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区域经济学》(第7、8、9、10章)马工程课件

(五)知识溢出效应的驱动机制
学习交流PPT
2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 一、 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产业化程度高、市场发达、规模经营为主的发达国家乡村经济相比,发展中国家乡村经济主要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其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远不如城镇高,主要特征:(一)经济结构单一,农业技术进 步缓慢 ;(二)生产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 加要素投入 ;(三)乡村经济具 有显著的生存性和自然性特征 。
(三)用经济学的思维考察生态问题;要用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进区域可持续发 展; 用公平公正的方法维护区域的可持续性;统筹区域内外推进更高层面的可持续发 展 ;提高生态效率以推进绿色发展。
学习交流PPT
8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 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其机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期,经济规模较小而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产业结构偏于 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农业和轻工业;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而污 染排放规模等生态环境影响也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转向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重工业 和化学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高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产出的粗放型 方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逐步转向低消耗、低排放的服务业等 产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生态环境质量方面 的需求也成为 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动力,且经济长期增长也逐步积累了治理生态环境的 财富能力。
• 二、 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
(一)乡村土地市场的完善有利于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乡村土地市场特征: 地域性强;竞争不充分;供给 滞后;供给弹性较小;低效率性;政府管制较严。我国乡村土地制度基本特征:城 乡分异的土地制度,城 市市区土地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2024年土地储备市场交易管理方案

2024年土地储备市场交易管理方案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土地储备市场的交易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一、建立全面的土地储备市场信息系统。
通过整合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土地数据,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土地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二、强化土地储备市场监管。
加强对土地交易的审查和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意炒作和虚假交易行为,确保土地交易的公平、公正和合法。
三、建立健全的土地市场交易机制。
推动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建立多元化的交易方式,拓展土地资源的利用渠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加强土地储备市场信息披露和公示。
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公布土地市场的交易情况和价格走势,提高市场透明度,保障各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五、积极引导土地储备市场发展。
采取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土地市场交易,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土地储备市场交易监督和评估。
建立土地交易的监督机制,对土地储备市场的交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七、加强土地储备市场交易信息共享。
建立土地市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方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市场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推动土地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八、加强土地储备市场交易的法律保障。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强化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的公平和稳定,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以上是2024年土地储备市场交易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旨在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土地储备市场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发展。
银行信贷课后习题答案

2. 以下业务中(B 贴现)为表内业务3. 商业银行(A 总行)对本行资产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负全部责任。
4. 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客户的贷款总额与银行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B 10%)5. 流动性资产是指(A1 个月)内可变现资产第二章 1. 以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本票、存款单、国库劵等有价证券质押的,质押率最高不得超过(D 90%)2. 票据贴现指持票人为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
其贴现期限短,一般不超过(D 6 个月)3. 贷款承诺一般收取承诺额度(C 0.25%~0.75%)的承诺费4. (A 受益人)是指有权按保函的规定出具索款通知或连同其他单据,向担保人索取款项的人 5. (B 贷款意向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6. 反担保反映(B 债务人和担保人)之间的权益关系。
第三章 1. 贷款的间接责任人,包括贷款(B 稽核人员)2. 以下关于借款人的权利的权利表述错误的是(E 不须征的商业银行同意,有权向第三人转让债务)3. 商业银行各级机构应建立由行长或副行长(经理、主任)和有关部门负债人参加的(B 贷款审查委员会)4. 商业银行应当审议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并及时答复贷与不贷。
短期贷款答复时间不得超过(A 1 个月)1 个星期)之前,应向借款人发送还本付息通知单。
3. 贷款检查部门在贷款发放(B 15 天)内,应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第一次跟踪检查 4. 企业的设备办理抵押物登记部门(B 财产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5. 借款人不能按其还清贷款需要展期还款的,必须在贷款到期前(B 15 天)向开户行提出展期申请,填写借款展期申请书并湖具保证人、抵押人、出质人同意担保的书面证明第五章 1. 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由(C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2. 个人可以向当地的(A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提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的书面申请 3. 信用登记的得分区间(A 90 分)以上为 AAA 级 4. 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月供一般不能超过其月收入的(C 50%)5.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D 出现信用风险和经济泡沫)第六章 1. 考察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D 资产负债率)2. 测量一个企业仅靠变现其短期流动资产来满足其偿还短期负债能力的指标是(B 流动比率)3. 贷款卡持卡人要到(B 基本开户行)办理贷款发初审手续,到(C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办理终审手续 4. 速动资产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C 存货)的部分 5. 反映企业的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集的指标是(D 资产负债率)第七章 1. (B 借款人分析)是整个贷款项目评估的重要环节,是其他苹果内容的基础 2. 以下不属于项目生产条件评估的是(E 工艺技术与设备评估)3. 以下不属于信用状况评估内容的是(E 借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4. 以销售增长率法为例,经验数据划分的阶段为:年销售量增长率(B 0.1%~10%)为成熟期 5. 评估报告在下哒评估通知后(B 2 个月)内完成—第八章 1. 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必须具备条件之一:有所购住房全部价款(A 20%)以上的自筹资金 2. 商业性个人能住房贷款,贷款期限一般最长不超过(C 30 年)3. 个人汽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C 5 年)4. 国家助学贷款按按照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的标准,总额度按照正常完成学业所需年度乘以学年所需金额确定,具体额度由借款人所在学校按本校的总贷款额度、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标准以学生的困难度确定 5. 免息还款期是指对非现金交易,从银行记账日起至到期还款日之间的日期为免息还款期。
城市管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城市管理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宏观层面的城市管理包括()A:城市发展规划 B:城市发展战略 C:解决多个政府部门职能交叉问题 D: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 E:解决多个政府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答案:ABD2.中观层面的城市管理包括()A:城市社会事务管理 B:综合执法 C:城市环境管理 D:城市经济管理 E:城市空间管理答案:ACDE3.现代城市管理依靠的主要手段有()A:经济 B:教育和说服 C:法律 D:行政 E:技术答案:ACDE4.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历程表明()A:忽视了中观层面的管理 B:全面关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管理 C:我国一贯注重不同层面的管理 D:计划经济时代关注宏观层面的管理 E:市场经济时代注重微观层面的管理答案:ADE5.斯蒂格利茨教授曾指出21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事有()A:中国经济的崛起 B:人类对太空的进一步探索 C:中国城市化 D: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E: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答案:CD6.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是()层面的城市管理A:微观 B:中观 C:宏观 D:客观 E:主观答案:A7.城市管理属于()范畴A:经营管理 B:社会管理 C:企业管理 D:工商管理 E:公共管理答案:E8.顺应社会全面转型,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创新的重要途径是()A:加强政府绩效管理 B:建设服务型政府 C:采取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D:突破单一政府管理的窠臼 E:建立全能型政府答案:D9.美国城市管理学科发展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A:城市管理必须依赖城市建设 B:即便城市建设会带来一些问题,治理起来却相对容易 C:城市化水平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 D:城市建设问题可以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而自行解决 E:大规模城市建设告一阶段后必然要加强城市管理答案:E10.我国城市化水平正在以每年增加()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加速发展A:10 B:1 C:0.5 D:5 E:0.1答案:B第二章测试1.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为130万的城市属于中等城市。
产业生态学每章节知识点2012323

产业生态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1 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指政府机构针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所制定的政策或规则,以协调产品各相关责任人的环境责任,并通过有效的信息工具辅助实施。
2污染控制方法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自由排放,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和产业生态四个阶段。
3 产业生态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萌芽、成型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
4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活动中自然资源从源、流到汇的全代谢过程、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生产消费行为调控的系统科学。
产业生态学是一个整体概念,它的实践要落实到企业、园区、国家乃至全球的各个层面。
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是产业生态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5 产业生态学产生背景:由于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于是人们意识到,应该按照自然界的生态模式来规划产业发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和环境的矛盾。
产业生态学就是在这种情形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6 产业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2)产业系统代谢过程模拟与改进,例如产业代谢分析、物质与能量流动分析等;(3)生态效率(Eco-efficiency );(4)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与面向环境的设计;(5)产业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政策,例如产品导向的环境政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等;(6)产业生态学的应用与实践,具体分为在企业、园区以及国家/ 全球等各个层面的应用。
7 产业生态学的研究意义是:(1)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冲突的问题。
(2)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3)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
(4 有利于加快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第二章1垂直关系是产业生态链的主要结构,根据这种垂直分工划分为产业的上、中、下游关系。
2资源代谢分析包括元素流分析,分子流分析和物质流分析。
3 Allenby 提出理想产业系统包括资源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和废物处理者四类基本组成部分。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送审稿)北京市人民政府2009年4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1条规划前提 (2)第2条指导思想 (2)第3条规划原则 (3)第4条规划依据 (3)第5条规划范围 (3)第6条规划期限 (4)第7条规划重点 (4)第二章总体战略和规划目标 (5)第一节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5)第8条明确首都的土地功能定位 (5)第9条积极推行和谐持续发展战略 (5)第10条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战略 (6)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第11条实现“城乡和谐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总目标 (7)第12条严格落实各项用地调控指标 (7)第三章统筹城乡区域土地利用 (9)第一节建构首都土地利用总格局 (9)第13条划分四大土地利用区域 (9)第14条构筑“三圈九田多中心” (10)第二节统筹平原山区土地利用 (11)第15条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用地功能 (11)第16条整合城市功能拓展区布局 (11)第17条推动城市发展新区高效用地 (12)第18条保育生态涵养发展区空间 (12)第四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14)第一节规模化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14)第19条高效保护农用地、耕地 (14)第20条集中连片保护基本农田 (14)第二节适度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5)第21条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5)第22条大力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整理 (16)第23条加强农用地综合整理 (16)第24条积极安排废弃地复垦 (16)第25条科学开发未利用地 (17)第26条确定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区域 (17)第三节引导都市型现代农业有序发展 (17)第27条加强都市农业用地用途管理 (17)第28条规范都市农业设施用地标准 (18)第五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19)第一节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 (19)第29条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统一管控 (19)第30条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 (20)第31条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 (21)第二节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第32条优先保障中央党政军单位用地 (22)第三节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2)第33条引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22)第34条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35条强化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高效利用 (24)第六章加强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5)第一节构筑城乡生态安全网络 (25)第36条保护“两山八水”,建设“九楔九田” (25)第37条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 (25)第38条分类管制土地利用空间 (26)第二节推进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26)第39条维护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安全 (26)第40条不断完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 (27)第41条大力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 (27)第三节探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29)第42条探索城镇乡村差别化的平原模式 (29)第43条探索整体局部区别化的山区模式 (29)第七章有机协调土地利用时序与布局 (31)第一节近期规划与远景展望 (31)第44条近期规划目标 (31)第45条近期规划要点 (31)第46条远期和远景发展展望 (33)第二节区(县)规划的调控要求 (34)第47条促进人口产业布局与用地布局相协调 (34)第48条强化区(县)规划目标调控 (34)第八章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35)第一节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及制度 (35)第49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整体控制 (35)第50条健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36)第51条强化土地规划监督执法力度 (36)第二节完善促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的保障机制 (37)第52条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 (37)第53条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37)第54条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机制 (37)第55条探索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的储备与管制制度 (38)第三节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 (38)第56条建立新增与存量建设用地挖潜相挂钩的制度 (38)第57条制定有利于盘活各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激励机制 (38)第58条制定各业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 (38)第59条加强基础设施及公益性项目论证 (39)第60条提高建设用地的市场化配置程度 (39)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基础信息建设 (39)第61条积极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立法 (39)第62条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建设 (40)第63条加强规划宣传,推进民主决策 (40)第九章附则 (41)第64条生效 (41)第65条组织实施和解释 (41)附表 (42)前言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土地——由地球陆地及其水面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特性——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
3土地的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4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5土地的功能——承载功能、生育功能、资源功能、生态功能、财产和资产功能。
6土地的分类——地貌特征(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土壤质地(黏土、壤土、沙土生产能力(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土地权属(国有、集体所有、私有利用现状(分为多种类别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概论1土地利用——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
2土地利用的基本内容——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利用程度分析(农业:垦殖系数、森林覆盖率、水面利用率(建设:建筑密度、容积率、土地利用系数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4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质、地貌、坡度、海拔、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水分含量、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及速度、人口数量及密度、居民收入水平、土地市场价格等 , 行政因素 (土地管理体制、土地政策、土地利用规划等 ,社会因素(人文景观、社会环境、传统风俗习惯等。
5土地利用的目标——从土地所提供的产品划分:取得物质产品、取得服务。
最终发挥的作用: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
6实现土地利用目标的手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由政府严格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税收手段、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
7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 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 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
第七章-假设开发法PPT课件

32
[例2] 某旧厂房的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 根据其所在地点和周围环境,适宜装修改造成商 场出售,并可获得政府批准,但需补交土地使用 权出让 金等400元/平方米(按建筑面积计),同 时取得40年的土地使用权。预计装修改造期为1 年,装修改造费按建筑面积算为l 000元/平方 米;装修改造完成后。即可全部售出,售价按建 筑面积算为4 000元/平方米;销售税费为售价 的8%; 购买该旧厂房买方需要缴纳的税费为其 价格的4%。试利用上述资料用动态方式估算该 旧厂房的正常购买总价和单价(折现率为12%)。
22
解:估价过程如下。 l
拟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试算地价。计算过程如下:
总利息为:总地价 X 利息率 X 计息期+总建筑费 X 利 息率 X 计息期+总专业费用 X利息率X计息期
=总地价×15%×3+5 000×(1+8%)X 20%×15% ×2.5+5 000 X(1+8%)X 50%X 15%×1.5+5 000×(1+8%)X 30% ×15%×0.5
第七章
假設開發法
1
第一节 假设开发法基本原理一、 一、概 念
假设开发法,是在估算开发完成后 房地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扣除未 来房地产正常的开发成本(如造地费、 建筑物建造费等)、利息、利润、税收 等费用后,以剩余之数来确定估价对象 房地产价格的一种方法。
又称剩余法(residual method)、倒 算法、残余法或余值法。
(2)、计息期的长短 预付地价款的利息额应以全部预付地价款按 整个开发建设周期计算; 开发建设费、专业费的计息期应以其实际投 入期(通常假定均匀投入)的中间时点至整个 开发建设周期末为止; 开发建设费、专业费在建筑竣工后的空置和 销售期内应按全额全期计息。
房地产评估第7章

《房地产评估》
第26页,共66页。
[解] 本题通过基准地价求取该宗工业用 地的价格,实际上就是将土地使用:年限 为无限年的基准地价转换为50年的基准地 价。具体计算如下:P50= P*K50=1189.78元/平方米
《房地产评估》
第27页,共66页。
净收益每年不变的公式还有一些其他作用, 如可以用来说明在不同报酬率下土地使用 年限延长到何时,有限年的土地使用权价 格接近无限年的土地所有权价格。通过计 算可以发现,报酬率越高,接近无限年的 价格越快。
如P50即表示收益年限为50年的价格,
P∞表示收益年限为无限年的价格。
《房地产评估》
第21页,共66页。
于是,不同年限价格之间的换算方法如下:
Pn=PN*(1+r)N-n*[(1+r)n-1]/[(1+r)N-1]
若已知P,求P70,P50如下:
P70=P*P70 P50= P*P50
已知P50,求P∞、P40如下: P=P50/K50 P40=P50*K40/K50 如果将上述公式一般化,则有:
甲、乙两宗房地产,甲房地产的收益年限为50年,
单价2000元/㎡,乙房地产的收益年限为30年,单价
l 800元/㎡。假设报酬率均为6%,试比较该两宗 房地产价格的高低。
《房地产评估》
第23页,共66页。
[解] 要比较该两宗房地产价格的高低,需要将它们
先转换为相同年限下的价格。为了计算方便,将它们 都转换为无限年下的价格:
P=8/8.5%*[1-1/(1+8.5%)50-6] =91.52(万元)
《房地产评估》
第19页,共66页。
[例7—2] 某宗房地产预计未来每年的 净收益为8万元,收益年限可视为无限年, 该类房地产的报酬率为8.5%。试计算该 宗房地产的收益价格。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分配理论

休息的话,工作质量也会下降。她对记者说:“如果当
经理,我每月薪水增加3000多元,可是我却会失去更多
的东西,我宁愿不要这3000多元,而维持一种生活质
2019/11/29 量。”
24
(三)劳动市场的均衡——工资的决定
W(元/小时)
W1
E1
2019/11/29
W0
E0
L
O
L1 L0
(小时)
25
工资率的差异——《马和驴子》 功不唐捐
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的对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要 素的需求。
第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
联合需求(joint demand)——是指生产某
种产品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相互配合、综合作用。
2019/11/29
2
特殊的需求:引致需求
在产品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 在要素市场上,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并不能直接得到
又有一天,地主和地主婆要去岳父家,让张三提前几天去
通知,准备好酒菜和床铺。张三赶到地主的岳父家,说: “我家老爷和太太马上就到。他们得了一种怪病,医生说 只能吃生虫的面,睡在地上。”地主夫妇到了,岳父用生 虫的面招待他们,还让他们睡在地上。事后,地主知道是 张三捣的鬼,决定赶走张三。他对张三说:“只要你愿意 自动离开,不割我的鼻子,我给你100块大洋。”张三答 2019/11/29 应了,他拿了这笔钱,开起了小店,过着不愁吃喝的生活5。
对于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一般产 品的供给曲线一样,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 曲线。
但是由于不同生产要素各具特点,因而他们的 供给曲线有时并非正斜率曲线。(特例)
2019/11/29
12
对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概述 对要素的供给研究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我国的资源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是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只有正确认识和认识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问题;对策导言就土地的功能而言,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
土地利用的理想状态是发挥其力量,展示其能力。
即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适宜的生活空间、优美的生态空间。
从土地的价值来看,民间有“依山傍水”之说,说明人们生活在土地上;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文明的进步,即土地上有文明,如井田制度、千亩制度、鞭子法,犁有自己的土地,土地被土地和土地分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之,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其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中的趋势性问题分析土地涉及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多种权利,自1987年深圳市启动土地使用权拍卖以来,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一起,成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
事实上,所有涉及土地的经济和行政行为都是围绕上述权利进行的。
2019年,国家自然资源监管总局部署耕地保护监管任务时,明确要求监管工作要“看动态、看问题、看趋势、看变化”。
通过督察发现,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博弈。
1.1城乡博弈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特大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面貌也在日新月异。
如新中国成立初期苏州市建成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其中228.5平方公里[2],473.33平方公里[3],2017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65倍,是10年前的2.07倍。
智慧树知道网课《公司财务—告别财务小白,开启财智人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1【判断题】(2分)公司制企业没有缺点。
A.错B.对2【判断题】(2分)利润最大化是公司财务目标的最优解。
A.对B.错3【判断题】(2分)价值目标的基础是公司未来现金流量的获取能力。
A.错B.对4【单选题】(2分)财务管理区别于公司其他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
A.物资管理B.劳动管理C.价值管理D.使用价值管理5【多选题】(2分)解决股东与经理层代理问题的制度性措施包括()。
A.激励B.停止投资C.监督D.亲力亲为6【判断题】(2分)公司通过现金流量的流入与流出与金融市场建立起联系。
A.对B.错7【单选题】(2分)下列各项中,能够用于协调公司股东与债权人矛盾的方法是()。
A.激励B.停止借款C.解聘D.接收8【判断题】(2分)筹资决策的关键问题是确定资本结构,至于融资总规模则主要取决于投资的需要。
A.对B.错9【判断题】(2分)股价中只要包括了历史信息的市场都是弱势有效市场。
A.错B.对10【多选题】(2分)下列金融市场要素中,与公司财务联系最为密切的是()。
A.资本市场B.外汇市场C.黄金市场D.货币市场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2分)在对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比重变化分析时,一般而言下列各项中越多越好的项目是()。
A.实收资本和盈余公积B.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C.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D.实收资本和未分配利润2【多选题】(2分)利润表所能提供的财务信息主要有()。
A.资金来源状况B.成本费用状况C.收入状况D.损益状况E.资产构成状况3【判断题】(2分)从提供财务信息的角度看,财务报表分析是在财务报表所披露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和利用财务信息,是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A.对B.错4【单选题】(2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无形资产的项目是()。
A.土地使用权B.商誉C.商标权D.专利5【单选题】(2分)企业原来长期资本和长期资产占比大致相当,这两年开始增加长期资本的数量和占比,长期资产占比不变,这属于哪一种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管理策略()。
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SHENZHEN CITY (2009-2020)目 录第一章 总则 (1)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8)第一节 土地利用战略 (8)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9)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3)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3)第二节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14)第四章 土地利用调控与空间管制 (16)第一节 土地利用调控 (16)第二节 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19)第五章 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23)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增长 (23)第二节 新增建设用地控制 (24)第三节 存量建设用地循环利用 (26)第四节 建设用地清退 (29)第五节 合理利用地下空间 (30)第六章 农用地保护与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32)第一节 农用地保护 (32)第二节 优化生态用地结构与布局 (34)第三节 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6)第七章 规划体系和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9)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39)第二节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39)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 (40)第八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42)第一节 土地整治 (42)第二节 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用地保障 (42)第三节 重大产业用地保障 (45)第四节 围填海开发 (45)第九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47)第一节 促进土地利用模式转型的政策措施 (47)第二节 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政策措施 (49)第三节 推进土地资产资本管理 (51)第四节 规划实施监督和技术支撑措施 (53)附表 (56)SHENZHEN CITY (2009-2020)第一章 总则第1条 规划目的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更好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特区一体化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制定本规划。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72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管理类专业学分:4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经济学是全日制专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此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一是在了解经济学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理解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二是了解和掌握修读专业课必须的经济学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三是学会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国内外经济领域内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
(二)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工具。
(三)要求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
(四)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规范,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
(五)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54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表2.5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建议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凡注上*号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讲授。
四、理论教学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经济学概述一、了解经济学的学习内容和目的。
二、了解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三、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学二、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三、学习经济学的意义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五、经济理论研究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第二节经济学的方法一、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二、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一、理解并掌握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及供求定理的内容。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规范土地有偿

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规范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单位:为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规范土地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国土资源部《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经市政府第43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管理,规范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划拨土地补办出让1.划拨土地不改变土地使用条件和建筑物现状,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现状出具规划条件后,依据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可以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但补办出让手续时,出让合同中应明确规划条件,并约定如改变土地用途,应由政府依法收回(购)。
2.企业改制、公司上市或市政府进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等需要处置土地资产,如土地用途与现规划要求不符,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允许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的,可以按规定办理土地出让手续。
但补办出让手续时,出让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如改变土地用途,应由政府依法收回(购)。
3.划拨土地使用权经依法批准补办出让手续的,应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按下列公式核定:应缴纳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额=拟出让时的出让土地使用权市场价格-拟出让时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权益价格。
二、改变土地使用条件4.划拨土地改变土地用途的,由政府依法进行收回后,依据新的规划用途依法供应土地。
属于经营性用地的,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
5.出让的工业、仓储、科研等用地改变为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由政府依法收购后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
6.经济适用住房、回迁安置住房等配建的底商已经建成,并符合城市规划的,补交土地出让金后办理改变土地用途手续。
土地管理学

土地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重要)2.相对封闭原理:在任何一个系统内,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3.土地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是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的制度。
4.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5.地价指数:是指反映土地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它反映一个城市各类土地价格变化及其总体综合平均变化趋势的相对数。
6.人本原理:就是一切管理,包括土地管理,应该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根本。
7.地籍管理: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薄,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8.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有的耕地。
9.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指城市土地收购储备机构,通过征收,收购,置换,到期回收等方式,将土地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集中起来,并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组织进行土地整治与开发,在完成了房屋拆迁,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前期开发工作后,再根据城市土地年度计划,有计划的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安排。
10.土地资产:土地财产中用于生产,经营的那部分土地称之为土地资产。
二、填空1.城市土地供需不平衡情形:答:城市土地供需不平衡有四种情形(1)S1h >D1h,一级市场土地供过于求,表现为城市开发区土地大量闲置(2)S1h <D1h,一级市场土地供不应求,表现为城市建筑密谋和建筑容积率极高(3)S2h >D2h,二级市场土地供过于求,表现为大量的房地产未脱售而空置(4)S2h <D2h.二级市场土地供不应求,表现为居民住房和营业性用房极为紧张2.计划经济下的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征:答:(1)城市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因此,进行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都必须以土地公有制为前提。
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报告

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报告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报告根据市政协20xx年专题视察调研工作安排,10月25日市政协副主席任书文、王爱萍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就我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听取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执法监管情况汇报,与市区6个国土分局执法大队进行座谈,深入了解相关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视察报告分三个部分。
一、治理情况全市国土部门按照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变职能,优化服务,落实责任,严格执法,认真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针对用地需求量与耕地保有量的矛盾突出问题,从2010年第十次土地卫片国土资源部启动“15号令”实施问责以来,严厉打击违法用地犯罪行为,2012年违法用地面积下降30.6%,违反耕地面积下降60%,违法占用耕地的比例从31.2%降低到5.81%,目前全市违法用地总数控制在11%、未超越国家红线15%的限度、排序全省倒数第二位,违法占用地呈下降趋势,实现“保红线”目标。
主要治理措施有四个方面:(一)建立监管责任网络。
按照省、市政府要求,全市建立土地监管责任体系,把违法用地易发区,编制成全图,定人定岗进行动态和静态监管,实行监管区域、村庄、耕地网格化管理,建立责任制度完善、巡查职责规范、监管主体明确的市、县、乡三级巡查网络,进一步强化违法用地监管体系建设。
(二)强化严厉打击手段。
全市各级国土部门创新执法方式,采取卫星遥感监测、违法用地事前制止、督促检查上下联动、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典型案件公开查处、触犯法律追究责任等手段,标本兼治,多措并举,极大地震慑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犯罪行为。
2009年以来,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移交公安机关涉法土地案件32案33人,查办违法犯罪线索19件,侦破自侦案件48起,移送起诉42人。
(三)持续开展专项行动。
2012年以来,开展卫片执法、查处变更规划、清理规范用地、非法转让土地专项治理行动,查处148宗违法用地、收缴罚没款1812.14万元,没收建筑物45.75万平方米,查处变更规划45宗,收缴罚没款657万元,出让金3.5亿元,累计处置土地34344亩、其中盘活置换用地7420亩,为“国省市”重点工程规范用地手续160宗22887亩、公开出让37宗2266亩、已收回罚没款4069.91万元、各类规费(耕地开垦费、征地管理费)和土地出让金18.8亿元。
经济基础知识(全)

经济基础知识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议出让所产生的弊端有多方面:
《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房 地产管理法》13条
•正常的市场秩序受到严重干扰 •协议义出让的暗箱操作、随意性大等特点容易诱发行政腐败
•协议出让可以导致土地流失和低效利用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招标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出让人)发 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者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国有土地使用权投标,根 据投标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内涵: 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 是交换关系的总和,即交易活动的总和 是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商品、劳务的价格 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是与“计划”相对应的一种资源配置机 制 是现实和潜在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以顾客为主体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2、土地市场 狭义上讲,是指以土地作为交易对象进行交易的场所。 广义上讲,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 总和。
划拨土地使用权一般没有使用期限的限制,划拨土地出让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唯一的土地出让方式,而且划拨土地大多数是无偿取得的。 固有的制度弊端和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划拨土地使用权容易产生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 •划拨土地助涨了土地低效利用 •划拨土地阻碍了统一市场的构建 •划拨土地模式不利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地实行的是国有制,土地所有权不允许买卖。所以,我国的土地市 场实质上是土地使用权市场。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2、城市土地市场层次结构
城市土地一级市场
——城市土地所有者将土地 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城市土 地使用者
城市土地二级市场 ——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土
地使用权受让者将剩余年期的土 地使用权让予其他土地使用者
➢ 特征:垄断性市场
➢ 反映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 之间的关系 ➢ 交易方式:出让、出租、入股
➢ 特征:竞争性市场
➢ 反映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 交易方式:转让、转租、抵押、 入股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1、城市土地一级市场
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又称土地出让市场或批租市场,是指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将一定 年限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土地使用者。让渡方式有有偿出让和无偿划拨两类。划拨出 让为无偿出让,而有偿出让包括协议出让、招标出让、拍卖出让和挂牌出让。
3、城市土地市场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共存的社会主
义土地公有制度,因此,土地市场应包括城市土地市场和农村土地 市场。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二)我国土地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979年 前,无 偿划拨 土地的 用地制 度
19791987年, 合资企业 有偿使用 建设土地
1988年 《土地管 理法》, 土地有偿 使用
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模式的优点:
•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防治土地批租领域的腐败行为 •采用市场竞争机制显化了土地的真实价格 •为政府主动参与土地市场调控提供了可能 •有利于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北京市以招标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程序(试行)
第七章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相关名词的基本 概念及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形成、发展、结构体系及运行机制,了解和我 国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与管理的相关模型、政策工具及其运行机制的创 新情况。了解一些国外城市土地市场的相关情况,熟悉我国城市土地市场 微观层面对市场客体、主体及交易的管理,掌握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 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及相关的政策制度和对土地价格监测等的内容
协议出让
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国家以协议方式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 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协议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以协议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
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拍卖公告,由竞买人在指定时间、地点进行 公开竞价,根据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指出让人发布挂牌公告,按公告规定的期限将拟出让宗地 的交易条件在指定的土地交易场所挂牌公布,接受竞买人的报价申请并更新挂牌价格,根 据挂牌期限截止时的出价结果确定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1990年 建立土地 有偿出让、 转让制度
1999年《城市 房地产管理 法》,完善了 土地市场
用地制度改革,萌芽阶段
形成阶段
完善阶段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三)城市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 市场结构反映的是市场体系内部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城市
土地市场的结构体系包括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和组织结构. 1、城市土地市场类型结构 城市各类用地市场 ——由城市土地的用途多样性决定,包括住宅用地市场、商业 用地市场、工业用地市场等类型。
划拨出让
土地使用权划拨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 费用后将该土地交付其使用,或者将土地无偿地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
•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机关用地
范围包括: •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
•法律规定的的其他用地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内容 Nhomakorabea要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概述 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调控与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 城市土地市场微观管理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第一节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概述
一、城市土地市场的基本概念
(一)市场、土地市场、城市土地市场
1、市场 ——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产物。 狭义上讲,市场指商品交换的具体场所 广义上讲,市场是指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由于土地经济供给稀缺性的影响,各类用途的土地之间存在 激烈的竞争,通过城市土地区位选择最佳用途的竞争,形成城市 土地各类用地市场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土地市场管理14节
城市土地产权市场 是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土地产权市场,但在市场上只有
产权的交易,没有土地实体的空间移动。 我国土地市场上交易的产权,仅限土地使用权,因我国城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