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人的文学周作人赏析

人的文学周作人赏析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的文学》是一篇重要的文学宣言,表达了他对文学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首先,周作人强调了文学的个体性和人道主义。
他认为,人作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不属于上帝、帝王和父母,也不是任何人的奴隶和私有物。
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是被传统的观念和道德所束缚。
因此,他主张文学应该以个人为中心,关注个体的生命和经验,而不是仅仅反映社会和政治的变迁。
其次,周作人认为文学应该具有社会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文学不仅应该关注个体,也应该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问题。
他主张通过文学作品来探讨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如生死、爱情、家庭、社会公正等,以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最后,周作人强调了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一种宣传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文学作品不仅应该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也应该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追求语言的美和韵律的美,以及通过形象和情节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和独特见解的文学宣言。
它强调了文学的个体性、社会性和艺术性,以及人道主义的价值。
这些思想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析周作人“人的文学”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析周作人“人的文学”薛婷 四川师范大学摘 要:本文分析了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的概念,此概念是其创作观念的表达。
”“人”即“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在周作人处是“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的象征,即人性是具有自然的兽性与社会的神性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在必然要与个体和群体利益发生关系。
关键词:周作人;人的文学;创作观念[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52-011934年周作人出版《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书,书中提出了“人的文学”的主张。
其所谓“人的文学”即“人道主义”文学,而人道主义在周作人的理解里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中阐明了他对人性的理解:人是自然的兽性与社会的神性的结合。
人生而为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员,所以必然不可忽略其生物性,即周所言的“兽性”,但人之为人其与虎豹豺狼的区别在于除“兽性”之外人还具有社会性,或说“神性”。
在社会道德、社会秩序的规范束缚下人的自然性、“兽性”被压抑,而显出道德与秩序,其社会性与自然性的调和是人性的基础。
在此前提下人的权利,尊严才应该且必须得到重视。
这样的人性,即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
那么他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文学”或者说“人的文学”必然涉及个体与群体的利益。
在《新文学的要求》一文中,周作人坦言“人道主义的文学,……就是个人以人类之一的资格,用艺术的方法表现个人感情,代表人类的意志,有影响于人间生活幸福的文学。
”从此处可分析首先,“人的文学”是用艺术的方法对个人感情的表达,艺术与创作者个体情感的关系是第一位的,由于每一位创作者都有其视域,其所表达必然是在其“视域”内之物之情,所以创作者用艺术的手法表达的作品是极具个体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谈龙集》中,周作人提出“创作不宜完全抹杀自己去模仿别人。
”强调的就是文学作品,在情感上,内容上,它的物主格都应是myself,是创作主体独特的,自己的。
周作人人的文学主要观点

标题:周作人的文学主要观点与人生之旅导语:周作人,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与文化评论家,他的作品不仅富有情感,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周作人的文学世界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他的独特观点,感受到他对人性、社会与人生的思考。
本文将以周作人的文学主要观点为线索,带领读者踏上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之旅。
第一幕: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抉择在周作人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人性的抉择。
他深知人生充满了变数与挑战,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迷茫与坚持之间做出选择。
他在《热风》一文中写道:“生活中有些无法改变的东西,也有些必须抛弃的东西。
”这句话道出了周作人对人性与命运的洞察,他认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勇敢地追求真理,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
第二幕:儿童与纯真的世界周作人对儿童与纯真的世界有着特殊的情感与观察。
他在《我们仨》中展现了一个小家庭的生活,通过孩子的眼睛,透露出家庭的温暖与悲喜。
他认为儿童是世界上最纯真的存在,他们的天真无邪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周作人的作品中常常以儿童的视角来反思成人世界的种种问题,警醒人们要保持纯真的心灵,不被功利与虚伪所腐蚀。
第三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周作人在他的作品中也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有着深刻的触动。
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并不意味着对现代社会的抗拒。
相反,他希望传统文化能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发挥其独特的魅力与智慧。
他在《西江月·读史》中写道:“欲问世道如何,原来便是人心如何。
”他希望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与反思,启迪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与思考,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智慧。
第四幕:爱与责任的探索周作人笔下的爱情并非单纯浪漫的描绘,而是包含了责任与牺牲。
他在《父与子》中描写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通过一系列的小故事表达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周作人认为,爱与责任是互相依存的,只有在承担起责任的同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爱的力量与意义。
他通过作品呼吁人们在家庭与社会中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以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周作人思想面面观

周作人思想面面观摘要:周作人深受中西方多种思想文化的熏陶,身上又带着一代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向外求索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再加上他特有的个性气质特点,使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不断发展与调和的思想系统。
文章主要取周作人的代表作品,从三个方面,即的文学观,生活观和人生观分别来分析他主要的思想特征。
关键词:周作人文学主张生活态度生命哲学周作人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存在。
他深受中西方多种思想文化的熏陶,身上又带着一代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向外求索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再加上他特有的个性气质特点,使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不断发展与调和的思想系统。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即周作人的文学观,生活观和人生观分别来分析他主要的思想特征。
一、文学主张周作人的文学主张比较集中的体现在《人的文学》(1918)、《平民文学》(1918)、《新文学的要求》(1920)、《美文》(1921)这四篇文章中。
首先,我们来看《人的文学》。
这是一篇周作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发表的重要文论,也是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篇。
周作人认为,“人的文学”就是“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对“人”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他先对人的本性作了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写“人的文学”的根本基础。
他在文中说道:“人,乃是‘从动物进化的人类’”“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
”但是人同时又是超越兽性的,既人还具有神性。
因此,“人”也便是指这灵肉一致的人,“灵肉本是一物的两面,并非对抗的二元。
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只是人性。
”这就是他所要表现的“人”的实质。
周作人笔下“人”的理想生活则是“改良人的关系。
利己而又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生活。
”另一方面,对“人道主义”的理解。
这里所说的人道主义,并非所谓“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乃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同时,“人道主义是从个人做起。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周作人更多地思考与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建设,他提出“人的文学”的主张,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文学观和他的社会理想,他想通过文学把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主要是社会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要以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为人们展示理想的生活,促进健全发展.要求文学中能够写出人性,文学内容的革新变得重要起来,毫无疑问,中国长久的礼教的束缚下,文学内容多是陈腐的,也是这些礼教的再现,缺乏人性的.因此,内容的革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其实质是人性的,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界提供了理论基础.周作人还明确提出思想革命的主张,他认为“中国人如不真是‘洗心革面’的改悔,将旧有的荒谬思想弃去,无论用古文或白话文,都说不出好东西来”.强调“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他把新文化运动高扬的思想启蒙精神灌注于文学革命,把文学革命从偏重语言文字的变革推向思想内容的革新,对新文学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一、“人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人学”是周作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也是贯穿于他整个散文创作的思想中心。
周作人这一代知识分子在刚刚开始接触社会人生,思考社会问题时,就强烈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危亡的现实威胁,并由此产生了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周作人也在积极思考着振兴民族的道路问题。
同时,作为东方古老封建大国的知识分子,他又敏锐地感受到了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栽害人性、否定个体价值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渴求着人性的全面解放和发展。
1908年前后,以《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和《哀弦篇》等文言论文的公开发表为标志,周作人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界。
周三顾评周作人

周三顾评周作人周作人的个性,混杂着他的思想,起初在文学活动中,未必比他人显眼,大抵是,“人间本位”的个人主义;不合时宜的自由主义;不辨敌友,难言是非的世界主义;西方文化参照下,有限享乐的,带点士大夫习气的生活情趣;温雅中有铁,顺势而为,有点自私的懦弱性格。
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世界主义,有反封建的相当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于为反帝反殖而团结群众的消极一面,这是一些留学生,似乎英美留学生更突出的通病。
士大夫的一些生活情趣,则是许多新知识分子背负的古老鬼魂,由于有点贪图安乐的阶级立场,很难通过严格的自我解剖,甘心彻底的甩脱。
周作人身上混杂的这些个性,我们在胡适的思想,林语堂的情趣中,能看到相似的脸孔。
它们在不同人物身上,得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恶性发展,使这些人物有点奴颜媚骨,有点阶级自利,有时丧失民族自信,有时为恶势力张目,这都是远离人民。
但一般的小资知识分子,与其说性格缺陷,毋宁说是立场病,思想病,他们表现出一点两面性,而能恪守着不作汉奸的底线。
周作人的性格特征更突出一些,他麻木冷静,顺势而为,他自身生活中取得的,利于脚踏敌我两只船的地位;他独守书斋又躲不开恶劣现实的生活经验,带给他的民族失败主义;他的善于炮制理论为自己辩护,这些保护了他本性中的自私懦弱,导致他轻易突破了底线。
了解周作人的事迹后,要具体说清这人,仍会觉得这人有点复杂,甚至神秘。
和鲁迅有点事情,就四处写信,随便和个陌生人掏心掏肺的说话不同,周作人的性格,有些地方相当内敛。
他的弟子废名,甚至给鲁迅称作周作人的狗,然而和老师说话时,仍感到没有多少情热(虽然连这特点他都予以恭维)他深交的人物尚且如此。
要深切一点了解此人,恐怕还要多看他的文章。
比起交友时的内敛,周作人似乎更喜笔谈。
文章解释不清什么事情,然而能多一点告诉我们,为什么?比如他不直接指斥大哥,却耿耿于怀的谈纳妾,可见于这方面道德上的洁癖,似乎也说明,羽太讲了什么之后,鲁迅迟来的爱情,又相当的巩固了他的恶感。
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

收稿日期:2008 08 28作者简介:刘建朝(1984 ),男,福建大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文艺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现代文论。
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刘建朝(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要:周作人的个性言行一直受人关注与评说,而贯穿其中的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它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和附逆行为当中的功与过。
关键词:周作人;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新文化运动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275(2008)06 0037 02 周作人一生似乎是复杂的,由新文化运动的斗士转变为街塔里的 隐士!,又蜕变为汉奸而成为民族罪人,这使他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便充满了争议,新时期以来甚至掀起 周作人热!。
那么正确认识和评价周作人显得十分重要,客观地说,他对新文化运动有功不可没的贡献,但也有不可抹煞的丧失民族气节的事实,这主要应归为他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高举 科学!与 民主!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要把人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促成人的觉醒,周作人也积极倡导 人道主义! 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个人主义指 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和自我。
![1]它可划分为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前者强调处处从自己出发,但存在有利社会和他人的因素,即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后者的主体 在政治上往往流变为极端民主主义者,甚至流变为极端无政府主义者,在伦理道德上往往流变为极端利己主义者。
![2]人本主义(H uman ism)即人道主义,它的核心是要求把人性从神权、宗教及伦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可见二者有内在契合处,但个人主义偏重于个人和小我。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人本主义的周作人更像提倡个人主义,但在呼吁人的解放、尊重个人自由的环境,人们并未注意到人本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反而对他的 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十分支持。
浅论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

☆
文 学 研
究
☆
浅 论周 作人个 人 主 思 的形成 原 因 义 想
审
莹
渭南 7 60 ) 10 0
( 延安大学文学院 ,陕西
摘 要 : 五 四 ” 后 , 方 先进 思 潮 涌入 中 国 , 历 了近 现代 西 方 思 潮启 蒙 之 后 的周 作 人 ,个 人 ” “ “ 前 西 经 “ 、 自我 ” 意 识 已经 渗 等 透 和 积 淀 在 他 的 文 化 人 格 和个 性 心理 的 最深 层 。历 经 半 个 多世 纪 , 作 人 身 上 “ 人 主 义 ” 标 签 始 终 不 曾消 减 . 文就 周 个 的 本
原 因
周 作 人 读 二 十 四史 , 考察 中 国整 个 文 化 传 统 和一 切 固有 观 念 。历 史 使 他 认 识 到 : 过去 曾如 此 , 在 是 如 此 , 来 也 要 现 将 如此。 由此 可 知 所 谓 “ 书 ” 是 考 察 , 是思 考 。 来 他 说 “ 读 , 更 后 此 中 实 只 有 暗 黑 的新 宿 命 观 ” ① 就 是 看 穿 了 “ ,也 日光 之 下 无 新 事” 。 罢
从 3 O年 代 唐 i 何 其 芳 等 人 的评 论 文 章 . 直 到 新 时 期 叟、 一 曹 聚 仁 、 福 湘 、 志熙 、 东 、 理 群 、 王 解 刘 钱 陈思 和 、 郁 、 开 发 孙 黄 等 人 笔 下 ,都 多 多少 少 肯 定 着 周 作 人 身 上 的 个 人 主 义 印 痕 。 周 氏 个 人 主 义思 想 的生 成 , 是无 源之 水 、 本 之 木 。 那 么 , 不 无 他 的 个 人 主 义思 想 形 成 的主 要 根 源 都 在 哪 里 呢 ?
30年代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的困境

第33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1230年代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的困境林强(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30年代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是一个复杂的观念综合体,其中有西方个人主义关于人的独立、自由和发展的观念,也有以蔼理斯“中庸”思想为核心的生命本体意识,在时代的作用下二者相互渗透形成了30年代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趋向保守的总体特点。
更为内在的问题是,周作人对自我与理性的绝对坚执使他深深陷入了自以为真理的乌托邦心态之中。
关键词:个人主义;中庸;自我;理性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9-0040-04一引言五四时期,周作人以《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诸篇论文奠定新文学人道主义理论基石。
周作人的人道主义是以“灵肉一致”的自然人性论为基础,强调 个体生存的自然和精神属性。
他的人道主义逻辑起点首先是“使自己有作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利己又利他”。
这种人道主义并非“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而是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个性的解放与发展,这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五四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强大的理论武器。
正是这种重视个体尊严、自由与发展的个人主义成为周作人终生持守的信念。
[1]从20年代中后期以后,周作人对群众的狂信和盲从的反感已极为强烈,他建造起十字街头的塔,“想在喧闹中得安全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周作人的个人主义逐渐疏离了群众和现实思想斗争,企图在纯粹的思想自由中“自由而且写意”的活着。
到了1927年,国民党在清党中大肆屠杀革命者和群众,并严格钳制思想言论,这让周作人感觉到思想言论自由之难。
人_的文学与人的_文学_——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人”的存在是在种种社会关系中以一个“个体”加上另一个“个
体”再加上另一个“个体”的存在;只有“个体”的形式才是。人”最真实、具体的存在形式. 关键词:周作人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个体
用心细读一篇文章是难能可贵的,它可以指引你进入文 本的一切。细读周作人的《人的文学》,才发现,这篇理论
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二是人是从动物“进化” 的,重在进化,人逐渐从一般性动物中脱离出来,进化到高 尚平和的境地,社会属性才形成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人是一种进化的生物,他的内面生活,比动物更为高深, 而且逐渐向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周作人还进一步
“如今第一步先从人说起,生了四千余年,现在却还讲 人的意义,从新要发见‘人’,去‘辟人荒’”,“只因我 们自己愚昧,闻道太迟”。所以,周作人根据达尔文的进化 论思想提出了独特的“人学”理论,即人是“从动物进化的 人类”。这主要强调两层意思,一是人是从“动物”进化 的,重在动物,人有跟动物一样的生理欲求,肯定了人的自 然属性存在的合理性,“所以我们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
∥
龇
寺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人"的文学与人的。“文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一论周作人《人的文学》
o郑块金
摘
要:从。人。到“个体”之“人”,实际上是“人”的认识史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它道出了“人’存在的 “人”不是天
真正形式.这是周作人《人的文学》揭示的第一个重大命题。继而他又提出:在更为具体的意义上, 然的以“人(群体)”而是以“个体”而存在;
●■…-_…●●…●■…●■…●_…●●…●_…●_…●_…●■…●■…-_一
这篇散文,脍炙人口,感人肺腑,其主要原因是它充满 着诗意。美丽的想象和新颖的意境,精炼而富于美感的语 言,三者有机地结合,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论对江 南的雪、雪野,还是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也不论对明艳剔 透的雪罗汉,还是对朔方的如粉、如沙的雪花,作者都是以 饱蘸感情的笔触,予以形象的描绘,借雪景来抒发自己内心 的感情,托形象来寄寓自己深刻的思想。正因为《雪》不是 鲁迅抒情散文的语言,总是精粹简洁,具有生活的鲜明色彩 和动人的旋律。如作者写江南的雪景,语言华美,文采风 流,柔美之中又不乏健美;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语言,朴素 形象,生活气息很浓,虽然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藻或夸张的笔 墨,但孩子们的鲜明个性、雪罗汉的幽默神态却跃然纸上; 写北方雪景的语言,热烈、瑰丽,抒发了作者面对冷酷现实 的战斗豪情。总之,这篇散文,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托物 言志,寓意深刻,做到了形式和内容、文字的美和思想感情 的美的高度统一,每读之,便觉得有一股浩然之气,荡人心 胸,开人眼界,促人振奋。
周作人的美文主张及其意义

周作人的美文主张及其意义周作人是中国近现代的学者、社会活动家、文化评论家,他的美文主张主要体现在他的《吾国与吾民》一书中。
这本书是周作人于1923年发表的,是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也是他对于中国文化、社会、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1.追求人的完美。
周作人认为,人是有智慧和道德的动物,应该追求道德的完美,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
他认为,人应该学会宽容、正直、公正和有爱心,不仅要注重自我完善,也要关心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倡导民主思想。
周作人主张建立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他反对专制主义和官僚主义,主张人人平等、人人有发言权、人人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他认为,民主社会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保障人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3.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周作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智慧和道德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他主张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提倡实践教育和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在现实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4.探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周作人主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他认为,中西文化有着各自的优点,互相借鉴会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制度,同时保留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周作人的这些美文主张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追求人的完美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注重个体的精神自由,尊重他人的权益,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其次,民主思想的倡导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主社会能够实现人民的权益,保障个体的自由,促进社会的公正与稳定。
我们应该注重民主意识的培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民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更加突出。
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也是提升整个国家素质和发展的关键。
我们应该注重教育体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
个人主义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个人主义者的人道主义情怀作者:黄晔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3期摘要: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道主义创作和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率先融人道主义于文学之长河,将文学内涵大大延展,其隐士身份又铸造个人主义者的气质与内蕴,面对满目疮痍之中华大地,以人道主义者的喉舌发出悲悯济世的呼号。
关键词:周作人;人道主义;人的文学;个人主义中图分类号:I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9-0010-021918年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人的文学》之后,立刻引来了诸多学者的热烈讨论。
从此也展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关于人道主义的创作和研究的序幕。
胡适充分肯定了人道主义在文学革命中的建设性意义。
周作人在散文、小品文、随笔、书信等多种形式作品中不断丰富、延展人文主义的内涵。
同时,周作人对于其时代的政治采取疏离的态度,他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在作品中又多有隐逸之风。
既拥有人道主义又兼具隐士性格。
探寻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意义,当由此为发端,才能走得更深更远。
一、开人道主义融入文学之先河人道主义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代表着希腊古典文化精神实质,提倡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
回顾文学革命发生前期,自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开始,中国面临着各种内忧外患,中华民族也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黑安与光明、守旧与维新、灭亡与变革的论证达到了白热化。
正值此时,来自欧美、日本与苏俄的多种思潮纷纷涌入中国。
在中国当时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人道主义在中国被赋予了更具时代使命的内涵。
它更加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关注自我价值和人格权益的同时,增加了关注社会的热情。
人道主义关注的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这与一批主张变革的知识分子反对守旧,挣脱封建束缚的愿望达成了一致。
“五四”从一开始便树起了反封建、反传统文化、高扬科学与民主的大旗。
“五四”时文学革命更肩负起对腐朽封建文化改造的社会责任。
他们从探索中国社会现状和前途出发,逐渐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价值,从对自我地位和人格权益的审视中又增强了关注社会的热情。
周作人《人的文学》的主要内容

周作人《人的文学》之再思考周作人《人的文学》提出的“人的文学”这一概念,意在反对当时文坛上盛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他认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过于关注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而忽略了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
而人的文学则主张文学应该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强调文学是人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揭示和表现。
周作人认为,人的本质力量在于其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能力。
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本能的生活,二是内面生活。
本能的生活是人的生存基础,包括饮食、男女、自卫等自然本能。
而内面生活则是指人的精神层面,包括思考、情感、感受等人文本能。
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人的本质力量就在于其能够在这两个方面得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
在周作人的理论中,人的文学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人的文学强调的是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人的文学是一种人道主义文学,是一种关注人的本质和生活状态的文学。
然而,周作人的文章在当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今人们对他的理论观点也存在不同的解读和争议。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的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当时文坛上既有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
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是一种重新审视和反思既有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的文学思想,而这种反思和重新审视在当时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
今天的文学环境已经与五四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文学的审美标准和文学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对周作人的理论观点进行再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思想和理论,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和重新审视既有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从而推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文档结尾】:综上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是一篇重要的文学理论文章,其提出的“人的文学”概念,意在反对当时文坛上盛行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主张文学应该关注人的本质和人的生活。
周作人的理论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思考和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和重新审视既有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从而推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

简析周作人的“人的文学”主张周作人更多地思考与探讨新文学的思想内容建设,他提出“人的文学”的主张,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文学观和他的社会理想,他想通过文学把人的发展同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1918年12月,周作人在《新青年》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主要是社会底层人们的“非人的生活.”作家要以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为人们展示理想的生活,促进健全发展.要求文学中能够写出人性,文学内容的革新变得重要起来,毫无疑问,中国长久的礼教的束缚下,文学内容多是陈腐的,也是这些礼教的再现,缺乏人性的.因此,内容的革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周作人提出的“人的文学”,是以人道主义为本的“为人生的文学”,其实质是人性的,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文学界提供了理论基础.周作人还明确提出思想革命的主张,他认为“中国人如不真是‘洗心革面’的改悔,将旧有的荒谬思想弃去,无论用古文或白话文,都说不出好东西来”.强调“文学革命上,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他把新文化运动高扬的思想启蒙精神灌注于文学革命,把文学革命从偏重语言文字的变革推向思想内容的革新,对新文学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一、“人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人学”是周作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思想基础,也是贯穿于他整个散文创作的思想中心。
周作人这一代知识分子在刚刚开始接触社会人生,思考社会问题时,就强烈感受到了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危亡的现实威胁,并由此产生了振兴中华的使命感。
作为其中的一分子,周作人也在积极思考着振兴民族的道路问题。
同时,作为东方古老封建大国的知识分子,他又敏锐地感受到了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栽害人性、否定个体价值所造成的精神痛苦,渴求着人性的全面解放和发展。
1908年前后,以《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和《哀弦篇》等文言论文的公开发表为标志,周作人以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界。
评周作人的人道主义思想

_
- - 一 - :-一 : :・ i l - I _ 器毒 :
评 周 作人 的 人 道 主 义 思 想
9
张杨 莫
( 河 北 民族 师 范学 院 河 北 承德
中 图分类 号 :1 2 0 6 文献 标识 码 :A ,Βιβλιοθήκη 0 6 7 0 0 0 )
作者 简 介 :张 杨莫 ( 1 9 9 4 一) ,女 ,汉族 ,河 北衡水 人 ,河北 民族 师 范学 院学生 ,汉 语言文 学专业 。 文章 编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0 4— 0 0 1 8— 0 1
周作 人在 散 文 、新 诗 、新 文 学 等方 面有 不 同 的主 张 ,我 将 要 局 限于 中国人 ,还看 到 了人类 。他 说 : “ 人 类 的命 运是 同一 的。 所 从他的 《 人的 文学 》 中来 探 讨 他 的理 论 主 张 中所 体 现 的 人 道 主义 以我 要顾 虑我 的命 运 ,便 同时 须顾 虑 人类 共 同 的命 运 。 ” 周 作 人 的 思 想 。周作 人 的人 道 主 义 思想 内涵 是 个 人本 位 的人 道 主 义 。 自然 思想 体现 了一 定 的人 类 命 运 共 同 体 意 识 ,是 非 常 具 有 预 见 性 的 , 人性 论和 个人 主义 是他人 道 主 义思 想 的两 大 理 论 支 柱 。他 的人 道 2 1 世 纪 的我 们越 来越 感 受到 命 运 共 同体 的影 响 ,周 作 人 在他 那 个 主义 关怀 体现 在他 对现 实 人 生 的思 考 ,尤其 是对 妇 女 和儿 童 的关 时代 便提 出 了人类 共同命 运 的观点 ,这种 大局 观值得 我们 学 习。 注 。他 的艺术 理想 体 现 在 他 的 人道 主义 社 会 理想 的建 设 ,然 而 他 2 艺术理 想 的人 道主 义理 想破 灭 了 。我 们 不能 否认 他在 “ 人 ” 的 觉 醒 和确 立 周作 入不 仅把 人道 主义 当做 道 德规 范 来 坚 持 ,而且 把 人 道 主
意义与价值的背离——对周作人“个人主义”观念的另一种阐释

(个体化”“ “ 、个人化 ”“ 、个性化 ” )一词出现于 1 世纪初 , 9 而 i idas e“ 人主义” “ n v ul (个 di i m 、个体 主义 ”一词 直到七月 )
帝制年代才出现。翻 简 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个人 主义” 《 给“
,
为周作人赢得 了相 当高的社会声誉 , 也奠定 了其文 坛
领袖 的地位 。 在文 中 , 周作人 - 1 2 0 - 2 0
作者简介 : 刘洋, 湖南常德人 , 南师 范大 学文学院现 当 湖 代文 学专 业硕 士研 究生。
维普资讯
法语中 , r nat “ 人”“ 格”一词早 在文艺复兴时 p s nl6 个 e o i( 、人 )
代就已出现 。 但是 在 1 世 纪之前很少使用。id i a ao 8 n i d lt n v u ii
“ 个人” 英文中对应 的单词是 “ d i a , 在 i i d l 而与“ nvu” 个性 ” 相
11 年周作人在 《 98 新青年》 5 第 卷第 6 号上发表《 人的
文学》 一文 。 成为 “ 四” 五 初期 文学理论 建设 的重要作 品之
一
济 、 化各方 面 的配合 , 西方社会 文化价 值 目标一 种瓜 文 是
熟蒂落的合规律结果。 个人主义” “ 这个术语最早的用法是 法语形式的“ d i a m ”来 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 i id l e , nvui s 其所谓根源——启蒙运动思想——的普遍反应。IP ) l 2在 l (
种不同语言之 间的关 系。“ 四” 五 时期 , 西方的各种观念都 是通过翻译传人 中国。翻译 是一种 语言转换 活动 。 将一 种
30年代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的困境

第33卷第9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 ol.33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ep.201230年代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的困境林强(福建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30年代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是一个复杂的观念综合体,其中有西方个人主义关于人的独立、自由和发展的观念,也有以蔼理斯“中庸”思想为核心的生命本体意识,在时代的作用下二者相互渗透形成了30年代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趋向保守的总体特点。
更为内在的问题是,周作人对自我与理性的绝对坚执使他深深陷入了自以为真理的乌托邦心态之中。
关键词:个人主义;中庸;自我;理性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09-0040-04一引言五四时期,周作人以《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新文学的要求》诸篇论文奠定新文学人道主义理论基石。
周作人的人道主义是以“灵肉一致”的自然人性论为基础,强调 个体生存的自然和精神属性。
他的人道主义逻辑起点首先是“使自己有作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利己又利他”。
这种人道主义并非“悲天悯人”或“博施济众”的慈善主义,而是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个性的解放与发展,这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是五四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强大的理论武器。
正是这种重视个体尊严、自由与发展的个人主义成为周作人终生持守的信念。
[1]从20年代中后期以后,周作人对群众的狂信和盲从的反感已极为强烈,他建造起十字街头的塔,“想在喧闹中得安全地”,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周作人的个人主义逐渐疏离了群众和现实思想斗争,企图在纯粹的思想自由中“自由而且写意”的活着。
到了1927年,国民党在清党中大肆屠杀革命者和群众,并严格钳制思想言论,这让周作人感觉到思想言论自由之难。
周作人的人生态度

周作人的人生态度周作人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其人生态度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他的人生态度可以概括为“敢为天下先、自强不息、追求真理”。
首先,周作人敢为天下先。
他早年虽然已有优秀的文学成就,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勇敢地跨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开始涉足历史研究和哲学思考等领域,成为综合文化领域里的一匹黑马。
他还在传媒行业开创了自己的创办杂志、报纸等媒体机构的事业。
周作人在媒体界遵从客观真实、公正守法、互相尊重、共同发展的行业规范,通过自己的工作影响了众多读者,成为一个公信力突出、良心善道的代表人物。
周作人的这种敢于创新、勇于拓展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周作人的人生态度还在于自强不息。
周作人立志于“一直学习、不断提高、自我超越”,并将这种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他从早年开始就不断努力地学习,不仅读了许多经典著作,还时常去与知识渊博或有创造力的人沟通交流,走出了自己的成长路。
在其治学之道中,每当遇到学问中的困难或矛盾之处,他都善于跨学科思考,并通过全面的研究及个人的实践证明理论的可行性。
他在学习与研究的道路上,不断上进并取得不俗的成就,都离不开他的自信、心思细腻、勇气和好奇心。
最后,周作人对于追求真理的态度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倡导“求真理、学做人、用意志”的人生哲学。
他重视人性的高尚,认为人需要以有意识地探究真理作为终极逐求的源泉。
与同行者相比,周作人执念与他人不同,在于他更看重实现对人、自然及艺术等各等追求的平衡,他所追求的,并非一味的自我意淫,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这种精神与态度,值得我们深入领悟。
总之,周作人的人生态度无疑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领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充满勇气,积极拓展自己的能力与视野,一直前行。
我们还需要永葆进取之心,不断提高自我,追求真理与自我完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更加自信、坚毅、宽容和博爱的态度,欣然迎接每一个新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 08 28作者简介:刘建朝(1984 ),男,福建大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7级文艺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现代文论。
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刘建朝(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摘要:周作人的个性言行一直受人关注与评说,而贯穿其中的是他的个人主义思想,它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具体表现为新文化运动和附逆行为当中的功与过。
关键词:周作人;个人主义;人本主义;新文化运动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8275(2008)06 0037 02 周作人一生似乎是复杂的,由新文化运动的斗士转变为街塔里的 隐士!,又蜕变为汉奸而成为民族罪人,这使他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便充满了争议,新时期以来甚至掀起 周作人热!。
那么正确认识和评价周作人显得十分重要,客观地说,他对新文化运动有功不可没的贡献,但也有不可抹煞的丧失民族气节的事实,这主要应归为他的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高举 科学!与 民主!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要把人从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促成人的觉醒,周作人也积极倡导 人道主义! 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个人主义指 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和自我。
![1]它可划分为一般个人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前者强调处处从自己出发,但存在有利社会和他人的因素,即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社会!;后者的主体 在政治上往往流变为极端民主主义者,甚至流变为极端无政府主义者,在伦理道德上往往流变为极端利己主义者。
![2]人本主义(H uman ism)即人道主义,它的核心是要求把人性从神权、宗教及伦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可见二者有内在契合处,但个人主义偏重于个人和小我。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人本主义的周作人更像提倡个人主义,但在呼吁人的解放、尊重个人自由的环境,人们并未注意到人本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区别,反而对他的 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十分支持。
周作人认为: 第一,人在人类中,正如森林中的一株树木。
森林盛了,各树也都茂盛。
但要森林盛,却仍非靠各树各自茂盛不可。
第二,个人爱人类,就只为人类中有了我,与我相关的缘故。
∀∀如不先知自爱,怎能#如已∃的爱别人呢?至于无我的爱,纯粹的利他,我以为是不可能的。
![3]6这为后来周作人思想转为 一般个人主义!和滑向 极端个人主义!铺下基础。
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形成于多元文化背景上:(1)西方基督教文化,他认为 现代文学上的人道主义思想,差不多也都从基督教精神出来。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 我最爱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人,因为他们有一种非礼法主义显现于艺术之中。
日本新村运动思想,他赞美这种社会协力与个性自由发展统一的精神。
(4)英国性学家蔼理斯是周作人自认为最为佩服的一个思想家,吸收其排斥宗教的禁欲主义的观念和 生活之艺术!的思想等。
(5)中国的儒释道传统思想对周作人也有一定影响。
正是这些文化质素与周作人精神气质相渗透融合,塑造成他的个人主义思想,这既使他对中国新文化做出独特贡献,也促成沦为民族罪人的悲剧。
二白话文运动中周作人提出文学的实质是 人的文学!,作者需以人道主义思想对人生加以记录研究,写正面的理想生活或写侧面的平常生活或非人的生活,态度是 希望人的生活,所以对于非人的生活,怀着悲哀或愤怒。
![3]7他提倡的 平民文学!认为应以普通的文体和真挚的情感记录普遍的思想与事实,但 平民文学决不是慈善主义的文学。
在现在平民时代,所有的人都只应守着自立与互助两种道德,没有什么叫慈善。
![3]14这种 为人生!派主张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这一阶段周作人的思想便可称为 个人主义的人本主义!。
由于个人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当 五四!低潮期到来时,周作人的文学观也发生了转变。
他退缩到 自已的家园!,站到了 为人生!与 为艺术!之外: #为艺术∃派以个人为艺术的工匠,#为人生∃派以艺术为人生的仆役,现在却以个人为主人∀∀![3]41他以文学进化观作支撑, 古代的人类的文学,变成阶级的文学;后来阶级的范围逐渐脱去,于是归结到个人的文学,也就是现代的人类的文学了。
![3]356强调文学独立性与无功利性,有利提高文学的艺术性并纠正当时文学宣传工具化的倾向,另外又肯定作品使人共鸣和充实的效果。
他实质是 主观为自已,客观为他人!,即周作人 一般个人主义!思想的体现。
值得补充的是,重视个人尊严与自由的周作人在文学批评上持宽容态度。
他认为文章里表现正常爱情是合理的,并为汪静之的%蕙的风&进行辩护。
他还关注妇女与儿童问题,写下了%妇女问题与东方文明&、%娼女礼赞&、%童话略论&、%儿童的文学&等一系列文章。
可见他曾有过的热情和 浮躁凌厉!是毋庸置疑的,但深层上应看到对人尊严的弘扬是个人主义思想应有之义,他实质是对个人主义思想∋37∋第7卷 第6期2008年12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 U RN A L O F H U A IBEI P ROF ESSI ON A L A N D T ECH NICA L CO L LEG E V o l.7N o.6Dec 2008的宣扬。
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在特定时期迎合了社会需要,为新文化建设和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
三随着新文化运动介入政治因素,知识分子面临着一次道路上的选择,到底是走通过政治力量来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还是坚持在文化阵地上的个人主义?这是当时的政治对文化干预的结果,大多数知识分子在这次分化中都向传统的文化模式回归了。
![5]对个人主义者而言,政府的目的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和个人的生命自由,但当时政府不但无法保障人们利益,相反地践踏了个人的自由权利,周作人对此产生失望和不满,认为倘若用了什么名义,强迫人牺牲了个性去侍奉白痴的社会, 美其名曰迎合社会心理, 那简直与借了伦常之名强人忠君,借了国家之名强人战争一样的不合理了。
![3]40-41他转向对个人主义思想的维护,有些鼓吹国家主义的人对于个人主义竭力反对,不但国家主义失其根据,而且使得他们的主张有点宗教的气味,容易变成狂信。
![3]98但在政治为主题的年代,个人主义既不符大众需要也无法与主流的集体主义相抗衡,他难逃时人的批评:他所需要的,倒是消极,是个人主义。
∀∀知堂先生虽然以为#明智的人∃可以不必关心所谓时代,然而事实上,时代是决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们的。
![6]唐弢准确地将周作人的逃避归为个人主义。
而周作人个人主义思想已根深蒂固,他难于走回大众中去,也绝无可能抱着个人主义思想与世隔绝,时代是决不会轻易地放过!的。
周作人后来走向极端 附逆日本,研究者对此例举了多种原由,比如国家民族观念的淡薄、暗杀事件的威胁、对日本文化的亲近、妻子的日本人身份和对民族的悲观论调等。
这些解释有其片面合理之处,但真正根源应是个人主义思想的极端化。
当外界力量强大到胁迫周作人生命安危时,他首先考虑个人生存权!,并从一般个人主义走向极端个人主义。
抗战前外界没有给周作人施加这种强制力(有也只是舆论力量),而抗战时的特殊环境使他获得这种蜕变的机会,他曾说,我们从理性上说应爱国,只是因为不把本国弄好我们个人也不得自由生存,所以这是利害上的不得不然,并非真是从感情上来的离了利害关系的爱。
![3]97凡事从利已角度考虑,他轻易地就把抛弃国家从观念表现为实际行动,并赋予传统的穷则独善其身!新的解释 其独善!是赤裸裸的极端利已,即极端个人主义!的体现。
总之,周作人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曾热情地提倡为人生!的人道主义,但这是以个人主义为内核的人道主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仍对个人主义坚信不疑并退缩到自我的小天地,以致看不清历史前进的方向,甚至走上附逆之路。
个人主义思想以三种程度不同的形态贯穿他一生(特指解放前),它既成就了周作人,又扼杀毁灭了他。
周作人作为20世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研究他的思想内核及变化历程,对如何看待个人主义思想及如何给21世纪知识分子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一种定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1]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06.[2] 夏伟东,李颖,杨宗元.论个人主义思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3] 周作人.周作人经典作品选[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4] 周作人.周作人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325,181.[5] 陈思和.关于周作人的传记[M]//孙郁,黄乔生.研究述评.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224.[6] 唐弢.泛论个人主义[M]//孙郁,黄乔生.是非之间.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30.责任编校:王志蔚On the Zhou Zuoren∃s Idea of Individu alismLIU Jian chaoAbstract:T he w ords and deeds of Zhou Zuoren's perso nality has alw ays been co ncer ned and said,w hat runs through it is his idea of individualism,w 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namely humanism o f indiv idualism,and the g eneral individualism and ex treme individualism.The result of them is the merits or demerits in New Cultur e Mo vem ent and retro grade incident.Key words:Zhou Zuoren;individualism;humanism;New Culture M ovement∋38∋刘建朝/论周作人的个人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