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选择题练习测试题试卷14页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
在第11号墓中出土地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
据此回答1-3题1.秦代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a)A.小篆B.楷书C.金文D.隶书2.《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
《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是( c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3.《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 b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稻。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成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宋朝时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
”据此回答4—5题:4.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的原因,不包括( c )A.北方战乱,殃及丝绸之路B.南方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南移C.封建王朝实行闭关政策D.造船及航海技术的提高5.中国在古代未能成为“海上强国”和“商业革命”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的共同原因,包括①封建制度阻碍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②封建政府采取闭关自守和压制贸易发展的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未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基础④封建剥削沉重,影响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a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每一时期的思想、文学和艺术都是以当时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是以那个时代经济和政治为基础的。
秦汉时期测试题
秦汉时期测试题秦汉时期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3、秦朝设官有职、爵、秩之别。
职为官员实际职务;爵主要用于奖励有功者,沿用战国二十级军功爵;秩表示官员俸禄等级高低、以石为计算单位。
这一规定A.保护了贵族利益B.规范了官员行为C.维护了官僚政治D.扩大了地方权力4、“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
”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国家实行了A.分封制B.郡县制C.察举制D.行省制5、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
”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7、“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完整版)先秦、秦汉(高考前真题选择题训练)
先秦史(前2070--前221年)1.(2018·全国Ⅰ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2018·全国Ⅱ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必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3.(2018·全国Ⅲ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4.(2017·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5.(2017·全国Ⅱ卷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6.(2017·全国Ⅲ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7.(2016·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_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古代商品经济最初产生于( )A.原始社会后期B.商朝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时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货殖列传》),说明秦汉以前工商业者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3.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③④4.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对北方边疆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情况不符合两汉时期匈奴历史的是( )A.经济生活由畜牧业发展到农牧业B.铁器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等领域C.从分裂走向统一,形成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D.西汉对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6.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B.和亲与互市C.进行战争D.迁民屯边张骞出使西域,促成当时世界几大文明在西域的碰撞与交融,使当地文化丰富多彩。
据此回答7-8题。
高州二中高三级第二学期选择题专练(1)先秦、秦汉
高州二中高三级第二学期选择题专练(1)(先秦、秦汉时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1.(2022·湖北省十堰市高三年级元月调研·1)西周前期的统治者在构建政权合法性的过程中,主张要怀敬畏之心处理朝政,施恩于百姓。
而秦始皇称统一天下的关键因素是“(自己)兴兵诛暴乱”,并未提及民众对统一的贡献与牺牲,民众只是其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工具而已。
这一变化说明()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B.社会政治体制发生变动C.儒家民本思想受到关注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2022·江西省九江市一模文综·25)元封元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下诏废除当地百姓逾期的田租和贷款,“加年七十以上孤寡帛,人二匹……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
”这些措施A.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B.旨在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C.有利于民众对朝廷的认同D.反映了推恩令的全面推行3.(2022·江西省九江市一模文综·24)西周时期,农官对农业生产主要采取直接管理、指挥监督的方式,如进行农田的规划与组织整治,给农夫提供农具,协调劳动力的安排,指导与监督农夫耕种等。
这种管理方式()A.体现了中央集权需要B.适应了当时生产力水平C.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4.(2022·安徽省蚌埠市二模文综·24)先秦时人们每日吃两顿饭。
早餐叫饔,时间为十至十一时;晚餐曰飨,时间为下午三时至五时。
这种饮食习惯()A.体现了礼乐制度的特点B.顺应了农耕生活的需要C.反映节约成为社会风尚D.旨在维护贵族经济特权5.(2022·广东省肇庆市二模·2)汉初相继为相者都是追随刘邦的开国元勋,到了惠帝(高祖之子)时,所任丞相曹参、王陵、陈平既是勋旧又是皇帝的长辈。
2024年高中历史复习单元综合测试一先秦秦汉__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一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山东日照模拟]西周贵族分为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两大集团。
依据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记载,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选择。
这表明,西周贵族的婚姻( )A.维护门第等级B.严格遵守礼制C.政治色调深厚D.婚姻不能自主2.[2024·洛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
“甥舅之国”的出现( ) A.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B.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C.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D.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3.[2024·浙江模拟]诸子中“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
它有两种意义,称人时意义是“先生”,称著作时意义是“全集”。
只有李耳,据说因为他太老了的原因,特殊尊称他为“老子”。
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宋国,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孔子主见“仁”与“礼”,“礼”是其思想的核心C.墨子是战国初期墨家学派创始人,推崇夏朝的政治D.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见“天行有常”4.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心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调5.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实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 ) 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6.春秋后期,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丢失,新兴的地主阶级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作为自己的“私属徒”,把土地分给他们耕种,从中收取地租。
高三中古史秦汉试卷
高三中古史秦汉试卷一、选择题:▽.秦汉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据此回答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部署了全国统一的战略和策略C.秦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2.《秦律》中规定:百姓偷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要判处劳役,官吏地主等犯法,可用钱财赎罪免刑。
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非常严酷B.官民犯法都要制裁C.阶级性分明D.是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的根本原因3.秦朝老百姓如果告官,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找:()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郡守4.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贡献是:()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秦朝政府有效管辖今天的香港、澳门地方的郡县是:()A.桂林B.南海C.广州D.象郡6.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不同B.地方行政制度不同C.皇帝权力不同D.根本目的不同7.右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是:()A.战国时期各国商业的兴盛B.秦国统一货币C.秦朝以使用圆形方孔货币为主D.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经济措施8.读下图,下列关于西汉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②刺史制度发展的结果③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与此有关④郡与国互不统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西汉前期,最高统治者在施政措施上最大的失误是:()A.实行严密的编户制度B.大封诸侯,授予重要权柄C.刺史制度,后形成一级地方行政机构D.察举制的实行10.西汉编户齐民制度是:()A.一种行政管理制度B.一种赋税制度C.一种地方行政机构D.既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回答:11.图1东汉说唱俑图2“长乐未央”瓦当图3西汉乐舞杂技俑下列关于上图表述正确的是:()①图1和图3的人物形象逼真传神,造型生动活泼,表明汉朝时我国的雕塑艺术成就辉煌。
中国古代史——先秦单元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先秦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
据此回答1-7题。
1.考古发掘一座先秦墓葬时发现了用九个鼎随葬的情况。
根据周礼,只有天子可用九鼎,但是根据出土的其他文物断定它决非周天子墓葬。
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B.社会剩余劳动产品更加丰富C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2.春秋末年,齐鲁等国农业税征收的主要标准是A按公田的实有数目征收 B按土地的实有数目征收C按户籍征收 D按家庭人口的实有数目征收3.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姐。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人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 分封制下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4.某地发掘一座占墓,出土有一枚距今约 5000 年的玉面人,一尊内壁刻有小篆的扁足青铜方鼎。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 .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父系氏族时期B .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 .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商周时期D .根据文字判断,墓主估计是商周以后的人5、春秋时期,齐、鲁等国分别实行“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是A.推广铁器和普及牛耕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C.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建立新的封建制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是我国史书有确切纪年最早的史事②商朝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③商周遗址已出现了原始瓷器;④商周时已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7、《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D、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经济发展和诸侯国的数目减少等多种现象交织在一起。
中国古代史——秦汉史能力检测题
中国古代史——秦汉史能力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2分。
秦朝统一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回答1~10题。
1.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不包括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B.民族和地域之间联系的加强C.人民渴望统一D.秦国实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2.秦国统一下列地区的正确顺序是①灭掉东方六国②统一西南地区③取得河套地区④统一越族地区A.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3.秦朝统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主要依据是A.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它加强了民族、地域之间的联系C.它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D.它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5.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郡守6.(2004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7.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在于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8.秦朝统一后,巩固统一的积极措施有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③焚书坑儒④迁徙大量的中原人民到边疆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9.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中,集中体现地主阶级意志的是A.确定至高无上的皇权B.实行土地私有制C.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10.焚书坑儒反映了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②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矛盾③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④统一和分裂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秦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中国古代史知能专练(一)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含解析)
知能专练(一) 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李雪山先生全面梳理了甲骨文中有关方国、封国名称,用青铜器铭文等材料与甲骨文对勘,以及卜辞同版或关联的记载推定方国、封国的具体地方;通过对甲骨文中所见的侯、伯、公、男、田、卫、亚、子、妇等诸称是否为爵称的缜密分析,判断封国应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时期2.王国维评价商周时期的政治变革时说:“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动;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
”该材料反映了()A.官吏选择和任命的出现B.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C.嫡长子继承制结束D.王位世袭制出现3.(2014·威海一模)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活跃的市场经济……不管是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还是产品市场都已经非常完善。
当时中国的文明不仅在经济基础、科学技术上领先于西方,而且在制度层面也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在制度层面走在世界前列B.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C.编制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D.小农经济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4.(2014·常德质检)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5.(2014·保定模拟)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
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A.君轻民贵思想、焚书坑儒B.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C.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D.“仁”的思想、郡县制6.(1921年梁启超语)“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
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秦朝统一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领土疆域 B.创造了安定环境C.推广了生产技术D.促进了各地交流2.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3.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4.秦朝设立的南海郡,其郡治在今天的A.广西桂林B.海南海口C.广东广州D.广西南宁5.秦始皇通令全国使用的字体是A.隶书B.楷书C.甲骨文D.小篆我国古代有一位作家这样评论秦的灭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据此回答6-8题:6.这句话出自(),该作者是__朝的__,请选择A.《史记》西汉司马迁 B.《过秦论》西汉贾谊C.《后汉书》西汉班超 D.《阿房宫赋》唐杜牧7.从经济学角度看,秦灭亡的原因是A.秦统治残暴 B.农民起义结果C.秦苛捐杂税沉重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8.从哲学角度徒,秦灭亡体现的哲理是A.先有内因,后有外因 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据此回答9—11题:9.西汉初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目的不包括A.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B.控制田租剥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打击大地主,限制土地兼并 D.解放奴婢,增加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10.该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增加农业劳动力B.减免农民赋役C.开垦荒芜土地D.增加政府收入11.该政策的实质是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B.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C.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12.“汉兴之初,海内新走,同姓寡少,惩诫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上述政策实质上是否定了秦朝A.君主专制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度D.民族政策13.汉景帝时,晁错“削藩”的建议主要是A.削夺王国的封地B.削夺官吏任免权C.削夺王侯的爵位D.分散王国的领地14.汉武帝时为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采取的措施有①平定七国之乱②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③颁布“推恩令”④削除去大批王侯爵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15.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与政策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示矛盾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C.分封同姓子弟作王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16.董促舒提出“大一统”思想的理论基础A.“天人感应B.“德治”C.“君为臣纲”D.“秦无道而汉代之”1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时,下面四人的结论,比较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8.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中由集权制得以巩固,这体现了A.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B.上层建筑的反作用B.政治决定经济 D.经济决定政治19.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王国制的相似点是①都是中央集权制②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③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而瓦解④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实行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19.西汉初年和东汉初年,政府都下达过释奴奴婢为平民的沼令,对这种历史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说明两汉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B.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和财政收入C.反映了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 D.要增加政府控制的劳动人口20.光武中兴的措施中,反映了时代特点的一项是A.释放奴婢B.减轻赋税C.整顿吏治D.提倡节俭21.. 史称"光武中兴"是因为汉光武帝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B.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C.下达了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法令D.提倡节约和惩办了贪官污吏22.下列关于东汉初期豪强地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支持东汉政权建立 B.受到东汉政权保护C.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D.威胁东汉封建统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选择题练习测试题试卷14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选择题练习测试题试卷14页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选择题练习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周初康叔封于卫,周公特地关照他,周人有“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若殷人“乃湎于酒,勿庸杀之” 。
由此可知,西周初年A .政治制度建设缺乏统一性B .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森严C.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政策 D .治国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
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3.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
分封A .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 .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4.考古出土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一嫡”“介一庶”的词汇。
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A .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B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C.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 D .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5.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 ,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
该制度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6.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高考历史秦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历史秦汉专项练习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短暂而亡,对后世影响深远。
据此回答1-7题。
1?以下有关秦始皇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秦始皇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制下的产物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2?秦朝地方百姓如果打官司,按秦朝官吏职责,他应当首先找A.御史大夫B.太尉C.丞相D.郡守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4?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5?“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6?焚书坑儒反映了①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矛盾②郡县制度和分封制的矛盾③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④统一和分裂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两汉基本上沿袭秦朝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但是,汉朝在废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又有所损益变化。
据此回答8-11题。
8?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比较A.都是中央集权制B.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实行C.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D.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9?西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除察举外,还有A.皇帝征召B.辟除C.大臣举荐D.考试10?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C.控制剥削平民D.维持地方治安11?汉代税收中较重的是A.田租和更赋B.人口税和更赋C.人口税和附加税D.人口税和田租两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较快,他们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既有刀光剑影,也有和亲与友爱。
中国古代史人教版先秦至秦汉选择题100练
1.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一方石碑,碑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个头像合在一起浑然一体,体现了儒佛道三教和谐共处的趋势。
下列相关信息中,反映了这一趋势的是( )①西汉末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②东汉时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结合形成道教③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④南朝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建道教神仙体系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2.佛寺不只是个宗教场所,同时也是地方的金融中心,寺院借贷给农民并收取高额利息。
寺院拥有庞大的地产和大量的依附者,寺院长老们和来到寺院的达官贵人们探讨着深奥的佛理。
这反映的是( )A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现象B.南北朝时期佛教寺院的特征C 唐朝商品经济繁荣时寺院的写照D 明末土地高度集中3. 佛教在经新疆传入中原的过程中,沿途修建了许多石窟,形成了艺术史上独具特色的石窟艺术。
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飞天和菩萨是全裸的;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全都穿上了裙子,至多半裸上身;在洛阳龙门石窟中就全穿上宽袍大袖的衣服了。
这种服饰上的变化反映了( )A 沿途气候逐渐变得寒冷B 佛教传播过程中越接近汉文化中心,本土化特点越显著C 中原地区的经济较之边疆地区更为发达D 洛阳地区社会风气最为保守4. 秦朝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中,王绾主张( )A 加强对地方的监察B 推行分封制C 推行郡县制D 推行三公九卿制5.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 统一度量衡、货币B 推行郡县制C 攻打匈奴,修筑长城D 焚书坑儒6.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中国史——秦汉时期 复习检测卷-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密 封线 内 不 能 答题《中外历史纲要·中国史部分》习题检测卷(二)秦 汉 时 期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题)(将答案填写在下方表格中。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2345678答案题号 9101112131415答案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 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 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 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 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2.公元前 134 年,汉武帝诏令郡国每年向朝廷荐举孝者、廉者各一人以被擢用(提升任用),由此形成固定的“察举”制度。
出身贫寒、40 多岁开始钻研《春秋》的公孙弘通过察举拜为博士,十年内升至宰相。
公孙弘的经历说明汉武帝时期A.“推恩令”的颁布B. 边疆地区得到巩固C.“丝绸之路”开通D. 儒家学说受到重视3.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采取的措施是 A. 沿用分封制 B. 推广郡县制 C. 采用郡国并行制 D. 建立省制4.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收入采取的经济措施包括 ①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①实行盐铁官营 ①国家插手并经营商贸 ①“废井田,开阡陌”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5.《汉书·主父偃传》记载:“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下列内容与材料中颂扬的历史人物相符合的是 A. 创立皇帝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推行察举制 D. 实行行省制度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选择题练习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1.周初康叔封于卫,周公特地关照他,周人有“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若殷人“乃湎于酒,勿庸杀之” 。
由此可知,西周初年A .政治制度建设缺乏统一性B .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森严C.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政策 D .治国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
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
各有徒属,周于百事。
”材料主要表明西周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B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C.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3.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
分封A .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B .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 .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4.考古出土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一嫡”“介一庶”的词汇。
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A .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B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C.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 D .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5.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 ,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
该制度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6.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材料表明A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B.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D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A .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B .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C.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 D .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8.《诗经·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诸侯是国家的屏障,大宗是国家的主干,怀德是国家平安的保证,同姓是国家的城垒。
)材料主要说明西周A .将血缘关系和部落关系结合强化王权B .通过宗法制和分封制来维系巩固统治C.通过分封贵族建立诸侯国以拱卫王室 D .建立核心制度以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9.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言论出处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
封略之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子整理《诗经》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欧阳修《新五代史》A .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B .古代文献可靠性不足C.西周实行分封制 D .中国自古就建立了小农经济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
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
”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 D .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11.《大英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定义为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
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宜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
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
据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A .西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明清时期12.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A .分封区域主要在西部地区B .封姜尚于齐是因为齐地贫庶C.封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 D .镐京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13.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
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 .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 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 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14.《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这反映商朝末期A .宗法制已达到完备程度B .地位尊卑影响王位继承C.王位继承遵循长幼有序 D .家国同构体制正式确立15.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 D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16.历史学家许倬云著作中载:“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
这一连串历史性的递嬗,代表了天命的交接,代表了一个文化秩序的延续。
”在此作者认为A .周取代商才是众望所归B .商王是华夏文明正统继承者C.西周统治观念出现变化 D .西周建立是华夏文明的延续17.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的楚、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
这一变化表明A .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 .政治重心南移速度加快C.诸侯集权趋势日益明显 D .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18.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
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A .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B .分封制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19.秦朝正式开启了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个里程碑。
但马克思却形象地比喻其为:“好像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
马克思这番话旨在强调A .先秦分封制催生了中央集权B .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C.秦官僚政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D .秦表面的统一掩盖不了“分散”的现实20.秦汉地方长官称为“牧、守、令”即“主人”的意思,宋代地方长官为知府知州。
“知”是代理,名义上以中央官员兼任地方。
这一变化说明A .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形成B .中央对地方管辖和监督加强C.中央和地方关系得到了改善 D .地方割据问题得到根本解决21.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A .郡县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皇帝制度D .宗法制度2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选举之不慎而守令(太守、县令 )残民,⋯⋯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郡县制A .导致秦短命而亡B.有利于君主专制C.不利于巩固政权 D .更有利于百姓23.表 1历史时期州数郡数县 /侯国数西汉末13 103 1585东汉中叶13 105 1150西晋19 173 —南北朝初期38 313 —南北朝末期275 663 1500上下表 1 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 )情况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B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 .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24.《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后汉书·左雄列传》举⋯⋯”帝从之。
太祖 (曹操 )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以上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A .刺史的权力有扩大趋向B .东汉时刺史失去监察职权C.汉朝刺史的职权变化无常 D .刺史的监察对象为各级官员26.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实行分封制。
刘邦意在A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 .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 D .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7.“ (剌史 )以六条问亊,非条所问 ,即不省。
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五条,二千石子弟恃估荣势;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
”可见刺史的设置A .不干涉郡国正常的行政权B .削弱了丞相的权力C.彻底解决了封国威胁问题 D .严重威胁到了皇权28.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B .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C.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 D .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29.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
由此可以推知省份地点铁器物种类四川绵阳斧、锸、锛四川荥经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巫山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重庆云阳铁削、铁锄A .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B .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30.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载:“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材料反映了当时A .贵族官僚开始经营工商业B .已经出现雇佣关系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D .私营作坊颇具规模31.汉乐浪王盱墓发掘中,有漆杯出土,底有铭文:“建武三十一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髹洎木侠紵杯,二升二合,素工伯、髹工鱼、上工广、洎工合、造工隆、造护工卒史凡、长匡、丞頠、椽恂、令史郎主。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 .漆杯是由官营手工业生产B .漆杯生产中进行了专业分工C.漆杯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 D .漆杯可从当时市场大量购得32.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