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精讲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坦荡如砥( dǐ ) )
潜滋暗长( qián ) 无边无垠( yí n 诸如( zhū ) 倦怠 ( dài )
婆娑( suō 秀颀( qí 洗涤 ( dí
) 恹恹( yān 茸毛( rónɡ )
)
) 兴味( xīnɡ ) )
遏制( è
)
濒临( bīn
)
俯瞰( kàn ) 青头菌( jùn
鲜腴( yú ) ) 黄焖 ( mèn ) ) 密匝匝( zā )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全文抒情线索是什么?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阅读课文,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 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 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从穿着写背影:
照应了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 也与父亲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 对比 。 2、以行动写背影: 选用了“探”、“攀”、 “缩”、“倾”等动词和“蹒跚”、 “慢慢”、“努力”等形容词,抓 住了父亲年事已高、行动诸多不便 等特征,集中反映了父亲深挚的爱 子之情。
2.文章的第二、三小节交代了朱自 清当时的家庭状况,这段叙述是否 属多余笔墨? 暗淡的气氛,悲凉的环境,与父亲对 儿子满腔的温情形成对照,显示出父 爱的崇高。父亲当时正处于丧亲、失 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 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 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爱护着 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 的事情。
知识点五:课文理解
一、《背影》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背影
1. 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 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父爱
我的父亲
整体感知
理清文脉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 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 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1.本文写了件什么事情?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写了父亲在浦口为我送行, 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事,抒发 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及儿子对父 爱的感念之情。 2.作者对父亲前后的心理是一样 的吗? 不一样,起初对父亲不理解,觉得 父亲说话不漂亮,甚至暗笑他的迂, 及至看见父亲爬月台的背影,这才 良心发现:作为儿子,在父亲面前 自以为是不对的。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
这种手法称为托物言志。
55
4.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 的崇敬和赞美。 5.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 呢?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 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 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小结:象征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显得含 蓄隽永,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秀颀 美而高。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 恹恹 精神不振的样子。 旁逸斜出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 出来。 婆娑 树枝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濒临 紧接,临近。
俯瞰 俯视。 鲜腴 新鲜肥美。 密匝匝 非常浓密的样子。
知识点三:作者简介
1.朱自清(1898-1948),字 佩弦 ( ), 江苏省扬州市人,( 散文家 )( 诗人 )
绿釉( yòu
吆喝( yāo he )
知识点二:词语集注 差使 职务或官职 狼藉 乱七八糟的样子 惨淡 凄惨暗淡,不景气。 赋闲 失业在家。 勾留 短时间停留。 迂 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颓唐 凄惨暗淡,不景气。 触目伤怀 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 悲伤。
情郁于中 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琐屑 细小而繁多(的事)。 视野 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 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 佳句。 无边无垠 没有地域的界限,广阔无 边的意思。
44
笔那 直是 的力 干争 ,上 笔游 直的 的一 枝种 。树 ,
45
似它 的的 ︐干 一通 丈常 以是 内丈 绝把 无高 旁︐ 枝︒ 像 加 过 人 工
46
束靠它 ,拢所 绝,有 不也的 旁像丫 逸加枝 斜过一 出人律 。工向 似上 的, ,而 成且 为紧 一紧
47
47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
3.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 武昌人,当代作家。
罗素,英国(哲学家 )、 (数学家)、( 作家 )1950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西方称 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4.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 表作小说( 《受戒》 ) ( )等。 《大淖记事》
知识点四:文体知识:散文 1.分类 ( 叙事散文 )
第四单元 精讲笔记
知识点一:字音
差使( chāi )
交卸( xiè )
狼藉( jí ) 簌簌( sù sù ) 踌躇(chóu chú ) 迂 ( yū )
蹒跚( pán shān ) 栅栏( zhà ) 举箸( zhù ) 赋闲( fù ) 琐屑 ( suǒ xiè ) 颓唐( tuí )
开垦( kěn )
52
2018/11/19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53
53
11.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
好女子 婆娑 屈曲盘旋
拟人 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
伟丈夫!
伟岸 正直 朴质 农民 哨兵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精神 意志
排比反问 层层递进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
54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50
50
9.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 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树本无所谓力争上游,可见是在写 人。) 10.“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 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 志?”(写人)
51

朴质、严肃
——人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2.朴实: 《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 不作任何修饰、渲染。通篇写父 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 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 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 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 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 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3.感人: 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 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 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 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 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 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 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 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 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
《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
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 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 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点二:整体感知 何为礼赞? ——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段落层次
一(1) 开头破题 二(2-6) 中间忆事 三(7) 结尾抒怀 点出背影 别时家境(2、3) 送“我”上车(4、5) 望父买橘(6) 再现“背影”
朗读并思考: 1、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 2、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3、全文中有几次提到“背影”? 请将它们找出来完成表格。
4、文章有几次提到“我”流泪? 请找出来并完成表格。
48
48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
49
不努 强 折力 挺 不向 立 挠上 的 ,发 一 对展 种 抗, 树 着高 。 西到 哪 北丈 怕 风许 只 。, 有 两碗 丈那 ,样 参粗 天细 耸, 立它 ,却
2018/11/19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这 是 虽 在 北 方 风 雪 的 压 迫 下 却 保 持 着 倔
( 学者 )( 民主战 士 )。代表作《荷 塘月色》《背影》《绿》《桨声灯 《踪迹》 影里的秦淮河》有诗文集( ) 《背影》 《欧游杂记》 散文集( )( )都收 在( 《朱自清文集》 )。里。
2.茅盾,原名(沈德鸿 ),字 ( 雁冰 ),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 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 要有《子夜》、《蚀》、《虹》、 《春蚕》、《林家铺子》、《霜 叶红似二月花》等。
7.阅读第5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 白杨树的总体形象特征是什么? 用 文中的词语来概括。 “力争上游” 2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外形 的? 各有什么特点?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象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 (进取) 皮:光滑淡青色 (质朴) 3 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 么? 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倔强挺立” “ 不折不挠“
3.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 的一句话来概括。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4.“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 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 平凡”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外部形象的不平凡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5.研读第一段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Fra Baidu bibliotek!
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引起下文; 起线索作用; 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 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线索
结尾思念—— 再现背影 文章线索——背影(明线)
知识点六:语言赏析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 小帽,穿 深青布棉袍, 着 黑布 大马褂, 蹒跚 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 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穿过铁 道 ,要 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 易了 。他用两手 攀着上 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 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 很快地流下来了。
在哪里 流泪 徐州
具体描写流泪的 句子 不禁簌簌地流下 眼泪 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
流泪的原因 为家庭的不幸变 故 被父爱所感动
泪中包含 的情感 悲哀
浦口
感动
浦口
为父亲的离开
惜别
北京
在晶莹的泪光中
对父亲的理解、 疼惜、怀念
思念
小结
开头设疑—— 点出背影 望父买橘—— 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 惜别背影
3.写父亲的4次背影中,过铁道买橘 子的背影写得最详细,为什么? 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 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 (叶圣陶语),最能体现父亲的爱 心,所以得最详细。
知识点七:语言特色
1.简洁: 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 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 “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 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 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 都是质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 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
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
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
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
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
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
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
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
( 抒情散文 ( 哲理散文 )

2.特点 ( “形散而神不散” ) (1)“形散”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 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 格。 (2)“神不散”指所表达的主体必须 明确而集中。
3.表现手法 ( 象征 )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达某种
社会现象的本质特性。所借之物与所抒之 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都有相似点或相关 点。 ( 联想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一般 是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 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 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 ( 衬托 )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手法。 一是正衬,二是反衬。 (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 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做比较。
白杨礼赞
二、白杨礼赞
上面四种植物都是我们常见的,
他们各有风姿,有挺拔的松、青翠的
竹、亭亭的荷、幽香的梅。外观、性
格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着自身高贵 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讨论之后说说
这些植物各象征什么品质?
知识点一: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 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
开头段的作 用有哪些?
本文开头段
的作用是什么? 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6.阅读第2、3两段,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笔下的壮美的黄土高原有怎样的特点?作 者感受又如何? 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 (2)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白杨树而是从黄土高原写 起? ① 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 挺立的形象。 ② 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揭示了象征意义, 43 表达主题思想,为全文作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