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与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的趋势特点

合集下载

宁波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宁波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宁波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宁波文化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将从宁波文化产业的概念、现状、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宁波文化产业的概念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活动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经营对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加工、管理和传播的一类有别于传统经济形态的产业。

宁波文化产业包括但不限于影视制作、广播电视、出版发行、新闻传媒、文化旅游、文化创意设计、数字娱乐、演艺活动、文化教育等领域。

二、宁波文化产业的现状目前,宁波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宁波文化产业的总产值逐年增长,从2015年的50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2.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文化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制作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

3. 产业链条逐渐完善。

以文化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从创意、设计、制作、加工到销售等环节不断延伸和完善,为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 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费需求的增加,市场对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宁波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1. 优化产业结构。

未来宁波文化产业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加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 拓展市场空间。

宁波将继续扩大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文化企业和项目进驻宁波,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3. 加强人才培养。

宁波将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培养出一批专业化、创新型的文化产业人才。

每周一例国内外城市综合体案例案例分析讲课文档

每周一例国内外城市综合体案例案例分析讲课文档
地下1层 1.6万平方
问题2
国内外经典综合体项目经典案例
第二十一页,共43页。
综合体的功能构成
1、城市缩微体 办公: ➢适合于各种混合开发 ➢建立竞争性,加强吸引力 ➢提高使用效益,形成最佳市场协同 酒店: ➢最赢利的项目
➢提供流动的“居住”人口和活动的人
➢提供娱乐设施和夜间服务
➢增加了城市的活力。
➢建筑群的中心是一个下凹的小广场。
➢各个建筑物之间都有地下通道连接。 ➢开发初期缺乏居住和旅馆难以形成良好的 功能协调。1963年,建了一座拥有2153间客 房的希尔顿旅馆。
高密度建筑群,土地集约利用
办公、旅店、购物、居住和娱乐等功能是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功能协调的基础。
➢建于1931~1940年,世界最早的城市综合体。 ➢占地8.9公顷,容积率18,共有建筑19座。 ➢物业:办公、居住、商业、酒店、剧院等。 ➢R.C.A.大厦:中心主体建筑,70层,高259米 ➢国际大厦:41层 ➢时代与生活大厦:36层
业态包括室外商业步行街、室内商业步行街、娱乐楼、国美电器、万千百货及乐购超市。 室外商业步行街2层2.95万平方米,室内商业步行街3层4.15万平方米。
地上部分定位
第一层定位突出品牌概念形象,体现前沿概念、品牌展示以及购物功能
第二层定位以时尚服饰、精品特色店购物为主,体现时尚、流行、活力
第三层定位以多元化餐饮为主并辅之以休闲、时尚生活配套服务
B地块
情景体验购物中心
大型百货、情景体验购物街、CEO私人产权酒店、超五星级会 所、时尚餐厅
C地块 新势力动感世界
IMAX巨幕影院、国际品牌时尚酒店、特色餐饮酒吧街、恒温 游泳馆、商业步行街
D地块
创新标准高级商务 中心

宁波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宁波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宁波地产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宁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其地产业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宁波地产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购房者的关注。

本文将对宁波地产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趋势。

一、宁波地产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逐渐增多,地产市场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数据显示,近年来宁波地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开发商的投资。

2.住宅为主导:宁波地产市场以住宅项目为主导,其中包括高层住宅、别墅、公寓等。

随着城市规划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也促进了住宅项目的开发。

3.商业地产蓬勃发展:除了住宅项目外,宁波的商业地产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写字楼等商业地产项目在宁波市中心地段相继建成,为宁波的商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房地产金融创新:宁波地产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使得金融创新成为当前发展的热点。

债券融资、REITs、房地产信托等金融工具的引入,为宁波地产项目的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制。

二、宁波地产发展的未来趋势1.优化土地利用:随着城市发展的推进,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制约宁波地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宁波地产业将更加注重土地的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土地分配,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智能化建设:未来的宁波地产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建设。

智能家居、智能楼宇等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发展的新方向,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3.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未来宁波地产业将更加注重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

推广节能环保材料、提倡绿色施工等措施将成为宁波地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4.加强产业结合:宁波地产业未来将更加注重与产业的结合。

通过与科技、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实现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5.线上线下结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未来宁波地产业也将逐渐实现线上线下的结合。

宁波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宁波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宁波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宁波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城市。

宁波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强劲,产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对宁波的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分析。

一、宁波产业现状1.制造业宁波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制造型企业和工业园区。

汽车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家电、机械设备等行业是宁波制造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宁波还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

2.航运物流宁波港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港口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商贸港口之一。

宁波港拥有丰富的航线资源和先进的港口设施,可以服务于全球各地的货物运输需求。

此外,宁波还发展了一体化的航运物流产业链,建设了多个物流园区,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3.现代服务业宁波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各类服务业企业不断涌现。

金融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等服务业领域是宁波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还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二、宁波产业发展趋势1.制造业转型升级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宁波制造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宁波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同时,宁波还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构建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融合体系,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2.航运物流发展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宁波的航运物流具有巨大的潜力。

宁波将进一步完善港口设施,提高港口服务能力,扩大航线网络,加强与国际大港的合作。

同时,宁波还将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深化物流体系改革,提高物流效率。

3.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宁波将着力打造以金融服务、商贸、旅游、文化创意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宁波将支持金融创新和创业创新,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企业。

同时,宁波还将加大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旅游和文化品牌。

宁波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宁波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中心城总体规划图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

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

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

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

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

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

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宁波实践201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新时期新常态下的城镇化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

规划发布后,宁波市积极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功举办首届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并发布“宁波倡议”,编制印发《宁波市新型城市化规划(2014―2020年)》,扎实推进各项重点领域建设。

2014年以来,宁波市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和环境日益改善,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一些领域形成了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2016年,宁波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1.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52.7%,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55和1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和2.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收入水平分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和第一位;统筹城乡综合得分连续8年居全国全省前列。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下载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研究制定人地钱挂钩政策,扎实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

近年来,外来人口年均落户宁波市5万人左右。

一是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制定出台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面放开区县(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和逐步统一城区落户政策,2015年9月底,宁波市正式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研究制定《宁波市城区户口迁移暂行规定》《流动人口量化积分申评办法》,“1+N”政策体系基本搭建。

二是居住证制度改革推进落实。

北仑区作为全省试点,于2015年出台居住证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探索建立以居住证为基础的积分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的通知》《宁波市居住证管理暂行规定》。

到2017年6月底,全市已累计受理IC 卡式浙江省居住证申请40万张,实际发放量达35.4万张。

宁波的产业发展趋势

宁波的产业发展趋势

宁波的产业发展趋势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中国东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作为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其产业发展也逐渐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本篇文章中,将探讨宁波的产业发展趋势,并着重分析宁波在制造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宁波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均衡,拥有制造业、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旅游文化等多个支柱产业。

其中,制造业一直是宁波的重点发展方向。

宁波著名的制造业集群包括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波舟山港综合实验区等。

这些制造业集群涵盖了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食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产业链条完善的生产体系。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推进,宁波的制造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例如,随着人工成本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宁波的制造业将更加关注研发创新和智能制造。

宁波早已在国内率先推动机器人应用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积极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除了制造业,商贸物流也是宁波的重点发展领域。

宁波港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沿海港口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宁波港将进一步发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

同时,宁波还积极发展商贸业,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和商品交易所。

例如,宁波保税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一类保税区,引进了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商贸企业。

预计未来几年,宁波的商贸物流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除了制造业和商贸物流,金融服务也是宁波的重要产业之一。

宁波拥有浙江省最大的金融中心区域,设有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多个金融机构。

宁波的金融服务业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技术创新、金融科技、金融监管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

宁波将继续加大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宁波还将加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金融服务向制造业、商贸物流、科技创新等领域延伸。

宁波地区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宁波地区连锁行业发展现状

宁波地区连锁行业发展现状一、概述宁波地区连锁行业发展迅速,随着电商和物流的不断发展,连锁经营逐渐成为该地区零售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宁波地区连锁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潜力。

二、发展现状1. 门店数量增长: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门店数量逐年增长,尤其是一些知名品牌,如大润发、华润万家等,门店数量不断增加。

同时,一些新兴品牌也在迅速扩张,如盒马鲜生、京东到家等。

此外,一些小型连锁店也在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经营模式多样化: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除了传统的实体门店外,还积极发展线上业务,如网上商城、APP、小程序等,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模式。

此外,一些企业还积极探索无人便利店、无人超市等新零售模式,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 供应链优化:随着电商的发展,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积极优化采购、库存、配送等环节,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一些企业还积极寻求与物流公司的合作,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4. 政策支持:宁波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连锁行业的发展,如提供税收优惠、支持企业扩大规模等。

这些政策为连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5. 竞争加剧:随着市场的发展,宁波地区的连锁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一些传统品牌面临着新兴品牌的挑战,需要通过创新来提高竞争力。

同时,一些小型连锁店也面临着大型连锁企业的竞争压力。

三、存在的问题1. 经营管理水平: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运营效率低下。

2. 品牌建设不足:一些连锁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规划,导致品牌影响力不足。

此外,一些企业过于注重扩张速度,忽视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3. 人才短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宁波地区的连锁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人才更为紧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024年城市综合体建设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城市综合体建设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城市综合体建设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近年来,城市综合体建设在中国迅猛发展。

城市综合体是将居住、商业、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起的综合式城市区域。

本报告旨在对城市综合体建设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等方面,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城市综合体建设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建设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0%。

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X万亿元。

其中,一线城市对市场规模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二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3. 竞争态势城市综合体建设市场竞争激烈,存在一些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一些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在城市综合体建设领域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专注于综合体开发的公司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新兴科技企业的涌入也给传统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4. 发展趋势城市综合体建设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4.1 多元化发展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活方式需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综合体建设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综合体不仅提供住宅、商业和办公空间,还结合了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多种功能,满足居民全方位的需求。

4.2 智能化建设智能化建设是当前城市综合体建设的重要趋势之一。

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城市综合体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和运营成本逐渐降低,推动了智能化建设的普及。

4.3 融合创新融合创新是城市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融合各种资源和技术,城市综合体可以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积极引入创新企业和创新项目,加强创新合作,也是提升城市综合体竞争力的关键。

5. 结论城市综合体建设市场在中国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市场竞争激烈,但也存在着发展机遇。

未来,随着城市综合体的多元化发展、智能化建设和融合创新的推进,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城市综合体开发思路

城市综合体开发思路

城市综合体开发思路摘要:城市综合体(hopsca)是城市化过程中衍生出来的都市经济新型业态;城市综合体已不仅仅是一栋栋建筑的组合,而是社会生活的缩影。

本文就城市综合体的概念、特点以及开发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特点;开发;思路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城市综合体开发悄然兴起。

虽然城市综合体开发是以“造城”的方式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改变了传统或住宅或商业的单一开发形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但从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的成功案例中,不难预见,城市综合体开发将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城市综合体(hopsca) ,是将城市中酒店(hotel) 、办公(office) 、公园(park) 、商业(shopp ing mall) 、会所(club)等城市生活空间三项以上的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功能之间建立一种相互补充、激发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工程技术日趋成熟等因素的必然结果。

知名的城市综合体有法国德方斯新城、东京六本木综合体、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等,在我国综合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综合是深圳万象城、北京万达广场等。

城市综合体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核心地段,具有优越的城市交通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市综合体成为体现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形象。

其开发建设在我国各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二、城市综合体的特点1、功能复合性。

主要是指建筑群体内各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场所。

如在综合体中实现购物、娱乐、办公,居住等完整的生活场景,有“城中城”的意思。

日本东京六本木综合体综合了城市的许多功能,基本上就是完整的“小城市”,人们在其中可以实现许多城市生活的需求。

2、时空连贯性。

一是指城市综合体在地面上的连贯性。

城市综合体中建筑的规模较大,形成较大区域或几个街区的连续。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

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优化机制。

标签:港口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发展宁波1 概述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

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河道、水源及港口运输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重要影响。

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

以宁波这一典型的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港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本文的宁波城市空间包括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构成的老城区(三江片)、镇海、北仑两区及新并入市区的鄞州区,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探求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趋势,进而促进宁波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 研究区概况宁波,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

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员,由近代资本主义港口城市到现代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对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宁波港已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3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基于翔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

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2所示)即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的撤销,宁波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二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2024年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宁波市是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也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节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宁波市逐渐面临交通拥堵和污染问题。

为了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交通问题,宁波市政府决定发展轨道交通系统。

本文将对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14年才开通了首条地铁线路。

虽然起步较晚,但宁波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并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发展规划宁波市政府在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未来几年的目标。

根据规划,宁波市将逐步建设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城市主要区域。

已建成项目目前,宁波市已经建成了几条地铁线路。

这些线路连接了城市的主要商业区、居民区和交通枢纽。

通过这些线路,居民和游客可以方便地到达各个目的地,减少了出行时间和交通拥堵。

在建项目除了已建成的地铁线路,宁波市还有多条轨道交通项目正在建设中。

这些项目包括新的地铁线路和轻轨线路。

一旦这些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完善宁波市的轨道交通网络。

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的现状随着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相关产业也迅速兴起。

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市场规模扩大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多,乘坐地铁或轻轨成为了宁波市民出行的首选,从而推动了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

近年来,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技术创新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技术创新。

相关企业在车辆制造、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宁波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也为相关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人才培养为了适应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需求,宁波市也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作。

相关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设了轨道交通专业的课程,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为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未来展望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四大经济圈-最准确版

中国四大经济圈-最准确版

中国四大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现状: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它位于长江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良好,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5个城市,土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人口7534万人,占全国的5.9%。

基本特点:1.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增长。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特征,第二产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主导性表现非常突出,占GDP比重普遍高于50%。

其核心城市上海,目前处于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已基本走过了轻工业、重工业时代,进入到重化工业后期和现代服务业时代。

2.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

目前“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城市的产业联系较密切,垂直分工、水平分工紧密,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如沿沪宁线形成的宁沪信息产业带等集群,不仅吸纳了众多具有国际一流技术的世界500强企业集聚进入,同时完善了“长三角”区域产品链和产业链配套体系及配套能力开发,不断锻造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3.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共同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处于“长三角”区域的苏浙沪三省市正以“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思路,致力于打造以上海为龙头、以苏浙两翼的产业现代化和配套能力为支撑的世界级制造业中心。

逐渐把产业的控制部门和高端部门留在中心城市,协作配套业务向周边地区及全国扩散,并借此延伸“长三角”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服务业辐射半径和影响区域,把产业做大,增强服务业扩张的基础和依托。

4.资源、能源瓶颈影响“长三角”产业扩张。

当前煤电油运紧张,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也已经演变成阻碍地区发展的巨大隐患。

资源、能源、土地的紧缺严重地影响了“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

珠三角经济圈现状:珠三角经济圈又称为珠三角都市经济圈或珠三角经济区,是指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区域的9个地级市组成的经济圈,这9个地级市是指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肇庆市、江门市、中山市和东莞市。

2024年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发展现状导言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趋势。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开发商。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过去5年内,国内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10%。

此趋势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人们对优质生活和便利服务的需求的影响。

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类型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类型多样化,主要包括商业综合体、住宅综合体和文化综合体。

商业综合体集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为一体,提供了全方位的购物消费体验。

住宅综合体则将住宅、商业和社区设施相结合,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而文化综合体则聚集了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为市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

发展问题与挑战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项目同质化现象明显,导致市场需求饱和。

其次,土地资源紧张,成本压力增加,给开发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由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不足,也存在着市场风险。

市场发展趋势尽管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但城市综合体开发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1.重视品质和个性化: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将逐渐增加,未来的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将更注重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打造独特的品牌特色。

2.多元化发展:未来的城市综合体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再局限于商业和住宅,而是结合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形成更为完善的城市综合体。

3.创新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市综合体将更加注重创新科技的应用,提供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4.加强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综合体开发中,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未来的市场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推动城市综合体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结论城市综合体开发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增长,未来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及发展趋势概述

城市商业综合体概念及发展趋势概述
餐饮
休闲
城市商业综合体外部特征
高可达性
处于城市交通网络发达、城市功能相对集中的区域。 拥有与外界联系紧密的交通网络语信息网络。
高密度、集约性
高楼林立的建筑形象,城市的标志。 人口密度大,昼夜人口、工作日语周末人口,
功能不同而形成互补。
整体统一性
建筑风格统一,各个建筑相互配合、影响与联系。 与外部空间环境统一、协调。
城市商业综合体构成
城市商业综合体意义
“城市商业综合体”通过各 种空间功能的互补,建立相 互依存的价值关系,从而使 其适应不同时期、不同时段、 不同群体的城市生活多元化 需求。并能进行自我更新、 发展与调整。
居住人 口产生 的消费
娱乐
商务人 口产生 的消费
购物
相关消费链 形成人流消 费共享带动
交通人 口产生 的消费
城市商业综合体代表性项目
万达城
城市商业综合体代表性项目
万达城
城市商业综合体代表性项目
万达广场对城市的贡献
区域升值的“发动机”
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开业之前,当地的楼面 地价并不高,开业后瞬时带动了整个区域的 土地价值,周边住宅的租金增幅明显;宁波 鄞州万达广场开业前,区域常住人口不到5 万人,周边住宅入住率极低,开业后,繁华 的生活圈迅速成型,周边住宅入住率空前提 升……
城市商业综合体诞生的必然
城市发展的需求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城市核心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将 越来越追求集约化,比如在一幢高层建筑内集合办公、 餐饮、商业、住宅等服务场所的综合建筑体。
城市商业综合体诞生的必然
城市生活的需求
现代都市中,习惯快节奏的人们需要在一个方便、快 捷、经济、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空间里,享受高 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于是城市商业综合体便应运而生。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2023年工作总结:推动宁波市高质量发展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充分发挥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作用,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推动了宁波市高质量发展。

在2023年的工作总结中,我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展望和计划。

一、2023年工作总体情况2023年,宁波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各项指标情况如下:1.经济发展情况2023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增长率超过7%。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10%,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6%和7%。

2.人民生活情况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

城市化率达到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0平方米。

市民幸福指数达到85分以上。

3.经济发展质量情况2023年,宁波市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文化创意产业产值、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30%、25%、20%以上。

私营经济贡献率达到7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

全市市场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继续提升。

二、2023年工作成就分析在2023年,宁波市各行各业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在2023年,宁波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对高端产业的支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继续发展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数字经济之都。

加强产业链、创新链和配套链的衔接,提升全市的产业竞争力。

2.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在2023年,宁波市积极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实施贸易创新、投资自由化、财税金融改革和人才政策创新等举措,构建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高端产业企业进驻宁波,促进经济发展。

专精特新中的“宁波现象”

专精特新中的“宁波现象”

专精特新中的“宁波现象”作者:降蕴彰来源:《小康》2023年第28期总体而言,宁波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仍在持续攀升,发展势头良好。

作为中国传统“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帮,曾推动了包括棉纺织、盐垦、航运、金融等领域的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

现如今,作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市已成为专精特新企业诞生的沃土。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通过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在工信部公布的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宁波市的“小巨人”企业数量累计已达352家,占整个浙江省的24.58%;排在北京、深圳、上海、苏州之后,位居全国城市第五。

不得不说,宁波市特别擅长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信部专精特新企业的优选中,比专精特新“小巨人”更进一步的是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评定。

按照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全国工商联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委员会执行秘书长新望的分析,工信部对制造业“单项冠军”的评定标准更高、更严格,要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生产技术或工艺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专用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

简单来说,工信部评定的“单项冠军”比“小巨人”更具国际性。

新望表示,“单项冠军”与德国赫尔曼·西蒙教授提出的“隐形冠军”概念更相似、更接近。

在制造业“单项冠军”方面,从2016年开始,工信部已经发布了七批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全国共计有1200家企业上榜,其中,宁波有83家制造业企业上榜,组成宁波制造的“最强天團”,总数位居全国城市第一,超过了我国大陆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北上广深四座城市,也超过了工业强市苏州。

从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到“制造业强市”“制造业大市”,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再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宁波均处于全国城市前列。

这里为何能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诞生的沃土?做大做强专精特新集群宁波是浙江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工基地,是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

宁波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宁波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内容摘要宁波港位于浙江东海岸,是我国历史上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和海运中转枢纽。

世界重要港口。

宁波港作为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在区位、航道水深、岸线资源、发展潜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宁波港的发展不仅为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提高有力支持,而且促进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了宁波港的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SWOT 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出宁波港经济发展的优势在于区位优势、自然条件优势、腹地优势等,劣势主要表现在港口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以及结构性不合理等,文章又通过大量的数据调研,得出在现有的国内国外的发展经济的机遇下,宁波港想要进一步发展,还是存在一些挑战的。

通过SWOT的矩形分析图,本文尝试探索其发展战略,并逐一验证,得到比较适合宁波港自身发展的合适战略建议。

关键词:宁波港、经济发展、SWOT、战略ABSTRACTNingbo Port is located in the east coastline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history time, Ningbo Po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and transportation ports. As one of the four deep-water ports in China, Ningbo Port has many advantages , such as location, fairway, coastline resource. The development of Ningbo Port suppor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ingbo ,and is good of Zhejiang Province and Yangtze River Delta.This paper analyze economic situation of the. This paper uses SWOT mode to of the Ningbo Port economics. Ningbo Por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the natural condition is quiet well, economy of hinterland is well-developed, por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well organized. At the other hand, Ningbo Port has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problem of infrastructure, the port service is bad.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Ningbo Port meets many opportunities, such as the demands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l markets are large, police support . Ninbo Port has to deal with the hard competi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The research mode of the paper is reading document,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nd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ory of port economy and combines with the statistics of Ningbo. The last part of paper i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Ningbo Port according to the last chapters.KEYWORDS:Ningbo Port,economicdevelop, SWOT, strategy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宁波港口经济现状 (2)第一节宁波港的发展状况 (2)第二节宁波港的集群效应 (3)第三节宁波港产生的经济影响 (6)第三章宁波港的经济发展SWOT分析 (9)第一节宁波港的优势分析 (9)第二节宁波北仑港的劣势分析 (11)第三节宁波北仑港发展机遇 (12)第四节宁波港经济发展的挑战 (14)第五节小结 (15)第四章宁波港经济发展的战略 (17)第一节宁波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17)第二节宁波港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17)参考文献 (2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宁波市城市综合体的内涵界定与发展规律探讨

宁波市城市综合体的内涵界定与发展规律探讨
N i g o a n e a pe t ea tceti sm a ig ce rt e it n i n a d c a a t rsiso r a o n b s a x m l . h ril r k n la n e s n h r c e i c f b n c mp e , e h o t u lx a ay i g t elw so e eo me t a d p o o i g a v c si iti u in S st r v d e e e c sf r n l zn h a fd v lp n , n r p s d ie d srb to , O a o p o ie r fr n e o n n
琶 定 显 生基 拯 塑徨 过l
王先鹏 赵艳莉 鲍维科 l’
文章 编号 :0 9 6 0 (011- 0 7 0 10 — 0 021) 0 6— 6 2 中图分 类号: 23 F9 文献标 识码 : B 作者简介 : 王先鹏 , 硕 士. 男. 宁波市城 乡规划研 究中心 , 城市助 理规划师 赵艳莉 . . 女 硕士 . 宁波市 城 乡规划研究 中心, 高级规划 师; 鲍维科 . 宁波市城 乡规划研 究 ̄, i主任 。 男. Ll ,J
1 引言
无锡 、济 南等 )的青 睐 ,成为 地方政 府推 动城 市发展建设的抓手和机器 。 当前 .城市综 合体 的建设 领域 中 存 在 着两个 方面 的问题 :()随着城 1 市 综合体 建设 被纳入城 市政府 投 资建 设 机 制 .其概念 范 畴也 溢 出商业地 产 领 域 ,出现概 念模糊 所指 泛化 的趋 势 ,如杭 州 ;() 由于 缺乏对 城市 综 2 合体发 展规律 的深入 剖析 ,实践操 作 中城市 综合体 项 目的确定 多是采 用企 业 申报 、 政府认定 的形式 如无锡市 政府 对城市综 合体 发展 的科学 引导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与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的趋势特点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11-01 点击数:1405【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城市综合体是指具有商贸、商务、居住、酒店、展览、会议、休闲、娱乐、文教、交通、产业等城市功能三项以上,各功能之间有机联系、相互助益,规模体量大、交通衔接好,且保持一定比例物业统一经营和整体管理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

从缘起来看,这一城市建设开发方式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出大规模开发建设、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和态势。

一、全国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基本状况与趋势特点(一)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城市综合体正处于迅速扩张阶段国外的发展实践表明,当城市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城市综合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达到或超过1万美元时则是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并逐步成熟阶段。

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均已经达到城市综合体起步或快速发展阶段的要求,城市综合体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地城市管理者和地产开发商的青睐,许多大中城市甚至是一些三、四线城市都在积极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

如杭州、济南、合肥等城市政府就明确提出未来要以城市综合体开发为主来推动都市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

而且,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三线、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加入到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浪潮中去。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的城市发展已进入到城市综合体“唱主角”的时代。

(二)从实践进展来看,我国城市综合体发展水平的层次性比较明显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调研报告》和《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体专业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城市综合体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走向成熟型。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综合体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它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批城市综合体,如北京国贸中心、上海新天地、深圳华润中心等。

目前,这些地区城市综合体发展正在由开发建设阶段向建成运营阶段过渡,已建成的城市综合体的总体数量、单体规模相对较大,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主体培育等也比较成熟。

二是快速发展型。

杭州、济南、成都和宁波等二线城市综合体发展正处在快速开发建设阶段,这些城市纷纷提出了大规模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目标(如杭州100个、济南16个、成都48个),并为此制定出台了专门的发展规划、政策意见和工作举措,强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未来两到三年内这些地区的城市综合体供应量将大幅度增加。

三是规划起步型。

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级市甚至是县级市也已基本确立城市综合体主导的城市开发模式,但相对起步较晚,目前正处在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招商引资、立项审批或开工建设阶段。

四是理念传播型。

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城市正处在接受、传播城市综合体理念阶段,城市综合体模式已引起城市管理者的兴趣和重视,但在城市开发中尚未正式引进、实践城市综合体的理念与模式。

(三)从功能类型来看,我国城市综合体以商贸、商务型为主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城市综合体以商贸和商务型为主,主要是对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业态和功能的有机集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2003年以来我国建成或在建的100个城市综合体调查显示,其中6 5%的城市综合体具有上述四大功能,且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城区的繁华地段。

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近年来,我国的城市综合体类型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城市综合体类型更加丰富,旅游城、枢纽城、文化娱乐城等一些新兴城市综合体正在兴起;另一方面,由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综合体正由主要位居城市中心区域向城市郊区或边缘区域延伸,地处郊区的地铁型城市综合体和一些片区级(辐射城市内有限区域)、社区级的城市综合体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四)从操作模式来看,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特点非常突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开发主要采取的是政府规划布局、监督调控,企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操作模式,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的特点非常明显。

其中杭州等地专门发文,成立领导小组,着重突出城市综合体的招商引资、运营管理和业态发展,推动城市综合体与总部经济、产业基地建设联动发展,促进形成优势特色。

同时,民营企业也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投资开发城市综合体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万达集团、SOHO中国有限公司等一批有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的大型民营城市综合体开发企业。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这一操作模式下,政府吸引企业投资开发城市综合体,主要是依靠土地优惠形成级差地租,以及所给予的一定的财税、金融、产业等方面支持,因此,“政策优惠”是支撑传统城市综合体开发的核心要素。

但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未来中心城市的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地方政府能给予的优惠空间也越来越小,依靠土地价格级差和一般的财税、金融、产业政策优惠,已很难支撑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要确保城市综合体健康发展,就必须提高城市综合体经营水平和综合能级。

因此,宁波民营资本要抢占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制高点,就必须要把关注的重点由偏重“政策优惠”向注重“能级提升”转变。

二、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基本状况与趋势特征(一)从发展阶段来看,宁波正处于城市综合体高速发展阶段宁波作为我国的计划单列市、沿海开放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产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发达,体制机制优势明显。

2009年,区域人均G DP已突破1万美元,第三产业占比42.3%,市域人口总量接近1000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64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4.4亿元,城市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跻身全国10强。

同时,宁波城市发展也正处在功能提升、多集点发展、构建网络化大都市阶段,城市建设的大投入、大整合、大发展也为城市综合体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

因此,从城市经济总量、产业构成、人口规模、消费能力、建设阶段等角度来看,宁波的发展水平已达到城市综合体高速发展阶段的整体要求。

(二)从发展实践来看,宁波城市综合体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建设时期从调研情况来看,宁波城市综合体正处于多样化布点发展阶段,在大型化、综合化项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小型化、社区化项目也层出不穷,特别是在一些县(市)区这一趋势也表现得比较明显,如在镇海新城开发中,就规划布局了多个面向3-5个社区、总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左右的城市综合体。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涵盖3项以上城市功能、地块属于综合用地范畴、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额5亿元以上、且至少有50%物业统一经营和整体管理”的城市综合体统计标准。

按照这一标准,我们对县、市、区、功能区块进行了问卷调查。

初步统计,截止到2010年7月,全市共有城市综合体49个,预计总投资在1 300亿元以上。

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市区的江东、鄞州、镇海、海曙、江北等地(见图1),余姚、慈溪、宁海、象山、奉化等地相对较少。

从开发进度来看,宁波正处于积极规划布局、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未来两年内将是城市综合体集中放量供应时期。

目前已建成的有6个,占总量的12%;在建的有32个,占总量的65%;拟建的有11个,占总量的2 3%(见图2)。

从功能类型来看,宁波的城市综合体也主要以商贸、商务型为主,其中商贸型综合体32个,占总量的65%;商务型综合体12个,占总量的25%;其他居住型、旅游型、休闲型加起来也只有5个,占总量的10%。

(三)从发展水平来看,宁波城市综合体综合实力位居国内上游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宁波在城市综合体发展上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与二线的济南、成都、无锡等处于同一区间。

一方面,宁波具备加快发展城市综合体的经济实力,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起步较早,形成了一些经典城市综合体项目。

2003年宁波就开发建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综合体——天一广场,此后又有鄞州万达广场等一些项目建成运营,而且鄞州万达广场的成功开发,直接带动了万达集团在城市副中心开发城市综合体商业模式的形成。

另一方面,宁波城市综合体的数量规模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共4 9个),且已发展形成了一些城市综合体开发主体,如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银亿集团、和邦集团等。

同时,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由“政策优惠”驱动向“产业能级”驱动转型趋势非常明显,与以前偏重城市综合体建设的理念相比,目前市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商越来越重视城市综合体的运营管理、有机更新和能级提升。

总体而言,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为吸聚本地民营资本投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市域内不同区域城市综合体发展水平并不均衡,表现出多个发展阶段并存的特点。

其中鄞州、江东等地城市综合体发展较为领先、正在走向成熟,除了总体数量、建成运营的项目较多以外,鄞州区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市场建设城市综合体的开拓性思路;镇海、江北等地正处于积极布局、大规模开发建设阶段,尽管区域内城市综合体总体数量不少,但多数尚未建成;而南部的象山、宁海、奉化和北部的余姚、慈溪等地城市综合体发展则相对滞后,正处于规划起步阶段,不仅数量不多,而且开发建设也多刚刚起步。

同时,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相比,宁波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还存在着规模、数量、品质的差距,以及规划不够、分布不均、能级不高、主体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