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案例分享共41页文档
(语文教案)《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
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赤壁之战是一篇历史故事,它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赤壁之战教案与分析1一、教学目的: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开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学生阅读有关三国演义故事集五、教学时间:第2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 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比照方何(能否用课文中的比方告诉对方)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比照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2)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以少胜多)(3) 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 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本文的主要内容)(5) 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赤壁之战高一语文鲁人必修一第四单元昨战争
赵匡胤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1 362年。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连都交代 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资治通 鉴》取材极为广泛,取材于“正史”、“杂史”、文集、笔记 等有关著作,先由当代通儒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分段撰写,
时,吕蒙已死,吴中无人足以当抗刘重任,吴中满朝文武皆
惊,纷议请降。孙权力排众议,拜将书生陆逊,命其督兵抗
蜀。陆逊效昔日周瑜火Ev攻a之lu举at,io火n烧on连ly营. 七百里,顿使蜀国盛 eate势d一w去ith不A返s。po由s此e.可Sl见id孙es权f唯or才.N是E举T之3功.5绩C。lient Profile 5.2.0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预习作业
1.通假字 ①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___住_____通__驻______ ②将军禽操,宜在今日___禽_____通__擒______
③五万兵难卒合_E_v_卒_a_l_u_a_t通io_n__猝o_n__ly__. eated w④ith顷A之s,po烟s炎e.张Sl天id_e_炎s__f_o_r__.N通E__T_焰_3_._5__Client Profile 5.2.0
鲁迅先生因此为其写了Ev部a《lu铸at剑io》n;on大ly家. 闺秀赵四小姐毅然陪 eate伴d 张w学ith良A将s军po,s生e.死Sl相id依es休f戚or与.N共E,T赢3得.5多C少l人ien的t由P衷ro敬fil佩e 。5.2.0
慷慨C是op潇y洒ri。gh左t 伯20桃0、4-羊20角1哀1 于A雪sp中os,e衣P服ty单L,td食. 物少,
赤壁之战doc
24赤壁之战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著名的战争——赤壁之战3、能根据提纲复述赤壁之战的过程。
4、能用“不计其数”说话。
积累课文成语六个。
5、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像,说说曹操大败后的想法。
教学重点:根据提纲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能根据故事内容,展开想像,说说曹操大败后的想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背景介绍:三国鼎立2、教师板书:3万80万,引导学生比较大小,师述: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3万”不仅不小于80万,甚至还大于“80”万,你们信吗?在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板书:赤壁之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的课文,要求:①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请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②根据课后提纲把各小节归入提纲内。
提纲:1)曹操的军队和东吴的军队在赤壁隔江相对。
2)黄盖对周瑜说,如用火攻,曹操想逃也逃不了。
3)黄盖写信给曹操,说自己愿意投降,曹操信以为真。
4)黄盖趁着东南风,在船上放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向曹操的船驶去。
5)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①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调兵谴将隔江相对铁索自不量力波浪滔天隐隐约约定睛一看防备不计其数丢盔弃甲②把各小节归入提纲内。
三、研读课文,体悟“火攻”之妙。
1、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却打败了曹军80万,原因何在呢?不要说我们,就连东吴的许多士兵在战争胜利以后还迷惑不解?为此,周瑜打算让黄盖在庆功会上来点破迷津,假如你就是黄盖,你会怎样在庆功会上摆事实、讲理由,让大家心服口服呢?仔细研读课文,从课文里找依据。
(学生展开研读,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对话。
)2、学生展开交流,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读悟相关语段,重点是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达到读悟浑然一体——1、“东汉末年,……周瑜的兵在南岸。
”2、“曹军80万,我军才3万,……想逃也逃不了。
赤壁之战【精选7篇】
赤壁之战【精选7篇】苏轼作《前赤壁赋》三月后,又重游赤壁,写下了寓意有所迥异的《后赤壁赋》。
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可以给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
萧瑟冬景中,仰望明月,俯看人影,触景生情,由乐而歌。
人影在地衬孤月之明。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写出我与游伴心领神会、陶醉其中的怡然自得之态。
这般月白风清的良辰美景,该如何消受?所以在第二段,同游者愿意献出家中刚刚捕获的’珍鱼,而苏轼回到家又意外获得妻子珍藏的美酒。
有明月,有佳客,有美酒、有珍肴,为再游赤壁提供最好的兴致与条件。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寥寥十六字,声形并茂,神采飞扬。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写出了一派惊涛拍岸、猛浪若奔,怪石嶙峋、犬牙差互的惊险景象,给人以壮阔雄伟的美,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则展现出一幅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渐退、暗礁峥嵘的柔婉奇秀的意境。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一句即景抒情,明讲自然景色变化之快,暗示人生在世之短。
第三段,苏轼着力描写赤壁之景与自己的行动。
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
除了客观的描写,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更表现出苏轼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壮志豪情,同时把景物与游者行动融合为一体,互相加深了彼此描写的生动。
苏轼面对月夜山河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郁抑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
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
此时一只孤鹤画空而来,对孤鹤的描写,让人有一种空灵虚幻难以言喻的感觉,想象当时之景,彷佛身处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那震撼,不禁赞叹苏轼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与效果,竟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PPT课件共40页文档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离弦[xiɑn xuɑn ]的箭 混[hǔn hùn]成一片
逃窜[cuān cuɑn]
无心应[ yīnɡ yìnɡ ]战
2.多音字组词。
shuɑi( 率领) 率
lǜ (百分率)
jiānɡ ( 将军 ) 将
jiɑnɡ ( 将领 )
tiɑo ( 调节 ) 调
曹操,字孟德。是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枭雄,堪称三国第一人。初期 时势力单薄,但是凭借优异的谋略并 且知人善任,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 灭袁绍、吕布、袁术、刘表等军阀, 一统中国北方。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 础。他还曾经出兵征服鲜卑、乌桓, 平定北方外患。208年任东汉宰相。
曹操
(155~220)
周瑜 ,字公瑾。与孙策为友并助 其攻占江东,后辅佐孙策,推荐 鲁肃为官。赤壁之战时与鲁肃坚 持抗曹,被任为大都督,用火攻 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不久又击 败曹仁,攻下南郡。周瑜英姿焕 发,擅长音律、政治、軍事、文 学,吴人尊称为“美周郎”。他 本想攻打益州以图謀天下,不幸 天妒英才,出发前即病死。享年 36岁。
第六自然段:引用后人一首七绝来赞颂“赤壁之战”。
安徽省六安市长安小学 纪开兵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 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军八十万大 军的故事。
(1)实施计策,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 喜接黄盖降书。 (2~4)火烧曹营,曹操登岸逃走。
(5、6)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 赤壁鏖兵,周瑜大获全胜。
分析人物形象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 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曹 操已经傲慢轻敌。)
书信内容
❖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 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 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 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 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 即粮船也。”
赤壁之战浙教版五年级上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赤壁之战》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2.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周瑜、诸葛亮等历史人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智勇才略,了解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4.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素材,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3.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的活力和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认真完成作业等。
2.教师可以进行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争议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如赤壁之战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赤壁之战教案与反思第1篇】1、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
理解掌握自不量力、计策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课文主要意思。
4、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习惯。
2、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改课文分段。
3、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3万 >80万)(1)、问:哪个多,哪个少?指名学生回答。
如果你手上有三万兵,你能打败人家的80万大军吗?(2)、在我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就有一个叫周瑜的大将军,以自己的3万军队击溃了曹操的80万军队,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板书:以少胜多)这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么周瑜是怎样以自己区区的三万兵力击败曹操的80万军队的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寻找答案。
一起来学习一下(板书:19、赤壁之战)我们先看这个题目题目的之是什么意思?(的)那么,课题的意思就是:发生在赤壁的战争。
究竟这发生在赤壁的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曲荡气回肠的歌曲吧!领略一下1700多年前的壮观与激烈吧?2、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多媒体出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念此词一遍,说三国,道三国,一直以来人们都为三国的故事所倾倒。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看《三国演义》的故事,更多的是一起来谈三国。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谈一谈三国吧。
大家看这首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地点是什么?随机板书:长江再看第二句:浪花淘尽英雄问:《三国演义》大家认识三国演义里面那些人物呢?(指名回答)看来大家对三国演义还真是了解不少。
今天学习的《赤壁之战》,请大家今天我们要熟悉那些人物?他们是不是称得上是英雄? 1/2 1 2 下一页尾页3、自由读课文。
讲互动 重参与 促交流——《赤壁之战》案例评析
讲互动重参与促交流——《赤壁之战》案例评析发表时间:2013-10-16T13:40:46.873Z 来源:《赤子》2013年6月下总第284期供稿作者:高华萍[导读] 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点点,也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高华萍(江苏省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江苏常州 213000)摘要: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主体能否积极参与、热情投入,实在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高年级的语文课上,却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即举手发言的同学变得越来越少,问答往往被六七个优秀学生包揽,造成“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僵局。
这种“一头沉”的现象,说到底是一个主体参与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解决,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关键词:课堂互动;参与交流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1-6035(2013)06-0000-01上《赤壁之战》这一课,我设计了多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密度的对策和方法,力图打破语文课堂上“一头沉”的局面。
一开课,我要求学生以“赤壁之战”为开头,每人写一句话,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然后指名回答。
结果,举手的同学特别多,答案也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一上来就得了个开门红,我暗中十分得意。
“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具体内容是什么”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其中一个难点。
经验告诉我,教学上的难点往往也是参与上的难点。
怎么突破这个难点,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呢?我小心翼翼地开始实施预定的对策。
首先,我要求每位同学先独立完成这样一道选择题:读读课文第5——11自然段,你认为下面四条中哪一条是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1.选择东南风很急的一天向曹操进攻。
()2.带去的20条船装的是芦苇等物。
()3.黄盖写信给曹操,表示愿意投降。
()4.火烧曹营,周瑜乘胜追杀。
()通过反馈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写信投降”就是黄盖向周瑜献上的计策。
然后,我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重点围绕“黄盖是真降还是假降”这个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