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之登高
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
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登高》的全诗赏析《登高》原文年代:唐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
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
这两句不仅是工对的联语,而且句中自对,如“ 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严谨,语言锤炼,素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瞰。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修饰,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 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是说,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惹恨添愁。
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穷愁潦倒的根源,更加显现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出自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的小洲。
飞回:回旋。
3.落木:落叶。
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4."万里"两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5.繁霜鬓:白发日多。
6.潦倒:衰颓、失意。
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浊酒杯"。
句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唐诗三百首之《登高》原文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登高》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之《登高》原文赏析【评】杜甫的《登高》是在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诗人病卧州时所写。
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被后人推为古今七律之冠。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州时所写。
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胡应《诗》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走坂”、“百川东注”的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登高》原文及赏析
《登高》原文及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高》原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登高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杜甫《登高》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登高宋·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
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登高》原文及赏析
《登高》原文及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想象一下啊,那风呼呼地吹着,天特别高,猿猴的叫声听起来特别悲哀。
江边清渚、白沙上,鸟儿在那盘旋。
这风急的感觉,就好像咱们着急忙慌去赶公交车,风把头发都吹乱了。
渚清沙白的景象呢,又有点像咱们去海边度假,看到那干净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心里特别舒畅。
但在诗里,这景象却透着一种孤独和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可真是气势磅礴!那漫天飞舞的落叶,萧萧地往下落,感觉就像秋天里学校操场上的落叶,怎么扫也扫不完。
长江水滚滚流淌,永不停歇,就像咱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从不停下脚步。
杜甫站在那,看着这景象,心里得是啥滋味儿啊!“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这一辈子,到处漂泊,在这悲凉的秋天,还总是在外地做客。
就像咱们有时候出门在外,想家想得不行。
而且他身体还不好,多病缠身,一个人登上高台。
这得多孤独、多难受啊!咱们要是生病了,身边还有家人照顾,可杜甫呢,只有自己。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活的艰难和愁苦,让他头发都白了。
潦倒的日子里,连酒都喝不了了。
这就像咱们有时候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想喝点酒解解愁,结果发现连这点小小的安慰都没有。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秋天去爬山。
山上的风也是呼呼地吹,树叶刷刷地往下掉。
我一个人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景色,突然就想起了杜甫的这首《登高》。
那一刻,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杜甫当时的心情。
那种孤独、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一下子涌上心头。
总的来说,《登高》这首诗,把杜甫的愁苦和感慨都写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杜甫一生的写照。
咱们读这首诗,就像是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
杜甫《登高》全诗解读
杜甫《登高》全诗解读杜甫《登高》全诗解读《登高》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登高》的古诗翻译和赏析你知道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杜甫《登高》古诗翻译和赏析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杜甫《登高》全诗解读《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是作者站在高台之上,看到、听到的。
诗人描写的主要意象有风、天、猿、渚、沙、鸟。
风急、快,突出风的迅猛。
风儿急急而去,是那样的无情。
无人陪伴已觉可悲,连那风儿也好像故意欺负作者,匆匆离作者而去,可以想见此时他那悲苦的心境。
天高带给人一种苍凉、空旷感,登上高台的人是何等的渺小。
猿呢?作者用啸声,并且是哀凄的啸声。
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哀凄之声让人动容,声声刺透他那几近破碎的心。
渚,用“清”来形容,可见洲渚之上草木凋零,凸显萧瑟,传达凄凉之意。
沙白,可见岸边白沙漫漫,这冷的色彩,又增一份寒意。
鸟,正是没有依靠所以徘徊而不肯离去,就像这时候飘泊无依的杜甫,这只鸟是不快乐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本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和“长江”。
“落木”用“无边”、“萧萧下”形容。
体味诗句,我们似乎看到秋风染得草木醉,苍翠的群山上弥漫着枯黄的叶子,一阵秋风吹过,那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飞下,纷纷扬扬飘落而下,走向自己生命的终结。
杜甫《登高》原文及注释
杜甫《登高》原文及注释《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登高》原文及注释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树叶声。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一生。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仙”。
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呼喊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
其中,杜甫的《登高》一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胸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着对唐朝社会的反思。
本文将对杜甫的《登高》进行原文解读和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描绘了登高时的景象。
风急天高,猿猴悲啸,凸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时代局势的忧虑。
渚清沙白,鸟儿飞回,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也预示了诗中的感怀情绪。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蕴含了秋天凋零和生命无常的主题。
“无边落木”,表达了秋天草木凋零的景象,而“长江滚滚来”则寓意人生的患难和变迁。
这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投射出诗人对社会悲愤的情感。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揭示了诗人的身世和命运。
杜甫在诗中自号“作客”,意味着他长久以来流离失所、漂泊异乡的经历。
同时,“百年多病独登台”也表达了诗人在长期流亡和艰难生活中的无奈和困苦。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身体的痛苦和内心的悲伤。
繁霜鬓暗示了诗人历经岁月沧桑的老态,而潦倒新停的浊酒杯则是诗人内心栖息处的倒影。
这里,杜甫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苦痛与失意,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不公融为一体。
整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时的景色,表达了杜甫内心的感慨和对社会现状的痛心疾首。
杜甫通过反复使用“急、高、啸、哀”等词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荡和对时代的忧虑。
他以自然景观作为承载,将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悲惨现实相结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乱象,表达了自己的苦痛和无奈。
《登高》全文与赏析
《登高》全文与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以其深沉的情感、雄浑的气势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给后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诗的开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短短两句,便勾勒出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图景。
风是那样的急,天是那样的高,猿猴的啼叫声在山谷中回荡,充满了悲哀之情。
清清的江渚,白白的沙滩,鸟儿在空中盘旋飞舞,却又似乎找不到栖息之所。
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更烘托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堪称千古名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落叶纷纷飘落,萧萧之声不绝于耳,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凋零的景象所笼罩。
而那奔腾不息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去,永不停歇。
落木萧萧,长江滚滚,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出了秋天的肃杀与悲凉,又蕴含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易逝。
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慨和对世事无常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则将诗人自身的遭遇和感慨融入到了秋景之中。
诗人远离家乡,漂泊万里,在这悲凉的秋天里,常常做客他乡。
而且,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却独自登上高台。
这里的“万里”“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等词语,无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漂泊和愁苦。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磨难,此时登高远望,心中的悲苦更是难以言表。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结尾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愁苦之情。
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愤恨,以至于头发都变得花白如霜。
而如今,穷困潦倒,又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不停止饮酒。
这最后的无奈之举,更是让诗人的痛苦达到了极点。
整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悲哀。
同时,诗中的对仗极为工整,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 ,渚清沙白鸟飞回 [2] 。
无边落木萧萧下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 。
万里悲秋常作客 [5] ,百年多病独登台 [6] 。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潦倒新停浊酒杯 [8] 。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甚哀,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小洲。
回:回旋。
[3]落木:落叶。
萧萧:风吹叶动之声。
[4]滚滚:相继不绝,奔腾不息。
杜甫诗三首之登高
第六个打击,对官场产生绝望,放 弃了官职。
• 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想方设法地逃跑,终于, 在公元757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安,拜见唐 肃宗,唐肃宗任命他作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 见,可这个皇帝却不喜欢听取劝谏,反把杜甫打 发到华州去做管理祭祀、礼乐、学校等的小芝麻 官,这下,在杜甫的眼皮底下又出现了各种民间 的痛苦,唤起了他深切的同情,杜甫越看越对当 时的社会失望,他毅然抛弃了官职,去了成都建 起一座草堂,去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了。
不尽的长江啊 ,波涛滚 穷途潦倒心灰冷, 艰难苦恨繁霜鬓, 滚奔流不息。 潦倒新停浊酒杯。 因病戒酒不举杯。
登 高
仰观 首联 云天秋风
俯察
写景 颔联 俯察 悲秋作客 颈联 仰观
江水洲渚
无边的落木 (扩大了视野) 不尽的江水
多病登台
抒情 尾联 苦恨霜鬓
悲壮而不悲哀, 激动而不消沉, 阔大而不狭小。 高浑一气,独步古 今,当为杜集七言 律诗第一—清· 杨伦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 乡和亲人,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四、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 是国家还是个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境界?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 “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 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 亡忧心如焚。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 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 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 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 的话,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 呢?
明确:“不尽长江”指时间的无穷,是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把颔联上下两句相对比, 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 显得悠久。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登高》⑴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1]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
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出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早年南游吴越,北游齐赵,因科场失利,未能考中进士。
后入长安,过了十年困顿的生活,终于当上看管兵器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为叛军所俘,脱险后赴灵武见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后来弃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
严武任成都府尹时,授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职。
一年后严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
后来出三峡,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带,死于舟中。
杜甫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诗作被称为“诗史”;他集诗歌艺术之大成,是继往开来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汉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
他出生在襄阳(河南巩县)的一个“奉儒守官”的地主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因此他也享有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等特权。
但他一生经历坎坷。
他七岁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群书万卷常暗诵”为他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他二十岁起,开始了先南游吴越,后游齐赵。
十年壮游期间,他饱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使他早期诗歌也带有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唐玄宗天宝五年(公元746),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登高_登高的诗意及解析
登高_登高的诗意及解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登高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诗意: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欣赏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欣赏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及注释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鉴赏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及解析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高[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②。
无边落木萧萧下③,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
艰难苦恨繁霜鬓⑥,潦倒新停浊酒杯⑦。
〔注释〕①本篇选自杜甫《杜工部集》。
②渚(zhu煮),水中小块陆地,沙洲。
清,冷落。
飞回,回旋往返地飞。
③落木,落叶。
萧萧,风吹落叶声。
④万里,离家万里。
悲秋,秋天感到的悲凉。
作客,指不在故乡。
⑤百年,一生,此指老年。
⑥艰难,指身世艰难,不顺利。
苦恨,深恨。
繁,多。
霜鬓,白发。
⑦潦倒,衰颓、不振作。
新停酒杯,指杜甫因病戒酒。
〔解析〕此诗作于杜甫晚年。
公元765年春,杜甫好友严武突然死去。
就在这一年的五月,杜甫携家离开成都,“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乘舟东下,向夔州进发。
在夔州,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不时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
古人以农历九月九日为登高节。
这一天,登高饮酒,妇人戴茱萸(一种有强烈香味的植物,一名越椒)囊,据说可以避灾除祸(见《续齐谐记》)。
大约在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的秋天,诗人在夔州独自登高,百感交集。
《登高》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记录。
诗的前四句写秋景,是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
一、二两句细处着笔,写具体的景物。
在这两句诗里,选择了六件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风、天、猿啸、渚、沙、鸟飞。
每种景物又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秋天多风,登高风就大,对于一个老年多病的人来说,就更觉得风大,所以用了一个“急”字;秋季天清气爽,天显得格外“高”;夔州一带多猿,鸣声凄切,曾经有过这样一首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荆州记》)所以说猿啸“哀”;秋天景物萧瑟,从上向下看,小沙洲显得孤零冷落,因此用了一个“清”字;沙的特点是“白”;鸟飞的特点是“回”,回旋地飞。
把景物写得各有特点,这样具体、这样细致、这样准确。
三、四两句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
因为风急,所以叶落纷纷,萧萧有声。
杜甫《登高》古诗原文及赏析
杜甫《登高》古诗原文及赏析杜甫《登高》古诗原文及赏析《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赏析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旧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里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登台 :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 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艰难苦恨繁霜鬓,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 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 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 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 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 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 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 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 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 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 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 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 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 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 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 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 古,以《望岳》为代表.(涉世不深)
第六个打击,对官场产生绝望,放 弃了官职.
杜甫被抓到长安以后,想方设法地逃跑,终于, 在公元757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安,拜见唐 肃宗,唐肃宗任命他作左拾遗,负责给皇帝提意 见,可这个皇帝却不喜欢听取劝谏,反把杜甫打 发到华州去做管理祭祀,礼乐,学校等的小芝麻 官,这下,在杜甫的眼皮底下又出现了各种民间 的痛苦,唤起了他深切的同情,杜甫越看越对当 时的社会失望,他毅然抛弃了官职,去了成都建 起一座草堂,去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了.
背景
作者经历安史之乱,与难民一起, 历尽劫难,颠沛流离,坎坷万端.目 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残 破景象,又见百姓流血,"君不见青 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的凄凉情 景,顿生忧国忧民之情. 代宗大历三年,想返回家乡,但 战乱使他无法北上,只好辗转飘泊于 湖北,湖南一带,过着贫病交加的生 活.流浪两年,最后在破船上病死, 终年五十九岁.本诗作于大历二年.
风急天高猿啸哀, 风急天高猿啸哀, 天高猿啸哀 使人听到它 鸟飞回. 渚清沙白鸟飞回 渚清沙白鸟飞回. 的叫声非常
悲凉. 悲凉. 使人感到非常 在空中盘旋, 在空中盘旋,说 冷.既有身体 明它无处停息, 明它无处停息, 的,又有心灵 比喻孤独无依. 比喻孤独无依. 的.更主要是 心的. 心的. 显得天底下的 人很渺小, 人很渺小,很 孤单. 孤单.2.杜甫一生的八大打击
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省巩县.杜甫一 生写了几千首诗,用诗描写了一个复杂多 变的历史时代,深刻地反映了悲惨的社会 现实和人民的苦难,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把他称之为"诗 圣",把他的诗称为"诗史".在杜甫的 一生中,经历了多种磨难,看够人世间的 各种痛苦,受到很多的打击,总结起来, 他一生有八大打击.
杜 甫 草 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整体感受:悲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 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 他得到的却是冷水和白眼,杜甫还是没有 放弃,为了述说自己的抱负,他写了一篇 《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 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 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 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 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 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第四个打击,儿子饿死了.
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一干就是 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 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孩子,一路上,看到了社会 的灾难,连年水灾旱灾不断,民不聊生,他心更 加牵挂着家里的人,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 一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已经饿 死了,这时,杜甫的心里象撕碎一样的痛苦,写 下了长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了 统治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其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成为了千古流传的 名句.
第八个打击,年老人蓑,无家可归, 病死客船.
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北方还是兵荒马乱,他的亲友都失去 了联系,他就以船为家,在湖南的湘江上漂泊,每天吃的 是野菜,穿的是补丁又补丁的衣服,但是他的心里,还是 惦记着灾难的祖国,忘不了受尽折磨的老百姓.杜甫怀着 这种郁郁的心情,在他五十九岁的时候,在湘江的小船上 病死了.杜甫一生的曲折不堪回首,一代诗圣满腹才华, 得不到赏识,多种不幸,多层磨难困绕了一生,在无声无 息地在一条小船上结束了生命,真是让人伤心落泪.可杜 甫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才福,千百年来,为后人 所赞扬,为后人所敬抑.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 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 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 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 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开始了 "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 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 770 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 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 《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作者简介
杜甫, 子美. 名 杜甫,字,子美. 公元712—770,经历了安史之乱. 经历了安史之乱. 时 公元 经历了安史之乱 祖籍湖北襄阳. 地 祖籍湖北襄阳.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少陵集》 作 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少陵集》 三吏" 新安吏》 石壕吏》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 关吏》 三别" 新婚别》 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 无家别》 别》,《无家别》 评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作的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 诗歌被人誉为"诗史".艺术上形成沉郁 诗歌被人誉为"诗史" 艺术上形成沉郁 的艺术风格. 顿挫的艺术风格 被誉为"诗圣" 顿挫的艺术风格.被誉为"诗圣".
第二个打击,他父亲病故.
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 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 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 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 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 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 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 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
第一个打击,特考中的失败.
公元747年,唐玄宗举行了一次特考, 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 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 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却不喜欢 新进人物,他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 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 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可把杜甫害 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了,给了杜甫 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 生活.
杜甫在成都西郊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辟荒地, 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栽花,养鸡养鸭,本 想过上一种悠然自在的生活,然而,老天也不给 他种生活,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把他的草 堂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下起了大雨, 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长夜难眠,这个 夜里,杜甫写了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 从自已的处境看到了社会上广大的"寒士",幻 想着天下有平安富裕的时候到来,"安得广厦千 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一种高尚 的精神境界.
二,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 边落木(落叶) 边落木(落叶)",滚滚东流的 不尽长江"两种景物. "不尽长江"两种景物.这样的景 对于当时飘流在外, 物,对于当时飘流在外,同时又有 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 阔大胸襟的诗人的杜甫来说,会产 怎样的感慨? 生怎样的感慨?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 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 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也会感到 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豁达,坦荡,胸襟开阔.
(1)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 造成杜甫愁苦 愁苦的 是什么呢? 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 是国难 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
(2)苦,恨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意思?
极其遗憾. 极其遗憾.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 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 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而非常遗憾.
————
(3)"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艰难"仅仅指国家艰难吗 指国家艰难吗?
——不仅指国家艰难, ——不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还有个人 不仅指国家艰难 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艰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
杜甫诗三首
【课前阅读准备】
1.杜甫的生平经历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 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 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 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 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 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无边落木萧萧下,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萧萧下 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果说" 落木萧萧" 是有生命短暂之感 如果说 " 落木萧萧 " 是有 生命短暂之感 的话, 那么, 不尽长江" 的话 , 那么 , " 不尽长江 " 有什么意思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