集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 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分析:写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心养性。
崇尚的美德
后悔 语气词,加强语气
2、“楚辞” ①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 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 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 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 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 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 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凶猛的鸟,指鹰、雕等。 本来这样
(6)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不合群
鹰和凡鸟不能同处一群啊,从远古以来 就是这样。
通“圆” 合 相处、相容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哪有方枘和圆凿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 不同能够相安? 分析:自己和群臣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意志 使动用法,使……受压抑
用 淫荡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比喻许多小人
你周围的许多侍女嫉妒我秀美的娥眉啊,诽谤我 好做淫荡之事。
本来 背向、违背
善于取巧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通“措”措施
世俗本来适合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 改变措施。
墨斗,指准则
苟合取容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准则
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 于人奉作法度。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离骚(节选)

语文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离骚(节选)

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 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 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 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话有 何含意? 【提示】 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 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 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说他穿着奇 装异服,一会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 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 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屈原下决心绝对 不和他们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 “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
但你只将凝聚着的忧愤的血泪以及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从自己的心灵流出让一个去国离乡之人苦难生活的点点滴滴颤动于笔尖化为一篇篇瑰美绮丽的文字流芳千古??此刻你的足音正姗姗向我走来走向千年之后的今夜走向寒露沾襟的今夜走向我阅读的今夜走向我审视自己灵魂的今夜
《离骚》(节选)
诗海探珠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 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四、词类活用
①屈.心而抑.志兮使__动__用__法__,___使__…__…__屈__,__使__…__…__抑__。_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__为__动__用__法__,__为__…__…__而__伏__,__为__
_…__…__而__死__。_ ③高.余冠之岌岌兮 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高__。_
九、整体预知
前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离 节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骚 后 六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屈原《离骚》注音、释义全解、赏析

屈原《离骚》注音、释义全解、赏析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sì时乎吾将刈yì。我希望它们枝繁叶茂,以便届时我将它们收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它们虽然枯萎,也无伤大体,我哀叹众花(群贤)腐败,ﻫ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大家争先恐后往上爬,利欲薰心,贪得无厌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他们宽恕自己而对人猜忌,他们勾心斗角而互相妒嫉ﻫ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他们乱奔乱走,争权夺利,这些东西都不是我所追求的,ﻫ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我只觉得老年将至,恐怕美名建立不起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保持清白,死于直道,这本是前圣所称道
第二章《反思》38行
一、《屈原不屈》(5)失败后自我反思。54至65共12行;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我后悔没有仔细观察道路,长久站立后我又反回ﻫ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我调转车子走回原路,趁我迷途还不太远的时候ﻫ步余马于兰皋gāo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我牵着马在滋生兰草的水边漫步,跑上椒木林立的小山稍事停留,
帝高阳之苗裔yì兮,朕皇考曰伯庸。我是古帝颛顼(高阳)的子孙,我的父亲叫伯庸ﻫ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gēng寅yín吾以降jiàng。我生于寅年寅月寅日,即楚宣王三十年正月七日(公元前339年)ﻫ皇览揆kuí余初度兮,肇zhào锡cì余以嘉名:父亲观察衡量我的生辰,开始赐给我一个美名:ﻫ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ﻫ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之以修能tài(“能”通“態”“ 态”的繁体字,意为形态)。我天生就有许多内在美德,又不断加强后天的修养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我匆忙奔走,跑前跑后,希望君王赶上前王的足迹ﻫ荃quán不揆kuí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jì怒。君王不了解我的内心真情,反而相信谗言对我大发雷霆ﻫ余固知謇謇jiǎn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我本来知道直言会惹祸,想忍而不能忍也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屈原《离骚》鉴赏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屈原《离骚》鉴赏

屈原《离骚》鉴赏一、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

汉代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

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如萧统《文选》中的“骚”类、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辨骚》篇,就是对整个楚辞而言。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它受着《诗经》的某些影响,但同它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还是在南方土生土长的歌谣。

楚地早有歌谣,据刘向《说苑》记载,约公元前6世纪有《越人歌》和《楚人歌》。

《论语》载孔子曾听到《接舆歌》,《孟子》中也有《孺子歌》等等。

可是这些楚地歌谣仅一鳞半爪地存于历史记载中,只是到了战国中期,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形成一代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

他创作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

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一些楚辞作者。

据《史记》记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和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见《宋文鉴》卷九十二)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这是楚辞的基本特征,它们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二、关于作者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尊崇。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

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

“正则”与“灵均”是平和原二字的引申义。

《离骚》节选结构分析

《离骚》节选结构分析

《离骚》节选结构分析《离骚》节选结构分析《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他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下面是《离骚》节选结构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1.《离骚》节选的整体结构在文学作品中,结构和内容是不可分割的,结构是为了表现内容而存在,而内容是由结构凝结而成的。

据王泗原校释本,《离骚》有372句,分为93节,共2464字。

这里节选的是《离骚》原诗的第20节至第32节,共13节,52句。

就《离骚》节选而言,我们首先梳理一下文章的基本内容及结构。

从文章的段落来看,文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职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从基本内容上看,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叙事诗人的政治理想、高尚的品格、遭谗被疏的经历以及绝不同流合污的意志;其次,通过一系列“上下求索”幻想境界的描写,表现诗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抑郁的心情;最后,描写诗人经过激烈的去国和留楚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不忍离开自己的祖国,并决心以身殉国。

第一部分作为对往事的追忆,偏重于叙写现实;第二部分作为对未来的探索,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则以回到现实,结束全篇。

2.《离骚》节选的具体结构层次分析根据上文的整体结构分析,我们已经整体理解了诗的文意,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诗人情感变化轨迹,下面,我们把诗分成几部分,慢慢解读。

(1)第一小节,从篇首到“虽九死其犹未悔”,主要写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一个爱国诗人,关心国运,关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系。

但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

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大夫,却只能仰天长叹,掩面哭泣。

第二,诗人的悲惨遭遇,诗人德才兼备,一心为国,直言进谏,据理力争,却几遭谗陷,多次流放。

离骚节选原文及翻译

离骚节选原文及翻译

离骚节选原文及翻译离骚节选原文及翻译《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文学主义精神,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骚节选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充满了艰辛。

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芬芳的白芷花来代替。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肯洞察我的胸臆。

你周围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本来就善于投机取巧,方圆和规矩他们可以全部抛弃。

追随着邪曲,违背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

我忧愁,我烦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

《离骚(节选)》课文赏析

《离骚(节选)》课文赏析

《离骚(节选)》课文赏析原文呈现①帝高阳(1)之苗裔(2)兮,朕(3)皇考(4)曰伯庸。

摄提(5)贞(6)于孟陬(7)兮,惟庚寅(8)吾以降。

【1】皇览揆(9)余初度(10)兮,肇(11)锡(12)余以嘉名(13)。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2】我是颛顼帝的远代子孙(即楚王的同宗),父亲名为伯庸。

正当寅年的寅月寅日,我降生了。

先父观察衡量我降生时的情况,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名。

给我取名为正则,给我取表字为灵均。

段解:屈原自叙出身与出生,强调自己的高贵和不凡。

名师圈点:(1)高阳: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颛顼。

(2)苗裔:远代子孙。

(3)朕:我。

(4)皇考:对已故父亲的美称。

皇,大。

考,称已故的父亲。

(5)摄提:摄提格,寅年的别称。

(6)贞:当、正当。

(7)孟陬(zōu):孟春正月,是寅月,正月为陬。

(8)庚寅:庚寅日。

(9)览揆(kuí):观察衡量。

览,观察。

揆,测度、衡量。

(10)初度:出生时的情况。

(11)肇:开始。

(12)锡:赐给。

(13)嘉名:美名。

名师赏评:【1】开篇讲述了哪些内容?开篇第一句,屈原自叙与楚王同宗,强调自己出身高贵。

接下来,屈原再叙自己出生的大吉日子。

屈原认为这些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他认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正则”的意思是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灵均”的意思是禀赋良善,公平均一。

屈原的名字饱含着亲人的期望。

②纷(14)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15)之以修能(16)。

【3】扈(17)江离(18)与辟芷(19)兮,纫(20)秋兰以为佩。

【4】汩(21)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22)。

【5】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23)。

【6】日月忽(24)其不淹(25)兮,春与秋其代序(26)。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27)之迟暮。

【7】不抚壮(28)而弃秽(29)兮,何不改乎此度(30)?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31)夫先路(32)!我既有这么多美好的内在品质,又加之以美好的容态。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离骚(节选)》屈原

高考古诗文名句默写《离骚(节选)》屈原

名句默写 1. 在《离骚》(节选)中,“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又重之以修能 ”两句写诗 人既有美好的内在品质,又特别注重个人的才能。 2. 在《离骚》(节选)中,“ 扈江离与辟芷兮 , 纫秋兰以为佩 ”两句以“香 草”比兴,借披挂佩戴香草,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3. 在《离骚》(节选)中,“ 日月忽其不淹兮 , 春与秋其代序 ”两句表现了 时间变化迅速,四季更替有规律。 4. 在《离骚》(节选)中,“ 惟草木之零落兮 , 恐美人之迟暮 ”两句以“美 人”的衰老和草木的由盛到衰来表现诗人害怕有才德的人会衰老。
1
2
3
4
5
6
5. 在《离骚》(节选)中,“ 不抚壮而弃秽兮 , 何不改此度 ”两句写诗人期 望君王在盛年时就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6. 在《离骚》(节选)中,“ 乘骐骥以驰骋兮 , 来吾道夫先路 ”两句表达诗 人愿意在前面领路,以让君王能纵横驰骋。
1
2
3句默写 《离骚(节选)》屈原
原文呈现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
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
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原文及对照翻译赏析我爱古诗词

屈原《离骚》原文及对照翻译赏析我爱古诗词

屈原《离骚》原文及对照翻译赏析屈原《离骚》原文及对照翻译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子孙啊,我的伟大的先父名叫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太岁在寅那年,正当新正之月啊,又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到世上)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父亲查看揣度我初生的姿态啊,一开始就赐我美好的名字)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为我取名叫正则啊,又取了字叫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我已经有这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上美好的容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身披香草江离和优雅的白芷啊,还编结秋兰作为佩戴更加芳馨)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时光飞快,我似乎要赶不上啊,心裹总怕岁月流逝不把我等待)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清晨摘取山坡上的香木兰啊,傍晚又把经冬不枯的香草来采)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然道我自己害怕灾难祸患吗?怕只怕君王的车子颠覆不起)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我前前后后奔走照料啊,追随著前王的足迹不斜不偏)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君王不体察我火热的内心啊,反而听信谗言对我大发脾气)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我本来知道直言会招来祸殃啊,想忍耐不说却又无法控制)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我指着上天让它为我作证啊,我这样做的缘故全是为了君王)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本来说好以黄昏为迎娶之期啊,没想到半路上又改变主义)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当初他已与我说好了啊,后来却翻悔另有他想)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分手,离开我都不当回事啊,伤心的是君王行为放荡反复无常)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我已经培养了许多亩春兰啊,又种植了许多亩惠草)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分垄栽培留夷和揭车啊,还套种了杜衡和芷草)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希望它们枝高叶茂啊,但愿到时我能有丰厚的收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离骚》(节选)赏析-屈原

《离骚》(节选)赏析-屈原

《离骚》(节选)赏析学习目的1.学习屈原的爱国热忱、坚强意志和高洁品格。

2 .了解《离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1.体味《离骚》的抒情主人公的爱国精神、斗争意志和高洁的人格。

2 .认识《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3 .掌握《离骚》的比兴手法。

学习难点1.阅读和理解课文。

2. 浪漫主义特色思考练习题目屈原的人格美在何处, 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离骚>的浪漫主义手法是如何表现的本文的“比”“兴”手法意义何在* * 阅读与理解:1. 《离骚》简介:《离骚》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是一篇自序性的抒情诗。

《离骚》又是楚辞的代表作,人称楚辞为“骚体”或“骚”。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一种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诗体。

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于是《楚辞》又成为《诗经》之后的另一部诗歌总集。

题目“离骚”二字,原是楚国民歌乐曲名,即“牢骚”、“牢愁”的音转;它又含有遭遇忧患、内心抑郁不平的意思。

司马迁认为是“离忧”,班固认为是“遭忧”,王逸理解为“别愁”。

《离骚》全篇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诗人的身世、品质、抱负、与楚王和谄人的矛盾及矢志不渝的斗志;第二层写诗人对“美政”理想的追求和追求的失败。

并对不见容于君,不受知于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第三层写诗人想出国远游,寻求实现抱负的机会,却终于不肯背离祖国,准备以身殉国。

2. 译文(节选部分):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呀,我尊敬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寅年的正月啊,寅庚日我降生到人间。

父亲端相我初生时的气度啊,便赐给我一个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的字叫灵均。

我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美好的仪态。

我把江离和辟芷披在身上啊,把芬芳的秋兰结成佩饰戴在腰间。

时光象水流一样快呀,只恐年岁不等我。

早晨到高坡去摘取木兰啊,晚上到沙洲去摘取宿莽。

《离骚》(含逐字逐句翻译解析).

《离骚》(含逐字逐句翻译解析).
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离骚》诗
章。
叹息 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百姓的生活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 生活多么艰苦。 分析: 表现诗人极度苦闷、难以 排解的心情,定下抒情基调。
束缚
谏诤 句首语气词 废弃、 贬斥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分析:写群小对自己的诬陷以及周围风 气的败坏。
失意的样子
(5)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忧闷 通“郁悒” 原指(路)阻塞不通, 引申为走投无路
我忧郁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无路。 分析:无奈而痛苦的浩叹。 众女的种种丑态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突然 不愿意
我宁愿突然死去而魂离魄散,也不肯同流 合污,卑躬屈节。 分析:自己虽遭遇不幸,但决不改变 自己的节操。
唯 修洁而美好
我只是崇尚美德并约束自己啊,可早上刚进谏 而晚上就遭贬黜。 代词,我 chǎi 香草 因为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用香蕙作佩带
加上
采集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 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分析:写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心养性。
崇尚的美德
后悔 语气词,加强语气
课文串讲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 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 部分共13节、52句。 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 流合污; 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 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 、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 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 节奏特点。以第一节为例: 长太息 / 以 / 掩涕兮,——哀 / 民生/ 之/多艰。余 / 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 朝谇/而/夕替。

《离骚》全文赏析

《离骚》全文赏析

《离骚》全文赏析《离骚》全文赏析《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离骚》全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离骚》全文赏析第一段。

通过自叙的笔法,提出了积极用世的人生观:首先追溯世系,表明自己是楚国宗室之臣;详纪生年和名、字的由来,强调禀赋的纯美。

这和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就成为屈原生命中进步的动力。

奠定了他那种坚强不屈的战斗性格的基础。

接着叙述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由于热爱生活,所以特别感到时间的易逝,生命的短暂;因而孜孜不倦地培养品德,锻炼才能,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而这一切。

都是为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在楚国政治改革中,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第二段。

承接上文,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以及事君不合的经过。

首先述三后以戒今王,接着陈尧舜以示典范。

在古代社会里,凡是具有政治抱负的士大夫,他们的理想都必然寄托在最高统治者的身上,因而屈原就必须争取楚怀王的合作,首先是取得他的信任。

可是怀王的态度是不坚定的。

这一矛盾的存在,就展开了屈原和“偷乐”的“党人”之间的剧烈斗争;同时,怀王的听信谗言,也就决定了屈原政治上的客观遭遇,为下文提出张本。

第三段。

叙述自己在政治中的客观遭遇,并分析其原因。

综合起来,有下面几层:第一,政治上的改革,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

除了争取君王的合作,必须培植人才,广结同志,共赴其成。

屈原在这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

可是想不到“众芳芜秽”,致使他的计划落空,陷于孤立。

第二,指出了他和“党人”之间的矛盾的根本原因。

他们之所以勾心斗角,排除异己,只不过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屈原的坚持理想,则是为了“恐修名之不立”,“哀民生之多艰”。

这里,他强调法度绳墨,进一步提出他的法治思想;这和腐化没落的贵族势力绝不相容,因而这一斗争是不可调和的。

第三,在这样不可调和的斗争中,怀王的昏庸糊涂,“不察民(人)心”,不辨黑白,助长了邪气的高涨,造成了群小进谗的有利条件。

《离骚》原文及翻译注释

《离骚》原文及翻译注释

《离骚》原文及翻译注释《离骚》原文及翻译解释“路漫漫其修远兮”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乐观求进心态。

《离骚》的原文你会背了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离骚》原文及翻译,期望大家宠爱!离骚(节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法规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当然。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译文我揩拭着辛酸的眼泪,声声长叹,哀叹人生的航道布满了艰辛。

我只不过是洁身自好却因此遭殃受累,早晨去进谏,到傍晚就遭毁弃! 他们毁坏了我蕙草做的佩带,我又拿芳香的白芷花来代替。

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我只怨君主啊真是荒唐,你始终是不愿洞察我的胸臆。

你四周的侍女嫉妒我的姿容,于是造出百般谣言,说我妖艳狐媚!那些贪图利禄的小人原来就擅长投机取巧,方圆和法规他们可以全部抛弃。

追随着邪曲,违反了法度,却厚着脸皮自吹符合先王的道义。

我忧愁,我郁闷,我承受着无边的罪戾,我困顿潦倒在这人妖颠倒的时期!我宁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绝不和他们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哦,那凤鸟怎么能和家雀合群?自古以来本就这样泾渭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节选)赏析学习目的1.学习屈原的爱国热忱、坚强意志和高洁品格。

2 .了解《离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1.体味《离骚》的抒情主人公的爱国精神、斗争意志和高洁的人格。

2 .认识《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3 .掌握《离骚》的比兴手法。

学习难点1.阅读和理解课文。

2. 浪漫主义特色思考练习题目屈原的人格美在何处, 它有什么现实意义< 离骚>的浪漫主义手法是如何表现的本文的“比”“兴”手法意义何在* * 阅读与理解:1. 《离骚》简介:《离骚》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是一篇自序性的抒情诗。

《离骚》又是楚辞的代表作,人称楚辞为“骚体”或“骚”。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一种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诗体。

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汉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于是《楚辞》又成为《诗经》之后的另一部诗歌总集。

题目“离骚”二字,原是楚国民歌乐曲名,即“牢骚”、“牢愁”的音转;它又含有遭遇忧患、内心抑郁不平的意思。

司马迁认为是“离忧”,班固认为是“遭忧”,王逸理解为“别愁”。

《离骚》全篇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诗人的身世、品质、抱负、与楚王和谄人的矛盾及矢志不渝的斗志;第二层写诗人对“美政”理想的追求和追求的失败。

并对不见容于君,不受知于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第三层写诗人想出国远游,寻求实现抱负的机会,却终于不肯背离祖国,准备以身殉国。

2. 译文(节选部分):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呀,我尊敬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寅年的正月啊,寅庚日我降生到人间。

父亲端相我初生时的气度啊,便赐给我一个美好的名字。

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的字叫灵均。

我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美好的仪态。

我把江离和辟芷披在身上啊,把芬芳的秋兰结成佩饰戴在腰间。

时光象水流一样快呀,只恐年岁不等我。

早晨到高坡去摘取木兰啊,晚上到沙洲去摘取宿莽。

时光飞逝不会久留啊,春秋四季频繁地更替。

看见草木如此凋零啊,担心美人转眼到了暮年。

楚王为何不趁年轻抛弃秽政?为什么不把这种法度改变?楚王如肯委任贤臣啊,我愿做先驱前来探路。

昔日三王德行醇正啊,那一定是群贤荟萃的地方。

岂但把蕙芷结成佩饰?申椒和菌桂也戴在身上。

那唐尧和虞舜光明正大啊,遵循正道前途无量。

夏桀、商纣何等猖狂恣肆,走上斜路而寸步难行。

那结党营私的贵族苟且偷安,把楚王引到危险狭隘的路上。

哪里是我惧怕灾祸呀,
只恐国家倾覆灭亡。

我要迅速奔走在皇舆前后啊,使它走上前王的道路。

楚王不察我的心迹啊,反听信谗言而盛怒。

我本知忠言直谏会酿成祸患,想忍耐却又不能弃止。

指向九天来发誓啊,那都是为楚王的缘故。

你当初既与我有约在先,后来却反悔另有打算。

我已不惧怕被疏离啊,只<a name=baidusnap0></a>忧伤</B>楚王屡次改变主见。

我栽种了九畹芳兰啊,又种植了百亩香蕙。

一陇陇种上留夷和揭车啊,还穿插种上杜衡和芳芷。

希望香草的枝叶高大茂盛啊,愿等待成熟我将收割。

岂料枯萎死亡令人忧伤</B>啊,哀叹众芳草荒芜秽变。

众人竞相追权逐利啊,已盈满仍无厌无休。

他们宽恕自己而苛责别人,各自生发疾贤妒能的心理。

象马匹奔驰般地追逐权利,并不是我心中之所急。

渐渐的老之将至啊,只恐美名不能树立。

早晨饮木兰欲滴的露水啊,晚上吃秋菊初绽的花瓣。

只要我的情质果真美好而精诚专一,即使长期贫困、面有饥色又有何忧伤</B>!把木兰和兰槐的根结在一起啊,穿薜荔的花蕊当作珠玑,用菌桂穿起蕙草做圆璧啊,把胡绳搓成香索当作垂坠的美玉。

我这样的服饰是效法先贤啊,这不是世俗所能佩服。

我虽与当今之人不相容啊,却愿依彭咸留下的榜样行事。

长叹息而拭泪啊,哀人生诸多艰难。

我唯有好修美而自律啊,早晨忠心进谏晚上又被废止。

既废弃我以蕙做佩饰啊,又加之以采集白芷。

只要是我心中所喜好的,即使九死我也不悔恨。

怨楚王放纵恣肆啊,终不能体察民心。

众女妒忌我蛾眉婉转啊,造谣污蔑说我邪淫。

实在是时俗善于取巧啊,背弃了法度而改变措施。

违背了正道而追求邪曲啊,竞把苟合取容当做法则。

忧愁苦闷而不得志啊,在此时我的抱负独不能展施。

宁可猝死或流亡啊,也不容忍苟合取媚于人。

猛禽独自翱翔啊,自古本来如此。

方圆怎么能相合?有谁异道能相安?心志受到委屈和压抑啊,我忍受着过错和耻辱。

保持清白为正义而献身啊,本来是古圣所嘉许的美德。

后悔对前途没有察看清楚啊,伫立眺望我想要回返。

回转我的车踏上昔日的路啊,趁着迷途还不远。

让我的马在生有兰草的河湾漫步啊,在有椒树的山丘上奔驰且流连。

进身君前不被任用反而获罪啊,退步我将重新整制以前的衣衫。

裁制菱荷的叶做上衣啊,采集荷花来做裙裳。

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我的情操依旧高洁芬芳。

我头戴高高的冠冕啊,腰悬长长的佩剑。

香草的芬芳和佩玉的光泽交集啊,唯有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损伤。

忽然回头纵目远望啊,目光顾望到荒远的四方。

我的佩饰缤纷而繁盛啊,香草的芬芳浓烈而彰扬。

人生各有所乐啊,我独把修洁作为一贯的习尚。

即使粉
身碎骨我也不会改变啊,我的心岂能被任何困厄挫伤。

1.诗人的形象:“帝高阳”三句――诗人出身高贵,具有与生俱来的不凡气度。

“名余”句――诗人名为“正则”,正:公正;则:法则,隐括屈原名“平”。

诗人字为“灵均”,灵:美、善;均,平坦,隐括屈原字“原”。

诗人的名字暗含其人格的公正、刚直。

“纷吾……迟暮”――喻诗人珍惜青春,只争朝夕,修养高洁的志趣、纯正的品格,锻炼治国的才能。

“不抚壮……先路”――诗人主张变法图强、改革政治,并愿为此奔走呼号,作开路先锋。

“昔三后……窘步”――诗人赞扬尧、舜、禹等贤明君主的政治光明正大,因而前途宽广;桀纣等暴君狂妄邪恶,因而寸步难行。

以古喻今,劝谏楚王坚持美政,抛弃秽政。

“惟夫党……险隘”――指斥楚国把持政权的贵族集团苟安享乐,把楚王引上危险狭隘的绝路。

“岂余身……踵武”――诗人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迅疾地奔走在楚王前后,要在政治上使怀王走上前王的正路。

“荃不察几”句――诗人怨恨楚王昏庸,希望楚王能选贤任能。

“初既与”二句――诗人指责楚王反复无常,屡屡改变主张,希望楚王能遵循法度。

“余固知”二句――诗人忠言直谏,正道直行,为国家的命运、前途,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余既滋兰……将刈”――喻诗人培养贤才,希望俊杰成就,为国效力。

“虽萎绝”句――喻培育的贤才有的受到迫害,有的变节流俗。

“众皆竞进”二句――诗人痛斥群小追权争利、贪得无厌、疾贤妒能、苛责忠良。

“忽驰骛……遗则”――诗人决不象群小那样急于追逐势利,只恐终生美名不扬。

毕生修养高洁的品质和操守,即使遭受困厄也不顾及。

并且效法古圣先贤,誓死坚持美政理想。

“长太息……未悔”――诗人忧国忧民,修德自律,忠心进谏而不被楚王采纳,但诗人却坚持志向,九死不悔。

“怨灵修……此时也”――诗人怨恨楚王任意行事,希望楚王励精图治,体察民心;指斥世俗诽谤诬陷、背正趋邪、苟合取容,使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不能施展。

“宁溘死……之所厚”――诗人面对逆境:楚王昏庸、群小误国、“众芳”变质,矢志不渝,坚持美政理想。

固守洁白操守,卓尔不群。

宁可牺牲生命,承受迫害,决不随俗方圆。

“步余马……其弥章”――喻诗人被疏离退身,却永葆自己高洁的品质。

“民生……可惩”――总结上文。

“好修”是诗人毕生的行为准则:始“修能”以事君;遇谗、见废“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