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学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遗传学课程类别:必修课适用专业:生态学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解决遗传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将遗传学理论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能力。

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生态学专业课程与技能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交流与讨论、课外作业、答疑和期末考试。

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三大规律、数量遗传学基础、群体遗传学基础、细胞质遗传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变异机制、分化与发育,了解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激活与抑制、开启与关闭。

能正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胜任有关遗传学的科研与教学(讲授、实验、课外活动)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孟德尔定律的应用、数量性状的微效多基因假说、遗传力估算、连锁与互换规律的应用(遗传作图)、细胞质遗传、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分化与发育、Hardy-Weinberg定律及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

教学难点:孟德尔定律的应用、遗传力估算、连锁与互换规律的应用(遗传作图)、染色体变异、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学生自学、交流与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1章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1)有关概念(2)遗传学的研究内容(3)遗传学的应用(4)遗传学发展简史。

2.重、难点提示(1)有关概念(2)遗传学的研究内容第2章世代间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分离与组合(6学时)1.教学内容(1)孟德尔分离定律(2)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3)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表型效应(4)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表型效应(5)环境对表型的效应2.重、难点提示(1)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表型效应(2)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表型效应第3章世代间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连锁与重组(6学时)1.教学内容(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2)遗传的基因学说(3)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与遗传作图(4)性别决定和性相关遗传2.重、难点提示(1)遗传的基因学说(2)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与遗传作图第4章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DNA与RNA(自学)1.教学内容(1)核酸携带遗传信息(2)遗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3)遗传物质的功能: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4)基因概念的发展2.重、难点提示(1)遗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2)遗传物质的功能:基因与蛋白质的关系(3)基因概念的发展第5章遗传物质的组织方式:染色体与基因组(3学时)1.教学内容(1)DNA组织成染色体(2)细胞内全部遗传物质组织成基因组(3)基因组研究2.重、难点提示(1)DNA组织成染色体(2)细胞内全部遗传物质组织成基因组第6章遗传信息的稳定性:改变与修复(6学时)1.教学内容(1)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3)重组(4)转座2.重、难点提示(1)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3)重组第7章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复制与表达(自学)1.教学内容(1)遗传信息的复制(2)转录:遗传信息从DNA到RNA(3)翻译:遗传信息从RNA到蛋白质(4)中心法则的补充与修正2.重、难点提示(1)遗传信息的复制(2)转录:遗传信息从DNA到RNA(3)翻译:遗传信息从RNA到蛋白质第8章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激活与抑制、开启与关闭(自学)1.教学内容(1)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同(2)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3)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2.重、难点提示(1)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2)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第9章遗传信息的表达调控:分化与发育(4学时)1.教学内容(1)基因表达调控与发育(2)动物发育的遗传控制(3)植物发育的遗传控制2.重、难点提示(1)果蝇早期胚胎发育(2)拟南芥花发育的ABC模型第10章群体间遗传信息的流动:群体与进化(6学时)1.教学内容(1)群体与基因库(2)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的因素(3)生命与遗传系统的起源(4)生物的进化(5)分子进化2.重、难点提示(1)群体与基因库(2)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的因素(3)生物的进化(4)分子进化第11章遗传信息的研究:模式与方法(自学)1.教学内容(1)遗传学问题与材料选择(2)假说-演绎法(3)模型法(4)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的引入2.重、难点提示(1)遗传学问题与材料选择(2)假说-演绎法(3)模型法第12章遗传信息的改造:遗传工程(自学)1.教学内容(1)工具酶(2)目的基因的获得(3)克隆载体(4)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5)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6)重组DNA克隆的筛选与鉴定2.重、难点提示(1)目的基因的获得(2)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4)重组DNA克隆的筛选与鉴定七、学时分配八、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动物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基础教学文案

动物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基础教学文案

2.数量性状
在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的二十世纪初, 形成了以Bateson和Devries为首的Mendel学派以及以 Pearson和Weldon为首的Galton学派。
在遗传和进化问题上,Mendel学派认为不连续性 变异是重要因素,孟德尔原理可以普遍用于遗传变异 的研究,而连续性变异之所以不符合这些规律是因为 它是不能遗传的;而Galton学派则认为连续性变异是 可遗传的,是进化的重要因素,在研究上必须采用统 计学的方法,而Mendel法则对于连续性变异不适用。
Johannsen W.L.的“纯系学说”对遗传学的贡献为如 下三点: ①确认了数量性状是可以真实遗传的; ②分清了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③分清了基因型(genotype)和表现型(phenotype)的概 念。基因型并不等于表现型,而是P=G+E。
他发现数量性状同时受遗传和非遗传因素的控制,基 因型的不连续的效应可以为环境效应所修饰而在表型 上表现为连续变异。
每个因子的效应较小,相互间无显隐性关系。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是: 1.数量性状是许多微效多基因(Minor effect polygenes)的联 合效应造成的,它们的效应相等可累加,所以微效基因又称加 性基因(Additive gene )。
2.微效基因之间大多数缺乏显隐性(Dominant-recessive effect )。虽然可用大小写字母表示等位基因,但大写基因并不掩盖 小写基因的表现,大写只代表表示增效,小写表示减效。
这场争论直到1909年才结束。该年约翰逊(Johannsen WL)发表了“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尼尔逊. 埃尔(Nilsson-Ehle H)提出“多基因假说(polygene hypothesis or multiple-factor hypothesis)”;这两个理 论的建立,标志着数量遗传学的诞生。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3.第二章 动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丁颖-2020.8.25

孤独的天才——孟德尔
格 雷 戈 尔 ·孟 德 尔 , 天 主 神 父 。 1856年开始在修道院的花园做豌豆 遗传试验。1865年发表了题为《植 物杂交实验》的划时代论文,但当 时并未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00年 才引起遗传学家、育种家的高度重 视,被誉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时代背景
18世纪杂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杂交能否产生新种
19世纪动、植物的杂交研究朝着两个方向发展:
①生产的目的,即为了提高农作物的量和培养观赏植物新品种。
②理论研究的目的,即以杂交试验为手段来探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的奥秘。
虽然目的不同,但结果相似,即在杂交试验中,人们观察到杂种性状的 一致性和杂养后代性状的多态性等遗传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有规则 的遗传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未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所以,探讨生 物性状的遗传问题就成为19世纪生物学家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
植物杂交试验的符号表示:
豌豆一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P:亲本,杂交亲本;
♂: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粒的杂交亲本; P
×
♀:作为母本,提供胚囊的亲本;
×:表示人工杂交过程;
F1
F1:表示杂种第一代;
:表示自交,采用自花授粉方式传粉
受精产生后代。
F2
F2:F1代自交得到的种子及其所发育形 成的的生物个体称为杂种二代。
第一节 孟德尔定律 三、孟德尔定律的补充与发展—等位基因
(一)不完全显性现象 (1)镶嵌型显性 指显性现象来自两个亲本,两个亲本的基因作用,可以在 不同部位分别表示出非等量的显性。 (2)中间型 指F1的表型是两个亲本的相对性状的综合,看不到完全的 显性和完全的隐性。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教学大纲(生物技术专业)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高职应用生物技术总学时:72学时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它直接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机理,是生物科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也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

在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遗传学被列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

同时,遗传学对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论在理论研究上或在生产实践上,遗传学都日益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特征,深入探索引起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人们能动性地改造生物,造福人类。

简言之,遗传学的研究,就是要不断地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客观规律,从而进一步能动地运用这些规律于生产实践,促使生物朝着对人类生活有益的方向发展和进化。

2.教学基本要求:根据《遗传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要求以理论教学(即课堂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

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关《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以交待清楚为宜,同时能较系统、较全面地向学生简要介绍一下《遗传学》的进展和应用前景则效果更好。

讲授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

为了督促学生能更好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应适当布置一些必要的课后作业,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和实习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参加一定的实验和实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遗传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通过以上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或说明一般的遗传学现象和遗传学规律,对进一步学好《育种学》及相关学科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3.理论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简要介绍《遗传学》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要求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历史以及《遗传学》在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中的地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8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染色体畸变
第八章 遗传病的发病机理— —染色体畸变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
一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述
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由于染色体
断裂后或不结合或进行差错结合而产生的 染色体某区段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基因 的数目、位置和顺序。
2.引起结构变异的因素
内因:营养、温度、生理等异常变化 外因:物理因素、化学药剂的处理
二. 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三. 整倍体变异
单倍体和一倍体 (n和x) 同源三倍体
同源多倍体
多倍体
同源四倍体
异源多倍体
依据生物细胞中染色体组(X)的数目可分为一倍体、 二倍体和多倍体。
1.整倍体的类型
整倍体(euploid)——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完 整染色体组的倍数的生物个体。用mX表示
3.倒位的遗传学效应
①改变了倒位区段内的基因和倒位区段两侧基因之间 的顺序和距离;
②由于在倒位杂合体中倒位圈内发生交换的染色单体 都带有缺失和重复,引起配子死亡,最后得到的配 子都是未发生交换的,因此导致
倒位区段内的基因表现很强的连锁 倒位杂合体上基因的重组率降低了
③倒位圈内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奇数次交换导致配子 不育
断头之间易发生错接,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 或易位; 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会形成异形二价体
倘若缺失区段很小,在形态上很难看出
2.中间缺失
中间缺失至少牵涉到两个位点的断裂; 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往往形成缺失环 比末端缺失常见
3.缺失产生的原因
染色体损伤断裂:末端缺失 染色体纽结:中间缺失(或反接重复) 不等交换(unequal crossing over):缺失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遗传学英文名称:genetics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总学时:54学分: 3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遗传学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过程中的遗传与变异。

随着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它的分支几乎扩展到生物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本课程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1.系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规律,分子基础及应用。

2.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在科学态度、独立工作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和解决实践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

4.能够根据具体要求和目的查阅相关文献。

5.能够胜任中学生生物课中有关遗传学的讲授、实验和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二章第二节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第二章第二节基因与环境的关系;第三章第二节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第五章第二节病毒的遗传;第六章第三节细菌的遗传;第十章第三节细胞质遗传;第十一章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第十二章第一节基因突变;第十三章第二、三节群体遗传与进化;第十四章第二节数量遗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实践性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学生作业、撰写论文、自学等方法进行学习。

(五)实践环节1.名称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标本制备及观察;植物多倍体人工诱导;大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标本制备及观察;显微摄影;染色体组型分析;果蝇唾腺染色体制片观察;质粒DNA的提取;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遗传学实验的计算机模拟;人群中PTC味盲基因频率的分析;真核基因组DNA的快速提取;染色体分带技术。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4.第三章 动物群体的遗传

动物遗传育种学课件ppt 4.第三章 动物群体的遗传

q= R+H/2=0. 2964+0.4816/2=0.5372
基因型LN LN频率表示为R。
R= 530/1788=0.2964
第一节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举例:鸡的翻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 F对f为不完全显性。FF表现为翻毛,Ff为轻度 翻毛,ff为正常羽。假定在一鸡群中翻毛鸡: 30只;轻度翻毛鸡:50只;正常羽:20只。
第一节 基因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举例:牛角性状有无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P和p,它
们组成的基因型有三种:PP,Pp和pp,前两种表 现为无角,后一种表现为有角。
某牛群中PP占0.01%,Pp占1.98%,pp占98.01%, 也就是说,PP的频率为0.0001,Pp的频率为0.0198, pp的频率为0.9801,三者之和等于1,即100%.
(2)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 亲本的基因型黑羽无头冠为aaBB,红羽有头冠为AAbb。
(3)F1 X F1交配,预期子裔的类型和比例如何?
aaBB×AAbb AaBb
A_B_ A_bb aaB_ aabb 9 : 3 :3 : 1
2个正常的双亲有4个儿子,其中2人为血友病患者。以后,这对夫妇离了婚并各自与一表型正常的人结婚。母方 再婚后生6个孩子,4个女儿表型正常,2个儿子中有1人患血友病。父方二婚后生了8个孩子,4男4女都正常。问: (1)血友病是由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决定? 血友病在儿子中的表现为1/2,且只与母亲有关。设血友病基因为a,位于x染色体上,即:
7.遗传标记是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或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
一种遗传特性,是表示遗传多样性的手段。
8.动物的各种毛色是由于色素的性质、颗粒形状、酶作用方式以及在皮毛中的分布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六章-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动物遗传学》教学课件:第六章-性别决定及与性别有关的遗传
育的现象
原因:
雄性胎儿分泌的雄性激素抑制雌性胎儿 的性腺分化,使其成为中间性,失去生 殖能力;
XY组成的雄性细胞干扰了双生雌犊的性 分化。
性反转(sex reversal)
由雌性变成雄性,或由雄性变成雌性的现象。
原来生蛋的母鸡因患病或创伤而使卵巢退化 或消失,促使精巢发育并分泌出雄性激素, 母鸡性反转公鸡,母鸡变公鸡,能产生精子, 和母鸡交配,能繁殖后代。从而表现出 “母鸡叫鸣”现象。但性染色体仍为ZW。
2、X染色体失活的分子机制
(1)XIST座位控制失活起点;
(2)甲基化酶通过碱基的甲基化 而使约80%的X染色体基因关闭而失去表 达活性
二、剂量补偿效应 1、概念:使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基因
量的个体与只具有一份基因量的个体的基因表 现趋于一致的遗传效应
2、莱昂假说: (1)雌性个体的两条X染色体必有一条是 随机失活的 (2)X染色体的失活发生在胚胎早期
因此症的异常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女性若带一 个不正常的X染色体,另一个正常的X染色体即会弥补 此缺陷,故不易发病,或症状较轻微。至于男性,因 只有一个X染色体,因此只要获得一个异常的X染色体 即会得病。
葡萄糖-六-磷酸盐脱氢酶 (即G-6-PD)是一种酵素,它在 人体内协助葡萄糖进行新陈代谢,而在此过程中产生 一种保护红血球的物质,以对抗某些特别的氧化物; 患此症的小孩,因缺乏这种酵素,使红血球容易受到 某些特定物质的破坏而发生溶血,如程度严重即发生 急性溶血性贫血。
蛙和某些爬行类的性别 蝌蚪:20℃,雌雄各半;30℃,全雄; 蜥蜴:26~27℃,雌性;29℃,雄性; 鳄鱼:33℃,雄性;31℃,雌性;两种温度之间,雌 性各半。 需要指出的是,环境条件只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并 不改变性染色体组成。

动物遗传

动物遗传

第一章动物遗传世界所有动物和植物,它们靠着遗传一代一代往下传,用以延续种族:同时,它们中间出现变异个体,出现新种或品种,才使整个生物界异彩纷呈.遗传是指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俗话说;”种瓜的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是指是指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不相似性,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这是1904年贝特逊(W.bateson)下的遗传学意义.后来遗传学家穆勒(H.J.Muller)将遗传学定义为研究基因的科学.当代遗传学家将遗传学定义我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一切生物由细胞构成,少则一个细胞如细菌.草履虫,多则千万亿个细胞,如有个成年人约有1800万亿个细胞.细胞是构成上午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一)细胞结构1.细胞膜细胞膜又叫质膜,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质膜由三层组成.动物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类脂(磷脂为主)和蛋白质及少许糖类.细胞膜是保持细胞形状的支架,有保持免受外界环境损坏是能力,也是细胞与外环境联系的唯一途径.埔乳动物细胞的表面抗原不同物种不同,同一物种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也有差别.2,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叫细胞质.细胞质包括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容酶体.中心体.机质.3细胞核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呈球状或卵圆形.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核.细胞核外层为核膜,内为核质,有一个或多个核仁.(1)核膜由两层单位膜组成,核摸表面有一些孔,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进行物质交换的渠道之一.(2)核质核膜内核仁外的物质叫核质,由染色质和核液组成.染色质在活细胞中,光电显微镜下是均匀一致的,但一经杀死固定,染色处理后极易吸收碱性染料.着色较深.染色质呈丝状.粒状.网状散布与核液中.染色质由DNA和组蛋白组成.当细胞分裂时,染色质渐次变化成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核液染色处理不着色或着色极浅,染色质散布于核液中.(3)核仁核仁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致密而结实的物体.没有末存在,重要成分是蛋白质和RNA.(二)染色体2.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染色体一般呈圆柱形,一条完整的染色体由随体.短臂.主缢痕(着丝点).长臂.次缢痕.顶体组成.如图1—1(1) 随体染色体上的一种圆形或长形无,由一根纤细的染色体相连.其大小可发生变化,甚至小到难以分辩的程度.但是,一定染色体所具有的随体和细丝在形态和大小上是恒定的.(2)着丝点染色体上有一个缢缩而染色较浅的部分叫着丝点,也称主缢痕,是纺锤丝附着的地方.着丝点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移动有关.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恒定的,根据着丝点的位置的不同和随体的有无,染色体可分为:中央着丝点着丝点在中央,两臂长短相近.如图1-2(3)近中央着丝点着丝点位于靠近染色体中央,染色体有一条长臂和一条短臂.如图1-2(2)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着丝点位于染色体一端附近,长臂与短臂差异明显.如图1-2(B) 端点着丝点染色体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一端,染色体仅有一臂.如图1-2(1)(3)次缢痕为某些染色体特有的形态特征.它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范围大小也是恒定的,这对在一个染色组中鉴定特定的染色体有很大的价值.3、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由染色体膜、基质、染色粒组成。

动物遗传学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大纲

动物遗传学课件动物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纲领课程编号: 1712004课程性质:学科根基课合用专业:动物科学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根基、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后续课程:数目遗传学、牲畜育种学、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总学分: 3 学分此中实验学分:学分教课目标与要求:经过讲堂解说与实验室操作,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的根本知识、根本理论和实验的根本操作技术,认识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成就、前沿水平及遗传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与远景,培育学生在动物遗传学研究方面的着手能力和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进而为后期课的学习及解决将来生产中的实质问题确立坚固的根基。

在教课方法上,解说过程中突出要点、重复难点,不一样专业在内容、要点上差别对待,有所重视。

要修业生课前、课后预习复习,仔细做思虑题。

重视动物遗传学与遗传学其余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充足利用图表、影视教具等,从经典试验的过程、各样假说的提出及其考证,到今世遗传学展开的新趋向及其应用,由浅入深,顺序渐进地解说。

经过讲堂发问和议论,列举实例,留课外作业和增强实验操作的着手能力训练等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成立感性认识。

理论教课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章节名称学时序号章节名称学时分派分派1绪论27连锁与互换定律62孟德尔定律28遗传的多种形式43遗传的细胞学根基49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44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610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45数目遗传学的根基311基因观点的展开26集体遗传学的根基3绪论第一节遗传学的观点和任务第二节遗传学的展开和分支学科教课根本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认识遗传学范围及其分支学科、遗传学展开历史及其重要成就。

理解遗传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第一节分离定律一、性状的分离现象二、孟德尔假定三、孟德尔假定的考证四、分离规律表型分离比实现的条件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性状的重组现象二、自由组合假定三、自由组合假定的考证四、孟德尔定律和孟德尔的遗传型式本章要点:孟德尔试验方法,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派假说的考证。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学

第二章 实验动物遗传学

(三)稳定的遗传性能
作 为 一 个 品系或品 种 ,不 仅 要有相似的外貌特征, 独 特的生物 学 特性,更重 要的是要有 稳 定的 遗传 性 能,即在品系、品 种 自群 繁殖 时 ,能 将 其特性 稳 定 地传给后代。
如:DBA系已维持了70多年,C57BL系已 维持60多年,至今仍与原品系极相似。
生物反应 现象,对 实验产生 相应反应
│ 基因型 │ ─── ∣ 表现型 │ ─── ∣ 演出型 │
└────┘
基因、染色 动物的基因型、表现型、演出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模式 体 、 DNA 及 构象
实现实验动物标准化应从控制 实验动物的遗传、微生物和寄生虫、 营养、环境等四方面着手。
从遗传学角度讲,实验动物应是具
有明确遗传背景并受严格遗传控制的,属
于遗传限定性动物。
实验动物的遗传背景与反应特性是
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不同遗传背景
与反应性的实验动物,对同一刺激有时可
引出不同质和量的反应。
C3H/HeN小鼠照射后3m
C57BL/6J小鼠照射后3m
照射野部位出现脱毛和毛发变白现象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分类
一、实验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在近交系符号后加 f 。例如 C3Hf ,即 表示 C3H 是经代乳寄养育成的支系。在 f 后, 再加一个品系命名符号,例如 C3HfC57BL ,即 表示C3H是用C57BL代乳后育成的支系
3. 受精卵或胚胎移植(eggs of embryo transfer ,e),在两个品系的名称符号间加e。例如:Ae B,即A的受精卵移植到C57BL母鼠的子宫里。
封闭群动物(Closed colony)
相同基因型
不同基因型

遗传学教学大纲(刘庆昌版)

遗传学教学大纲(刘庆昌版)

遗传学(Genetics)【课程编号】G000001【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总学时数/课内实验数】40/8【周学时数】3【总学分数】2.5【先修课程】植物学、动物学【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生物一、课程简介遗传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领域,研究基因传承和遗传变异的原理以及其在物种进化、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的应用。

本课程旨在介绍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的结构与功能,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与变异的机制,熟悉基因的遗传定律和遗传性状的规律,理解连锁遗传和性连锁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本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强调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理论课程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学生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如基因、染色体、遗传物质等,以及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定律和连锁遗传等。

2. 掌握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学生应该具备丰富的遗传学知识,包括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遗传变异等方面,并能够运用基本实验技能来进行遗传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3. 理解遗传学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学生应该了解遗传学在进化、发育、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能够进行科学推理和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创新意识,为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5. 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应该意识到遗传学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自己在遗传学领域的社会责任和角色。

通过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知识,具备进一步从事遗传学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1712004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
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基础、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与胚胎学
后续课程:数量遗传学、家畜育种学、牛生产学、猪生产学、家禽生产学
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5学分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课堂讲授与实验室操作,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遗传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成果、前沿水平及遗传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培养学生在动物遗传学研究方面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期课的学习及解决未来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讲解过程中突出重点、重复难点,不同专业在内容、重点上区别对待,有所侧重。

要求学生课前、课后预习复习,认真做思考题。

重视动物遗传学与遗传学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图表、影视教具等,从经典试验的过程、各种假说的提出及其验证,到当代遗传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应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

通过课堂提问和讨论,列举实例,留课外作业和加强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训练等手段,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建立感性认识。

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节遗传学的概念和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和分支学科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遗传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了解遗传学范畴及其分支学科、遗传学发展历史及其重大成就。

理解遗传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分离定律
一、性状的分离现象
二、孟德尔假设
三、孟德尔假设的验证
四、分离规律表型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性状的重组现象
二、自由组合假设
三、自由组合假设的验证
四、孟德尔定律和孟德尔的遗传型式
本章重点:孟德尔试验方法,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配假说的验证。

难点:因子分离假说和因子独立分配假说。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根据亲本性状熟练推导后代性状及比例,根据后代性状推导亲本基因型。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节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一、细胞
二、染色体
三、染色体数目
四、染色体的大小与变异类型
五、染色体组型
六、细胞质遗传体系
七、细胞核遗传体系
第二节染色体的行为
一、有丝分裂
二、减数分裂及意义
第三节动物生活中染色体的周期变化
第四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本章重点: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染色体的行为。

难点:细胞的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染色体的形态与结构,数目及它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熟悉染色体与遗传因子的平行关系。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物质所存在的细胞器。

第三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第一节性别决定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理论
二、决定性别的基因平衡理论
三、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第二节性别转变和性畸形
一、由于遗传原因的性转变
二、由于环境原因的性转变
三、由于遗传原因的性别畸形
四、由于环境原因的性别畸形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及规律
二、XY型的伴性遗传
三、ZW型的伴性遗传
四、伴性遗传的应用
第四节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
一、从性遗传的概念和特征
二、从性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异同
三、限性遗传的概念
本章重点:性染色体理论,常染色体基因与性染色体基因遗传的区别,伴性遗传。

难点:伴性遗传及其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性别决定的类型与实质,掌握伴性遗传方式,熟练推导伴性遗传时亲本、子代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第四章连锁与交换定律
第一节连锁与交换
一、性状的连锁现象
二、性状连锁现象的解释
三、基因交换的机理
四、雌雄连锁的不同
五、连锁群
六、三点试验与基因的直线排列
七、并发率与干涉
八、连锁图
第二节链孢霉的连锁分析
一、链孢霉的生活史
二、链孢霉的连锁与染色体图
第三节染色体遗传机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意义
一、理论上的意义
二、实践上的意义
本章重点:基因重组及重组率的计算。

难点:重组率的计算及其应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性状的连锁现象、连锁遗传的概念与规律,了解链孢霉的连锁推导,熟练进行三点试验中的连锁作图。

第五章数量遗传学的基础
第一节数量遗传的多基因假说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
三、数量性状的研究方法
四、数量性状表型值剖分
第二节遗传参数
一、遗传力
二、重复力
三、遗传相关
本章重点:三大遗传参数的应用。

难点:数量性状表型值剖分。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三大遗传参数的概念及应用,了解数量性状表型值剖分及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

第六章群体遗传学基础
一、哈代-温伯格定律
二、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因素
本章重点: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因素
难点:哈代-温伯格定律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哈代-温伯格定律内容及其应用,掌握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变化的因素
第七章遗传的多种形式
第一节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一、不完全显性
二、镶嵌显性
三、并显性
第二节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一、基因互补作用
二、基因的重叠作用
三、基因的上位效应
第三节复等位基因
一、复等位基因的概念
二、并显性的复等位基因
三、有显性等级的复等位基因
四、Rh血型与母子间不相容
第四节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
一、多因一效
二、一因多效
第五节不良基因和动物的遗传性疾病
一、典型的黄鼠事件
二、显性致死和隐性致死的区别
三、致死基因,亚致死基因和低活力基因
本章重点:各种遗传型的遗传规律。

难点:各种遗传型的判定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各种遗传型的遗传规律。

第八章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第一节染色体结构畸变
一、结构变异的机理
二、结构变异的类型
三、染色体结构畸变与诱变育种
第二节染色体数目畸变
一、整倍性的变化
二、非整倍性的变化
本章重点:掌握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各种类型对表型的影响;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类型。

难点:染色体畸变与诱变育种。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机理与育种应用,掌握结构变异的类型及各种类型对表型的影响;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类型。

第九章遗传物质改变(二)基因突变
第一节突变概说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类别
二、基因突变的频率与时期
三、基因突变的特征
第二节基因突变的表现与测定
一、基因突变的表现
二、基因突变的测定
第三节突变的分子机制
一、碱基替换
二、移码突变
第四节诱变剂及其应用
一、化学诱变剂及其作用
二、物理诱变因子及其作用
本章重点:基因突变的特征、诱变剂及其应用。

难点:物理、化学诱变剂及其作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别,了解基因突变的表现与测定;掌握突变的分子机制,了解诱变剂的种类及其作用。

第十章基因概念的发展
一、基因与DNA
二、基因与性状
三、基因的精细结构
四、近代基因的概念
五、DNA重组
本章重点:近代基因的概念的发展。

难点:基因的精细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有关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基因的精细结构和近代基因的概念。

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教材:
吴常信主编《动物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主要参考书目:
1、李碧春主编《动物遗传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杨业华主编《普通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李宁主编《动物遗传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4、盛祖嘉编著《微生物遗传学》、科学出版社、1987年。

5、吴乃虎主编《基因工程原理》、科学出版社、1998年。

6、赵寿元、乔守怡主编《现代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