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文字的起源和发展)【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的起源)【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的起源)【圣才出品】

第1章语言的起源第一节劳动创造了语言1.劳动怎样决定创造语言的需要?答: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的祖先,这些在形成中的人,渐渐感到需要彼此交换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进行劳动的一些方法的建议,以便步调一致,互相呼应,并且能够更顺利地从事各项活动,更好地收到效果,更多地获取外界事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

这样,这种共同劳动就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2.人的祖先为什么可能创造语言?答:劳动不但使正在形成中的人需要用语言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劳动又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

它是使原始的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

(1)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语言所必需的声音材料。

(2)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

3.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喊的学说和语言起源于游戏歌唱的学说有什么错误?答:(1)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喊叫的学说是19世纪西欧语言学家诺瓦雷提出的他不能看出劳动在语言起源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的语言。

该学说的错误在于,仅仅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不能促使语言的产生,因为这种要求是容易满足的,只需喊叫,就能做到。

而语言的创造却为的是适应劳动中彼此交谈、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改造世界的需要,也只有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劳动的促进下,类人猿才能具备创造语言的可能。

(2)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学说是由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的,其错误性在于,如果为的是满足嬉戏或歌唱的要求,就无需创造语言,因为人的祖先早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第二节关于原始语言简述手势论的内容,并指出其错误。

答:(1)手势论的内容“手势论”认为原始语言是手势语。

例如,德国的心理学家冯德认为,在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也就是说,“手势语”是第一性的,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逢达思想。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劳动创造了语言)【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劳动创造了语言)【圣才出品】

第一节劳动创造了语言
1.劳动怎样决定创造语言的需要?
答:在共同的劳动中,人的祖先,这些在形成中的人,渐渐感到需要彼此交换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彼此交换对进行劳动的一些方法的建议,以便步调一致,互相呼应,并且能够更顺利地从事各项活动,更好地收到效果,更多地获取外界事物来满足生活的需要。

这样,这种共同劳动就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2.人的祖先为什么可能创造语言?
答:劳动不但使正在形成中的人需要用语言来彼此交谈,进行思维,劳动又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

它是使原始的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决定因素。

(1)劳动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改进,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语言所必需的声音材料。

(2)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使语言所必需的意义要素得以形成。

3.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喊的学说和语言起源于游戏歌唱的学说有什么错误?
答:(1)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喊叫的学说是19世纪西欧语言学家诺瓦雷提出的
他不能看出劳动在语言起源中所起的真正作用,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的语言。

该学说的错误在于,仅仅是肌肉活动的节奏化的要求不能促使语言的产生,因为这种要求是容易满足的,只需喊叫,就能做到。

而语言的创造却为的是适应劳动中彼此交谈、认识客观事物、从而改造世界的需
要,也只有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劳动的促进下,类人猿才能具备创造语言的可能。

(2)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学说是由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提出的,其错误性在于,如果为的是满足嬉戏或歌唱的要求,就无需创造语言,因为人的祖先早就能满足这一要求。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词的词汇意义)【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词的词汇意义)【圣才出品】

第二节词的词汇意义1.词义是什么?答:词义就是某一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它的形成要受到语言词汇系统的制约。

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构成成分。

词义中还可以有附加于理性意义之上的某种色彩,即一般所说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

2.词义中除理性意义之外,还可以有哪些附加的色彩?答:词义中还可以有附加于理性意义之上的某种色彩,即一般所说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

(1)形象色彩,就是词所引起的人们对现实中某种形象的联想。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在原有的词的基础上产生的新词或新的意义,往往带有一定的形象色彩。

(2)词义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表爱的感情、表憎的感情等等。

(3)词义中还可以具有不同的风格色彩,例如“诞辰”和“逝世”,“生日”和“死亡”,前者具有庄严、崇敬的风格色彩,不是什么场合都可以运用的,而后者就没有这种色彩。

3.像“神”“鬼”“天堂”“上帝”之类的词义既然原来就是歪曲地、错误地反映了客观对象,而且我们现在也已正确地认识了它们,那我们为什么在交际中有时还用它们?答:(1)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还包含一些幻想的成分。

正因为如此,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幻想就会脱离现实,歪曲地、错误地反映客观对象,并且用一定的语音来表达它们,创造出没有正确地反映现实的词。

(2)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里,人们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碰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万能力量在操纵一切,并希望它能帮助自己克服种种困难,使生活变得自由和幸福。

人们就在这种愿望的基础上,根据现实中的事物来幻想上帝、神仙、天堂的样子,并创造了“上帝”、“天堂“神仙”之类的词。

(3)这些词一般都会随着现实生活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达而逐渐失去它原来的意义,或者干脆从语言中消失。

由此看来,像“上帝”“神仙”“天堂”之类的词的意义的形成仍有其客观基础,只是这些意义是对现实的歪曲的、错误的反映罢了。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词 汇【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词  汇【圣才出品】

第4章词汇4.1复习笔记一、词汇、词和固定词组1.词汇的含义(1)词汇是语言中词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词汇不等于词,词只是构成语言词汇的单位。

一种语言虽然有成千上万的词,但却只有一个词汇。

(2)词汇的特点①什么样的意义典什么样的语音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的词汇中是不同的。

②一个词可以只有一个意义,但也可以有几个意义。

③甲语言中用一个词来标志的一定范围的事物,在乙语言中却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来分别标志;反过来,其中乙语言的一个词所标志的事物在甲语言中却要用词的组合来标志。

④不仅不同语言的词汇是不同的系统,就是同一语言的词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也是不同的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2.词(1)词是一种语言建筑材料的单位,也就是造句的时候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所谓自由运用是说它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最小的建筑材料的单位,或单独地或和其它的建筑材料单位结合起来,造成各种语和句。

(2)词的特征①词的语音特征一般表现在有一定的语音结构,这除了有一定的音节或音节的组合以外,还有一定的重音和声调,音节间不能停顿,前后音节间的音素往往会发生同化、异化或其它变化,等等。

②词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表明客观现实中的某一事物、性质、特征、行为或关系等。

③词在结构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3.固定词组(1)语言中有些词常常固定地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单位,相当于一个词的作用。

这样的词的组合叫做固定词组。

成语是固定词组的一种,它是语言发展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习用的、定型的词组,其中大部分都是从古代文献中继承下来的。

(2)固定词组的特点①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结构的定型性。

②在意义上一般说来具有完整性的特点。

二、词的词汇意义1.词的词汇意义的性质词汇意义简称词义,是某一语言中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是客观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它的形成要受到语言词汇系统的制约。

(1)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的构成成分。

(2)词义中还可以有附加于理性意义之上的某种色彩,即一般所说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风格色彩等。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是思维工具)【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是思维工具)【圣才出品】

第四节语言是思维工具1.“赤裸裸的思想”是不是存在?答:不存在。

一个正常的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

只要我们神智清楚地思考什么事,就要有语言的参加。

无论是计划行动,解答问题还是自我反省,莫不如此。

即使仅仅是对某件事情加以肯定或者否定时所进行的简单的思维活动,也要运用语言。

一个人进行思维,总要运用一种语言;不能认为,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形成“赤裸裸的思想”,只是在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的时候才用得上语言材料。

2.什么是“内部言语”?它与“外部言语”有什么关系?答:(1)含义:言语有说出声来的言语和只有发音动作而不说出声来的言语的区别,前一种言语称作外部言语,后一种言语称作做内部言语。

(2)关系:无论是内部言语还是外部言语都是对某种语言的运用,所以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但二者也有各自的恃点。

内部言语往往不那么完整、连贯,而比外部言语粗糙、简略。

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还有一段距离。

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种整理思想的过程。

3.请说明语言在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答:人类思维的日益精密,人类认识能力的日益加强,首先依赖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同时也得力于语言。

每个人认识世界的活动,一方面是掌握和运用人类已经得到的知识,另一方面是获取前人还没有获得的知识: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中,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来说,语言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思维工具,人类思维的成果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和发展;语言是交际工具,这些成果依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广泛交流。

总而言之,有了语言,个人知识才能成为集体的财产,前代人的知识才能作为宝贵的遗产而传给后代,人类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4.语言和思维是一回事吗?答:(1)不是。

(2)语言和思维相依为命,彼此不能分离。

它们都是社会现象,但都不是上层建筑,都没有阶级性。

它们的活动范围都非常广泛,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产到基础,从基础到上层建筑。

但是不能把语言和思维混为一谈。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5-7章)【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5-7章)【圣才出品】

第5章语法第一节语法的性质1.什么是语法?语法的特点是什么?答: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

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抽象性。

语法把词和语加以抽象化,而不管它的具体的内容。

语法把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基本共同之点综合起来,并用这些共同之点组成语法规则、语法定律。

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

2.词法和句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区别: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称作词法。

组词成句的规则称作句法。

两者是不同的语法规则。

(2)联系:词法和句法是不同的语法规则,但二者有密切的联系。

①词总是以确定的语法上的形式进入句子的。

②组词成句的某些特点决定于词法。

③词法和句法是互相补充的。

3.请解释语法成分、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形态、语法手段等术语的含义。

答:(1)语法成分:语法的功能单位即句子成分,也称作语法成分。

是句法结构中承担结构关系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述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

(2)语法意义:是由语法形式表示的反映词语的组合方式、组合功能、表述功能等的高度抽象的意义。

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是反映组合方式的,名词、动词等是反映词语的组合功能的,陈述、疑问等是反映词语的表述功能的。

至于性、数、格、人称、时体等范畴意义,也是反映上述方式和功能的。

(3)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记,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及各种语音形式。

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

(4)形态:指词与词组合时间的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5)语法手段: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标志或物质手段的类型,是从语法形式中概括出来的。

第二节词法(上)1.什么是词素?答: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包含有意义的单位。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圣才出品】

第二节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1.怎样证明语言是社会现象?答:(1)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中的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都是社会习惯所使然,都是约定俗成的。

不但语言成分中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中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套词汇,为什么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套语法,也都是约定俗成的。

世界上存在多种多样的语言,就是不同的社会集体各自约定俗成的结果。

(2)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

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并且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死亡而死亡的。

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

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

语言对社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从前有一位工匠,偶然有机会参加了天文学家关于银河问题的学术辩论会。

会后,他向一位天文学家提出一个问题:“我懂得人们怎样学会了测定各个星辰间的距离,他们怎样计算出这些星辰的重量和解释出它们的物理恃性,以及怎样认识了其它的许多东西。

可是请您告诉我,人们是怎样知道星羣和行星的名称的呢?”请你替这位天文学家作一个回答。

答:名称对于事物来说是外在的,用某个名称来指称某个事物并没有必然的理由。

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不是天生注定的,而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3.为什么说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答:(1)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任何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死亡都是与一定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死亡息息相关的。

在语言研究中利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成就固然是语言学的一个进步,但无论怎样地研究语言都不能改变语言是社会现象这一事实。

语言除了具有社会属性之外,还具有自然属性。

但是,语言的一切自然属性都不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不是个人现象任何语言都是适应社会的需要而被创造的,而且是经过许多时代由全社会创造出来的。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流音变)【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流音变)【圣才出品】

第六节语流音变1.什么称作语流音变?答: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往往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自己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称作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脱落等几种。

2.什么是语音的同化和异化?指出下列语流音变中哪些是同化,哪些是异化,它们各属于同化或异化中的哪一小类:汉语:棉袍[miɛn35][p‘au35]>[miɛm35p‘au35]冷水[ləŋ214][ʂuei214]>[ləŋ35suei214]英语:individual[indi'viʤuəl]>[inni'viʤuəl](个人的)俄语:ottatb[ʌt'dat]>[ʌd'dat](交付)答:如果原来是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与它相同或相近,这就称作同化。

如果原来是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因受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与它不相同或不相近,这就称作异化。

棉袍:属于同化中的逆同化冷水:属于异化中的逆异化individual:属于同化中的顺同化ottatb:属于异化中的顺异化3.什么是语音的换位?答:换位是两个音前后位置的互相调换。

江西临川话把“蜈蚣虫”[ŋu kuŋt‘uŋ]说成[ŋuŋku t‘uŋ],第一个音节的[u]和第二个音节的[uŋ]互换位置。

换位一般是为了避免发音上的困难而引起的。

4.什么是语音的弱化和脱落?指出下列语流中的弱化和脱落现象:汉语:脑袋[nQu][tail>[nau ta]打扮[tA][pan]>[tA p3n]衣服[fu]>[if]你们[ni][man]>[him]英语:of C0v]>[or](…的…)俄语:xopomo[XOrO。

Jo]>[XOrA。

Jo](好)答:语音的弱化就是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的变弱。

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阻力的减少。

元音的弱化总是出现在弱化音节中。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言的发展【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言的发展【圣才出品】

第7章语言的发展7.1复习笔记一、语言是不断发展的1.语言的发展的含义(1)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指的是由此一时期到彼一时期一种语言中某个要素的变化,一般也都是以临时性的变化开始,经过社会的反复模仿而成为历史事实的。

(2)语言发展变化的体现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都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动,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

(2)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①词汇几乎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但是基本词汇中的词,因为它们所标志的都是经常与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最重要、最不容易变动的事物,它们的发展就相当缓慢。

②语法的发展很慢,它比基本词汇的发展还要慢。

③语音的发展演变也是相当缓慢的。

2.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就是为了为社会服务;(2)语言不止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必然地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3)社会的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①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③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④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给语言以一定的影响。

(4)除了社会现象外,有些自然现象,例如地理环境,也能对语言的发展起一些作用。

社会对语言发展的影响的方面很广,程度也很深。

不过社会只是对语言的发展提出要求,因而推动语言的发展。

3.语言发展的规律(1)“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就是从一切语言的发展中概括出来的一条语言发展的规律。

这条规律是就整个语言系统与社会的关系来说的,至于语言系统本身如何发展,则是受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决定的。

(2)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就是概括语言系统本身(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趋向的公式,其中有的是一切语言所共有的。

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有一些虽不是一切语言都有的,却为一些语言所共有。

也有一些是只为一种语言所有的。

(3)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总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合规律的分歧和混乱的现象,即不合规范的现象,常出现在词汇方面。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声调、轻重音、长短音、语调)【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声调、轻重音、长短音、语调)【圣才出品】

第四节声调、轻重音、长短音、语调1.什么是声调?答:声调主要是指某些语言中每一音节所固有的能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

声调在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力重音和乐调重音有什么区别?固定重音和不固定重音有什么区别?答:(1)通过音强的增加来表示的词重音称为“力重音”。

“乐调重音”主要通过音高的变化而不是通过音强的增加来表示。

(2)词重音按照它在词中所处位置的情况,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不固定重音两种。

有些语言的重音都在词的某个音节上,称作固定重音。

另外有些语言,每个词重音的位置虽然是固定的,但就整个语言来说,不同的词的重音却不一定同样地落在某一特定的音节上,这称作不固定重音。

在具有不固定重音的语言里,词重音能区别不同的意义。

在有固定重音的语言里,词重音不能通过位置的变换起区别意义的作用。

3.汉语普通话的轻音在语音上有哪些特征?答:(1)轻音音节是比较弱的音节,表现为发音比一般的音节短而轻,失去原有的声调,有时也会引起音质的变化。

(2)普通话的轻音往往能区别意义,例如“好些”是“许多”的意思,“好·些”是“好了一点”的意思。

4.举例说明长短音区别意义的作用。

答:音的长短在语言里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言中,重要的不在音的实际长度,而在这个音和别的音比较起来是长些还是短些。

元音和辅音都有长短的分别,例如英语“heed”(注意)中的元音要比“hid”(藏)中的元音长,“sin”(罪)中最后的辅音要比“seen”(看见)中最后的辅音长。

但通常起作用的是元音的长短。

5.语调包含哪些内容?答:整句话或整句话中的某个片段有语音上的抑扬顿挫,这就是语调。

语调是各种语言的任何句子或句中的片段都具有的,它的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全句或句中某一片段的声音的高低变化,说话的快慢(即音的长短和停顿),以及轻重等。

全句声音的高低变化又称句调,是语调的主干。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音【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音【圣才出品】

第3章语音3.1复习笔记一、语音的生理基础和物理属性1.语音的生理基础(1)语音是语言成分的形式方面,人们通过语音感知语言成分,从而理解语言成分。

语音本质上是社会现象,但是它的形成还有其生理基础,并且,它还具有一系列的物理属性。

人类的发音器官及其运动是语音的生理基础。

(2)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成三大部分①肺、支气管、气管;②喉头;③口腔、鼻腔、咽腔。

2.语音的物理属性从物理学的观点看,语音是由物体振动而发出的一系列连续的音波所构成的。

每一个声音都有一定的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都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去加以辨别。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

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

长而厚的发音体振动得慢;短而薄的发音体振动得快(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取决于音波的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取决于发音持续的时间。

发音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发音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

(4)音质就是声音的性质,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它声音的基本特征发音体发出的振动中,有一个频率最低的振动,由它发生的声音称作基音,其它的称作陪音。

音质的不同决定于陪音的有无、陪音的数量以及基音与陪音在高低、强弱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5)下面三个发音条件不同,都可以造成不同的音质①发音的物体不同;②发音的方法不同;③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6)声音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两大类。

乐音是由有规则的音波构成的声音。

噪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凑合而成的声音。

二、元音和辅音1.音素和檩音符号(1)音素是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单位。

(2)音标是人们为了把语音记录下来,便于分析和研究,创造的许多种标音的符号。

在各种音标中,“国际音标”是最通行的一种。

它是“国际语音协会”在1888年公布的,以后经过增补和修订,成为国际上通用的音标。

用国际音标标音要加方括号[]。

(3)国际音标的优点①它是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的,没有标音含混的毛病。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书面语和文学语言)【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书面语和文学语言)【圣才出品】

第三节书面语和文学语言1.书面语和口语有什么不同的特点?二者有什么关系?答:(1)不同的存在环境和不同的物质条件使它们具有下面两个不同的特点:①运用书面语时,由于交际对象不在眼前,写的人不能用手势或特殊的语调之类的东西去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需要用一些能代替这些东西的非口语所有的词汇成分和语法成分。

又由于写出来的东西可以让看的人慢慢地一再细读,写的人可以比较从容地思考怎样起承转合地组织言辞,可以在必要的地方把句子写得长些、复杂些。

然而运用口语时,情况就不同了。

由于交际对象在眼前,说话的人可以用手势之类的东西去帮助表达意思。

又由于说话者和听话者都在场,谈话是在临时应对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句子要短些,带有更多的表示感情作用的语法成分,用词要平易些,要有一些不同于书面语的词汇成分和语法成分来适应这种环境。

②书面语能借书写的物质条件而较巩固、较持久地流传,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变化较慢。

而口语则由于化为音波,一发即逝,所以不易巩固,变化较快。

(2)书面语和口语虽然是语言的不同的存在形式,彼此之间却有密切的联系:①在有文字之前,人们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有了文字之后,人们才在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书面语。

所以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②书面语形成之后,它就和口语处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之中。

③书面语以口语为源泉,不断地吸取口语中的新鲜成分;反过来,书面语也不断地对口语施加影响,两者互相促进。

2.文学语言是否就是书面语?文学语言有什么特点?答:(1)文学语言是加过工的书面语,即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它和书面语有密切的联系,但文学语言并不等于书面语,用文字体现出来的语言不见得都是加过工的、规范了的语言,不过,加过工的语言必定要由书面语来加以巩固,因此,文学语言事实上就是加过工的书面语或规范化了的书面语。

(2)特点①文学语言既然是加过工的书面语,它就具有更丰富、更有表现力的特点。

加工指的是在全民的语言材料中选择最合乎语言发展规律的、具有最普遍的特点的语言成分作为规范,并用文字加以巩固。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圣才出品】

第一节语言是不断发展的1.什么是语言的发展?答: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都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动,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

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同时,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

2.什么是语言发展中的不平衡现象?答:语言各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

语言的词汇标志着极为纷繁的、形形色色的事物,它对客观现实中各种变化最为敏感,新事物的出现、原有事物的变化、旧事物的消亡,都会反映到语言词汇中来;因此,词汇几乎处在经常的变动之中。

语法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以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在语言中根深蒂固,在许多时代中都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语法的发展很慢。

语音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没有直接的联系,它的演变也是相当缓慢的。

3.语言发展中为什么不能有爆发?答: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而不是爆发的。

语言的发展要受社会发展的影响。

社会发展得比较慢时(譬如在欧洲的中世纪,在我国的封建时代),语言的发展也慢一些。

社会急剧变动时,语言的发展也会快一些。

例如在法国大革命、苏联十月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期,都出现了一大批新词,同时也有一些词改变了意义或是消亡了。

但是语言不是上层建筑,一种语言可以同样地为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服务,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社会革命之后把现存的语言完全消灭,再从平地上创造出新的来代替它。

4.扼要说明社会对语言发展的作用。

答:社会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的影响:(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2)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

(3)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

(4)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给语言以一定的影响。

5.举例说明什么是语言发展的规律?答:语言发展的现象是错综纷繁的,但是通过对这些纷繁现象的深入研究,却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而可以概括出一些对所有同类现象都适应的公式。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章节题库(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语言的起源一、简答题1.简述语言起源问题的争论。

答:语言起源问题一向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语言学中的一个斗争的场所。

例如:(1)希腊古代的唯物主义者德谟克里图斯(Democritus,大约公元前460一前370)主张“按法则”来定名,即按人们自己的规定来称呼事物。

(2)19世纪的西欧语言学家诺瓦雷(Noir6,1829~1889)也曾有过貌似语言起源于劳动的学说。

他虽然注意到劳动舆语言起源的关系,但是片面地认为语言起源于伴随劳动的叫声,为使劳动时肌肉活动的节奏化而发出的叫喊就是最初的语言。

(3)20世纪丹麦的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tto Jespersen,1860~1943)在恩格斯提出语言起源于劳动的学说之后,仍然提出语言起源于游戏或歌唱的荒谬学说。

2.“手势论”的内容及其错误。

答:(1)“手势论”的内容①德国的心理学家冯德(w.M.Wundt,1832~1920)认为,在最古的时候,人们用“手势语”,表达思想,声音只用来表达感情,也就是说,“手势语”是第一性的,到了后来,人们才用声音来表达思想。

②苏联的语言学家马尔(H.Mapp,1864~1934)认为人类开始时没有有声语言,只有“手的语言”,人们最初劳动的时候要拿手去和事物接触,随着手和事物接触时所采取的不同的姿势,这些手势就变成了不同事物的符号;最初劳动和交谈不分工,进行劳动同时就是以各种手势进行交谈,后来劳动和交谈分工了,手势就变成了独立的交谈的工具。

他认为这种“手的语言”后来才被有声语言所代替。

(2)“手势论”的错误①和事物接触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会变成事物的符号。

②手势既不具备声音材料和意义的要素相结合的基本结构,又不足以帮助人们充分的交流思想,进行思维。

③“手势语”运用起来是十分不方便的。

现代语言的要素还在奴隶时代以前的远古时期就已奠下基础了,不过,那时语言是不复杂的,基本词汇是很贫乏的,但是有它的语法结构。

它的语音也是不很清晰的。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圣才出品】

第四节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什么是语言的基本词汇?它有哪些特点?
答:语言中有这样一些词,它们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例如日常接触的自然现象、人的器官和肢体、亲属、方位和时令、数目、某些劳动工具以及与日常言行有关的现象等等。

这些词大多是属于基本词汇的。

属于基本词汇的词称为基本词。

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2.什么是语言的一般词汇?它有哪些特点?
答:语言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与基本词汇比较,一般词汇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它所包括的词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3.请说明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关系。

答:(1)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中的主要东西,是词汇中稳固的部分,而一般词汇则是词汇中流动的部分,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迅速地得到丰富和充实。

(2)在词汇的发展中,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是互相影响的。

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发展的基础,利用原有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构成的新词不能脱离基本词汇中的词。

在基本词汇基础上产生的新词,开始的时候都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之中有些词
也可以进入基本词汇,使基本词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言语、语言的基础)【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语言、言语、语言的基础)【圣才出品】

第一节语言、言语、语言的基础1.语言与言语有什么区别?二者有什么关系?答:(1)语言与言语区别①语言具有全民性,言语具有个人性语言既然是存在于全体社会成员之中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它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就是全民的,无论是从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本身,语言都具有全民性。

而言语则具有个人性,每个人说话都带有许多个人的特点,如地域、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地位等,言语是个人对语言形式和规则的具体运用。

②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对同一集团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抽象,它排除了一切个体差异,它只有作为语言而存在的共性。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过程和结果,因此,人们只能直接观察到言语(外部言语),语言学家只能对大量的言语素材进行抽象概括,才会从中发现语言的各种单位和规则。

③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是一个有限语言单位的集合,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都是按照一定规则组织成一个系统,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人们的一切言语活动在这个系统中运行。

而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作为一个行为过程,人们所能说出的话语是无限的,每句话语的长短在理论上也应该是无限的,任何一句话都可以追加成份而使它变得更长。

利用有限的符号及其规则说出无限的话来,这是言语活动的特点。

④语言是静态的,言语是动态的语言的静止是相对的,静中有动,而言语活动总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展开,从说到听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有研究表明,言语交际的过程也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充当信息传递的代码。

说话人通过语言来发送信息,听话人通过语言来接收信息,其间经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几个连续衔接的过程。

(2)语言与言语关系语言与言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一般地说,言语是对特定的语言的具体运用。

另一方面,没有言语,就无语言,因为语言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言语当中。

研究语言必须从观察言语着手,必须注意言语中表现的大量的普遍的语言事实。

2.“毛主席是运用语言的模范,他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方言和共同语)【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方言和共同语)【圣才出品】

第二节方言和共同语1.什么是方言?什么是次方言和土语?答: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

方言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

指包括和共同语相同点在内的、由词汇和语法组成的整个系统。

它在方言区内部具有全民性,是这个地区内人们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方言是由于一个社会内各地区不完全的分化或是几个社会间不完全的统一而造成的。

次方言和土语:语音、词汇、语法间的分歧也可能存在于一个方言区的内部各地区之间,这样,一个方言就可以分为若干个次方言,一个次方言内不同城镇的居民又可能操不同的土语。

2.方言是怎么形成的?答:(1)方言是由于一个社会内各地区不完全的分化或是几个社会间不完全的统一而造成的。

(2)一个社会内各地区发生了不完全的分化,各地区的居民彼此间的交往就会减少。

这时候,在一个地区内,语言中出现的新成分一般就不会传播到其它地区去;这个地区内,语言中某些固有成分的改变或消失一般也不会波及其它地区。

这样,各地区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共同点将逐渐减少,不同点将逐渐增加,逐渐形成各地区语言的相对独立发展的道路。

于是共同语就在各个地区形成了变体,也就是说出现了方言。

(3)几个社会间不完全的统一也会促进方言的产生。

几个毗邻的社会,可以以一个比较强大的社会为中心而统一起来,由于各个社会的经济本来就不发达,结果一时并不能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经济单位,因而在政治上也常常不能高度集中。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方面要更多地在原有的较小的区域内来往,一方面也要在整个社会内活动。

这样一来,各个地区原来使用的不同的语言,就不能在全社会沟通人们的思想。

于是,其中一种语言就扩大了流通的区域,吸收了其他语言的一些成分,逐渐发展为更大范围的全民的语言,而其他地区的语言则互相吸收、特别是向这种全社会范围的语言吸收有用的成分,彼此更加接近起来,变为这种语言的方言。

3.方言间有哪些差别?答:(1)一般说来,方言间的差别首先表现在语音上。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圣才出品】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圣才出品】

第三节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1.语言中为什么会产生同音词?答:某一语言的词汇中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称为同音词。

产生同音词的原因有:(1)多义词的分化是产生同音词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2)偶然同音也可以造成同音词。

(3)同音词还可以有其它来源,语音的演变和借用其它语言的词都可以产生同音词。

2.同音词和同形词有什么区别?答:同形词是书写形体相同的词,它可以是同音词,但也可以不是同音词。

而同音词是某一语言的词汇中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好坏”的“好”[xɑu214]和“好吃懒做”的“好”[xɑu51]都同形而不同音。

英语的“row”(排)和“row”(吵架)也同形而不同音,前者念[ɾou],后者念[rɑu]。

3.“一穷二白”的“白”和“白布”的“白”、顶起来”的“顶”和“一顶帽子”的“项”、“副班长”的“副”和“一副手套”的“副”、“莲子”和“帘子”等是不是同音词?为什么?答:是同音词。

因为它们语音相同但是意义上没有联系。

4.什么是同义词?答:某一语言的词汇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称为同义词。

同义词的来源很多,借用方言词和外语词都可以产生同义词。

但更主要的是人们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由于进一步认识到客观事物的种种特征,因而创造出舆旧有的词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基本相同的新词,形成同义词。

5.什么是反义词?答:某一语言的词汇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称为反义词。

它们表示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对立。

6.“KHIIra”“book”和“书”,“菜”和“白菜”是不是同义词?为什么“太好了”和“坏透了”,“高”和“不高”、“非常长”和“短短的”不是反义词?答:(1)“KHIIra”“book”和“书”,“菜”和“白菜”都不是同义词。

原因是前者不属于同一种语言,后者“菜”的意义范围要大于“白菜”。

(2)“太好了”和“坏透了”,“高”和“不高”、“非常长”和“短短的”不是反义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为什么要创造文字?
答:(1)文字起源于人类社会相当发达的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复杂的交际所提出来的要求。

(2)社会不断地发展,随着较大的氏族公社和部落公社的形成,社会生活渐渐复杂起来。

人们(特别是氏族或部落的领袖和长老们)需要记住本氏族或本部落的户口、财产、对外战争的情况、和其它氏族或部落订立的条约以及自己内部发生的大事,并且让后代子孙也知道自己祖先的历史;同时人们还要把命令或是某些事情告诉远方的人。

这样,只靠口说和心记就不行了,人们需要有一种方法把某些事情记下来(只是极简单、极粗略地记下来),帮助记忆,辅助口说的语言完成交际任务。

(3)古代人(或是现代落后的民族)经过长期的摸索,终于找到了记事的方法——用实物记事和用图画记事。

再后来,由于社会再进一步的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更加丰富,社会交际的更加复杂,记事的实物和图画不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人们需要能代表语言、因而能把客观事物和思想精确而详细地记载下来的工具,也就是说需要真正的文字了。

2.文字同记事的实物和记事图画的关系怎样?
答:无论是记事的实物还是图画,都还不是文字。

它们虽然能够起一些辅助交际、帮助记忆的作用,但是不记录语言,不代表一定的词句。

利用实物来辅助交际太不方便。

不论如何加以改造,结绳、结珠或者讯木都不能记录语言中成千上万的词,并用以组成句子和文辞。

而记事图画所用的画的办法则比较好。

于是,古代的人们经过长期的努力,把记事图画逐步
地加以简化、整理、充实,使它能代表具体的语言成分,有了读音。

这样,人们就创造了文字。

3.简单说明文字的发展过程?
答:(1)公元前一千多年,闪美特人在古埃及文字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放弃了从词的意义入手(即描绘或用图形提示事物)来造字的方法,只去记录语言成分的读音;并把早期文字中的图形加以简化和整理。

拼音文字可以分为三种,即音节字母文字,辅音字母文字和音位字母文字。

(2)我们汉族的祖先,很早就意识到甲骨文中每个字是一个图画的缺点。

汉字发展到小篆,就已经开始把原来的图形改造成一定的笔划组成的形体,形成了一种过渡状态的东西。

而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的隶书,则已经摆脱了图形的束缚。

到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非拼音的汉字就显得更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汉字的非拼音状态终将结束,汉字必将改革成拼音文字。

(3)书写顺序的更动(过去一些自右向左书写或自上而下书写的文字,后来改为自左向右书写);字形日趋整齐、分明、美观;非拼音文字逐渐被整理成比较少的声符、意符,由它们构成整个的文字体系;拼音文字越来越便于连写等等。

(4)文字由图画式的变为非图画式的,由不是拼音的变为拼音的等等,是文字发展的必然趋势。

4.汉字为什么必须改革?怎样改革?
答:(1)汉字必须改革的原因是:方块汉字还不是拼音文字,这是它的严重缺点。


块汉字记起来,写起来都很困难,这使扫除文盲,普及教育的工作进行起来相当费事。

而且汉字在印刷、电报、打字、检字、索引等方面使用起来也不方便。

汉字的非拼音状态终将结束,汉字必将改革成拼音文字。

(2)当前汉字改革的任务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普通话的普及是使用拼音文字的一个先决条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这三项任务的完成,不但有利于目前的文化建设,而且也将给汉字拼音化铺平道路。

5.简单说明来源于闪美特人字母的几种重要字母的情况。

答: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北方闪美特人的字母分成了三支。

其中迦南字母和希腊字母向西传播,阿拉马字母向东流传。

(1)迦南字母:采用这支字母的文字现在大多成了无人使用的古文字。

(2)希腊字母:希腊人接受了闪美特人的字母以后,经过了一番创造性的改革,制成了在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希腊字母。

(3)阿拉马字母:阿拉马字母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八世纪。

它的“后裔”很多,现在的分歧也相当大,其中最重要的是阿拉伯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