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口述史访谈是一种通过口头交流和亲身经历来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在进行口述史访谈时,我们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并从中得到对教学的启示。
尊重被访者。
口述史访谈的基础是与被访者之间的尊重和信任关系。
在进行访谈时,我们应该尊重被访者的意愿和需求,不强迫他们回忆或分享他们不愿意讨论的事情。
我们应该给予被访者充分的时间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经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保持客观和公正。
作为访谈者,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
我们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偏见,也不能改变被访者的陈述和观点。
我们应该鼓励被访者提供事实和证据,而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意见和感受。
记录和整理信息。
在进行口述史访谈时,我们应该使用适当的录音设备或记录工具来记录被访者的讲话。
在结束访谈后,我们应该及时整理和整合所收集到的信息,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分析和解释信息。
口述史访谈所得到的信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限的。
我们在分析和解释这些信息时,需要综合其他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验证和完善口述史的内容。
我们应该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和多个视角来理解被访者的讲述,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历史信息。
教学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口述史访谈,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身接触历史人物和事件,深入了解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口述史访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口述史访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参与口述史访谈,学生可以发现历史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并在实践中体验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录的历史记录方法,在许多文化和社会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口述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传承历史故事和经验,还在于它可以揭示出书面历史所忽略或遗漏的方面。
下面将探讨关于口述史的四个思考点。
第一,口述史能够重新审视历史的主题和叙事。
传统上,历史记录主要侧重于统治者、政治事件和战争等大事件。
通过口述史,我们能够从普通人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
普通人的经历和亲身经历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和贴近实际的历史叙事。
在某次战争中,政府可能只关注战争的结果,但是通过口述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例如生活的困苦和家庭的分离。
口述史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并深入了解历史的多样性。
第二,口述史能够传承文化和传统知识。
对于一些没有文字记录的文化和社群,口述史成为了记录和传递文化和传统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口述传承,文化和传统知识可以得以保留和继承。
口述传承使得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民间故事等能够被后代了解和学习。
这种传承方式不仅有助于保护文化多样性,还能够加深人们对于自身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
第四,口述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的手工艺、音乐、舞蹈、口头传统等,这些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口述史,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得以保留和传承。
例如通过口述史,我们能够学习到某种传统手工艺的技术和工艺,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能够重新审视历史的主题和叙事,传承文化和传统知识,弥补书面历史的不足,并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掌握和运用口述史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历史,并且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我们的文化。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口述史访谈是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收集并记录一个人或一群人生活经历、人生感悟等方面的历史资料的方法。
它在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间文学等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对教学也有启示作用。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尊重被访谈者。
在访谈过程中,应保持聆听态度,不打断对方发言,确保被访谈者完整表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注意言辞措辞,不询问隐私或尴尬的问题,避免对被访谈者造成压力或伤害。
第二,重视历史真实性。
访谈者应当在尽可能多的记录史实的基础上,回顾过去的经历。
在对历史事实进行讲述时,应尽可能地真实,并根据当时的情况和自己的记忆还原故事的发生过程。
第三,注重访谈技巧。
访谈者应该结合被访谈者的经历和情况,选择适当的访谈方式和问题,并掌握良好的倾听技巧。
在与被访者沟通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态度,鼓励他们表达更多,以达到更好的记录效果。
首先,口述史访谈可以促进多维度、多角度的历史感受。
通过访谈方式了解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不同人的生活体验。
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夯实历史知识。
第二,口述史访谈可以培养掌握历史的能力和技巧。
通过访谈让学生们成为历史研究者,激发他们成为搜集、解读历史文献的能力。
在整个访谈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们提出问题,还要学会倾听被访者的述说,挖掘搜集到的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第三,口述史访谈可以加深学生对家庭、地区或国家历史的认知。
通过访谈了解家庭、地区或国家的历史,学生们能够深入探究历史的细节,拓宽视野,增强历史认知和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口述史访谈是一种重要的历史记录方式,也是具有启示意义的教学方法。
它注重尊重受访者、真实性、技巧等方面,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家庭、地区或国家历史的认知。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一种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录历史的方式,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口述史是人类最主要的历史记录方式,因为文字记录能力的限制和文化传承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文字记录逐渐取代了口述史成为主要的历史记录方式。
但是口述史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传承文化,还能够补充和丰富正史的内容。
在今天,口述史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因为它可以帮助人们更真实、更全面地理解历史。
下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口述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进行口述史的传承。
一、口述史的重要性口述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录方式。
口述史能够传承文化。
许多传统的文化和历史事件都是通过口述传承下来的,这些口述传承包含了很多珍贵的文化信息,如果失去了口述史,这些文化信息就可能会永远失传。
口述史能够弥补正史的不足。
正史通常只会记录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一些小众群体、边缘事件等往往会有所忽略。
口述史则能够补充这些内容,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口述史能够帮助人们更真实地了解历史。
口述史能够直接从当事人口中得知历史情况,这样的记录更加真实、生动。
二、口述史的传承方式口述史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口口相传、录音录像和口述史档案的建立等方式。
口口相传是口述史最传统的方式,它常常在家庭、部落或村落之间流传。
但是口口相传的方式容易出现信息的丢失和变形,所以在今天它并不是最好的口述史传承方式。
录音录像成为了现代最主要的口述史传承方式,它能够直接记录下当事人的讲述,即便时间过去了很久,也能够凭借这些记录重新学习历史。
建立口述史档案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它能够将口述史的内容永久保存下来,并且进行整理和分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些历史。
口述史的传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随着现代社会的进程,口述史传承的人口正在减少,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和偏远地区的口述史传承人。
其次是口述史传承的真实性问题,因为口述史往往受到当事人自身的主观认知和感情色彩的影响,所以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注意核实和辨别。
口述历史访谈的心得体会
口述历史访谈的心得体会历史是一本厚重的教科书,记载着人类漫长的进程和文明的发展。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故事、人物及其经历,探寻曾经的盛衰兴衰,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
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通过访谈历史中的人物,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甚至从中发现一些被遗忘或被掩盖的秘密。
在参与历史访谈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也有一些心得与体会,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首先,历史访谈提供了直接接触历史人物的机会,使我们能够跨越时空与他们对话。
通过与历史人物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理解历史事件所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比如,在一次访谈中,我有幸与一位在二战期间参与反法西斯斗争的老兵进行了对话。
他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描述了战时的艰苦与残酷。
通过听他的口述,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刻体会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尽的牺牲。
这样的亲历式体验对于我们真实认识历史、铭记历史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其次,历史访谈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历史事件的原本和背后的真相。
历史教科书有时候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偏颇,对历史事件进行一定程度的篡改或者缺失,这就导致了我们从教科书中得到的历史知识有时候并不完整或者准确。
而历史访谈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的渠道,使我们能够接触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类人物,有机会了解到更多准确的历史陈述和相关证据。
通过接触不同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比较不同的观点,进一步理解事件的复杂性和多义性。
这种多元化的视角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加全面客观的历史认识。
第三,通过历史访谈,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个性魅力和使命感。
有些历史人物是伟大的领袖,他们拥有非凡的智慧和胆识,能够指导国家和民族走向光明的未来;有些历史人物是普通的百姓,他们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这些历史人物交流,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人生历程和经历,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进而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他们的精神。
口述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口述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这次史社会实践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现代人的重要性以及历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以下是我从这次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历史对我们现代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我了解到历史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教科书。
它不仅记录着过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参观抗战博物馆,我深刻体会到民族团结的力量和抗击外敌的不屈精神。
这些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实现我们的目标。
其次,历史与社会密不可分。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社会变革的记录者,也是现实问题的解决者。
在访问红色革命遗址时,我了解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革命者的奋斗精神。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塑造了社会的现状,也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历史与社会相互交织,互为因果,我们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并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最后,历史需要我们去记忆、珍惜和传承。
历史的记忆是我们赖以生存和进步的重要依据。
当我走进革命烈士墓地,看到无数为国家和人民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要尊重历史、传承先烈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这次史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历史对我们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我们前进的指南针,也是我们的灵魂寄托。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社会,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让我们与历史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关于口述史的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思考关于口述史的思考摘要:20世纪40年代,具有现代意义的口述史学在美国产生,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利用。
近年来,口述史越来越被中国大陆史学界所重视。
口述史首先是一种研究方法,口述史学能否作为历史学一个分支学科尚待实践和研究。
口述史越来越被中国大陆史学界所重视。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
口述史学对历史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
本文是对口述史的初步思考和实践体验。
随着史学观念的转变及现代电讯技术的发展,“口述历史”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日益受到大众媒介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态势。
口述历史的兴起,是当前中国学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学研究的视野,已从单纯文献求证转向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是新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新趋向。
以西方理论及方法为指导,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口述历史研究,出现了一批冠以“口述史”的出版物。
口述历史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非议一、关于口述史的回望如果仅仅作为一种方法,口述史方法应当具备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其二,史学家利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的方法。
在人类历史上,在撰写史书之前,就有人从事过运用访谈和调查进行史料搜集的工作。
在中国,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设有专门为史官搜集人们言谈内容的“书记”,所谓“动则左使书之,言则右使书之”。
这些书记主要记载君王的言行举止,而不是普通社会的历史。
但是到汉代,确实已运用访谈、口述的方法来搜集史料。
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依据大量实地考察得到的口述访谈资料与丰富的文献记载相互引证而撰写的。
在西方,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使用口述证据的。
在古希腊时期,“历史”一词的含义就是“根据事件目击者所做的证词去推究事实真相”。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口述史访谈是一种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方法,通过与目击者和参与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经历和见证,可以更加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貌。
口述史访谈不仅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对教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选择适当的口述史访谈对象。
口述史访谈对象应该是具有丰富经历和知识的人,能够提供较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对于要研究的特定历史事件或主题,选择那些曾经亲历或深入参与其中的当事人进行访谈,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和真实的历史资料。
第二,制定访谈提纲。
在进行口述史访谈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访谈提纲,明确要讨论的问题和目标。
提纲可以包括对被访者的个人背景介绍、历史事件的相关情况、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证、对事件的评价和反思等内容。
提纲的目的在于引导访谈,确保访谈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注意引导和倾听。
在实际访谈过程中,访谈者要善于引导被访者讲述,提问技巧要得体,并合理运用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要注意倾听被访者的讲述,给予充分的表达空间和尊重,不要过早干涉和打断。
只有真诚地倾听被访者的叙述,才能更好地获取信息和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影响。
第四,注重录音和记录。
由于历史事件往往历经时间的冲刷和人的记忆演变,口述史访谈中的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或失真。
在进行访谈时,应该使用录音设备进行全程录音,并在访谈结束后及时做好记录和整理。
录音可以保存被访者原始的讲述内容,记录可以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梳理,以备后续使用。
第一,增加教学资料的多样性。
通过口述史访谈可以获取到非官方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往往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
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资料来多元化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来源和观点多样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第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口述史访谈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了解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对话,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
口述史实践心得体会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历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口述史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口述史实践是一种以口头访谈为主,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口述资料,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口述史实践,现将我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实践过程1. 确定主题与对象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团队首先确定了研究主题,即我国某地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传承人作为访谈对象。
2. 准备访谈提纲为了确保访谈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前准备了访谈提纲,包括手工艺的历史渊源、传承过程、技艺特点、市场前景等方面的问题。
3. 进行访谈访谈过程中,我们遵循了尊重、客观、真实的原则,认真倾听传承人的讲述,详细记录访谈内容。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以下要点:(1)倾听与观察:关注传承人的情绪变化,捕捉其内心的真实感受。
(2)提问技巧: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适时调整问题,引导其深入讲述。
(3)录音与录像:确保访谈内容的准确记录。
4. 整理与分析访谈结束后,我们对录音、录像资料进行整理,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三、心得体会1. 口述史实践的价值通过这次口述史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首先,口述史能够弥补文献资料的不足,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其次,口述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最后,口述史能够促进历史研究方法的创新,推动历史学的发展。
2. 口述史实践中的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1)访谈对象的选择:如何确保访谈对象的代表性,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2)访谈技巧:如何引导访谈对象深入讲述,避免出现尴尬或冷场,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高。
(3)资料整理与分析:如何从大量的访谈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口述史实践的经验与启示(1)充分准备:在访谈前,要充分了解访谈对象和访谈主题,准备好访谈提纲。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指通过记录口头传承、口头历史、口述史等非书面的历史材料,以达到揭示历史真相、突显文化特色、丰富历史知识的目的。
口述史是为后人留下近代历史、民间传说、独特文化等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本文将围绕着口述史的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关于口述史的真实性口述史相较于书面史,其真实性可能会缺失一些,原因如下:首先,口述史受到口述者认知水平、诉说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口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理解偏差和遗漏等情况。
其次,口述史存在时间、地域等差异,不同地域的口述史可能会产生互相矛盾的情况。
又如,口述史往往是在家族、朋友之间流传,这种流传本身存在时间和传递环节上的偏差。
因此,我们应该在理解口述史时,同时考虑其真实性问题,融合各种因素,对口述史进行积极地思考和分析。
口述史传承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借助口述的形式进行传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口述史的传承过程也面临危机,这既有物质因素的原因,也有精神因素的原因。
物质原因指的是物理保管储存的问题,如材料损坏、丢失等,精神原因指的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对西方文化的趋热,以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更少的人会花时间去关注传统文化以及口述史的传承。
因此,口述史的传承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找到可持续的传承形式。
三、关于口述史的与书面史的相对性在口述史与书面史之间,可能会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
一种观点认为,当出现口述史与书面史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选择相信书面史,这是因为书面史相对于口述史更准确、可被查证。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口述史和书面史是一样重要的,口述史的存在意义在于弥补书面史的不足之处,同时可以发现书面史所遗漏的内容。
事实上,口述史与书面史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关系,二者常常会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二者对立起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我们对口述史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最早的文献编纂批判到现在的社会科学研究,口述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描述方法和理论研究的视角,我们因此能够以多元的视角探求历史真相和文化现象,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一、口述史的定义口述史是指使用口头讲述形式记载历史的过程,它是一种比书面史料更早期的传承形式,是人类从古代到现代历史建构的主要途径之一。
口述史是以讲述者本人的经历、见解、观点等个人化内容记述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讲述者自身和他/她所处社会环境的观点。
口头史料记录的信息虽然比书面史料模糊,也因其早期的形式而得到大量的重视。
二、口述史的特点1、口述史是个人化的经历。
口述史除了用言语记录历史贴近真实的外,它更强调了口头史料的个性特征,体现的是人们的经历、思想和观点。
传统的口述史通常是以一种个人视角来描述事件;而现代口述史则通过大量的口头史料收集,加上各大学者研究,使得口头史料更加深入全面地反映各种史实,使其成为记录史实和探讨史实内涵的重要发言媒介。
2、口述史记录的信息模糊性大。
因口头史料存在记录者主观和记忆缺陷等因素,所以过去人们记录的史料往往模糊难解。
然而,现代学者们也在积极探讨口述史的可信度,认为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书面史料,发现未被书面文献所反映的更多史实,成为当今历史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
三、口述史的应用1、口述史可以作为拓展史实的工具。
口述史以个人化的形式记载历史,它可以更好地拓展史实,结合其它史料结合起来,更好地诠释真实的历史。
此外,口头史料的个性性能够弥补书面文献的不足,帮助学者对历史做出更准确的解读。
2、口述史可以作为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源。
口头史料的可信性不仅补充了书面史料的空白,也成为学者们更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和深层次涵义的最佳途径。
目前,许多学者、史学者都拓展口述史,利用口头史料帮助改进他们的史学研究,对深入研究各历史时期、探究历史内涵及更为深入的历史研究起到有效作用。
总之,口述史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将真实史实展示出来,且具有贴近真实、偏向个性的特点,使研究历史变得更全面、更深入,为当今史学研究发掘和传承史实提供了重要资源,从而对历史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人们去引起理解和重视。
对口述史的几点认识
对口述史的几点认识王晓东( 铜仁学院 图书馆,贵州 铜仁 554300 )摘 要:在中国,口述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则出现得较晚。
中国的现代口述史研究,目前基本上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现代口述史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对抢救史料,探寻历史真相,推动史学发展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开展口述史研究要以文献资料为前提,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讲究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 口述历史; 现代口述史; 史料价值; 史学价值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 (2018) 05-0095-06口述史作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以挖掘和研究人们头脑中的记忆为主要任务。
口述史的核心正是那些可以从人脑中提取、保存,并且具有研究和社会价值的“记忆”。
口述史资料隐藏于人的记忆中,因此必须通过一个挖掘、采集的过程,以供更多的人利用。
口述史作为一种记载、研究、传承历史的方法,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文字未出现之前,人类往往依靠口述传承历史、传递社会记忆和生活经验。
我国上古史中有关炎黄二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就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口述被传承和记录了下来的。
《论语》同样是由孔子口述,经由徒子徒孙记录成文的。
另外,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也是一部了不起的口述史著作。
“实际上,不管处于什么时期,历史学家所使用的史料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口述,其中有很多证据是通过对目击者的访问而获得的。
”[2]9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研究,则开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
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口述史档案馆,开始大规模的收集和研究口述史料。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口述史的研究范围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许多国家,口述史研究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口述史专家和专业研究团队,以及内容庞杂的口述史杂志和专著不断涌现。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指通过记录人们的口头历史,以传承口头传统、重要历史事件和文化、社会知识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传统的记录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于历史的需要,口述史便应运而生。
下面就口述史这一话题,我们来进行四点思考。
1. 口述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方式口述传承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人类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进行口述传承,以记录并传承重要的历史事件、文化和社会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保留文化传统,更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掌握社会知识。
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口述史依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2. 口述史需要注意信度和准确性口述史的传承是依靠人类记忆的,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其信度和准确性。
人类的记忆有时会产生遗漏和错误,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口述历史记录的准确性,需要进行多方比对和检查,进一步确保口述史的真实性。
同时,我们需要多样化口述史的收集方式,使用各种媒体,例如视频、音频、文字等,以便日后的校正和参考。
3. 口述史对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收集历史资料,口述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种。
口述史记录着人们对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记忆和体验,因此,对于研究历史,口述史是一种重要的资料信息。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口述史中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生活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因此在历史研究中,口述史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4. 种族、社会地位和性别等因素会影响口述史的记录和传承口述史的记录和传承不免受到种族、社会地位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和性别,对于对历史、文化、社会等事物的理解和视角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进行口述史的收集和传承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避免其对口述史的真实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之,口述史在人类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口述史的收集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保留历史和文化,理解社会和人类。
在口述史的记录和传承中,需要注意其信度和准确性,同时也需要注意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口述史访谈是一种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它通过与当事人的面谈和交流,使历史真实地还原并被记录下来。
口述史访谈的原则方法包括:尊重当事人、准备充分、倾听与提问、考虑记忆衰退、信任与保密、文化敏感和复核与验证。
这些原则方法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尊重当事人是进行口述史访谈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面谈时,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不干涉或批评,并给予足够的尊重与耐心。
同样,在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准备充分是进行口述史访谈的关键。
在采访之前,我们应该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充分的了解与研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并提出问题。
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对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准备,以便能够给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和解答问题。
倾听与提问是进行口述史访谈的基本技巧。
在面谈过程中,我们应该倾听当事人的讲述,不打断或干涉,同时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对方深入叙述。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发言和问题,并及时给予回应和解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考虑记忆衰退也是进行口述史访谈时需要重视的一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记忆会出现衰退,因此在进行口述史访谈时,我们应该尽可能早地采访当事人,避免信息的丢失和失真。
同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到学生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任与保密是进行口述史访谈必须遵守的原则。
在面谈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来获取更真实的历史信息,并且要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权益。
同样,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充分信任并敞开心扉地与教师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文化敏感也是进行口述史访谈时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
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对访谈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尊重并适应不同的文化习俗、信仰和价值观。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口述史是指通过口头传承和记录的历史,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以下是一些关于口述史的思考:1. 重要性和可信度口述史能够传递个人经历和见证,为历史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通过口述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被忽视或者被低估的事件和个人。
一些历史事件可能没有被正式记录下来,但通过口述历史,我们可以听到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观点,从而得到更为全面和真实的历史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口述史并不总是可信的。
口述史是主观的,受到个人记忆、理解和情感的影响。
回忆的时间越久远,记忆的可靠性就越低。
口述史也容易受到个人意识形态和偏见的影响,可能存在改写历史的倾向。
所以在利用口述史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核实和比对,以提高其可信度。
2. 非正式历史的重要性口述史往往记录了非正式历史。
它关注的不仅是政治权力和官方文件,更注重社会群体、身边人的普通生活和体验。
口述史可以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工作和社交经历,从而为我们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社会历史。
非正式历史的记录对于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揭示出一些被正史忽视的社会群体的经历和贡献,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全面和立体的认识。
它也揭示了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和改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持续性和影响。
3. 口述历史的记录和传承通过适当的记录和传承,口述历史可以长久地保存下来。
为了保护口述历史,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记录和媒介,如录音、录像、书籍等。
这些记录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和形式中使用,如教育、研究、展览和纪念活动等。
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口述历史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问题,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积极培养传承和收集口述历史的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口述历史的持续记录和传承。
4. 冲突和权力议题口述史的记录和传承往往涉及到冲突和权力议题。
历史中的冲突和矛盾被保留在口述历史中不同的版本中,这反映出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不同观点和利益。
关于口述史的思考
关于口述史的思考摘要:20世纪40年代,具有现代意义的口述史学在美国产生,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和其他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利用。
近年来,口述史越来越被中国大陆史学界所重视。
口述史首先是一种研究方法,口述史学能否作为历史学一个分支学科尚待实践和研究。
口述史越来越被中国大陆史学界所重视。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
口述史学对历史学的发展无疑意义重大。
本文是对口述史的初步思考和实践体验。
随着史学观念的转变及现代电讯技术的发展,“口述历史”作为历史学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日益受到大众媒介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良好态势。
口述历史的兴起,是当前中国学术发展的一大趋势。
它的出现,标志着史学研究的视野,已从单纯文献求证转向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是新世纪中国历史学发展的新趋向。
以西方理论及方法为指导,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国口述历史研究,出现了一批冠以“口述史”的出版物。
口述历史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非议一、关于口述史的回望如果仅仅作为一种方法,口述史方法应当具备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史学家搜集史料的方法;其二,史学家利用口述史料撰写历史的方法。
在人类历史上,在撰写史书之前,就有人从事过运用访谈和调查进行史料搜集的工作。
在中国,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设有专门为史官搜集人们言谈内容的“书记”,所谓“动则左使书之,言则右使书之”。
这些书记主要记载君王的言行举止,而不是普通社会的历史。
但是到汉代,确实已运用访谈、口述的方法来搜集史料。
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依据大量实地考察得到的口述访谈资料与丰富的文献记载相互引证而撰写的。
在西方,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使用口述证据的。
在古希腊时期,“历史”一词的含义就是“根据事件目击者所做的证词去推究事实真相”。
口述史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口述史这一新兴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口述史讲座。
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讲座内容概述本次讲座由我国著名口述史专家主讲,主题为“口述史:历史研究的创新与挑战”。
讲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口述史的起源与发展专家详细介绍了口述史的起源,从古代的民间传说、史书记载到现代的口述史研究,阐述了口述史在我国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口述史的研究方法讲座中,专家重点讲解了口述史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录音、录像等,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 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专家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展示了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
4. 口述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讲座最后,专家针对口述史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访谈对象的选取、资料的真实性、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心得体会1. 口述史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补充通过本次讲座,我深刻认识到口述史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历史研究主要依靠文献资料,而口述史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
口述史有助于填补文献资料的空白,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证据。
2. 口述史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讲座中提到的口述史研究方法,如访谈、录音、录像等,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来获取历史信息。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还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此外,口述史研究方法还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助于研究者与访谈对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3. 口述史研究具有挑战性尽管口述史研究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如何确保访谈对象的真实性、如何处理访谈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如何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等。
针对这些问题,讲座中专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我们今后的口述史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 口述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口述史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还具有现实意义。
口述史实践心得体会
随着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口述史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逐渐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口述史实践,通过亲身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口述史的价值和意义。
以下是我对这次口述史实践的心得体会。
一、口述史的价值1. 丰富历史资料口述史通过收集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和见证,丰富了历史资料。
这些资料往往是书面文献所无法提供的,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
2. 传承民间文化口述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许多民间故事、习俗、技艺等,通过口述的方式得以保存和传承,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3. 拓展研究视野口述史使研究者能够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拓展研究视野。
通过当事人亲口讲述,研究者可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从而对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口述史实践的过程1. 确定主题和对象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确定了主题和对象。
这次口述史实践的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变迁”,对象是生活在农村的老一辈人。
2. 拜访当事人为了收集第一手资料,我们分组对当事人进行了拜访。
在拜访过程中,我们尊重当事人,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并做好记录。
3. 整理资料拜访结束后,我们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
包括录音、录像、照片等,以及当事人的生平、家庭背景、亲身经历等内容。
4. 分析研究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对收集到的口述史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变迁的历史规律。
三、口述史实践的心得体会1. 尊重当事人在口述史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尊重当事人的重要性。
当事人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讲述具有很高的价值。
因此,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保护他们的隐私。
2. 认真倾听口述史实践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
在拜访当事人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不随意打断,不轻易下结论。
3. 记录准确口述史资料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在记录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避免因记录失误而影响研究结论。
口述史课程心得体会范文(2篇)
第1篇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开设的口述史课程。
这门课程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在实践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口述史的魅力口述史,顾名思义,是通过采访、记录、整理和传播口头历史资料的一种方式。
与传统的书面历史相比,口述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真实性:口述史直接来源于亲历者,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能够还原历史事件的细节和情感。
2. 多样性:口述史涵盖了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历史,能够全面展示历史的多样性。
3. 情感性:口述史通过亲历者的讲述,将历史事件与个人经历相结合,使历史更加生动、感人。
4. 可操作性:口述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口述史课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口述史理论:介绍口述史的定义、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口述史采访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采访,包括提问技巧、录音设备的使用、资料整理等。
3. 口述史案例研究:分析国内外优秀的口述史案例,使学生了解口述史的实际应用。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口述史采访,让学生亲身体验口述史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口述史理论,使学生掌握口述史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口述史的应用技巧。
3. 实践操作法:分组进行口述史采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三、学习心得1. 提高了我对历史的兴趣:通过口述史课程,我更加关注历史,对历史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学会了采访技巧:在课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有效采访,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引导受访者等。
3. 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操作环节,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口述史采访,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深化了我对历史的认识:通过亲身体验口述史的过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口述史学的发展与思考
口述史学的发展与思考口述史学的发展与思考口述史学也称口碑史学,主要指一种搜集和利用口头史料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流派。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实际上是通过有计划的访谈和录音技术,对某一特定问题获取第一手口述资料,然后经过筛选、比照、分析和辨伪,进行历史研究的方法及其成果。
但是,在中外学界的诸多观点中,对口述历史的定义有这样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将其视为一种“方法论”,即将口述历史作为一种获得历史资料与社会事实的搜集方法,如路易斯〃斯塔尔所言,“是通过有准备的、以录音机为工具的采访,记述人们口述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资料”:保罗〃汤姆逊认为,“口述历史是对人们生活的询问和调查,包含对口头故事的记录”。
第二种观点重视口述历史的“文本论”,也就是将口述历史视为在资料收集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字记录。
杨祥银指出,“口述历史是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是对人们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简单地说,是通过传统的笔录或者录音和录影等现代手段的使用,记录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
第三种观点强调口述历史的“研究论”,是在收集和记录口述资料后.对口述文本进行研究与思考,并形成个人观点,唐纳德〃里奇将口述历史界定为“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钟少华认为,“口述历史是受访者与历史工作者合作的产物,录音整理成文稿,再经研究加工,可以写成各种口述历史专著”。
可见,学界对于口述历史还没有统一而明确的概念界定,呈现在研究者面前的是一个立体、多元、富于层次感的学术术语,它的内涵是一个过程,包括收集、记录与研究三个阶段。
口述史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说它“古老”是因为较之于其他历史学科,口述历史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荷马史诗、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中国历史上孔子著《春秋》,就运用口头传说追述了唐、尧、虞、舜的历史:司马迁写《史记》,更是大量引用口述史料,从而使笔下的秦始皇、荆轲、陈胜、刘邦、项羽、韩信等等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口述史的四点思考
作者:郭晓庆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19期
摘要:口述历史有助于展示历史叙事的多元性,有助于深入认识人类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献历史的缺漏与局限,为进一步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可能。
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口述历史还尚未成熟,理论与实践并不能很好结合。
故针对口述史的现状,围绕历史研究的精神与规范,对口述史的源起、局限、价值、发展等四个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只有认清并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口述史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口述史;源起;局限;价值;发展
目前,口述史在历史学的研究中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且在很多领域中发展都较为成熟,但总体上来看口述史的发展还有很多空间,并存在一定的忽视和误解。
希望通过对口述史发展起源的思考,并分析其局限性,把握当代价值,探索出较为规范的实施方法,使社会对口述历史重新定义。
一、口述史的源起
口述史就像历史本身一样古老,它是第一种类型的历史。
但在目前的历史研究中,似乎更以官方的历史文献作为研究的基础,觉得口述史这种史料缺乏研究意义。
在出现文字之前,一切文化的传承都是通过口述来实现的,如在中国,神话传说就是通过无数先辈的口述,为后人保存了先辈生活、生产、军事、祭祀及治水等各种活动的记录。
但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口述史好像只被当成是对正统历史的补充,无法撼动传统文献的权威地位。
现代口述史研究兴起于20 世纪 40 年代,亚伦·芮文斯在哥伦比亚大学创建的口述历史档案馆,标志着口述史学正式成为历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中国现代口述史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90年代,在国外口述史的影响下,国内的史学观念和学术观点也发生了改变,口述史作为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也被逐渐接受与认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口述史发展的局限性
尽管口述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认可,但还是会被传统史学的研究所轻视,再加之口述史自身存在的特点,使研究者对其仍存有误解和忽视,这是我国口述史学发展的主要困境。
总体来说,人们对口述史发展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口述历史源于人们的记忆是真实可靠的吗?研究人员是否能把握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具有不确定性。
首先是讲述者的记忆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艺术二次加工的现象,即被访人的口述是否会因个人意识的影响,使史料偏离真实情况。
其次是以采访的形式进行口述,这就很容易使对话中产生歧义,口述史是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历史,其形式主要是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既相互合作也存在斗争,这些都是影响口述史最终状态的因素。
造成这种现状有很复杂的情况,或许是因为年岁已久致使记忆残缺,或许是因为受个人利益影响,避而不谈或有意强化,也有可能会因为采访者的引导而出现偏离等等。
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史料进行“辨伪”,将口述史与传统文献对比佐证,不能因为个人特性使历史“失真”。
第二,口述史是否需要文献?口述史理论依然不成熟。
首先,口述史是否需要文献辅助。
中国当下口述历史成果多数停留在访谈录和口述史料的层面上,很多时候是为了口述而口述,把“口述史学”等同于“口述历史。
成熟的口述史应该对口传史料的调查、记访和谈录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和利用,是加工和整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还原和复制,合格的口述史应该有脚注、尾注等具体的形式,这样才能和访谈录、新闻采访、田野调查区别开来。
其次,口述史理论依然不成熟,就目前国内口述史学的状况来说,理论性的研究还相当薄弱。
我国国内的口述史研究多数以西方理论为基础,并没有建立起自身完备的理论体系,且历史学界的相关需求并不是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更多的是符合市场需求,为了经济利益而出版的一些无事实依据猎奇类的作品以及一些上层党政人物的采访,虽促进了发展,但质量有待考证。
而且在高校中很少有设立口述史专业并开设相关课程,使研究缺乏专业的储备人才。
三、口述史发展的当代价值
虽然口述史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但关于口述史的研究与实践还体现在方方面面。
第一,创造了鲜活史料。
传统文献资料的利用还是以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为主,但口述历史可以对文献予以完善和补充,通过对口述资料的进一步整理,探寻文字细节,弥补史料空白,保护传统文化,还原历史真相。
第二,弥补文献历史的缺漏与局限。
口述历史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关注到传统文献资料不曾或无法关注的历史社会。
传统的文献资料侧重于记录统治阶级的社会,其根本属性是阶级性,对于反映社会需求、人民利益的记录则较少,有之也多为简单的统计数据缺少个案记录。
口述历史可在这方面弥补传统档案文献的不足,它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历史发展的过程,补充被有意忽略的部分,并发挥其自身独特的价值。
第三,为还原历史真相提供了可能。
与传统的文献史料相比较,口述历史为研究历史事件建立起了一个新的联系,口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使历史在研究的过程中增加了新的视角。
且口述者往往是社会的各个阶层、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口述史学的普及会在他
们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因此拓展了历史学的宣传、教育功能。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全民学历史,全民还原历史真相的风潮。
第四,扩宽了历史学的研究领域。
口述历史的应用为各个领域的专业史研究提供了便利,为拓宽历史研究领域提供了基础。
对于比我们更好的美国,口述历史不仅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而且已经渗透到每个学科和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如医学、社会学、新闻学等。
各学科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联系,充实了并丰富了口述史的内涵,为历史学研究领域的扩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为树立专业化、系统化的口述史学奠定基础。
四、口述史发展的未来前景
口述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口述史自身发展需要改善,口述史的外部环境也要得到提高。
第一,口述史的自身发展需要改善。
首先不能满足于保留和利用口述史,而要借助这种研究方法,关注到日常容易被忽视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用他们的记忆还原和表述历史,将个人史与社会史相结合。
其次,口述史的研究要与传统史料相结合,互相证伪,对口述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多重证实,因此,决不能仅仅停留于对口述者的交流与对话,还需要注意与之相关的文献及物品,如日记、家谱、相册、纪念品等,帮助口述者挖掘细节,提高口述史料的可信度。
再次,要对口述史料进行二次挖掘与深度利用。
虽然口述史料和记忆的存在具有不确定性,但其本身包含一定的历史内容,根据口述者的表述以及有意或无意的隐瞒、曲解等行为,可以分析出口述者的价值观念、心里状态等。
最后,口述历史是人类的历史。
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不是一般的一问一答那么简单,在进行口头访谈之前,有必要设计一个访谈大纲來探索受访者的深刻“记忆”。
在访谈之时,要掌握技巧,不仅要关心尊重灵活地应对对方,也需要对被访谈者的观点表示理解和同情,从某种意义上说,访谈只有在被访者知道的比他们知道的更多时才能进行。
还应注意的是,为了保持口头资源的原始性,整个访谈记录的文字资料要保持问答的形式不变,不能随意修改和删减。
第二,口述史的外部环境也要得到提高。
中国口述史的发展,更多的是为了满足经济利益的需求,因此中国口述史学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出路。
首先,中国的口述史学必须要完善自己。
保障口述史的发展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征。
在刊物的创办、相关机构的设置上保障其广泛性,在政府规范建设,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奖励机制上体现其真实性,调动史学工作者对口述史研究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口述史学科、口述史专业的培训,确定口述史学的学科归属,培养专业人才。
可以通过提高综合素质和扩大社会影响力两个方面着手。
成立牵头部门把全国口述史研究的学者组织集合起来进行专门的培训,并邀请资深专家讲授,答疑解惑。
成立区域(课题)学习小组,相互联系与沟通,把口述史理论贯彻到口述访谈实践中,培养出一批口述史研究的专业队伍,推动其发展。
最后,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中国口述史的发展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可以为西方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提供宝贵资料。
中国的口述史研究者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如语言、身份等与国外学者合作,取长补
短,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并及时交流与共享最新的学术信息和科研动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口述史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英]保罗·汤普逊.覃方明等译,过去的声音:口述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25.
[2] 岳庆平.关于口述史的五个问题[J].中国高等社会科学,2013(02).
[3] 李星星.中国口述史研究综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10(10).
[4] 傅光明.口述史:历史、价值与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8(01).
[5] 张广智.论口述史学的传统及其前景[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03).
[6] 姚力.我国口述史学发展的困境与前景[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01).
作者简介:郭晓庆(1993.08- ),女,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