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单原理和步骤上课讲义
SDS-PAGE原理及结果分析技巧课件
![SDS-PAGE原理及结果分析技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8820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1.png)
蛋白质在电场中会带电并在凝胶中移动,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分离效果尤为显著。
SDS-PAGE的原理
1
样品处理
将待分离的蛋白样品添加SDS和还原剂,使之均质并去除与蛋白质分子量无关的 影响因素。
2
凝胶制备
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将凝胶浸泡在缓冲液中,直到完全交换缓冲液。利用缓冲 液在凝胶中形成pH梯度。
蛋白质分析软件
利用软件分析和解析SDS-PAGE 的光密度曲线,获取蛋白质的分 子量和含量等重要信息。
结果分析的基本原则
1 确认实验重复性
结果比较前应该确保实验 的可重复性,包括条件和 等量样品。
2 正确选择染色方法
染色的方法不同会影响蛋 白质条带的清晰度。
3 标准品的鉴定和确定
选择合适的分子量标准品 确定要检测的蛋白质分子 量范围。
结果分析的常见技巧
条带密度
密度越高,代表含量越丰富; 密度越低则代表含量越少。
比较分析
对比两个或以上样品的分离情 况和分子量等信息。
精细分析
利用一些特殊的处理和分析方 法,深入研究某一结果,如半 定量分析、分析带的异质性、 修改成像等。
结果分析的常见问题
条带分离不清晰
检查凝胶和样品的处理,或更换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品。
SDS-PAGE原理及结果分析 技巧
本次课件将介绍SDS-PAGE技术的原理和步骤,并分享结果分析的基本原则、 常见技巧、问题和注意事项。
SDS-PAGE的定义
什么是SDS-PAGE?
SDS-PAGE,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分离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SDS-PAGE的作用?
SDS-PAGE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离出各个单一的蛋白质分子,有化分析结果 的象征。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知识讲解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3a0cf7b7f1922791788e85b.png)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该技术首先在1967年由Shapiro建立,1969年由Weber和Osborn进一步完善。
一、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 (简称Acr) 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的具有网状立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进行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根据不同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的差异及分子大小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迁移率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条区带,如果分离纯化的样品中只含有同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样品电泳后,就应只分离出一条区带。
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打断蛋白质的氢键和疏水键,并按一定的比例和蛋白质分子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带负电荷的量远远超过其本身原有的电荷,掩盖了各种蛋白分子间天然的电荷差异。
因此,各种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电泳时的迁移率,不再受原有电荷和分子形状的影响,而只是棒长的函数。
这种电泳方法称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称SDS—PAGE)。
由于SDS-PAGE 可设法将电泳时蛋白质电荷差异这一因素除去或减小到可以略而不计的程度,因此常用来鉴定蛋白质分离样品的纯化程度,如果被鉴定的蛋白质样品很纯,只含有一种具三级结构的蛋白质或含有相同分子量亚基的具四级结构的蛋白质,那么SDS—PAGE 后,就只出现一条蛋白质区带。
SDS—PAGE 可分为圆盘状和垂直板状、连续系统和不连续系统。
本实验采用垂直板状不连续系统。
所谓“不连续”是指电泳体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缓冲液、pH 和凝胶孔径等所组成。
1.样品的浓缩效应在不连续电泳系统中,含有上、下槽缓冲液(Tris—Gly,pH8.3)、浓缩胶缓冲液(Tris—HCl,pH6.8)、分离胶缓冲液(Tris—HCl,pH8.8),两种凝胶的浓度(即孔径)也不相同。
在这种条件下,缓冲系统中的HCl 几乎全部解离成Cl-,两槽中的Gly (pI=6.0,pK a=9.7)只有很少部分解离成Gly 的负离子,而酸性蛋白质也可解离出负离子。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https://img.taocdn.com/s3/m/435adb8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a4.png)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
白质分离和分析方法。
工作原理:SDS(十二烷基硫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让蛋白质以线性二级结构展开。
在电泳过程中,SDS与蛋白质结合,给蛋白质赋予等电点电荷,使得蛋白
质以质量为依据进行分离。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用于凝胶电
泳的材料,通过聚合后形成凝胶,可以限制蛋白质的运动,使其按照大小分子量在凝胶中迁移。
步骤:
1. 准备凝胶:将聚丙烯酰胺溶液制备成凝胶,通常是在平
板上铺设。
2. 样品预处理:将需要分离的蛋白质样品与SDS等混合,再加入还原剂,使其煮沸变性化。
这样可以让所有蛋白质
在电泳过程中以线性形式展开。
3. 输运样品:将蛋白质样品加入凝胶孔隙中。
4. 电泳:通电使蛋白质样品在凝胶中迁移,较大分子量的
蛋白质迁移速度较慢,较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迁移速度较快。
5. 可视化:通过染色方法(如Coomassie蓝染色)将蛋白质可视化,并观察分析结果。
SDS-PAGE广泛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分析和纯化等领域,
例如鉴定蛋白质大小、检测蛋白质含量、分离复杂样品中
的蛋白质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原理及步骤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原理及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c06fb8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c.png)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目的要求(1)学习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
(2)掌握SDS-PAGE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操作方法。
原理SDS-PAGE是PAGE是一种特殊形式,SDS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去污剂。
用SDS-PAGE 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时,蛋白质需经样品溶解液处理。
在样品溶解液中含有巯基乙醇及SDS,各种蛋白质样品在巯基乙醇作用下,还原成单链,再进一步与SDS结合形成带大量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
因此各种蛋白质分子在SDS-PAGE中,只能按其分子量大小而分离。
SDS-PAGE有连续体系(b)及不连续体系两种(d),这两种体系有各自的样品溶解液及缓冲液,但加样方式,电泳过程及固定、染色与脱色方法完全相同。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这种凝胶是以丙烯酰胺单体(Acrylamide,简写为Acr)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N,N'-Methylena Bisacrylamide,简写为Bis)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
Acr 和Bis 在它们单独存在或混合在一起时是稳定的,且具有神经毒性,操作时应避免接触皮肤。
但在具有自由基团体系时,它们聚合。
引发产生自由基团的方法有两种,即化学法和光化学法。
化学聚合的引发剂是过硫酸铵(NH4)2S2O3(Ammonium persulfate,简写为Ap),催化剂是N,N,N',N'-四甲基乙二胺(Tetramethylenediamine,简写为TEMED)。
在催化剂TEMED的作用下,由过硫酸铵(Ap)形成的自由基又使单体形成自由基,从而引起聚合作用。
TEMED 在低pH 时失效,会使聚合作用延迟;冷却也可使聚合速度变慢;一些金属抑制聚合;分子氧阻止链的延长,防碍聚合作用。
这些因素在实际操作时都应予以控制。
光聚合以光敏感物核黄素(即V B2)作为催化剂,在痕量氧存在下,核黄素经光解形成无色基,无色基被氧再氧化成自由基,从而引起聚合作用。
SDS-PAGE 原理 步骤 详细介绍 含图片ppt课件
![SDS-PAGE 原理 步骤 详细介绍 含图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cd35bda32d7375a517807d.png)
.
10
3、影响SDS电泳的关键因素 (1) 溶液中SDS单体浓度 大多数蛋白质与SDS结合的重量比 为1:1.4 (2) 样品缓冲液的离子强度 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SDS单体才 具有较高的平衡浓度
.
11
(3) 二硫键是否完全被还原 当二硫键被彻底还原后,蛋白质分
.
27
(2)根据缓冲系统和凝胶孔径的不同
连续电泳 不连续电泳
(3)根据电泳的形式
圆盘电泳 垂直电泳
平板电泳 水平电泳
.
28
.
29
.
30
.
31
2、操作 (1) 制备分离胶 (2) 制备积层胶(堆积胶)
.
32
.
33
.
34
.
35
.
36
分离胶聚合之后
.
37
.
38
.
39
.
40
.
41
不同分子量范围的蛋白质应选用不 同的凝胶浓度
.
15
.
16
.
17
.
18
.
19
(四)分子量测定 1、相对迁移率(Rf) Rf即用每个带的迁移距离除以溴酚蓝 前沿的迁移距离得到的。 测量位置应在蛋白带的中央。
蛋白带迁移距离 Rf= ————————
溴酚蓝迁移距离
.
20
蛋白带迁移距离 固定前的凝胶长度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
.
1
一、什么是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它在水溶液中以单体 (monomer)和分子团(micellae)的混合形 式存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0002e7f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b.png)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都是生物化学中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分析技术。
这两种技术的基本原理不同,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原理。
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使用SDS(dodecyl sulfate)这种表面活性剂将蛋白质完全去除其天然构象,使得所有蛋白质变成一种负电荷。
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制备:需要将样品先进行热变性,然后进一步加入SDS和还原剂(如β-巯基乙醇)。
(2) 凝胶制备:需要制备一个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这个凝胶有着不同大小的孔洞,可以用来分离蛋白质。
(3) 电泳过程:将样品放在凝胶的顶部,然后进行电泳。
在电场作用下,蛋白质将按照大小和电荷密度被排列。
(4) 染色:完成电泳后,可以使用染色剂如银染来可视化蛋白质的位置。
这种技术能够将蛋白质按照大小、形状和电荷分离出来。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还可用于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因为分子量和蛋白出现的位置呈线性关系。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是一种基于凝胶色谱的生物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多肽分子量的分布来进行分离。
具体步骤如下:(2) 样品制备:将样品加入到凝胶孔中,用电泳进行分离。
(3) 电泳过程:在电场的作用下,蛋白质将向着阳极进行移动。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一般将蛋白质或多肽样品电泳分离,而不使用SDS。
因此,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能够检测到带电的多肽,而且可以检测到未被完全转化的蛋白质保留其完整分子量的多肽。
总之,两种凝胶电泳技术的原理各有不同,根据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技术。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方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f300f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3.png)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原理方法及应用简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
本文将介绍SDS-PAGE的原理、方法以及主要应用领域。
原理SDS-PAGE基于凝胶电泳原理,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分离载体,通过电场作用使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迁移,实现分离。
1.聚丙烯酰胺凝胶:聚丙烯酰胺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形成含有孔隙结构的凝胶。
凝胶中的孔隙大小可以调节,从而实现对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进行分离。
2.SDS:SDS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变性能力。
在SDS-PAGE中,SDS能够使蛋白质变性,并赋予蛋白质均等的电荷密度,使其在电场作用下按照分子量进行迁移。
方法下面是SDS-PAGE实验的步骤:1.制备凝胶:将聚丙烯酰胺粉末溶解在缓冲液中,加入过硫酸铵或TEMED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倒入模具中。
待凝胶凝固后,将其置于凝胶槽中。
2.加载样品:将要分析的蛋白质样品添加至样品孔中。
通常将待测样品与相应的分子量标记物混合,标记物用于估计待测样品的分子量。
3.进行电泳:连接电源,将电流通入凝胶槽。
经过一段时间的电泳,蛋白质开始在凝胶中迁移。
4.染色和可视化:凝胶结束电泳后,可以使用染色剂如Coomassie蓝染色剂对蛋白质进行染色。
然后,使用成像设备或者透光扫描仪对凝胶进行可视化和分析。
应用SDS-PAGE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1.蛋白质分离与纯化:通过SDS-PAGE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离为单个蛋白质,从而方便后续的纯化和进一步研究。
2.确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通过将待测样品与分子量标记物一起进行SDS-PAGE分析,可以估计待测样品的相对分子质量。
3.蛋白质定量:通过测量蛋白质在凝胶上的强度可以定量分析蛋白质的含量。
4.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SDS-PAGE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亚单位组成、聚合态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单原理和步骤讲课讲稿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简单原理和步骤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ae66d291711cc7930b71645.png)
G. 染色液 称取考马斯亮蓝R-250 2.5g,加入甲醇450ml,冰 乙酸l00ml、水650ml。
H. 脱色液 甲醇100ml,冰乙酸100ml,加水800m1.
(3). 电泳:通常使用稳流的方式进行电泳,电流一 般为18mA,时间大约3-4小时。
4、凝胶的染色与脱色
A. 电泳完毕后,倒去电泳缓冲液,取出夹心 槽。小心地取出凝胶,置于染色液中染色 4小时,并不时地轻轻晃动。染色完毕后, 倒去染色液,用少量水淋洗凝胶,然后置 于脱色液中脱色,并轻轻晃动,脱色至蓝 色背景消失为止。此凝胶即可用于分析。
三、操作步骤
1、分离胶的制备 (1). 根据所分离的蛋白质分子量选择分离胶的浓度,制备不同浓
度的凝胶所需的储备液可参考下表,该配方可配制0.75mm 厚、10cm X 7cm的凝胶。在配制凝胶时,将水、30%Acr 和Bis储液、4X分离胶储液混合完全后,真空脱气5分钟, 然后加入过硫酸胺和TEMED,立即准备灌制凝胶。
B. 考马斯亮蓝检测灵敏度为0.3-1 ug/蛋白带。
C. 银染检测灵敏度为0.1-1.0 ng/蛋白带,比考 马斯亮蓝检测灵敏度高100-1000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样品制备及电泳
(1). 样品处理:蛋白质样品和分子量标准蛋白质在 上样电泳前均需变性。通常是将样品蛋白质溶 液与等体积的样品缓冲液混合后置于eppendorf 管中,将混合物置于95-100℃加热5分钟,立即 置于冰上,或于-20℃储存,以便再次分析时使 用。
SDS-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SDS-PAGE(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7e5c73f8c75fbfc77db2fa.png)
[毒性] 丙烯酰胺属中等毒类,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
在体内有蓄积作用,主要影响神经系统,急性中毒十分罕见。密切大量接触可出现亚急性中毒,
中毒者表现为嗜睡、小脑功能障碍以及感觉运动型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
性中毒,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疲劳、嗜睡、手指刺痛、麻木感,还可伴有两手掌发红、脱屑,
度;同时通过加强个人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和鞋等,以防止或减少丙烯酰胺进入体
内。
⒉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提倡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
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不要吸烟。
⒊由于煎炸食品是我国居民常吃的食物,国家应加强膳食中丙烯酰胺的监测与控制,开展我国人
群丙烯酰胺的暴露评估,并研究探索减少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
精品文档
4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甲叉)(N,N’-methylene bis acrylamide)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别名MBA,双叫N.N-甲叉双丙烯酰胺,次甲基双丙烯酰胺, N.N-甲撑双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粉末,无味,吸湿性极小。遇高温或强光则 自交联,微溶于水、乙醇。
手掌、足心多汗,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疼痛以及小脑功能障碍等。
丙烯酰胺慢性毒性作用最引人关注的是它的致癌性。丙烯酰胺具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哺乳动物
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动物试验研究发现,丙烯酰胺可致大鼠多种器官肿
瘤,如乳腺、甲状腺、睾丸、肾上腺、中枢神经、口腔、子宫、脑下垂体肿瘤等。但目前还没有
丙烯酰胺单体和交联剂N1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成含有酰胺 基侧链的脂肪族长链。相邻的两个链通过亚甲基桥交联起来就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 聚丙烯酰胺凝胶。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演示文稿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243ef37c964bcf84b9d57bd2.png)
溴酚蓝迁移距离
蛋白带迁移距离 固定前的凝胶长度 Rf= ————————— X —————————
干燥后的凝胶长度 溴酚蓝迁移距离
2、作图 以已知蛋白质分子量的常用对数值为纵坐
标,Rf为横坐标绘图
3、通过测定未知蛋白质的Rf值,便可在标 准曲线上读出他的分子量
(2)“皱眉”现象 由于垂直电泳槽的装置不合适引起
的,特别是当凝胶和玻璃板组成的 “三明治”底部有气泡或靠近隔片的 凝胶聚合不完全。
(3)“拖尾”现象 样品溶解不佳引起。
(4)“纹理”现象 由于样品中的不溶颗粒引起的。
(5)偏斜现象 电极放置不平行引起或加样位置偏斜而引
起
(6)带太宽 加样量太多或加样孔泄漏引起
还原SDS电泳 非还原SDS电泳 带有烷基化作用的还原SDS电泳
(2)根据缓冲系统和凝胶孔径的不同
连续电泳 不连续电泳
(3)根据电泳的形式
圆盘电泳 垂直电泳
平板电泳 水平电泳
2、操作 (1) 制备分离胶 (2) 制备积层胶(堆积胶)
分离胶聚合之后
(3) 加样品
样品的处理 在蛋白溶液中加入过量的SDS后,可引起以
蛋白质-SDS胶束的特点 (1)形状像一个长椭圆棒 (2)短轴对不同的蛋白质亚基-SDS 胶束基本上是相同的。 (3)长轴的长度则与亚基分子量的大 小成正比。
胶束在SDS-PAGE系统中的电泳迁 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影响, 而主要取决于椭圆棒的长轴长度,即 蛋白质或亚基分子量的大小。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 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 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下的反应: 蛋白质本身的电荷被屏蔽 氢键断裂 疏水相互作用被取消 多肽被去折叠(二级结构破坏),并形成椭球形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课件PPT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详解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9f13344afe04a1b171dea9.png)
2021/3/10
34
2021/3/10
35
2021/3/10
36
分离胶聚合之后
2021/3/10
37
2021/3/10
38
2021/3/10
39
2021/3/10
40
2021/3/10
41
2021/3/10
42
2021/3/10
43
(3) 加样品
样品的处理 在蛋白溶液中加入过量的SDS后,可引起以
(3)长轴的长度则与亚基分子量的大 小成正比。
2021/3/10
9
胶束在SDS-PAGE系统中的电泳迁 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的影响,
而主要取决于椭圆棒的长轴长度,即 蛋白质或亚基分子量的大小。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D— 200KD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 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2021/3/10
6
2021/3/10
7
▪ SDS和还原剂的作用: (1)分子被解聚或组成它们的多肽键 (2)氨基酸侧链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 电荷的蛋白质-SDS胶束。 (3)蛋白质-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 超
过了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消除
了不同分子之间原有的电荷差异。
2021/3/10
8
蛋白质-SDS胶束的特点 (1)形状像一个长椭圆棒 (2)短轴对不同的蛋白质亚基-SDS 胶束基本上是相同的。
2021/3/10
4
1、SDS
阴离子去污剂 变性剂 助溶性试剂
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 分子去折叠 破坏蛋白质分子的二级和三级结构
2021/3/10
5
2、强还原剂 巯基乙醇(β-mercaptoethan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蛋 白质分析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通常在电泳分离时, 其迁移率主要取决于蛋白质本身所带的电荷多少、 分子量大小和形态。但如在PAGE中加入阴离子去 污剂SDS, SDS将蛋白质的二硫键、氢键及梳水键 打开,使蛋白质变性, SDS将包裹在变性蛋白表面, 使蛋白质成为刚性分子;同时,由于SDS带有大量 负电荷,使蛋白质本身带有的电荷可忽略。至此情 况下,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主要决定于带有的 SDS量,即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因此利用SDSPAGE可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F. 2X样品缓冲液 称取蔗糖2g(或甘油2m1),加入10% SDS 2ml,溴酚蓝0.25mg,浓缩胶缓冲液2.5ml、β-巯基乙醇 0.5ml,加水定容至10ml。
G. 染色液 称取考马斯亮蓝R-250 2.5g,加入甲醇450ml,冰 乙酸l00ml、水650ml。
H. 脱色液 甲醇100ml,冰乙酸100ml,加水800m1.
三、操作步骤
1、分离胶的制备 (1). 根据所分离的蛋白质分子量选择分离胶的浓度,制备不同浓
度的凝胶所需的储备液可参考下表,该配方可配制0.75mm 厚、10cm X 7cm的凝胶。在配制凝胶时,将水、30%Acr 和Bis储液、4X分离胶储液混合完全后,真空脱气5分钟, 然后加入过硫酸胺和TEMED,立即准备灌制凝胶。
(2). 将混合液充分混合后,缓慢地倒入已经固定在夹心垂直平 板电泳槽里的狭槽中,注意在本操作过程中不能产生任何 气泡。然后尽快地在分离胶的上面轻轻地覆盖一层水。
(3). 置于室温下15-30分钟,使凝胶聚合完全 (在水相和凝胶的交 界处有一明显的亮线)。除去上层水相,然后再用水或浓缩 胶缓冲液(0.125mol/m1Tris-HCI,pH6.8, 0.1%SDS) 洗凝 胶表面,准备灌制浓缩胶。
B. 考马斯亮蓝检测灵敏度为0.3-1 ug/蛋白带。
C. 银染检测灵敏度为0.1-1.0 ng/蛋白带,比考 马斯亮蓝检测灵敏度高100-1000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不同浓度凝胶的制备
成
不同浓度所需的储备液体积
份
8.5% 10% 12.5% 15% 17.5%
H20
3.5ml
30% Acr和Bis分离胶 2.0ml
4X缓冲液
l.9ml
10% 过硫酸铵
112 u1
TEMED
5 ul
3.1ml 2.5ml 1.8ml 2.4ml 3.Oml 3.7ml 1.9ml 1.9ml 1.9ml 112 ul 112 ul 112 ul 5 ul 5 ul 5 ul
1.2ml 4.3ml 1.9ml 112ul 5ul
2. 浓缩胶制备的方法
(1). 将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单体储备液 0.6ml,浓缩胶缓冲液888u1、水2ml、10 %过硫酸铵56ul、TEMEDl0ul混合均匀后, 立即灌胶。
(2). 将预先制备好的浓缩胶慢慢地灌进狭槽中, 然后将所需的样品梳(形成加样孔)插于夹 心槽上部,并上下轻轻拉动梳子,小心地 去除粘附在梳齿顶部的小气泡,待聚合完 全后即可拔去梳子,准备电泳。
二、试剂
A. 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单体溶液(Acr和Bis) 称取丙烯 酰胺30g,甲叉双丙烯酰胺0.8g,加水至100ml,过滤后存 于棕色瓶中,于4℃保存。
B. 4X分离胶缓冲液 称取Tris 18.17g,加入10%SDS贮备 液4ml,用12mol/L HCl调pH至8,8,定容至100ml。
(3). 电泳:通常使用稳流的方式进行电泳,电流一 般为18mA,时间大约3-4小时。
4、凝胶的染色与脱色
A. 电泳完毕后,倒去电泳缓冲液,取出夹心 槽。小心地取出凝胶,置于染色液中染色 4小时,并不时地轻轻晃动。染色完毕后, 倒去染色液,用少量水淋洗凝胶,然后置 于脱色液中脱色,并轻轻晃动,脱色至蓝 色背景消失为止。此凝胶即可用于分析。
C. 4X浓缩胶缓冲液 称取Tris 6.06g,加入10%SDS 4ml,用 l2mol/L HCI调pH至6.8,定容至100ml。
D. 10%过硫酸铵 称取过硫酸铵0.5g,加水至5ml。本储存液 应现配现用。
E. 10X电极缓冲液 称取Tris 30g、甘氨酸144g,加入 10%SDSl00ml,定容至1000ml。
3. 样品制备及电泳
(1). 样品处理:蛋白质样品和分子量标准蛋白质在 上样电泳前均需变性。通常是将样品蛋白质溶 液与等体积的样品缓冲液混合后置于eppendorf 管中,将混合物置于95-100℃加热5分钟,立即 置于冰上,或于-20℃储存,以便再次分析时使 用。
(2). 上样:样品制备好以后,即可上样电泳。先将 样品梳子移去,用双蒸水淋洗每个样品孔,然 后在样品孔中加入电泳缓冲液,同时在电泳槽 中也加满电泳缓冲液。处理完毕后,根据实验 的需要加样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