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B 破坏性实验报告
wb实验报告结果
wb实验报告结果WB实验报告结果一、实验目的和背景WB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分析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相对分子量。
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再利用特定的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最后通过化学反应显色,可以得出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二、实验设计和步骤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某种蛋白质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实验设计如下: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处理不同的条件,以观察其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2. 细胞培养和处理:将细胞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不同培养基中培养,并添加相应的刺激物。
3. 蛋白提取和电泳:将培养的细胞收集,进行蛋白质提取,并进行电泳分离。
4. 转膜和抗体结合: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转移到膜上,并与特定的抗体结合。
5. 显色和成像:利用化学反应显色,观察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成像。
三、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实验的步骤,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表达情况有明显差异。
在实验组中,某种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高,而在对照组中较低。
2. 不同刺激物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不同。
在实验组中,添加A刺激物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添加B刺激物后,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几乎没有变化。
3.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也存在差异。
在实验组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较大,而在对照组中较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组中的某种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表达水平较高,这可能与刺激物的作用机制有关。
2. 不同刺激物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刺激物的不同性质和作用方式导致的。
3.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差异可能与其结构和功能有关,进一步研究可以揭示这种差异的原因。
四、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本次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1. 样本数量较少: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使用有限的样本进行实验。
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可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条件的控制:虽然我们尽力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未知因素的干扰。
【干货分享】WB实验问题总结与处理方案
【干货分享】WB实验问题总结与处理方案导语Western blot 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然而我们在做WB实验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常见的WB实验问题与处理方案。
如有补充,欢迎留言。
1、western blot 的优点答:灵敏,可达ng级,用Ecl显色法理论上可达pg 级。
方便,特异性高。
2、为什么我的细胞提取液中没有目标蛋白?答:原因有很多:a) 你的细胞中不表达这种蛋白质,换一种细胞;b) 你的细胞中的蛋白质被降解掉了,你必需加入PMSF,抑制蛋白酶活性;c) 你的抗体不能识别目标蛋白,多看看说明,看是否有问题。
3、我的细胞提取液有的有沉淀,有的很清亮,为什么呢?答:a) 有沉淀可能因为你的蛋白没有变性完全,可以适当提高SDS 浓度,同时将样品煮沸时间延长, b) 也不排除你的抗原浓度过高,这时再加入适量上样缓冲液即可。
4、我做的蛋白质分子量很小(10KD),请问怎么做WB?答:可以选择0.2μml的膜,同时缩短转移时间。
也可以将两张膜叠在一起,再转移。
其他按步骤即可。
5、我的目的带很弱,怎么加强?答:可以加大抗原上样量。
这是最主要的。
同时也可以将一抗稀释比例降低。
6、胶片背景很脏,有什么解决方法?答:减少抗原上样量,降低一抗浓度,改变一抗孵育时间,提高牛奶浓度。
7、目标带是空白,周围有背景,是为什么?答:你的一抗浓度较高,二抗上HRP 催化活力太强,同时你的显色底物处于一个临界点,反应时间不长,将周围底物催化完,形成了空白即“反亮现象”。
将一抗和二抗浓度降低,或更换新底物。
8、我的胶片是一片空白,是怎么回事?答:如果能够排除下面的几个问题那么问题多半出现在一抗和抗原制备上。
a) 二抗的HRP 活性太强,将底物消耗光;b) ECM底物中H2O2,不稳定,失活;c) ECL底物没覆盖到相应位置;d) 二抗失活。
9、我在显影液中显影1分钟和5分钟后,底片漆黑一片,是什么原因呢?答:a) 可能是红灯造成的, 胶片本来就被曝光了,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操作.看是否有改善.;b) 显影时间过长。
WB实验步骤详细情况总结
WB实验步骤详细情况总结蛋⽩提取(所有操作在冰上进⾏)1.裂解1)配裂解液:PMSF=100:1,(裂解液和PMSF在-20℃保存,提前⼀天4℃解冻)取2ml裂解液,加20µl PMSF混匀2)称取30mg组织,切碎放⼊标记好的AP管中,加⼊600µl上述1中液体(加⼊液体与组织⽐例为20:1),冰上静置10min2.匀浆先⽤超纯⽔润洗⼀下匀浆机的钢头,(同时进⾏⼏组匀浆时,组间也要润洗钢头)在匀浆机(在⽣化室)上每次匀浆10s,两次(间隔5s),冰上静置30min3.离⼼(在基础4楼416室)1)⾃带1ml枪以及蓝枪头和黄枪头,三个1.5的离⼼管(①,②两个标记,③加少量超纯⽔,③号是为了离⼼平衡,对称放置)2)将离⼼机预冷⾄4℃为⽌,以1200×10r/min离⼼15min3)⽤移液枪将上层清液取出放⼊①②号管中4.变性(上样缓冲液:样品=4:1)将样品转移⾄2~3个0.5mlAP管中加上样缓冲液,100℃变性10min仪器屏幕:5.保存变性结束后,打开AP管盖放⼀下⽓,然后4℃保存,点样是取出即可⽤WB实验步骤1.清洗玻璃板:清洗玻璃板后风⼲,将玻璃板对齐后放⼊夹中卡紧,操作时要使两玻璃对齐,以免漏胶。
2.配制分离胶1)准备:1ml枪(蓝⾊枪头),200µl枪(黄⾊枪头)10µl(⽩⾊枪头)2)10%分离胶的配置:(⽤50ml烧杯。
1.0mm板配1.5块胶,1.5mm板配2块板)3.灌胶沿玻璃板右上⾓缓慢匀速加⼊分离胶(⽤1ml移液枪,不要将移液管内液体完全打出防⽌⽓泡)保持液⾯平稳上升⾄上⽅绿⾊线为⽌4.⽔封⽴即⽤1ml超纯⽔进⾏⽔封(利⽤重⼒把胶压平),如有⽓泡则⽤针头吸出防⽌影响电泳效果,等待20-30min5.浓缩胶的配制(5%)6. 电泳(电泳液最多使⽤两次)1)安装电泳装置低板对内,上⽅夹住,往两板中加⼊电泳液⾄⿊线并观察是否漏液,缓慢拔掉梳⼦(注意两⼿平衡拔出防⽌拔歪)2) 点样(不易时间过长,防⽌样品条带扩散)3)连接电泳仪电泳池与电泳盖连接:⿊对⿊,红对红电永池的两个电极插⼊电极盖孔内,打开开关恒压电泳先调电压⾄70mV ,跑约20min 。
wb实验失败总结(一)
wb实验失败总结(一)前言•对于一个资深的创作者来说,实验失败往往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经历。
正如冰山只露出海面上一小部分一样,成功背后常常隐藏着无数次的失败。
•在这次WB实验失败后,我要积极总结教训,从中吸取经验,以便下次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实践。
正文1. 失败原因的分析•实验前准备不充分:我没有充分研究WB实验的相关背景和先前的类似案例,也没有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足够的预估。
•实验设计不完善:我在实验设计上存在一些漏洞,导致实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意外情况,无法顺利实现预期的目标。
•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在实验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导致问题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实验失败。
2. 从失败中学到的教训•充分准备好实验前的背景知识和案例分析,确保自己对实验的理解和预期目标的清晰明确。
•仔细设计实验方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不要拖延或忽视,以免问题进一步扩大化。
3. 下次实验的改进计划•更加细致的实验准备:充分研究实验背景,做足准备工作,确保对实验内容的全面了解。
•更加完善的实验设计: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制定相关解决方案。
•更加及时的问题处理: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问题不断扩大。
结尾•实验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进行改进。
作为资深的创作者,我深知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不断总结和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我相信下次实验一定会更加出色!前言•对于一个资深的创作者来说,实验失败往往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经历。
正如冰山只露出海面上一小部分一样,成功背后常常隐藏着无数次的失败。
•在这次WB实验失败后,我要积极总结教训,从中吸取经验,以便下次能够更好地进行创作实践。
正文1. 失败原因的分析•实验前准备不充分:我没有充分研究WB实验的相关背景和先前的类似案例,也没有对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足够的预估。
WB原理步骤及总结范文
WB原理步骤及总结范文实验原理蛋白质印迹是把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固定基质上,然后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特异性的蛋白分子的技术,包括三个部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的电泳转移,免疫印迹分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SDS是阴离子去污剂,能断裂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其高级结构。
SDS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结合比为1.4:1,由于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与蛋白质结合时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使各种蛋白质带有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形似长椭圆棒,蛋白迁移率与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因此,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标准蛋白所作的标准曲线,可以求得未知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电泳后蛋白质分子嵌在凝胶介质中,探针分子很难通过凝胶孔,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定基质上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免疫检测分析。
方法有两种:①水平半干式转移即将凝胶和固定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浸湿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min可完成②垂直湿式转移即将凝胶和固定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2~4h或过夜可完成。
固定基质通常有硝酸纤维素膜、聚偏二氟乙烯膜和尼龙膜。
蛋白质转移到固定化膜上之后,通过蛋白质染料如丽春红S检测膜上的总蛋白,或用考马斯亮蓝检测凝胶上的蛋白剩余量,以验证转移是否成功。
用抗体作为探针进行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检测抗原蛋白,分为4步:①用非特异性、非反应活性分子封阻固定化膜上未吸附蛋白的自由结合区,以防止作为探针的抗体结合到膜上,出现检测时的高背景②固定化膜用专一性的一抗温育,使一抗与膜上的抗原蛋白分子特异性结合③酶标二抗与一抗特异结合④加入酶底物,适当保温,膜上便可见到颜色反应,检测出抗原蛋白区带。
主要溶液10%分离胶水 3.3mL、30%丙烯酰胺混合液 4.0mL、1.0mol/LTri(pH8.8)2.5mL、10%SDS0.1mL、10%过硫酸铵0.1mL、TEMED0.004mL5%浓缩胶水2.7mL、30%丙烯酰胺混合液0.67mL、1.0mol/LTri0.5mL、10%SDS0.04Ml/10%过硫酸铵0.04mL、TEMED0.004mL1某Tri–甘氨酸电泳缓冲液Tri碱3.03g、甘氨酸18.77g、SDS1g,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L2某SDS凝胶加样缓冲液Tri-HCl(pH6.8)100mmol/L,β-巯基乙醇10%,10%甘油,0.01%溴酚蓝,10%SDS转移缓冲液Tri2.45g,甘氨酸11.25g,甲醇100mL,加去离子水至1LTBSTTri1.21gNaCl8.77g,Tween-201mL,加去离子水至1LStripping1.3mLTri(pH6.8),4mL10%SDS,140μlβ-巯基乙醇,用水定容到20mL实验步骤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配置①分离胶的配置:将配置好的分离胶液混匀后迅速倒入胶槽中,至距离短玻璃板顶端约2cm处,停止灌胶。
wb实验的原理
wb实验的原理WB 实验就像是一场微观世界的大冒险!咱们来好好琢磨琢磨它背后的神奇原理。
想象一下,细胞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盒子,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秘密。
而我们要通过 WB 实验这个神奇的钥匙,来打开这个盒子,瞧瞧里面到底有啥宝贝。
简单来说,WB 实验的原理就是靠着蛋白质的特性来大显身手的。
咱们先从样品制备开始讲起。
这就好比是要准备一场盛大的派对,得先把“嘉宾”——蛋白质给请出来。
我们把细胞或者组织捣碎、裂解,让里面的蛋白质都跑出来,就像把藏在屋子里的小伙伴都叫出来一起玩。
然后呢,这些蛋白质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个头大小、脾气性格都不一样。
那咋办?咱们就用 SDS-PAGE 电泳来给它们分分类。
这个电泳就像是一个长长的跑道,蛋白质们在上面赛跑。
因为它们带的电荷和大小不一样,跑的速度也就有快有慢,这样就分开啦。
跑完了这场特别的“蛋白质赛跑”,接下来就是要把它们转移到膜上。
这一步就像是把跑累的蛋白质小朋友从跑道上抱到一个舒服的小床上。
这个膜呢,能把蛋白质稳稳地接住,让它们乖乖待着,方便我们后面去观察和研究。
再然后,就是抗体登场的时候啦!抗体就像是一群超级侦探,它们专门去寻找自己认识的蛋白质。
我们把特定的抗体加进去,这些抗体就会紧紧地抓住它们对应的蛋白质,绝不放手。
咱们通过一些显色的方法,就能看到哪些地方有蛋白质被抗体抓住啦。
显色出来的条带,就像是蛋白质给我们留下的“签名”,告诉我们它们在这里呢!你看,WB 实验是不是就像一个精心编排的小游戏?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和发现。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能一点点揭开细胞里那些神秘蛋白质的面纱,了解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是不是超级有趣呀?总之呢,WB 实验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明白了它背后的原理,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一场有趣的探索之旅。
就像解谜一样,每一个步骤都是解开谜题的关键线索,最终让我们看到细胞内部的精彩世界!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对 WB 实验的原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啦?。
超详细的Western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超详细的Western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Western实验步骤1. 电泳(Electrophoresis)(1)SDS-PAGE凝胶配制SDS-PAGE凝胶进行配制,配方试剂去离子水,Arc-HCL(29:1),10%APS,SDS,TEMED。
一般按分子大小配胶,现实验分离胶配12%-15%的胶,浓缩胶10%的胶。
配胶步骤:1.清洗玻璃板,装好(注意不要漏即玻璃板要对齐)。
2.按比例配分离胶(8ml-10ml)3.加水压胶,待分离胶凝固后(可见有分离胶与水有分隔线,一般凝固时间30分钟-1小时左右),吸走上层水面4.按比例配浓缩胶(3ml-4ml),加入分离胶上层,插入梳子,(注意别有气泡),待凝。
(如果今日不上样可以放入4°C冰箱)注意:玻璃板要洗得干净;玻璃板要装好,不要漏;制胶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混匀,而且避免有气泡;(2)样品处理1.准备无菌EP管,向EP管内加入样品蛋白质体积的1/4体积的SDS缓冲液(5X的SDS-PAGE蛋白上样缓冲液,现样品加3.5ul),之后加入相应蛋白样品(要制冰,蛋白质样品要放置在冰上),充分吹打混匀2.100℃水浴加热5分钟,以充分变性蛋白。
3.12000r离心5分钟。
(3)上样与电泳1.将玻璃板装入电泳槽中,加电泳缓冲液至泳槽的的2/3左右2.蛋白质样品冷却到室温后,直接上样到SDS-PAGE胶加样孔内即可,样品两边加蛋白质Maker(6ul)(注意上样蛋白质顺序,一定不要弄错)。
3.通常把电压设置在100V,然后设定定时时间为100分钟(一般为90-120分钟)。
设置定时可以避免经常发生的电泳过头。
通常电泳时溴酚蓝到达胶的底端处附近即可停止电泳,或者可以根据预染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的电泳情况,预计目的蛋白已经被适当分离后即可停止电泳。
(为了避免电泳过头,最好是在电泳设定时间的提前30分钟观察电泳)注意:上样时尽量避免样本被上漏出孔外;注意电泳时间的把握;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记录上样顺序,必要时记录在本子上。
WB破坏性实验报告详解
材料基本原理
依銲接原理來說當銲接時,是利用金與銀、銅、鐵、鎳合金的共金效果來 銲鑄 第一焊點為金與鋁或銅與鋁兩種金屬的銲合 依材料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ㄧ種「介金屬化合物」的生成(Intermetallic Phase) 當兩種金屬互相接觸在一起時,擴散的過程將會開始,兩者原子將會在介 面間互相進行擴散作用,當金和鋁原子互相擴散時,某種形式的化合物於 是形成,這種形成的化合物即稱為「介金屬化合物」 而在焊接時溫度及超音波能量將會幫助原子間彼此的擴散,介金屬化合物 可提供界面間的接著力,以完成銲接的過程,但因製程溫度的變化所產生 的結構變形及所受介面間的熱應力,會產生常見的兩種破壞方式情況: (一)晶片破壞(Die Crack):在晶片受到大應力時所衍生的破裂現象。 (二)脫層(Delamination):材料性質不匹配,因而在介面處的剪應力與拉 應力太大,使介面脫層。
page 3
横断面实验(cross section)
對直接作用在晶片表面的焊點來說,除考慮焊接點的強度外,銲接前後 還要檢查晶片的內部結構的構造是否有任何受損 (cratering)的現象。
強酸強鹼實驗 (Etching) :
在焊接后必須检查晶片內部结构的狀況,所以使用饱和的強鹼強酸溶液 来腐蚀掉焊点及晶片表面的铝层,用足够倍率的显微镜下观察內部结构 是否受損(cratering) 、全剥离(沿球与铝层界面剥离)、金球残留、 铝层断裂、球內断裂和弹坑…等现象。
2018/10/30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wb实验心得总结
wb实验心得总结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篇长文旨在总结和归纳我在进行WB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和运用WB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其效果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首先介绍WB实验的背景和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详细介绍实验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在实验过程中,我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和方法,成功改善了图像的白平衡效果,并增强了图像的色彩准确性和视觉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WB 技术具有实际应用的潜力,在各种场景下都能有效解决因光照条件不同而导致的图像色彩失真问题。
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掌握了WB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还学习了如何正确地选择和校准白平衡参考物,以及如何灵活运用WB算法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WB技术在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性,它对于提高图像质量以及提供更真实、准确的视觉感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我逐渐掌握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对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图像处理策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将围绕WB实验展开,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并总结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于WB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并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们对于WB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总结wb实验的心得体会。
首先,将会进行背景介绍,介绍wb实验的相关背景知识和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
然后,详细描述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接着,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行性,并提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的建议。
最后,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实验带来的心得和体会,探讨实验对个人学习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为了更好地阐释wb实验的心得和体会,本文在正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WB试验每步原理和技术及试剂的分析
WB试验每步原理和技术及试剂的分析WB(Western Blotting)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析技术,通过将复杂的混合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转移、固定和检测,从而鉴定所感兴趣的蛋白质。
以下是WB试验的每步原理、技术及试剂的分析:1.蛋白质提取:首先需要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蛋白质。
该步骤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并释放细胞质中的蛋白质。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通常包括细胞裂解和蛋白质的沉淀。
-细胞裂解:细胞膜的破裂可以通过机械方法(如超声波破碎仪)或化学方法(如离心及化学裂解剂)来实现。
-蛋白质沉淀:提取的细胞裂解液通常含有其他细胞组分,如核酸、多肽和小分子化合物。
这些杂质会影响后续的蛋白质电泳分离。
因此,本步骤通常会进行蛋白质的沉淀以去除杂质。
常用的沉淀试剂包括三氯醋酸(TCA)和四氯化钛(TCA)。
2.SDS-电泳分离:经过蛋白质提取和沉淀后,将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
这是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实现的。
该技术利用带负电的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蛋白质进行界面活性剂处理,使所有蛋白质呈现负电荷,并在线性凝胶中按照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
-凝胶制备:通常使用7.5%或12%的聚丙烯酰胺凝胶来分离蛋白质。
聚合物原液将与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和铵过硫酸铵(APS)等催化剂混合。
-电泳条件:电泳过程中,将样品加载到凝胶孔上,并在恒定电流下进行电泳。
较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会迁移得更慢,较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则会迁移得更快。
3.蛋白质转移:蛋白质分子在凝胶中的分离只是半成品,需要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以进行后续的蛋白质检测。
这是通过蛋白质半湿式或湿式转印技术实现的。
-半湿式转印:在半湿式转印中,凝胶和膜将分别与蛋白质转印缓冲液一起放置在蛋白质转印池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印,蛋白质将从凝胶逐渐转移到膜上。
-湿式转印:湿式转印利用蛋白质转印缓冲液进行蛋白质转印,凝胶和膜与蛋白质转印缓冲液完全接触,并在恒定的电流下进行转印。
GWB实验报告
GWB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SDS-PAGE对蛋白质样品进行分离,然后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NC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
转移后的NC膜就称为一个印迹(blot),用于对蛋白质的进一步检测。
用蛋白溶液(如5%的BSA或脱脂奶粉溶液)处理以封闭NC膜上剩余的疏水结合位点,而后用所要研究的蛋白质的抗体(一抗)处理,印迹中只有待研究的蛋白质与一抗特异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其它的蛋白质不能与一抗结合,这样清洗除去未结合的一抗后,印迹中只有待研究的蛋白质的位置上结合着一抗。
处理过的印迹进一步用适当标记的二抗处理,二抗是指一抗的抗体,如一抗是从鼠中获得的,则二抗就是抗鼠IgG的抗体。
处理后,带有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抗体复合物可以指示一抗的位置,即是待研究的蛋白质的位置。
目前有结合各种标记物的抗特定IgG的抗体可以直接购买作为二抗,最常用的一种是酶连的二抗,印迹用酶连二抗处理后,再用适当的底物溶液处理,当酶催化底物生成有颜色的产物时,就会产生可见的区带,指示所要研究的蛋白质位置。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
二、实验步骤1、收集蛋白样品蛋白提取的质量直接决定着WB结果的好坏,因此,根据标本类型和检测类型选择合适的蛋白制备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使用Western及IP细胞裂解液裂解贴壁细胞、悬浮细胞或组织样品,为了防止蛋白的降解,或保证磷酸化或乙酰化蛋白的稳定,需要额外添加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磷酸酶抑制剂等蛋白抑制剂、或者乙酰化酶抑制剂混合物。
对于某些特定的亚细胞组份蛋白,例如细胞核蛋白的细胞核蛋白提取试剂盒、细胞浆蛋白细胞膜蛋白与细胞浆蛋白提取试剂盒、线粒体蛋白等,可以参考相关文献提取这些亚细胞组分蛋白,也可使用商业化的试剂盒进行提取。
收集完蛋白样品后,为确保每个蛋白样品的上样量一致,需要测定每个蛋白样品的蛋白浓度。
根据所使用的裂解液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当的蛋白浓度测定方法。
wb实验_精品文档
wb实验WB实验导言:WB实验(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实验技术,它通过将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再将被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最后使用特定抗体对目标蛋白质进行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WB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1.1 蛋白质电泳分离在WB实验中,首先将待测蛋白质与断裂蛋白质加入SDS-PAGE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胶液中,然后通过电泳,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以及电荷特性,将蛋白质从胶液中分离出来。
当电流作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时,蛋白质会根据其电荷和分子量的不同,在电场中迁移。
1.2 蛋白质转移接下来,将蛋白质从SDS-PAGE胶液中转移到固定在聚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电泳转移装置,通过电流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膜上。
此过程可以进一步将蛋白质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1.3 特定抗体检测转移完成后,利用特定抗体对目标蛋白质进行检测。
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通过化学或光学方法可可视化目标蛋白质。
常见的可视化方法包括荧光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性探针等。
二、实验步骤2.1 样品制备样品的制备是WB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需要将待测蛋白质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出来,并进行蛋白质浓度的测定。
可以使用细胞裂解液来破坏细胞膜,释放蛋白质。
同时,可以使用加热和还原剂来使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分离。
2.2 SDS-PAGE电泳分离将样品和标准蛋白质分别加载到预制的凝胶槽中。
开启电源,设定适当的电流和运行时间,进行电泳分离。
分离完成后,将凝胶放入转移装置中。
2.3 蛋白质转移将凝胶转移到聚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同时提供足够的电流,并根据蛋白质大小和热力学性质设置适当的时间,以确保蛋白质可以完全转移到膜上。
2.4 特定抗体检测将蛋白质膜进行一定的前处理步骤,如预浸泡、阻断和洗涤。
然后,加入特定的一抗,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wb实验结果解读 -回复
wb实验结果解读-回复以下是对于wb实验结果的解读:1. 实验目的WB实验是一项常用的心理学实验,旨在探究人们的工作记忆和注意力的表现。
实验中通过测量参与者在不同任务中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以及他们的脑电活动,来获取关于认知过程的信息。
2. 实验设计在这次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完成一系列的任务。
其中包括视觉搜索任务、工作记忆任务和反应抑制任务。
通过观察参与者的行为和脑电波谱分析,研究者希望了解参与者在不同任务中的注意力分配和信息处理能力。
3. 反应时间和准确性实验结果显示,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参与者的反应时间随着目标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准确性也有所下降。
这表明参与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找到目标,并且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注意力分散。
在工作记忆任务中,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与任务难度呈正相关关系,即难度越大,参与者的表现越差。
参与者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来维持和操作工作记忆,因此难度越大,他们的表现就越差。
在反应抑制任务中,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和准确性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较大。
即使被告知要抑制反应,他们仍然很难抑制反应,并且更容易犯错。
4. 脑电活动脑电波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视觉搜索任务中,参与者的脑电活动表现出了不同的频率特征。
例如,当目标数量增加时,参与者的α波节律降低,而β波节律增加。
这可能反映了他们的认知负荷增加和注意力的分配变化。
工作记忆任务和反应抑制任务中的脑电活动也显示了与任务难度和执行过程有关的变化。
这些脑电活动的特征提供了关于认知过程和相关大脑区域的信息。
5. 实验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首先,在不同任务中,参与者的表现受到任务难度和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难度越大,参与者的表现越差。
其次,在不同任务中,参与者的脑电活动表现出了不同的频率特征,这可以用于研究认知过程和相关大脑区域的活动。
最后,实验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工作记忆、注意力和反应抑制的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认知过程的机制。
总结起来,通过这次WB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们的工作记忆和注意力表现。
wb实验结果解读 -回复
wb实验结果解读-回复“wb实验结果解读”一、引言:说明wb实验的背景和目的,并解释为什么该实验的结果解读具有重要性。
wb实验,即“Weber-Fechner”实验,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魏伯和费希纳在19世纪中期提出的一种实验方法。
它是一种量化人类感知的实验设计,通过探索感知量度和物理量度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类对于感官刺激的感知和反应机制。
wb实验结果的解读对于认识人类感知的基本规律,揭示感知与心理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设计和方法:介绍wb实验的基本设计和具体方法。
wb实验通常由一系列试次构成,每次试次都包含一个物理量度参数和一个感知量度参数,实验参与者需要比较这两个参数的差异。
在每次试次中,物理刺激的大小会有所变化,但参与者需要判断其感知量度的变化。
实验参与者的反应会被记录下来,最终得出感知量度与物理量度之间的关系。
三、wb实验结果分析:解读实验结果的主要发现和趋势。
根据wb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主要发现和趋势:1.感知量度与物理量度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wb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在感知比较过程中,对于刺激量度的反应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这意味着人类对于刺激的感知并不是简单地按照物理量度进行加工,而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2.感知阈值和刺激强度之间存在关系:wb实验结果还揭示了感知阈值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当刺激强度越大时,感知阈值也会相对提高。
这表明人类感知的灵敏度不是恒定的,而是会随着刺激的强度而变化。
3.个体差异的存在:wb实验结果还发现,不同个体之间在感知判断上存在差异。
有些人可能对于某一刺激更加敏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相对不敏感。
这表明人类的感知能力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和个体特征的影响。
四、wb实验结果解读的意义和应用:讨论wb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wb实验结果的解读对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对感知量度和物理量度之间关系的解读,可以深入了解人类感知过程的规律和机制,从而推动人类认知的研究。
WB 破坏性实验报告
page 15
page 2
简述
判断一个焊点是否满足焊接质量要求的标准往往是通过破坏性 实验来获得焊点的强度,方法如下: 拉力測试方法,称为BPT (Bond Pull Test)
推力试验方法,称为BST (Bond Share Test)。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12
破坏性测试-橫断面实验(Cross Section)
材料試驗之各項需求與步驟:(可分析材料的材質及異常的狀況)
Procedure(實驗步驟)
切割: 用切割機裁切成符合研磨的尺寸 鑲埋: 有分為熱鑲埋及冷鑲埋,目的是:1.固定樣品,方便研磨及拋光 2保護邊緣,增 進制備效果. 研磨: 輕微磨損的表面,為拋光作準備 拋光: 消除細拋變形層-拋光時採用磨粒依次變細的步驟,可移除在研磨階段造 成的磨損。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5
*不同金屬的銲接界面可靠度比較:
焊 接 界 面
Au-Au Al-Al Au-Ag Al-Ni Au-Al Cu-Au Cu-Ag Cu-Al Al-Ag
可靠度的等級
1 2 3 4 5 6 7 8 9 註:數字越小者表可靠度愈高
Si (~ 200 µm)
SiO2 (~0.6µm) W
Deep Probe Mark
Co (~0.06 µm)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14
The End Thank You ! !
2017/1/9
wb实验报告结果
wb实验报告结果
WB实验报告结果
最近进行的WB实验报告显示了一些令人振奋的结果。
该实验是由一支由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的,他们致力于探索WB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新的WB技术,以便更准确地测量WB对细胞和器官的影响。
他们发现,通过WB技术,他们能够观察到WB如何影响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水平。
实验结果显示,WB对细胞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WB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这对于组织修复和再生非常重要。
其次,WB还能够调节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能量产生和利用。
最重要的是,WB还能够调节细胞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除了对细胞的影响外,实验结果还显示,WB对器官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通过WB技术,研究人员观察到,WB能够加速器官的修复和再生,提高器官的功能和稳定性。
这些发现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和促进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这项WB实验报告的结果表明,WB对健康和疾病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全面的。
这些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WB的作用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也为我们更好地保持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这些发现能够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破坏性实验报告(格式)
品名/規格:
客戶:
包裝形式:
自由落體
自由落體
高度
破壞
項目
效果
檢查專案
纸箱开裂
胶袋
漏气
胶袋
開裂
胶袋
穿孔
产品
開裂
合
計
判
定
产品
合格
胶托
--
--
--
--
--
--
--
胶袋
0
0
0
0
0
0
合格
紙箱
0
0
0
0
0
0
合格
特殊事項
一、实验目的:
腐皮虾卷加3层缓冲纸板进行落下破坏性实验,检查是否存在破袋及产品开裂情况。
総合判定
合格
確認
審核
檢驗員
日期:年月日
抽樣量:1箱
生產代碼/賞味期限:无
破坏性实验图片:
1、破坏性实验成品:
←实验前
实验后→
2、破坏性实验步骤: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步骤7
步骤8
步骤9
步骤10
2、开箱检查:
第1层产品状态
第2层产品状态
第3层产品状态
第4层产品状态
二、实验过程:
1、产品速冻后、挑选、装袋、抽真空、装箱后入冷库暂放48小时后开始实验;
2、产品经过自由落体80m高度掉落地面(正面、长侧面、短侧面、棱角等如上图共10次)。
三、检查结果:
实验后检查纸箱棱角有轻微变形,没有开裂情况,开箱检查胶袋没有漏气、开裂及穿孔情况,产品没有变形及裂口,感官良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3
横断面实验(cross section)
對直接作用在晶片表面的焊點來說,除考慮焊接點的強度外,銲接前後 還要檢查晶片的內部結構的構造是否有任何受損 (cratering)的現象。
強酸強鹼實驗 (Etching) :
在焊接后必須检查晶片內部结构的狀況,所以使用饱和的強鹼強酸溶液 来腐蚀掉焊点及晶片表面的铝层,用足够倍率的显微镜下观察內部结构 是否受損(cratering) 、全剥离(沿球与铝层界面剥离)、金球残留、 铝层断裂、球內断裂和弹坑…等现象。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11
异常图片
不良照片如下:
Die Crack Photo (Probe Mark造成)
Die Crack Photo (Bonding 造成)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7
焊线材质差异性分析
AU 價格高 導電性較低 優點 熱傳導係數較低 熱膨脹係數(CTE)14.2 Tensile Strength 抗張強度 每單位平方公厘最多220 金屬間化合物的生成快 缺點 不易氧化 硬度較低 CU 價格低 導電性較高 熱傳導係數高(39.4 kW/m2k) 熱膨脹係數(CTE)16.5 Tensile Strength 抗張強度 每單位平方公厘210~370N 金屬間化合物的生成慢 易氧化 (可信賴度下降存放時間短) 硬度高 (Bond的力量相對需要提高,對Pad的損害 很大,較易Cratering)
Si (~ 200 µm)
SiO2 (~0.6µm) W
Deep Probe Mark
Co (~0.06 µm)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14
The End Thank You ! !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6
IMC Growth for Au & Cu Wire
Au wire 500H
Cu wire 1000H
X10000 1.20um
• IMC Thickness> 2um
• IMC Thickness< 2um
實驗結果證明
金線:於打線後一天,就生成Au4Cl和Au2Cl厚達8um,打線後4天更是生 成Kirkendall Void , 20天後生成約的金屬間化合物已超過2um 銅線:於一天候沒有生成任何化合物,16天後才生成非常薄的Cu/Al層, 128天之後僅生成約1um的金屬間化合物,且完全沒有Kirkendall Void生成
WB 破坏性实验报告
Date:2009/02/06 Prepared by: Chen Yong Lin
Introduction
简述 材料基本原理 焊线材质差异性分析 品质分析 破坏性测试破坏性测试-横段面实验(cross section)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15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10
简易流程图
Step1
用滴定王水或NaOH覆 蓋檢查的部位
Step2
經過數分鐘後球體會剥離 開鋁層,此時用清水去除 掉學藥劑
Step3
用顯微鏡 目視確認 Craterin g狀況
40X顯微鏡
Chec k Step
– 通常利用下列兩種拋光液將試片拋至鏡面 » 鑽石懸浮液 » 氧化鋁粉懸浮液
清洗: 去除研磨拋光階段留於試片上的研磨粉末以免干擾分析結果,必須將試片依次序 浸泡於酒精及去離子水中,以超音波震盪器振洗。
P.S 完整的SOP請參閱附檔。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5
*不同金屬的銲接界面可靠度比較:
焊 接 界 面
Au-Au Al-Al Au-Ag Al-Ni Au-Al Cu-Au Cu-Ag Cu-Al Al-Ag
可靠度的等級
1 2 3 4 5 6 7 8 9 註:數字越小者表可靠度愈高
page 2
简述
判断一个焊点是否满足焊接质量要求的标准往往是通过破坏性 实验来获得焊点的强度,方法如下: 拉力測试方法,称为BPT (Bond Pull Test)
推力试验方法,称为BST (Bond Share Test)。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焊線採用金線,是因金線具有電導率大、耐腐蝕、韌性好等優點,所以廣泛的應用在集成 電路 ,但隨著高密度封裝的發展,同時微電子行業為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必將尋求 工藝性能好、價格低廉的金屬材料來代替價格昂貴的金,眾多研究結果表明銅是金的最佳 替代品。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8
破坏性测试-強酸強鹼實驗(Etching)
焊球點侵蝕試驗之各項需求與步驟:(依客戶需求及材料特性 所製作實驗不同)
Procedure(實驗步驟Ⅰ) 依據客戶需求及材料選擇使用方法之ㄧ
1.從金線站取一顆已打金線的產品 2.準備王水容液(1份硝酸+3份鹽酸) 3.將容器中之晶體滴入王水做侵蝕10~20分鐘 4.以子將晶體取出,用水清洗 5.銲球被王水侵蝕,再以高倍顯微鏡檢驗鋁墊侵蝕結果 6.鋁墊若出現彈坑火山口、裂痕或露出矽層則判定為不良
Test method Ⅲ(實驗方法 Ⅲ) 依據客戶需求材料選擇使用 方法之ㄧ
1.金線拉力測試後的產品 2.準備鹽酸(HCL)溶液15~20ml,置於加熱板上加熱,溫度 120± 10℃-加熱20± 5分鐘 3.之後將鹽酸倒掉,再取純水20~30ml,置於加熱板加熱清洗,溫 度80± 10℃-加熱15± 5分鐘 4.銲球被鹽酸侵蝕後,再以高倍顯微鏡檢驗鋁墊侵蝕結果 5.鋁墊若出現彈坑火山口、裂痕或露出矽層則判定為不良
page 12
破坏性测试-橫断面实验(Cross Section)
材料試驗之各項需求與步驟:(可分析材料的材質及異常的狀況)
Procedure(實驗步驟)
切割: 用切割機裁切成符合研磨的尺寸 鑲埋: 有分為熱鑲埋及冷鑲埋,目的是:1.固定樣品,方便研磨及拋光 2保護邊緣,增 進制備效果. 研磨: 輕微磨損的表面,為拋光作準備 拋光: 消除細拋變形層-拋光時採用磨粒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變細的步驟,可移除在研磨階段造 成的磨損。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9
Test method Ⅱ (實驗方法 Ⅱ) 依據客戶需求材料選擇使用 方法之ㄧ
1.從金線站取一顆已打金線的產品。 2.準備氫氧化鈉 (16g NAOH +1公升去離子水) 3.將試管中晶體滴入1ml氫氧化鈉容液,置放於超音波清洗機內,清 洗設定為35分 4.鋁墊若出現彈坑火山口、裂痕或露出矽層則判定為不良
page 13
异常图片
可分析出材料的特性及發生異常的原因後,再改善。
Bond too deep
The probe mark is too deep
5000 X
Al (~ 0.95 µm) FSG (~ 0.92 µm) FSG (~ 0.85 µm)
Al (~0.5 µm)
Ti (~ 0.07 µm) Al (~0.36 µm)
2017/1/9 ASM Pacific Technology Ltd. © 2009 page 4
材料基本原理
依銲接原理來說當銲接時,是利用金與銀、銅、鐵、鎳合金的共金效果來 銲鑄 第一焊點為金與鋁或銅與鋁兩種金屬的銲合 依材料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是ㄧ種「介金屬化合物」的生成(Intermetallic Phase) 當兩種金屬互相接觸在一起時,擴散的過程將會開始,兩者原子將會在介 面間互相進行擴散作用,當金和鋁原子互相擴散時,某種形式的化合物於 是形成,這種形成的化合物即稱為「介金屬化合物」 而在焊接時溫度及超音波能量將會幫助原子間彼此的擴散,介金屬化合物 可提供界面間的接著力,以完成銲接的過程,但因製程溫度的變化所產生 的結構變形及所受介面間的熱應力,會產生常見的兩種破壞方式情況: (一)晶片破壞(Die Crack):在晶片受到大應力時所衍生的破裂現象。 (二)脫層(Delamination):材料性質不匹配,因而在介面處的剪應力與拉 應力太大,使介面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