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指导(最适用、最详细)
2019-201X广东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指导word版本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201X广东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指导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复习好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资料。
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指导,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古诗文复习指导镶嵌式默写例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2)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
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
________,终不察夫民心。
(屈原《离骚》)【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默写能力。
要注意:(1)句“霜鬓”笔画较多容易写错;(2)句“盈袖”容易写错;(3)句“浩荡”容易写错。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艰难苦恨繁霜鬓(2)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3)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
【提分秘籍】1.突破生僻难写字对于文质兼美的名篇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往往在考试中得不到分,原因就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例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屈原《离骚》)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李白《蜀道难》)以上句子中的“偭”“巉”就极易写错。
2.注意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篇名句中大量存在,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
复习中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
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以上句子中,“幽”的意思是“隐藏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当然地写作“忧”,若联系后面与它对举的“暗恨”,理解了词意,就不会误写了;第二句中“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为“岸”。
2019诗歌鉴赏总复习指导与近三年高考真题
• 颔联正是诗人在理想与现实极度矛盾的情况下排解郁结在心头 的苦闷与悲愤的一种方式。一方面,遭谗落第,仕途受阻,诗 人自然会产生沮丧、懊恼、悲怆之情,诗人自然会有不遇之感, 有愤懑要发抒。另一方面,此时的诗人虽遭受意外的人生挫折, 但内心依然充盈着入仕的锐气,期望冲破困境,寻求光明未来。 所以,他很快从颓唐中振作起来,
二.修辞手法
1. 比喻、拟人 2. 借代、用典
三.艺术技巧
1. 虚实结合 2. 烘托、渲染 3. 衬托、对比
四.章法结构
1.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2. 铺垫、蓄势 3. 以景结情
知识树二:知识准备之题材分类
(反应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1. 咏物诗 2. 思乡诗 3. 羁旅诗 4. 咏史诗 5. 怀古诗 6. 送别诗 7. 边塞诗 8. 山水诗 9. 田园诗 10. 归隐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 补充注释: •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
弓箭。 • 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
• 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第回到 家乡的同年秋天(元和三年九、十月间)再次来到洛阳寻 求政治出路,冬天西去长安求仕,第二年(元和四年,公 元809年)的春天谋取了奉礼郎一职,当上了从九品上的 小京官,终于开始了他并不适意的政治生涯。
• 整首诗扣题叙事,前四句叙事,后四句抒怀。因事抒怀, 叙事抒怀,紧密关联。
鉴赏古诗词一般程式
1. 通过关键词理解字面含义: 2. 分析形象(意象)特点: 3. 分析意境特点: 4. 分析思想情感或观点态度: 5. 分析艺术手法: 6. 分析语言(炼字、炼句):
高考语文复习 板块3 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2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86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一、掌握诗歌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分类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究对仗、平仄,没有字数、句数的限制,押韵较自由。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每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结构特点古代诗歌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
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
但语言的“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标,而非文字游戏。
古代诗歌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省略压缩语言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古代诗歌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①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2019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
2019年语文诗歌阅读专题高考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一、(2019年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14 C解析:诗歌内容的具体理解。
诗人领略许道宁的画作所表现的辽阔万里的意境,“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副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年全国Ⅱ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①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高考文科语文2019届总复习考点12-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文科语文2019届总复习考点12 古代诗歌阅读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苦痛。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的上半阕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等。
春天风雨交加,枝残花落,为凄凉惨败之景,再加上残日西斜、寒水自碧,让人对诗歌抒发的情感有了初步感受。
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起先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评分标准】答出奠定情感基调的,给2分;结合内容分析的,给3分。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要留意标题、注释和诗歌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
答题时留意是词的末尾两句。
写出了词人因愁而无心下棋,但又想通过下棋摆脱愁苦,但思绪烦乱,落子迟疑不决。
抓住动作,结合前句进行合理联系,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迟疑不决,落子迟缓。
【评分标准】答出表现纷乱愁绪的,给2分;答出通过动作表现并作简要阐述的,给4分。
二、(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14. C(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 C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含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课标全国卷、卷、卷、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第五部分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 C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
古代诗歌阅读教案“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并浓缩在心中的一幅至美图画,一字浓缩数语,一句就是一个场景。
因此,读懂诗歌,须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过急,浮于表层,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题。
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场上,读懂是做对的前提,读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一首诗,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诗。
一、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2.2017年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交代了写作缘由(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②表明了对象(元九、李二十);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戏赠)3.2017年北京卷晓行巴峡①点明了写作时间(晓);②表明了事件(行巴峡)4.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①交代了写作地点(金陵);②表明了事件(望汉江);③明确了诗歌题材(即景抒怀诗)5.2016年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①交代友人(裴秀才迪);②交代事件(同友登台远眺);③暗示手法(借景抒情)6.2016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①交代了地点(舟中);②暗示了题材(羁旅行役诗)7.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适愉悦)8.2015年全国卷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羁旅思乡诗);②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看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
专题09 古代诗歌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观木樨①有感,寄吕郎中陈亮②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③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④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
②陈亮(1143—1194):一生力主抗金,忧心国事。
此词或作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
陈去看望曾任礼部郎官的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
吕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
并对陈亮表示支持。
陈很快慰。
③三十六宫:这里借指人间。
④芙蓉:暗指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
1.下阕“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一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用“芙蓉”语典表达边愁:秋芙蓉盛开,未尝不美,但一想起含有边关烽火之忧的“芙蓉小苑入边愁”,作者只能倍添愁思了。
②用“东篱黄菊”典故反衬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黄菊只能助人凄凉,暗指陶渊明遗世高蹈的做法不足取;而桂子可“唤回春意”,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2.此词处处摹花之魂,又处处见作者风骨,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崇高之美?请结合写桂花之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积极用世的热忱:桂花来自月宫,但“不辞”散落人间,而且愿“三十六宫都足”,可见作者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019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精选试题解析及答案(下} (1)
老 树① [金]元好问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②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思家。
[注]①金宜宗贞祐四年(1216 年),元好问为躲避战乱而移居河南。不久蒙古军队入侵河 南,诗人因而又辗转漂泊,该诗写于此间。②旅食:客居异乡的生活。
诗中写到了兰草,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元嘉三家——鲍参军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上京①即事
[元]萨都剌
紫塞风高弓力强,王孙走马猎沙场。
呼鹰腰箭归来晚,马上倒悬双白狼。
代出自蓟北门行(节选)
咏湖中雁 沈约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迥翔。 唼①流牵弱藻,敛翮②带馀霜。
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 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 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注]①唼:形容鱼、鸟吃东西的声音。②翮:羽毛中间的空心硬管。 这首诗塑造了“湖中雁”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6 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十砚老人--黄莘田 阅读下面两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此诗画线的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复习指导2018年考题回顾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品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 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4. A15. 观点一: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解析】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所选的诗歌材料是一首七言古风,诗歌作者针对精卫填海这个古代神话中“精卫”这个人物展开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怀。
对于阅读面广、知道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于阅读面较窄、不了解这个神话故事的学生,则有一定难度。
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前三项分别就诗歌的内容进行赏析,后一项对诗歌的语言进行赏析。
其中,A项说法涉及诗歌第一句,从诗的后两句“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可看出作者对精卫这个神话中人物的赞美,可知该项“作者对精卫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说法有误。
点睛:解答此题,要注意几方面的结合。
一是诗句内容的正确理解,二是作者通过全诗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三是对诗歌各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正确分析,四是对相关诗歌的正确理解和赏析。
比如D项,就必须对白居易的《观刈麦》的语言特点有正确的把握。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设置开放性答案,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张力。
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变化,对一些古诗的解读是可以多元的,此题可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因此凡是能够言之成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
这里介绍两种观点:观点一:同意。
原因有:(1)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精神的一种自我抒发;(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继承遗志,生命不息,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原因有:(1)这两句咏赞了精卫坚忍不拔的壮志、奋斗到底的毅力,表达了作者的赞扬和崇敬。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自我之身,成全精卫之志。
点睛:这是一道主观性答题的试题。
组织答案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
题目要求对“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这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答案要明白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而且都要说出具体理由。
命题分析与预测一、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概览二、命题预测与考情分析古代诗歌鉴赏题会越来越得到强化,主观题题目设置直问直答,不拐弯抹角,考查点明确。
2017年全国三套试题涉及语言、形象和思想感情。
原有命题形式仍值得重视。
2016年全国三套试卷的第一题均设置了两个小问题;而全国卷III的第二题还涉及了比较阅读,这种命题方式也应该引起注意。
备考建议与要求(一)树立一种观念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虽然所选文本是在课本以外,但它总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与课本建立联系。
备考阶段要立足课本,夯实基础,高度重视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篇目的系统复习梳理。
(二)具备两种心态一是精读精练,掌握方法。
要掌握精读诗歌文本的方法,能够自如地从诗歌标题、结构层次、表现手法、遣词造句、意象与意境、语言风格、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解读分析。
要建构起古诗阅读鉴赏所应具备的知识网络图,熟悉各常见考点的设问形式及应答的基本思路或答题格式。
二是查遗补缺,强化技能。
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省,查遗补缺,通过阅读与解题训练,发现自身在古诗阅读方面存在的盲区,并及时予以补救。
第一讲教你读古诗——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鉴赏诗歌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因而,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诗歌极其关键。
随着全国卷鉴赏题型的重大调整和变化,对考生能力方面的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是鉴赏诗歌的必由之路,突破考点,规范作答,让古代诗歌鉴赏真正成为我们高考的增分点。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44页知识点一“3步”阅读法,读懂古诗词(一)“读”标题蕴含的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④揭示作品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读”注释蕴含的信息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诗歌正文是阅读鉴赏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下面我们就尝试如何读懂正文,以明诗情。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此,读诗应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抓表明诗眼的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二是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2.抓景、事、情,推导诗词主旨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
我们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
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词的主旨。
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要读懂诗歌,除了把握关键字词,吃透景、事、情间的关系,还要多留心有抒情、议论性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
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诗中“秋花”对“密叶”,“绿水”对“青烟”,对仗工整,这正体现了古体诗严格要求对仗的特点,而这一点正与近体诗中律诗对对仗的要求相反。
D.“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E.这首《古风》诗中作者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的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C项,古体诗在对仗上没有严格要求等;E项,“感情强烈、想象奇特和夸张大胆”在诗中没有或不典型。
答案:CE2.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
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
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
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
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
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知识点二从题材入手,整体阅读古诗(一)山水田园诗【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1)抓标志:意象有白云、青溪、落花、流水、门、柳、白日、清辉。
(2)读诗句①(关键词句)“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②(写景)首联是全景式的概括性描写,用粗略的笔墨写山路和溪流,颔联又分别与“山路”“溪流”相照应,用工笔来写青溪。
后四句描绘了门朝山路,柳掩书斋,阳光映照,树影参差,清辉洒在衣襟上的画面。
(3)定情感:这首诗歌营造了一种幽雅清寂的意境,表现了作者甘于淡泊的胸怀和自得其乐的畅适。
————————————————————————————————————————(二)送别怀人诗【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张元幹【注】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残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张元幹:南宋初爱国词人。
宋高宗绍兴十二年,胡遭迫害,被除名押送新州编管。
时张元幹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
(1)抓标志:送、赴新州、南浦、送君去、目尽青天(2)读注释:“时张元幹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表明该词应为送别怀人之作。
(3)读诗句:①(关键词语)“更南浦,送君去”。
②(叙事)上片叙时事。
“梦绕神州路”四句写中原沦陷的惨状;“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感慨时事,点明送别。
③(抒情)下片抒别情。
“凉生岸柳催残暑”至“断云微度”是别时景物;“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设想别后之心情;“目尽青天怀今古”至“听《金缕》”,遣愁致送别意。
(4)定情感:①对沦陷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深切思念。
②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悲惨景象的极度悲愤。
③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问与抨击。
④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衰老的悲怆。
⑤对好友胡铨一再遭受迫害的不平。
⑥对胡铨前途命运的牵挂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