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题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
聚焦高考实验专题 解读实验基础考点
知识篇高考命题新动向高考理化2021年4月聚焦高考实验专题解读实验基础考点■湖北省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万如错曹桂能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室制取C12验证铁的析氢腐蚀验证氨气易溶于水A B C D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是历年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高考常从仪器、装置、操作、原理等方面对实验基础知识进行考査。
一、考査实验仪器与装置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化学仪器的选用、仪器的使用、仪器组合成简单装置等,要求能识别常见仪器并熟悉其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综合考虑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选用恰当的仪器或组装合适的装置。
侧f固液分离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占Y干燥管蒸憎烧瓶漏斗牛角管A B C D解析:固液分离操作为过滤,用到的主要仪器为漏斗。
干燥管主要是装固体干燥剂,用于气体的干燥。
蒸僧烧瓶主要是用于蒸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
牛角管(或尾接管)主要用于蒸馆装置。
答案:C侧2下列图示方法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解析:向容量瓶中加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NaOH固体也不能直接放入容量瓶,应先在烧杯中溶解再转移至容量瓶,A项错误。
实验室用MnO2固体和浓盐酸制取氯气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B项错误。
锥形瓶中盛放的食盐水呈中性,铁钉发生吸氧腐蚀,C项错误。
挤压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圆底烧瓶中压强减小,从而形成喷泉,D项正确。
答案:D捌孑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V J0.他和治门常祗起利TiimmL.RA€L4'^HCI it琵KscSiOittriftinA a c n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必须用到容量瓶,A项错误。
HC1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大(1:500),饱和NaCl溶液可以溶解HC1并抑制氯气的溶解,B项正确。
蒸憎时不能用球形冷凝管冷凝馆分,C项错误。
Na2SiO3溶液呈碱性并具有一定粘性,应该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不能用玻璃塞,D项错误。
2023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评析及2024年备考策略
(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 平衡思想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科学探究 创新意识
(4)化学学科必备知识
物质转化与应用
反应变化与规律
物质结构与性质
化学语言与概念
实验原理与方法
(5)化学学科关键能力
掌握基础知识 辨析基本概念 获取有关信息
理解 与
辨析
分析 与 推测
识别有效证据 科学推理论证 处理转化数据 归纳总结规律
化学实验基础( 滴定计算)
化学实验基础( 误差分析)
酸碱中和滴定实质、原理;化学计算。
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O
2023年等级考山东卷化学考情分析
题号 11 12
难度 易 中
考查内容
详细知识点
选择题
化学反应原理( 原电池原理理解;原电池正负极判断;原电池电极反 电化学) 应式书写;新型电池。
20
较难
化学反应原理综 盖斯定律与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
合
平衡的有关计算;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
2023年等级考山东卷化学考情分析 2、 考点内容统计及所占比例
内容
知识点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共存、检验 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及规律 (10分) 陌生方程式书写
物质的量、平衡常数、
化学计算 (16分)
3. 下列分子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CS₂
B.NF₃
C.SO₃ D.SiF₄
二、202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
2.聚焦考教衔接,筑牢学科基础
第4题考查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
4. 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实验室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眼睛溅进酸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冲洗 B. 皮肤溅上碱液,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硼酸溶液冲洗 C. 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 活泼金属燃烧起火,用灭火毛(石棉布)灭火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实验题知识点总结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基准,加装出现装置顺序就是:摆不好铁架台拿起酒精灯根据酒精灯边线紧固不好铁圈石棉网紧固不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的定原则。
拎导管的塞子在烧瓶紧固前纳不好,以免烧瓶紧固后因不必用力而纳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毁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提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紧固后重新加入。
如上例淡盐酸应当在烧瓶紧固后在分液圆柱形中缓慢重新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出厂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须要测到反应混合物的精确温度,因此,应当将温度计填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并使反应物的温度维持相对平衡,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填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冷却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搜集nh3 其促进作用分别就是:避免kmno4粉末步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用物质拆分纯化的10种方法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酿造加热法:在沸点上差值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综合练习题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B、二氧化碳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A. 均匀地被烧黑B. 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C. 放置在内馅部分被烧黑最重D. 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3.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是()A、水蒸气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和氧气D、氧气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燃烧中蜡烛熔化B. 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 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5.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6.对蜡烛的探究错误的是()A. 石蜡浮于水面,证明石蜡密度比水小B.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 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D.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二氧化碳,不能被点燃7.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8.某同学填写的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报告,其中有错误的是()A. 固体蜡受热熔化成蜡油是蜡的熔点较低B. 蜡烛燃烧时只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 蜡烛火焰各层的温度不同结论是外焰温度最高D. 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被点燃结论是此白烟具有可燃性9.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得出正确的结论是①外焰温度最高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蜡烛燃烧能发光、放热④蜡烛燃烧生成了新物质.()A. 只有①②③B. 只有②③④C. 只有①D. ①②③④10.李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棉线D. 石蜡的固体小颗粒11.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 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 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D. 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12.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 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13.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 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C. 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D. 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14.小明用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检验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时,发现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C.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5.通过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氧气B. 我们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 我们呼出的气体极易溶于水D. 我们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16.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内燃烧得更旺.这说明()A. 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小C. 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氮气D.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17.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18.蜡烛(足量) 在如下左图装有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2024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6月卷)与答案
2024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6月卷)2024年6月浙江选考化学试题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命题准则,坚持素养立意、育人导向,坚守科学、原创、公平和规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在试卷结构、形式、难度、知识点的覆盖面等方面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试题的呈现方式有所变化,强化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的考查,深化了学科价值培育,发挥了考试的育人与选才双重功能,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生态发展,彰显化学学科浙江特色,助力浙江教育共富,既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又能对高中化学教学有正面导向作用。
一、稳中有变,引导中学化学教学坚持以稳为主,试题在题型结构、呈现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保持了较好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在保持试卷结构、题型形式、难度、知识点覆盖面等稳定的基础上,试题在呈现方式上有所变化,与1月首考相比,基本保持不变,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
例如,第1题考查物质分类,第15题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第16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第21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与推断。
但稳中有新,试题部分考查内容、考查视角、提问方式上有适度变化。
例如,第6题氧化还原反应与情境推理结合,增强了思维逻辑性;第9题由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变为有机物结构确定与性质考查,增添了探究性;第19(4)题,计算能量转化效率,渗透学科交叉联系;第19(5)制备的问题解决方式,将盖斯定律的ΔH计算方法灵活地迁移到题,通过提供多步反应信息,以实现NaBH4制备反应的ΔG计算,创新了学科知识的应用考查方式。
试题稳中有新,利于“以考促教”“以考促学”,促进教考衔接。
减少机械刷题收益,科学有效测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紧扣教材,突出主干知识考查试题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习基础,紧扣教材,注重围绕化学学科主干内容和必备知识,全面考查化学学科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试题充分考虑具体学情教情,从知识的复杂性、设问的层次性、思维的逻辑性等因素着手,科学调控难度,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能顺利作答,既保证试卷的区分度,又关注考生的临场感受。
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全国乙卷)
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全国乙卷)一、试题分析(一)题型分析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卷与2020年全国Ⅱ卷基本一致,共有7个客观题和5个主观题。
第7题化学与生活,第8题气体的实验室制备,第9题离子方程式,第10题有机物性质的判断,第11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2题电化学(电解原理),第13题难溶盐MA的相关计算,第26题化学工艺流程,第27题化学实验(无机物的制备),第28题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题,第35题物质结构和性质。
第36题有机推断。
(二)试题特点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选取现代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化学研究最新成果,精心选题,符合大纲要求,试题稳中求新,难度适中,新情境创新性强,符合中学化学教学,弘扬了学科核心价值,考察了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发挥了育人功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1、考查学科主干知识,注重学科能力,符合大纲要求。
2、试题立意新颖,情景创新。
3、注重基础性,综合性的合理配置,注重对能力的考查。
4、注重试题开放性,探究性,注重对探究能力的考查。
5、整卷阅读量较去年减少,试题梯度合理,充分体现高考选拔功用。
6、弱化了计算,强化了推理能力和思维过程。
(三)试题内容1、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覆盖面较广这些试题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考查了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核心知识。
2、重视核心价值,落实育人功能该套化学试题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发挥了化学学科育人功能。
3、考查关键能力能力,突出选拔功能该套化学试卷,选取新药物、新催化技术、新材料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4、突出化学的社会地位,服务于生产生活实际化学试题出现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学生没有见过的,但来自于生活生产的真实情境,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如第10题,12题,26题,28题的背景素材都来自生产生活和化学科技前沿。
二、与2019、2020年全国Ⅱ卷考查内容的对比三、复习建议(一)教师方面1、狠抓主干,落实基础高考复习要典型化合物的性质、基本反应、基本化学规律、化学实验操作等基础知识加强复习,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要回归教材,不留盲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综合检测练习题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综合检测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燃烧中蜡烛熔化B. 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 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2.在擦玻璃时,人们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A. CO2B. O2C. H2OD. N23.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以下三种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别的是()A. 氢气、氧气、氮气B. 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C.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D. 水蒸气、氧气、氢气4.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正确的是()A. 能观察到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 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C.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D.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体5.下列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B. 蜡烛的火焰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C. 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D. 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6.下表是人体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比较情况,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水分吸入气体 21% 0.03% 78% 较少呼出气体 16% 4% 78% 较多A. 人通过呼吸能够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分B. 人体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只有少部分被消耗C. 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多于氧气D.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分所占的比例少于二氧化碳7.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 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C. 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D. 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8.在人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B. 向两种气体中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C. 取两块玻璃片,对着一片呼气,比较水蒸气含量的多少D. 用排水法收集人呼出气体,将集气瓶正方在桌面上9.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现象结论A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B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呼出气体中水含量高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D 集气瓶正放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A. AB. BC. CD. D10.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时,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熏黑④实验Ⅲ中,若用燃着火柴点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的缘故⑥蜡烛熄灭时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其中正确的有()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④⑤⑥C. ②③⑤⑥D. ②③⑥11.关于空气与呼吸排出的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空气与呼出的气体都是无色的气体,其成分完全相同B. 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使转化为呼出的气体C. 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氧气有明显的减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则有明显的增加D. 吸入的空气中只有氧气,呼出的气体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2.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C. 熄灭蜡烛,可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成分是一氧化碳气体D. 蜡烛能够燃烧,说明蜡烛具有可燃性13.小亮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用扇子可扇灭蜡烛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B.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C. 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D. 在密闭容器中,石蜡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通常燃烧需要氧气14.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B.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 证明呼出气体中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凝结成无色液滴D. 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体吸收15.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二、填空题16.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1)写出C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2)①一定有___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实验设计]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实验一: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________ .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_ ,则猜想①成立.[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O元素,因为________ .(5)写出C的两条化学性质________ .17.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在图甲中A端吸气20秒,此时________(填“呼出气”或“空气”)从B端进入石灰水,结果石灰水中没有明显现象;在图乙中B端吹气20秒,石灰水明显变浑浊.据此判断:在呼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18.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物中有________将内壁涂有________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________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还含有________元素.19.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观察与思考】发现火柴梗的________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反思与结论】实验结论:________ 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 ,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和碳元素.20.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图)。
2024年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湖北卷)
2.2024年5月8日,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完成首次海试。舰体表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锈措施,下列防锈措施中不形成表面钝化膜的是( )
D
A.发蓝处理 B.阳极氧化 C.表面渗镀 D.喷涂油漆
真题解读
【解析】 发蓝处理技术通常用于钢铁等黑色金属,通过在空气中加热或直接浸泡于浓氧化性溶液中来实现,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能有效防锈,A不符合题意; 阳极氧化是将待保护的金属与电源正极连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的过程,B不符合题意; 表面渗镀是在高温下将气态、固态或熔化状态的欲渗镀的物质(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通过扩散作用从被渗镀的金属的表面渗入内部以形成表层合金镀层的一种表面处理的方法,C不符合题意; 喷涂油漆是将油漆涂在待保护的金属表面并没有在表面形成钝化膜,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6
试卷总评
二、试题情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应新时代中国建设新成就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修订工作基本原则之一,即坚持反应时代要求,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这些指导要求在高考中必然有所体现。如第1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试题情境,第2题以国家建设新成就为试题情境。弘扬爱国主义,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8
试卷总评
四、考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
今年的试题总体上创新度很多,一些试题突出体现了创新思维,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未知的兴趣,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如第11题中黄金等级的判断(需要利用计算进行判断)、第12题中有关O8分子的分析、第15题中有关纳米“分子客车”的分析与判断、第16题(6)小题中Be的配合物化学式的书写等。
2015年高考化学真题分项解析 专题13《化学实验基础》
专题13 化学实验基础1.【2015山东理综化学】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答案】D【解析】A、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泡沫中含有大量水,钠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可燃烧甚至可能爆炸,错误;B、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有水生成,如果试管口竖直向上,水倒流使试管炸裂,错误;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掉,不能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错误;D、制备乙烯时加入碎瓷片,可防止爆沸,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以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基本常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考查了高中化学重要实验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操作。
【名师点睛】实验安全为化学实验的主要内容,本题涉及了重要物质和实验的安全问题,包含了金属钠着火时的灭火、固体反应的加热装置、浓硫酸的使用安全和加热液体时需加入沸石,体现了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考生应熟练掌握重要化学实验的基本仪器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记住实验基本操作及其原因。
2.【2015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答案】D【考点定位】中学常见实验、常见反应的定性考查;难度为一般等级【名师点晴】这种题主要考查考生读题获取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抓住了关键词(A项中的“过量铁粉”、B项“有黑色固体出现”、C项“液态铝滴落”、D项“不再有沉淀产生”等)。
学生的决断力也有考查,如看到B项“有黑色固体出现”,考生要坚信自己所学的Cu和Fe3+的反应而判断B项错误。
【注】本题同时分类于专题5、133.【2015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答案】C【解析】A.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溴离子氧化为单质溴,因此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A正确;B.粗盐中的钙离子、镁离子等可采用沉淀法除去,所得氯化钠溶液可采用重结晶等过程提纯,B正确;C.工业生产常选用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便宜的石灰乳作为沉淀剂,用氢氧化钠不经济,C错误;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SO2具有还原性,能被溴氧化,因此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D正确,答案选C。
高中化学专题13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项汇编(解析版)
专题13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利用1.(2021·全国高考甲卷真题)碘(紫黑色固体,微溶于水)及其化合物广泛用于医药、染料等方面。
回答下列问题:(1)2I 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①加入Fe 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的沉淀与硝酸反应,生成_______后可循环使用。
②通入2Cl 的过程中,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若反应物用量比()()22n Cl /n FeI =1.5时,氧化产物为_______;当()()22n Cl /n FeI >1.5,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
(2)以3NaIO 为原料制备2I 的方法是:先向3NaIO 溶液中加入计量的3NaHSO ,生成碘化物;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3NaIO 溶液,反应得到2I ,上述制备2I 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KI 溶液和4CuSO 溶液混合可生成CuI 沉淀和2I ,若生成21mol I ,消耗的KI 至少为_______mol 。
2I 在KI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23I +I I 。
实验室中使用过量的KI 与4CuSO 溶液反应后,过滤,滤液经水蒸气蒸馏可制得高纯碘。
反应中加入过量KI 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2AgI+Fe=2Ag+ Fe 2++2I - AgNO 3 FeI 2+Cl 2= I 2+FeCl 2 I 2、FeCl 3 I 2被过量的2Cl 进一步氧化 --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4 防止单质碘析出【解析】(1) ①由流程图可知悬浊液中含AgI ,AgI 可与Fe 反应生成FeI 2和Ag ,FeI 2易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能拆,故加入Fe 粉进行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gI+Fe=2Ag+ Fe 2++2I -,生成的银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银参与循环中,故答案为:2AgI+Fe=2Ag+ Fe 2++2I -;AgNO 3;②通入2Cl 的过程中,因I -还原性强于Fe 2+,2Cl 先氧化还原性强的I -,若氧化产物只有一种,则该氧化产物只能是I 2,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I 2+Cl 2= I 2+FeCl 2,若反应物用量比()()22n Cl /n FeI =1.5时即2Cl 过量,先氧化完全部I -再氧化Fe 2+,恰好将全部I -和Fe 2+氧化,故氧化产物为I 2、FeCl 3,当()()22n Cl /n FeI >1.5即2Cl 过量特别多,多余的氯气会与生成的单质碘以及水继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单质碘的收率会降低,故答案为:FeI 2+Cl 2= I 2+FeCl 2;I 2、FeCl 3;I 2被过量的2Cl 进一步氧化;(2)先向3NaIO 溶液中加入计量的3NaHSO ,生成碘化物即含I -的物质;再向混合溶液中(含I -)加入3NaIO 溶液,反应得到2I ,上述制备2I 的两个反应中I -为中间产物,总反应为-3IO 与-3HSO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2-4SO 和2I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元素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即可得:--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故答案为:--2-+332422IO +5HSO =I +5SO +3H +H O ; (3) KI 溶液和4CuSO 溶液混合可生成CuI 沉淀和2I ,化学方程式为4KI+2CuSO 4=2CuI ↓ +I 2+2K 2SO 4,若生成21mol I ,则消耗的KI 至少为4mol ;反应中加入过量KI ,I -浓度增大,可逆反应--23I +I I 平衡右移,增大2I 溶解度,防止2I 升华,有利于蒸馏时防止单质碘析出,故答案为:4;防止单质碘析出。
查补易混易错10化学实验基础2023年高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原卷版)
查补易混易错10 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正误判断,仪器的使用、实验装置图的正误判断,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实验原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离子的检验及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的解释与评价。
因为化学实验基础试题既可以很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的特色,又可以综合考查各个模块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它的“生命力”会很旺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试题有逐步增加的趋势。
易错01 化学实验操作1.化学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的实验操作。
(2)检查是否漏水——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3)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4)验纯——点燃可燃性气体。
(5)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溶液的鉴别。
(6)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验证某些气体时。
2.化学实验操作要点(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4)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
试纸检验气体前需先湿润,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
易错02 实验操作与现象易错易错04 教材实验(1)过滤(2)蒸发(3)萃取、分液1.适用范围(41.适用范围:分离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51.容量瓶2.配制步骤(1)用固体配制溶液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2024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2024年陕西中考化学试题分析一、化学试题整体分析。
2024年陕西省化学中考试题满分60分,共18道题,第一部分客观题共选择题9道,第二部分主观试题,包含填空及简答、实验及探究、计算及分析共9道小题,题目的结构变化不大,从题型设计、考察点、难度系数上看,符合陕西省中考特点。
相较于2023年陕西省化学中考试题,今年中考试题整体呈现“稳中有变、突出思维”的特点,试题紧扣教材、生产生活,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通过化学视角解决真实情景的问题,科学有效的融入了《2022版化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为课程育人、全面育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
二、试题分析。
(一)客观题分析。
选择题共9道,以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技能为主,紧扣新课标下核心素养的考核要求,试题灵活。
第1小题,一改往年物质分类,仍以物质分类为载体,考查的是元素分类,降低了试题难度。
第2小题,考察食品营养素,培养学生合理饮食的科学理念。
第3小题,考察绿色发展,常识题,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
第4小题,考察物质分类。
第5小题,考察有关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操作,包括装置气密性检验,固体药品加入,气体收集,验满,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实验观。
第6小题,考察实验方案评价,包括冰箱去异味、铁的锈蚀保护、蒸发结晶、改良酸性土壤,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7道,考察金属的性质,涵盖物理性质应用及三个化学性质应用,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更全面。
第8小题,以教材上分子运动实验为背景,考查内容涵盖浓盐酸挥发性,酸碱性与指示剂变色,酸碱中和反应,分子运动理论。
第9小题,以等质量乙烯和丙烯为背景,渗透了高中知识,可以直接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消耗氧气质量。
以上题目中1-5为容易题,6为较易题,7-9为较难题,符合我省中考的考察梯度。
(二)主观题分析。
填空简答题仍然是6小题,共计24分。
和往年中考试题比较没有考察较难的推断题,个别题题位稍有变动,(13、14、15题题位稍有变动,题型未变,内容未变,难度降低)整体难度降低,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第10小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物质化学式的书写;11题考查燃烧条件,合金性质,化石燃料的种类,化合价的计算;12题考查围观示意图;13题考查工艺流程图;14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即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15题溶液烧杯图题,考查了溶解度、溶液状态的判断、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以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高考化学真题完全解读(北京卷)
2023年高考真题完全解读(北京卷)2023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命题依据,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发挥试题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突出考查化学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
试题坚持北京命题理念,试题结合学科特色,注重基础聚焦素养,关联教材摒弃题海,重视潜能启迪思维,培养探究科学精神,为高层次思维水平的展现提供更多可能,切实促进首都化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一、强化价值引领,发挥育人功能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试题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服务创新人才选拔、引导投身科技强国建设等方面,积极落实、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价值导向功能,服务国家所需人才的选拔培养。
试题以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我国科学家对化学化工发展的贡献、我国科技前沿新成果等为载体,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科学家爱国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体现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科技自信。
如:第1题以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单晶石墨炔为情境,将碳材料研究取得的重要成就作为试题素材,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奉献科技事业的信念;第5题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第16题利用合成尿素的发展史,将科学史实作为试题素材,提供真实化学技术发展案例,通过科学家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考生体悟科学研究的曲折史实,培养考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将科技劳动教育融入试题,引导学生形成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第18题银锰精矿和氧化锰矿联合提取银、锰,选取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作为试题素材,凸显化学科学的社会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
高考化学:学考试卷解析
选考第1题物质分类1.知识考点出处:必修一P3 图1-22.难度:很简单3.设问:氧化物(酸性和碱性)盐酸碱二知识梳理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1)分类: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CO2 SO2 SiO2 Na2O )②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CuO, CaO,MgO 等)③两性氧化物: 都能反应(Al2O3 ZnO 等)④不成盐氧化物:不反应(CO ,NO)⑤过氧化物:Na2O2 H2O2注意:Fe3O4不是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一种盐)ClO2不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一种盐)(2)酸酐:含氧酸脱去水后剩下的氧化物(中心元素化合价不变)H2SO4→SO3HNO3→N2O5H2SiO3→SiO2HNO2→N2O3HClO →Cl2O注:并不是所有的酸酐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SiO2)2.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H+的化合物注:(1)HClO4是目前酸性最强的(2)HClO是弱酸但氧化性很强3.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是OH-的化合物4.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NH4+)和酸根离子化合物(1)分类(组成)①正盐:NaCl Na2SO4 CaCO3单盐②酸式盐:NaHCO3 N a H S O4 NaHS③碱式盐:C u2(O H)2C O3 Cu2(OH)2SO4 等①复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
如KAl(SO4)2·12H2O,(NH4)2Fe(SO4)2·6H2O(化学1P68)合盐②混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组成的盐。
如CaCl(ClO),Ca(NO3)Cl③络盐: 含有络离子的盐。
由一个简单阳离子和几个中性分子或其它离子结合而成的复杂离子叫做络离子。
如[Cu(NH3)4]SO4(实验化学P7),K4[Fe(CN)6](实验化学P11),Fe(SCN)3(化学1P75)选考第2题常见仪器识别1.知识点出处: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基本实验的基本仪器2.难度:很简单3.设问:(1)下列的仪器名称为“xxx”的是:(真题)(2)下列仪器名称正确的是:(练习第3.6)二.知识梳理1.配溶液: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必修一P23)2.物质分离与提纯:(必修一P18)(1)过滤:漏斗,保温漏斗(2)分液:分液漏斗(3)抽滤:布氏漏斗(4)蒸馏:蒸馏烧瓶(有支管),冷凝管(5)固体研成粉末:研钵(6)蒸发结晶:蒸发皿(7)固体高温分解:海带烧成灰:坩埚或蒸发皿(8)添加溶液:长颈漏斗,恒压滴液漏斗3.其他(练习第3.4)坩埚钳,镊子,泥三角,锥形瓶,三角架,干燥器,球形干燥管,试管夹圆底烧瓶试管容量瓶烧杯分液漏斗量筒研钵蒸馏烧瓶冷凝管玻璃棒干燥器泥三角硬质玻璃管坩埚钳洗气瓶漏斗坩埚蒸发皿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球形干燥管锥形瓶胶头滴管铁架台镊子试管夹集气瓶恒压滴液漏斗三颈烧瓶接液管三脚架温度计移液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洗耳球蒸馏头选考第3题.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判断1.知识点出处:必修一P15必修一P53:强.弱电解质2.难度:简单3.设问: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二.知识梳理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本身离子的化合物(1)常见电解质:酸,碱,盐,金属氧化物(2)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CaO.K2O等)与水易反应生成氢氧化物,但是在熔融状态电离产生金属离子和氧离子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1)两种条件下均以分子形式存在:葡萄糖,乙醇,蔗糖等有机物注:羧酸和氨基酸是弱电解质(2)NH3和某些酸酐是非电解质(溶于水虽能导电,但不是本身电离出的离子导电)注(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023年高考化学部分(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卷)细目表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全国甲卷)细目表题号分值题型考查知识点76选择题化学与生活(食品防腐剂苯甲酸钠、丁达尔效应、SO2漂白原理、抗氧化剂维生素C)86选择题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酯基的水解、原子共面、官能团的识别、与溴水反应)96选择题化学实验基础(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需要使用的仪器)106选择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共价键数目、电子数目、溶液中离子数目、V m的适用范围)116选择题元素位构型推断(四种元素N、O、Mg、S、原子半径、简单氢化物沸点、化合物类型、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126选择题电解原理的应用——电化学还原CO2制多碳产物(电极反应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离子移动方向、电化学的计算)136选择题沉淀溶解平衡pM-pH图像(难溶物K sp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金属离子分步沉淀的原因、特定条件下金属离子沉淀的最大浓度的计算)2614化学工艺流程题以BaSO4为原料制备粉状BaTiO3(试剂的用途及试剂的选择与原因、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产物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值的计算)2714化学综合实验题无机物钴配合物[Co(NH3)6]Cl3的制备(仪器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操作的目的、不溶物成分的确定、试剂的作用)281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甲烷选择性氧化制备甲醇(盖斯定律的应用、平衡常数的计算、曲线的分析、转化率的计算、反应进程-能量图的分析)3515物质结构与性质酞菁、钴钛菁、三氯化铝、碳纳米管的相关考查(同素异形体、晶体类型、分子间作用力、化合价的判断、化学键类型、杂化轨道、配位数、晶体密度的计算)3615有机化学基础阿佐塞米(化合物L)的合成路线(有机物名称、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条件的选择、含氧官能团的名称、反应类型的判断、结构简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及结构简式的书写)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全国乙卷)细目表题号分值题型考查知识点76选择题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明矾净水、撒盐融雪、暖贴原理、荧光指示牌发光原理)86选择题有机物的合成与性质(酯的合成方法、反应类型的判断、原子共面、有机物名称)96选择题实验装置的判断(制备CO2、分离乙醇和乙酸、SO2酸性验证、气体体积的测定)106选择题元素位构型推断(三种元素C、O、Mg、化合价、原子半径比较、化合物的性质、同素异形体)116选择题符号表征: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化学变化(铁盐的性质、硫化钠的性质、溴水褪色的原因、胆矾的变化)126选择题二次电池钠-硫电池(离子移动方向判断、电子流动方向判断、正极反应式、特殊材料的作用)136选择题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图像的分析、特殊点的分析、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2614化学综合实验题李比希元素分析法对有机化合物C4H6O4进行C、H元素分析(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试剂的选择与作用、实验操作的补充、分子式的确定)2714化学工艺流程题以菱锰矿MnCO3为原料制备LiMn2O4(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试剂的选择及原因、涉及K sp的计算、沉淀成分的确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81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FeSO4·7H2O的脱水反应及分解反应(热重曲线的分析、盖斯定律的应用、分压及K p的计算、K p的影响)3515物质结构与性质橄榄石矿物Mg x Fe2-x SiO4中元素的相关考查(价电子排布式、电负性比较、物质熔点的原因、物质的空间结构、杂化类型、物质化学式的确定、原子间的最近距离)3615有机化学基础奥培米芬(化合物J)的合成路线(含氧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的书写、有机物的化学名称、反应类型的判断、一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及特定情况结构简式的书写)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新课标卷)细目表题号分值题型考查知识点76选择题文物中的化学知识(竹简、龟甲的化学成分、修复古陶瓷的熟石膏、颜料中的铁红)86选择题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有机材料的性质、手性碳原子的判断、产物结构的分析、反应类型的判断)96选择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氢键的判断、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未成对电子数判断、杂化轨道类型)106选择题二次电池以V2O5和Zn为电极、Zn(CF3SO3)2水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离子的移动方向、充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116选择题实验方案的评价(氧化性强弱比较、离子的检验、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有机化学反应)126选择题NH2OH与NH3转化为肼的反应历程(极性分子的判断、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催化剂的变化历程、同位素产物的分析)136选择题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对数关系图(曲线的判断、溶度积的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2714化学工艺流程题以铬钒渣为原料分离提取铬和钒(物质化学式的确定、浸渣成分的确定、不同pH的影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814化学综合实验题以安息香为原料制备二苯乙二酮(仪器的识别、实验操作的目的分析、实验方案的评价、试剂的用途、产率的计算)2915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以合成氨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盖斯定律的应用、速控步的分析、晶胞中所含原子数目的计算、平衡曲线的分析、压强平衡常数K p的计算)3015物质结构与性质莫西赛利(化合物K)的合成路线(有机物的化学名称、杂化轨道类型、官能团的名称、反应类型的判断、结构简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与特定条件的结构简式的书写)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湖南卷)细目表题号分值题型考查知识点13选择题化学与传统文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淀粉和纤维素、常见合金的组成、传统硅酸盐材料)23选择题化学用语(共价型分子结构式、电子式、原子中相关数值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电子排布式、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33选择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蒸馏与分馏、过滤、中和滴定)43选择题物质结构和性质(分子的手性、配合物的应用、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酰胺的性质与应用)53选择题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电解池电极反应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常见阳离子的检验)63选择题物质结构和性质位构性推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方法、根据原子结构进行元素种类推断、能级间能量大小比较、元素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73选择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氨水的性质、氢氧化铝、铁盐的检验、常见的几种羧酸)83选择题有机化学基础(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电解原理的应用、羧酸酯化反应、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93选择题化学工艺流程微题型(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溶度积常数相关计算)103选择题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基于氧化还原反应守恒规律的计算、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113选择题物质结构和性质晶胞结构(根据晶胞结构确定晶体化学式、晶胞的有关计算)123选择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曲线(影响水电离的因素、酸碱中和滴定原理的应用、盐溶液中微粒间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原理、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133选择题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图像(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图像分析、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143选择题化学反应机理图(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共价键的形成及主要类型)15中化学实验综合雷尼Ni 的制备及其催化氢化性能探究(铝与强碱溶液反应、常用仪器及使用、物质制备的探究、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16难化学反应原理以聚苯乙烯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溶度积)17难化学工艺流程以粗镓为原料制备超纯Ga(CH 3)3(控温的原因、电极反应式书写、化学方程式书写、理由的分析、分子中键角大小的判断)18中有机化学基础含吡喃萘醌骨架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合成综合考查、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酸酸性强弱比较、同分异构体数目判断、合成路线的设计)题号分值题型考查知识点13选择题化学与STSE(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新能源的开发)23选择题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几组概念、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定义及特征、原电池原理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及应用)33选择题元素及其化合物(硅的制备、熵判据、实验安全、常见共价晶体的结构)43选择题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官能团的性质及结构、常见官能团名称、组成及结构、分子的手性、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53选择题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用语综合判断、共价型分子结构式、电子式、缩聚反应机理及判断、共价键的实质与形成)63选择题物质结构与性质位构性推断(电离能变化规律、键能、键长、键角及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73选择题化学与STSE(淀粉和纤维素组成与结构、淀粉、纤维素的水解、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83选择题化学实验基础(乙酸的酯化反应、乙酸乙酯制备实验、常见有机物的制备)93选择题分子结构与性质(键能、键长、键角及应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应用、利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例题-课后作业
第二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点一: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科学的探究离不开实验。
(1)化学实验途径:实验探究→观察现象→记录现象、数据、结果→科学分析→得出结论化学实验?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作用:?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2)化学实验探究中的关注事项(关注物质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
?关注物质的变化。
例如:受热时石蜡融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等化学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的、细致的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要点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蜡烛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
外焰燃烧得更充分,温度最高,火焰最为明亮。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这缕白烟是什么物质呢?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这缕白烟是什么物质呢?(答案:石蜡的固体小颗粒)结论: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生成新的物质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般我们采用这个方法来鉴别二氧化碳气体。
烧杯壁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要点三:2、对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探究准备: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呼吸的作用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进行猜想:根据已有知识或查找资料学到的知识A、两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同B、两者的氧气含量不同、两者的水蒸气含量不同CD、……背景知识:①二氧化碳(CO2)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CO2)气体也越多(前提条件:澄清的石灰水足够多)。
②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O2)越多。
即氧气(O2)可以助燃。
化学(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江西卷)-2024年1月“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与考后提升
2024年1月“九省联考”真题完全解读(江西卷)试卷总评试题评析2024年1月江西省加入第四批新高考省份的模拟演练,本次考试题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对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加强对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考查,突出了基础性;优化丰富问题情境,体现了时代性;加强对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推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选拔性。
这种命题思路,能较好扭转简单靠刷题获取高分的不良倾向。
试卷考查的知识内容基础、全面而不失新颖与创新,化学试卷保持了以往的命题风格,在化学基础知识中融合对考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关注对考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整体呈现据标立本、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紧跟学科前沿的风格,融合考查考生的化学学科必备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化学试题突出能力立意、突出学科特点、突出核心素养、突出创新能力的鲜明特色,有利于发挥高考的导向功能,有利于推进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
试题主要特点如下:一、立足基础,考查主干知识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化学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掌握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是能力提升的前提和保障,试卷中考查内容涵盖高中化学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基础实验技能和化学计算,覆盖了《考试大纲》中所要求掌握基础知识的90%以上。
部分试题命制素材直接源于教材,如第2题考查课本中学生熟悉的HCl分子的形成极性键、CaCl2中的电子式、CO2分子空间结构、H2O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和氢键;第16题(1)考查NH4+的空间结构、SO42-的杂化类型的判断;第7题的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电负性变化规律、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物质的溶解性判断;第17题实验室制备少量乙酸乙酯的原理。
对核心主干知识不仅仅是体现在记忆层面,还将考查对其的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第15题以工业制锡为载体,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化合物、电化学、实验基础核心主干知识;第16题是以稀土提取材料(NH4)2SO4的分解反应为载体,考查物质结构中分子结构理论、能量变化、化学平衡常数、反应自发性的判断等核心主干知识;第17题以新型方法制备乙酸乙酯为载体,考查了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仪器的认知;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料的再生利用。
高三化学试卷分析
期末统测高三化学试卷质量分析沭阳南洋学校高三化学备课组一、各题得分情况分析(抽取4个班,学生总数244人)第II卷(非选择题共72分)主观题得分率分析二、试题特点及分析1、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知识面广,涉及的高考热点题型很多,但进行了较多的变化,同时加强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了数据、图像分析和实验要求。
学生解题错误高的题分别为第7、11、13、14、15题。
第7题为常见无机物的转化关系图,正确答案为D,学生错选A\B\C答案均有,误选C项尤其多,原因是部分学生对无机物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弱,练习次数较少。
第11题为有机物考查知识,正确答案为D,学生错选A\B\C答案均有,误选B项尤其多,主要原因是复习进度不够,对有机物考查的常见考点训练较少,学生原本掌握较弱,失分较多。
第13题为化学实验结合化学反应原理类题。
正确答案为AB,漏选A的较多,非金属性判断时,是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来比较,而没有注意到“最高价”的关键词。
第14题为化学原理的具体应用。
正确答案为B,误选C、D较多。
C项中在恒温恒压下,若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则相当于减压,平衡逆向移动。
D项中在恒温恒容下,充入Ni(OH)4,达到新平衡时,设计模型,相当于加大压强,则CO的百分含量应减小。
第15题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或守恒关系。
学生误选A、B较多,对于混合型溶液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模糊。
2、非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注重实验能力的考查,化学知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能力考查,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第16题为化学反应原理应用的流程式实验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本次考试题较容易,得分率尚可,但有存在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答题不到位的缺点。
第17题,有机化学综合应用。
由于复习进度不够,此题学生失分较多。
(1)本题较容易,但也有少数学生酯基答错,如酯键等,反应类型有乱写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题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综合判断题组一突破陈述“基本操作或现象”类判断题[解题指导]解答陈述类实验题的步骤第一步:明确题干信息——正确答题的关键。
(1)明确关键要求,如“正确的是”等。
(2)把握关键字词,如“分离”“提纯”等。
第二步:逐项分析选项——正确答题的关键。
(1)“分离、提纯”问题要明确原理,切记不能引入新杂质。
(2)“操作”问题,要有效避免遗漏,养成有序思维的习惯。
(3)“制备”问题,要从教材类比迁移。
明确是考查原理还是考查操作或仪器。
(4)“检验”问题,要关注“特殊”,如特殊现象、特殊颜色、特殊气味等。
第三步:对比验证——确保正确无误的最后屏障。
在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快速对比验证,确保答案正确。
[挑战满分](限时10分钟)1.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洗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C.银镜反应后的试管用浓硝酸洗涤,以加快银的溶解D.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答案D解析A项,滴定管装滴定液时应选用滴定液润洗,用蒸馏水润洗会使滴定时耗用滴定液体积偏大,错误;B项,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可以垫上石棉网加热,错误;C项,及等量的银反应,用浓硝酸时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用稀硝酸时的1.5倍,产生的氮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是用稀硝酸时的3倍,为了节省药品,并减少环境污染,银镜反应后的试管应用稀硝酸洗涤,可以通过加热来加快反应速率,错误;D项,振荡分液漏斗时应关闭其玻璃塞和活塞,以防止液体溅出,正确。
2.下列实验操作或者结论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必须洁净、干燥、不漏水B.实验室里需要480 mL 2.0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溶液时先称量氢氧化钠固体38.4 g,然后再按照溶解、冷却、移液、定容、摇匀等步骤进行操作C.25 ℃时,用惰性电极电解某浓度的NaOH溶液,一小段时间后,NaOH溶液的浓度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D.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1的硫酸亚铁溶液,其操作是:用天平称27.8 g绿矾,放入500 mL容量瓶,加水溶解、稀释、定容、摇匀答案C解析容量瓶干燥及否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故A错误;只能选取500 mL容量瓶,则称量药品质量=2.0 mol·L-1×0.5 L×40 g·mol-1=40 g,故B错误;用惰性电极电解NaOH溶液的实质是电解水,一小段时间后,如果溶液是不饱和的,则浓度增大,如果溶液是饱和的,则浓度不变,故C正确;溶解绿矾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故D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海带中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B.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并不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C.测氯水的pH值,可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D.配制浓硫酸、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硝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答案B解析A错误,海带中的碘为I-,提取单质碘需要氧化;B正确,玻璃中有Na+,火焰呈黄色可能是玻璃导致的,所以焰色反应要用铁丝或铂丝;C错误,氯水中的HClO,滴到pH试纸上先变红再褪色;D错误,由于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浓硝酸,而且浓硫酸遇水放热,所以配制浓硫酸、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硝酸中。
4.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酸及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可通过蒸馏或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B.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实验时,切割下来的表层物质,也不能直接丢弃到废纸篓里,而应放回原试剂瓶C.酸式滴定管在润洗时,可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待装液,润洗后将溶液从滴定管的上口倒入废液缸中,重复2~3次,润洗完毕D.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应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得到细小晶体,有利于加快反应或溶解的速率答案B解析A项,用足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得到乙酸钠,不是乙酸,A错误;B项,做金属钠和水反应实验时,切割下来的表层物质中含有钠,容易及水等物质反应,发生意外事故,故不能直接丢弃到废纸篓里,而应放回原试剂瓶,B正确;C项,酸式滴定管在润洗时,可在滴定管中加入少量待装液,润洗后将溶液从滴定管的下端放出,重复2~3次,C错误;D项,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当高锰酸钾晶体结块时,不能在研钵中用力研磨,以防止发生高锰酸钾晶体的迅速分解而发生意外事故,D错误。
5.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证明一瓶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二氧化氮,可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后所得溶液浓度偏高答案D解析二氧化氮和溴都能把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使试纸变蓝,故A错误;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有黏性的硅酸钠,导致玻璃塞不易打开,故B错误;苯的密度小于水,且不和水互溶,所以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C错误;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所得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电石(碳化钙CaC2)等着火时,立即用高压水枪喷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防止蔓延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2-4或SO2-3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答案B解析A项,钠能及水反应生成氢气、碳化钙(CaC2)及水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乙炔,错误;B项,做蒸馏实验时,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否则会引起暴沸,正确;C项,若存在Ag+也会产生此现象,错误;D项,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异,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7.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式滴定管注入Na2CO3溶液之前应检查是否漏液B.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C.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D.除去Fe(OH)3固体中少量的Mg(OH)2,加入足量饱和FeCl3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答案D解析Na2CO3溶液呈碱性,不能用酸式滴定管盛装,A项错误;浓硫酸密度大,混合时放热,顺序是浓硫酸加入到密度小的溶液中,B项错误;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C项错误;FeCl3溶液显酸性,能将Mg(OH)2溶解而除去,D项正确。
8.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有关Cu、硝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溶液呈蓝色,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稀硝酸被Cu还原为NO2B.实验③中滴加稀硫酸,铜片继续溶解,说明稀硫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C.实验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Cu(NO3)2+4H2SO4===4CuSO4+2NO↑+4H2OD.由上述实验可得出结论:Cu在常温下既可以和稀硝酸反应,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答案C解析A项,试管口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原因是生成的NO被氧气氧化为NO2;B项,说明NO-3不能氧化Cu,酸化的硝酸根才能及铜反应;D项,③能反应的原因是溶液中有NO-3,稀硫酸自身不能及铜反应。
9.在检验用FeCl3溶液腐蚀铜制印刷线路板后所得的废液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向废液中加入少量的葡萄糖溶液,无红色沉淀产生,说明废液中不含Cu2+B.向废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有Cl-C.向废液中加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说明废液中含有Fe3+D.向废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呈红色,说明废液中含有Fe2+答案A解析A项,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能及新制Cu(OH)2反应生成红色Cu2O沉淀,但废液为酸性,错误;B项,Ag+及Cl-反应生成AgCl沉淀,正确;C项,若无Fe3+,Fe及Cu2+反应则会有铜沉淀生成,正确。
10.下列中学常见实验的现象或表述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铁投入到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B.制备氢氧化亚铁时,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即可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C.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成分,向红砖粉末中加入盐酸,充分反应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2~3滴,溶液显红色即可证明D.向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混合液体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煮沸一会,然后冷却、过滤,滤纸上的物体为“蓝色固体”答案C解析过量的铁粉及一定量的稀硝酸反应最终生成的是Fe2+,A 错误;制备氢氧化亚铁应避免被氧气氧化,向硫酸亚铁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时应把长胶头滴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且不能搅拌,B错误;CuSO4溶液中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Cu(OH)2沉淀,加热后过滤,滤纸上留有的是CuO(黑色),D 错误。
题组二突破微型实验方案设计类评价题[解题指导]化学实验评价类题通常要求学生以批判的思维对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和装置设计从某角度否定、排除不合理的或不是最优的选择、设计更好的。
1.实验方案的评价原则(1)原理正确。
设计实验方案要根据化学变化规律和实验原理,确保原理正确。
(2)操作可行。
设计实验方案,特别是实验操作要具有可操作性。
(3)装置简单。
设计实验时,如果能用多套实验装置进行操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选择最简单的实验装置,选择最简单的实验步骤。
(4)经济合理。
原料一般要求廉价易得。
(5)安全环保。
实验所选药品尽量无毒,实验过程要安全且不造成环境污染。
2.考查方式微型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类试题多以表格形式呈现,其中可包含原理、操作、现象、结论等项目的评价。
3.表格判断型试题的答题模板1.(2015·全国卷Ⅰ,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解析A项,因铁粉过量,发生反应: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溶液中无Fe3+,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错误;B项,发生的反应:Fe2(SO4)3+Cu===2FeSO4+CuSO4,无黑色固体出现,且只能说明Fe3+氧化性强于Cu2+,错误;C项,加热时铝箔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由于Al2O3的熔点高不会熔化,包裹着液态铝,所以液态铝不会滴落,错误;D项,先生成Mg(OH)2白色沉淀,加入CuSO4溶液又转化为Cu(OH)2浅蓝色沉淀,说明Cu(OH)2的溶度积更小,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