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7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食所安安之若素转危为安心安理得B.民弗从也言听计从唯命是从力不从心C.公将驰之背道而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D.公问其故无缘无故故弄玄虚温故知新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理解: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理解: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
【初中课内阅读】《曹刿论战》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曹刿论战》中考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曹刿论战》阅读题(一)曹刿论战《左传》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阅读题(一)曹刿论战《左传》十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分)⑴小惠未?,民弗从也?:⑵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⑷既克,公问其故故:.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文: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12.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分)答:1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分)答:14.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分)答:【答案】10.(2分)⑴?:通“遍”,普及,普遍。
⑵牺牲:指祭祀用的牛、羊等祭品。
再:第二次。
⑷故:原因,缘故。
11.(4分)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⑵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12.(2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3.(2分)取信于民。
(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神弗福.也福:福气B.小信未孚.孚:使信服C.虽不能察.察:明察D.夫大国,难测.也测:揣测,估计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以.伤先帝之明B.再而.衰,三而竭广起,夺而.杀尉C.公将鼓之.陈胜佐之.D.公问其.故安陵君其.许寡人8.下列有关本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贯穿全文的一条人物活动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
B.面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C.文章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在表现战争的激烈和君臣的筹谋得当。
D.文章紧扣“论战”来写,详略得当,体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6.A 7.B 8.C【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A.译为: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福,动词,保佑;故选A。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凭借/连词,以致于;B.都是连词,表顺承;C.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指吴广;D.代词,指其中的/语气词,表祈使;故选B。
8.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市中考题)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8分)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甲】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
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
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和答案
《曹刿论战》阅读练习和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5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1)小惠未徧( ) (2)小信未孚( )(3)公将鼓之( ) (4)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_________,略写_________,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2019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 (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 (1)通“遍”,遍及,普遍(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3.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
5. 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曹刿论战》中考典型对比阅读精编(含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徧.徧:()(3)战则请从.从:()(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各区2020届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西城一模(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共7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译注》)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舍.生而取义者也同舍.生皆被绮绣屋舍.俨然B.故患.有所不辟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患.得患失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各得.其所D.是亦不可以已.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争论不已.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人人都能有行善之举,只不过“贤者”能保有求生的本性。
【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理解:一碗饭食,事关生死,但也关乎尊严,有志气的人在两难之中,选择了宁可饿死也要保持尊严,这一事例生动地说明了有的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中考试题之曹刿论战文言文阅读附答案「篇一」《曹刿论战》阅读下列两段选文,完成6—10题。
(12分)【甲】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①与楚人期②战于泓③之阳。
楚人济④泓而来。
有司⑤复曰:“请迨⑥其未毕济而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行也。
”既济⑦,未毕陈⑧,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
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
”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
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②期:约定时日。
③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
④济:过河。
⑤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
⑥迨:趁着。
⑦既:尽,完了。
⑧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
(2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克:(2)然后襄公鼓之鼓: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2)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译文: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2分)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认为宋国大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1.(1)战胜(攻破)(2)击鼓进军(答成“击鼓”也算对)(每小题1分)2.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3.(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曹刿论战》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曹刿论战》的阅读练习及答案《曹刿论战》的阅读练习及答案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3.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①又何间焉间:②小惠未徧徧:③神弗福也福:④牺牲玉帛牺牲: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5.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16.有人说庄公“鄙”,也有人说庄公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4分)答案:(二)13.(2分)① 间:参与②徧:通“遍”,遍及,普遍③福:赐福,保佑④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14.(4分)①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②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消失了15.(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取信于民。
16.(4分)示例一:庄公不鄙。
因为庄公虽然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尽职尽责,广开言路,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意见,最终取得了胜利。
或者,示例二:庄公鄙。
因为他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战时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道胜利原因,所以庄公鄙。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含答案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安.求其能千里也转危为安.B.战则请从.当余之从.师也力不从.心C.又何间.焉遂与外人间.隔挑拨离间.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故.弄玄虚18.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9.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夫战,勇气也。
”请你根据选文与链接材料的内容,简要说明曹刿与曾国藩是如何理解和利用士气的。
【链接材料】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
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
②拔:攻克,攻取。
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④遽:迅速。
【答案】17.B18.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19.①政治上取信于民。
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时机。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篇)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曹刿论战》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1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题目。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_________(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_________(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_________【小题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题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他的远谋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文中的战役,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还有: ______________(举一例)(4分)【小题4】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
曹刿论战中考真题答案 (2)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含答案)(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⑩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11,勿击堂堂之阵12,此治变者13也。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④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 11、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12、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13、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北京市丰台区2020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丰台区2020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飞扬青春,敢于担当”主题教育活动。
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下面是主题教育启动会展示板上的一段文字。
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共3分)担当,意味着接受并负起责任.“责任担当”是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方面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担当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时代的要求、民族的希望、人民的期待.,心怀家国、坚定理想、不畏艰难、敢于担当。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与(yǔ)处(chù) B.与(yǔ)处(chǔ)C.与(yù)处(chù) D.与(yù) 处(chǔ)(2)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争做参与者、担当者和建设者每个人B.我们每个人都要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担当者和建设者C.我们每个人争做参与者、担当者和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2.学校决定创办“担当”校刊。
阅读下面创刊词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3)题.(共5分)丰富新时代的担当精神绝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的肥沃土壤。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无不①显出古人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担当精神。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孟子、“鞠躬尽②,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这些优秀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担当精神的光芒。
(1)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A. ①张②萃B。
①张②瘁C。
①彰②瘁 D. ①彰②萃(2)画线的句子作为这段文字的总起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2分)修改(3)学校准备采用下面两幅幅书法作品中的一幅作为刊头题名,现在向全校学生征求意见,请你推荐一幅并说明理由.(2分)第一幅第二幅你的推荐:第幅理由:3.一位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教育演讲,下面是演讲稿中的部分内容。
《曹刿论战》中考题.doc
《曹刿论战》中考题(北京燕山)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分)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答: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2分)答: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
”(1分)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
《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福建泉州市)(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
(15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北京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北京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测试题(一)房山区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⑴ 弗敢专也专:⑵ 小惠未徧徧:⑶ 齐人三鼓鼓: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⑴ 可以一战。
翻译:⑵ 公将驰之翻译:⑶ 夫战,勇气也翻译: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鲁国为什么能够以弱胜强战胜齐军。
(3分)答:参考答案四、本大题共9分⑴专有。
或:独自享有⑵徧,通“遍”,普遍⑶击鼓评分:本题3分。
每词1分。
通假字未解释不给分。
⑴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⑵ 鲁庄公将要(或“准备”)驱车追赶齐军⑶ 作战,靠的是(凭借的是)勇气评分:本题3分。
每句1分。
①鲁庄公能够做到取信于民,知人善任。
②曹刿能够根据战场情况指挥鲁军出击和追击评分:本题3分。
鲁庄公角度的答点2分,曹刿角度的答点1分。
密云区四、文言文阅读 (共9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第11——13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一模)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
(共7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安之若素转危为安心安理得
B.民弗从也言听计从唯命是从力不从心
C.公将驰之背道而驰心驰神往驰名中外
D.公问其故无缘无故故弄玄虚温故知新
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翻译: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理解:在齐国攻打鲁国的时候,曹刿没有听从乡人的劝阻,执意进宫劝谏鲁庄公万事俱备之后再去迎战。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牲畜和玉器、丝织品等,从来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理解:在曹刿指出靠贵族的拥护不能战胜齐军后,鲁庄公又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护佑,再次显露他的“鄙”。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又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在齐军大败的时候阻止了鲁庄公的盲目追击,仔细观察敌情后才做决定,从这可以看出曹刿的谨慎。
1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鲁庄公和汉宣帝在执政上的共同之处。
(3分)
【链接材料】
夏五月,诏曰:“狱者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①也。
能使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则可谓文吏②矣。
”
又曰:“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③也。
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
其更讳询④。
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
”
(节选自《汉书·宣帝纪》)
注:①[群生]百姓。
②[文吏]掌管文书、法令的官吏。
③[讳]冒犯名讳。
④[询]汉宣
帝改名为“询”。
答:
答案:
(三)(共7分)
11.(2分)B
12.(2分)A
13.(3分)答案要点:取信于民。
鲁庄公能用诚心办理案件,尽量做到公正,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汉宣帝认识到刑狱关系重大,能够禁暴止邪,使百姓内心安定,休养生息。
汉宣帝对于自己改名之前冒犯他名讳的人,予以赦免,这份宽容,也让他深得民心。
(评分说明:共同点1分,分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