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疗法作用原理及适应症
火针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
![火针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888455d5a8102d277a22f59.png)
火针技术的中医理论原理火针疗法的特点是将针体加热后,刺入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
其治病机理在于温热,人身之气血喜温而恶寒,温则流而通之。
火针疗法借助火力,激发经气,凋节脏腑.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
其治病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扶正助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疾病的过程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所以治疗疾病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扶助正气。
火针具有温热作用,温热属阳,可以扶助阳气,从而使人体阳气充盛,温煦有常,脏腑功能得以正常运转。
故火针可以扶助正气,治疗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如中焦虚寒,火针可振奋脾胃阳气,改善其消化功能;肾阳不足,火针可益肾壮阳,治疗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阳虚气陷,火针可升阳举陷,治疗胃下垂、阴挺;阳气得充,则气化有权,水液运行无碍,从而痰饮得化,水肿得消。
2、温通经络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调节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
一旦经络气血失调,就会引起病变。
“不通则痛”经络不通,气血阻滞,可引起疼痛。
火针疗法可以温通经脉,使得气畅血行,故可以治疗各种痛证。
经络阻滞,气血运行受阻,筋肉肌肤失于濡养,则可出现痉挛、抽搐、麻木、瘙痒诸症,火针疗法温煦机体,疏通经络,促使气血运行,筋肉得养,故具有解痉、除麻、止痒之功。
因火针可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故火针可以使疮口周围瘀滞的血液因畅通与加速而消散,从而促使组织再生,加快疮口愈合,故具有独特的生肌敛疮之效。
常用于一些久治不愈的疮口如慢性溃疡、破溃的瘰疬、臁疮等。
3、驱邪引热火针本身针具较粗,加之借助火力,出针后针孔不会很快闭合,从而对于由于水湿痰浊、痈脓、瘀血等有形之邪所致的各种病证,运用火针可使这些有形之邪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祛除邪气,使顽证得解。
对于外感六淫如风寒外袭、寒湿侵入等无形之邪,运用火针则通过温热刺激腧穴经络,温散风寒,驱邪外出;或温化寒湿,运行气血.从而解除疾病。
对于火热毒邪,运用火针则可“以热引热”引动火热毒邪外出,治疗痄腮、蛇串疮等热毒内蕴之证。
毫火针疗法PPT课件
![毫火针疗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93f8b8e2bd960591c67710.png)
14
9、除节散结:助阳化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除瘰疠,
散化瘢结。瘰疠是结核杆茵引起的结核结节;瘢结是气血瘀
滞所形成有肿物,以及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疮节瘀结,如
5、止泻:健脾利湿,协调肠胃,温中收敛, 泄泻可止,毫火针擅治慢性肠炎致腹胀腹泻等疾 病。
13
6、止咳定喘:行寒引冷则伤肺,当祛邪引热。由寒冷 引起的一切症状,如咳嗽、喘息都可以用毫火针温化 肺脏之寒,疏通肺之经气。肺通则气宣,寒去则咳喘 自消矣。
7、泻火解毒:引热外达,用于热症,如带状疱疹、 丹毒、小儿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种红肿热痛的热性病。
6
(2)毫火针疗法的机理 目前对毫火针疗法的机理研究主要是从分子生物学的 角度探讨的。有以下几种理论,概括起来,即损伤说、 激活说、排出说、炭化说、促进说、吸收说、杀菌说 等。
7
一、损伤说。 毫火针治疗过程中必须将针体烧至通红,再将炽热的针体迅速
刺入粘连瘢痕组织,从而造成针体周围病理组织的微小灼伤坏死。 坏死组织对机体来说,可作为一种刺激物,必将引起周围健康组 织的反应,首先有白细胞及巨噬细胞侵入,将变性的破坏物质吸 收。吸收后,缺损的细胞、组织通过周围健康组织细胞的再生予 以修复,重新恢复原有组织结构。 二、激活说。
毫火针的针体,可能导致包括肌纤维断裂等超急性期局部组织 反应,从而起到激活免疫反应作用,达到治疗目的。有实验结果 表明,针刺后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白细胞数、总补体、溶菌酶、血 液谷胱甘肽、血清皮质醇等均有改变,并有利于抗炎。
8
三、排出说。 毫火针直至病所,高温破坏炎性病灶,利于渗液的排出,促
毫针疗法,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
![毫针疗法,用毫针(包括芒针)刺入](https://img.taocdn.com/s3/m/50550b3ca32d7375a417807a.png)
⑦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
芒针疗法 一般采用26号、28号,5寸、7寸、1尺长的长针,以夹持进针法进针,两手配合,将针缓缓刺入。头面、胸背部用横刺,腰臀、肘膝部用斜刺,腹部用直刺。针刺方向和深度,常以取得针感为度,不可盲目过深,应根据腧穴部位特点和病人胖瘦情况而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反应,消除恐惧心理,求得相互配合。尤其要注意防止针刺意外,老人、小儿、体弱、孕妇忌用。本法有取穴少、针刺深、刺激量大等特点,临床可用于中风偏瘫、癫狂、痹证等。
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一切针灸疗法所能治疗的病症,均可用毫针疗法治疗。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①针刺时医生必须专心致志,审慎从事,随时观察患者表情,询问患者感觉和观察患者反应,体会针刺后的情况,尽量做到能控制刺激量。
②患者在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发明了同身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有针博士、针助教、针师等职,专门从事针灸教学和医疗工作。宋代王惟一编选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体针灸模型,开创经穴模型直观教学之先河。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全面而又系统地阐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腧穴、诊法病机、法疗原则、刺灸方法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等。其中又以《灵枢》所论述的针灸内容尤为详尽,故有《针经》之称。
《黄帝内经》为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难经》在经络、腧穴及针灸等方面对《内经》作了补充。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成功地把针灸和针药结合治疗外感病纳入了他所创立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使针灸临床治疗得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毫针法
![毫针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caf855852458fb770b563c.png)
五、异常情况的表现、处理及预防
1、。晕针 原因由于患者体位不适,精神紧张,体质虚弱,或针刺时手法过重所致 症状 突然头量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 恶心呕吐,精神疲惫,脉沉细;严重者四肢厥冷、神智不清、 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 处理 出现晕针症状时,应镇静,立即出针,使病人平卧,头部稍低,给予 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复,重者课掐人中,内关,或灸足三里、百会。 预防针对原因并注意观察
询问患者感觉,感觉酸、麻、胀、重为得气, 记录留针时间,留针10-20分钟,交代注意事项。 留针完毕,起针,一手捻动针柄,另一手拇、食指按 压针孔周围皮肤,将针退至皮下,迅速起针,核对针数。 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
1、针刺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 适体位,以便于暴露腧穴,方便操作 2、患者在过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不宜针刺,以免晕针。 3、针刺胸胁、腰背部的穴位时,不宜直刺、深刺、以 免损伤内脏。 4,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 等通经活络的腧穴,禁止针刺。 5、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腧穴不宜针刺。 6、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7、起针时要核对针数,以免将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
毫针法
急诊科冯颖 2015-01-20
•
毫针法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将金属制成针,运 用各种手法刺入人体不同部位(穴位)以疏通经络、调理 脏腑气血功能、促经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的一种技术操作。
• 适应症:临床应用于各科、对痛症疗效尤为显著。 • 禁忌症:(1)患者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 (2)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瘤部位。 • (3)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患者。 • (4)小儿囟门未闭合及头顶腧穴不宜针刺。
毫火针疗法临床观察与评价
![毫火针疗法临床观察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df49a1b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8.png)
毫火针疗法临床观察与评价我了解到毫火针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它结合了针灸和火罐疗法,具有刺激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
在参与这项研究之前,我已经对毫火针疗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其治疗效果充满期待。
这项研究的对象是毫火针疗法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包括疼痛、肌肉骨骼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参与研究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毫火针疗法治疗,另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在进行毫火针疗法治疗时,医生对患者进行针灸定位,然后将细小的火针插入皮肤,留针一段时间后取出。
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的疼痛,但通常可以忍受。
治疗结束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指导。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负责记录和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治疗效果以及任何可能的副作用。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可以对毫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我们发现毫火针疗法在治疗疼痛和肌肉骨骼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表示疼痛得到了缓解,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毫火针疗法的疗效虽然不如治疗疼痛和肌肉骨骼疾病明显,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毫火针疗法治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部分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等副作用,但这些症状通常在短时间内自行消退。
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对毫火针疗法的反应较好,而有些患者则效果不佳。
毫火针疗法在治疗疼痛和肌肉骨骼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但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疗效不够明显。
同时,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但通常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毫火针疗法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和评价。
在未来,我将继续关注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并积极参与相关临床观察与评价工作。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更好地了解毫火针疗法的治疗效果和应用范围,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在进行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过程中,我深刻地体验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火针原理.
![火针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ebb03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8.png)
火针原理.火针作用原理火针疗法借“火”之力而取效,集气针(毫针)激发经气、艾炙温阳散寒的功效于一身,临床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究其作用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借火助阳借火助阳,即借助火热,温壮阳气。
火针疗法通过加热的针体,经腧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人体。
这种被导入的火热,通过腧穴、经脉,在人体内可以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传统经络学说的深入研究认为,古代的经络学说,实由经脉经气学说和脉络血气学说混合而成它们分别阐述了人体的两大调节系统:经脉经气系统和脉络调节系统。
在经脉经气系统中,经气为化源于下焦“命门”的阳气,是人体阳气的主要组成部分。
具有生发人体各部,激发脏腑功能,温煦机体、防病御邪的多种功用。
由火针直接导入人体的火热之性,既可以增强经气的阳热作用,治疗经气虚损、阳气衰弱的各种疾病,又可以散寒除湿,温化痰浊,治疗寒湿痰浊所致的各种痼疾顽证。
在脉络血气系统中,血气化源于脾胃,在心脏的主导、宗气的推动下,循环往复,周流全身,具有滋养脏腑、濡润肌腠等多种功能。
血气得热则行,遇寒则凝。
火针导入的火热之性,可以通过温助人体阳气,间接的鼓舞血气运行,治疗血气运行不畅的各种气滞血瘀的病证。
二、开门祛邪开门祛邪,即灼烙人体腧穴腠理而开启经脉脉络之外门,给贼邪以出路。
《针灸聚英》曾云:“盖火针大开其孔,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即火针借助火力,灼络腧穴,出针后其针孔不会很快闭合,加之较粗的针具,加大针孔,,则痈脓、瘀血、痰浊、水湿等有形之邪,以及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均可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使痼疾顽证得以治疗。
痈脓、瘀血、痰浊、水湿均为致病性病理产物,它们有形、属阴、善凝聚,一旦形成,就会停滞局部经脉、脉络,使阳气、血气不能正常的温煦濡润脏腑肌腠,致使脏腑肌腠功能低下,出现各种病证。
同时,停滞的阳气、血气,功能低下的脏腑器官,又进一步产生新的瘀血、痰浊等有形之邪使局部病变加重。
再谈毫火针
![再谈毫火针](https://img.taocdn.com/s3/m/4a1f21d45022aaea998f0fb2.png)
再谈毫火针刘恩明火针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针灸技术,是将用火烧红的针尖刺入肌体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古时亦名称燔针、淬针、烧针、煨针、白针。
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探索发展,逐渐成为临床防病治病的独特治疗方法。
毫火针,就是纤细火针,是比现行临床所用的细火针(直径0.5mm)更细的火针。
其直径在0.25mm—0.5mm之间,形同临床上所用的毫针。
毫火针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功能的延伸。
毫火针不但具有火针的特性,还具有毫针的特性,因此毫火针是二种不同质量的物理刺激方式的结合。
毫火针避火针与毫针之短,取火针与毫针之长,兼有火针、毫针的双向功能,因此毫火针的这一特性,必然使古老的火针将闪耀出新的亮点。
毫火针的可操作性,关键在于针具。
近年来应用火针最多的当属师怀堂教授和贺普仁教授,师氏发明了新九针,其中火针包括六种型号,即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三头火针、火提针、火钗针。
贺氏所创“三通法”中之温通以火针为主,贺氏火针包括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三棱火针五种。
上述火针直径最小者为细火针,其直径为0.5 mm ,较之毫火针仍显粗长。
针体之粗,一是由技术与材质所定,古无现代技术与材质,针体自然比现代粗实。
二是操作所需,针体须耐火坚挺,高温下硬度强,不退火,不变形,不弯折,易于进针。
三是能适应一些病症的需要,如烙烫,引流等。
然粗针之弊,入穴不可深,深则伤及筋肉。
入穴不可留,留则痛至剧。
不可入颜面,入颜面则作疤;不可伤血管、神经,以免造成伤害。
故《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刺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
”“人身诸处,皆可行火针,惟面上忌之。
”针体之长,难以操作。
速刺一针下去,深度不易掌握,浅之不效,深之伤害。
欲深浅有度,非十年功夫不可得,因此常常将针家拒之门外。
而毫火针以针身之长,决定刺入之深浅,解决了刺入深度控制的难题。
毫火针的材质为特质的不锈钢,既保证了针具手持针柄烧针操作时不烫手,安然无羔,又保证了针身烧到红时的坚挺不软。
毫火针十大功效
![毫火针十大功效](https://img.taocdn.com/s3/m/85484ce1f242336c1eb95ef7.png)
一、:(一)止痛:祛寒除湿,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津液运行,则疼痛自止,这是毫火针治疗痛症的机理。
如对寒证、风湿关节炎、颈肩腰腿痛、尤其是顽固性风湿病有着特殊的疗效。
(二)止痒:疏通经络,使气机疏利,则祛风止痒。
毫火针不仅止痛,止痒效果也好。
毫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
所以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各种疑难皮肤病,毫火针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三)xx:毫火针引阳达络,助阳化气,则xx自解。
(四)止挛:运行气血,调整脉络,则痉解挛止。
面肌痉挛,神经麻痹晚期的痉挛现象,宜用毫火针。
(五)止泻:健脾利湿,协调肠胃,温中收敛,泄泻可止。
毫火针擅治慢性肠炎致腹胀腹泻等疾病。
(六)止咳定喘:由寒冷引起的一切症状,如咳嗽、喘息都可以用毫火针温化肺脏之寒,疏通肺之经气。
(七)泻火解毒:引热外达,用于热症。
如带状疱疹、丹毒、小儿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种红肿热痛的病症,可用毫火针治疗,疗效显著。
(八)去瘀除腐、破溃排脓:生肌敛疮,促进气血运行,加快肌肤更新。
对一些皮肤病和瘀滞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痤疮、痈疮、痔疮、象皮腿等有着一次见效的功效。
(九)除节散结:助阳化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除瘰疠,散化瘢结。
如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疣、痣等,还有腱鞘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中风后遗症这些都可以施用毫火针治疗。
(十)壮阳补虚,升阳举陷,xx助阳:毫火针可治因中气不足,体质虚寒引起的疾病,如子宫下垂、腰膝酸软、阳萎遗精、痛经、月经不调等。
或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胃下垂等症用毫火针治疗也有很好的疗效。
除此之外,有人对近几年来毫火针的临床疗效做过综合统计,证明毫火针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已向许多疑难症拓展,并以大量的资料表明毫火针对大部分疾病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对部分疾病的疗效甚至达100%,毫火针用于减肥、美容亦显示出极大的优势。
编辑本段毫火针三大优势(一)毫火针是创新疗法毫火针避火针与毫针二者之短(火针粗则痛甚,毫针细则气弱),取其二者之长(火针挟火气盛,毫针纤细痛微),兼有了火针与毫针的双向功能,优化了针灸疗法,提高了针灸疗效。
毫火针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实践经验
![毫火针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实践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bb47947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c.png)
毫火针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实践经验让我来介绍一下毫火针治疗。
毫火针治疗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在火上烧红的毫针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具有温通经络、驱寒除湿、调整阴阳等作用,对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和慢性病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毫火针治疗的过程也需要严格的观察和操作技巧。
在治疗过程中,我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通过四诊合参,我对患者的病情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了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我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针刺的深度、角度和刺激强度。
对于疼痛症状较重的患者,我会采用强刺激手法,以达到即刻缓解疼痛的效果。
而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我会采用弱刺激手法,以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
在操作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毫火针的烧制和冷却。
烧制时,我会用酒精灯将毫针烧至红热,但不会烧至发亮。
烧制后的毫火针要及时放入凉水中冷却,以避免烧伤患者皮肤。
在针刺过程中,我要保持毫火针的温度适宜,既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冷。
过热可能会导致患者皮肤烧伤,过冷则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在治疗过程中,我还会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如头晕、心慌、恶心等症状,我会立即停止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
我还会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在治疗过程中的观察与操作,我在治疗后的护理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
治疗结束后,我会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如避免受凉、保持饮食清淡等。
同时,我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出一些家庭护理建议,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
让我来介绍一下毫火针治疗。
毫火针治疗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在火上烧红的毫针进行治疗。
这种方法具有温通经络、驱寒除湿、调整阴阳等作用,对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和慢性病具有显著疗效。
然而,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法,毫火针治疗的过程也需要严格的观察和操作技巧。
在治疗过程中,我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全面细致地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深入了解了患者的病情。
毫火针临床应用心得
![毫火针临床应用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422e54d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0.png)
毫火针临床应用心得毫火针(moxibustion)是中医的重要疗法,它经常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近年来,毫火针临床应用更加普及,越来越多的医学机构开始将毫火针纳入其日常临床应用,成为全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毫火针是一种温泉疗法,它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如颈椎病、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早产儿低体温、慢性胃炎和某些疼痛等病症。
在毫火针治疗中,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作用于肌肉和关节,改善精神状态,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进肝脏排毒,抑制炎性疾病,显著减少痛苦,促进新陈代谢等。
毫火针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热敷、按摩贴、毫火针灸、拔罐、拔火罐等。
热敷指的是用温热的热敷布盖住患部,给人以温热的感觉,以此来改善病情。
按摩贴指的是利用特殊的按摩贴贴于患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持续的疼痛和疼痛。
毫火针灸指的是把毫火灸面放在压痛穴位附近,当有温感时再放置在其他穴位,以提高调节穴位的伤害。
拔罐指的是以拔罐的方法给病人的患部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结节病症。
拔火罐是在穴位表面放置一定数量的火罐,以提高穴位的剧烈伤害。
毫火针临床应用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疗效也很理想,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
毫火针广泛用于许多不同疾病的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活动性,显著减少痛苦,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症状,长期控制病情,并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治疗过程较温和,不会给患者带来明显副作用。
毫火针临床应用主要有四个步骤:一是诊断,二是消炎、解痉、促进血液循环,三是缓解持续性疼痛,四是长期控制疾病。
诊断是关键,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确定患者的病情,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接下来的三个步骤,将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疾病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毫火针治疗技术,如热敷、按摩贴、毫火针灸、拔罐、拔火罐等,以改善病情,治疗疼痛,消炎解痉,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炎性疾病,显著减少痛苦,促进新陈代谢等。
总之,毫火针的临床应用,已经被证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2024年毫火针结合温和灸治疗胃肠病临证举要
![2024年毫火针结合温和灸治疗胃肠病临证举要](https://img.taocdn.com/s3/m/eedb88b1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d.png)
2024年毫火针结合温和灸治疗胃肠病临证举要一、毫火针治疗原理毫火针疗法源于古法针灸,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与深化。
该法所用之针极细,其操作技巧要求精准且细腻,既能刺激穴位,又能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大的痛苦。
毫火针的治疗原理主要基于经络学说和气血理论。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够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脏腑功能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胃肠病的治疗中,毫火针主要作用于与脾胃相关的经络穴位,如足三里、中脘、天枢等。
这些穴位能够直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通过毫火针的刺激,能够改善脾胃的气血循环,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从而缓解胃肠病的症状。
二、温和灸治疗特色温和灸是艾灸的一种,其特色在于灸法温和,热量适中,既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又能避免给患者带来过热的刺激。
温和灸的作用机理在于通过艾叶的温热刺激和艾叶中所含的多种药效成分,共同作用于穴位,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目的。
在胃肠病的治疗中,温和灸能够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对于脾胃虚寒、胃痛、腹泻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温和灸还能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有助于胃肠病的康复。
三、胃肠病临证表现胃肠病是一类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临证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胃痛、胃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这些症状往往与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情绪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毫火针结合温和灸治疗胃肠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例如,对于胃痛患者,可选用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进行毫火针治疗,同时配合温和灸以温中散寒;对于腹泻患者,则可选用天枢、神阙等穴位进行治疗,以健脾止泻。
四、毫火针操作要点毫火针的操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穴准确: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选穴时要充分考虑经络学说和穴位功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手法精细:毫火针的针身极细,操作时需要精细入微,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大的痛苦。
进针时要迅速而准确,刺激穴位时要适度用力,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毫火针疗法作用原理及适应症
![毫火针疗法作用原理及适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939bd404f18583d0496459c4.png)
3. 注射针火针治疗嵌顿性内痔 左手轻按确定痔核中心,用7号注射针 头在灯上烧红,粘取硫磺粉,快速刺入痔 核中心点后迅即拔针,再外敷方纱,然后 用花椒水坐浴[3]。 4. 火针治腰痛 2组取穴,一组取委中、肾俞、腰眼,一 组取昆仑、气海俞、志室。两组交替,将 火针通电至针尖变红,入穴3-5毫米,速进 疾出[4]。
毫火针:是一种创新疗法,具有安全、方 便、疗效立竿见影的特点。有止痛、止痒、 止麻、止痉挛、止咳定喘、泻火解毒、除 节散结、壮阳补虚、升阳举陷、扶正助阳 的作用。我应用毫火针治疗寒证(肢体发 凉)、肢体麻木、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颈肩腰腿痛、面肌痉挛、面瘫、湿疹、荨 麻疹、带状疱疹、丹毒、腱鞘襄肿、脏器 下垂、下肢静脉曲张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尤其治疗顽固性面瘫、风湿性关节炎、类 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发凉、强直性脊柱炎、 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麻木、下肢静脉 曲张获得特殊疗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消肿散结 是指火针具有消散痞块、积聚、祛除肿胀的作 用。这些病理产物是由于气、血、痰、湿等病 理障碍集聚凝结而成的肿物包块,无论其长在 体表或集结在体内,火针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 效果。所以火针可用于胶瘤、瘰疬、痰核、乳 腺增生、血管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前列腺 肥大、卵巢囊肿,以及有些恶性的肿瘤,如皮 肤癌、乳腺癌、膀胱癌,也可用于治疗中风等 所致的手足肿胀,临床上治疗脑血管后所致的 手足肿胀疗效很好。
带状疱疹、丹毒
患者、×××、67岁,左腰至左胁部患疱疹4天,患 处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患者诉说疼痛难忍、夜不能寐。 治疗:以火针点刺患处后拔罐使壅结体内火毒外泄。 经过一周治疗疼痛消失、皮疹结痂。 患者、孙某、79岁,右脚背红肿热痛;发病后经本市 第三医院诊疗,诊为丹毒、予药物治疗具体不祥;疗 效欠佳。
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https://img.taocdn.com/s3/m/6dfb5ed3a6c30c2258019ebe.png)
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表时间:2016-04-29T16:37:19.4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作者:刘玉英[导读]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医院康复科 810800)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皮肤损害,甚至瘢痕形成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缠绵不愈。
刘玉英(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医院康复科 810800)【摘要】目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皮肤损害,甚至瘢痕形成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缠绵不愈,顽固难治,损毁容貌,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人尝试用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毫火针【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332-02 带状疱疹中医里称“ 缠腰蛇”、“缠腰火丹”,俗称“蛇丹、蜘蛛疮”。
带状疱疹西医认为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此病毒一般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元中。
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感染、感冒等,病毒可再次生长繁殖,并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使受侵犯的神经和皮肤产生激烈的炎症。
同时带状疱疹早期和急性期可见疱疹壁紧张发亮,而疱疹壁却不易破裂,疱疹内压力增加,疱疹内的病毒及代谢产物刺激基底部,基底部充血,疱疹内压力增大有利于病毒向周围组织扩散,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疱疹呈现蔓延之势,疱疹病变范围扩大,侵害到周围神经组织,症状加重,疼痛难忍,所以部分患者在皮肤出现疱疹后2~3天出现症状加重,故认为疱疹内压力对疱疹蔓延及症状加重意义重大。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皮肤损害,甚至瘢痕形成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缠绵不愈,顽固难治,损毁容貌,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人尝试用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统计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共观察6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理疗科门诊,均符合本病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毫火针疗法
![毫火针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a192c9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0.png)
毫火针疗法1.毫火针是创新的疗法毫火针是纤细的火针,直径可达0.25mm ,形同33号毫针。
毫火针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功能的延伸。
毫火针是毫针用法的丰富,却不是毫针以火来用,所以不隶属毫针麾下。
毫火针属于火针,是火针疗法之一,故火针的机理,适应症等都适应毫火针。
2.火针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火针就开始应用。
《黄帝内经》称火针为“大针”“燔针”,称火针疗法为“粹刺”。
《资生经》称火针为“白针”,《备急千金要方》称火针为“煨针”。
《伤寒论》称火针为“烧针”《素问?调经论》曰:“……燔针劫刺”。
称火针疗法为“燔针”。
晋代《小品方》一书,最早提出了“火针”的名称。
明清以来,在《针灸聚英》、《针灸大成》、《针灸集成》中俱称为“火针”。
3.火针是针灸中的一种特色疗法火针是针法和灸法鬼斧神工般的巧妙结合,是机械能与高强热能融于一体的祛除疾病的技术,是以烧红的针身迅速刺入肌体表现的医疗手段,是火与针在人类与疾病斗争中演绎的精湛艺术,是中国古代微创医学中的一枝奇葩,是人类防治疾病的首创。
4.火针的功效与适应症火针具有十大功效。
①、止痛:火针能够治疗因为寒、湿或风邪引起的肿痛。
如对痹证、风湿关节炎、腰腿疼痛、尤其是顽固性风湿病有特殊的疗效;②、止痒:火针可治疗各种以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
如对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等各种疑难皮肤病,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③、止麻:火针引阳达络,助阳化气,则麻木自解。
④、止挛:面肌及腿部痉挛,神经麻痹的晚期痉挛现象,宜用于火针。
⑤、止泻:火针擅治慢性肠炎所致腹胀腹泻等疾病。
⑥、止咳定喘:火针祛邪引热,宣气通肺,寒去则咳喘自消。
⑦、泻火解毒:火针擅治带状疱疹、丹毒、小儿腮腺炎、乳腺炎等各种红肿热痛的热性病。
⑧、去瘀除腐:火针对外科性疾病,如:静脉曲张、血栓性静脉炎、痤疮、痈疮、痔疮、象皮腿等有特殊的疗效。
⑨、除节散结:瘰疠、瘢结及可见到,摸到的疮节瘀结,如: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疣、痣等,及腱鞘囊肿、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中风后遗症都可以施用火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针,顾名火针扎进选取的穴位 或病灶,并在顷刻之间把火针拔出,整个 过程只在一眨眼的功夫中-——0.1秒左右。
火针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穴内,以 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灵枢· 官针》 中就记:有“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伤寒论》中也论述了火针的适应证和不 宜用火针医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处 疖痈疽,针惟令极热。”的论述。《针灸大 成》中总结了明以前用火针治疗的经验, 认为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 因此在临床还可用于对虚寒痈肿等症的治 疗。
腱鞘囊肿
虚寒腰痛
患者,王某、男、48岁;主诉:阵发性腰痛 5年,遇寒或劳累加重。现症:腰痛、腰冷、 腰腿酸软乏力、神疲、舌淡、苔薄白、脉 细。
经过针刺肾俞、委中、夹脊穴、阿是穴, 配合夹脊穴拔罐治疗两周病情无明显好转。 从第三周开始加火针点刺命门、志窒、以 补肾中真阳。疗效明显,又治疗两周临床 症状消失达到临床痊愈。
2.烧针:烧针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 《针灸大成· 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 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有治疗 作用。也就是说正确使用火针可以达到治 病除疾的效果;反之,不仅不能治病,反 而有损于人体健康。 我用的方法是用酒精棉球烧针,特点是 方便、灵活、适用。
二、以热引热 即借火力强开其门,使毒热外泄。局部气血壅滞、 火郁而毒生,出现红肿热痛等多种病证,使用火 针借助火力强开其门,使壅结的火毒直接外泄。 同时火针温通经脉,助气血运行,气血行,则火 毒随之消散。古今医学界习惯认为火针为温法, 只限于祛寒,不可用于热证,但是临床实践证明, 火针不仅适用于寒证,而且对一些火热毒邪也确 有疗效。如火针治疗乳痈、缠腰火丹、痄腮等火 热毒邪所致之证效果颇佳,由此可以认为 火针具有清热解毒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在临床上 得到证实,而且在理论上也是成立的,古人早有 “以热引热”、“火郁发之”的理论。
双膝风湿性关节炎、下肢发凉
患者、刘××、女、40岁,湖南人来天 津打工8年。由于工作环境潮湿导致双膝 风湿性关节炎3年余。现双膝关节肿痛, 化验风湿四项未见异常、双膝关节CR正 常。 治疗:针刺加火针配合穴位拔罐和中药 外敷治疗一疗程(10次),双膝肿痛消 失。 患者应该在攻固治疗一疗程,可是她并 没有坚持治疗。
毫火针:是一种创新疗法,具有安全、方 便、疗效立竿见影的特点。有止痛、止痒、 止麻、止痉挛、止咳定喘、泻火解毒、除 节散结、壮阳补虚、升阳举陷、扶正助阳 的作用。我应用毫火针治疗寒证(肢体发 凉)、肢体麻木、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颈肩腰腿痛、面肌痉挛、面瘫、湿疹、荨 麻疹、带状疱疹、丹毒、腱鞘襄肿、脏器 下垂、下肢静脉曲张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尤其治疗顽固性面瘫、风湿性关节炎、类 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发凉、强直性脊柱炎、 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麻木、下肢静脉 曲张获得特殊疗效。
四、消肿散结 是指火针具有消散痞块、积聚、祛除肿胀的作 用。这些病理产物是由于气、血、痰、湿等病 理障碍集聚凝结而成的肿物包块,无论其长在 体表或集结在体内,火针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 效果。所以火针可用于胶瘤、瘰疬、痰核、乳 腺增生、血管瘤、纤维瘤、子宫肌瘤、前列腺 肥大、卵巢囊肿,以及有些恶性的肿瘤,如皮 肤癌、乳腺癌、膀胱癌,也可用于治疗中风等 所致的手足肿胀,临床上治疗脑血管后所致的 手足肿胀疗效很好。
毫火针疗法的治病机理在于借“火”力而 取效,具有针刺和温灸的双重作用,借“火” 力增加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 使经络通气血行,临床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究其作用原理可概括以下几点:
一、借火助阳
即借助火热,温壮阳气,通过加热的针体, 经络将火热直接导入人体,通过腧穴、经 脉在人体可以直接激发经气,鼓舞气血运 行,温壮脏腑阳气,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在临床上应用火针治疗肾虚腰痛、老年性 疾患等每获良效,这些都是火针益肾壮阳 的例证。
针具 一般用较粗的不锈钢针,如圆利针或24 号2寸不锈钢针。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 簧式火针、三头火针及用钨合金所制的火 针等。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并易于掌握针 刺深度,三头火针常用于对体表痣、疣的 治疗。
操作方法
1.选穴与消毒: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的基 本规律相同,根据病症不同而辨证取穴。 选定穴位后要采取适当体位以防止患者改 变姿势而影响取穴的准确性。取穴应根据 病情而定,一般宜少,实证和青壮年患者 取穴可略多。选定穴位后进行严密消毒。 消毒方法宜先用碘酒消毒,后用酒精棉球 脱碘,以防感染。
治疗:毫火针点刺后拔罐使毒邪外泄。隔 日一次,治疗两周红肿消散,热痛消失。 (买气罐)
三、祛寒除湿
即指火针具疏散外寒、驱散内寒、温化痰 湿的作用。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 经络通气血行,痹阻于经络的寒湿之邪则 松动,易被正气驱除于外。故火针疗法对 寒湿外侵、痹阻经络所引起的关节痛,腰 腿痛等各种痹证疗效甚佳,有时可得到立 竿见影,针到病除的效果。
3.针刺与深度:针刺时,用烧红的针具, 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即迅速出针。关 于针刺深度,《针灸大成· 火针》中说:刺 针“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 惟消息取中耳。”火针针刺的深度要根据病 情、体质腹针刺稍深, 可刺2—5分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可刺 1—2分深,夹脊穴可刺3—5分深,面部只能 轻微点刺。 应用火针的基本点:快、准。
带状疱疹、丹毒
患者、×××、67岁,左腰至左胁部患疱疹4天,患 处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患者诉说疼痛难忍、夜不能寐。 治疗:以火针点刺患处后拔罐使壅结体内火毒外泄。 经过一周治疗疼痛消失、皮疹结痂。 患者、孙某、79岁,右脚背红肿热痛;发病后经本市 第三医院诊疗,诊为丹毒、予药物治疗具体不祥;疗 效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