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杜甫诗三首《望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望岳》

亳州市九中聂福珣

一、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

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B、过程与方法: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

C、情感与价值观:

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之美。

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

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大家知道他形容的是谁吗?

回答:李白。

那么大家认为另一半的盛唐,是谁呀?

(畅所欲言)

杜甫无疑是盛唐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李白轻松地动了动笔就留下了不朽的诗作,但一直工于练字、呕心沥血创作着的杜甫却也达到了另外一个高峰。我们可能永远成不了李白,他太富才气,简直就是拥有上帝礼物的人。可是我们却可以成为杜甫,他博采众长,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有哪些诗句,也许早已听过,但你不知道那就是杜甫所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五百字》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化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诗三首》,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盛唐时期的诗歌魅力。2、作者简介:

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你认识的杜甫。

回答: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里。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父亲杜安史之乱后,携家逃难,千辛万苦来到了成都,后来做了工部外郎,故又称“杜工部”,后因成都战乱,又迁走了,过着贫穷的生活,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条破船上。杜甫一生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早期的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中后期作品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3、了解完了杜甫之后,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一首诗《望岳》。

(同学齐读)

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本诗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5、体裁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6、大家如果要写泰山的话,有几种方式呀?

提示:是不是可以亲身去经历去攀登,写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直接忽略掉过程的艰辛,直接看泰山,带给你的感受呀!

那么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作者从哪个角度来写泰山的呢?

回答:从标题《望岳》,可以看得出来,这首诗是着眼于一个“望”字。杜甫并没有登上泰山,只是句句都望,但是望的角度又不同,有远有近,有实有虚。

7、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第一句,大家要注意了,因为这首诗不是律诗,所以不可以使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种说法。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大家结合课文注解,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

泰山到底怎么样呀?泰山的景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子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不得。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大家觉得有什么差别呀?

回答: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

齐鲁青未了:泰山的景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

作者并没有单纯地写泰山好高呀,而是经过一番揣摩而写出这匠心独运的句子。写山高是众人都有的体验,那么怎么写出别出心裁的,自己独特的体验呢?这一句写出了地理特点,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是其他高山所不能挪用的,独属于泰山的,以距离之远一烘托出泰山之高。

提问:那么我们刚刚说,全文都是通过望泰山这一角度,那么第一句是怎么望的啊?

回答:远望。

8、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第二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黄,截然不同。

钟:聚集。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则是实写。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人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提问:这里如果换成“阴阳分昏晓”好不好呀?

回答:不好。“割”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让读者眼睛为之一亮,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泰山被分作阴阳两面的情况,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下来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体现了一种豪气。

提问:那么这一句,诗人又是怎么望的呀?

回答:近望。不仅是近望,而且还虚实结合。

9、第三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由于极力长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眼角几乎要裂开。

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眦,眼角。

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景象吗?

泰山中天门以上就有浮云了,时高时低,所以小鸟们也时隐时现,是不是难以追寻小鸟们的踪影呀?而触摸到浮云是不是大家的梦想呀?抬头看好像云朵触手可及,可是实际上却非常遥远,就象我们现在坐飞机,看到窗外的浮云都会觉得很激动,偶尔穿越浮云就会更加兴奋了。因此也难怪作者看到浮云,心胸摇荡了。而归鸟呢?小鸟都要回家了,是不是说明暮色已晚了,而作者还流连忘返在泰山之间,是不是说明了作者极其热爱中国的在好河山,不舍得离开呀。

提问:这一句诗,是怎么望的?

回答:细望。

10、第四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终于要登上泰山的顶峰,把四周矮小的山峰一览无遗。

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不仅表现了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写出了作者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提问:这一句又是怎么望的?

回答:俯望。

这句是虚写,此时作者还在山脚,却想象着已经登上了顶峰在俯瞰脚下的矮小山峰群。

11、总结全诗的思想感情:

12、本诗由“望”而“赞”,再现了泰山的高峻雄伟,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蓬勃朝气与非凡的胸襟。后两句充分表达了青年杜甫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与其晚年风格有很大的差别,读这首诗完全没有沉郁顿挫之感,而是富有激情和活力。12、下面想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拓展一下《望岳》诗歌不是散文,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因此不需要句句翻译到位,只要意境达到即可。

13、最后我想两位同学来朗读一下《望岳》,要注意字词读音、停顿,还要朗读出杜甫的壮志豪情。

14、学习完了《望岳》,认识了年轻杜甫所写的诗,下节课我们将来看一看中年杜甫的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