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系统的运行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pptx [恢复]
避免政策 失误(尤其 是执行阶段 ) 保证政策 的权威性和 严肃性 监督、控 制和调整
政策实施并 认真评估之后 发现政策使 命已经完成、 不必要或不起 作用 采用措施予 以结束
(四)影响社会政策执行的因素
1.政策本身。政策本身是否合理、可行等,是一项社会政策得以有效实施并 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前提。政策本身有缺陷,政策执行的难度就比较大。 2.政策资源。政策执行的资源不足,政策执行就会打折扣。 3.目标群体。目标群体是政策作用的人群即政策对象,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 解、认可和支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执行效果。 4.执行策略。策略得当,事半功倍;策略不当,事倍功半。 5.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权责划分以及人员的素质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 6.沟通与协调。政策本身是否合理、可行等,是一项社会政策得以有效实施 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前提。政策本身有缺陷,政策执行的难度就比较大。 政策执行的资源不足,政策执行就会打折扣。 目标群体是政策作用的人群即政策对象,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认可和支 持程度直接关系到政策的执行效果。 策略得当,事半功倍;策略不当,事倍功半。 5.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权责划分以及人员的素质影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沟通与协调非常重要,如果政策执行机构的政策宣传不深入,政策不透明, 或者“暗箱操作”,必然增加执行的难度。 7.政策环境。政策执行的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方面的外在 因素。环境好坏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速度、广度和效度。 8.政策监督。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无监督大不相同。监督成为一种监控力量, 可以约束政策执行者和政策对象的行为,减少政策执行中的“对策行为”。
政府财政部门事先在财政总支出的计划中给社会政策
各个领域划分一定的数额,然后社会福利等部门在事
林业政策学(第二章 林业政策系统运行)
第四节 林业政策的检查与监督
一、林业政策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监督
(一)意义
1、可以促进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
2、提高实施机构和实施人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3、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
(二)检查与监督程序
检查政策落实情况
比较政策目标
发现偏差
分析原因
反馈
达到预期目标
检查监督人员:水平要高;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政策 落实的真实情况;及时反馈意见
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的一种活 动。 2、公共政策评估分类 (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正式评估: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估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 序和内容执行,并有确定的评估者进行的评估。
非正式评估: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评估内容没有严格 规定,对评估结论也不做严格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 对政策作出评鉴的评估。
2、拟定政策方案
第一,由经验提出和设计方案 第二,由政策目标提出和设计方案 第三,根据政策时期提出方案 第四,由政策约束提出和设计方案
第二节 林业政策制定
三、林业政策制定的原则和程序 (二)程序
3、政策方案论证
是指进行可行性论证 政治可行性:要为林业发展服务、且符合社会特定的价值
观和林业客观规律 经济可行性:是指政策的可用资源为林业带来经济效益的
第二节 林业政策制定
二、林业政策目标确定
达到什么成果及目的,解决什么事情和问题 总体目标 直接目标 具体目标 当今林业政策总目标:可持续林业、生态文明等
第二节 林业政策制定
三、林业政策制定的原则和程序 (一)原则
1、指导思想与林业发展目标一致 2、实事求是,从林业客观出发 3、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4、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统一
公共政策第三讲 政策系统分析
三、政策环境
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一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条件、 山川河流、矿藏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和创 造文明的自然前提,对一国的内外政策具有影响或制约作用。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状况、经济社会状况、文化状况、 教育状况、法律状况、人口状况、科技状况等等,它对公共政 策起着更为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公共政策调整方面的权力 政策主体需要根据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比照当初设定的 政策目标,寻找它们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然 后,对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克服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 来的问题。这种调整的权力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控制与反馈的过 程。 4、公共政策终结方面的权力
对于那些自然终结的公共政策,主体无需什么特别的权力, 比如一项政策在制定之初就预设了有效期,到期之后自然就终 结失效了。涉及到主体权力的是那些正在执行的政策,由于在 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不是调整所能解决的,在这些 情况下,政策主体就可以运用终结政策的权力,废止该项政策。
(三)政治文化 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是一个民族在特定 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而另一美国学者派伊则将政治文化定义为 “赋予政治过 程内容和形式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总和”。 在此,我们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生活 中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人们对有关政治方面的信仰、理论、感 情、情绪、评价和态度等历史和现实的总和。 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和政 治理想等。
第三讲
政策系统分析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按照某些西方学者的观点,政策系统是: “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 共机构、政策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 观。” 我们对政策系统作了颇为不同的理解,将它界定为:由政 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 治系统。
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
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主要内容:1.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2. 公共政策的制定3. 公共政策的执行4.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5. 公共政策的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导言: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它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诞生的标志拉斯韦尔和勒纳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第一代掌门人拉斯韦尔对公共政策学有著名的六点界定:①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
它须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前提,还须对政府和政治权力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②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③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
④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⑤它是一门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
⑥它是一门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
第二代掌门人德洛尔在批判地继承拉斯韦尔的学说的基础上,对公共政策学做出的四点学术贡献:①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一些误区。
②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大力主张将这种方法引进公共政策学。
③提出关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
(总体政策,指的是学者为推动公共政策发展必须维护的学术上的政策,即指导方针。
超政策是指有关“应该如何确定政策”的政策。
)④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质和实践性。
在公共政策研究方面,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著作是《战国策》。
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从延安时期初现端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60年代中期,体制内的政策研究机构做了大量的政策研究工作,十年“文革”期间,政策研究成了一片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到90年代,一些著名大学开始设置公共政策学单科或系列课程,严肃的学术团体开始建立,到90年代中期,公共政策学在中国已形成一门比较完整的学科。
颇具中国特色的决策模型是“上下来去模型”,它的哲学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它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追求,具有容纳性和开放性。
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方案(3篇)
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方案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电子政务工作的有序运行,改善机关政务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推行电子政务工作,是贯彻落实省厅、市__关于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发展环境要求的具体体现,目的是规范国土资源行政职责的行使,建立良好的公文批阅运行机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透明的行政审批事项运行机制,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审批、统计、查询、汇总,并逐步实现网上申报网上交互式办公,全面提高___质量和行政审批效率,建设“高效、阳光、廉政”的行政管理机关。
二、基本原则(一)依规运行。
严格按照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
(二)有序推进。
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不同人员的特点,坚持全系统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并分步实施,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三)勇于创新。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工作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和改革现有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行政办公的科学化、人性化。
三、实施步骤运行电子政务系统,按照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即先在市局运行,运行成熟后推广到县区局实施;运行电子政务又按先公文,后业务的顺序实施;每部分工作又分为调试运行、双轨制运行和正式运行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试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认真检查测试,优化环境,做好每个阶段运行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对涉及电子政务系统使用的硬软件设备进行认真全面检查调试。
二是接入政务内网的电脑___杀毒软件,进行全面杀毒,确保系统运行安全。
三是印制各项业务审批流程图和“操作手册”,满足试运行工作的需要。
四是由信息中心统一安排,负责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培训,在运行每个子系统前做好培训工作,使各岗人员基本掌握电子政务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
五是典型业务流程测试。
对网上运行各个环节进行测试,进一步检查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安全测试,精心准备,最后达到设备配备齐全、岗位职责明确、管理关系清楚、操作电脑熟练的系统运行要求。
2024年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方案
2024年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方案____年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并且正逐渐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政府效能,我们制定了____年电子政务系统运行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提高服务水平: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政府服务的便捷化、高效化,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满足市民和企业的需求。
(2)优化政府治理: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推动政府治理的现代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加强各级政府间的协同合作。
(3)保障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监管,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防范信息泄露和系统攻击风险。
2. 原则(1)以用户为中心:在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过程中,始终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出发点,提供个性化、方便快捷的服务。
(2)强化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加强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和可靠性。
(3)加强协同合作:推动政府各部门和层级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提高政府部门间的工作效率和协调性。
三、主要措施1. 提升用户体验(1)统一登录系统:建立集中的统一登录系统,使市民和企业只需使用一个账号和密码就可以访问各个政府部门的电子服务。
(2)移动端应用开发:针对手机用户,开发移动端应用,提供便捷的移动政务服务,支持在线咨询、申请办理等功能。
(3)智能语音交互: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实现市民和企业通过声音进行信息查询和申报办理。
2. 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1)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建设: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办公平台,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响应速度。
(2)数据开放共享:推动政府数据的开放和共享,建设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提供数据接口供社会各界使用,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
(3)智慧城市建设:整合城市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城市平台,提供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实现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社会政策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实施,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的政策。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政策评估和政策调整四个环节。
首先,政策制定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第一步。
政策制定过程中需要政府建立政策制定机构,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搜集数据,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
政策制定机构还需要制定制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并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等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参与,形成政策草案。
政府还需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和财政承受能力等因素,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因素。
其次,政策实施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核心环节。
政策实施需要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具体的操作和执行。
政府需要在政策实施中确定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标准和指导方针,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政府还需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政策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政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和预期结果的达成。
第三,政策评估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
政策评估是指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和影响。
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机构,组织专家和研究者进行政策评估工作。
通过政策评估,政府可以了解政策实施的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
政策评估还可以提供依据,为政策的调整和改进提供决策支持。
最后,政策调整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反馈环节。
通过政策评估,政府可以了解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和挑战,并及时进行政策的调整和改进。
政策调整需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修订和完善。
政府还需积极与各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协商,形成共识,确保政策调整的顺利实施。
公共政策学第三讲政策系统分析
针对政策问题,制定出各种可 能的政策方案,并进行比较和 评估。
执行和监督
负责将政策转化为实际行动, 并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估。
确定和表达社会问题
通过研究和调查,发现和确定 社会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政策 问题。
合法化和决策
通过立法或行政程序,将选定 的政策方案合法化和确定为政 府的政策。
反馈和调整
政策调整与修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调整政策目标、优 化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监督等。具体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
况而定。
调整与修订的程序
政策调整与修订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包括提出调整或修 订建议、进行可行性分析、征求相关利益群体的意见等。
政策反馈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1 2
政策反馈对制定新政策的影响
通过分析政策反馈,可以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和 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新政策提供经验和教训。
总结词
多种方式提出议程
详细描述
在建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出议程, 如政府官员、利益集团、专家学者等,这些主体可以通过 各种渠道向决策者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总结词
议程的优先级排序
详细描述
在建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问题的紧迫性、重 要性和可行性等因素,对提出的议程进行优先级排序,以 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总结词
确定问题的优先级
详细描述
在确认政策问题时,还需要根据问题的紧迫性、严重性 和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问题的优先级,以合理分配资 源,提高政策制定的效率。
政策议程的建立
总结词
确定议程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 将政策问题纳入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使问题得到关注和解 决。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一)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所谓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从广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涵盖了社会政策行动所有阶段和环节的运行机制,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从狭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般是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
所谓服务传递机制,是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
政府确定了福利预算以后,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社会福利资金转化为一定的服务,然后传递给服务的受益者。
从内容上看,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服务传递机制包括在服务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资金运行方式、资金使用和服务活动中的各种规范等方面。
(二)社会政策行动运行机制的重要性首先,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其次,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最后,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二、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资金供应模式与服务传递模式从其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大量的社会政策行动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资金供应——服务传递”的过程。
因此,分析一个社会政策行动的运行机制也主要从其资金供应和服务传递的方式展开。
(一)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在实际的社会政策过程中,影响资金供应量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福利需要和可调动的财政资源。
但在不同的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对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反应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社会政策行动中资金供应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是需要导向型,二是预算约束型。
在需要导向型模式下,社会福利主管部门倾向于按照社会对福利的实际需要来计划社会政策行动方案及其所需的财政支出,然后要求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相应的经费;而在预算约束型的模式下,则是政府财政部门事先在财政总支出的计划中给社会政策各个领域划分一定的数额,然后社33会福利等部门在事先的预算总额内安排具体的行动及资金使用方案。
第二讲:政策系统
第二讲:政策系统一、政策系统的构成1.政策主体;2.政策客体;3.政策环境。
主要内容二、政策系统的运行1.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关系;2.政策子系统的划分;3.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一、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一)政策主体1.政策主体的含义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幻灯片42.政策主体的特性1)政策主体的具体性。
2)政策主体的对应性。
3)政策主体的代理性。
4)政策主体的能动性。
5)政策主体的社会历史性3.政策主体分类--个体主体与团体主体;--制度内主体与制度外主体;--制定主体、执行主体与评估主体;--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和社会非法权主体。
4.主要的政策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利益集团;--公民;--传播媒介。
(二)政策客体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幻灯片8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是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或政策问题。
严格说,这三个概念是有区别的,社会问题是外延最广的概念;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社会上相当部分人或影响较大,那么,这部分问题就是公共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很多,只有少数能被政府摆上议事日程,并加以处理,这些被处理的问题就是政策问题。
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这三个概念混用。
1.社会问题什么是社会问题?按照马奇和西蒙的说法,(社会)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社会问题也就是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
安德森则认为,政策问题可以定义为某种条件或环境,这种条件和环境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补偿。
政策系统的运行共26页
政策系统的运行
6
、
露
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政策系统与政策行为者
公民既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也是公共政策的客体。
2
二、政策系统的构成
政策系统是一个由政策主体系统、政策支持系统、政策反馈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政策巨系统 。
政策制定系统
政策主体系统
包括三个子系统,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
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一般包括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某些政治领袖人物。
国际环境对政策系统的影响表现为:
国际环境影响政策系统的价值选择。
国际环境影响政策系统的参照系选择和目标选择。
国际环境影响政策系统的性质。
01
03
02
04
05
06
政策系统的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是政策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因而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
01
02
03
04
05
基本功能是:
01
确认政策问题。
02
确定政策目标。
03
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04
政策方案的最终决定。
05
政策执行系统 政策执行系统,也叫“指挥系统”,是将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形态的政策效果的系统。 政策执行系统一般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行政机关和政府公务人员组成。 基本功能是: 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 有效实施政策方案。 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间接主体
即那些虽不拥有合法强制力,但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私人接触等方式,参与、介人到政策过程中,并产生一定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包括执政党、在野党、参政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大众传媒,政策研究组织和公民。
是指政策发挥作用时所指向的对象,或者说,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针对哪些人制定政策。即公共政策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政策运营方案
政策运营方案第一部分:背景介绍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政策运营成为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政策运营是指政府实施政策的过程,通过制定具体的运营方案,推动政策的顺利实施,实现政策目标。
良好的政策运营方案可以提高政策的执行效果,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经验积累。
本篇文章将以某市某政府的政策运营方案为例,展开具体的分析和解读。
第二部分:运营目标政策运营的第一步是明确运营目标。
该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提高治理能力。
基于此,政策运营的目标可以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政策执行力:确保政策可以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效用。
为此,政府需要建立科学的政策执行机制,提高部门合作,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2. 改善民生:关注民生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通过政策运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质量。
3. 推动经济增长:通过政策运营,鼓励创新创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部分:运营策略政策的运营策略要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注重统筹协调,充分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
1.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政策运营中,鼓励市场化运作,加强市场监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引导和调节,防止市场失灵和滥用。
2. 鼓励创新创业:政策运营中要注重激励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科技企业的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3. 加强公共服务:政策运营中要着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投入,确保市民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4. 强化社会管理:政策运营中要注重加强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加大对社会问题的预防和处置力度,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提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度。
第四部分:运营执行政策运营方案制定完之后,如何具体执行是关键。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这些政策既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又充 分考虑了地方不同的具体情况,尊重了地方利 益,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
在省级以下的行政系统中,包括省辖市、 县、乡(镇)等,其行政首长也处于同样的状 况。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他们在公共决策中既要保障上一级政府政 策的贯彻,又要根据自己地区的具体情况向上 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同时还要与基层民众 交流,反馈下级的意见,治理好自己所管辖的 地区。
2、具体说二者呈以下关系: ①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
而产生的; 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 ③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
发展变化; ④公共政策对政策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能动作
用。
西南民族大学
第一节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
(三)公共政策的一般环境 1、经济资源环境 主要包括经济环境和地理资源环境。
具体讲作为公共权力代表者对公共政策产 生影响的有以下方面: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一)代表公共权力直接对公共政策产生 影响的有: 直接决策者是指对公共政策决策直接负责 的个人或组织机构。 一般来说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各级 行政首长、立法机构首脑与立法人员、执法机 构首脑与执法者等。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在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国家最高 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 权和“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 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 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最高权 力。
西南民族大学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以省级人大为例,省级人大代表在省级人 大会议上将行使以下权利: 第一,提出议案、提案以及对地方政府工 作的意见、建议; 第二,就地方政府的工作提出书面质询; 第三,以赞成、反对、弃权的方式行使表 决权。
政策与政策系统
第一章政策与政策系统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研究是进一步研究政策过程的前提和出发点。
而为了更好把握政策系统,必须先了解政策内涵、特征与实质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政策的内容与实质政策的内容与实质是政策科学的一个基本主题,是政策科学研究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果的最重要的内容。
政策内容与实质的研究也就是对政策的特征、起源、本质、功能、类型和结构等一类问题的研究。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我们研究政策科学时,首先要遇到的就是什么是政策?政策的特征如何?政策与法律、政策与理论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
“政策”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使用得非常广泛的概念之一。
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术领域,人们对它的涵义并没有一致的界定,歧义颇多。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国内外学者的定义吧。
1.西方学者的定义公共行政学的首创者之一,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①美籍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David Easton):“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②政策科学主要的倡导者和创立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ald sswell)与亚伯拉罕·卡普兰(A·Kplan):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③罗伯特·艾斯顿(Robert Eyestone):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④托马斯·戴伊(Thomas R.Dye):“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⑤詹姆斯·安德森(James E.Anderson):“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有关事务而采取的”;“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制定的政策”。
政策系统的运行
争论的焦点
政策环境是否属于政策系统; 政策本身的构成要素(如政策目标、 政策文本等)是否属于政策系统。
我的观点
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们在确定一个系统时是根 据客观情况和主观目的而定的。一般地,人们把一组相互 联系并且相关程度紧密的要素规定为一个系统。而且,一 个系统总是存在于另一个大系统之中,系统与它所处的环 境又构成了另一个大系统。系统具有开放性,环境对于系 统有特殊的意义,系统所需的物质、能量、信息,归根结 底是从环境中得到的,系统只能在环境中生存。
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
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二者是高度融合在一起并相互 转化的,二者之间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政策客体受到 来自于政策主体及其制定的政策作用之后,显现出一定 的政策效果。这些政策效果,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 面的,它们往往构成了政策环境的一部分,重新回到政 策系统中,并对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产生影响。另一方 面,政策环境也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政策客体。我们进 行政策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改善和优化我们 的政策环境,尤其是要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一个良 好的制度或体制条件。
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功能过程模式,对政策 系统运行的各个阶段或者环节进行说明。他在《决策过程》 这一论著中将政策的运行过程分为7个环节,即情报、建 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将政策过程的功能活动划 分为如下5个范畴: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 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琼斯在《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一书,将政策系统的运 行看作是由如下11个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过程, 即感知/定义、汇集或累加、组织、表述、确立议程、方 案形成、合法化、预算、执行、评估、调整/终结。
(4)支持。指团体和个人接受选举结果,遵守法规,交 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治系统为满足要 求而作出的政策决定或采取的政策行动。 (5)输出。指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 即公共政策输出,这是政策系统影响环境的方式。 (6)反馈。指公共政策输出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向政治 系统返回的信息。政策输出可能改变环境,满足环境提出 的要求,也可能政策输出后环境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 要求将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
政务系统运营方案
政务系统运营方案一、前言政务系统是指政府部门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政务管理、公共服务和决策支持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部署和网络化运作,以达到提高政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政府透明度和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的目的。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政务系统运营方案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政务系统运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政府部门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政务系统运营现状分析1.政务系统运营存在问题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效率低,缺乏整体优化的信息系统支持,政务数据孤岛严重,信息流动不畅;政务系统安全性不高,信息安全风险隐患多,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病毒侵袭;政务系统服务水平不高,部分政务服务项目办理效率低,服务体验差,不满足民众的多样化需求。
2.政务系统运营的优势和挑战政务系统运营有优势。
政务系统可以有效整合政府各个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政务系统也面临着挑战。
政务系统需要兼容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数据安全隐患大,需要确保公民隐私和敏感信息的安全。
三、政务系统运营方案的核心理念1.整合政府信息资源。
政务系统运营方案应当以整合政府信息资源为核心理念,合理有效地整合政府各个部门和单位的信息资源,为政府的决策、管理和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2.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政务系统运营方案应当以信息安全保障为核心理念,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护政务系统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数据风险。
3.优化政务服务体验。
政务系统运营方案应当以优化政务服务体验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政务办事的便捷化和智能化,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民众多样化的需求。
四、政务系统运营方案的关键技术支持1.云计算技术。
政务系统应当采用云计算技术,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升系统的弹性和可伸缩性,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
2.大数据技术。
政务系统应当采用大数据技术,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一)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所谓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
从广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涵盖了社会政策行动所有阶段和环节的运行机制,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从狭义上看,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一般是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
所谓服务传递机制,是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
政府确定了福利预算以后,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将社会福利资金转化为一定的服务,然后传递给服务的受益者。
从内容上看,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服务传递机制包括在服务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资金运行方式、资金使用和服务活动中的各种规范等方面。
(二)社会政策行动运行机制的重要性首先,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其次,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最后,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二、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资金供应模式与服务传递模式从其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大量的社会政策行动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资金供应——服务传递”的过程。
因此,分析一个社会政策行动的运行机制也主要从其资金供应和服务传递的方式展开。
(一)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在实际的社会政策过程中,影响资金供应量的基本因素主要有社会福利需要和可调动的财政资源。
但在不同的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对这两个基本因素的反应是不同的,从而形成了社会政策行动中资金供应的两种不同模式:一是需要导向型,二是预算约束型。
在需要导向型模式下,社会福利主管部门倾向于按照社会对福利的实际需要来计划社会政策行动方案及其所需的财政支出,然后要求政府财政部门提供相应的经费;而在预算约束型的模式下,则是政府财政部门事先在财政总支出的计划中给社会政策各个领域划分一定的数额,然后社33会福利等部门在事先的预算总额内安排具体的行动及资金使用方案.(二)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从服务传递过程的角度看,社会政策行动中涉及服务受益者、服务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以及政策系 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 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运 行过程。从系统论的观点看,政策系统 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 换和输出的过程。
戴维·伊斯顿的系统决策模型
该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认为政 策环境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策 系统。它由以下概念支撑: (1)环境。指政治系统以外的各种环境,包括内部社会环 境和外部社会环境。政治系统在社会环境系统中生存,它 既接受来自环境的影响流,又影响环境。 (2)输入。指环境输入政治系统的要求和支持,是政治系 统公共决策活动的开端。 (3)要求。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追求 而向政治系统提出的应采取政策行动的主张。
(4)支持。指团体和个人接受选举结果,遵守法规,交 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治系统为满足要 求而作出的政策决定或采取的政策行动。 (5)输出。指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 即公共政策输出,这是政策系统影响环境的方式。 (6)反馈。指公共政策输出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向政治 系统返回的信息。政策输出可能改变环境,满足环境提出 的要求,也可能政策输出后环境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 要求将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
我们认为,政策系统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去理解。狭义的 政策系统是指政策主体、客体及其他要素所组成的一个内部系统;广 义的理解则是借鉴了戴维·伊斯顿的观点,将政策系统看作是一个开 放的大系统,也就是陈振明老师所说的“社会政治系统”。对于第二 点争议,我们认为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的理解,其中必定都包含了政 策(及其构成要素)这一不可或缺的部分。 具体来说,政策本身就包含着政策主体(Subject)、政策目标 (Goal)、政策客体(Object)、政策资源(Resource)、政策形式 (Form)等几方面的要素。政策系统的运行实质上就是政策主体、客 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 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有机大系统。它的实际运行则表现为政策制定、 执行、评估、监控和终结等环节所组成的活动过程。
参考文献
[1](奥)冯•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 康义、魏宏森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2](美)R•M•克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陈东威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5. [3](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M].唐亮译.北京:华夏出版 社,1990. [4] 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5] 周树志.公共政策学——一种政策系统分析新范式[M].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6] 郭巍青、卢坤建.现代公共政策分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 社,2000.
德洛尔在《公共政策制定检讨》一书中,将政策过 程或者政策系统的运行分为4个阶段18个环节,即(1) 元政策制定阶段——即对制定政策的政策进行分析,包 括处理价值,处理实在,处理问题、价值和资源,决定 政策战略等7个环节;(2)政策制定阶段——包括资源 的细分,按优先顺序建立操作目标,按优先顺序确立其 他一系列主要的价值,准备一组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 预测结果,并选择最好的一个,评估这个最优的方案并 确定其好坏等7个环节;(3)后政策制定阶段——包括 发起政策执行,政策的实际执行,执行后的评估3个环 节;(4)反馈阶段——多层面联结所有阶段的交流与 反馈。
政策系统的运行
本专题课件选自: 本专题课件选自:
厦门大学2003级研究生 级研究生 厦门大学 ——谭丽丽 谭丽丽
政策系统的界定 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关系 政策系统的子系统 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案例分析
关于政策系统的争议
西北大学周树志:“公共政策系统是指政 策元素之间及不同政策单元之间相互联系 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的集合体。” 厦门大学陈振明:“政策系统是由政策的 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 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美国学者邓恩:“政策系统应包含公共政 策、政策利益的相关者和政策环境。”
政策系统的运行大致包括下列五个环节
(1)政策制定——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的功能活动过程, 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 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2)政策执行——政策方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程,也就是 将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 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功能环节。 (3)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判断,确定 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 为什么导致失败。 (4)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政策过程 尤其是执行阶段的监控,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包括监督、控制 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环节。 (5)政策终结——即在政策实施并加以认真评估之后,发现该政策的使命 已经完成,成为多余、不必要或不起作用,采用措施予以结束的过程或行 为。
[7] 曹堂哲.试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公共政策的适应 性——一种“系统范式”的宏观视角[J].理论探讨,2002(5). [8](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学公共管理 及社会政策比较研究中心.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1卷)[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10] 胡宁生.现代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0. [11]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我们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是由若干前后相互衔 接的阶段或者环节构成的,具有明显的动态性和互动 性。政策系统运行的阶段划分应服从于政策分析的目 的。政策研究是为了弄清政策发生、发展的过程,以 及政策内部的结构和政策运行的程序。因此,政策运 行阶段必须以政策运行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完成的任 务为标准来划分。政策系统运行的阶段划分并不是机 械的,可依据分析的具体要求作出随机变动。另一方 面,由于各国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具体国情不一 样,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不同,从而公共政策 的阶段或环节也会产生某些差异性。
二、政策系统的子系统
现代化、科学化的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 (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 大系统。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 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对独 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的 运行得以顺利地展开。
信息子系统从环境中获取客观、准确的信息,经分析、整理后及时 传递到决策者手中;政策实施后,将政策实施的效果反馈回来。信息 子系统为政策过程服务,保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并加以有效的执行, 以取得预期目标。 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决策活动, 主要是根据客观实际,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政策问题分析、方 案设计、政策结果预测和政策评估。 决断子系统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导公共政策活动的全过程,享有 拍板定案的权力,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的特点。 执行子系统是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主要职责是将政策方案 (理想)转变为政策效果(现实)。 监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控制政策失误, 确保围绕政策目标执行政策,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它还要灵 敏地反映出执行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及时向信息系统提供信息, 以使决断子系统能及时对政策进行修订、完善或终结。
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功能过程模式,对政策 系统运行的各个阶段或者环节进行说明。他在《决策过程》 这一论著中将政策的运行过程分为7个环节,即情报、建 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 安德森在《公共决策》一书将政策过程的功能活动划 分为如下5个范畴: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 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琼斯在《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一书,将政策系统的运 行看作是由如下11个功能活动环节或阶段所构成的过程, 即感知/定义、汇集或累加、组织、表述、确立议程、方 案形成、合法化、预算、执行、评估、调整/终结。
一、政策主体、客体与环 境的关系
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 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 政策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之间的关系
在政策系统中,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是该系统两个相互依存、不可 分离的组成部分。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相互存在,每一方的存在都以另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政策客体的种类、性质、内容、规模的不同,政策 主体也就各有所异;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政策客体在政策过程中的地 位和作用发生变化,最终必然导致政策主体的职能也发生变化。同时, 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政策客体不仅影响 政策主体的性质和规模,而且制约着它的结构、功能和活动方式。但是, 政策主体在政策客体面前并不是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而是积极、 主动、在整个政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这意味着,任何政策目标的实 现,都取决于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之间的协调。
按照柯武刚和史漫飞的说法,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 内在制度包括习惯、内化规则、习俗和礼貌、正式化内在规则四种 类型;外在制度是由统治共同体的政治权力机构自上而下地设计出 来、强加于社会并付诸实施的。外在制度可以分为:外在行为规则、 具有特殊目的的指令、程序性规则或元规则。可以看出,外在制度 依赖于政府,政府制定的法律、政策等构成了外在制度。这里我们 主要是从外在制度的角度来谈制度对政策的影响,已经形成的外在 制度会对政策产生影响,如限制政策的制定程序、政策目标等。制 度具有演化能力,高级制度提供了一个框架,它规定可以进行什么 样的变革,以及应如何就这些变革做出决策。
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之间的关系
政策主体在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环 境、把握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政 策主体要对某项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政策实施过程中可能遇 到的各种问题进行预测,使政策方案尊重和适应政策环境的 实际状况。但是,政策主体在环境面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政策主体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良好的政策方案来进一步优化 政策环境,从而实现政策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