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习题2

合集下载

赤壁之战试题

赤壁之战试题

赤壁之战司马光课内阅读(共130分)(一)阅读文章第一段,完成1-5题。

(22分)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假设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假设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那么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受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顶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板。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孙讨虏伶俐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假设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1.给以下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每2字1分)①士民殷.富()②刘备天下枭.雄()③与操有隙.()④及说.备使抚表众()2.说明句中加点的词语。

(5分,每词分)①士民殷.富()②江山险固.()③二子不协.()④与操有隙.()⑤表恶.其能()⑥宜.别图之()()⑧肃径.迎之()⑨敬贤礼.士()⑦如其克谐..为人所并()⑩行将..3.说明以下多义词。

(6分,每空分)⑴卒①鲁肃闻刘表卒.()②五万兵难卒.合()⑵将①军中诸将.,各有彼此()②彼所将.中国人只是十五六万()⑶事①论天下事.势()②北面而事.之()⑷为①行将为.人所并()②为.孙权长史()③今为.君计()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4.比较以下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赤壁练习题及答案赤壁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由曹操率领的北方联军与孙权联军的对峙。

这场战役以赤壁之战而闻名于世,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描写之一。

赤壁之战是一场智勇激烈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斗之一。

它不仅展现了曹操和孙权两位伟大军事家的智谋和勇气,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精髓。

因此,对于赤壁之战的了解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关于赤壁的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赤壁之战和中国古代战争思想。

1. 赤壁之战的发生时间是?答案:公元208年。

2. 赤壁之战的主要对抗双方是?答案:曹操率领的北方联军和孙权联军。

3.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答案: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孙权掌握南方。

4.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什么?答案:曹操派出大军进攻孙权的江南地区。

5. 赤壁之战中,孙权联军采取了什么战略?答案:采取火攻战略,利用风助火,烧毁曹操的船只。

6. 赤壁之战中,曹操采取了什么战略?答案:曹操采取围困孙权联军的战略,但未能取得胜利。

7.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什么?答案:曹操大军被孙权联军击败,曹操败退北方。

8. 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什么?答案: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思想的精髓,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重要题材。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思想的智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题材。

通过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希望这些练习题及答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赤壁之战,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兴趣。

语文S版六年级(上)《第28课 赤壁之战》同步练习卷 (2)

语文S版六年级(上)《第28课 赤壁之战》同步练习卷 (2)

倘若空城计”成功的因素至少有两个,请具体写出来。
第2页(共4页)



第3页(共4页)
语文 S 版六年级上册《第 28 课 赤壁之战》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
二、标题 1.壁虎;提议;密码;璧玉;堤岸;蜜蜂;渐渐;倘若;篷顶;惭愧;淌过;蓬草;绛色; 拈起;堕落;降下;沾染;坠下; 2.壁;涌;助;天;搭;雌; 3.万道金蛇;船必稳重; 轻而且浮;决雌雄;赤壁楼船;破曹公; 4.大家观望着事态的发展.;赤壁之战曹军死伤 不计其数.; 5.①曹操打败了刘备,骄傲自满.②由于黄盖诈降设计的天衣无缝,使得曹 操深信不疑.有些轻敌思想.; 6.淌;流淌;埋;埋怨;住;住宿;蜂;蜜蜂;慎重;断 定;假如;计谋;为保全自己和蜀军,而且 当时蜀军人数不多,无法与司马懿的军队相抗 衡.诸葛亮又深知司马懿生性多疑、所以就摆了个空城计.;司马懿谨慎多疑.;诸葛亮深知 司马懿性格;
门,用三十个军士装作老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
上鹤毛大氅,戴了丝织头巾,带领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前军来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都不敢前进,连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笑着
不肯相信,便下令停止行进,在马上远远观望,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面笑容,
悠闲地弹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宝剑,右面的童子手拿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多个百姓,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
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
生谨慎,决不冒险,见了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险,
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二千五百兵马,如果放弃城池逃走,必不能跑远,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东吴与蜀国联军对抗曹魏的一场重要战役。

该战役以东吴联军成功阻止曹魏南下扩张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

本文将从赤壁之战的背景、战役的经过以及战役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赤壁之战的背景赤壁之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军事形势。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心南征,以进一步稳固他的势力范围。

蜀国的刘备和东吴的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形成了东吴蜀国联军。

赤壁之战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的。

二、赤壁之战的经过赤壁之战是一场典型的水陆并进的战役,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火烧赤壁和江陵之战。

1. 火烧赤壁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在赤壁一带准备与东吴蜀国联军交战。

孙权和刘备为了抵御曹操的进攻,采取了火攻的战术。

他们引诱曹操的船队进入狭窄的长江河道,然后发动火攻,大量火箭和火把被投掷到曹操的船队上。

曹军船只被火烧得连连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曹操无法完成南下的计划。

2. 江陵之战在火烧赤壁之后,曹操率军撤退到江陵。

东吴蜀国联军乘胜追击,在江陵展开了决定性的一战。

双方在陆地上发生激烈的交战,最终联军取得了胜利,曹操只得败走麦城,结束了南征之行。

三、赤壁之战的影响赤壁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

1. 政治影响赤壁之战后,曹操南征的计划受挫,东吴和蜀国得以保持独立。

这场战役确立了曹魏、东吴和蜀国三足鼎立的局面,为建立三国时期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同时,赤壁之战也使得东吴和蜀国建立了战略联盟,对抗曹魏的进攻,维护了各自的利益。

2. 军事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水战,是水战战术的典范。

火攻成为中国古代军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战役也表明了水运在军事中的重要作用,对后来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有所启发。

3. 文化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被许多文人墨客所称颂和歌颂。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赤壁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⑴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⑵销:销蚀。

⑶将:拿起。

⑷磨洗:磨光洗净。

⑸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⑹东风:指火烧赤壁事⑺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

⑻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⑼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 同步练习2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 同步练习2

高中语文赤壁之战同步练习2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
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

赤壁之战课堂练习及答案

赤壁之战课堂练习及答案

《赤壁之战》课后练习积累与运用1.为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刘琮()枭()雄会()稽芟()夷轻骑()强弩()鲁缟()更()衣累()官番()阳邂()逅蹈藉()2.对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此帝王之资(凭借)也B.今肃可迎(迎接)操耳C.邂逅(一旦、万一)不如意D.共治(对付)曹操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五万兵难卒合B.进住鄂县之樊口C.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D.五万兵难卒合4.翻译句子。

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识填空。

《________》是我国最大一部__________通史,由______等人花了19年时间编成,编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积累与运用1.cónɡxiāo kuài shān qínǔɡǎo ɡēnɡlěi Póxièjí2.B3.C4.①刘备是天下的豪杰,同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重用他。

②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北朝拜投降曹操呢?③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就不可以。

为什么这样说呢?5.资治通鉴编年体司马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精选习题第二课时(新版)

2017-2018年语文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精选习题第二课时(新版)

《赤壁之战》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题1.按课文内容填空。

当日()火滚,喊声震地。

()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等人的大队船只都到。

火须兵应,兵仗火威。

此正是:三江(),赤壁鏖兵。

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

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来船渐近。

程昱观望良久..,谓操曰:“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

”操曰:“何以知之?”二、综合题1.既然“备甚悦”,为什么鲁肃还要与诸葛亮拉关系?2.周瑜与鲁肃同属主战派,但一为武将,一为文官,一为谋士,一为将领,掌握军权,两人的性格有何不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曹操的战书在孙权部下产生了哪些反应?三、提高题阅读下面《赤壁之战》片段,回答下面问题。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1.曹操遗权书的内容是什么?其用意何在?2.鲁肃怎样说服孙权主战的?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所填词语依次是:满江左边赤壁水战不计其数2.“良久”说明了观察时间之长,非常仔细。

而能从来船的状态中看出破绽,足见程昱的细心谨慎,经验丰富。

课文赤壁之战的练习题

课文赤壁之战的练习题

课文赤壁之战的练习题篇1:课文赤壁之战的练习题关于课文赤壁之战的练习题一、看拼音写汉字。

shuàiqiǎnbōtāo领派()()浪()天tiàocèkuīqì()望计()丢()()甲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画“√”留意(zhùzhǔ)混成一团(hǔnhùn)离弦的箭(xiánxuán)三、给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俞()()()()()()()()曼()()()()()()()()四、选字填空。

度、渡()日制()()江()船程()索、锁()链绳()铁()()门()取防、防()备()问家()预()()火五、依据意思写出词语。

1.迎着风在高处向远方看。

()2.过高地估量算自己的力气。

()3.许多,无法计算它的数量。

()4.没有心思跟攻击的敌人打仗。

()六、按要求填表。

要查的字音序音节部首余几笔选字义(画“√”表示)调兵遣将①派②消退发泄不计其数①计算②办法策略率领①带领②不加思索七、读了这课后,你认为在赤壁,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战胜曹军80万的主要因是什么。

选择下面答案,画上“√”1.东吴有作战阅历丰富的周瑜、黄盖来指挥。

()2.曹军兵士水站交战的本事不强。

()3.东吴知已知彼,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曹军的劣势。

()八、不转变原来的意思,把下面的句子转变一下,成“非……不行”的句式写下来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要仔细学习。

2.这场竞赛很重要,我们要取胜。

3.连长说,十六日早上肯定要攻上凤凰岭。

九、认真读《赤壁之战》一课,然后回答问题。

1.简要说说战前双方的形势和预备状况,战时双方的行动,以及战斗的结果,再填空。

战前:战时:结果:2.按课文内容填空。

在赤壁,东吴以少胜多的主要缘由是周瑜依据()的.弱点,采纳了()的计策,先让黄盖写了(),骗取了(),再让20条大船趁着()冲进(),曹操的兵马()。

这一历史故事,说明白只有(),发挥(),才能够战胜强敌。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

赤壁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请简要描述赤壁之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答案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

赤壁之战的起因是由于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力量对比及各自的战略考虑。

曹操统一北方后,向南方扩张势力,威胁到刘备的地盘。

刘备联合孙权,希望对抗曹操的进攻。

赤壁之战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曹操率领大军进攻刘备,刘备撤退到荆州,而曹操占领了江陵。

第二阶段是刘备与孙权在赤壁联合,决定共同对付曹操。

周瑜、诸葛亮等人发挥智谋,利用火攻战术,火烧曹军的船只,使曹操遭到重大损失。

第三阶段是刘备、孙权联军成功击退曹操,曹操败退北归。

赤壁之战的结果是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退了曹操的进攻,曹操遭到重大损失。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标志着曹操南征未果,也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题目二】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请简要介绍火攻战术的运用及其效果。

【答案二】火攻战术是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联军采用的一项重要战术,对于战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火攻战术是通过利用火势破坏敌军水军舰队,达到使敌军混乱、士气低落的目的。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等人研究了敌军的布阵情况,发现曹军重视水军的利用。

于是,他们决定采用火攻战术。

他们在船上携带火油和火把等物品,等到战场上时,利用风助火势,纵火点燃曹军的船只。

火攻战术的运用使得曹军船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火势蔓延,曹军水军几乎被焚烧殆尽,曹操只能败北。

这一战术不仅造成了曹军的重大损失,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曹操的军心士气,削弱了他的威胁。

火攻战术的运用与赤壁之战的结果密切相关,它在战局上起到了扭转的作用。

由于火攻战术的精妙运用,曹操的南下征战失败,刘备与孙权联军获得了重要的胜利,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

【题目三】赤壁之战中的周瑜、诸葛亮等人展现了出色的智谋和领导能力,请分别介绍周瑜和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的贡献。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赤壁之战(2)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文言文整体阅读:赤壁之战(2) Word版含答案.doc

文言文整体阅读:赤壁之战课后练习(2)1.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万钟于我何加焉!(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好处呢?)B.其如土石何?(你还能把那土石怎样呢)C.何乃太区区!(你怎么能这么诚挚专一! )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2.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B.今日之事何如?(今天的事情怎样?)C.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朝思暮想的南海啊,像什么样?)D.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3.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作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呀。

)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徐霞客仔细地观察,原来山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即靛蓝)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但是颜色比蓝草的更深。

)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4.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蜀相》(能)B.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愿意)C.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孔雀东南飞》(胜任)D.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与尹师鲁第二书》(忍受、经受)5.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可惜,令人遗憾)B.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可惜)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值得怜悯)D.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西厢记》(怜悯,同情)6.下面选项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遣去慎莫留。

《孔雀东南飞》(不要,不能)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赤壁之战》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浙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赤壁之战》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赤壁之战》习题1、基础过关多义虚词1.而:若据而有之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备必喜而从命事急而不断2.以:权以示群下蒙冲斗舰以千数挟天子以征四方宜别图之,以济大事余船以次俱进3.为:今为君计为操后患安能复为之下羸兵为人马所蹈藉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其实汉贼也品其名位2、综合训练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

2.我,子瑜友也。

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

5.行将为人所并。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9.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0.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3、拓展应用翻译下列句子.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2.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4.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而:若据而有之(并列)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因果)备必喜而从命(修饰连词)事急而不断(转折连词,却)2.以:权以示群下(介词,把)蒙冲斗舰以千数(介词,用)挟天子以征四方(顺承连词)宜别图之,以济大事(目的连词,来)余船以次俱进(按照)3.为:今为君计(替,介词)为操后患(是,动词)安能复为之下(处在,动词)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4.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语气词,同义复用,如果)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那)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我,自己)二、综合训练1.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2.我,子瑜友也(判断)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被动)4.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5.行将为人所并。

(被动)6.我,子瑜友也。

(判断)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

(判断)(省略)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状语后置)9.将军起兵(于)江东,刘豫州收众(于)汉南。

(省略) 10.田横,齐之壮士耳。

(判断)三、拓展应用1.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

赤壁之战》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之战》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之战》复习题及答案只有XXX和XXX联合才能对抗XXX,最终实现天下安定。

B、XXX认为如果XXX投靠XXX,会被人并掉,所以建议XXX和XXX结盟,共同对付XXX。

C、XXX和XXX因为XXX和XXX的兄长是好友而结为朋友,这也为XXX和XXX的联合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D、XXX听从XXX的建议,前往鄂县之樊口,和XXX结盟,共同对付XXX,最终实现了天下安定的目标。

5、这段文言文主要讲述的是(A)A、XXX劝说XXX和XXX结盟,共同对付XXX,最终实现天下安定的故事。

B、XXX投靠XXX,但最终被人并掉,导致天下不安的故事。

C、XXX和XXX因为兄弟的关系结为朋友,为XXX和XXX的联合提供了帮助的故事。

D、XXX和XXX在鄂县之樊口的会面,商讨对付XXX的计划的故事。

这篇文章讲述了XXX建议XXX向XXX求援,并向XXX分析了当前形势,劝说他与XXX合作抗XXX。

6、XXX为什么建议XXX向XXX求援?因为当前形势十分紧急,需要XXX的帮助。

7、XXX向XXX分析了什么?他向XXX分析了当前局势,指出XXX已经平定了许多地方,包括荆州,现在他的势力非常强大,需要XXX和XXX合作才能对抗他。

8、XXX对XXX的建议是什么?他建议XXX要么与XXX合作,共同对抗XXX,要么自己北面而事之。

9、XXX对XXX的建议有何反应?他对XXX的建议非常赞同,并与他的群下一起商讨对策。

10、对于加点词语的解释,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会)(关键)其手曰:“卿何不言?”XXX:“XXX,是欲并力而当XXX也。

今XXX将勇,若未可当,不如假道东吴,间道袭取荆州,以为后图。

”权大喜,遂从其计。

于是遣使往东吴求救,又遣使往荆州告急。

荆州刺史XXX,闻XXX来犯,亦遣使往东吴求救。

是时东吴XXX,亦欲取荆州。

未敢发兵。

及闻XXX已得荆州,乃大发兵,遣XXX为都督,XXX为副都督,XXX为先锋,XXX、XXX、XXX等为都督,统兵五万,由夏口径出,直指荆州。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赤壁之战练习题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以联军的胜利告终,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之一。

下面是一些关于赤壁之战的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场战役。

1.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什么?请简要介绍。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曹魏与东吴、蜀汉之间的对抗。

曹魏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国家,而东吴和蜀汉则是南方的两个势力。

曹魏想要统一中国,于是派遣大军南下进攻东吴和蜀汉。

东吴和蜀汉为了自卫,决定联合起来对抗曹魏。

2. 赤壁之战的战场选择有何特殊意义?赤壁之战的战场选择有着特殊的意义。

赤壁位于长江中游,地势险要,江水湍急,形成了自然屏障。

联军选择在这里与曹魏展开战斗,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使得曹魏的水军无法发挥作用。

此外,赤壁附近的气候湿热,曹魏军队来自北方,对这样的环境不适应,也给了联军更大的优势。

3. 赤壁之战中使用的火攻战术有何特点?赤壁之战中,联军采用了火攻战术,这是一种以火焰为主要手段的战术。

联军在战前准备中,用草木和油脂制作了大量火箭和火药。

战斗中,联军引诱曹魏水军接近,然后发射火箭点燃敌船。

火势蔓延迅速,曹魏水军陷入混乱,最终溃败。

火攻战术的使用充分发挥了联军的火力优势,对曹魏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4. 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赤壁之战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这场战役使得曹魏无法统一中国,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其次,赤壁之战展示了联军的战略智慧和勇气,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并被后人所推崇。

最后,赤壁之战也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题材,被广泛地传颂于诗词、小说和戏剧中。

5. 请简要介绍一位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中,有一位历史人物备受瞩目,那就是东吴的名将周瑜。

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将领,他在赤壁之战中担任联军的主要指挥官之一。

周瑜善于用兵,他在战前策划了火攻战术,并在战斗中指挥有方,使得联军能够取得胜利。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一、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于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东汉末年D. 明朝2. 赤壁之战中,曹操率领的军队主要来自哪个地区?A. 江东B. 河北C. 荆州D. 益州3.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大约有多少人?A. 十万B. 二十万C. 三十万D. 五十万4.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的联军采用了什么战术?A. 火攻B. 水战C. 陆战D. 围困5.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哪个区域?A. 江南B. 江东C. 河北D. 关中二、填空题:1.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发生于公元208年,战役的结果是_________(胜/败)的曹操军队。

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因为不熟悉水战,加上瘟疫流行,战斗力大减,最终被_________(孙权/刘备)和刘备的联军所击败。

3.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而孙权和刘备则分别控制了_________和荆州地区。

三、判断题:1.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对/错)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由于北方士兵不习惯南方的气候,导致战斗力下降。

(对/错)3.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范围被限制在了北方,而孙权和刘备则分别控制了江南和荆州。

(对/错)4.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唯一一次大规模的水上战役。

(对/错)5. 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对/错)四、简答题:1. 简述赤壁之战的背景和意义。

2. 描述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失败的原因。

3.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是如何形成的?五、论述题:请结合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分析火攻战术在古代战争中的作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8《赤壁之战》习题.doc

28《赤壁之战》习题.doc

28《赤壁之战》习题28《赤壁之战》一、比一比,再组词。

率()瑜()雌(卒()愉()雄(倘()族()缆(淌()簇()览(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散倘弦省三、读拼音,写词语。

bu man duo jiang xun luoping ren han guo shi zu五、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调兵()将自不()力甲不()其数以少()多地四、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渡()滔())度()稻())幔()刀())慢()刃()号提li ren yi cu tang ruochuan duo ci xiong nian nong 无心()战丢盔()()弓搭箭()天彻1.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2.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风助( ),船如()发,(涨火船,)入水寨。

曹寨中船只)尽着;又被铁环),处逃隔江炮响, 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2、魏吴争斗(),()楼船一扫空。

( )初张照)曾此破( )3、《赤壁之战》选自( )朝作家()的小说》1、火趁五、照样子,将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上一个成语。

例如:周瑜调动兵马,派遣将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

(调兵遣将)1. 黄盖向周瑜提出“火攻”的建议是因为看到双方兵力悬殊,敌人多,我方兵力少,长期相持于己不利,曹操铁索连船,用火攻就能以少胜多。

2. 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况都有透彻的了解,利用天时地利,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 六、填空。

二十只云海,文中描述了(的过程。

六、写出描写方法。

1、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2、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

()3、黄盖高声大叫:“曹贼休走!黄盖在此!”()七、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操在中军遥望江面,看看月上,照耀江水。

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

()2、黄盖在火光中,那里听得弓弦响?()3、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习题同步测控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

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廷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次:驻扎B.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跑C.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D.引军北还北:北面解析:选D。

北:向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裹以帷幕,上建旌旗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B.乃取蒙冲斗舰十艘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C.顷之,烟炎张天悉使羸兵负草填之D.进,与操遇于赤壁豫备走舸,系于其尾解析:选D。

于:介词,左。

A项,以:用/按;B项,乃:于是,就/才;C项,之:句末助词/代词。

3.选出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C.荆州之民附操者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解析:选D。

D项为被动句,其他三句为定语后置句。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曹操的军队正把船舰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2)瘦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着,陷在泥坑中,死的人很多。

二、语言运用5.在下面的①②两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①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②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

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露了非凡的个性,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答案:(示例)①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6.给下面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本报讯(记者杨晓红) 昨天下午起,因已发掘证实的1号墓内部分文物出现裂缝,河南方面决定临时性封闭安阳曹操墓,除考古工作人员外,不再接受外界任何考察或参观。

去年年底,自河南安阳西高穴村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曹操墓以来,引起国内广泛关注。

一个多月以来,不少研究魏晋史的专家、考古人员、媒体,络绎不绝从国内各地相继赶到西高穴大墓参观。

据河南省考古队介绍,由于目前正处于冬季干冷时期,已发掘的1号墓墓道出现少量裂缝,部分墓室中文物也出现了考古特有的“遗迹现象”,以及墓中部分漆器、木器等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等,考古队决定临时封闭曹操墓,从昨天起不再接受任何参观考察。

(2010­1­26《南方都市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曹操墓正式封闭不再接受外界参观课时训练一、基础考查1.选出句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②将军禽操,宜在今日③今又盛寒,马无稿草④五万兵难卒合⑤烟炎张天⑥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⑦雷鼓大震A.①②④⑦B.②③④⑤C.②④⑤⑦ D.③④⑤⑥解析:选C。

②“禽”通“擒”;④“卒”通“猝”;⑤“炎”通“焰”,“张”通“涨”;⑦“雷”通“擂”。

2.选出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①孙讨虏聪明仁惠(有智慧)②鼎足之形成矣(经发展而成为)③当横行天下(纵横驰骋)④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赞赏)⑤操军不利,引次江北(驻扎)⑥权起更衣(上厕所)⑦致殷情之意(热情周到)⑧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长江以南,指江南)A.③⑤⑥⑧B.①③⑤⑦C.②⑤⑥⑧ D.③④⑦⑧解析:选A。

①聪明:人慧巧,富智力。

②形成:形,指形势,局面;成,即形成。

④赞:辅助,协助。

⑦殷勤:恳切慰问。

3.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 )A.①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②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B.①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②交游士林C.①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②向也不怒,而今也怒解析:选B。

A.都是“是中原地区”义。

B.①“士”指士兵;②“士”指读书人。

C.都是代词,没有(谁)。

D.都是副词,以前。

4.选出加点词意思与现代词语相同的一项( )A.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B.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江山险固,沃野千里解析:选D。

A.今义:北面,古义面对北方。

B.今义:其实,古义:他实际上。

C.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妻子和儿女。

5.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此帝王之资也C.我,子瑜友也D.此乃天也解析:选A。

A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6.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是时曹操遗权书曰遗:送给B.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治:部署C.奄有其地奄:覆盖D.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迎:迎接解析:选D。

迎:投降。

7.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②动以朝廷为辞B.①莫不响震失色②莫用众人之议也C.①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②乃取蒙冲斗舰十艘D.①累官故不失州郡也②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解析:选A。

均为介词“拿”。

B项,没有人/不要;C项,竟/于是,就;D项,本来/所以。

8.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部分情节,分别编成四组,请选出人物、情节都与“赤壁之战”(不仅指课文)整个过程有关联的一组( )①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②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③周瑜打黄盖④诸葛亮草船借箭,呼风唤雨⑤诸葛亮守空城,计退司马懿⑥曹操凌波横矛,对月吟诗A.①③④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⑥解析:选A。

②⑤不在“赤壁之战”时间段内。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率,交游士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孙权拿曹操的信让群臣看,没有人不受到震动变了脸色的。

(2)仍然少不了在下级官署做个小官,乘坐牛车,使吏卒跟随着,与士大夫们交往。

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

禹性笃厚节俭。

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

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

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

当过江行部。

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

禹将度,吏固请不听。

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

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

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

元和二年,转兖州刺史,亦有清平称。

三年,迁下邳相。

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

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

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

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

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

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

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

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

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

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

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

”及行还,禹特蒙赏赐。

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

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

给帷帐床褥,太官朝夕进食,五日一归府。

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

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

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

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

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张禹传》)1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鼓楫而过鼓楫:挥动船桨B.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属:属于,归属C.闻车驾当进幸江陵幸:皇帝到某地D.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身乞身:告老还乡解析:选B。

属:连着,接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C.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欲以棺椁之大夫礼葬之D.乃诏禹舍宫中/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解析: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