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盖地-第1章
最新第1章-税务会计---课件---盖地课件ppt
![最新第1章-税务会计---课件---盖地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964e750029bd64793e2c1e.png)
税收程 序法定 原则
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实体权利义务得以实现所依据的程序性要素 必须由法律规定,且征纳主体双方均须依法定程序行事。税种及 税收要素均须经法定程序以法律形式予以确定;非经法定程序并 以法律形式,不得对法定税种及税收要素作出任何变更;在税收活 动中,征税主体及纳税主体均须依法定程序行事。
(5)依法征税
②无偿性
税收是国家对纳税人的无偿征收。征收的税款成为国家的 财政收入,不会给付任何报酬,也不再直接偿还给纳税人。正 如列宁在年所说:“所谓税收,就是国家向居民无偿地索取。” 税收的这种无偿性,同债务有根本区别。
③固定性
税收是以法律形式存在的。在征税以前,税法预先对纳税 人、纳税对象、税目、税率、应纳税额、纳税期限等作了 具体规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适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续性 收入。税收的这种固定性,使征纳双方都有法可依。税收的 固定性也并非一成不变,国家依据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可 以修改现行税法,调整税收的有关规定。
当两部法律对同一应税事项分别做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 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7)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是税法所规定和确认的国家与纳税人之 间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形成的权力责任/权利义务关系。
特点: 1)国家必须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 2)体现国家单方面的意志。 3)权利义务关系不对等。 4)具有财产所有权或支配权单向转移的性质 。
(1)依法治税的主体是征纳双方,客体是纳税人的纳税行为 和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行为;
(2)依法治税的手段是法律、法规; (3)依法治税的实质是实现税收的法制化和法律化; (4)依法治税的基本要求是确立和维护税收法律、法规的
权威,在税法面前人人平等,营造人人遵守税法的社会环 境; (5)依法治税的核心是法治,而法治的关键在于依法“治 权”、依法“治吏”,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的执法行为,杜绝“人治”和权力的异化。
税务会计学(第10版)-第1章税务会计概论(盖地编著人大出版)精品PPT课件
![税务会计学(第10版)-第1章税务会计概论(盖地编著人大出版)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1a3ed2bed5b9f3f90f1cd7.png)
本节 目录
第1节 税务会计概述
三、税务会计模式
表1 立法会计模式与非立法会计模式
项目
非立法会计
1.目标不同 2.对象不同 3.核算基础、处理依据不同 4.计算损益的程序不同
本节 目录
第1节 税务会计概述
【课堂测试】 以下叙述正确的有( BCD )
A.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是独立存在的
B.税收制度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结合
C.税务会计既要遵循税务会计的一般原则,也要
遵循与税收法规不相矛盾的那些财务会计一般原则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
Tax Accounting
(第十版)
盖 地 编著
第1章 税务会计概论
【学习目标】 掌握税务会计的会计要素及其关系、税务会计计 量属性、会计处理程序 理解税务会计的目标和基本前提 了解税务会计的产生及其发展
本章目录
第1节 税务会计概述 第2节 税务会计对象与目标 第3节 税务会计基本前提 第4节 税务会计原则 第5节 税务会计要素 第6节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与税务会计处理程序
需要在财务会计之外单独设置另一套会计账表bc目录本节项目非立法会计立法会计实施国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美国荷兰等德国法国瑞士大部分拉美国家会计实务公认会计原则指导广泛立法规范导向投资者股东税法税务会计概述三税务会计模式立法会计模式与非立法会计模式目录本节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模式项目财税分离会计模式财税合一会计模式财税混合会计模式目标体现真实公允国家宏观需满足多方需要账簿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设两套账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为一套账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为一套账程序分别按会计准则税法要求各自进行会计处理对会计准则制度与税法差异之处按税法要求进行处理期末无须调整在会计记录环节混合其他环节各自处理优点会计信息质量较高无须纳税调整居于折中缺陷比较复杂影响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居于折中目录本节税务会计概述3
税务会计学盖地第1章
![税务会计学盖地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b663f06d240c844769eaeec0.png)
u 三、税务会计目标
u 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向税务会计信息使用者 提供有助于税务决策的会计信息。税务会 计信息的使用者首先是各级税务机关,其 次是企业的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等, 再次是社会公众。
税务会计学盖地第1章
第三节 税务会计基本前提
u 税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助于企业税务 决策的信息,而企业错综复杂的经济业 务会使企业会计实务存在种种不确定因 素,因此,要保证税务会计信息治理、 要正确确认和计量,必须要明确税务会 计的基本前提(基本假定)。
税务会计学盖地第1章
u (三)税款的缴纳、退补与减免
u 对企业多缴税款、按规定应该退回的税款 或应该补缴的税款,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 理。减税、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的一些特 殊情况、特殊事项的特殊规定,从而体现 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
u (四)税收滞纳金与罚款、罚金
u 企业因逾期缴纳税款或违反税法规定而支 付的各项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也属 税务会计对象,应该如实记录和反映。
税务会计学盖地第1章
u 企业以货币表现的税务活动,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u (一)计税基础、计税依据
u 1.流转额(金额、数额) u 2.成本、费用额。 u 3.利润额与收益额 u 4.财产额(金额、数额) u 5.行为计税额
u (二)税款的计算与核算
u 按税法规定的应缴税种,在正确确认计税 依据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各种应缴税金, 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
税务会计学盖地第1章
u五、年度会计核算
u年度会计核算是税务会计中最基本的前提, 各国税制都是建立在年度会计核算的基础上, 而不是建立在某一特定业务的基础上。课税只 针对某一特定纳税期间发生的全部事项的净结 果,而不考虑当期事项在后续年度中的可能结 果如何,后续事项将在其发生的年度内考虑。
税务筹划01章
![税务筹划01章](https://img.taocdn.com/s3/m/5532f7c78bd63186bcebbcff.png)
税务筹划有的可能是利用现行税制的 疏漏和缺陷,这样,可以促使国家税务当 局及时改进和修订税法,从而不断健全和 完善税制。
三、税务筹划的风险与成本
(一)税务筹划的风险
一是投资扭曲风险。 二是经营损益风险。
三是税款支付风险。
一是投资扭曲风险。建立现代税制的一项主要 原则应是税收的中立性,即税收中性原则。纳 税人不应因国家征税而改变其既定的投资方向。 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纳税人会因税收因素而 放弃最优的甲投资方案而选用次优的乙投资方 案,这种因课税而使纳税人被迫改变投资行为 而给企业带来机会损失的可能性,即为投资扭 曲风险。这种风险源于税收的非中立性。可以 说,税收非中立性越强,投资扭曲风险程度越 大,
税收筹划概念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 由西方引入我国,译自 tax-planning 一 词,也译作税务筹划、纳税筹划、税务 计划等。税收筹划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 知识的新兴的现代边缘学科,许多问题 尚不成熟,因而国际上对其概念的描述 也不尽一致。综合而言,国内外学者对 这一概念的表述大体如下:
(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从长远和整体看,税务筹划不仅 不会减少国家的税收总量,甚至可能 增加国家的税收总量。企业进行税务 筹划,减轻了企业的税负,企业有了 活力,竞争力提高,从长远和整体上 看,企业发展了,收入和利润增加了, 税源丰盈,国家的收入自然也会随之 增加。
(六)有利于不断健全和完善税制
(二)税务筹划成本 税务筹划成本是企业因进行税务筹 划而增加的成本。税务筹划成本可分为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在税 务筹划中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隐性成 本是纳税人因采用税务筹划方案而放弃 的潜在利益,因此,隐性成本是一种机 会成本。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还应 该关注后者。
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5d7c6b58fafab069dc024d.png)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第六版)盖地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税务会计概论1.1(1)B(2)C(3)D1.2(1)BCD(2)AC(3)ABD(4)ABCD1.3(1)×(2)×(3)×(4)√第2章增值税会计□知识题•知识应用2.1单项选择题(1)C(2)C(3)A2.2多项选择题(1)ABC(2)BD(3)AD(4)CD(5)ABC(6)ABCD2.3判断题(1)×应为视同销售(2)√(3)×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4)× 13%(5)×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格(6)√(7)√□技能题•计算分析题2.1 (1)借:原材料30 93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 170贷:库存现金 1 000 应付票据35 100 (2)借:在途物资3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贷:银行存款35 100借:应收账款——光远厂30 000贷:在途物资30 000借:银行存款35 100贷:应收账款——光远厂30 000(3)借:在途物资1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000贷:银行存款117 000借:其他应收款 1 170贷:在途物资 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4)借:原材料10 0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700 000贷:应付账款 3 000 000 银行存款8 700 000 (5)借:固定资产9 000贷:银行存款9 000借:固定资产 5 850贷:银行存款 5 850(6)借:管理费用 6 000制造费用24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 100贷:银行存款35 100借:管理费用 3 000制造费用27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800贷:银行存款31 800(7)借:固定资产292 500贷:实收资本292 500借:原材料2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贷:实收资本23 400(8)借:固定资产292 500贷:营业外收入292 500借:原材料2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贷:营业外收入23 400(9)借:制造费用 3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10)借:委托加工物资 4 000贷:原材料 4 000 借:委托加工物资 1 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贷:银行存款 1 755 借:委托加工物资19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7贷:银行存款200(11)借:原材料 5 850贷:银行存款 5 850借:固定资产20 000贷:银行存款20 000 (12)借:库存商品7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 900贷:应付账款81 900借:销售费用279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1贷:银行存款300 借:应付账款81 900贷:银行存款81 900 2.2(1)借:银行存款40 950贷:主营业务收入35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950 借:销售费用186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4贷:银行存款200(2)借:银行存款7 020贷:其他业务收入 6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 020(3)借:应收账款11 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700 (4)确认销售时借:长期应收款9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90 000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60 000贷:库存商品60 000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35 100贷:长期应收款3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5)借:银行存款46 900其他业务收入85.47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 814.53(6)借:应收账款——光远厂贷:主营业务收入借:销售费用279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1贷:其他应付款——光远厂300(7)借:应收账款——光远厂贷:主营业务收入(8)借:应收账款——光远厂贷:主营业务收入(9)开出同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分别写明销售额和折扣额,可按折扣后的余额作为计算销项税额的依据借:银行存款210 600贷:主营业务收入18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0 600(10)双方都要作购销处理借:原材料4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 800贷:库存商品4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 800(11)借:在建工程 4 850贷:库存商品 4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12)借:长期股权投资 5 850贷:主营业务收入 5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借:主营业务成本 4 000贷:库存商品 4 000(13)借:应付利润 5 850贷:主营业务收入 5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14)借:应付职工薪酬 5 850贷:主营业务收入 5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借:主营业务成本 4 000贷:库存商品 4 000(15)借:营业外支出 4 850贷:库存商品 4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16)借:应收账款——光远厂73 710贷:主营业务收入60 000其他业务收入 3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 7102.3(1)借:原材料300 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 000贷:银行存款351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12 75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2 750(2)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800贷:银行存款800(3)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80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9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900(4)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80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000(5)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800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 2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 200第3章消费税会计□知识题•知识应用3.1单项选择题(1) D (2) C (3) B (4) B (5)A3.2多项选择题(1)ABC (2)ABCD (3)AB (4)ABC3.3判断题(1)×不包括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材料成本不包括辅助材料成本(3)×不一定,如用于在建工程的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就计入了“在建工程”借方(4)×消费税不是在所有流通环节都纳税,而只是在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纳税□技能题•计算分析题3.1(1)应纳消费税额=585×1 000÷(1+17%)×30%=150 000元(2)应纳消费税额=20×220=4 400元(3)应纳消费税额=(10 000+2 000+1 000)÷(1-30%)×30%=5 571.43元(4)当月准予扣除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买价=3 000+5 000-2 000=6 000元当月准予扣除的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已纳税额=6 000×30%=1 800元本月应纳消费税额=6×150+30 000×30%-1 800=8 100元如果是外购的,应纳消费税额也是8 100元(5)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70 000×150×(1+200%)÷(1-8%)=34 239 130.43元应纳消费税额=34 239 130.43×8%=2 739 130.44元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70 000×150+70 000×150×200%+2 739 130.44=34 239 130.44元应纳增值税额=34 239 130.43×17%=5 820 652.18元3.2(1)借:银行存款585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5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 000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50 0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0 000(2)借:应付职工薪酬34 400贷:库存商品30 000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4 400(4)取得收入时借:银行存款35 100贷:主营业务收入3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计提消费税时应纳消费税=6×150+30 000×30%=9 900元借:营业税金及附加9 9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9 900当月准予抵扣的消费税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 800贷:待扣税金——待扣消费税 1 800当月实际上缴消费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8 100贷:银行存款8 100(5)应纳关税=70 000×150×200%=21 000 000元借:物资采购34 239 130.44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 820 652.18贷:银行存款29 559 782.62应付账款——××外商10 500 0003.3应纳增值税额=500×17%=85元应纳消费税额=500×30%=150元借:银行存款585贷:其他业务收入5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借:其他业务支出15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1503.4应纳增值税额=2 000÷(1+17%)×17%=290.60元应纳消费税额=2 000÷(1+17%)×30%=512.82元借:其他应付款 2 000贷:其他业务收入 1 709.4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90.60 借:其他业务支出512.82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512.823.5应纳增值税额=4 000 000×17%=680 000元应纳消费税额=4 000 000×10%=400 000元借:长期股权投资 3 080 000 贷:库存商品 2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680 000——应交消费税400 000 3.6(1)购入原材料借:原材料3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 100贷:银行存款35 100 (2)购入已税烟丝借:原材料2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 400贷:银行存款23 400 (3)将自产的烟丝用于广告组成计税价格=40 000×10%×(1+5%)÷(1-30%)=6 000元应交消费税=6 000×30%=1 800元应交增值税=6 000×17%=1 020元借:销售费用 6 820贷:库存商品 4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020——应交消费税 1 800 (4)委托加工烟丝后直接销售组成计税价格=(10 000+1 000)÷(1-30%)=15 714.29元应交消费税=15 714.29×30%=4 714.29元①借:委托加工物资10 000贷:原材料10 000②借:委托加工物资 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 贷:银行存款 1 170③借:委托加工物资 4 714.29贷:银行存款 4 714.29 ④收回后借:库存商品15 714.29贷:委托加工物资15 714.29⑤销售借:银行存款23 4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 400⑥借:主营业务成本15 714.29贷:库存商品15 714.29(5)本月销售卷烟应纳增值税额=90 000×17%=15 300元应纳消费税额=90 000×45%+150×6=41 400元借:银行存款105 300贷:主营业务收入9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 300借:营业税金及附加41 400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41 400(6)本月应纳消费税=1 800+41 400=43 200元,另有4 714.29元由受托方代收代缴。
第1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课件
![第1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e511474b35eefdc8d33393.png)
• 是 违法
•否
• 合 不违法
• 法 合法
•
避税
•
节税 税负转嫁 偷逃抗欠骗税
•
减税形式
第1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
四.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
• 1. 恰当选择税务筹划的切入点 • ⑴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为切入点; • ⑵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 • ⑶以纳税人构成为切入点; • ⑷以影响应纳税额的基本因素为切入点; • ⑸以不同的财务管理过程为切入点。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
第1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
• 野蛮者抗税 • 愚昧者偷税 • 糊涂者漏税 • 精明者避税
第1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
第一章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
一、税务会计概述
• 1.税务会计概念 • 2.税务会计模式和类型
• 3.税务会计特点 • 4.税务会计的目标、前提和原则
第1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
5.节税、避税与税负转嫁
• (1)节税 • (2)避税 • (3)偷税 • (4)税负转嫁 • (5)节税与避税的区别、避税与偷税
• 的区别、税负转嫁与避税的区别
第1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
5.节税、避税与税负转嫁
• 税负转嫁的特点:P24 • 节税与避税的区别:P24 • 避税与偷税的区别:P24 • 税负转嫁与避税的区别:P24
三.税务筹划基本理论
• 4.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和实施 • (1)税务筹划的前提: • 税务筹划是企业的正当权利,但权利的行使是以
不伤害、不防碍他人的权利为前提。
第1章-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
• (2)税务筹划的条件: • 税收制度的弹性给纳税人的税务筹划提供了 • 税收法律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或不合理性为税务筹划提供了有利
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税务会计和纳税筹划(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54ae425c52cc58ad6be33.png)
30 000
贷:在途物资
30 000
借:银行存款
35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贷:应收账款——光远厂 ( 3)借:在途物资
30 000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 000
贷:银行存款
117 000
借:其他应收款
1 170
贷:在途物资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0 000
贷:银行存款 (12)借:库存商品
20 000 7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 900
贷:应付账款
81 900
借:销售费用
27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1 300
借:应付账款
81 900
贷:银行存款
81 900
2.2( 1)借:银行存款
40 950
4 000 5 8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000 850
( 14)借:应付职工薪酬
5 85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000 850
借:主营业务成本
4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5 000 5 950
借:销售费用
18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4
贷 贷:其他业务收入
7 020 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020
(3)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 700 10 000
1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
![1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e5c956f27d3240c8447ef31.png)
1.3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
4.节税/避税与税负转嫁 偷税:(Tax Evasion)是指纳税人采取伪造、变 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 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 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的行为。
1.3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
4.节税/避税与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价格的调整与变动, 将应纳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只适用于流转税。
是 违法 否 合 不违法 法 合法 节税 避税
税负转嫁
偷逃抗欠骗税 减税形式
1.4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1. 恰当选择税收筹划的切入点
⑴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为切入点;
1.1税务会计概述
6.税务会计的原则 配比原则;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结合的原则; 划分营业收益和资本收益原则; 税款支付能力原则。
1.2纳税基础知识
1.税收实体法要素 是各税种基本法规所具有的共同因素,包括: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计税形式(价内税、 价外税)、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
第1章 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基础
1.1税务会计概述
1. 税务会计概念: 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 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理论及其专门方法, 核算和监督纳税人纳税事务,参与纳税人的 预测、决策,达到既依法纳税,又合理减轻 税负的一个会计学分支.
1.1税务会计概述
2.税务会计模式: 以所得税会计为主体的税务会计。 以流转税会计为主体的税务会计。 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第十版盖地第章 总论PPT课件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第十版盖地第章 总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1d197890c69ec3d4bb751b.png)
2020/2/17
6
1.1 税务会计概述
1.1.2 税务会计的概念
本书作者认为:税务会计是以所涉税境的现行税收 法规为准绳,运用会计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对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涉税事项进行计算、调整和税款 缴纳、退补等,即对企业涉税会计事项进行确认、 计量、记录和申报(报告),以实现企业最大税收 利益的一门专业会计。
(5)正确进行企业税务活动的财务分析,不断提高企 业执行税法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涉税核算和税务管理水 平,降低纳税成本。
(6)充分利用现行税法和有关法规、制度赋予企业的 权利,积极进行税务筹划,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和税收负担。
2020/2/17
14
1.2 税务会计对象、任务与目标
1.2.3 税务会计目标
2020/2/17
2
第1章 税务会计总论
1.1 税务会计概述 1.2 税务会计对象、任务与目标 1.3 税务会计基本前提 1.4 税务会计原则 1.5 税务会计要素 1.6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
2020/2/17
3
会计学科三大分支
财
税
管
务
务
理
会
会
会
计
计
计
2020/2/17
4
1.1 税务会计概述
1.1.1 税务会计的产生
(2)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的税种、计税依据、纳税 环节、税目、税率等,正确计算企业在纳税期内的各种 应缴税款,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3)根据主管税务机关的审定,及时、足额地缴纳各种税 金,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2020/2/17
13
1.2 税务会计对象、任务与目标
1.2.2 税务会计任务
(4)正确编制、及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认 真对待税务机关的审查意见。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盖地-第1章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盖地-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061378f4770bf78a65295443.png)
3、形式
税收加征
1、地方附加 2、加成征收 3、加倍征收 17
1.3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1.3.1纳税人权利
知情权 保密权
税收监督权
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申请延期申报权
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
18
1.3.1纳税人权利
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依法享受优惠权 委托税务代理权 陈述与申辩权 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
11
1.2.2 课税对象
定义:征税客体、纳税对象。它是征税的 标的物 相关概念: 价值形态 课税依据 实物形态 税源:税收的最终出处
12
1.2.3 税目
定义: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的 征税范围,体现每个税种的广度。 税目一般分为两种: 列举税目 概括税目
13
税务会计与 纳税筹划
盖地 编著
第一章 税务会计概论
1.1税务会计概念结构 1.2税收实体法及其构成要素 1.3纳税人权利与义务
1
1.1 税务会计概念结构
1.1.1税务会计概念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的税收法律为准
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运用会计 学的理论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的对 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 的一门专业会计。
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 节,构成税制的基本要素。
1.2.4 税率
定义:
分类:
按照税率的 经济意义 按照税率的
名义税率 实际税率 定额税率
表现形式
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超率累进税率
14
1.2.5 纳税环节
定义:
纳税环节主要有:
一次课征制 两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1.3.2
纳税人义务
接受依法审查的义务 及时提供信息的义务 报告其他涉税信息的义务
1.3.3
纳税人权益保护
《关于加强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
21
税务会计与 纳税筹划
盖地 编著
第一章 税务会计概论
1.1税务会计概念结构 1.2税收实体法及其构成要素 1.3纳税人权利与义务
1
1.1 税务会计概念结构
1.1.1税务会计概念
税务会计是以国家现行的税收法律为准
绳,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 ,运用会计 学的理论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的对 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 的一门专业会计。
2
1.1.2 税务会计对象/客体
经营收入 生产、经营成本(费用)
收益分配
税款的缴纳和减免
3
提供信息
1.1.3税务会计的目标与任务
依法纳税,认真履行纳税人的义务 正确进行税务会计处理,谢谢条鱼财务会 计之间的关系 合理选择纳税方案,有效进行税务筹划
4
1.1.4 税务会计基本前提
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一致原则
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原则
配比原则
确定性原则 可预知性原则
7
1.1.6 税务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实际成本) 重置成本(现行成本)
现行市价
公允价值
8
1.1.7 涉税会计信息
涉税会计信息不仅仅局限于税务 会计,在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其他专 题会计中也会有涉税会计信息。因不 同的会计与企业理财的目标不同,其 所提供的涉水会计信息的具体内容和 作用也不相同。
是体现税收政策的中心环 节,构成税制的基本要素。
1.2.4 税率
定义:
分类:
按照税率的 经济意义 按照税率的
名义税率 实际税率 定额税率
表现形式
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超率累进税率
14
1.2.5 纳税环节
定义:
纳税环节主要有:
一次课征制 两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3、形式
税收加征
1、地方附加 2、加成征收 3、加倍征收 17
1.3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1.3.1纳税人权利
知情权 保密权
税收监督权
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
申请延期申报权
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
18
1.3.1纳税人权利
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
依法享受优惠权 委托税务代理权 陈述与申辩权 对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拒绝检
9
1.2 税收实体法及其构成要素
税收实体法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和
义务的法律规范总称。是税法的核心内容。
一般的是分税种立法,即一税一法——一个税
种一部税收实体法;而且每个税种的构成要素 具有统一性。
10
1.2.1纳税权利义务人(纳税人)
定义:
相关概念:
代扣代缴义务人 名义纳税人和实际纳税人 代征人 纳税单位
11
1.2.2 课税对象
定义:征税客体、纳税对象。它是征税的 标的物 相关概念: 价值形态 课税依据 实物形态 税源:税收的最终出处
12
1.2.3 税目
定义:征税对象的具体化,反映具体的的 征税范围,体现每个税种的广度。 税目一般分为两种: 列举税目 概括税目
13
纳税主体 持续经营
货币时间价值
纳税年度(公历1.1—12.31)
年度会计核算(最根本的前提)
5
1.1.4 税务会计基本前提
纳税主体 பைடு நூலகம்续经营
货币时间价值
纳税年度(公历1.1—12.31)
年度会计核算(最根本的前提)
6
1.1.5 税务会计一般原则
修正应计制原则
察权 税收法律救济权 依法要求听证权 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的权利
19
1.3.2
纳税人义务
依法进行税务登记证的义务 依法设置账簿、保管账簿和有关资料以及依法
开具、使用、取得和保管发票的权利 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软件备案的义务 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义务 按时、如实申报的义务 按时缴纳税款的义务 代扣、代收税款的义务
1.2.6 纳税申报期限
定义: 纳税申报一般分为按期申报与按次申报两种。
15
1.2.7 税额计算
定义:
公式: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适用税率 1、计税单位(课税标 准、课税单位) 2、计税价格
16
1.2.8 税负调整
1、定义 税收减免 2、类型
A 法定减免 B 特定减免 C 临时减免 A 减税 B 免税 C 起征点 D 免征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