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之望岳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及注释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1、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22、葛晓音.杜甫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53、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杜甫《望岳》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望岳》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 [1] ?齐鲁青未了 [2] 。
造化钟神秀 [3] ,阴阳割昏晓 [4]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5]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注释】[1]岱宗:泰山别称。
岱:始也;宗:长也。
泰山为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在今山东省中部,主峰玉皇顶在泰安市北。
夫(fú):指代词,即实指岱宗而言。
[2]齐鲁:周代两大诸侯国名,并在今山东境内。
杜甫《望岳》三首全文欣赏

杜甫《望岳》三首全文欣赏杜甫的《望岳》一诗,是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1.《望岳》(东岳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 (西岳华山)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次。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3.《望岳》(南岳衡山)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xū)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评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望岳 翻译、赏析

望岳翻译、赏析《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解】:1、题解: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4、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
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讲解】:题解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五岁的杜甫赴长安参加贡举考试,结果落榜,于是就在齐赵一带(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四处漫游,《望岳》大约就写于这一年。
《望岳》全文及注释

《望岳》全文及注释
《望岳》全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2、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3、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4、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5、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6、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
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7、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8、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望岳 杜甫 杜甫诗《望岳》全文及翻译

望岳杜甫杜甫诗《望岳》全文及翻译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杜甫诗《望岳》全诗描写了怎样的情境?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杜甫《望岳》三首全文欣赏

杜甫《望岳》全文欣赏杜甫《望岳》三首全文欣赏杜甫的《望岳》一诗,是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1.《望岳》(东岳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 (西岳华山)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次。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3.《望岳》(南岳衡山)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xū)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评析】: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望岳:遥望泰山。
3、岳:高峻的大山,这里指东岳泰山,为五岳之一。
5、夫:语气词。
6、齐鲁:泰山之北为古齐地,之南为古鲁地。
7、青未了:青翠的山色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8、了:尽。
9、造化神钟神秀:万物的主宰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都集中在泰山。
10、造化:创造化育,指自然。
11、钟:赋予、集中、萃聚。
12、神秀:秀美而有灵气。
13、阴阳:山为北阴,山南为阳。
14、割:划分。
15、荡胸:使心胸动荡。
16、决眦:眼眶裂开、尽量睁大眼睛去看。
17、决:裂开。
18、眦:眼眶。
19、入:没。
20、入归鸟:极目远望,归林的飞鸟尽入眼底。
21、会当:终究要。
表示将来终要登山。
22、凌:跃上。
23、一览众山小:这句本于《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
”24、一览:一望。
25、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26、另注:“曾云”也作“层云”。
韵译一: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韵译二:泰山啊你究竟是何等的景象?从齐到鲁都看不尽郁郁苍苍。
你凝聚着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把山北山南分成昏暗和明亮。
看那云气迭起令人胸怀激荡,极目远望归去的飞鸟更辽旷。
我一定要登上那泰山的峰顶,把那些低矮渺小的众山环望。
古诗三首《望岳》

《望岳》以“望”字着笔,重在描写望山的所见所感,以简劲的诗句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气势,显示出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
1、首联写出了远望中的泰山的山势。
2、颔联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运用拟人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运用夸张写出了泰山的高峻绵长。
3、颈联写凝望之景。
意思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为之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4、“凌”“览(俯视)”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包含的哲理1、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
2、人各有长,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会做得比别人好。
3、当有成绩的时候,回头看看以前,会有一种成就感。
4、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钱塘湖春行》以“行”为线索,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西湖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1、首句点明春游的地点,次句写诗人瞭望湖面。
•2、颔联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
颈联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
这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感受。
•3、“争暖树”“啄春泥”说明天气乍暖还寒,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4、“渐欲”野花渐开渐多,“没马蹄”点出草浅。
•《登飞来峰》抒写自己在山上最高层时心中的感受。
•1、“鸡鸣日出”是传闻之景,同时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2、“不畏”道出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杜甫望岳翻译和赏析

杜甫望岳翻译和赏析杜甫望岳翻译和赏析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望岳翻译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望岳翻译和赏析【原文】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②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③青:山色。
未:不尽。
青未: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④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⑤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
割:划分。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⑥荡胸:心胸摇荡。
⑦决眦:决:裂开。
眦:眼角。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⑧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入:受到眼里,即看到。
⑨会当:定要。
⑩凌:登上。
【译文】泰山的面貌怎么样?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也看得见。
大自然在这里聚集英灵之气,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与晚上。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极力看见想要归巢的飞鸟。
应当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赏析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杜甫诗三首【望岳】全文及翻译

杜甫诗三首【望岳】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
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课件 (共22张PPT)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时代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 到兖(yǎn)州去省亲。他到处 漫游,在那里他结交了不少朋 友。这首诗就写于这期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望提出愿望,抒发远大抱负。
语出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是诗人攀登泰山顶峰的宣言,也是 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宣言。
再读诗歌,领悟诗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 露出诗人早年远大的政治抱负。
杜甫(712-770),字子美,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反映出当时 社会现实与政治的腐 败,显示了唐代由开 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 为“诗史”。诗风 “沉郁顿挫”,语言 精炼传神,对后世诗 人影响极大,诗人被 看作一代诗宗,被誉 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 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 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 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 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 老2,0 则更增一层悲哀。
小结
前四句统在“望”字中。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 从城到山河,再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进。再逐步转入低首沉思,过渡到后面 的想念亲人,忧心忡忡。 全诗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情感强烈 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望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望岳》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泰山是五岳之首,岱宗是泰山的别名。
全诗以设问开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极力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与神奇秀丽。
诗人置身于齐鲁大地,望见泰山苍翠的山色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无边无际。
“齐鲁青未了”这五个字,蕴含着诗人对泰山的仰慕之情,也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造化钟神秀”,造化即大自然,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在泰山。
这里的“钟”字用得极为生动,将大自然拟人化,赋予泰山以人的情感。
“阴阳割昏晓”,则描绘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山的北面为阴,山的南面为阳,由于泰山极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分割于山的阴阳两面。
这句诗运用形象的语言,将泰山的高峻奇险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后,诗人进一步描写了泰山的壮阔景色。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层云在山间升腾,涤荡着诗人的心胸;归鸟飞入山林,令诗人的眼眶欲裂。
这两句诗充满了动感,展现了诗人极力远望的姿态,也反映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绝顶的决心和豪迈之情。
诗人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诗句,不仅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勇气和精神,也展示了诗人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围绕“望岳”展开。
从远望到近望,再到细望,最后是极望,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波澜起伏。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不衰。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别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和南岳衡山。
这三首诗在描写对象、背景、旨趣、体裁、风格等方面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情感。
《望岳》三首诗可以看作是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写照,展现了诗人的思想变化和艺术成就。
望岳 原文与赏析

望岳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原文翻译:泰山是什么样子?青翠的峰峦横亘吞吐云烟。
大自然惊讶神秘,山北山南一边明亮一边昏暗。
层层云雾缭绕山间,令人心胸激荡视野开阔;睁大眼框,目送着鸟儿飞回山林。
总有一天我要登上这泰山极顶,把周围渺小的群山一览无遗!赏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泰山之宗的地位和价值。
泰山是中国古代五岳之首,被视为古代帝王“封禅”的场所,也是道教、佛教、儒教等多种宗教的文化中心。
泰山之宗,意味着它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的体现。
第二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泰山的气势和景色。
这里的“造化”指的是大自然,“钟神秀”表示集中展现了山川神秀的精华,形容了泰山的神奇和美丽,而“阴阳割昏晓”则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高耸入云、日夜分明的景象。
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泰山的高大和壮美。
第三、四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在观察泰山时的感受和抱负。
他被泰山的美景所震撼,心中涌起层层波涛,感到无比的激动和畅快。
他决意要攀登到泰山的绝顶,俯瞰周围的一切,一览众山小。
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和崇拜,也展现了他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决心和抱负。
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景诗,更是一首抒发人生抱负和哲理思考的诗歌。
它通过描绘泰山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人生的追求和理想,以及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
这首诗的影响力和价值,不仅在于它的艺术表现,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人生智慧。
主题:全诗围绕题目中的“望”字为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自朝而暮进行想象,既写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又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不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不、杜甫诗三首知识点【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
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与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雄心与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一辈子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一辈子哲理:人一辈子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与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
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不思家的情怀。
望岳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望岳原文及翻译及注释原文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⑴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⑵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⑶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⑷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⑹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⑺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⑻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杜甫“望岳”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杜甫《望岳》翻译及赏析

杜甫《望岳》翻译及赏析杜甫《望岳》翻译及赏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不怕困难的决心。
以下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望岳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杜甫《望岳》翻译及赏析篇1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1、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4、凌:跃上。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赏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
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
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
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
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年少优游杜甫因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原文及译文

杜甫诗三首一、《望岳》体裁:五言古诗题材:抒情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ɡē)昏晓。
荡胸生曾(cénɡ)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景象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二、《春望》体裁:五言律诗题材:咏怀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译文】: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有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愁绪缠绕,无言搔首,白发稀疏,几乎要插不上头簪。
三、《石壕吏》体裁:五言古诗题材:叙事诗暮投石壕村,有吏(lì)夜捉人。
老翁逾(yú)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shù)。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yù)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yìnɡ)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
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这两首诗从体裁来说都是( ),前文押( ) 韵,后文押( )韵。
4、古代山之高而尊者为岳,我国有五岳之说,即
东岳( )、西岳( )、南岳( )、北岳
( )、中岳( )。《望岳》中的“岳”指
( ) 整理ppt
2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南北分割成昏晓。山中层云缭绕使人胸怀激里放眼望去才会感
到所有的山都是那么的矮小。诗人由望泰山之高峻神奇
而发登高之想,抒发了自己整年理pp轻t 时的情怀。
21
全诗首二句作整体的初望,次二句写被
山的灵秀所吸引,作深层次、多角度的仔细
观望,像画图一样昏晓色彩分明。而五、六
22
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句,而是想到不久 之后总要来亲身登上最高峰,其他的小山, 就会像培一样,匍匐低首在下方。杜甫有 意无意之间抒发了他的壮怀,“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这样的怀抱如能实现, 就近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
浦起龙《读杜心解》评全诗:“杜子 心胸气魄,于斯可观。”这是一首有对偶 的古体诗,气势雄浑。
整理ppt
15
杜甫
语不惊 人 死 不休
整理ppt
16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
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
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
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
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
整理ppt
24
1、尾临这高联绝首大写顶诗秀作 的以丽者 愿哪由 望个仰 。字望 蕴为泰 含线山 哲索“而 理?望产 ,索”洋生为溢登线 着诗人蓬勃的朝气,可以看出诗
2、人本不诗怕写困出难了、泰敢山于的攀哪登些绝特顶征,? 俯 3、视从万哪物些的角雄度心写壮山志的和?远大抱远负望。、近望、
细望、展望
4、从泰山的形象中你体会到诗人的 什朝么气形蓬象勃?, 5、找出抱名负句远并大赏析
整理ppt
25
1、《渡荆门送别》选自《 》作者( ),字 ( ),号( )。( )代人,是继屈原之
后的又一浪漫主义诗人。
2、《望岳》作者是( ),字( ),号(
),他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 李白并称为“ ”。
整理ppt
4
整理ppt
5
整理ppt
6
整理ppt
7
整理ppt
8
整理ppt
9
整理ppt
10
泰山部分景点
岱 庙
壶 天 阁
整理ppt
岱 宗 坊
孔 子 登 临 处
11
整理ppt
12
十 八 盘
整理ppt
13
南 天 门
整理ppt
14
望岳杜甫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以
登
一定要
上
整理ppt
为 小 20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解说:
泰山的景象如何?整个齐鲁大地都可以看见它青翠的
山影。大自然使泰山集中了神奇与秀美,阳光把高山的
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凡所谓“受命于 天” 的帝王,为答谢天帝的“受命”之恩,便到接近天神的泰山
之巅,积土为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然后 再到泰山之前近地祗的梁父、社首、云云等小山丘设 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报地。这就是历代帝 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整。理pp一t 代帝王登封泰山,被视3 为
二句写被诱发了主体感情时的凝神远望,这
是一种云生鸟飞存在于大自然中的自由境界,
由此反映了诗人英姿勃发的情态。这六句全
在“望”字上下工夫。望的感受层次愈深,
想登山的意愿也就愈迫切,可能想省亲之后
就回来上泰山。所以结语有想象色彩:“会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二句并非有意
套用《孟子·尽心上》所说
整理ppt
整理ppt
18
课文朗读
fú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zì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整理ppt
19
借助注释理
解诗文
(
fú )舒缓 语气
望岳
杜甫
泰山的别 称
岱宗夫如聚何集? 齐鲁青未了。
不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尽
睁大眼睛
自然界
阳:荡山的胸南生面层,水云的,北面决眦入归鸟。
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
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
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
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
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
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
整理ppt
23
从诗大体上看来,似乎都在实写诗人 在仰望泰山时的所见所感,细心一读不 难发现诗中虚的意境。特别是:“会当 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句不仅表 达了诗人登临泰山绝顶、饱览群山风光 的愿望,更主要的是,把登临泰山顶做 为人生理想、追求事业成功的象征,生 动显现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宏伟 抱负。使诗人血气方刚的少年壮志,由 此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整工理pp部t 集》。
17
这首《望岳》诗是杜甫落第后往游齐、赵 时所作,当在开元二十四、二十五年间,和《登 兖州城楼》诗写作年代相近。杜甫的父亲杜闲这 时官兖州司马。可能当时急于省亲,来不及登泰 山,所以写了《望岳》。入山作微观,有时还不 如在山外作宏观。苏轼咏庐山诗就有“不识庐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慨叹。这首诗就是 从宏观角度对整个泰山作审美观照的。
五岳
西 岳 华 山
北
岳
恒
山
东
中
岳
岳 嵩
泰
山
山
南
岳
衡
整理ppt
山
1
泰 山
整理ppt
2
泰山在五岳中名声最著,其原因亦与秦
汉之际开始的封禅活动有关。封建帝王 的封禅活动是政治和迷信的混合物。封 禅是一种祭祀性的礼仪活动,“封”是在泰 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 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神,报答后土 的功绩。古人认为“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天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