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政策系统

第二讲:政策系统
第二讲:政策系统

第二讲:政策系统

一、政策系统的构成

1.政策主体;

2.政策客体;

3.政策环境。

主要内容

二、政策系统的运行

1.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关系;

2.政策子系统的划分;

3.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一、政策系统的构成

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一)政策主体

1.政策主体的含义

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幻灯片4

2.政策主体的特性

1)政策主体的具体性。

2)政策主体的对应性。

3)政策主体的代理性。

4)政策主体的能动性。

5)政策主体的社会历史性

3.政策主体分类

--个体主体与团体主体;

--制度内主体与制度外主体;

--制定主体、执行主体与评估主体;

--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和社会非法权主体。

4.主要的政策主体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政党组织;

--利益集团;

--公民;

--传播媒介。

(二)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幻灯片8

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是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或政策问题。严格说,这三个概念是有区别的,社会问题是外延最广的概念;社会问题的一部分涉及社会上相当部分人或影响较大,那么,这部分问题就是公共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很多,只有少数能被

政府摆上议事日程,并加以处理,这些被处理的问题就是政策问题。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将这三个概念混用。

1.社会问题

什么是社会问题?按照马奇和西蒙的说法,(社会)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社会问题也就是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安德森则认为,政策问题可以定义为某种条件或环境,这种条件和环境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补偿。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那些促使人们去行动的问题才是政策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表达,就不可能构成政策问题。在琼斯看来,社会问题可以定义为产生“一些人的需要、挫折或不满足,由本人所认定,或被他人所认定,而寻求解决方法”的环境或状况。

由此可见,社会问题以及政策问题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状况,而且也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它是被人们感知,觉察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因此,一种社会状况构成社会问题或政策问题与否,问题的严重性程度如何是与人的主观判断密切相关的。

我国学者一般将社会问题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狭义)问题和文化问题。

2.目标团体

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有大有小,它们发生作用的范围不同。因而所要影响或调节、控制的社会成员及其行为的范围不同。党和国家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发生作用的范围最广,它们所涉及的几乎是所有的社会成员;而特殊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的政策法规发生作用的范围较窄,它们所涉及的仅仅是部分成员、某一阶层、某一行业或某一部门的就业者或某个地区的居民。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它们鼓励人们去从事某些活动,而禁止人们去从事另一些活动,引导人们朝向政府所期望的目标前进。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其中最基本的是利益关系。社会成员及其形成的利益团体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社会分工不同,因而必定产生各种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利益要求。这些利益和要求相互影响、交流、撞击,就形成了各种利益关系。因此,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指导人们处理好全社会成员的利益与各种利益团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安定团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利益格局。在这种格局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之间,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长远利益与局部利益之间都能有效地协调起来。

(三)政策环境

所谓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政策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一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条件、山川河流、矿藏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和创造文明的自然前提,对一国的内外政策具有影响或制约作用。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状况、经济社会状况、文化状况、教育状况、法律状况、人口状况、科技状况等等,它对公共政策起着更为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在诸多的政策环境中,以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和国际环境四个因素最为重要。

1.社会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状况或发展水平是一国或地区的公共决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政府要想制定出合理的政策方案,并使它取得预期效果,首要的和根本的一条是从本国或本地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任何超越或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

首先,社会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

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

再次,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政社会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2.体制或制度条件

所谓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体制或制度为公共政策提供外部组织环境。

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再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如果政出多门、政策上出现不一致,那么,政策很难得以真正贯彻。

3.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人们对有关政治方面的信仰、理论、感情、情绪、评价和态度等历史和现实的总和。

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另一美国学者派伊则将政治文化定义为“赋予政治过程内容和形式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总和”。

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理想等。

(1)政治意识。政治意识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内在的心理形态,一种是外在的文化形态。政治意识的心理形态是其文化形态的基础和内化,政治意识的文化形态是对其心理形态的升华和外化。

反映和表达统治阶级及其政党根本利益和愿望的政治意识形态就成了政策的价值取向

和行动准则。

幻灯片19

(2)政治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是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政治主体对客观存在的政治价值关系和政治价值创造活动等的反映。

政治价值观一经形成,就以相对定型的观念模式存在,规范和约束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规定政策实践的指向。

(3)政治理想。政治理想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和政治发展所寄予的希望和对未来的设计。政治理想在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下转化为政治信仰,成为政治社会的定向因素和精神支柱,从而规定了政策的动机、基本目标、基本方向和指导原则。

4.国际环境

(1)全球化

所谓的全球化是指世界各个分散的部分或因素形成紧密联系的世界性网络;它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进程,即某种不依各国的具体环境、地域、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等为转移的趋势,其基本内容是各国(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

(2)市场化

20世纪末期世界出现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使得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球的压倒性经济体制。市场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它以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力量冲跨一切僵化过时的体制,整合、改造和重塑地球上的生产、

经营、流通、消费诸方式。在这种市场化浪潮中,各国(地区)的经济主体(企业或公司)同时研究、开发和销售同类科技产品,一种新产品如果适合市场需要,就会在全世界迅速推广,银行支付卡、PB机、多用途家电、电脑、电视等的研制就是如此。

(3)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代世界的第三个基本趋势。“信息社会”、“信息时代”是人们早已熟悉的概念,然而,在70年代以前,也许只有少数发达工业国家(如美国)开始步入信息社会,进入80、90年代,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21世纪全世界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学者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以信息社会为特征的产业革命;这场革命使世界经注济从工业化阶段进入信息化阶段,知识和信息的制造、加工、传播和应用成为新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处理将逐渐成为生产和工作的主要活动。

当代世界的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对一国或地区的公共政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区域化,使得各国或地区在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时,无时无刻都必须考虑世界经济局势的发展变化;国际组织的存在和作用使得民族国家在某些政策领域丧失了部分的决策权。

二、政策系统的运行

(一)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关系

1.政策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当某一政策系统建立起来时,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就成为该系统两个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2.政策主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政策主体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环境、把握环境,并了解它的各种优势和弊端,并据此预测某项政策实施的可行性和政策运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3.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二者是高度融合在一起并相互转化的。

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二)政策子系统的划分

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1.信息子系统

信息子系统在公共决策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1)信息的收集。(2)信息的加工处理。

2.咨询子系统

咨询子系统在政策制定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1)政策问题分析。(2)政策未来预测。

(3)方案设计及论证。(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5)参与政策评估并反馈信息。

3.决断子系统

决断子系统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1)提出有关的政策课题。(2)考虑政策目标的确立。(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4)负责政策的最终决定。

4.执行子系统

执行子系统在的作用是:(1)为政策方案或项目的执行做好准备。(2)从事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5.监控子系统

监控子系统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在于:(1)确立政策执行的准绳和规则,提供检查执行情况的依据。(2)监控政策执行情况。(3)反馈政策执行情况。

(三)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以及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为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各个阶段或者环节,或者说它是由一系列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一个过程。

1.政策制定——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的出台的一系列的功能活动过程,包括建立议程、界定问题、设计方案、预测结果、比较和抉择方案以及方案的合法化等环节。

2.政策执行——政策方案付诸实践、解决实际政策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政策理想变为政策现实的过程,包括组织和物质准备、政策分解、政策宣传、政策实验以及指挥、沟通、协调等的功能环节。

3.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判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或者为什么导致失败。

4.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阶段的监控,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包括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环节。

5.政策终结——即在政策实施并加以认真评估之后,发现该政策的使命已经完成,成为多余、不必要或不起作用,采用措施予以结束的过程或行为。

市政府关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

(2006/07泰州科技)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加强自主创新的若干政策和《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实施《泰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加强我市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政策: 一、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经市级以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之日起2年内入库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经市级以上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自销售之日起2年内所征收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二)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应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所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三)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单独管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企业购置软件,经税务主管部门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适当缩短,最短为2年;医药生产企业的机器设备,可加速折旧。 (四)企业建立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 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经税务主管部门审定,其 科技人员实际发放的工资额在计算应纳税所 得额时可据实扣除。 市级以上该类研发机构根据企业纳税级次,由当地政府给予适当资助。 (五)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国内投资项 目,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六)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市内首家生产的发明专利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自产品销售之日起3年内,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和省市级新产品自产品销售之日起2年内所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用于扶持企业发展;所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按90%的比例扶持企业发展,10%纳入市、各市(区)高新技术风险投资资金集中使用。 市及各市(区)政府对当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给予一定的专项补贴。 (七)鼓励企业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凡由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核准或使用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中确需引进的重大技术装备,由项目业主联合制造企业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案,作为工程项目审批和核准的重要内容,经审批(核准)后实施。将通过消化吸收是否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列为对引进项目验收评估的重要内容。 将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设备和产品纳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承担国家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 市政府关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 重要文件 !!!!!!!!!!!!!!!!!!!!!!!!!!!!!!!!!!!!! !!!!!!!!!!!!!!!!!!!!!!!!!!!!!!!!!!!!! ?14?

信息管理系统试题及答案

信息管理系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管理活动中的高、中、基3个层次的管理分别对应的3种层次类型的决策过程是、和结构化决策。 2.通常管理可分为五大职能,即、、指挥、控制和协调。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______ 和______ 。 4.按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有5个要素,即输入、输出、______ 、______和控制。 5.一般将系统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生命历程称为______ 。 6.ERP的含义是______ ,它是在______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7.“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______ 方法的基本思想。 8.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9.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工具,具有______ 、预测、控制和功能的信息系统。 10.信息一词的英文单词是______ 。 11.对当前系统的调查通常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 。 1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在______ 、______ 和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13.现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______ 分析和______ 分析两大部分。 14.可行性研究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 ______ 和 ______ 。 15.人们经常用耦合和______ 的概念衡量模块之间的独立性。 16.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在______ 分析的基础上,勾画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 17.常见的系统切换方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 、______ 和______ 。 18.系统分析处于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上接______ ,下联______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19.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和非法耦合等三种模块耦合方式中,耦合度最低、性能最好的是______ 。 20.业务流程分析主要是为了描述____________。 21.系统分解的三原则是指______ 、功能聚合性原则、______ 。 22.常见的系统切换方法主要有3种,即______ 、平行切换和分段切换。 23.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采用的是______ 的方法。 24.系统测试的任务就是为了______ 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系统由输入、输出、处理、反馈、控制5要素组成,其中反馈是指() A、给出处理所需的内容和条件 B、处理后所得到的结果

国家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企业科技创 新政策介绍 郭戎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

主要内容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宏观环境 ——从宏观上认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国家创新体系概念、框架及重要作用 ——国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框架 二、企业运用科技政策的关键环节 ——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技术领域 ——科技项目的论证与阐述 ——一般性程序 三、若干重点政策解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相关财税金融政策

一、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宏观环境 对技术创新的宏观认识:一场以企业为主,但单个企业绝对打不赢的战争

国家创新体系简介 ?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曼率先使用“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创新系统”成为各国推进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策工具。 ?目前国内一般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体系。

?(一)宏观调控与研发组织架构 ?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框架,首先应当包括结构合理的宏观调控与研究组织架构,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以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调控体系 ?包括政府宏观管理、科技投入、科技计划管理、评价监督、奖励等。政府要围绕重大战略目标,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政策环境,创造并引导市场需求;制定标准,行使评估和监督等职能,使有关部门、地方在研究开发活动中协调一致,提高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

借鉴美国对中心企业科技创新政策解读

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 日期: 2010-3-30 17:40:03浏览: 14来源: 学海网收集整理作者: 佚名 摘要:企业创新是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在立法支持、财政与税收支持以及创新服务支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对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分析提炼其主要特征,力图为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关键词:美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产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在技术和创新能力上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创新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我国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只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美国的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企业主体,尤其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上凸显了一定优势。美国政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财政税收政策,以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等手段,大力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进步,使之成为实现国家创新计划的主要力量。本文试图梳理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分析提炼其主要特征,力图为我国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一、美国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政策 (一立法支持政策 美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立法支持,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自我创新能力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以鼓励中小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创新力度、推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以《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为核心,美国政府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史蒂文森一怀特勒创新法》、《国家竞争技术转移法》、《联邦技术转移法》、《专利法》、

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1. 公共政策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指政府、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民众,为实现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事务共同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公共政策更突出“公共”二字。这即意味着对公共性的强调,也意味着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重新审视公共政策的本质及其诸多特征和功能的必要。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有: 1)阶级性。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政府政治 行为的产物,政府的政策要体现阶级的意志。 2)整体性。公共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许多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孤立的解 决某一问题,往往是不成功,因此需要整体地分析、解决问题。 3)超前性。尽管公共政策是针对现实问题提出的,但政策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安排与指南, 必须具有预见性。 4)层次性。政策作为政府行为的产出项,根据不同层次的政策主体,会具有不同的规格。 5)多样性。公共政策的多样性,显然源于政策的“公共”特征,也随着政府职能的扩展而 显示出多样的特征。 6)合法性。政府行为的政策具有一定法律性质。其既要依靠社会舆论来维持,更要通过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 2. 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是对政府为解决各类公共政策问题所采取的对政策的本质、产生原因及实施效果的研究。政策分析的内容包括:(1)构建问题,即首先要明确政策问题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政策问题不可能在一开始全部明确,只有在不断的分析活动中才会逐步清楚;(2)描述与现行政策问题相关的已有政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制定过程与实际结果;(3)预测为解决问题所提供的相关政策能够产生何种结果;(4)提供将要实施的政策会产生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 公共政策的本质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从现有工作的研究基础出发,我们选择的角度是“利益”,因为其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完整版)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_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答案 一、简述题 1.管理信息 答: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一种资源。 2.决策支持系统 答:DSS以MIS管理的信息为基础,是MIS功能上的延伸。DSS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DSS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3.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答:一般来说,依据信息系统的不同功能、目标、特点和服务对象,它可以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 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依据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它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组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编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5.诺兰阶段模型的实用意义何在? 答: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对我国各类组织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一般认为诺兰阶段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是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6.信息系统 答: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7.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答: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8.MIS战略规划的作用 答:MIS战略规划的作用在于: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

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二、专注孵化,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发挥科技孵化器在“四位一体”中的骨干作用,依托科技服务网络,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构筑创新创业“大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服务外包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存量资产,以自建、收购、转租等方式,在南通商务核心地带世纪大道两侧全力打造崇川创新创业走廊,启动智慧谷、聚智谷、南通数字大厦、清之华园、狼山高科技产业园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87.5分

《公共政策分析》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87.5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7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政策执行前进行分析与判断并带有预测性的评估,应该注意 的事项不包括以下哪项(): ( D ) A. 准确把握问题、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 B. 重视对政策效果的事先评估 C. 决策模型的合理性 D. 政策的可行性 2. 政策方案可比的条件要坚持两条重要原则,即政策的( ): ( A ) A. 完整性、统一性 B. 完整性、预测性 C. 预测性、统一性 D. 预测性、最优性 3. 不同备选政策方案的比较应满足以下可比条件(): ( B ) A. 政策收益的可比性 B. 政策模型的可比性 C. 政策费用的可比性 D. 时间的可比性 4. 公共政策方案收益性角度分析,政策的收益的性质必须可以比 较,如伦理道德,社会心理等是指方案收益的()方面。 ( D ) A. 量 B. 预测 C. 执行 D. 质

5. 为了对各个方案进行政策费用的比较,费用的之间必须具有一 定的可比性,以下哪项不包括在内(): ( C ) A. 构成 B. 计算方法 C. 数目 D. 计算单位 6. 公共政策问题是()的必要行动。 ( B ) A. 个人 B. 政府 C. 企业 D. 社会团体 7. 当公共权力主体意识到社会公共问题已经妨碍(),充 分了解公众的公意注并认同这种公众的政策要求时,公共问题就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 ( A ) A. 整体社会发展 B. 经济发展 C. 文明进步 D. 社会制度创新 8. 以下各项对公共政策问题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C ) A. 已被大多数人觉察、认同、感受 B. 其是指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 C. 是主观存在于人们思维中的 D. 通过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的问题 9. 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是一个()过程,多方面在相互冲 突中获得平衡。 ( D ) A. 冲突 B. 协商 C. 压制

信息管理系统选择题

信息管理系统选择题 第一章 信息系统和管理 A )。 B. 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D. 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 )。 B.只提供很少的信息 D. 不能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3. 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三 级,即( D )。 A. 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 B.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 1金字塔形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底部为( A )的处理和决策。 A.结构化 B.半结构化 C.非结构化 D.三者都有 2. 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我们可以了解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由多个功能子系统组成的,这些功能子系 统又可以分为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和( D )几个主要的信息处理部分。 A.财务管理 B.信息管理 C.人力资源管理 D.战略管理 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些功能子系统的联合,为不同管理层次服务。例如,在销售市场子系统中,进行销售 和摊销的日常高度,按区域、按产品、按顾客的销售数量进行定期分析等,是属于( B ) A.业务处理 B.运行控制 C.管理控制 D.战略计划 4. 战略管理层所需信息的特性是 ( C )。 A.精度高、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外部 B.精度低、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内部 C 精度低、使用频率低、主要来自外部 D.精度低、使用频率高、主要来自内部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 1.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阶段划分为( D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2. MIS 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 D )工作的标准。 A.系统分析 B.系统设计 C ?系统实施 D.系统开发 3. MIS 战略规划的组织除了包括建立一个领导小组、进行人员培训,还包括( B )。 A.制定规划 B.规定进度 C.研究资料 D.明确问题 4. 诺兰阶段模型的控制阶段是实现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 D )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 A.信息管理 B.程序管理 C.知识管理 D.数据管理 5. BSP 法的优点在于能够保证( A )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A.信息系统 B.数据类 C.管理功能 D.系统规划 C ?厂级、处级、科级 第二章 D. 战略级、战术级、作业级 1.按照重要程度,管理信息可划分为( A.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C. 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2.早期管理信息系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C.提供太多的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选择-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题库 B~A~A~D~C~B~B~A~C~A~C~A~A~B~A~ 作业:习题一 1、MIS的创始人是(B ) A.瓦尔特·肯尼万 B.高登·戴维斯 C.比尔·盖茨 D.王选 2、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是(A ) A.人、信息、系统 B.人、计算机、系统 C.计算机、信息、网络 D.系统、计算机、信息 3、一个最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由以下(A )几个部分组成 A.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B.信息源、人、信息开发者 C.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息使用者 D.系统、计算机、信息传递者 4、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有多种方式和方法,如果按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整个历程来进行分类,就有( D)几类。 A.人工的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B.人工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C.单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的管理信息系统 D.人工的管理信息系统、单机的管理信息系统、网上的管理信息系统 5、ERP的中文意思是( C) A.企业信息管理 B.企业资源管理 C.企业资源计划 D.制造资源计划

6、DSS的中文意思是(B ) A.企业资源计划 B.决策支持系统 C.制造资源计划 D.管理信息系统 7、根据系统功能整体目的性思想,无论是分析一个现存的系统或是构建一个新的系统,主要考虑的是其系统功能的( B) A.部分发挥 B.整体发挥 C.优势发挥 D.层次发挥 8、EDPS的中文意思是(A ) A.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制造资源计划 D.企业资源计划 9、BPR的中文意思是(C ) A.敏捷信息系统 B.企业资源计划 C.业务流程重组 D.制造资源计划 10、AIS的中文意思是(A ) A.敏捷信息系统 B.企业资源计划 C.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D.制造资源计划 11、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般分为(C ) A.程序和数据 B.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C.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D.程序、数据和文档 1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依次为(A ) A.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B.文件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C.单机系统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D.文件系统阶段、单机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期末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数据组织的层次结构中,()是可存取的最小单位。 A 表 B 数据项 C数据库 D 记录 2.在以下系统规划方法中,()能抓住主要矛盾,是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A 价值链分析法 B 企业系统规划法 C战略目标集转化 D 关键成功因素法 3.以下各点中,()不是诺兰阶段模型中提出的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之一。 A 初装 B 蔓延 C 成长 D 成熟 4.以下各点中()不是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A 结构化语言 B 数据字典 C 判断树 D 决策表 5.系统可行性分析的主要内容是() A 经济可行性 B 技术可行性 C 管理上的可行性 D 以上全部 6.在以下各点中,()不是数据流程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 A.数据存储分析 B.数据流程的优化 C.原有数据流程的分析 D.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7. 目前被普遍采用的程序正确性验证方法是() A 理论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模拟法 8. 下列系统切换方法中,最可靠的是()。 A 直接切换 B 并行切换 C 分段切换 D 试点切换 9. 下列系统切换方法中,最快捷的是()。 A 直接切换 B 并行切换 C 分段切换 D 试点切换 10.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 由顶向下 B. 由底向上 C. 集中 D. 分散平等 11.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 集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控制阶段 D. 数据管理阶段 12.处理功能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决策树、决策表和()。 A. 结构化语言 B. 数据字典 C. 数据功能格栅图 D. E-R图 13.在医院,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是属于()。 A. 1:1 B. 1:n C. n:1 D. m:n 14.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及()。 A.阶段不明确 B.无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C.开发周期长,难适应环境变化 D.系统各部分不独立 15.计算机的作用主要用于学习和培训,真正用于管理的尚属少数,这是诺兰模型中计算机应用的()。 A. 初始阶段 B. 数据管理阶段 C. 普及阶段 D. 成熟阶段 16.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A. 战略集合转移法 B. 关键成功要素法 C. 企业系统规划法 D. 业务流程法 17.按决策层次分类,将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 A. 业务信息 B. 流动信息 C. 固定信息 D. 生产信息 18.将m :n联系转换为关系时,该关系的码是()。 A. m方的码 B. n方的码 C. m与n方码的组合 D. m方或n方的码 19.原型法的开发过程是多个阶段重复、不断演进的过程,这些阶段包括:分析、设计、编程、运行和()。 A. 测试 B. 切换 C. 实施 D. 评价

大连理工大工12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答案

大连理工大工12秋《公共政策分析》在线作业2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60分。) 1.公共政策是为 A. 企业 B. 社会组织 C. 政府 D. 个人 满分:6分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C ) 2.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 A. 社会组织层级化 B. 社会主体知识化 C. 民主参与大众化 D. 政策信息公开化 满分:6分 3. 当且仅当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出现强烈的公众诉求,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时, (A )才会最终完成。 A. 政策问题 B. 政策执行 C. 政策评估 D. 政策监督 满分:6分 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D)。 A. 选举 B. 监督 C. 罢免 D. 立法 满分:6分 5. (A)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 A. 国家机构 B?行政机关 C. 立法机关 D. 司法机关 满分:6分 6. 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B)。 A. 深人 B. 内化 C. 反映 D. 响应 满分:6分 7. 在下列的几种环境中,公共政策系统的基础环境是(B)。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人文环境 D. 科技环境

满分:6分 8. 公共政策不仅表现为一个系统,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即表现为下列 何种方式的不断循环往复:(B)。 A. 政策咨询T政策制定T政策评估T政策终止 B. 政策输入T政策制定T政策输出T政策反馈 C. 政策提出T政策制定T政策实施T政策终结 D. 政策提出T政策制定T政策监督T政策终止满分:6分 9.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B)。 A.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B.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D. 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满分:6分 10. 系统分析”最早是由(D)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 美国国防部 B. 麦克纳马拉 C. 贝塔朗菲 D. 兰德公司 满分:6分 二、多选题(共5道试题,共30分。) 1. 国家权力作为公共权力所具有的基本职能是(AE)。 A. 政治统治 B. 抵抗侵略 C. 制定政策 D. 发展生产 E. 社会管理 满分:6分 2. 下列哪些政策属于社会政策(CDE)。 A. 农业政策 B. 外交政策 C. 劳动政策 D. 人口政策 E. 宗教政策 满分:6分 3. 在下列政策系统内,表现为政策的塔形结构的有(ABC)。 A. 元政策---- 基本政策---- 部门政策 B. 战略一一策略一一战术 C. 中央政策---- 地方政策---- 基层政策 D. 分配性政策一一限制性政策一一再分配性政策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及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S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S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SS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S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S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报表文件统一 B.数据代码化 C.建立组织机构 D.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ai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1:1 B.1:n C.n:1 D.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由顶向下 B.由底向上 C.集中 D.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原型法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集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控制阶段

科技创新政策的热点及思考

科技创新政策的热点及思考 发表时间:2017-11-10T09:33:33.8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作者:刘逸凡 [导读] 摘要:由于政策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十分积极意义,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身份证件:32128220000809xxxx 摘要:由于政策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着十分积极意义,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加快制定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政策措施,提升科技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不断优化和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这对于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也对未来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提出了新目标。基于此,文章就科技创新政策的热点及思考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科技创新政策;热点;措施 1.科技创新政策的热点领域 1.1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是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载体,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但仍存在着技术创新市场机制不完善、大企业动力不足,中小企业能力不强等问题。近期的政策着力点,体现在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提高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1.2关于科研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 在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是源头创新的主力军,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公益研究,高等学校也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时,这些机构还是公共财政支持形成科技成果的主要供给方,与成果转化能否有效实现紧密相关。近年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着科技创新的效率。一方面,没有根据不同创新主体的活动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从而造成定位不明确、活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难以有效满足市场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和新的需求,政策热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3关于科技人才 人才评价和激励是人才政策的核心,对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发挥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长期以来,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也是我国科技界,特别是用人单位讨论最为热烈、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随着国内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国际科技竞争的日益加剧,它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和科技人员的发展需求,有时甚至成为实现科技创新的“绊脚石”。针对这些问题,近期的政策重点为实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建立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2.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相关策略的提出 2.1进一步完善创新动力机制 在进行创新动力机制完善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市场之间的关系是重点。对于具有创新潜力以及创新资金投入比较高的企业,政府财政部门应该重视其企业所需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关键技术资金方面的扶持。 2.2重点发挥政策合力作用 在进行政策合力作用发挥的过程中,政策配套与协同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政府要积极加强各方面的政策协同,形成具有相同目标、各部门共同努力的政策配合模式,为创新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保障。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中央与政府之间的政策配合,从中央到地方,为各个行业的企业发展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这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生产过程中去,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 2.3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理论体系建设,强化决策的理论支撑 要加强理论体系研究,推动形成具有学科属性的完整理论构架,推动科技创新政策领域持续发展。要着重针对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中的重大政策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如科技治理、科技进步与新常态等)。要加强理论研究同政策实践的衔接,紧跟改革和政策动态,找出政策“真问题”,开展有操作性的理论研究,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直接有效的支撑。同时,也要注意过于强调“问题导向”容易出现的视角局限问题,面对一些具体的政策议题,要常常回到系统和理论的全面视角,考虑“正本清源”的根本解决思路。 2.4以企业为创新主体 要想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首先就要进行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导向模式的构建。 2.5完善企业人才引进政策 首先,要重视教育体制改革方面的工作推进。重视各大院校课程的创新改革,各大院校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尽快建立结构合理、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为社会、为企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其次,要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同时,还积极构建科研开发人员流动的环境。政府要重点扶持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市场的发展,为相应企业人才的供应提供一定的保障。最后,政府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利用相应的政策形成向知识、技术以及管理倾斜的分配制度,通过这些政策实施,不仅仅能够引导人才进行积极创新,同时,还能够鼓励人们进行创新创业。 综上,进行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当前的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构建措施,从而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梅姝娥,仲伟俊.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J]. 科技管理研究,2016,15:32-37+50. [2]张永安,耿喆,李晨光,王燕妮. 区域科技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率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08:82-92. [3]谢晨辉. 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作用方式和路径研究[D].东南大学,201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 A ) A.价值的最大化 B.资源配置的合理化 C.管理的最优化 D.管理活动的高效化 2.关于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特点,不正确的描述是( A ) A.仅仅面向加工制造业 B.采用信息技术最新成果 C.面向供应链信息集成 D.结合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3.组成IPV4地址的二进制数是( A ) A.32位 B.16位 C.4位 D.8位 4.自学考试学生与开考课程之间的联系应当属于( C ) A. 1∶l B. 1∶n C. m∶n D. n∶1 5.多个站点都连接到一条公用传输线上的网络拓扑结构是( D ) A.环型结构 B.星型结构 C.树型结构 D.总线型结构 6.按照系统论的一般原理,系统具有的特征是( A ) A.目的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 B.目的性、整体性、有效性、环境适用性 C.目的性、有效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 D.有效性、整体性、相关性、环境适用性 7.关于系统开发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应结合多种方法开发系统 B.系统分析解决“做什么” C.应尽早进入物理设计阶段 D.系统设计解决“怎么做” 8.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核心是( B )

A.定义企业目标 B.定义企业过程 C.定义数据类型 D.定义总体结构 9.系统分析阶段需要在全面掌握现实情况、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 B ) A.制定信息系统战略规划 B.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C.提出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D.提出新系统的概念模型 10.反映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职能定位、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工具是( D ) A.数据流程图 B.信息关联图 C.业务流程图 D.组织结构图 11.在系统分析过程中,编写数据字典时,各成分的命名和编号必须依据( A ) A.数据流程图 B.决策表 C.数据结构 D.U/C矩阵 12.信息系统总体设计阶段的任务包括( A ) A.软件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网络配置设计 B.软件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和网络配置设计 C.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和代码设计 D.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和软件总体结构设计 13.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时,首先需要设计( D ) A.物理结构 B.逻辑结构 C.数据结构 D.概念结构 14.以下关于系统模块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模块是相对独立的 B.模块是处理功能 C.模块是不可分解的 D.模块是可被调用的 15.以下关于数据库“视图”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视图是用户数据库模式 B.借助视图用户可以看到不同的数据集合

政策创新及其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创新及其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政策创新具有六个方面的具体含义,其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引领性、制约性、瓶颈性、关键性、宏观性、指导性功能。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应高度重视政策创新在整个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政策创新推进其他方面的创新及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科学发展。 关键词:创新体系;创新理念;政策创新 一、领域性创新体系与手段性创新体系 创新是我们的时代特征,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创新构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创新体系。根据三大板块的社会结构,我们可以将这个体系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部分,由此就有了经济创新、政治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等内容。但这样的划分只是指出了创新的方面或领域,未能揭示出创新的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可以用创新的精神将整个创新体系划分为领域性创新体系和手段性创新体系两大类别。 1、领域性创新体系。领域性创新体系包括五个方面:(1)经济领域的创新,指在经济领域中引入新的生产要素或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以获取经济效益,具体包括经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等。(2)政治领域的创新,指政治文明进程中的改良、改革或革命,包括政治制度创新、政治组织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政策创新等。(3)文化领域的创新,指各项文化事业的显著进步和变革,包括文化制度创新、文化组织创新、文化管理创新、文化成果创新、文化设施创新、文化产业创新等。(4)科技领域的创新,指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和革新。科技创新本属于文化创新的内容,但它在当今社会中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创新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对独立性越来越强,因而被单独提出来了。(5)教育领域的创新,指教育事业的显著进步和革新,包括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教育内容创新等。教育创新虽然也属于文化创新的范畴,但它在整个创新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2、手段性创新体系。按照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观点。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据此,创新体系从所采用的手段的角度可以定义为,引发整个创新过程和结果的各创新要素的功能及其内在有机联系的关系链条。对手段性创新体系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个链条或体系的构造及运行机制。

科技创新政策文件选编

科技创新政策文件选编 南京市栖霞区科学技术局 南京市栖霞区知识产权局 二○一三年十月 1

目录 1、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苏科高〔2013〕260号 (1) 2、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确认实施细则 宁科规〔2013〕3号 (11) 3、南京市应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 理办法 宁科规〔2013〕4号 (16) 4、栖霞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扶持资金使用 管理办法 宁栖政字〔2012〕261号 (28) 5、栖霞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宁栖政字〔2012〕262号 (31) 2

6、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家培 养计划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宁栖政字〔2013〕233号 (35) 7、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 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宁栖政字〔2013〕234号 (39) 8、栖霞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利专项资金 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宁栖政字〔2013〕235号 (45) 3

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 管理办法 苏科高〔2013〕260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苏发〔2011〕10号)、科技部《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2010〕680号),引导我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康发展,提升其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能力,进一步营造科技创业企业良好成长环境,培养科技创业人才,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宗旨的科技创业服务载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是江苏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 1 -

关于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卷1999?第4期 关于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连燕华 什么是技术创新政策?创新政策在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学术界尚无统一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政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定义。英国学者罗斯韦尔认为,创新政策是指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的结合。它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法国创新政策专家高丁则认为,创新政策与解决当今世界最重大的经济问题最密切相关,人们还未广泛认识到这点是因为还未完全理解创新的本质和政府对促进创新的作用,他认为创新政策应包括如下三个框架:支持创新者、技术文化、减少创新障碍。80年代初,O ECD组织的科技委员会提出,发展创新政策的目的是要“把科技政策与政府其他政策,特别是经济、社会和产业政策,包括能源、教育和人力资源政策形成一个整体。”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罗伟等人的定义与O ECD的定义基本上相同,即“把创新政策看作是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紧密相关,包括能源、教育和人力资源政策的整合,而将科技政策与工业政策中有关推动创新的部分作为创新政策的核心。”由于O ECD的定义出自于该组织的科技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亦属于科技政策研究机构,因此可以看出,一些关于创新政策的定义比较强调科技政策在创新政策中的重要性,同时强调科技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和整合。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专家比较强调创新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鲍克认为:“创新政策是政府为鼓励技术发展和其商业化以提高竞争力的各种社会经济政策的总和,它处于经济政策的中心位置,直接鼓励创造与变化。”这两种类型的定义共同点都是在原有政策体系(如科技政策、经济政策)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与创新有关的其他政策相整合。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类型的定义是将创新活动看作一个实际存在的社会活动实践,将与这类活动有关的各种相关政策定义为创新政策。如黄顺基等人在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时把技术创新政策理解为:“政府旨在促进工业技术创新而采取的各种直接的和间接的措施。”东南大学的叶明对这个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真正有效驱动技术创新,通常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或者仅仅依靠隐含在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中的某些内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有必要发展一种内容上综合的、逻辑上自恰的、专门研究驱动技术创新的宏观控制手段———政策环境。这里所说的政策环境,目前尚无严格定义,我把他理解为旨在驱动技术创新发生、运行、扩散全过程而采取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政策与措施。” 通过对技术创新政策的各种不同定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各种不同的定义存在概念上宽与窄的差异,但也存在一些重要 ■技术创新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