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秘法》
易筋经之十二大劲
易筋经之十二大劲易筋经经义堂编辑十二大劲功夫,亦称易筋经内外经之外经,此练力练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务须严谨有恒,戒酒色。
日夜行五、六、七次,工无间断,食饭四、五顿。
专心练习至百日,能长千觔之力,此指少壮者言也。
即软弱无力之人,亦可练至五六百斤。
倘年老精气不足者,肯如法操练,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病。
在熟练的基础上,结合气功的“意守丹田,以意导气,以气推力,握时吸气,松时呼气”。
易筋经的外经是需要练紧的,紧是一个初学者应具备的,需要指出两点:一、紧不是单一的肌肉之紧,是需要意念、气、血、周身皮毛,以及周身脏腑器官协调统一;也就是在紧的一瞬间把身体的力量和内在机能有效的调动起来。
二、由紧到松必须要协调统一和相互配合,绝不能—味的紧,应是由紧到松、由松到紧、瞬间即紧、瞬间即松。
需要意念与劲力相挣,气与力相合,同时达到内壮脏腑,外润肌肤的功效。
它是为具备武术技击各方面素养而进行的针对训练,与于祖源所传的易筋经十二式(内养经)有本质的不同。
一个是服务于技击,一个是服务于养生的:虽然二者都对技击与养生有一定功效,但毕竟有主次之分。
外经训练主要是针对于人体的筋骨和气血、肌肤,较系统的训练,外经的初级阶段——易筋。
就易筋而言,传统训练方法分开筋、润筋、养筋三种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易筋不是单一的拉筋或者拔筋(挑筋),因为长期伸拉会使其人体之筋加速老化、失去弹性;正确的练法应是在筋拉开的同时给其补充养分,来润养其筋,更好的增加弹性,延缓其自然老化。
开筋、开骨始终是传统武学功力修炼的必修课。
开筋只是基本功,单纯开筋是不能达到易筋、易骨、易髓的应有的效果。
如要达到易髓的境界,还需进行开骨的训练。
这涉及到开骨、润骨、透骨的过程,经过这三步的训练,才可进行易髓的训练,使人体的机能产生质的变化。
十二大劲的练法一般开始有两种,一种为逐层以力加紧,紧张筋肉以求力;一种为松紧转换,紧后即松,松过再紧。
一般学者开始练习时候,首用层层加力的方式以求上体筋肉能够获得较多刺激,有助于人体对力量的精确掌控的确立,一到三个月后,再以松紧转换的练法来坚持练习,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获得武学基础的效果;开始即以松紧转换的练法来进行,并非不可,但初学者多不能对自己的筋肉的控制和力量的使用没有深度的体会,则有低效的可能,对于熟练者,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形意拳的十二劲法
明劲在三体势中的练法是主于合而刚,在五行拳中的练法是主于整而发。在明
戏的练习中,又有僵中之刚和柔中之刚两种区别,僵刚与柔刚主要的区别部位在 于上肢 和手。僵刚是初学形意拳者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学者还未换过劲来, 一时 还不能抛开自己本身原有的僵力,所以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 都极力 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 体现 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因此要求学者在练习之中,要逐步将这种 僵力 ,换为圆活灵巧之劲,其具体方法主要有:
绝劲 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在太极中称为颤劲。绝劲是内 家拳中取胜于人的重要劲节和技法,它所运行的距离最短,爆发的冲击力最大,所 以也 是最容易造成敌人伤残的劲节。绝劲的特点是:果断凶猛、刚脆爆突。故在《拳道集 录 》中云:“以柔用刚方为真急,以柔用急方为真刚”。“柔若绳之系,汉如冰之清”, 犹如山崩地裂一般,爆发只在一瞬间。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 田之气 的集聚吐发。当然也不能脱离三节合一、四梢齐起、五行俱闭、六合为一的重要要 领。 总而言之,踏、扑、裹、舒、绝五劲,在形意拳中又称为五绝。下肢踏劲要钻,上肢 裹 劲要合,全体扑劲要猛,经筋舒劲要拔,劲气之绝要毒。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 舒 要绝,绝要绝,一绝才能无所不绝。拳经云:踏者如踏毒物也,扑者如猫虎之扑物 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1840 更新时间:2008-7-14
武术的劲,是指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即闪展腾拿、吞吐化泄、引进落空、侧身调膀 等运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最大特点是在意识的支配下,通过气 息的吐纳和肌肉筋骨舒展伸缩的有序变化而产生的。 所谓“意识支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内部呼吸和肌肉伸缩的控制而言。演 练形意拳特别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合,要求意到、气到、劲到,也就是意、气、劲、形 的高度统一。拳谱中讲:“心之所发为之意,意之所向为之拳”,充分说明了形意拳 的最大特点。意、气、劲、形的统一,既能使全身之内力凝聚为一个整劲,又能使这 一整劲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身体的某一部位瞬间爆发出去,达到破坚击锐的超 常力量。本文主要是就形意拳法中,对这种在意识指导下,瞬间爆发出来的劲力加 以较系统的阐述,以期对形意拳爱好者起到一个参考和辅导作用。 形意拳的劲,归纳起来有十二种劲力,这十二种劲力在技击攻防的应用中各有侧 重,现将这十二种劲力分别阐述如下。 一、内劲 所谓内劲,是指通过形意桩功(三体式)套路的演练而获得一种能随意识转换方向 、变化大小与强弱的一种力,因为这种力的运转特点是隐蔽于内而不显于外,故名 “内劲”,例如同行们常讲的“气沉丹田”、“气冲百合”、“迈步如生根”等等,都是指“ 内气”而言。“内劲”的锻炼,贵在以意识来引导动作,以呼吸来配合力的蓄发,从而
十二大劲法详述
一、直劲在手法上叫手袖手,手袖手又叫两仪手,在方位上出在西方,西方属金,蹭蹭音打直劲,出手为阳打出去为阴,左属阳,右属阴,拳背属阳,拳心属阴。
按照太极图所示,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拳心向里,拳背向外;练时分双手和单手,定步和活步;双手做时为马步,提着腰劲,挂着顶劲,气沉于丹田,松肩坠肘。
两手在胸前交叉画立圆,打出去,臂伸出九分而止,握拳发力,握拳时是空拳,空为响,响为灵。
单手做时为弓步,方法同上。
练好定步后再练活步,不管是定步还是活步,都要做到,手脚齐动,上下音合。
从养生来说,人身体五脏的肺,在五行上对应是金,肺气充盈,肺动如雷鸣。
在练功时,握拳不发力,如练太极,滋养肺脏。
直劲又曰直灵劲,是长距离的发劲,也是入门必练劲法之一,点打的主要穴位是颤中穴、气海穴、分水穴。
二、里勾劲在手法上叫混元手,在方位上出在东方,东方属木,掂阳扔阴打邪劲,阳掌变阴拳。
混元者,无气之始也。
寓意天地初开,阳气上升,阳在上;阴气下降,阴在下。
拳背属阳,拳心属阴;因而拳背在上,拳心向下。
练时也是定步和活步之分,马步扎好,提着腰劲,挂着顶劲,气沉于丹田,松肩坠肘。
双手在胸前交叉画斜圆,一手拔,另一只手握拳发劲,拔和发劲是同时的,一个点,一个音。
从养生来说,肝脏在五行上对应属木,锻炼此劲对肝脏有好处,肝脏得到滋养,肝动似箭声;在中医上有疏肝理气之说,特别是那些应酬多,经常喝酒的人士,能减轻些肝脏的负担。
但要轻、柔去练,不要上来练就发劲,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爱好者,待内气充盈、劲稳、气畅后,才可发劲。
里勾劲也属于长劲、大劲。
点打的主要穴位,有期门穴、章门穴、太阳穴、后血海穴、后气海穴。
三、篡劲在手法上叫无极手,在方位上出在南方,南方属火,扑扑阴,出手平掌为阴,打出去变拳为阳。
无极者无形也,即无上无下,无形之意,外形实意,为虚意;内无之形,为实意。
即无极手点穴的手型是拳心向上,拳背向下。
篡劲练法也是分定步和活步,弓步扎好,身法同上,右弓步右手打篡劲,左手在胸前画立圆,右手在身体右侧画立圆斜的抛物线打出去,成手时变掌为拳,向右前发力,左边同样。
心意拳12把劲
心意拳12把劲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原文: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
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
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
也可想象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
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
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
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原文:心头燃,发冲冠;内动随,似箭躜;力贯筋,梢拨起;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
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拋于天际。
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
以上二把为?的力。
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
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
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原文:交贵意,火烧身;势崩翻,籍灵根;意动如,拳似炮;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
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
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原文:抖擞神,两臂伸;擎碑过,顶千钧;凌空搠,神功显;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
超快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
我国历代著名武术家大多数喜练易筋经,将之作为看家养生功夫。
陈盛甫教授生前所传授的易筋经被武林人士称为地功门绝学之一。
在地功门中又称其为十二大劲功,偏于练力。
习练时配合呼吸,运用内家功法,静中寓动,调节身体内脏机能,练气练力,易筋通脉疏络,意、气、神并行,可达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增强功力之功效,是不可多得之养生长寿功法。
陈盛甫先生寿近九十时身体仍然健壮,当与习此功有很大关系。
下面是这套秘传地功门十二大劲功法的详细习练法。
预备式——无我无为入定式每日清晨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场所,面向东方,迎着东升旭日,自然站立,双手自然环抱于丹田处,调整呼吸,全身由头至脚逐节放松,通身不用任何拙力,采用腹式呼吸法,使自己意念集中到丹田。
静气宁神,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使大脑处于一种似觉非觉的安静状态,无我无为,此即为入定式。
待入定约15分钟后,可按照下列程序逐式进行演练。
练习第一式如自我感觉已很纯熟时,方可继续练第二式,依次类推,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第一式:按掌由预备式始,左脚向左横迈一步,两腿缓缓分开与肩同宽。
两脚尖朝前微分呈八字形,约成75度角。
双手由丹田处缓缓回收至身体两侧,两臂同时内旋,双掌同时向上翘起,使手臂与手掌间成90度角,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十指可最大限度地向上翘起。
吸气时,双肘微微上提微屈,双掌自然随之向上抬起;呼气时,双掌随臂下沉,自然向下按压,气沉丹田,内劲直贯双掌。
心中默数49次,意念随呼吸而行,且气贯两掌,整个动作须着力而行,一提一按是为一次,自会感觉有一种酥麻之感由掌心到十指尖、虎口、曲池,直达肩井穴。
第二式:翘指接上式,双臂屈肘缓缓上提,至双掌与腰部平行时,拇指指向腰眼,掌心朝下,再将双掌其余四指依次扣于掌心成握拳状,拇指着力上翘49次,意随呼吸而行。
以自觉从虎口合谷穴产生一种酥麻感传至肘部曲池穴为佳。
此式实作起来相当费力,但对于习练劲力、功力亦相当有效。
学者切不可畏难而半途放弃。
易筋经外功
两肘尖往后用力,数四十九字。
第七式
前式已毕,将身往后一仰,以脚
尖离地为度,趁势将两手分开,直与
肩齐,虎口向上,数一字,拳一紧,
想两拳往后排,胸微向前合,数四十九
字。
第八式
前式已毕,将两手收回,两拳向前合对,
与第四式相同,而不同者,手直肘不微曲,拳
相近,只高五六寸远,数一字,拳一紧,亦
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此练力练气,运行易筋脉之法
也。务须严谨有恒,戒酒色,日夜行五六七次,工无间断,
食饭四五顿,专心练习至百日,能长千斤之力,此指少壮者
言也。即软弱无力之人,亦可练至五六百斤,倘年老精气不
足者,肯如法操练,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
病,真神妙也。
第一式
面向东立,目上视,两脚站平,宽与肩齐,
易筋经外功有叫十二大劲,共十二式,但下图只有十一试(第十二式为收功式无图)图说对应图依次为从左到右的顺序
十二大劲图说
凡行练力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
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行第一式,
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
合,数四十九字。
第九式
前式已毕,将两拳收回两乳之上,即
抬起翻拳,向前起对鼻准头、拳背、食
指、大节骨去鼻准二三寸,数一字,拳一
紧,数四十九字。
第十式
前式已毕,将两手外抵合,数四十几字。
第十一式
前式已毕,将拳翻转至脐下两膀,以两食
指大节离脐一二分远,数一字,拳一紧,数四
十九字毕,吞津三口,随气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
心意六合拳练功心法——十二把劲意
心意六合拳练功心法——十二把劲意心意六合拳名家杨祥麟先生拳照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原文: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
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
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
也可想象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
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
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
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原文:心头燃,发冲冠;内动随,似箭躜;力贯筋,梢拨起;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
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抛于天际。
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
以上二把为?的力。
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
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
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原文:交贵意,火烧身;势崩翻,籍灵根;意动如,拳似炮;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著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着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
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
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原文:抖擞神,两臂伸;擎碑过,顶千钧;凌空搠,神功显;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
陈盛甫地功门十二大劲功
陈盛甫地功门十二大劲功地功门十二大劲功目录1地功门十二大劲功2第一式:按掌3第二式:翘指4第三式:握固5第四式:平握6第五式:举握7第六式:鼻拳8第七式:担拳9第八式:压趾10第九式:耳拳11第十式:山拳12第十一式:脐拳13第十二式:端拳14结语编辑本段地功门十二大劲功陈盛甫(传授)我国历代著名武术家大多数喜练易筋经,将之作为看家养生功夫。
陈盛甫教授生前所传授的易筋经被武林人士称为地功门绝学之一。
在地功门中又称其为十二大劲功,偏于练力。
习练时配合呼吸,运用内家功法,静中寓动,调节身体内脏机能,练气练力,易筋通脉疏络,意、气、神并行,可达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增强功力之功效,是不可多得之养生长寿功法。
陈盛甫先生寿近九十时身体仍然健壮,当与习此功有很大关系。
下面是这套秘传地功门十二大劲功法的详细习练法。
预备式——无我无为入定式每日清晨选空气新鲜、环境幽静的场所,面向东方,迎着东升旭日,自然站立,双手自然环抱于丹田处,调整呼吸,全身由头至脚逐节放松,通身不用任何拙力,采用腹式呼吸法,使自己意念集中到丹田。
静气宁神,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使大脑处于一种似觉非觉的安静状态,无我无为,此即为入定式。
待入定约15分钟后,可按照下列程序逐式进行演练。
练习第一式如自我感觉已很纯熟时,方可继续练第二式,依次类推,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编辑本段第一式:按掌由预备式始,左脚向左横迈一步,两腿缓缓分开与肩同宽。
两脚尖朝前微分呈八字形,约成75度角。
双手由丹田处缓缓回收至身体两侧,两臂同时内旋,双掌同时向上翘起,使手臂与手掌间成90度角,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十指可最大限度地向上翘起。
吸气时,双肘微微上提微屈,双掌自然随之向上抬起;呼气时,双掌随臂下沉,自然向下按压,气沉丹田,内劲直贯双掌。
心中默数49次,意念随呼吸而行,且气贯两掌,整个动作须着力而行,一提一按是为一次,自会感觉有一种酥麻之感由掌心到十指尖、虎口、曲池,直达肩井穴。
马国兴论述:十二大劲
内功十二大劲注解第一大劲曰:底练底者,足也。
练者,练之于地也。
凡遇敌之时,百般用劲,稳然不动,皆练底之功也。
用法俱在《内功经》。
外用有二:一勾敌人之手足,须曲吾足尖向内弯起,以外劲胜之;一封敌人之足,须将裆劲全坠于地,以内劲胜之。
阐释足为一身之根,根固则身稳,双足敷平于地,劲意在足踝处,则双足与地如胶似漆,便于蹬踩用势,谓之:“炼之于地”。
步法如舟车,载人闪展进退腾挪。
足根尖稳健,则步法方能虚实分明、灵活以至用。
有步法歌诀为证:两膝微弯力自然,撑前牮后练成坚。
之从顺闪腾挪便,玄经斜出反回圈。
翻复旋风肩平硬,膝雄跟踹带勾臁。
跟落指悬神化用,轻浮坚固步中玄。
《拳经拳法备要·步法指要》歌诀中点明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在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前往、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
拳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足蹬”,是后足;也就是形意拳十二能中所言:“马有疾蹄之能”,皆言两足之意。
即“炼之于地也”的足根稳健之功能,一身动变之根基。
有此双足定根基的功能,方有步法载身进退闪展腾挪之用;亦有双足立步生根之能,劲从足下升起,传于腿,主宰于腰,腾于胁,运化于胸,发于背,以助拳势攻防之威力的作用。
此乃“凡遇敌之时,百般用劲,稳然不动”之精义。
故此可知,双足之妙用,是决定一身拳势攻防有效与否的关键。
故将双足静定厚载、灵活变化、立步生根,视为第一大劲的功夫,也就顺理成章了。
未言打,先定自身之根基。
然练足、练步之法,皆在“经文”内叙述清楚了,学者可循序渐进而求之。
上述乃双足的自身内用之功能。
外用有两种方法,习拳者不可不知,一曰勾法;一曰封法。
勾法:拳有三勾之法说,一曰手勾;二曰肘勾;三曰脚勾。
脚勾之法,各门皆有论之,今取少林拳法歌诀以明之,以示各家通用之义。
承手牵来将次颠,用脚一勾边自然。
足指妙在勾身用,微微一缩望天掀。
《张横秋秘授迭打抓拿·千金秘诀二十首·第十四首》此歌诀乃专题论述脚勾可以跌倒人也之方法的。
武当流通门武学传真——十二大劲释密
武当流通门武学传真——十二大劲释密武当流通门武学不但是一门武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学说;首先是强身健体,祛病延年,再就是寻求理趣,以武演道,返朴归真;没有良好的修养和悟性,修炼很难达到最高境界。
十二大劲是内家流通武学的核心,若想从此中得到打手之法,三至五月足也;如果欲从此证悟大道,那就非三五载勤修不能达到。
真正的内家武学是三位一体的。
健身是目标之一,也是技击的前提,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如何应敌呢?所以,没有健身的拳派不是上乘的武学。
同时,武技本身也是种艺术,高超的武功能给观者以美的享受,即传统所称的“击舞相并”。
但是,技击更是武学的本质特征,武学必须包含技击,否则就不是武学。
笔者于1990年随师修学流通门武学,朝夕相处三年;后遵师嘱,随身携带《武当流通门武学秘谱》(注:此册为门内秘珍,唯入室传入方可获得,一般不为外人所知)游历江湖,遍访武林。
师父告诫我说:“一个武学研修者,要广采博收,无论何家何派,只要有真理都要吸收,只要有妙法都借鉴,从而完善、充实、发展自己。
学海无涯,只有从其它门派的学识才能检验自己门派的真理和不足”。
遂此,愚先后走进过泰拳、跆拳道、截拳道,以及少林派诸多拳法训练,每于技法实用时,总感觉与本门技法有同出一辙的感觉。
细心玩味,反复研读《秘谱》,感觉仅仅靠三套功法组成(十二大劲为正功,六段锦,六合靠为辅功),为何内含机密如此之渊博?百思不得其解,只好携《谱》重返丰都求问于恩师。
愚将所涉所想与师父倾诉后,师父说:“真正的传统内家武学,是没有套路的,也没有固定的打法招式;其拳路、功法,技击都是一体。
内家武学注重在神意的修炼,不主张在招法形式上动脑筋。
修炼内家武学者,不但要有高尚的德贤,更重要的是悟性。
至此,内家一脉历代传人极少;尤其德才兼备的武学奇才在每一派中的传人内几如麟角,愚鲁钝拙者多见,为不至失传,所以,就有将技法从中分出者,泛化成多式而僵化的套路,用以适应更多的人学习。
如此一来,不但没有得到发扬,反而将内家绝学泛化于欲流之中,失其本真。
峨眉洪门十二把易筋经
峨眉洪门十二把易筋经此功专为增长劲力而编,洪门誉之为'神力功'。
此套功法简单易学,练功中采用层层加力的方法,每呼吸一次加力一次,只要日行两次,30天内即见神效。
总歌:请出宝匣翻秘卷,洪门猛勇四海闻。
虔诚练习十二把,一日练得力千斤。
丹田气出达指尖,气回肺腑手足紧。
妙诗全在贯气诙,久练神功推山滚。
1.力按千斤歌诀:一把劲力按千斤,身正臂直掌下撑。
十指上翘掌心沉,一翘一沉劲力增。
练法:两脚横开,与肩同宽,两脚平直,双足尖稍里扣,颈项竖直,百会上顶,沉肩松胯。
下颏微收,口微闭,舌尖紧抵上腭,双目凝视正前方。
两手下垂,分别置于两大腿外侧,肘关节微屈,双掌稍微外撑,掌心向下,十指朝前。
采用逆腹式呼吸,意念微注丹田,以鼻吸气,并收提舡门及睾丸;然后,以鼻呼气,意领丹田内气上升至膻中穴,并分作两股经两腋下、沿手臂内侧、向双手掌心贯气,十耻抓地,双手掌用暗劲下按,十指上翘,全身之气力集中于双掌。
默数1~49字,每数一字十指上翘一次、掌心下按一次。
(图9-1)行完后,全身放松,稍作休息,然后接着练习下一把。
2.金刚守关歌诀:二把劲金刚守关,握拳拇指上翘力。
拳紧指翘默记数,呼吸深深宜慢长。
练法:前势练毕,双足立定如前势,两手握拳,拇指翘起,顶住大腿外侧,其余手指握紧,手心向后。
吸气时可自然,呼气时扬眉怒视前方,牙咬紧,提肛,十耻抓地,手指用力并用意紧一次,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49次呼吸完,乃放松。
(图9-2)行完后,全身放松,稍作休息,然后进人下一把的练习。
3.双臂揽月歌诀:三把劲双臂揽月,大指内贴劳宫穴。
四指握固掐紧拳,层层加劲须数息。
练法:前势练习完毕,双足立定如前势,将大拇指叠于掌心,其余四指握拢掐紧栂指呈拳,两臂朝下伸直,虎口朝前方。
目平视,牙咬紧,舌抵上腭。
每呼吸一次,两拳握紧一次,勿放松,愈握愈紧,直至49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
(图9-3)行完后,全身放松,稍作休息,然后再进人下一把的练习。
达摩易筋经十二大劲-带图汇总
达摩易筋经十二大劲1 面东而立,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地,须要平直,不可作八字形。
凝神调息,目宜睁视,口宜禁闭,头宜上昂,鼓气于腹,两手上提,肘微屈,两掌向地。
惟两臂之力,必须下注,如按物踊[往上跳]身之状。
然后用力将手指向上翘起,掌跟即用力向下一按,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共行49度而止,须默数牢记之,式如第一图。
1市尺=33。
33厘米1市寸=3。
33厘米倜[TI]按此段乃混元一炁[QI]之势,先天之象也,行时指上翘宜速,掌下按宜缓,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使力足而气沛。
一翘一按,妙合阴阳,若神气涣散,力不专注,行之无功。
此为最忌,两手上提时,肘虽微屈,惟以手掌至腰下为度,若提过腰,则有损筋骨,学者宜慎也。
达摩易筋经十二大劲1 / 132 行前段毕,调息片时。
使周身筋骨舒展,然后更续行第二段,正立如前,两足紧并,肘挺直,十指屈转握拳,置大腿前面,两拇指相向,掌心贴腿,然后将拳一紧,拇指即向上用力翘起,愈高愈妙,于握拳翘指之际,两臂之力,须向下注,如抵物状,如此一握拳一翘指,是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行时宜凝神静气,专心一念,式如第二图。
倜按此锻炼指力,握拳宜紧,翘指宜速,臂力下注作抵物状者,使力聚于拳指,俾[BI使]拳能愈握愈紧,而指能愈翘愈高也,坊本有将两拳贴大腿两旁,而以拇指向前者,殊不得势,势不合则力不充,力不充则气不凝,精神涣散,只见其谬[miù]误耳,学者宜明辨之。
达摩易筋经十二大劲2 / 133 行前段毕,调息片时,更行第三段,身正立如前,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宜平直,不能作八字式,闭口睁目,两手先曲拇指于掌心,然后以余指紧之,使成双拳,直垂于左右,拳指向外,初不必用力,但臂不宜使弯曲耳。
然后将拳紧紧一握,臂时向下一挺,使肘节突出,全力聚于拳臂之间。
如此拳一握,臂一挺,是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三图。
倜按此锻炼拳臂之力,两足分开,所以固下盘也,握拇指于中,所以实拳心而易于着力也,臂向下挺,至肘节内突,则全身之力,皆聚于臂而达于拳,故曰此段炼拳臂之力也。
增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秘法》
增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秘法》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易筋洗髓经里的辅助功法. 其异常神奇.本人曾经练过一段时间效果十分明显.全身劲力.没有觉得累过. 走路快如疾风. 但因为练法比较苦而且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后来就间断了.现在都觉得可惜.我要提醒各位的是练此功法. 必持之一衡.初期会感到身体疲惫无力.这是正常现象.这正是在驱除你的旧劲和拙力.继续练习会重新长出新力. 使你力大无穷.身体素质超好.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功法十二大劲与韦陀劲十二势同源于达摩易筋经,惟韦陀劲专求易筋,十二大劲偏于练力。
凡行练力功夫,须找一清静之处,面向东方站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气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默四十九字,然后接行下式,不要间断。
练习第一式时,自己觉得练法已熟练,方可行笫二式。
此功乃练力练气,易筋通脉之法,务须持之有恒。
练功期间杜绝酒色,以防神气不足,效果不佳:昼夜练习五、六次,功无间断,每日进食四、五次,专心练习百日,青壮年可使全身劲力大增,神勇无比可达千斤之力;如果软描无力之人,也可强健体魄,舒筋长力;倘若年老精气不足者,能如法操练.每日行二、三次,则能健体益精,祛病延年,其效用如神,惟专心习之者自明其妙。
第一式:面向东立,目上视,两脚站平,宽与肩齐。
两手垂下,肘微曲,掌背朝上,掌心朝下,指尖尽量上翘,默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想指朝上翘,想掌朝下按。
如此四十九翘,四十九按,为四十九宫。
第二式:前式数字毕,将十指曲为拳,拳背朝前.以两大指朝身。
每数一字,拳一紧,大指一翘。
数四十九次,即四十九紧,又四十九翘。
第三式:前式教字毕,将大指叠在掌心,捏紧为拳,趁势往下伸,肘尖朝后,两臂伸直,虎口朝前。
每数一字,拳加一紧。
亦数四十九字,四十九紧。
第四式:前式数字毕,两臂平举,拳伸向前与肩齐平,两肘微曲、虎口朝上,两拳相离尺许。
数一字拳一紧,共数四十九次。
笫五式:前式巳毕,即练此式,将两臀竖起,虎口朝后,手不可靠头,数一字,加紧一拳,也数四十九次。
增长气力练功简法
增长气力练功简法
1)其法既简易又见效快,古人用四字概括全部练功功法:“攒拳怒目”,唯勤习耳:每有余闲,不管行立坐卧均以意用力握固拳头,同时睁眉怒目,一意凝神;并不断以意运气催力于拳中。
每日三、五次,每次一、二十分钟,三、五月后即见效,勤习者半年后可表演掌心碎石了。
(2)其法同样简单易练显效。
不信请君实践三、五天便有收获。
其法是:“两田凝掌气力添”
同时把两掌盖在脐门和命门处,但掌不贴肉。
前掌内劳宫对准脐门,后掌外劳宫对准命门。
前后轻轻移动双掌,体会气感,至气感最强时停止,然后将意念和内劲同时凝聚于双掌。
初期,可用些时间意守两掌间的内体,中后期多用些时间运气催劲于两掌上。
前后掌可更换,但每次不能少于5分钟才能换手。
自然呼吸,除两掌外,全身放松,站、坐、行均可行功,每天行功时间不少于90分钟(可分几次练习)。
三五天后,丹田和手掌会有热、麻、胀等感觉,手的力量逐渐增加。
年半后全身气力大增,似乎有用不完的劲力。
武学秘籍:易筋经之软功练习(金刚十二式),精力充沛
武学秘籍:易筋经之软功练习(金刚十二式),精力充沛本功相传源出易筋经,为十二式,后历经演变删增,定为十八式。
于清嘉庆、道光年间,传入河北深县,后在民间世代相传。
今分软硬两功。
前段软功防疾治病,益寿延年;后段硬功专致力于发挥人体潜力,护身自卫,用于技击。
现把该功的前段软功即初级功法介绍如下。
基本要求:1身体端正,松静自然。
调身:肌肉放松,意念更要放松,动作要柔和而不疏散,着力而不僵持,协调、平稳、绵绵缠连。
动作:端、推、开、合、辑、插、挑、坐。
歌诀:起式要轻,落式要松,弯曲要和,心神要静。
2呼吸均匀,柔细深长。
调息:采腹式呼吸,要力求自然,不鼓动用力,不追求速效,要吐如落雁,纳如飞鸿。
调气六字诀:“呵、呼、嘘、吹、咝、唏”。
3意守丹田,精神集中。
调心:在全身放松、呼吸调匀后,即微微想着小腹,意想胸空腹实,要“心如止水,身似空壶”。
歌诀:含胸竖顶气下沉,沉肩坠肘鼻观心,气到丹田摄谷道,尾闾夹脊透顶门。
每个动作的准备姿势,都要求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二目垂帘,鼻与脐对,舌顶上腭,宁神降气,两臂下垂,两手置大腿外侧,十指伸出,拇指头正对食指节间。
起为阳式,落为阴式。
沉肩、坠肘、含胸、和背。
两足抓地,如树生根。
要身体端正,思绪平静,呼吸自然。
1.平地端石沉气力:两臂前伸,指尖由前向上内画弧形,前臂弯曲内收,指尖稍高于肩,同肩等宽,意念如端盘石,四平八稳,沉肩坠肘,气贯丹田,呼吸自然,勿追求深长。
2.两肘抱心垂双肩:为前式之收势,两臂徐徐交叉贴于胸前。
意守丹田,呼吸调柔入细,沉静均匀。
两上肢徐徐回落,恢复预备式,作短暂休息。
3.白鹤亮翅四肢动:两手前伸,徐徐向前向上内收,经耳后画弧,旋腕向前外舒展(手心向下),与肩相平,左右分开,意想如白鹤之亮翅,神韵舒展,自然轻松。
两臂应协调对称,距离应量力。
4.怀中抱月揽胸前:两腕回旋,食指指端相向,距离约四五寸。
意想如抱一轮满月,通体光明澄静,气爽神舒。
肘关节微下垂,外撑。
十二大劲功
十二大劲意到气到,气到力到一、姿势:沉肩坠肘,虚领顶颈(头顶如同一根线拉着),内颌微收,首先将气呼出。
动作过程中要始终意注双手(吸气到丹田时意注丹田)二、总的要点:1、口齿相接,舌抵上颚,吸气、提肛、腹部上行(小腹微收-见李良根版)、开肋(展肋),气贯两手(不要想膻中-因为这时意到手,呼气用力版想膻中),两眼向前睁视(不可过睁,尤其不可向两边过睁,否则目乱),目视前方某物(见李良根版),眼珠须定,不可瞬眨(内功秘传)(不要提玉楼,因为提玉楼同时睁视练后感觉头不舒服,静功呼吸时提玉楼,如小周天,见李良根版)要用暗劲,不用拙力,可稍闭气;2、呼气时,松力,眼不再睁视,意到下丹田;3、第三、四、七节意到双手及双脚;4、如上一次呼吸未提肛、开肋,则下一呼吸调整,但不要过于意注,否则个人感觉到易气滞;5、女士练时不要开肋,个人感觉易长腋下肌肉。
6、要意达双手。
7、每式之前要稍活动,尤其是肩部。
8、如呼气用力,则怒目瞪视,与睁视不同,体会其区别(较少外突)。
9、练习时动作顺序:A、从提肛开始吸气开肋同时意到双手,手一贯劲,这几项几乎同时进行B、立即两目睁视,这样意注双手与睁视不冲突。
第四、五、七AB可同时,因为向上睁视时不影响意注双手。
如果首先睁视,再意双手时,无法眼珠须定,造成眼下视时眼很难受。
不要意注开肋,如上一次呼吸未提肛、开肋,则下一呼吸调整。
速度要缓。
10、每个动作要全神贯注,按动作要领作。
这几天感到腋下生力,但好像臂力未长,或者说未长肌肉,且对腿部练习不太明显,因此应增加哑铃及腿部练习。
11、心在想眼暗看(李良艮)三、各式要注意的地方:1、第一式,吸气时两手上提(上提时劲要下按,如按物踊跃状,我一直做不到),要刚吸便提,以免动作过多影响吸气,造成无法气达两手。
下按与上翘要有度,形成一种力量,而不能无止境的折。
(有些版本手上提与下按分在呼吸两部分,暂按少林内功秘传及邵仲达版)2、第二式:用力时应感到一股气从拳心外抽,其他式不用。
洪门神力功十二式
洪门神⼒功⼗⼆式此功专为增长劲⼒⽽编,洪门誉之为“神⼒功”。
此套功法简单易学,练功中采⽤层层加⼒的⽅法,每呼吸1次加⼒1次,只要⽇⾏两次,30天内即见神效。
【总歌诀】请出宝匣翻秘卷,洪门猛勇四海闻。
虔诚练习⼗⼆把,⼀⽇练得⼒千⽄。
丹⽥⽓出达指尖,⽓回肺腑⼿⾜紧。
妙谛全在贯⽓诀,久练神功推⼭滚。
1.⼒按千⽄【歌诀】⼀把劲⼒按千⽄,⾝正臂直掌下撑。
⼗指上跷掌⼼沉,⼀跷⼀沉劲⼒增。
2.⾦刚守关【歌诀】⼆把劲⾦刚守关,握拳拇指上跷⼒。
拳紧指翘默记数,呼吸深深宜慢长。
3.双臂揽⽉【歌诀】三把劲双臂揽⽉,⼤指内贴劳宫⽳。
四指握固掐紧拳,层层加劲须数息。
4.怀中抱⽉【歌诀】四把劲怀中抱⽉,双臂平伸环抱形。
两臂相距咫尺许,肘屈平抬与肩齐。
5.霸王举⿍【歌诀】五把劲霸王举⿍,两臂上举如擎天。
劲意加紧头上顶,拳握数息臂挺伸。
6.仙童捧莲【歌诀】六把劲仙童捧莲,两拳对⽿约⼀⼨。
虎⼝朝下正对肩,紧拳肘须朝后挣。
7.⼤鹏展翅【歌诀】七把劲⼤鹏展翅,两臂平抬左右伸。
挺胸扩臂脚尖跷,数息意拳往后排。
8.⾦刚伸臂【歌诀】⼋把劲⾦刚伸臂,两拳相距约六⼨。
臂直劲紧与肩齐,呼吸动作配均匀。
9.端宝献佛【歌诀】九把劲端宝献佛,两拳抬起对⿐尖。
拳⼼朝外似挡光,⽓纳丹⽥⼿加劲。
10.霸王托⿍【歌诀】⼗把劲霸王托⿍,两拳屈抬与⽿平。
头肩拳呈⼭字型,意拳上举肘外抵。
11.罗汉抱肚。
内功修炼的十二大劲
内功修炼的十二大劲第一大劲曰:底练底者,足也。
练者,练之于地也。
凡遇敌之时,百般用劲,稳然不动,皆练底之功也。
用法俱在《内功经》。
外用有二:一勾敌人之手足,须曲吾足尖向内弯起,以外劲胜之;一封敌人之足,须将裆劲全坠于地,以内劲胜之。
阐释足为一身之根,根固则身稳,双足敷平于地,劲意在足踝处,则双足与地如胶似漆,便于蹬踩用势,谓之:“炼之于地”。
步法如舟车,载人闪展进退腾挪。
足根尖稳健,则步法方能虚实分明、灵活以至用。
有步法歌诀为证:两膝微弯力自然,撑前牮后练成坚。
之从顺闪腾挪便,玄经斜出反回圈。
翻复旋风肩平硬,膝雄跟踹带勾臁。
跟落指悬神化用,轻浮坚固步中玄。
《拳经拳法备要·步法指要》歌诀中点明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在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
拳经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足蹬”,是后足;也就是形意拳十二能中所言:“马有疾蹄之能”,皆言两足之意。
即“炼之于地也”的足根稳健之功能,一身动变之根基。
有此双足定根基的功能,方有步法载身进退闪展腾挪之用;亦有双足立步生根之能,劲从足下升起,传于腿,主宰于腰,腾于胁,运化于胸,发于背,以助拳势攻防之威力的作用。
此乃“凡遇敌之时,百般用劲,稳然不动”之精义。
故此可知,双足之妙用,是决定一身拳势攻防有效与否的关键。
故将双足静定厚载、灵活变化、立步生根,视为第一大劲的功夫,也就顺理成章了。
未言打,先定自身之根基。
然练足、练步之法,皆在“经文”内叙述清楚了,学者可循序渐进而求之。
上述乃双足的自身内用之功能。
外用有两种方法,习拳者不可不知,一曰勾法;一曰封法。
勾法:拳有三勾之法说,一曰手勾;二曰肘勾;三曰脚勾。
脚勾之法,各门皆有论之,今取少林拳法歌诀以明之,以示各家通用之义。
承手牵来将次颠,用脚一勾边自然。
足指妙在勾身用,微微一缩望天掀。
《张横秋秘授迭打抓拿·千金秘诀二十首·第十四首》此歌诀乃专题论述脚勾可以跌倒人也之方法的。
内功十二大力注解
内功十二大力注解一曰底炼稳步如山二曰坚膝屈直似柱三曰裆胯内外凑齐四曰胸背刚柔相济五曰头颅正侧撞敌六曰三门坚肩贴背七曰二门横竖用肘八曰穿骨破彼之劲九曰坚骨封彼之下十曰内掠敌彼之里十一曰外格敌彼之外十二曰撩攻上下内外如一第一大力曰底练。
底者,足也。
练者,练之于地也。
凡遇敌之时,百般用劲,稳然不动,皆炼底之功也。
用法俱在内经,外用有二:一勾敌人之手足,须曲吾足尖向内弯起,以外劲胜之;一封敌人之足,须将裆劲全坠于地,以内劲胜之。
第二大力曰坚膝。
坚者,用内功以后自然坚也。
外用有二:凡敌近身上攻,则用提膝,下攻则用跪膝,俱视其势之平侧随时变换,不可预定。
第三大力曰裆胯。
裆者,内裆也。
胯者,外胯也。
若两敌逼近,将周身大力一落,内裆外胯俱可胜人,但须凑集合式方可用之。
若勉强做作,则失之远矣。
其详细俱见经内。
第四大力曰胸背。
内功已成,前胸后背俱有大力,可以制人。
无有甚巧,须封敌人之手,用后背须让出敌人之手,防其攻吾也。
第五大力曰头颅。
内功已成,不但胸背可以制人,即头颅亦可取胜。
其用有二:曰侧撞、曰正撞。
侧撞者,敌在吾前,吾侧身撞去也;正撞者,敌在吾上,吾正撞去也。
亦必防敌人之手。
第六大力曰三门。
三门者,肩也。
用肩三法,须垂吾收手,贴住两股,以小身法用之。
或侧用,或平用,或用之于上,或用于下,俱在合战散门内,难以尽注,大抵有内功以后方可用之。
第七大力曰二门。
二门者,肘也。
此力在十二大力成之最速,其用有二:曰横肘,曰竖肘。
竖肘者,竖吾手头在吾面侧以肘攻人也;横肘者,横吾手头在吾怀中以肘攻人也。
用法虽多必本乎此。
第八大力曰穿骨。
敌自上路来,吾将全局极力一伸向前穿之,彼之劲自破,吾自获全胜矣。
但须斗骨侧起,后步墍往前步以极力向前穿之,不然与通捶混矣。
第九大力曰坚骨。
敌自下路来,吾以一手封其一手,将全局极力猛落,自得全胜矣。
但须斗骨侧起方能得法,其坚之轻重全在内功之深浅。
第十大力曰内掠。
敌自里来,须以掠劲胜之。
其用有三:上掠破敌人上路之劲,中路破敌人中路之劲,下掠破敌人下路之劲,俱封其手以用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长气力的功夫《十二大劲秘法》
2018-01-24 17:44:39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易筋洗髓经里的辅助功法. 其异常神奇.本人曾经练过一段时间效果十分明显.全身劲力.没有觉得累过. 走路快如疾风. 但因为练法比较苦而且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后来就间断了.现在都觉得可惜.
我要提醒各位的是练此功法. 必持之一衡.初期会感到身体疲惫无力.这是正常现象.这正是在驱除你的旧劲和拙力.继续练习会重新长出新力. 使你力大无穷.身体素质超好.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功法
十二大劲与韦陀劲十二势同源于达摩易筋经,惟韦陀劲专求易筋,十二大劲偏于练力。
凡行练力功夫,须找一清静之处,面向东方站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气不能贯两手矣,每行一式,默默四十九字,然后接行下式,不要间断。
练习第一式时,自己觉得练法已熟练,方可行笫二式。
此功乃练力练气,易筋通脉之法,务须持之有恒。
练功期间杜绝酒色,以防神气不足,效果不佳:昼夜练习五、六次,功无间断,每日进食四、五次,专心练习百日,青壮年可使全身劲力大增,神勇无比可达千斤之力;如果软描无力之人,也可强健体魄,舒筋长力;倘若年老精气不足者,能如法操练.每日行二、三次,则能健体益精,祛病延年,其效用如神,惟专心习之者自明其妙。
第一式:面向东立,目上视,两脚站平,宽与肩齐。
两手垂下,肘微曲,掌背朝上,掌心朝下,指尖尽量上翘,默数四十九字,每数一字,想指朝上翘,想掌朝下按。
如此四十九翘,四十九按,为四十九宫。
第二式:前式数字毕,将十指曲为拳,拳背朝前.以两大指朝身。
每数一字,拳一紧,大指一翘。
数四十九次,即四十九紧,又四十九翘。
第三式:前式教字毕,将大指叠在掌心,捏紧为拳,趁势往下伸,肘尖朝后,两臂伸直,虎口朝前。
每数一字,拳加一紧。
亦数四十九字,四十九紧。
第四式:前式数字毕,两臂平举,拳伸向前与肩齐平,两肘微曲、虎口朝上,两拳相离尺许。
数一字拳一紧,共数四十九次。
笫五式:前式巳毕,即练此式,将两臀竖起,虎口朝后,手不可靠头,数一字,加紧一拳,也数四十九次。
第六式:前式也毕,即接以两拳下拉,拳对耳一寸,拳心朝前,虎口向两肩,拳一紧想两肘尖向后拉。
如此数四十九字。
第七式:前式已毕,将身往后仰.以脚尖离地为度,趁势将两手分开,直与肩齐,虎口向上,。
数一字,拳一紧,想两拳向后排胸,微向前合,数四十九字。
第八式:前式已毕,将两手收回,两拳向前合时,与第四式相同,所不同者,惟手直肘不微曲,拳对相近只离五、六寸,还数一字拳一紧,亦合数四十九字。
第九式:前式已毕,将两拳收回至两乳之上,即抬起翻拳向前起,对准鼻尖、拳背食指大节骨去鼻尖二、三寸。
数一字,拳一紧.合四十九字。
第十式:前式已毕,将两手分开,虎口对两耳,如山字形、每数一字拳一紧,想往上举,想肘向外抵,合数四十九字。
第十一式:前式已毕,将拳翻转至脐下两旁,以两食指大节离脐一、二分,还数一字,拳一紧,数四十九字毕。
即吞津三口,随气送至丹田。
第十二式:吞津吸气毕,不数字,两手松开,手下垂,然后掌齐向上三端与肩平,端时脚后跟微起,以助其力,如端重物状;拳亦往上三举,肘亦往下三扎,意念同前;两脚跟抬起,放下六次。
十二劲功至此,全功毕
内功训练方法很多种,这种方法本人没有练过,没有验证真假和效果。
如果真喜欢武术的话,建议大家站桩,练练桩功和形意拳。
这是现在很多人都验证过的,比较认可的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
用无极桩修正身法,混元桩进行换劲,然后三体式练劲,经过五行拳进一步练劲用劲,形意拳的上功速度快,劲力霸道凶猛。
训练体系完整,却比较简单,效果非常好,有“一年打死人”之说。
相对于太极的“十年不出门”,效果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