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精讲笔记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笔记语文笔记知识点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笔记语文笔记知识点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笔记语文笔记知识点第四单元第四单元:词语搭配1. 搭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在一起使用,共同组成一个语法正确、意义完整的搭配。

2. 常见的搭配:- 主谓搭配:主语和谓语的搭配,如“我喜欢唱歌”。

- 名词搭配:名词与形容词、动词等的搭配,如“红苹果”。

- 动词搭配:动词和副词、介词等的搭配,如“跑得快”。

- 形容词搭配:形容词和名词、副词等的搭配,如“美丽的花园”。

3. 搭配的作用:- 增加表达的准确度和美感。

- 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4. 学习和积累搭配的方法:- 阅读和听力中注意搭配的用法。

- 多运用同义、反义等搭配转化表达。

- 制作搭配卡片或者笔记本收集搭配。

5. 常见的词语搭配:- 开心、快乐、愉快- 认真、刻苦、努力- 清晨、正午、夜晚- 健康、强壮、健美- 安全、稳定、和谐- 美丽、漂亮、俊秀- 祖国、家乡、故乡- 热心、乐于助人、好心人- 黑夜、明月、星空- 森林、草原、沙漠6. 课文理解:本单元阅读的课文是《小松鼠和花生》。

课文主要讲述了小松鼠为了寻找食物,克服了许多困难和危险的故事。

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小松鼠的机智灵活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7. 课文重点词汇:- 松鼠:一种常见的啮齿类动物,体形小巧,多栖息在树林中。

- 花生:一种洲际作物,是主要的粮食、油料和蛋白质来源。

- 飞檐走壁:形容人行动轻灵、敏捷,像在屋檐上飞翔。

- 弹跳:向上或向前跳起来,并迅速着地。

- 坚韧不拔:形容意志顽强,不屈不挠。

- 粘带:一种黏性强的胶带,可以粘合物品。

- 十分:表示“非常、非常地”的意思。

- 笑盈盈:形容笑容灿烂、开心。

- 暖和:温暖舒适的状态。

- 蹦蹦跳跳:形容孩子活泼有趣的样子。

九年级unit4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unit4知识点笔记

九年级unit4知识点笔记九年级Unit 4 知识点笔记Unit 4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旅行和地理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和要点。

1. 地理方位:在地理方位方面,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北方表示地球的上部,南方表示地球的下部,东方表示地球的右侧,而西方表示地球的左侧。

此外,还有一些进一步的指向词汇,如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和西南方。

2. 旅行与交通:本单元中我们会学到一些关于旅行和交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我们会学习如何描述不同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

我们也会学习如何问路和指示方向。

3. 行程规划:在旅行中,行程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制定行程计划,包括选择目的地、预订交通工具和酒店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人数、预算和时间等因素。

4. 问路与指示方向:当我们在旅途中迷路时,问路和指示方向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用地图询问和指示方向,比如“请问去...怎么走?”和“沿着这条街走”。

5. 文化差异:在旅行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例如,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和节日庆祝方式等。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环境。

6. 旅行经验分享: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来帮助他人。

我们可以谈论自己的旅行目的地、行程安排、好玩的景点和各种体验等。

这不仅能够增加对话交流的机会,还能够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总结:Unit 4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理方位、旅行与交通、行程规划、问路与指示方向、文化差异和旅行经验分享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旅行安排和与他人交流,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希望本笔记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笔记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关于“动植物的生长”的,主要介绍了动植物的生命周期、植物的组成部分以及动物的生长过程。

以下是该单元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动植物的生命周期1. 动物的生命周期:- 出生:动物从幼崽或卵中孵化出来。

- 幼年期:动物在幼年时阶段性地成长,体型逐渐增大。

- 成年期:动物到达成年期后,会开始进行繁殖,生育后代。

- 老年期:动物在老年期时身体逐渐衰弱,无法再进行繁殖。

2. 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植物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种子埋在土壤里。

- 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长出根和幼苗。

- 生长: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在适宜的环境下生长。

- 开花:植物在成长过程中逐渐长出花朵。

- 结果:花朵授粉受精后,会逐渐形成果实。

二、植物的组成部分1. 根:植物的根部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2. 茎:植物的茎部具有支撑和传输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3. 叶:植物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4. 花:植物的花朵用于繁殖,吸引传粉媒介。

5. 果实:植物的果实是为了保护种子,帮助种子传播。

6. 种子:植物的种子用于繁殖,种子内有胚珠,可以发芽。

三、动物的生长过程1. 幼体期:动物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型小,需要大量的食物和饮水来生长。

2. 青少年期:动物在青少年期时开始长大,增加体重和体型,同时也发育出性征。

3. 成年期:动物到达成年期后,身体逐渐停止生长,性成熟,开始繁殖。

4. 老年期:动物在老年期时身体逐渐衰弱,活动能力下降,生育力减弱。

在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植物和动物来深入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可以通过种植一些简单的植物,如豆芽、小白菜等,观察它们的发芽、生长和结实的过程。

同时也可以观察一些常见的动物,如蚕、蝴蝶等,了解它们的幼年期、成年期和繁殖过程。

通过实践与观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习的效果。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主要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它们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发现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二、重点知识
1.观察方法:本单元重点介绍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包括观察前要做好准备、观察时要细致、观察后要记录等。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如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

3.实验探究: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究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如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光与影子的关系等。

三、课堂笔记
1.观察前的准备:选择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目的;制定观察计划,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了解观察对象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观察时要细致:注意观察对象的细节和特征;使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如听觉、触觉、嗅觉等;注意观察对象的变化和动态。

3.观察后要记录:及时记录观察到的信息和数据;使用图表、文字等形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对记录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

4.发现规律的方法:通过对比和分类的方法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中提炼出关键要素和规律;利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得出结论。

5.实验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交流成果。

四、易错点分析
1.观察时过于片面,只关注表面现象,忽略细节和深层次的特点。

2.记录时出现遗漏或错误,导致数据不准确,影响结论的可靠性。

3.在发现规律时,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结论出现偏差。

4.在实验探究中,实验设计和操作不严谨,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四单元课堂笔记1. 生字词。

- 字音。

- “肆”(sì),不要读成“yì”。

- “搀”(chān),注意是翘舌音。

- 字形。

- “祭”:上半部分是“又”加上一点,不要写成“夕”。

- “奠”:上中下结构,中间部分是“西”。

- 字义。

-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文中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 拥戴:拥护推戴。

-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2. 文章结构。

- 开端:山洪暴发,人们惊慌失措。

- 发展:老汉出现,指挥人们过桥。

- 高潮:老汉从队伍里揪出小伙子,小伙子被洪水吞没,老汉也牺牲了。

- 结局:洪水退去,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3. 人物形象。

- 老汉(党支部书记)- 沉着冷静:在洪水来临时,他没有慌乱,有条不紊地指挥村民过桥。

- 无私无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最后还把自己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体现了他不徇私情。

- 村民。

- 开始时的惊慌失措,与老汉的沉着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老汉的形象。

后来听从老汉指挥,也表现出他们对老汉的信任。

4. 写作手法。

- 设置悬念。

- 文章直到最后才揭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在前面的描写中只通过“揪”这个动作等细节给读者留下疑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 环境描写的作用。

- 文中多处描写洪水,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通过描写洪水的凶猛,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衬托出老汉的高大形象。

1. 生字词。

- 字音。

- “怨”(yuàn),不要读成“yuán”。

- “掀”(xiān),注意是前鼻音。

- 字形。

- “寡”:上半部分是“宀”,中间部分是“必”,下半部分是“灬”。

- “魁”:半包围结构,里面是“斗”和“鬼”。

- 字义。

-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文中形容海风猛烈。

-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

-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御用第四单元精讲笔记

御用第四单元精讲笔记
47
象征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 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 来。
48
11.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
一是以树喻人,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即将顽固
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北方的抗日农民相对比,
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
《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
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 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点二:整体感知 何为礼赞? ——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阅读课文,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 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开头段的作 用有哪些?
本文开头段
的作用是什么?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6.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 者感受又如何? 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2)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黄土高原写 起? ① 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 挺立的形象。 ② 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 41 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

六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数学4单元的笔记一、除法的应用1.除法的含义除法是指将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若干份,每份的大小相等。

2.除法的运算法则(1)数的除法法则: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

(2)商的概念:商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商,记作a ÷ b = c,c就是商。

(3)约数的概念:如果一个数b除以a余数为0,那么a就是b的约数,也可以说a整除b,记作a|b。

二、整除与恰除1.整除的含义和性质(1)整除的含义:如果a能整除b,那么b就是a的倍数,也可以说a是b的约数。

(2)整除的性质:如果一个数c能被a整除,那么c也能被a的约数整除。

2.恰除的含义和特点(1)恰除的含义:如果a恰好能整除b,那么a就是b的因数。

(2)恰除的特点:-恰除是整除的特殊情况。

-整除的商是大于等于1的整数,而恰除的商只能等于1。

-一个数的所有因数之和等于它本身。

三、整除性质的应用1.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大公约数)(1)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两个数中能够整除它们的最大的正整数。

(2)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举法、约数分解法、辗转相除法等。

(3)最大公因数的性质:①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a和b,最大公因数一定存在;②最大公因数等于它们的公约数中的最大值;③最大公因数能整除任意一个整数。

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最小公倍数的含义:两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正整数。

(2)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倍数法等。

(3)最小公倍数的性质:①对于任意两个正整数a和b,最小公倍数一定存在;②最小公倍数等于它们的公倍数中的最小值;③最小公倍数是a与b的乘积除以最大公因数。

四、带余除法和最简分数1.带余除法(1)带余除法的含义:将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正整数b,商为整数,余数为非负整数,被除数等于除数乘以商加上余数。

(2)带余除法的基本性质:①对于任意一个整数a和一个正整数b,总能唯一确定商和余数;②两个整数的余数相等或相差一个除数。

2.最简分数(1)最简分数的含义:如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为1,那么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笔记
知识点框架:
- 本单元课文篇目
- 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
- 重要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写作背景等
思维方面:
- 老师分析课文结构、情节推进的思路
- 对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讲解思路
- 写作手法运用的分析推导过程
重难点和易错点:
- 重点语句的理解与赏析
- 易混淆的字词、概念
- 关键知识点的易错部分用特殊颜色标注
补充点:
- 相关作品的拓展介绍
- 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故事、奇闻轶事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对本单元课文风格的总体认识
- 不同课文间的异同点比较
- 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疑问和见解的记录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八上人教版第四单元笔记

八上人教版第四单元笔记

八上人教版第四单元笔记
第四单元:Work together(一起合作)
一、生词篇
1. vary:v. 改变,变化
2. certain:adj. 某些,一定
3. evolve:v. 进化,演变
4. extinct:adj. 灭绝,绝种
5. shelter:n. 避难所,掩蔽处
二、重点句型篇
1. Technology can help us in many ways. 技术能够在很多方面帮助我们。

2. The Romans developed an extensive road system. 罗马人发展了一个庞大的道路系统。

3. We can learn from our successes and mistakes. 我们可以吸取成功和失败的教训。

4. A lot of species are in danger of extinction. 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三、知识总结:
1. 人类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新技术,但我们也要从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2. 为了保护濒危物种,人们建立了保护地,如国家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同时,我们也应该改善环境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动植物,确保它们的生存。

3. 以团队的协作和合作,人们可以改变他们的城市。

通过建设或将建筑物用地重新利用,城市会发生变化,以满足更多的需求。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课堂笔记
一、加法交换律
1.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 例子:3+4=7 和4+3=7,这两个加法运算的结果都是7,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

3. 公式:a+b=b+a,其中a和b是任意两个加数。

二、乘法交换律
1. 定义: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2. 例子:2×3=6 和3×2=6,这两个乘法运算的结果都是6,只是乘数的位置不同。

3. 公式:a×b=b×a,其中a和b是任意两个乘数。

三、注意
在使用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时,要注意符号和顺序。

例如,在加法中,如果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符号也要交换;在乘法中,如果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符号不改变。

第四单元笔记

第四单元笔记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比的后项不能为0 :()a a b a b b=÷=约分 前项÷后项=比值 前项=后项×比值 后项=前项÷比值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判断是否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关键要看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否是互质数关系。

化简整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简分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能化简的再化简。

化简小数比: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变成整数比后再化简。

化简比的通用方法:求比值法。

前项除以后项(小数先化为分数),结果要约分,最后一定要写成比的形式。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1、平均分法(把各部分的比看做份数关系,先求出每一份,然后再求各部分的量)2、分数法(把各部分的比转化成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比的后项不能为0 :()a a b a b b=÷=约分 前项÷后项=比值 前项=后项×比值 后项=前项÷比值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判断是否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关键要看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否是互质数关系。

化简整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最大公因数化简分数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能化简的再化简。

化简小数比: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位数,变成整数比后再化简。

化简比的通用方法:求比值法。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4全单元精学笔记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4全单元精学笔记
知识点七:but的用法(课堂上随阶梯化步骤,会读背,会用)
1。 butconj. 但是
I’m tidy,_______Gina is not。 我爱整洁,________吉娜不。
I’m Kate,_______my sister is Gina。 我是凯特, 我的妹妹是吉娜.
Tom is my brother______I like him。 汤姆是我的弟弟, 我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不是这样。
7.I _____ ____ _____ 。我有一个闹钟。
8.Gina _______ _______。吉娜总是问。
9。The English books ____ _____the radio。英语书在收音机下。
10.I’mtidy,_____ Gina is not。(但是)
5。沙发n._____________6.在…上prep._______7。在…下prep._______________
8.来,来到v._________9。书桌n。____________ 10。认为,想,思考v。_________
11。房间n。___________12.他(她,它)们的pron。_______ 13.帽子n。_______
24。飞机模型n。________________25。整洁的adj.________ 26。但是conj。________
27。我们的pron。______ 28.到处,各个地方n.____________29。总是n。_________
30.快点儿,加油n.____________
互检互签:__知识点四精源自(会运用,当堂完成)1。 —他的书包在哪里? —在课桌下面。

语文书6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堂笔记

语文书6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堂笔记

语文书6年级上册第4单元课堂笔记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环境”,通过不同的文章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现状以及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1. 文章结构。

- 第一部分(1 - 2段):地球的美丽与渺小。

- 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地球比作“一叶扁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

例如“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这一比喻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相对于浩瀚宇宙的微不足道。

- 第二部分(3 - 4段):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 列举了矿物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文中提到“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说明了地球自然资源形成的不易和有限。

- 第三部分(5 - 7段):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 通过科学家对火星等星球的探测研究,表明目前还没有发现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如“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一数据体现了人类可生存空间的唯一性。

- 第四部分(8 - 9段):呼吁人们保护地球。

- 强调“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这是全文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对保护地球的强烈呼吁。

2. 重点字词。

- 晶莹:光亮而透明。

- 和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1. 文章主旨。

- 这篇文章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与敬重之情,同时也警示人们要热爱土地、保护环境。

2. 写作特色。

- 直抒胸臆与描写相结合。

- 文中大量运用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对土地的深情。

如“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把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热爱比作婴儿对母亲怀抱的眷恋,情感真挚强烈。

- 同时也有细致的描写,如“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一、单元主题:可能性。

二、重要概念。

1. 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 确定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

例如: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这是必然会发生的确定事件;在一个装着白球的盒子里摸球,一定能摸到白球,这也是确定事件。

- 不确定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事件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例如:明天可能会下雨;从一个装有红球和白球的盒子里摸球,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 可能性的大小。

- 与数量有关: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小。

例如:一个盒子里有5个红球和1个白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就比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3. 等可能性。

- 当各种情况出现的机会均等时,就是等可能性。

例如: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都是1/2。

三、典型例题及解题思路。

1. 摸球问题。

- 例:一个盒子里有3个红球、2个蓝球和1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最大?- 解题思路:先计算各种颜色球的数量占总球数的比例。

总球数为3 + 2+1 = 6个。

红球占3/6 = 1/2,蓝球占2/6 = 1/3,黄球占1/6。

因为1/2>1/3 > 1/6,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大。

2. 转盘问题。

- 例:一个转盘被平均分成8份,其中3份是红色区域,2份是蓝色区域,3份是黄色区域。

转动转盘,指针停在哪个颜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解题思路:由于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都占3/8,蓝色区域占2/8,3/8>2/8,所以指针停在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二者可能性相等且最大)。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国情怀”,所选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这一主题,反映了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等。

1. 作者简介。

2. 文章结构。

- 开头: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中间:回忆往事,重点描写父亲在火车站为“我”送别的情景,通过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父亲形象。

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细致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表现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 结尾:结尾处再次提到“背影”,“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同时也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3. 情感表达。

文章以“背影”为线索,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这种父子之间的深情是在家庭琐事中体现出来的,真实而细腻。

1. 作者简介。

2.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作者茅盾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3. 文章内容。

-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文章开篇描写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通过描写西北高原的辽阔、单调,衬托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 白杨树的外形特征:“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从干、枝、叶、皮等方面细致地描写了白杨树的外形,突出了它的正直、团结、进取的特点。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记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明智”,这些文章围绕读书展开论述,探讨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等多方面内容,激励人们好读书、读好书。

1. 文章结构。

- 开头:直接点明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 主体:- 论述读书的不同作用。

如读书足以怡情,在独处幽居之时;读书足以傅彩,在高谈阔论之中;读书足以长才,在处世判事之际。

- 阐述读书的方法。

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等。

- 说明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例如,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囫囵吞枣,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

- 结尾:总结强调,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 论证方法。

- 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将天生才干比作自然花草,把读书比作修剪移接,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对人的才干发展的重要作用。

- 对比论证:“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通过对比狡黠者、无知者和明智之士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突出了明智之士懂得正确运用读书的观点。

3. 语句赏析。

-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此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了读书的三种不同的积极作用。

1. 文章观点。

文章反驳了对“不求甚解”这一词语的错误理解,倡导人们要虚心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 论证思路。

- 树靶子:开头摆出一般人对于“不求甚解”的错误看法,即认为读书是要追求对字句的透彻理解,把“不求甚解”看作是一种不好的读书态度。

- 作批驳:- 正面阐述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指出陶渊明读书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的“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而是着重领会书中的精神实质。

- 通过举例论证来进一步说明“不求甚解”的合理性。

如引用陆象山的语录“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证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由于不清楚您具体想要哪一课的课堂笔记,以下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整体的单元知识框架式课堂笔记: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通过不同的文章展现了不同人物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等。

1. 诗句及翻译。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青海湖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上远远地望着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在黄沙漫天的战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铠甲,但不打败敌人是不会回乡的。

2. 赏析。

- 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壮阔景象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暗”字写出了战争的阴霾,“遥望”表现出戍边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和戍边任务的艰巨。

- 后两句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斗之频繁、战斗之艰苦,“不破楼兰终不还”则体现了战士们坚定的报国意志。

3. 中心思想。

- 全诗表现了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1. 诗句及翻译。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南宋朝廷的军队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2. 赏析。

- 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三万里”“五千仞”运用夸张手法,描绘出黄河、华山的雄伟气势。

-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统治下痛苦不堪,“泪尽”“又一年”深刻地表现出遗民的失望与痛苦,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伐的批判。

3. 中心思想。

- 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对南宋朝廷求和派的谴责,以及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

1. 诗句及翻译。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在剑南忽然传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刚听到这个消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哪里去了;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笔记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情节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课文内容。

1. 主要内容。

- 这篇课文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盘古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醒来后,他拿起斧头用力向黑暗劈去,天地分开了。

盘古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也累得倒下了。

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2. 重点字词。

- 混沌: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在文中指宇宙未形成之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 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已尽。

形容非常疲劳。

3. 写作手法。

- 想象奇特:课文中盘古身体的各个部分变成了世间万物,这种想象非常奇特,让我们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例如“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将无形的气息与具体的风和云联系起来,充满了想象力。

1. 主要内容。

-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它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2. 重点字词。

-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 溺:溺水,淹没。

3. 启示。

- 表现了精卫坚韧不拔、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应该像精卫一样,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笔记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有关祖国的知识。

通过学习,我更加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深感自豪和自尊。

一、祖国的面积和地理位置1.我国的面积非常广阔,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国家,大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2.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邻中亚。

我国东西长约55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

二、中国的地形和气候1.我国的地形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2.我国的山地主要有秦岭、雪山、祁连山等,平原主要有华北平原、中部平原等。

3.我国的气候也非常多样,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和热带气候。

三、中国的长江和黄河1.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流经中国的11省市。

2.长江的水能源丰富,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价值。

3.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四、中国的少数民族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

2.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藏族、壮族等。

3.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俗和传统文化。

五、中国的名胜古迹1.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

2.例如,长城是中国的象征,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

3.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

4.泰山是我国五岳之一,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六、我的祖国1.我深爱着我的祖国,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我会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是我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中所做的课堂笔记。

通过学习,我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满怀着自豪和自尊,我会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单元语文笔记

第四单元语文笔记

第四单元语文笔记
1、仁者爱人:人道之行,仁者尤其重视人之间的爱,心存善念,以待他人,把友情、关爱、施舍、救济等爱的行为,全部做起来,向他人表示尊敬和关怀。

2、礼者安人:礼者指遵守传统风俗习惯,以礼仪之道去尊重、服从、维护社会关系,以安定人心。

3、言者志之:言者指用言语来表达思想,以及用言语来实现自己的志向,带着清正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用言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二、《三十六计》
1、远交近攻:即先以远距离示好,互相建立良好的感情,以此拉近彼此的距离,近在咫尺之间,实则可更好地实现近距离的攻击目标。

2、抽丝剥茧:即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拆分开来,一点一点地解决,力求有条不紊,最终取得胜利。

3、笑里藏刀:即以和蔼的笑容隐藏着利害关系,既可以借助礼貌体谅来制服对方,又能掩饰内心的狠毒,让对方掉入自己设计的陷阱里。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阅读课文,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 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7.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 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 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力争上游” 2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 的? 各有什么特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象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3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 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48
48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
49
不努 强 折力 挺 不向 立 挠上 的 ,发 一 对展 种 抗, 树 着高 。 西到 哪 北丈 怕 风许 只 。, 有 两碗 丈那 ,样 参粗 天细 耸, 立它 ,却
2018/11/19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这 是 虽 在 北 方 风 雪 的 压 迫 下 却 保 持 着 倔
知识点五:课文理解
一、《背影》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背影
1.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 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父爱
我的父亲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 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 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写了父亲在浦口为我送行, 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事,抒发 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 爱的感念之情。 2.作者对父亲前后的心理是一样 的吗? 不一样,起初对父亲不理解,觉得 父亲说话不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 及至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这才 良心发现:作为儿子,在父亲面前 自以为是不对的。
第四单元 精讲笔记
知识点一:字音
差使( chāi )
交卸( xiè )
狼藉( jí ) 簌簌( sù sù ) 踌躇(chóu chú ) 迂 ( yū )
蹒跚( pán shān ) 栅栏( zhà ) 举箸( zhù ) 赋闲( fù ) 琐屑 ( suǒ xiè ) 颓唐( tuí )
开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ěn )
在哪里 流泪 徐州
具体描写流泪的 句子 不禁簌簌地流下 眼泪 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
流泪的原因 为家庭的不幸变 故 被父爱所感动
泪中包含 的情感 悲哀
浦口
感动
浦口
为父亲的离开
惜别
北京
在晶莹的泪光中
对父亲的理解、 疼惜、怀念
思念
小结
开头设疑—— 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
《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
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 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点二:整体感知 何为礼赞? ——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坦荡如砥( dǐ ) )
潜滋暗长( qián ) 无边无垠( yí n 诸如( zhū ) 倦怠 ( dài )
婆娑( suō 秀颀( qí 洗涤 ( dí
) 恹恹( yān 茸毛( rónɡ )
)
) 兴味( xīnɡ ) )
遏制( è
)
濒临( bīn
)
俯瞰( kàn ) 青头菌( jùn
鲜腴( yú ) ) 黄焖 ( mèn ) ) 密匝匝( zā )
结尾思念—— 再现背影 文章线索——背影(明线)
知识点六:语言赏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 小帽,穿 深青布棉袍, 着 黑布 大马褂, 蹒跚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 道 ,要 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 易了 。他用两手 攀着上 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
52
2018/11/19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53
53
11.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
好女子 婆娑 屈曲盘旋
拟人 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
伟丈夫!
伟岸 正直 朴质 农民 哨兵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精神 意志
排比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54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白杨礼赞
二、白杨礼赞
上面四种植物都是我们常见的,
他们各有风姿,有挺拔的松、青翠的
竹、亭亭的荷、幽香的梅。外观、性
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高贵 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讨论之后说说
这些植物各象征什么品质?
知识点一: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 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
50
50
9.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 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 人。) 10.“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 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 志?”(写人)
51

朴质、严肃
——人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 学者 )( 民主战 士 )。代表作《荷 塘月色》《背影》《绿》《桨声灯 《踪迹》 影里的秦淮河》有诗文集( ) 《背影》 《欧游杂记》 散文集( )( )都收 在( 《朱自清文集》 )。里。
2.茅盾,原名(沈德鸿 ),字 ( 雁冰 ),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 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 要有《子夜》、《蚀》、《虹》、 《春蚕》、《林家铺子》、《霜 叶红似二月花》等。
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
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
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
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
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
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
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
3.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 武昌人,当代作家。
罗素,英国(哲学家 )、 (数学家)、( 作家 )1950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西方称 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4.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 表作小说( 《受戒》 ) ( )等。 《大淖记事》
知识点四:文体知识:散文 1.分类 ( 叙事散文 )
绿釉( yòu
吆喝( yāo he )
知识点二:词语集注 差使 职务或官职 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 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 失业在家。 勾留 短时间停留。 迂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颓唐 凄惨暗淡,不景气。 触目伤怀 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 悲伤。
情郁于中 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 细小而繁多(的事)。 视野 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 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 佳句。 无边无垠 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 边的意思。
秀颀 美而高。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 恹恹 精神不振的样子。 旁逸斜出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 出来。 婆娑 树枝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濒临 紧接,临近。
俯瞰 俯视。 鲜腴 新鲜肥美。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知识点三:作者简介
1.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 ( ), 江苏省扬州市人,( 散文家 )( 诗人 )
段落层次
一(1) 开头破题 二(2-6) 中间忆事 三(7) 结尾抒怀 点出背影 别时家境(2、3) 送“我”上车(4、5) 望父买橘(6) 再现“背影”
朗读并思考: 1、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 2、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3、全文中有几次提到“背影”? 请将它们找出来完成表格。
4、文章有几次提到“我”流泪? 请找出来并完成表格。
1、从穿着写背影:
照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 也与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 对比 。 2、以行动写背影: 选用了“探”、“攀”、 “缩”、“倾”等动词和“蹒跚”、 “慢慢”、“努力”等形容词,抓 住了父亲年事已高、行动诸多不便 等特征,集中反映了父亲深挚的爱 子之情。
2.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 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 属多余笔墨? 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 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 爱的崇高。父亲当时正处于丧亲、失 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 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 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爱护着 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 的事情。
( 抒情散文 ( 哲理散文 )

2.特点 ( “形散而神不散” ) (1)“形散”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 格。 (2)“神不散”指所表达的主体必须 明确而集中。
3.表现手法 (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达某种
社会现象的本质特性。所借之物与所抒之 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都有相似点或相关 点。 ( 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一般 是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 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 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 ( 衬托 )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手法。 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 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做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