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杜甫诗二首 登高01+02
杜甫登高解读
【绚兮读古诗】浑厚深沉之愁——杜甫《登高》赏析【原诗】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意译】我登上高台,放眼望去,高远的天空下狂风呼啸,耳边传来阵阵猿猴的哀鸣。
清爽洁净的水中小洲,沙子洁白如玉,鸟儿在疾风中飞舞盘旋。
在猛烈的狂风中,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扬扬,漫天卷地,飘落下来,从天际而来的长江水滔滔滚滚,向东流而去。
在这样一个万物凋零的深秋季节,我漂泊在离家万里之遥的他乡,年老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历尽人生种种艰辛,留下了太多遗憾,而今双鬓已然斑白,因为年老多病,我不得不开始戒酒了。
【赏析】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处境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朵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
在这种情况下,夔州时期他还写了四百多首诗,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
《登高》就是其中的一首。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望远,百感交集。
触景生情,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融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其为“古今七律第一”,按照律诗的要求,除首联和尾联,中间两联都要求对仗工整。
如此规定是为了避免诗歌单调,而杜甫的这首诗每一联都是对仗的,既不单调,却也让人看不出一对到底,如此高明,这除了杜甫在语言上下的工夫外,还得益于杜甫善于转变情感,使情感富于变化,跌宕起伏。
杜甫《登高》的文本细读
杜甫《登高》的文本细读杜甫的《登高》被称为七言律师的典范,问世以来,受到高度的评价,对这首诗的评论也有很多。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律诗的写作有严格规定:每首八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必须一韵到底,而且不许邻韵通押;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定规。
“回”、“来”、“台”和“杯”押韵,都是阳平声;三、四句严对:“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对“滚滚”;“下”对“来”;后几句同样是字、词对仗工整,句子之间也构成严对,平仄也毫无问题。
从律诗的规范上来讲,这首诗可称得上是七言律诗的典范。
杜甫有对文体意识很有研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格。
把作诗视为“吾家事”,在诗歌的体式、章法、字、句、韵等方面极为重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谓是他一生在诗歌创作上精益求精的写照。
他在诗歌上取得的成就是天才与后天的功夫结合的产物。
下面是笔者试从英美新批评的角度来对这首诗的文本层面进行的解读。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充分显示出登高望远的境界。
首联两句,对仗之中仍然用韵,而且句中自对,无一不工。
诗的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首联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遣辞用字,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秋天一派肃杀的景象,猿声阵阵悲啼哀啸,使得诗歌意境悠远,极富张力。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联被称为千古名句,仰视与俯视相结合,把秋天那种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写的活灵活现,一种疏宕之气顿然而生。
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声势,都极为深动传神。
前两联诗句都在描写秋天的景物,诗人站在高处,四周的秋色尽收眼底,心中感慨万千,由此引出后四句,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不觉突兀。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唐 杜甫
登高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七律】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2] 。
无边落木萧萧下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6] 。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潦倒新停浊酒杯 [8] 。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甚哀,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小洲。
回:回旋。
[3]落木:落叶。
萧萧:风吹叶动之声。
[4]滚滚:相继不绝,奔腾不息。
杜甫《登高》诗歌鉴赏
杜甫《登高》诗歌鉴赏导读:《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写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高》名师教学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创作背景(代导语)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2、作品特点: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
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二、自读全诗1、诵读课文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
2、注音渚(zhǔ)清作(zuò)客霜鬓(bìn)浊(zhuó)酒3、词语注解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落木:落叶。
③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④作客:客居他乡。
⑤百年:犹言一生。
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⑦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⑧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斑白。
⑨新停:刚停。
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⑩浊酒:未过滤的水酒。
4、诗歌翻译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凄清,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
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杜甫《登高》及赏析详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祖籍湖北襄阳;其祖父杜审言为唐初著名诗人。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长安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故而落第,十年后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终生未成进士。
因曾久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他只身前往武灵(当时唐肃宗在武灵即位),途中被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第二年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弃官西行,流离转徙到达四川,定居成都。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后在湖北、湖南一带漂泊。
58岁时病死于湘江一只船上。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的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得这一体裁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篇章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及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高[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③,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
艰难苦恨繁霜鬓⑥,潦倒新停浊酒杯⑦。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②渚(zhu煮),水中小块陆地,沙洲。
清,冷落。
飞回,回旋往返地飞。
③落木,落叶。
萧萧,风吹落叶声。
④万里,离家万里。
悲秋,秋天感到的悲凉。
作客,指不在故乡。
⑤百年,一生,此指老年。
⑥艰难,指身世艰难,不顺利。
苦恨,深恨。
繁,多。
霜鬓,白发。
⑦潦倒,衰颓、不振作。
新停酒杯,指杜甫因病戒酒。
〔解析〕此诗作于杜甫晚年。
公元765年春,杜甫好友严武突然死去。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乘舟东下,向夔州进发。
在夔州,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不时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
古人以农历九月九日为登高节。
这一天,登高饮酒,妇人戴茱萸(一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一名越椒)囊,据说可以避灾除祸(见《续齐谐记》)。
大约在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诗人在夔州独自登高,百感交集。
《登高》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记录。
诗的前四句写秋景,是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
一、二两句细处着笔,写具体的景物。
在这两句诗里,选择了六件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风、天、猿啸、渚、沙、鸟飞。
每种景物又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秋天多风,登高风就大,对于一个老年多病的人来说,就更觉得风大,所以用了一个“急”字;秋季天清气爽,天显得格外“高”;夔州一带多猿,鸣声凄切,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荆州记》)所以说猿啸“哀”;秋天景物萧瑟,从上向下看,小沙洲显得孤零冷落,因此用了一个“清”字;沙的特点是“白”;鸟飞的特点是“回”,回旋地飞。
把景物写得各有特点,这样具体、这样细致、这样准确。
三、四两句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
因为风急,所以叶落纷纷,萧萧有声。
【诗歌鉴赏】杜甫《登高》诗句及《登高》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登高》诗句及《登高》赏析杜甫《登高》诗句及《登高》赏析“攀岩”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无际的倒下的树木在沙沙作响,长江的枪声即将来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苦与苦恨无数霜庙,新浊酒杯落空。
《登高》赏析[注]:1、渚:水中的小洲。
2.背:荡秋千。
3、百年:犹言一生。
4.穷困潦倒:仍在谈论贫困和衰落。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爬高的简要分析:《登高》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在农历九月初九登山的习俗。
这首诗是诗人在唐朝宗大历二年重阳节(767年)写的。
当时,杜甫住在长江岸边的奎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非常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凄凉秋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老病交加、伤天害理、异国他乡的伤感。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
杜甫登高的赏析
杜甫登高的赏析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晚年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登高字词解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翻旋转。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杜甫登高简析: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杜甫登高背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所作的《登高》诗,于公元767年创作。
杜甫登高背景:该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杜甫《登高》原文及注释
杜甫《登高》原文及注释《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登高》原文及注释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树叶声。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一生。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唐诗《登高》整理
唐诗《登高》整理唐诗《登高》《登高》古诗原文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唐诗《登高》,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登高》原文年月: 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赏析: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白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亮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概,都极为生动传神。
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境况;“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特别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伤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的节候。
下句写孤病之态。
“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苦痛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这两句词意精炼,含意极为丰富,叙述自己远离家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
尾联进一步写国力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
古人重阳节登高按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快也失去了。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登高知识点讲解
苏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登高知识点讲解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登高知识点!【原文欣赏】《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简介:《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字词: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练习题:1.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2.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阅读《登高》,完成14—16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3.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答:4.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答: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以上就是我们给同学们整理的登高知识点啦!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大家可点击【原创专栏】来看~~。
八年级语文下册《登高》诗歌赏析长春版
长春版八下《登高》诗歌赏析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统编新教材登高原文书下注释
【原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中华书局2015年版)。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今重庆奉节)时的作品。
登高,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2〔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3〔落木〕落叶。
○4〔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5〔万里〕指远离故乡。
○6〔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7〔艰难苦恨繁霜鬓〕意思是,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
艰难,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
苦恨,极恨。
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8〔潦倒〕衰颓,失意。
○9〔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易错字】渚(zhǔ)、鬓(bìn)、萧(xiāo)【理解性默写】1.《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孤独漂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描写落叶萧索和江水长流,暗含对人生短暂、韶华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练习】1.下列对《登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勾画出一幅秋肃临天下的动人图景。
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解读杜甫《登高》汇编六篇
解读杜甫《登高》汇编六篇篇1:解读杜甫《登高》解读杜甫《登高》《登高》郁结了杜甫太多的悲愁,字字读来都是诗人眼中的泪,心里的血。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是作者站在高台之上,看到、听到的。
诗人描写的主要意象有风、天、猿、渚、沙、鸟。
风急、快,突出风的迅猛。
风儿急急而去,是那样的无情。
无人陪伴已觉可悲,连那风儿也好像故意欺负作者,匆匆离作者而去,可以想见此时他那悲苦的心境。
天高带给人一种苍凉、空旷感,登上高台的人是何等的渺小。
猿呢?作者用啸声,并且是哀凄的啸声。
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哀凄之声让人动容,声声刺透他那几近破碎的心。
渚,用“清”来形容,可见洲渚之上草木凋零,凸显萧瑟,传达凄凉之意。
沙白,可见岸边白沙漫漫,这冷的色彩,又增一份寒意。
鸟,正是没有依靠因此徘徊而不肯离去,就像这时候飘泊无依的杜甫,这只鸟是不快乐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和“长江”。
“落木”用“无边”、“萧萧下”形容。
体味诗句,我们好像看到秋风染得草木醉,苍翠的群山上弥漫着枯黄的叶子,一阵秋风吹过,那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飞下,纷纷扬扬飘落而下,走向自身生命的终结。
远望群山,好像被黄色染过一样。
面对这一切的人自然也会想到人生就像这落叶一样慢慢地走向生命的终结,于是会为年华的逝去、青春的流逝而感到痛彻心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衬了个人生命是多么短暂,传达出韶光易逝、壮
志难酬的感慨。
用沉郁、高昂的激情读出苍凉、雄浑、沉郁
读
而悲壮。
境
朗读
从颈联 “万里”、“作客”、“百年 (老年)”、“多病”、“独”这些字眼中, 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万里”——空间 “百年”——时间
读
从这两方面着笔,写出人生太多的苦难:身
情
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 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难。
朗读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 是国家还是个人?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境界?结合学过的杜甫诗歌来感悟。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
“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
读
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
情
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 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小结
“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你 却不断地唱着哀歌/为了人间壮美的死亡……”
这是诗人冯至对杜甫的评价。是啊,杜甫的 一生仿佛都在唱着哀歌,为潦倒悲苦的人生而唱, 为飘摇动荡的社会而唱,更为颠沛流离的人民而 唱。这一切皆源于诗人的人格——博大的胸襟和 忧国忧民的情怀。
作业
预习杜甫诗第二首《蜀相》, 并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情感上 的不同。
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
的凄“物象”空,是赋凄有
用低沉、顿挫、舒缓的语调读出秋意悲凉 和境遇孤苦。
朗读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中为什么“落木萧萧下”,可否替换为 “落叶徐徐下”?
不好。因为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无比壮阔、
登高
杜甫
导入
杜甫当然没有这么忙,打篮球,玩自拍, 送大桶水,只能说网友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但文学史上的杜甫也确实很忙,因为在他 心中涌动的家国之思时刻激励他前行,他 用自己的诗歌吟唱着时代的主旋律,给我 们留下了1500首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 这首《登高》。
知人论世
杜甫
唐代诗人,字子美。世称 杜少陵,因曾以检校工部员外 郎衔充任节度参谋,世人又称 杜工部。
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所以“新颓”丧不,是失形意容。词而是副词, 有“重新”意。
节 奏 韵 律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
•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
••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
艰难/苦恨/繁霜~~鬓,
•
••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
•
朗读
朗读
诗人登上高处,看到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诗歌中叫什么?
登高
读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渚风 清急 沙天 白高 鸟猿 飞啸 回哀 。,
交融,融情于景。首联颔联浑然一体,
品 读
境界深邃悠远,营造出天地萧飒悲凉、 凄清的景境,渲染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内 心无尽的悲凉,悲叹大自然的秋。
感情基调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
2.悲人生之秋
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第二年,作者
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既有对家乡和亲
品 读
人的眷念,也有为国家多难的忡忡忧心。 诗中晚年的杜甫在悲叹个人生活的困顿 同时,更加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实为
无比肃杀的秋景图。“木”字本身暗示了落叶的
萎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疏朗的清秋气息。
读
“落木”比“落叶”更显空阔。
“萧萧”一词形容落叶声,渲染出秋风扫落
境
叶的悲凉气氛;“徐徐”则不表声音,只表形态,
它所表示的舒缓从容之态与此氛围不协调。
朗读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慨?怎样读 出这种意境特征?
长江一泻千里比喻时光流逝、历史悠久,映
请观看《唐之韵》——杜甫,思考杜甫 的人生经历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登高》作于 哪个阶段?
听
朗 读
录 音
课
文
朗读
登高
朗读
生 字 文 意
zh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ìn 一生,这里指晚年。zhuó
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读诗歌
假如你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此 时流落夔州,年已55岁(去世前三年)。 秋日的一天你登高远望,面对波涛滚滚的 长江秋景,不禁忧时伤世,万般悲慨涌上 心头……请带着这样的想象再读诗歌。
说说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样的?
感情基调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
1.悲自然之秋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情景
悲叹个人人生之秋。
感情基调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
3.悲社会之秋
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
等大量诗人的诗作中,我们似乎恍然大
品 读
悟,悲秋,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悲人生 之秋,更深层的是悲社会之秋,国家之 秋。相对于国家的风雨飘摇,破败不堪,
个人之秋、自然之秋只不过是文本的表
层罢了。
谢谢观看
朗读
首联:写了几种意象? 渲染了怎样的氛 围?要用什么语调读?
创作风诗主歌-体-的独天意特象的-:情- 所猿感谓活-意动-象而渚,创就造- 是-出沙客来观的-物一-象种鸟经艺术过
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
“急意象”简高单说来哀,可以说清就是主白观的“飞意”和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 怀有报国大志,却未能施展自 己的抱负。他的诗大胆揭露当 时的社会矛盾,深刻批判统治 者的罪恶,深切同情穷苦人民, 反映出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由盛 转衰的历史,因此被称为“诗 史”,他也被后人尊称为“诗 圣”。
知人论世
孟子曾经说过:“诵其书,读其诗,不知 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