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建立配送中心课程设计

建立配送中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配送中心的概念、作用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组成、运作流程及管理要点。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配送中心选址、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案例,提出配送中心优化建议。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易的配送中心布局方案,并能展示和解释其设计原理。
3. 学生能够运用物流软件或工具,进行配送中心的相关数据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流行业的兴趣,认识到配送中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配送中心运作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环保措施。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流管理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软件操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上述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配送中心概述- 配送中心定义、分类及功能- 配送中心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2. 配送中心构成与运作流程- 配送中心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配送中心的基本运作流程- 配送中心的管理要点3. 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设计- 选址原则、方法和影响因素- 布局设计原则、方法和案例解析4. 配送中心优化与案例分析-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优化- 仓储管理优化- 运输与配送优化- 案例分析与讨论5. 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常用物流管理软件及其功能- 数据分析在配送中心的应用6. 配送中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配送中心环保措施及实施方法-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可持续发展策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配送中心概述、构成与运作流程第二周:配送中心选址与布局设计第三周:配送中心优化与案例分析第四周:配送中心信息化管理第五周:配送中心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以上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以教材为基础,拓展实际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确保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相关知识。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教学设计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物流配送中心是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对商品进行仓储、配送、交付等流程进行管理的中心。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原理,掌握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在物流领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义、功能以及发展趋势;2.掌握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3.熟悉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具体步骤;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义与功能(2学时)- 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义及其发展背景;- 物流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及作用。
2.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2学时)- 空间布局原则:流线分析、拟定流线方案;- 作业区划分原则:按照物品特性、作业流程等进行作业区划分;- 设备选型原则:根据作业流程及需求选购合适的设备。
3.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具体步骤(4学时)-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物流需求进行调查、收集数据;- 布局规划: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空间布局规划;- 设备配置:根据作业需求选购合适的设备;- 人员组织:根据作业流程设计相应的人员组织结构;- 系统支持:选择适当的信息系统支持。
4.案例分析与实操(4学时)- 分析实际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案例,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分组进行课堂演练;- 学生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授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问题,并进行解决方案的讨论。
3.课堂演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演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评估:包括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
2.实践报告评估: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提交相应的实践报告,并进行评估。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案例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案例案例一:超市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相关资料采集与分析某超市配送中心针对区域内的多家连锁门店进行配送服务,由于其选址位于城市中心区,有悖于城市对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规划要求,为了改善日常物流作业管理,并为配送中心将来的迁址重建做好准备,需要对其订单数据进行EIQ分析。
(本例中已对订单数据进行了简化处理,仅选取其一天上百份订单中较有代表性的30份订单的16个品项进行分析。
)将订单进行编号,依次为E1、E2、E3、…、E30。
订单的16个出货品项编号为I1、I2、I3、…、I16,每个编号对应代表一种配送商品。
将以上品项数按顺序写在订单上,最后将订单资料依次填入出货EIQ 表。
将各行相加可得每份订单的发货数量,而每行的非零个数即为每份订单发货品项数,将各列相加可得每品项的发货数量,而每列的非零个数为每个品项的发货次数。
即得表1-1所示EIQ表。
表1-1 出货EIQ表(单日)订订出货品项单单出货出出订单货货I1 I2 I3 I4 I5 I6 I7 I8 I9 I10 I11 I12 I13 I14 I15 I16数品量项12 3 0 2 4 6 1 27 2 1 14 9 3 13 4 4 105 15 E110 8 0 3 3 2 0 14 1 1 0 6 1 5 2 2 58 13 E213 17 3 4 4 6 12 30 4 3 0 4 2 2 3 3 110 15 E312 11 2 4 4 4 5 30 4 1 7 4 2 8 3 3 104 16 E411 8 1 6 6 5 4 25 2 2 7 7 2 8 4 4 102 16 E59 1 1 3 3 3 1 6 1 0 6 3 1 7 1 1 47 15 E612 8 2 5 5 5 2 25 2 2 7 5 4 11 3 3 91 16 E723 11 0 11 11 10 14 27 3 0 9 5 2 12 5 5 148 14 E820 9 1 6 6 7 3 30 2 0 4 18 6 12 3 3 130 15 E913 9 0 6 6 6 2 29 3 1 0 5 1 9 2 2 94 14 E106 5 1 2 2 2 5 14 1 0 4 4 1 3 0 0 50 13 E1114 9 1 14 14 7 5 23 8 4 9 10 4 10 9 9 150 16 E1259 9 3 25 25 16 12 44 5 3 13 15 7 17 6 6 265 16 E1320 6 1 9 9 11 5 13 2 2 5 12 4 3 9 9 120 16 E145 3 16 6 8 2 12 4 1 8 4 4 2 0 0 76 14 E1512 11 1 4 4 12 4 24 4 3 11 6 1 7 4 4 112 16 E1616 7 0 5 5 6 3 14 1 1 7 11 3 6 3 3 91 15 E178 5 2 2 2 6 9 11 3 0 0 9 2 4 3 3 69 14 E1813 6 0 6 6 5 5 14 3 0 5 4 3 2 2 2 76 14 E1923 14 3 9 9 11 2 35 5 3 14 19 6 16 6 6 181 16 E209 8 1 8 9 1 5 29 3 3 12 16 6 19 0 0 129 14 E218 3 0 2 2 3 0 7 0 0 0 5 2 4 1 1 38 11 E225 0 0 0 06 3 13 1 0 9 5 5 12 2 2 63 11 E2319 10 1 9 9 9 8 28 5 0 8 7 4 16 7 7 147 15 E24166 12 3 46 46 57 10 84 25 8 15 37 12 44 20 20 605 16 E25 13 7 1 7 7 9 9 24 3 0 2 10 4 10 3 3 112 15 E2618 3 1 8 8 7 14 18 4 2 2 14 6 3 5 5 118 16 E278 5 1 3 3 3 2 11 2 0 5 4 3 5 3 3 61 15 E2824 11 2 13 13 10 9 25 5 2 9 12 4 10 2 2 153 16 E2924 6 1 12 12 11 6 25 3 2 4 12 5 6 4 4 137 16 E30单品615 225 34 240 243 254 162 711 108 45 196 282 121 286 119 119 3760 445 出货量单品30 29 22 29 29 30 28 30 29 19 26 30 30 30 27 27 445 出货次数课程设计要求:根据获得的EIQ表对EQ、EN、IQ、IK进行分类统计,分别作出柏拉图,并对柏拉图的内容进行解读(柏拉图中的累积出货量曲线也可由累积出货百分比曲线代替,这种作图方法更便于对订单进行ABC分类)。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案例

D
案例分析:某电商配送中心系
03
统规划
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
配送中心现状
当前配送中心设施老旧,技术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增 长的订单需求。
配送效率问题
现有配送路线不够优化,导致配送效率低下,客户满 意度降低。
信息化水平不足
缺乏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支持,无法实现实时数据监 控和智能调度。
需求预测与规模确定
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定期回访等 方式,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和 沟通,提高客户忠诚度。
05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规划设计图纸及说明文档
配送中心平面布局图
详细展示配送中心的区域划分、设备配置、 作业流程等关键信息。
作业流程说明
设备配置清单
列出配送中心所需的各种设备及其参数、数 量、价格等详细信息。
对配送中心的进货、存储、拣选、配送等作 业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定期的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评 估库存策略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策 略参数,确保库存水平处于合理范围 。
04 配送中心系统优化建议与措施
提高仓储效率的优化措施
引入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
通过采用WMS等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仓库作业的自动化、 智能化,提高仓储效率。
优化仓库布局
根据货物特性和业务需求,合理规划仓库布局,减少货物搬运距离 ,提高货物存取效率。
3
案例分析
以某快消品配送中心为例,分析其库存管理和控 制策略的有效性,提出优化建议。
运输与配送优化方法
运输方式选择
案例分析
根据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 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航空等 。
以某物流公司的城市配送为例,分析 其运输和配送优化的实施效果,提出 改进建议。
第2题配送中心规划设计

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是对物流配送系统做一次系统的设计训练,它是《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配送中心选址、系统布局优化、配送业务流程设计、物流组织有一个比较清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2、通过选址与布局规划、流程设计,掌握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原理与运作方式,培养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通过常用数学优化方法的使用,数学模式的建立,进一步强化学生业务基础知识,同时通过地图的利用,强化学生对其它业务工具的应用能力。
4、组织结构与职位设计的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走入实际工作进行物流组织变革,形成高效的物流管理运行机制以及毕业后快速走上中高管理层奠定理论基础。
二、设计与排版要求1、根据所给的设计资料,按时地完成设计任务。
2、各项计算、分析正确。
3、上交的设计书必须为电脑打印稿。
其统一规范如下:(1)打印排版:用A4纸。
(2)字体、字号要求规范:①封面:A: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设计书(隶书小粗号加粗)B: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姓名、职称、完成日期(宋体3号加粗)②设计书内容A:中文题目(宋体3号加粗)B:一级标题(黑体小3号),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小4号)C:正文(宋体5号字体,1.5倍行距,每行35字,每页29行)。
4、要有自己的独立负责部分,分工明确。
三、设计任务1、根据配送中心的数据资料、选定区域配送中心设立的地理位置,并与直送方式比较其成本。
2、对选址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3、根据商品特征及销售业务特点完成配送中心的初步设施布局规划。
4、根据资料提供的背景材料,针对各类商品设计其配送业务流程及采用的分拣配货方法。
5、根据设计的配送业务流程图,设计其相应作业环节的业务单证及管理表格。
6、根据配送货物性质及企业的经营方向对资料中的配送企业所属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进行设计。
配送中心课程设计

配送中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功能及运作流程;2. 使学生了解我国物流配送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3. 帮助学生理解配送中心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和价值。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配送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配送中心布局和优化配送路线的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提高配送效率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配送行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投身物流行业的意愿;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配送中心工作中所需的沟通协作能力;3. 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物流观念,关注物流配送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从事物流配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配送中心概述- 配送中心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配送中心与仓储、运输的关系2. 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 进货作业、储存作业、拣选作业、包装作业、配送作业等环节- 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及效率提升方法3. 配送中心布局与设计- 配送中心内部布局原则及方法- 配送中心设施设备的选择与配置4.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信息技术在配送中心的应用5. 配送中心管理- 配送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 绿色物流与配送中心环保措施6. 现代物流技术在配送中心的应用- 自动化设备、智能物流系统、物联网技术等- 现代物流技术对配送效率的影响7. 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配送中心案例分析- 分析案例中配送中心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配送中心概述、运作流程第二周:配送中心布局与设计第三周: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管理第四周:现代物流技术在配送中心的应用、案例分析教材章节关联:《物流管理与实训》第四章 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现代物流技术与应用》第七章 配送中心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实际案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配送中心相关知识和技能。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案例

案例一:超市配送中心规划设计相关资料采集与分析某超市配送中心针对区域内的多家连锁门店进行配送服务,由于其选址位于城市中心区,有悖于城市对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规划要求,为了改善日常物流作业管理,并为配送中心将来的迁址重建做好准备,需要对其订单数据进行EIQ 分析.(本例中已对订单数据进行了简化处理,仅选取其一天上百份订单中较有代表性的30份订单的16个品项进行分析。
)将订单进行编号,依次为E1、E2、E3、…、E30。
订单的16个出货品项编号为I1、I2、I3、…、I16,每个编号对应代表一种配送商品。
将以上品项数按顺序写在订单上,最后将订单资料依次填入出货EIQ表。
将各行相加可得每份订单的发货数量,而每行的非零个数即为每份订单发货品项数,将各列相加可得每品项的发货数量,而每列的非零个数为每个品项的发货次数.即得表1-1所示EIQ表.表1—1 出货EIQ表(单日)课程设计要求:根据获得的EIQ表对EQ、EN、IQ、IK进行分类统计,分别作出柏拉图,并对柏拉图的内容进行解读(柏拉图中的累积出货量曲线也可由累积出货百分比曲线代替,这种作图方法更便于对订单进行ABC分类).案例二:钢材配送中心布局规划设计钢材配送中心是钢材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功能包括仓储、倒装、装卸搬运、拣选配货、钢材维护、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管理等。
假设某地拟建一钢材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的设计总吞吐量为200万t/年,总流动量为100万t/年,具体涉及的钢材品种及设计能力参数如下表2—1所示,钢材的平均额定堆放量如表2—2所示。
2—1 钢材配送中心设计能力参数表类别钢材品种储存要求流动量(万吨)储量(万吨)加工量(万吨)总量100 6.41 9.42表2—2 钢材平均额定堆放量类别钢材品种额定堆放量(吨/m2)该配送中心的主作业流程如下图2-1所示,据此将该配送中心大致划分为接货区、检验区、钢材库区、钢材堆场、流通加工区、发货区、管理区七个主功能区,并依次编号为1~7的数字,其中管理区不发生直接的物流活动。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教学设计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了解物流配送中心在不同行业中的场景应用。
3. 具备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思路。
二、教学内容:1.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的概念、目的、流程和方法。
2. 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包括布局、功能划分、设备选型等。
3. 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案例及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课讲授结合案例分析。
2. 实践课以实地考察、模拟操作为重点。
3. 研讨课加强学生思辨和团队合作。
四、教学过程:1. 第一阶段: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流程。
教学内容: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的概念、目的、流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通过授课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的含义和基本流程。
教学重点:掌握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第二阶段: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原则和要点。
教学内容: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包括布局、功能划分、设备选型等。
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为主,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中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实践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重点:掌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3. 第三阶段: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建设实践案例及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物流配送中心现代化建设实践案例及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以实践课为主,通过实地考察和模拟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技能和思路。
教学重点:掌握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技能和思路。
4. 第四阶段:研讨课程教学内容:针对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与发展,组织学生开展研讨,围绕行业发展趋势、物流系统构建、物流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方法:以研讨课为主,通过团队合作和思辨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交流学习,提出个人思考和解决方案。
五、教学评估:1. 考勤和课堂表现。
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流程,培养学生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2. 课程大纲
2.1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概论
•物流配送中心的定义
•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历程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的意义和目的
2.2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流程
•定位和选址
•布局设计
•环境治理
•设备选型
•物流系统设计
2.3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和运营
•人员组织和管理
•设备维护和保养
•运输方式和运营模式
•库存管理和配送效率
2.4 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以某物流配送中心为例,深入剖析其规划与设计流程、管理和运营情况,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3.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案例探讨
•课程实践
4. 课程评估
4.1 课堂表现(30%)
•准时参加课程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仪态得体,态度认真
4.2 课程作业(40%)
•期中论文
•期末论文
4.3 课程实践(30%)
•实践报告
•实践成果
5. 参考书目
•《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物流管理与运作》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
•《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
以上是本课程的大致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流程
和技巧,提高他们对于物流配送中心管理和运营的的认识和理解,规范其实践操作,提高其创新思维和一线管理实战能力。
希望本课程可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配送中心的布局课程设计

配送中心的布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配送中心布局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2. 使学生了解配送中心内部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及其作用;3. 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化配送中心布局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配送中心进行合理布局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配送中心布局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于物流行业的热情;2. 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配送中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环保、节能等可持续发展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配送中心布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对配送中心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布局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配送中心概述- 配送中心的概念、功能及分类- 配送中心在供应链中的作用2. 配送中心布局原则与方法- 布局原则:效率、成本、安全、环保等- 布局方法:系统布局法、流程布局法、模块化布局法等3. 配送中心功能区域划分- 接收区、存储区、拣选区、打包区、发货区等- 各功能区域的设置及相互关系4. 现代化配送中心布局技术- 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系统等- 信息技术:ERP、WMS等系统在配送中心的应用5. 配送中心布局实例分析- 分析国内外典型配送中心的布局案例- 总结成功布局案例的经验和启示6. 配送中心布局优化与创新- 布局优化方法:线性规划、网络优化等- 创新布局理念:绿色物流、共享物流等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配送中心概述第2周:配送中心布局原则与方法第3周:配送中心功能区域划分第4周:现代化配送中心布局技术第5周:配送中心布局实例分析第6周:配送中心布局优化与创新本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配送中心布局的相关知识。
超市配送中心规划课程设计

超市配送中心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超市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供应链中的作用;2. 学生能够掌握超市配送中心规划的步骤、方法和关键要素;3. 学生能够了解并运用超市配送中心的相关技术,如库存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超市配送中心运营数据的能力,能够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一个合理的超市配送中心规划方案;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超市配送中心规划的重要性,增强对供应链管理的兴趣;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超市配送中心概述- 配送中心定义与功能- 超市配送中心在供应链中的作用2. 超市配送中心规划步骤与方法- 配送中心选址因素分析- 配送中心内部布局设计-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流程3. 超市配送中心关键要素- 仓库管理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 库存管理策略4. 超市配送中心技术应用- 自动化设备选择与应用- 信息技术在配送中心的应用- 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超市配送中心规划方案- 分析实际案例,优化配送中心运营- 小组合作,进行模拟演练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超市配送中心概述、选址因素分析第二周:配送中心内部布局设计、运营管理流程第三周:仓库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第四周:自动化设备选择与应用、案例分析第五周: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与模拟演练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材第五章“配送中心与物流设施规划”相关联,涵盖了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规划步骤、关键要素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指对配送中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该课程设计涉及到配送中心内的各项功能、流程和资源的规划,以及如何提高配送中心的效率和运营管理。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增强学生对配送中心规划和设计的理解和能力。
培养学生对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的思维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探索配送中心规划和设计领域的前沿动态。
该课程设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相关的配送中心规划和设计方法,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总之,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课程设计旨在对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进行全面介绍和研究。
以下是该课程设计所涵盖的主要内容:系统需求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评估配送中心系统的需求,包括整体功能需求、业务流程需求、性能需求等。
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明确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的目的和要达到的效果,以确保系统设计和实施的一致性和成功性。
流程设计:基于系统需求和目标设定,设计配送中心系统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
重点考虑流程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数据管理:介绍配送中心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方法和工具,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以支持决策和业务操作。
技术应用:探讨与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相关的技术应用,如物流信息系统、智能配送设备等。
介绍其原理、功能和应用案例。
性能评估与优化:介绍评估配送中心系统性能的方法和指标,以及如何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风险管理:讨论配送中心系统规划中的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
以上是《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研究本课程,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和支持。
本课程设计旨在进行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的研究和实践。
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2)

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物流配送中心(以下简称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含物流中心的基础概念、功能布局、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独立设计具有合理布局、高效运作,能够满足物流需求的物流中心。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物流中心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2.理解物流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运作流程,能够根据需要对其
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
3.熟悉物流中心的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能够选择和配置适
合物流中心的设备和系统。
4.进一步了解物流运作的管理和优化,能够对物流中心的运
作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课程大纲
本课程按照以下大纲进行教学:
主题具体内容
第一讲物流中心基础概念
第二讲物流中心的功能布局和运作流程
第三讲物流中心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

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课程设计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电商平台不断涌现。
商品通过线上下单,线下物流配送实现“秒杀”式的快速送达,使得整个营销环节不断优化。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更快、更准确的配送服务已成为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因此,如何规划和管理配送中心变得尤为重要。
本课程设计将具体介绍配送中心的规划与管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运营管理等知识,提高他们对配送中心规划和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2.掌握配送中心规划和设计的方法和要点;3.学习如何制定配送计划,优化供应链管理;4.学习如何提升配送服务的准确度、效率和成本控制;5.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实战演练。
三、课程内容3.1 配送中心基础知识1.什么是配送中心?2.配送中心的组织结构和职责;3.配送中心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4.配送中心运作的主要环节。
3.2 配送中心规划和设计1.配送中心规划的方法和要点;2.配送中心设计的流程和关键点;3.配送中心运作模式和方案。
3.3 配送计划制定和供应链管理1.如何制定配送计划;2.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3.如何优化配送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3.4 配送中心管理与优化1.配送中心管理的要点和技巧;2.如何优化配送服务的效率;3.如何控制配送服务的成本。
3.5 实战演练以某大型电商平台为例,进行实战演练,包括配送中心的规划、设计、运作模式等。
四、学习方式本课程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具体包括:1.在线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包括配送中心的基础知识、规划和设计方法、配送计划制定、供应链管理、配送服务的优化与成本控制等内容。
2.实践演练:通过实战演练,学生将了解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运作流程和模式,掌握实际操作技巧,提升实战能力。
3.课堂互动:课程会安排专家进行讲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答疑问。
五、课程评估方式1.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配送中心课程设计

配送中心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配送中心的概念、功能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包括收货、储存、拣选、包装和发货等环节。
3.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配送中心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配送中心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2.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对配送中心的数据进行基本的处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配送中心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物流行业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通过学习配送中心相关知识,增强对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提升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要求: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配送中心概述- 配送中心定义与功能- 配送中心类型及特点2.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 收货作业流程- 储存作业流程- 拣选作业流程- 包装作业流程- 发货作业流程3. 配送中心管理- 配送中心布局与设计-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原则- 配送中心信息技术应用4. 配送中心案例分析- 国内外典型配送中心案例- 案例分析方法和技巧5. 配送中心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技术应用与影响- 绿色配送中心发展- 配送中心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配送中心概述第二周: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第三周:配送中心管理第四周:配送中心案例分析第五周:配送中心发展趋势与挑战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1.1-1.2节第二周:2.1-2.5节第三周:3.1-3.3节第四周:4.1-4.2节第五周:5.1-5.3节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对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作业流程和管理原则进行讲解,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
配送中心规划课程设计

配送中心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理解和运用配送中心规划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3.分析和解决配送中心规划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概念:介绍配送中心规划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配送中心规划的方法:讲解配送中心规划的主要方法和技巧,如需求预测、设施布局、运输规划等。
3.配送中心规划的实践案例:分析具体的配送中心规划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配送中心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践案例。
2.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对配送中心规划的理解和应用。
3.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配送中心规划的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软件等,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估。
2.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根据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配送中心规划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和实践。
2.教学时间:安排每周固定的课时,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消化新知识。
第3章 配送中心的系统规划(最终版2016)

第二节 配送中心总体规模 规划
1.规模规划
关于物流配送中心的总体规模与设计要求,需要 确认的内容如下:
பைடு நூலகம்
⑴目前的物流量需求
估算目前的市场容量:其中有每月入库量,商 品的在库时间,每月出库量等。
确认上述项目时,通常以备齐商品的品种作为 前提,A类商品齐备率为100%,B类商品齐备 率为95%,C类商品为90%,由此来概算物流中 的平均储存量和最大储存量。
人员在楼层间的通行,物料在 电梯与物料暂时放置 楼层间的搬运活动 空间
配送中心使用配合作业区规划要素:
搬运车辆通行规划要 素:
每日进出发货流量 搬运车辆形式
人员出入规划要素: 通行人数 人员行走的速度 楼层间通行规划要 素: 楼层数 楼层通行人数 行人与物料是否 共用
进货点收
调拨补货
(库存区/补货区)
2.退货物流作业区
作业类型 退货 作业功能 客户退回至物流中心 规划区位 进货口/进发货口
退货卸货
退后点收 退货责任确认 退货良品处理 退货瑕疵品处 理 退货废品处理
退货由运输车辆上卸下
清点退货物品的品项数量 退货原因及物品的可用程度 确认 退货中属于良品的处理 退货中有瑕疵但仍可用的退 货处理作业 退货中属于报废品的处理作 业
作业功能
进货或发货车辆出入配 送中心的管制作业
规划区域
配送中心大门
规划影响要素
出入车辆形式 车辆出入频率 车辆出入口是否分区 厂区外接道路情况 门卫制度
装卸车辆 停泊
进货或发货车辆临时停 靠或回车的作业。
运输车辆停车场 或临时停车位
运输车辆临时停泊需求数 进货与发货车辆形式 进出车辆频率 实际使用面积与长宽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送中心系统规划课程设计姓名:周肇聪学号:201022262指导老师:周盛世专业:物流管理2班时间:2013年12月28日目录摘要1.配送中心的选址1.1、配送中心的选址的概述1.2、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1.3、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及流程1.3.1、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1.3.2、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流程2.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设计2.1、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的方法2.2、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的步骤2.3、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图3.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设计3.1、配送作业的具体内容3.2、配送作业流程图4. 配送线路选择与优化4.1、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4.2、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意义结束语参考文献配送中心系统规划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流通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一些商业或流通企业纷纷准备或开始筹建配送中心,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通过建设配送中心,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改进物流与信息流系统,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使末端物流更加合理。
本文根据个方法搜集的资料以及个人的见解,对配送中心系统的选址,总体的布局以及作业的流程等方面对配送中心系统的规划做出介绍。
1.配送中心的选址1.1、配送中心的选址的概述配送中心的选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点及若干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选一个地址设置配送中心的规划过程。
较佳的配送中心选址方案是使商品通过配送中心的汇集、中转、分发直到输运到需求点的全过程的效益最好。
1.2、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一)货物分布和数量。
这是配送中心配送的对象,如货物来源和去向的分布情况、历史和现在以及将来的预测和发展等。
配送中心应该尽可能地与生产地和配送区域形成短距离优化。
货物数量是随配送规模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
货物增长率越高,越是要求配送中心选址的合理性,从而减少输送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二)运输条件。
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应接近交通运输枢纽,使配送中心形成物流过程中的一个恰当的结点。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配送中心应尽可能靠近铁路货运站、港口及公路。
(三)用地条件。
物流配送中心的占地问题在土地日益昂贵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是利用现有的土地,还是重新征地?地价如何?是否符合政府规划要求等等,在建设配送中心时都要进行综合考虑。
(四)商品流动。
为了确定原材料和半成品等商品的流动变化情况,在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时,应考虑有关商品流动的具体情况。
(五)其他因素。
如劳动力、运输与服务的方便程度、投资额的限制等。
1.3、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及流程1.3.1、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一)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据选址影响因素和选址原则,依靠专家或管理人员丰富的经验、知识及其综合分析能力,确定配送中心的具体选址。
主要有专家打分法、德尔菲法。
定性方法的优点是注重历史经验,简单易行。
其缺点是容易犯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并且当可选地点较多时,不易做出理想的决策,导致决策的可靠性不高。
(二)定量分析法。
定量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心法、鲍莫尔-沃尔夫法、CFLP法、双层规划法、遗传算法等。
定量方法选址的优点是能求出比较准确可信的解。
其中,重心法是研究单个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将物流系统中的需求点和资源点看成是分布在某一平面范围内的物流系统,各点的需求量和资源量分别看成是物体的重量,物体系统的重心作为物流网点的最佳设置点。
1.3.22.2.1、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的方法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方法有两种,即流程性布置法和活动相关性布置法。
流程性布置法是根据物流移动路线和物流相关表作为布置的主要依据,适用于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活动相关性布置法是根据各区域的综合相关表进行区域布置。
一般用于整个厂区或辅助性区域的布置。
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可以用绘图方法直接绘成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可以作出几种方案,最后通过综合比较和评价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2.2、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的步骤(1)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①决定配送中心对外的联外道路型式:确定配送中心联外道路、进出口方位及厂区配置型式。
②决定配送中心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
③决定配送中心内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物流路线型式:决定其物流模式,如U形、双排形等。
④按物流相关表和物流路线配置各区域位置:首先将面积较大且长宽比例不易变动的区域先置入建筑平面内,如自动仓库、分类输送机等作业区;再按物流相关表中物流相关强度的大小安排其它区域的布置。
(2)行政活动区域的配置一般配送中心行政办公区均采用集中式布置,并与物流仓储区分隔,但也应进行合理的配置。
由于目前一般配送中心仓储区均采立体化设备较多,其高度需求与办公区不同,故办公区布置应进一步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如采用多楼层办公室、单独利用某一楼层、利用进出货区上层的空间等方式。
行政活动区域内的配置方法:首先选择与各部门活动相关性最高的部门区域先行置入规划范围内,再按活动相关表,将与已置入区域关系的重要程度依次置入布置范围内。
(3) 确定各种布置组合根据物流相关表和活动相关表,探讨各种可能的区域布置组合。
2.3、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图根据以上方法,可以逐步完成各区域的概略配置。
然后再将各区域的面积置入各区相对位置,并作适当调整,减少区域重叠或空隙,即可得到面积相关配置图。
最后经由调整部份作业区域的面积或长宽比例后,即得到下图的作业区域配置图:道路道道 路 路3.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设计3.1、配送作业的具体内容配送作业的具体内容包括:订单处理、进货、搬运装卸、储存、加工、拣选、包装、配装、送货、送达服务等作业项目,它们之间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整个过程既包括实体物流,又包括信息流,同时还包括有资金流。
进货:进货就是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要,为配送业务的顺利实施,而从事的组织商品货源和进行商品存储的一系列活动。
进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它是配送的基础环节,又是决定配送成败与否、规模大小的最基础环节。
订单处理:从接到客户订单开始到着手准备拣货之间的作业阶段,称之为订单处理。
订单处理是与客户直接沟通的作业阶段,对后续的拣选作业、调度和配送产生直接的影响,是其他各项作业的基础。
拣货:拣货作业是依据顾客的订货要求或配送中心的送货计划,迅速、准确地将商品拣取出来,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集中,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
补货:补货是库存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相关的统计技术方法,或者计算机系统的帮助确定的最优库存水平和最优订购量,并根据所确定的最优库存水平和最优订购量,在库存低于最优库存水平时发出存货再订购指令,以确保存货中的每一种产品都在目标服务水平下达到最优库存水平。
配货:配送中心为了顺利、有序、方便地向客户发送商品,对组织来的各种货物进行整理,并依据订单要求进行组合的过程。
配货也就是指使用各种拣选设备和传输装置,将存放的货物,按客户的要求分拣出来,配备齐全,送入指定发货区。
送货:配送业务中的送货作业包含将货物装车并实际配送,而达到这些作业则需要事先规划配送区域的划分或配送线路的安排,由配送路线选用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商品装车顺序,并在商品配送途中进行商品跟踪、控制,制定配送途中意外状况及送货后文件的处理办法。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流通主体为了完善流通服务功能,为了促进销售、提高物流效率而开展的一项活动。
退货:退货或换货在经营物流业中不可避免,但尽量减少,因为退货或换货的处理,只会大幅增加物流成本,减少利润。
发生退货或换货的主要原因包括:瑕疵品回收、搬运中的损坏、商品送错退回、商品过期退回等。
4.1、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可以描述为:从配送中心(或称物流据点)用多辆汽车向多个需求点(或称顾客)送货,每个需求点的位置和需求量一定,每辆汽车的载重量一定,要求合理安排汽车路线,使总运距最短,并满足以下条件:(1)每条配送路径上各需求点的需求量之和不超过汽车载重量;(2)每条配送路径的长度不超过汽车一次配送的最大行驶距离;(3)每个需求点的需求必须满足,且只能由一辆汽车送货。
其目的是使总成本(如距离、时间等)为最小。
4.2、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的意义配送合理化与否是配送决策系统的重要内容,配送线路的合理与否又是配送合理化的关键。
选择合的理配送路线,对企业和社会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企业来说,(1)优化配送路线,可以减少配送时间和配送里程,提高配送效率,增加车辆利用率,降低配送成本。
(2)可以加快物流速度,能准时、快速地把货物送到客户的手中,提高客户满意度。
(3)使配送作业安排合理化,提高企业作业效率,有利于企业提高竞争力与效益。
对社会来说,它可以节省运输车辆,减少车辆空载率,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对其他企业尤其是生产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还能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减少噪声、尾气排放等运输污染,对民生和环境也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结束语:本文以简洁的语言对配送中心系统规划全面系统的分析。
总结出配送中心系统的选址策略,总体的布局,作业的内容以及线路优化等。
文章中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望老师予以指导。
参考文献:【1】王转. 配送与配送中心.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李浩刘桂云.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