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件新闻预警和舆论监督管理办法_1
突发公共舆情的管理与舆情应急措施
突发公共舆情的管理与舆情应急措施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形式多样化且渠道广,导致公共事件频繁突发。
一件普通的突发社会事件经过新媒体助推极易引爆舆情成为公共事件。
若不及时对社会公共舆情事件监管理和处置,很容易影响到政府的执政和社会治理工作。
因此,为避免社会公共事件舆情愈演愈烈,各级政府部门亟需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共事件的舆情管理和处置。
突发公共舆情的管理与舆情应急措施:1. 及时、全面、科学地了解网络舆情是成功引导和应对社会舆论监督的前提。
面对海量的舆论信息,可以借助先进的社会舆论监测系统。
对微博、微信、网站、论坛、贴吧等舆情的主要载体进行监测和预警,并对监测内容进行专业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成果,使政府应对社会舆论监督有科学的依据。
2. 在民众对政府的社会舆论监督中,除了社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也包括政府的办事态度。
政府在处置社会问题或者面对民众的问题反馈时,若是态度麻木、拖怠,很容易激发民众的不满情绪,从而导致更大舆情危机的爆发。
3.快速响应既包括对民众反馈的监督信息进行调查,也包括在调查过程实时告知公众调查的进度,了解事件的真相。
若监督信息属实,则需快速解决;若是信息虚假,则要将事实真相查明告知公众。
4.由于互联网舆情发展状况复杂多变,所以在社会公共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需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力度,做好重点事件实时监测分析,便于及时了解事件发展动态变化,把握好舆情发展趋势。
根据舆情发展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应对措施。
5.在处理好民众反馈的社会问题后,政府要组织对案例事件进行学习,分析事件背后透露的本质问题,主动整改,加以防范,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同时,对合理如实反馈了社会问题的民众予以鼓励,提升民众对政府进行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促进官民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6.社会公共事件的舆情产生后,极易引起社会舆论。
所以,为了避免事件的发生,带来信息巨大负面效应。
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监督的做法、成效和思路、计划,有好的典型案
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监督的做法、成效和思路、计划,有好的典型案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舆论引导力建设,既是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也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和任务。
2018年以来,全国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县级融媒体中心成为基层舆论引导力建设体系的重要推动者,并从各个方面积极完善着自身的基层舆论引导力建设。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基层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现状目前,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舆论引导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及时宣传和准确解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基层舆论引导。
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宣传工作的前沿阵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性原则,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分析好、宣传好、阐释好、落实好,确保政策及时和顺利落地。
内容上,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热点议题进行报道策划,做好重大主题宣传的策划和报道;形式上,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注重贴近性,让群众入耳、入眼、入心,力求提高传播效果,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旗帜引领的作用,确保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
如长兴传媒集团精心打造“掌心长兴”APP,做好短视频、H5、融合直播等多样化产品,用新媒体渠道开展主题宣传,让新媒体平台成为基层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2.讲述本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故事。
作为县域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守土一方,充分凸显地域接近性,多角度、多形式报道本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呈现好故事、好人物、好画面,切实发挥县级融媒体的教育、引导功能,真正做到公众在哪里,舆论引导就延伸到哪里。
如长兴传媒集团开设的民生栏目《小彤热线》,节目内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获评浙江省新闻名牌专栏,深受本地受众的欢迎。
3.在重大危机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中承担媒体职责,筑牢舆论宣传阵地。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发声,及时准确报道信息,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地方媒体如何做好“舆论监督”近几年,“媒体舆论监督”被称为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力量”,在许多工作领域,特别是涉及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热敏感问题上,发挥着重要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曾几何时,不管社会发生任何大小问题,只要一经媒体曝光用不了多久,都能够很快得到相关部门的“回音”,并能及时将处理结果公之与众,给社会一个交待。
因此,大众对于媒体舆论监督的信任和期待值越来越高。
“舆论监督”节目也成为各级媒体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舆论监督”的限制和难度也越来越突显出来,尤其是一些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更是如此。
监督面不够广,监督的力度不够深,一旦遇到“上面干预”往往适可而止,其结果便造成了监督的局限性。
一、地方媒体经常要面对“监督受限、监督无效”在现实的采访中,媒体记者经常会遇到“监督遭遇尴尬”的现象。
例如,前一段时间,陕西某县委书记对记者“是否有干部参与办矿”这样的提问,回答道:“你们记者管得也太多了吧?你问的事我一概不知道!”在近几年的采访中,笔者也曾经遭遇过一些“尴尬”的情况。
有一次,记者采访某单位,前后打了10多个电话,每个部门都说不归自己管,让联系其他部门,最后又被推回到第一个接电话的部门。
而这样的现象对于我们这些地方媒体记者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
除了采访遇到“尴尬”情况之外,“监督无效”的情况也常会遇到。
笔者在采访包头市东河区东豪国际住宅小区是否存在问题时,对质检、规划、房管等多部门都进行了采访,经过多方查实,小区的确没有达到入住条件、质量也存在问题。
节目播出之后,除业主拍手叫好之外,开发商和相关监管部门却置若罔闻。
在记者追踪报道时,开发商曾经对记者说“你差不多就行了,最好少管闲事!”而且各别监管部门也都纷纷推托“不关自己的事,他们要是还有疑问就到法院起诉去吧”,甚至有些部门直接拒绝采访。
类似的“监督受限、监督无效”的情况对于地方媒体记者来说比较普遍。
二、地方保护的观念使地方媒体监督受限一些地方在发生重大事件时,一般政府先是想捂,不让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4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6.28•【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五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突发事件应对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24年6月28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4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24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与指挥体制第三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四章监测与预警第五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六章事后恢复与重建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作出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有关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领导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军地联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法治保障的治理体系。
浅谈如何加强网络舆论管理几点的思考
浅谈如何做好网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首先,我先举一个事例,事因:2010年1月12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坡贡镇派出所副所长张磊在出警过程中使用枪支致两人死亡。
1月17日,安顺市警方透露了“1.12安顺枪击案”的初步尸检结果,安顺市警方负责人表示,张磊临场处臵经验不足,存在处臵不当问题。
1月18日,安顺市人民政府就该案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两死者生前喝酒、枪击过程等细节,但官方仍未对枪杀案进行最后定性。
随后,公安局已依法对张磊刑事拘留。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苏玥:有网友直指,如果当地政府没有干预新闻舆论,没有干预司法独立,那么,这就是一件简单的刑事案件。
安顺市政府想“捂盖子”,在检察机关还没有介入、尸检没有进行之前,就直接定性“袭警”,从而争取话语权。
甚至补偿的70万元,也被称为“救济款”,既无“袭警”,又何来“救济款”呢?这样相互矛盾的言论并不能安抚网民,反而使网络情绪更为激化。
事实证明,不姑息,不偏袒,不唯上,只唯实,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特邀专家杨恒均(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纷繁复杂,但最严重的则集中在警民冲突上。
说句公道话,这类事件中外都有。
警察们都是在高度压力下工作,有时失控犯错甚至犯罪都并不奇怪,这种事情发生后,即便在西方国家,往往也会考虑到警察当时面临的压力从而适当量刑。
民众理解警察的工作,也理解对他们量刑标准,但却绝对不会容忍任何隐瞒错误或者罪行的行为。
安顺枪击案后,让人感觉他们在掩盖真相,庇护同类。
为什么不在这件事发生伊始,就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调查?偏偏要走旨在保护警察声誉的“程序”,而这恰恰给喧哗的舆论找到宣泄口,不但严重损害警察形象,也进一步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所以我说,对安顺警察枪击事件的处理暴露了我们执政者陈旧不堪的执政理念,已经与互联网信息时代相差很远了。
导致的的根本原因是陈旧理念已然落后于信息时代。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浅谈如何做好网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工作》。
危机事件中的舆论监督——以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为例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
危机事件因其突发性、灾难性等特点,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新闻价值的标准,同时也因其不可预知、传播迅速、影响巨大等特点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因此,作为社会的守望者,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种种表现就显得至关重要。
舆论监督的功能发挥程度与好坏,也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本文主要以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为例,对舆论监督在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以讨论媒体在实际的危机应对中的意义。
一、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始末2004年,重庆南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拆迁开发商,与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签署联建协议,后来,重庆正升公司加入,成为该项目法人,启动了重庆杨家坪鹤兴路的拆迁工作。
由于开发商一直不同意杨家坪鹤兴路17号杨武、吴苹夫妇原地安置的条件,双方也没有正式协商,到2006年9月,整个鹤兴路上只剩下杨武一家,整座房子就像一个孤岛矗立在四面都是深坑的土地上。
此事一经媒体报道,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来自国内外的上百家媒体和媒体背后的目光都在等待,看身处“孤岛”的杨武以及这个已陷入僵局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如何最终落脚到彼岸。
从2006年9月14日到2007年2月9日,吴苹和开发商进行了三次协商。
事实上,第三次协商已经使双方无限接近,但因为一个公章引发的问题,双方再次谈崩。
事件最终通过法律手段解决。
2007年4月3日,重庆九龙坡区法院披露了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安置协议的具体内容。
重庆智润置业与杨昧揣一@武夫妇达成协议,采取“拆一还一”的方式进行异地安置。
杨武房屋评估价为人民币2477547元,另补偿被执行人杨武旧房设备费2222元、搬家费人民币2万元、装饰补偿费10万元。
据称,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异地安置房价格为人民币3068847元,双方同意按照以上价格采取约定方式置换产权;同时,被执行人杨武同意将其九龙坡区杨家坪鹤兴路片区17号的房屋交付重庆智润置业有限公司拆除。
专技天下共需科目学习试题答案1
、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应急预案中基本都确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一把手”的()制度。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分级负责B、属地管理C、领导责任D、统一协调2、以下各个国家的机构中,不属于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的是()。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B、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C、韩国国家安全保障会议D、日本中央防灾对策本部3、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全球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以下关于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和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地震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B、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地受到洪水威胁C、我国面临的火山喷发威胁大、频度高、范围广D、平均每年有10个左右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在我国沿海登陆4、媒体应针对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分类进行报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对于重大自然灾害,媒体应及时报道,全面告知,深入分析B、对于事故灾难,媒体应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多做理性分析C、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保证信息的及时公开和准确权威,做到科普及信息传递并重D、对于社会安全事件,应及时报道,公开全面,透析深层原因5、关于我国社区安全的总体形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社区安全隐患增多B、社区常住人口增多,流动人口减少C、社区管理仍存在很多弊端D、社区是社会矛盾的聚焦点6、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明确自身义务,正确履行应有作用。
这些义务不包括()。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紧急避险义务B、警告义务C、保护和制止义务D、救济义务7、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典型特征的是()。
(本题分数:2 分)存疑A、突发性和紧急性B、不确定性和易变性C、危害性和破坏性D、信息的充分性8、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是我国中央政府的应急管理综合办事机构,其职能中不包括()(本题分数:2 分)存疑A、值守应急B、信息汇总C、事故调查D、综合协调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
舆论监督的功能
舆论监督的功能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表达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意见, 对国家政府、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及行为, 以及社会上有悖于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实行的某种制约。
由于它具有事实公开、传播快速、影响广泛、披露深刻等特点, 所以能迅速聚焦人们的眼球, 吸引大众的注意力, 引起政府的关注,促进矛盾和问题的及时解决以及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惩处。
从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来看, 像湖南嘉禾强制拆迁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广州孙志刚事件、沈阳黑帮头目刘涌案、山西黑砖窑事件等, 事件真相的披露及对有关人员的处理, 无不显示出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
一、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舆论监督是“无处不在的眼睛”, 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
向权力挑战是新闻舆论的天性, 公众的舆论监督是贪官污吏的天敌。
当前, 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各种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 民主政治的空前发展也为舆论监督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而要搞好新闻舆论监督, 必须对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以充分发挥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功效。
从积极作用看, 新闻舆论监督有如下功能: 一是宣传引导功能。
新闻媒介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组织舆论、引导舆论的功能。
引导舆论, 是现代新闻媒体的最主要任务, 它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能引领整个社会的舆论方向。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 “舆论导向正确, 是党和人民之福”, 深刻揭示了新闻舆论在新时期的功能和作用。
新闻媒体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多、社会影响广等特点, 对社会起着一种“了望哨”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讴歌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是舆论导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二是规范强制功能。
新闻舆论通过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之于世, 能够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 将违反者置于强大的社会压力之下, 从而起到强制遵守社会规范的作用。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 在通常情况下, 即使人们对违反规范的行为有所知晓, 也不会发生有组织的社会制裁行动。
精选关于舆情监测处理方法总结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网民数量飞速增长,网络逐渐成为一个展现情绪、表达民意的公共平台。
同时,各种社会思潮交汇,各种利益诉求集散,多种意识形态较量。
职场范文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舆情监测处理方法总结资料,提供参阅。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更需要进行网络舆情引导与谣言治理,以弘扬主旋律、伸张正能量。
从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治理舆情的经验教训来看,重点在对网络谣言的识别和防治方面。
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治理是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从决策层面向执行层面转化的应然要求,也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所谓“突发事件”,就是突然发生了对公众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构成威胁,需要运用公共权力调动公共资源才能解决的危机。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简言之,即“天灾人祸”,例如当前流行的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
新媒体尤其是大数据的“去人性化”“模糊化”“碎片化”等隐性特征,我国大数据管控能力不足的现状以及治理主体多元化,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和开展网络舆情管控带来了严峻挑战。
当前虽然各种信息高调频发,舆情管控十分困难,但也为网络治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路径、提供了新范式。
(1)时代特点:两个大局和5G时代。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相比于过去,一方面网络舆论监督促进了政府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多元化,使舆情危机的影响范围扩大,给政府应对危机带来了更大压力。
因此,政府部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在5G来临之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传播平台全面升级,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
比如,某网民在微博发帖,称“武汉市某医院存在三具尸体长时间无人处理”,在网络引起哗然。
后经核实,该视频为拼接、配音、再制作而成。
预防腐败应知应会60题
..预防腐败知识应知应会60题1、中央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发展过程?答: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05年1月,中共中央以3号文件印发《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2008年6月,中央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方面提出了五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目前,中央正着手制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
2、惩防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答:2010年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思想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建成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3、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工作原则是什么?答:(1)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2)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3)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相统一;(4)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4、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持惩防并举、重在建设;坚持统筹推进、综合治理;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5、惩防体系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什么?答: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6、惩防体系建设提出强化监督制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发挥各监督主体的作用。
论新闻报道引发的媒体舆情及其预警
论新闻报道引发的媒体舆情及其预警微博时代,传媒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舆论批评的风险。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差、新闻报道的质量欠佳、突发事件报道缺乏核心信息,所有这些都可能引发相应的媒体事件,使新闻媒体陷入尴尬的境地,进而造成传媒业的声誉受损。
2014年3月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中国媒体原创性新闻少,核心信息全部由西方媒体调查后披露,导致国内媒体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
从媒体舆情管理的角度看,媒体事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媒体可以通过相应的舆情预警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提升新闻媒体的竞争力。
标签:突发事件;马航失联事件;媒体舆情;舆情预警;新闻竞争力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航班号为MH370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
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媒体对此展开报道。
中国媒体因为对该事件的报道不尽如人意,引发了针对媒体的舆论批评。
国内媒体需要从舆情中发现自身危机,积极预警,以便防患于未然。
一、网络社会与媒体的声誉风险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因为原创性新闻少、核心信息缺失,本是信息传播者的中国媒体成为舆论批评的对象。
特别是相关信息进入互联网之后,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媒体声誉受损。
面对这一现实,媒体需要清醒地意识到所面临的声誉危机,积极应对,力求巧妙化解。
1.印象管理与声誉管理印象管理,又称印象整饰,由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指人们总是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戈夫曼认为,在演员与观众的互动中,如果想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就必然要对自己在表演时的种种行为进行管理。
通常,印象管理侧重于个人的自我评价。
对于社会机构来说,社会交往的扩大决定了它必然与更多的人或机构发生联系。
个人或机构对他者的印象可能存在单一的看法,但多数人产生相似印象后,共同的印象会成为影响他者声誉的重要因素。
美国学者凯文·杰克逊的“声誉资本”理论更有助于社会机构重视社会声誉的塑造。
他认为,声誉资本是一种无形资产,包括真诚、信任、尊严、同情和尊重等,在实际的商业关系中比任何有形资产更为重要。
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96分)-2014年12月
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96分)-2014年12月第一篇:泰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应对突发事件能力(96分)-2014年12月1.单选题【本题型共25道题】黄色背景为选择答案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同时波及多人甚至整个工作或生活的群体,这体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A.复杂性 B.公共性 C.危害性 D.突发性2.资源和环境问题存在着明显的外部性,即环境破坏者所承担的成本()社会所遭受的损失。
A.等同于 B.低于 C.高于 D.不影响3.灾变动力机制是推动防治疾病认识和实践的机制,它对社会参与卫生事业发展具有()。
A.直接启动性 B.滞后性 C.积级性 D.动员性4.自然灾害的()将它与人类自身造成的灾难事件区别开来。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人为属性 D.生产属性5.防治监控传染病的工作被称为“公共卫生”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工作的成果是一种()。
A.社会物品 B.社会产品 C.公共产品 D.公共物品6.突发事件的一致性是指在危机中的()具有相同的要求。
A.公众 B.受害对象 C.管理者 D.利益主体7.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主体的行为,均源于参与事件的群体或个人的().A.外在表现 B.社会要求 C.内在需求 D.自我满足8.()演变成金融危机,就必然意味着整个金融系统陷于瘫痪,其危害程度将远远超过的任何一种金融风险。
A.泡沫经济型风险 B.银行内部风险 C.国债风险 D.外债风险9.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体系在纵向关系上体现了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程度。
A.管理 B.附属 C.集中和分散 D.集权和分权10.()是指贸易全球化、全球生产重组以及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所引发的各种经济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衍生与传播。
A.金融危机全球化B.次贷危机全球化C.货币危机全球化D.经济危机全球化11.()是指根据情报信息和事件预测结果,用书面文字形式制作的、用以处置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应采取的工作计划和行动方案。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前言:为了确保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危险品储存等领域的安全,预防和化解重大危险事故风险,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办法》。
本办法旨在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落实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措施,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规范重大危险源监控行为,提升重大危险源管理水平。
一、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的建立1. 重大危险源清单的编制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将其公示,以便社会公众监督。
重大危险源清单包括危险品储存、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重大危险源。
2. 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估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和预警的依据。
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危险源性质、数量、位置、作业方式等因素,并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3. 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预警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对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报告异常情况。
同时,设置预警指标和阈值,一旦超过阈值,即发出预警信号,启动应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损失。
4. 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定期组织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人员素质。
演练内容应包括警报响应、事故调查、现场救援、危险源扑灭、伤员救治等方面。
二、重大危险源监控行为的规范1. 重大危险源运营单位的责任重大危险源运营单位应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并落实相应的权责。
同时,定期对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等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消除隐藏的安全隐患。
2. 监管部门的职责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重大危险源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运营单位的合规性。
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处罚和整改。
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工作。
3. 专业机构的参与各类专业机构应参与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意见。
重大危险源的设计、建设、运行等环节都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浅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
浅谈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作用摘要: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人们更加重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由于新闻媒体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的特征,且传播范围广,能够针对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曝光,规范社会的行为向正确方向发展。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并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只有舆论监督作用,利用社会舆论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关键词:闻媒体舆论监督;社会作用;措施1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1.1新闻媒体的权利我国的法律规定了人民享有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这就使得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可以说是党和国家赋予了新闻媒体的监督社会的权利和义务,是一种民主的监督权利。
法律是保护各种权利的基础,新闻媒体要行使社会监督的权利必须有法律作为保障,所以我国的法律就明确的规定了新闻媒体拥有采访权,并且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具有知情权和实时公开报道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社会的黑暗面要履行监督和批评的权利,这既是新闻媒体的权利也是义务。
采访权指新闻工作者在法律不禁止的情况下在任何公共空间搜集新闻信息并自主选择记录方式的权利,或新闻工作者有权要求法律规定有义务公布信息的采访对象提供真实、准确和全面的相关信息,不受他方外力非法地阻止和侵犯,媒体及记者的财产权、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凡是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媒体都有采访权和知情权,然后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布给人民,让人民具有获悉社会事件的权利。
新闻媒体的采访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侧重点,一个就是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这就明确了新闻媒体采访权的职责范围,要新闻媒体不能越界法律的红线。
另外一个是新闻媒体的采访对象可以自主的选择,采访的方式也是由自身决定,最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对社会的违法犯罪具有监督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其采访权是受保护的,不会受到其他外力的干扰和阻止。
由于新闻媒体充当的正义的角色,在采访的过程中人身安全是最大的问题,这就要求社会各界要切实的保护新闻媒体的采访权。
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是通过对新闻事件采访,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编辑,在通过媒体报道出来,让人们可以获知社会事件的真相,实现人民依法享有的知情权。
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策略方案
突发事件中政府应对舆情危机的策略方案快速反应,抢占信息先机。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应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危机应对小组。
这个小组由宣传、公关、法律、业务等多部门组成,形成合力。
小组成员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并迅速制定应对策略。
记住,舆论的战场不等人,谁先发声,谁就能占据主动。
1.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在发布任何信息之前,务必经过核实,避免因信息不准确而引发更大的舆论危机。
2.保持信息的连贯性。
在危机应对过程中,政府发布的信息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让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全貌。
3.增强信息的可信度。
政府发布的信息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要让公众相信政府是在为他们的利益着想。
舆论引导,塑造积极形象。
在突发事件中,政府要善于运用舆论引导策略,塑造积极的形象。
具体做法如下:1.确定舆论引导的主题。
根据事件的特点,确定一个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如“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等。
2.制定舆论引导的方案。
针对不同媒体平台,制定相应的舆论引导方案,如新闻发布、社交媒体运营、线上线下活动等。
3.落实舆论引导的责任。
明确各部门在舆论引导中的职责,确保舆论引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1.建立多方沟通机制。
与媒体、公众、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建立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畅通。
2.及时回应关切。
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政府要及时回应,避免舆论发酵。
3.开展心理疏导。
对受灾群众、遇难者家属等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
1.梳理危机应对流程。
对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建立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应对工作的有序开展。
3.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应对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注意事项:1.避免信息滞后。
政府要确保信息传递的效率,不能让谣言和不实信息抢占先机。
解决办法:建立24小时舆情监测机制,确保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快速反应。
重大事件新闻预警和舆论监督管理办法
重大事件新闻预警和舆论监督管理办法背景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速度日益加快,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事件来说,新闻媒体的报道可以对相关的人们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新闻预警和有效的舆论监督管理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任务。
新闻预警新闻预警是指当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媒体和政府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提醒公众注意并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
为了做好新闻预警工作,可以考虑以下几点:建立信息发布机制政府和媒体可以建立紧密联系的信息发布机制,及时交流相关信息,确保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发布。
同时需要建立一些专门的预警机构,负责分析和判断事件的风险等级,以便于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做好信息搜集和处理政府和媒体需要在平时就建立良好的信源联系,及时搜集事件信息。
对于涉及到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事件,应该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团队,对搜集的信息进行适当的筛选和处理,减少误报和流言的传播。
发布准确信息在发布预警信息时,政府和媒体需要做到准确、详尽、及时、公开。
需要向公众公布与事件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影响范围以及应对策略等,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认知和判断事件的风险等级。
舆论监督管理一旦发生重大的事件,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也是十分重要的。
政府和媒体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公众正确对待事件,同时加强舆论监督,避免一些不实的谣言和负面影响的扩散。
具体做法如下:建立权威信息渠道政府和媒体应该合作建立权威的信息渠道,及时向公众提供与事件相关的准确信息,让公众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事件的情况。
政府还可以与媒体合作,开展一些相关的宣传活动,加强公众对于安全事宜的认识。
严格打击谣言政府和媒体需要采取有力的手段打击谣言,防止造成不良影响。
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对于涉及到公共安全的谣言进行专项整治。
媒体也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批判、辟谣机制,及时澄清不实的消息,让公众能够理性和科学地分析和判断事件。
引导正确舆论政府和媒体需要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100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100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100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何时通过、何时开始施行?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予公布,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食品安全法》共有多少章多少条?答:《食品安全法》共有10章104条。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第三章食品安全标准第四章食品生产经营第五章食品检验第六章食品进出口第七章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3、《食品安全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答:《食品安全法》第一条规定立法目的是为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食品安全法》的调整范围是什么?答:《食品安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与食品有关的下列活动都必须遵守本法。
(1)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3)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4)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5)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6)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公布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
5、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是怎样规定的?答:《食品安全法》第三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6、国务院各部门食品安全职责是怎样划分的?答:《食品安全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管理规定
重大事故管理规定重大事故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重大事故的预防和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在预防、管理和应对重大事故中的相关工作。
第三条重大事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社会安全事件,其后果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事件。
第四条重大事故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风险控制、责任追究、信息公开、救援保障的原则。
第二章预防机制第五条各级政府应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机制,加强对各类潜在风险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第六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工作场所、设备、工艺符合安全要求,防患于未然。
第七条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能力。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制度,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
第八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章应急管理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确保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各级政府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种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第十一条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风险状况,制定相关应急处置措施,并组织好应急演练。
第十二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和发布制度,确保重大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并公开相关信息,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事故调查制度,对重大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并追究相应责任。
第四章救援保障第十四条重大事故发生后,各级政府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类救援力量参与事故救援,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第十五条企事业单位应按照预案要求,及时组织员工撤离、疏散,确保员工的安全。
第十六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救援力量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
5474787_“预警新闻”探析
2014年第8期新闻前哨放了强大的正能量。
3.摒弃唱衰心态,做建设性舆论监督。
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应该始终站在“建设者”的角度,积极报道社会热点事件,舆论监督的落脚点应该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011年7月,武汉晚报记者左洋在接到旅客反映武汉最大汽车客运站———金家墩站“兔子”拉客、黑车宰客的投诉。
记者先蹲守一周暗访,在武汉晚报曝光事件后,江汉区政府立即责令有关单位整治。
然而,记者并未停止调查,而是连续一个月连续跟踪报道,最终找到症结:区交通局缺乏有效执法权。
9月初,江汉区政府解决了执法难问题。
2013年1月—2月,金家墩站在武汉市交通文明指数测评中垫底提升至前列。
事实证明,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力量,积极主动报道社会事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不仅有利于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也有助于解决问题,引导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四、结语“我是建设者”不仅是一种定位,更是一种要求。
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时刻鞭策做建设型记者、编辑、评论员,更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将此讨论内化于心,在新闻事业中践行“我是建设者”的新闻作为,深化走转改,积极引导舆论,做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时代在发展,对于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传媒体制变革的背景下,记者要摒弃浮躁的心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角色,更要沉下心做新闻,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当好新闻战线上合格的建设者,为中国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肖曜梁锋:《新闻工作是建设者: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新闻前哨》2013年第6期[2]蔡华东李琼付勤等:《建设者传播正能量、共圆中国梦———湖北日报“我是建设者”大讨论思考与实践》,《新闻前哨》2013年第6期[3]段姝贤:《深化走转改坚持三贴近着力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太行日报》,2013.年6月4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信息传播速度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希望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更希望了解将要发生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大事件新闻预警和舆论
监督管理办法
重大事件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也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难点。
为了改进和加强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报道,准确开展监督,正确引导舆论,特制定县重大事件新闻预警和舆论监督管理办法。
一、建立重大事件信息报告快速反应和新闻预警制度
⒈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注重效果的原则,实行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重大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
建立重大事件新闻发布制度,抓住时机,适时组织和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此与新闻媒介进行面对面的双向沟通
和交流,由处置事件的政府主管部门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突发事件信息,部门的立场、观点,塑造自身良好形象。
⒉各乡镇、各部门要密切关注本区域本部门改革与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尽快建立重大信息、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问题新闻报道工作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快县乡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信息灵敏、准确,把握要情信息的主动权。
级媒体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抢占新闻制高点,掌握准确、全面、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统一口径,在第一时间拿出客观准确的报道材料。
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刑事案件、疫情等危及公共安全并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的突发事件,经请示领导同意后,按照行政主管部门的通报及时进行报道。
⒋涉外、涉港澳台和涉及民族、宗教、人权、邪教等问题的重大突发事件,重大政治性、政策性、群体性事件,按委、政府的指示,由委部负责审定通稿并授权统一向媒体报道。
⒌对局部地区已发生、有可能引起媒体关注的事件,由各部门、各乡镇搜集整理后以书面形式报委部,委部可通过《内情》形式委、政府领导进行反映。
二、建立重大事件信息舆情迟报漏报责任追究机
制
⒍将重大事件、舆情信息报告工作列入单位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内容,平时考核由委通讯组建档管理。
⒎凡在第一时间没有将重大事件、舆情信息报告的部门和单位,经调查核实后,予以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免谈话;对年累计出现次以上迟报漏报者,由委、政府领导对其主要责任人进行调查谈话;造成严重后果者,委、政府将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调查处理。
三、建立舆论监督管理机制
⒏切实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
要以求实的精神开展舆论监督,坚持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道听途说。
要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既对事实本身负责,又对事实使用的准确性负责,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
要以恰当的方法开展舆论监督。
要选择好典型,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力度。
典型选择要注意代表性、针对性,抓住那些既能反映事件本质,又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舆论监督。
时机把握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火候节奏,讲究策略艺术,注意实际效果。
力度掌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量适度,密度调控,切忌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要以建设性的态度从事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