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保险年鉴: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解析

合集下载

2002年保险年鉴: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

2002年保险年鉴: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〇〇一年概况
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直属的四大国有保险公司之一,集团机构遍布东南亚、欧洲、澳洲美国等,业务范围包括一般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保险经纪、基金管理、投资信托及证券等。2001年,中保集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集团综合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正在向金融保险控股集团的目标迈进。
集团认真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2002年的工作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国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稳健经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业务和资产结构,加快业务发展,不断壮大集团的整体实力。主要工作任务:一是认真落实国务院批示精神,规范控股公司名称,完善控股公司框架结构,规范和完善控股公司职能;二是通过改革和管理,在大力调整业务结构的基础上,巩固现有业务和市场,努力实现海外公司减亏、扭亏和增盈的目标;三是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在切实做好基础工作,防范经营风险的基础上,加快机构建设和业务发展,为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和盈利目标奠定基础。四是继续深化改革,切实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完善监督、查处以及责任追究制度,真正健全和完善“制约、激励、监督”三位一体的现代企业制度。2002年,中保集团将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2001年,集团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一是抓住机遇,实施国内复业战略,初战告捷。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保监会批准,集团所属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和太平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人寿、太平保险)在境内恢复经营保险业务,其中,太平人寿在上海设立总公司,在北京、广州、成都设立三家分公司;太平保险在深圳设立总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分公司。同时,太平人寿股权结构改造为中国保险25.05%,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国际)50.05%,富通国际24.9%;太平保险股权改造为中国保险占45.05%,中保国际占30.05%,工银亚洲占24.9%。2001年,两公司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恢复营业,增强了中保集团的发展后劲,是集团战略发展的重要一步。二是进一步推进机构重组,将所属新加坡的两家产险公司进行了合并重组。同时将所属香港的两家寿险公司进行了重组,即将通过法律程序,完成重组工作。三是资本经营取得突破,引入广东发展银行和工银亚洲入股中保国际、引入富通国际集团入股太平人寿等,共筹集资金10多亿港元。所属上市公司中保国际市值由上市之初的10多亿港元上升到2001年底的近60亿港元、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控制力增强。四是资金运用工作成效明显。集团所属中保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与高盛、摩根斯坦利、美林、富达等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了密切的业务联系,按照开放式基金管理模式建立了管理制度、运作程序和内部监控体系,填补了集团基金管理方面的空白,取得较好的资金回报。五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集团一方面推进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另一方面本着“机制引才、制度用才、环境留才、培训育才”的人力资源方针,在确保政治素质的前提下,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干部体系。

2002年保险市场大事记

2002年保险市场大事记

2002年保险市场大事记周菊荣2002年1月1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

它将为新型产品的规范运作,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提供法律依据。

2002年1月1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产险)等10家财产保险公司签署《中国财产保险业自律协定》。

2002年1月16日意大利忠利保险公司获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

这是中国政府在中国正式加入WTO后向外资保险公司颁发的首张营业执照。

忠利保险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合资组建广州中意人寿保险公司。

2002年1月18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保险而签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统括企财保单。

2002年1月23日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与美国丘博保险集团合作推出中国第一个“公司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推出当日与平安保险公司签下了首份保单。

2002年2月8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第19届冬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提供独家保险,承保的责任及财产保险风险总额达1.457亿元人民币。

2002年2月8日第一次有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参加的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内所有保险公司的聚会,它体现了WTO关于“国民待遇”的原则。

2002年2月9日中国保监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会议对2002年保险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保险监管在继续坚持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前提下,逐步向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过渡。

2002年2月19日中国保监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2002年第1号令,发布了《保险公司营销服务部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1个月后施行。

2002年3月6日中国唯一的专业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与中信实业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发展出口信用险项下的融资担保业务及共同开发银保新产品。

2002年3月18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全国大型证券商之一——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这是我国保险企业与证券公司首次进行全面合作。

中国平安保险_集团_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中国平安保险_集团_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另一方面承保费用提高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经营利润率使获利空3保险投资渠道偏少近几年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其收益率较之以往有新西部201208险信用保证险短期健康险等险种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业务量不大发展速度缓慢财产保险公司应该在这些险种的发展上下大பைடு நூலகம்力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平安保险(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经营管理

中国平安保险 ( 集团 ) 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靳 ( 西安外事学院 鑫 陕西西安 710077 )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从销售商品、 资产、 现金流量三方面分析了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盈利能 竞争主体增多, 保险投资偏少; 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 加大产 力; 指出影响平安保险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费率市场化, 品开发力度, 实现精细管理, 加强风险控制, 合理降低成本费用, 扩大资金运用总量。 【关键词】 公司概况; 盈利能力; 财务指标 一、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中国平安” )是 中国平安保险(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 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 融证券、 信托、 银行、 资产管理、 企业年 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 、 高效、 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二、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1、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商品盈利能力分析 ( 1 ) 销售毛利率 835 , 000 , 中国平安在 2009 - 2011 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 147 , 000. 00 、 189 , 439 , 000 , 000. 00 、 248 , 915 , 000 , 000. 00 。 环比增长率分 131. 40% 。2009 - 2011 年的营业成本分别为 128 , 别为 128. 14% 、 254 , 000 , 000. 00 、 167 , 122 , 000 , 000. 00 、 219 , 002 , 000 , 000. 00 。 环比 131. 04 、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得出, 中国平安在 增长率为 130. 30% 、 2009 - 2011 年的销售毛利率为 13. 25% 、 13. 53% 、 12. 02% 。可以看 2010 年到 出中国平安的销售毛利从 2009 到 2010 年呈上升趋势, 2011 年呈下降趋势。中国平安的销售毛利率从 2010 年到 2011 年 2010 年、 2011 同时中国平安的 2009 年、 的环比增长旅成下降趋势, 年的销售毛利率均大于中国人寿 、 中国太保。同时也高于行业平均 中国平安的盈利能力强。 水平。可以看出, ( 2 ) 营业利润率 中国平 安 在 2009 - 2011 年 的 营 业 利 润 率 分 别 为 13. 47% 、 11. 78% 、 11. 61% 。 而 同 行 业 中 中 国 人 寿 则 为 9. 61% 、 8. 64% 、 5. 31% , 6. 04% 、 5. 47%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 中国太保则为 7. 05% 、 2010 、 2011 这 3 年的营业利润率都高于同为上市公司 平安在 2009 、 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太保。从这里能够看出中国平安的盈利能力在 同行业中处于领先。获利的能力高。营业利润率越高, 这表示着该 盈利的能力越强。潜力也越大。 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越强, ( 3 ) 成本费用利润率 919 , 000 , 中国平 安 在 2009 - 2011 年 的 利 润 总 额 分 别 为 19 , 000. 00 、 22 , 347 , 000 , 000. 00 、 30 , 026 , 000 , 000. 00 , 成本费用总额分 254 , 000 , 000. 00 、 167 , 122 , 000 , 000. 00 、 219 , 002 , 000 , 000. 别为 128 , 00 , 13. 37% 、 13. 71% 。可以看出, 成本利润率分别为 15. 53% 、 中国 2010 年到 平安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2009 年到 2010 年有明显下降, 2011 年有小幅度上升, 国平安的经济效益成一个回升的趋势 。 这 就要求管理者要适当的控制成本费用, 从而提高利润。 2、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盈利能力分析 ( 1 ) 总资产报酬率 919, 000, 000. 中国平安在 2009 - 2011 年中利润总额分别为 19, 00、 22, 347, 000, 000. 00、 30, 026, 000, 000. 00, 378, 利息支出分别为 1, 000, 000. 00、 1, 782, 000, 000. 00、 9, 645, 000, 000. 00, 总资产报酬率分 2. 23% 、 2. 30% 。一般情况下, 别为 2. 53% 、 企业可据此指标与市场 资本利率进行比较, 如果该指标大于市场利率, 则表明企业可以充分 利用财务杠杆, 进行负债经营, 获取尽可能多的收益。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 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 ( 2 ) 净资产收益率 482 , 000 , 000. 中国平安在 2009 - 2011 年中净利润分别为 14 , 00 、 17 , 938 , 000 , 000. 00 、 22 , 582 , 000 , 000. 00 , 平均净资产分别为 90881500000 、 106714000000 、 144112500000 , 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 15. 94% 、 16. 81% 、 15. 67% 。 中国平安的净利润从 2009 年到 2011 年呈先上升在下降的趋势, 平均净资产从 2009 年到 2011 年呈逐步 其中 上升的趋势。净资产收益率则呈现一个先上升在下降的趋势, 2010 年到 2011 年下降较为严重。 这个时候就需要管理者控制成 本, 提高销售渠道, 搞好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提高营业收入, 扩大销 售、 节约成本增加利润, 优化资本结构, 控制风险损失并加以企业的 盈利能力会进一步提高的。 自主创新, 3、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分析 ( 1 ) 盈利现金比率 301 , 中国平安在 2009 - 2011 年中经营现金净流量分别为 93 , 000 , 000. 00 、 139 , 255 , 000 , 000. 00 、 75 , 348 , 000 , 000. 00 , 净利润分别 482 , 000 , 000. 00 、 17 , 938 , 000 , 000. 00 、 22 , 582 , 000 , 000. 00 , 为 14 , 盈 776. 31% 、 333. 66% 。 中国平安的经 利现金比率分别为 644. 25% 、 营现金净流量从 2009 年到 2011 年成一个先上升在下降的趋势, 净 利润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趋势相同, 都是成先上升在下降的趋势, 盈利现金比率也一样。 ( 2 ) 销售现金比率 中国平安在 2009 - 2011 年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 93 , 301 , 000 , 000. 00 、 139 , 255 , 000 , 000. 00 、 75 , 348 , 000 , 000. 00 , 主营业 835 , 000 , 000. 00 、 189 , 439 , 000 , 000. 00 、 248 , 915 , 务收入分别为 147 , 000 , 000. 00 , 73. 51% 、 30. 27% 。 中国平安 销售现金比率 63. 12% 、 的销售现金比率从 2009 年到 2011 年呈现一个先上升在下降的趋 势。该指标反映企业销售质量的高低, 与企业的赊销政策有关。 如 也会使该指标过低。中国平安的 3 年销售现金 果企业有虚假收入, 可以断定不存在虚假收入。三年的数据向我们反应了 比率都较大, 中国平安的销售质量比较高, 对于资金的利用效果也好, 盈利的能 潜力比较大。 力比较强, 4、 盈利能力分析总结 通过对中国平安的销售商品盈利能力、 资产盈利能力、 现金流 其中中国平安的各项指标均大于同为上市公司 量盈利能力的分析, 的中国人寿、 中国太保。从而说明了中国平安的盈利能力在同行业 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同时中国平安的管理者也是专业的, 中国平安 的盈利能力高和管理者正确管理是分不开的 。 三、 影响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1、 费率市场化 我国加入 WTO 之后,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保险监管 机构逐步取消了统一制定条款和费率的做法, 改由各家公司根据市 场需求和自身经营能力, 自主地制定各种条款和拟定费率, 实行费 率市场化, 这一改革的必然性和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 2、 竞争主体增多 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 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 赢得 市场, 各家公司都相继扩展了保险服务领域, 加大了服务的投入; 由 于竞争, 从中介组织取得业务的价格不断攀升, 居高不下; 在竞争 中, 一些基层公司为了完成保费任务, 暗箱操作, 违规退费, 乱支、 多 支手续费等等。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一方面保险费率走低; 另一 方面承保费用提高, 加大了经营风险, 降低了经营利润率, 使获利空 间变窄了。 3、 保险投资渠道偏少 近几年, 由于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 其收益率较之以往有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保险-金融-毕业论文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保险-金融-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平安保险在诸多品牌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

平安保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本文选取平安公司2016、2017和2018年的财务报表,对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财务分析。

主要分析其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分析中国平安公司的财务状况,透视其存在的问题,包括盈利能力停滞不前、现有资金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长期负债过高、发展能力较弱以及员工素质不高等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分别是创新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适当举债经营减少成本、降低内耗、提高员工素质。

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能对公司的财务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财务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Financial Analysis On Ping An Insurance Company OfChina,Ltd.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ping an insurance stands out among many brands. Ping an insurance is a well-known brand. This paper selects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ping an company in 2016, 2017 and 2018 for financial analysis of ping an insurance co., LTD.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its operating ability, debt paying ability, profi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By analyzing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ping an company, it 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including stagnant profitability, ineffective use of existing funds, excessive long-term debt, weak development ability and low quality of employee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respectively, is to innovate sales channels, improve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appropriate leverage to reduce costs, reduce internal consump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aff. It is hoped that these Suggestions can be helpful to the financial optimization of the company.Keywords: Financial analysis Solvency Operational capacity Profitability前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社会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使得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经营分析报告

经营分析报告

全系统共有21家机构未 达成一季度分解计划, 共差保费3.98亿,计划 达成差4.5个百分点。 尤为关键的是,甲A机 构居多。
机构 昆明 南京 合肥 郑州 南宁 福州 哈市 贵州 乌市
达成 21.0% 21.1% 21.7% 22.0% 22.3% 22.3% 22.8% 23.3% 23.7% 24.1% 24.1% 24.4% 26.2% 33.1% 22.9% 18.3%
3
总体市场份额
2001年一季度 年一季度 2002年一季度 年一季度
太保 7.2% 新华 2.0% 泰康 1.0% 平安 33.2% 中国人寿 69.1% 太保 10.2% 新华 1.1% 泰康 0.9% 中国人寿 54.7%
平安 20.6%
•一季度中国人寿凭鸿泰险的炒作市场份额大幅上升近 个百分点,平安因投连的影响 一季度中国人寿凭鸿泰险的炒作市场份额大幅上升近14个百分点 一季度中国人寿凭鸿泰险的炒作市场份额大幅上升近 个百分点, 市场份额下降近13个百分点 新华、泰康市场份额上升,新华尤为突出。 个百分点, 市场份额下降近 个百分点,新华、泰康市场份额上升,新华尤为突出。
<15%
武汉 厦门 重庆 上海 大连 成都 <0%
长沙
0% - 40%
>=40%
同比增长(%)
9
(六)、收展首年标准保费趋势分析 )、收展首年标准保费趋势分析
2002计划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平安保险公司案例分析

平安保险公司案例分析

平安保险案例分析平安保险背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公司成立于1988年,总部位于深圳。

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份名称“中国平安”,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为2318;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601318。

公司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寿”)、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并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深圳平安银行。

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平安海外依法控股中国平安保险(香港)有限公司,及中国平安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截至2008年6月30日,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6,887.73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879.28亿元。

按中国会计准则,集团总资产为人民币6,436.06亿元,股东权益为人民币809.55亿元。

2008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公布,中国平安以2007年18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首次进入全球500强,位列第462位,并成为入选该榜单的中国非国有企业第一名。

2008年4月,《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Forbes Global 2000)排行榜公布,中国平安再次进入全球500强,较2007年前进147席名列第293位;在151家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排名第9,蝉联非国有企业第一名。

同时,在英国《金融时报》公布的2008年全球市值500强企业排行榜(FT Global 500),中国平安在全球企业排名中占第140位,在全球保险行业排名第四。

公司通过旗下各专业子公司共为约4,095万名个人客户及约197万名公司客户提供了保险保障、投资理财等各项金融服务。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财务分析报告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财务分析报告一、公司背景(一)公司简介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3月21日的深圳平安保险公司,同年5月27日对外营业。

公司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总部设在深圳。

1992年6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1997年1月16日,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公司完成分业重组,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

平安是中国首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也是中国第一家有外资参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

15年来,平安的各项业务快速成长,2002年全年公司保费收入共619.71亿元,增长率为33.39%,总资产达1447.56亿元。

目前公司已拥有20万销售队伍和2800万忠实客户。

《亚洲周刊》评选的2001年亚太地区最大100家人寿保险公司中,平安名列第23位;资产利润率为2.0%,在前23大保险公司中位居第一。

2001年、2002年,平安的财务信用等级分别被国内著名信用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评为“AAA”级。

2001年10月,在《资本》杂志评选的“中国最佳服务品牌”中,平安荣膺“最佳保险服务”称号。

2002年、2003年,平安连续两年在由北京大学与《经济观察报》举行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中,作为唯一一家保险企业榜上有名。

(二)董事长马明哲21 世纪经济报道评选的“2004年度中国企业战略家”,给马明哲的评语是:在金融控股公司受到挑战的时期,马明哲在战略层面一直固守着金融控股集团的计划,并且通过战略引资、上市、收购兼并等手段推进他的计划。

这位平安金融航母的掌舵人,28岁之前是招商局局长袁庚的司机,后来当过蛇口社会保险局的科长。

进入保险这个高度专业化的行业,马明哲的成功之道非常简单,通过模仿同行先进经验和借助外脑经营,使得平安迅速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

马明哲是一个精力过人、敬业、好学的人。

2002年保险年鉴:中国保险业2001年经营状况分析

2002年保险年鉴:中国保险业2001年经营状况分析
2.68
4.58
1.82
2.83
0.54
意外险
5.61
4.92
6.33
4.35
5.18
8.06
健康险
3.78
3.95
4.86
4.26
4.22
5.62
补充医疗险
0.01
0.02
0.01
全年人身险新单保费705.84亿元,同比增加313.42亿元,增长79.87%,占全年人身险保费收入的49.57%,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9.58个百分点。
机动车及第三者责任险全年承保金额3.68万亿,同比增加0.27万亿,增长7.98%。
企财险全年承保金额8.09万亿,同比增加1.13万亿,增长16.21%。
货运险全年承保金额2.28万亿,同比增加0.51万亿,增长28.69%。
责任险全年承保金额1.56万亿,同比增加0.89万亿,增长133.19%。
5.91
6.02
责任险
3.29
2.99
3.89
3.53
4.11
3.52
4.81
3.92
3.99
3.49
家财险
2.41
2.07
2.76
2.44
2.53
1.57
3.70
1.52
2.74
2.02
保证保险
0.45
0.29
0.51
0.37
0.61
0.43
1.00
0.12
0.63
0.31
其他
7.63
8.07
8.57
全年企业财产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22.19亿元,同比增加5.03亿元,增长4.2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16个百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二〇〇一年概况2001年是新世纪第一年,也是我国“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

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保监会等国家监管机关及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健经营、强化管理、改革创新、突出效益”的经营方针,贯彻寿险、产险齐头并进,证券、信托两翼齐飞的策略,利用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有利时机,加快各项业务发展,继续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

一、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公司2001年经营计划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24%,税后利润16亿元;保费总收入380亿元,其中寿险320亿元,产险60亿元。

经过经营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2001年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464.57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70.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83个百分点,完成计划的122.26%;保险市场份额达到22.02%,较2000年同期增加了5个百分点。

2001年,公司累计实现利润17.6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06%。

在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截至2001年12月底,公司总资产达到948.31亿元,净资产达64.5亿元,分别比2000年同期增长了47.5%和30.15%,不良资产比例继续保持在1%以下。

——寿险系列进一步强化产品开发和推展,继续加大投连产品推广力度,在国内第一个推出团体退休金投连产品,加快完善分红产品体系,开发定期健康险产品,继续保持并巩固产品体系领先地位,充分发挥产品拉动业务的优势。

完善组织架构,在推进个团险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成立银行代理事业部,全面推行收展制,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强化销售队伍建设,策划实施了一系列业务竞赛,有力地推动了业务发展。

2001年,寿险实现保费收入400.17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77.93%,完成年计划的125.05%,市场份额达到28.1%。

——产险系列坚持“销售第一”理念,加强销售队伍建设,建立高技能、高生产力、高凝聚力的“三高”业务队伍,有力地促进了业务发展。

2001年产险人均保费达73.5万元,同比增加14.6万元。

大力推广会计师和律师责任险、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等新险种。

开发网上保险交易系统,货运险、家财险网上销售初战告捷。

继续加大大项目承保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影响较大的项目有:独家承保了上海磁悬浮铁路、北京华能热电厂、河北邯峰电厂、中航油等项目,首席承保了岭澳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的核保险项目,进一步确立了平安产险在核保险方面的优势。

2001年,产险实现保费收入64.4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33.26%,完成年计划的107.34%,市场份额达到9.4%。

——投资业务继续加强投资管理委员会对投资业务的统一领导,加强投资风险管控,确保公司投资部门安全、高效运行。

2001年,公司在投资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仍然实现投资绩效32.94亿元,同比增长22.54%,资产增值率达5.03%。

——信托公司增资改制工作全面完成,重新登记工作已获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批复,保牌工作圆满结束。

积极调整清收策略,加大清收力度,全年清收资金9156万元,完成计划的127%。

实行规范化物业管理,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全年累计实现租金收入8899万元,完成计划的111%。

二、管理目标完成情况——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及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关于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广东省委、深圳市委的部署,在公司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中深入开展了“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深入、系统学习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以及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找准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进一步坚定了依靠党组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进一步加强全系统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探索新路子,不断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内容,使公司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时代性与开拓性,提高整个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坚决查处了沈阳寿险等一批违法违纪案件,进一步促进了公司的廉政建设。

——开展自查自纠工作2001年,按照国务院和保监会的统一部署,公司积极投188 公司版•平安•综述入整顿和规范保险市场秩序工作,针对保险经营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车险业务、团险业务、误导保险消费行为、资金运用、保险代理业务等方面,在全系统开展了深入、全面的自查自纠工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通过自查,公司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找出了在规范经营上的不足之处,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自纠,公司解决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消除了风险隐患。

本次全面的自查自纠工作,使规范经营的理念在公司更加深入人心,促进了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为公司长远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2001年,公司聘请原联合利华人事总监顾敏慎先生担任人力资源总监,规划并实施人力资源改革,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推行干部胜任素质管理和全新的绩效管理模型,制订潜质人才发展计划,改革薪酬体系,取得了明显效果。

积极筹建平安金融大学,继续加强对管理干部的培训,60位高级管理干部参加了南京大学的MBA课程学习,800多名中级管理干部参加了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强化轮训,引进北京大学60门网上课程对B类以上干部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公司获准建立了全国保险行业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

强化一线销售队伍的基本技能,实施“龙腾计划”,引进优秀的保险销售管理人才和经营理念,提升营销队伍的品质;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全年在人力资源、培训、银行保险、投资管理和精算等专业引进了多名资深外籍专家,进一步充实了公司高级人才队伍,促进了公司人才的国际化,并带动了本土人才的快速成长。

——强化预算管理和财务管控牢固树立预算观念,彻底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纪律,严惩预算违纪行为,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引进ORACLE财务系统并成功上线运行,该系统汇总分析功能强大,核算的准确性、数据的完整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高,有助于建立高效预算控制信息系统,将成为公司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技术保障。

同时,公司还在全系统开展了“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活动,有效地控制公司经营成本增长,收到了良好效果。

——建立新的稽核管理体系积极落实稽核体制改革方案,在保留集团稽核部的同时,在产、寿险专业子公司分别设立稽核部。

集中力量,完成了稽核建章建制工作,理顺了系统内稽核管理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进了稽核“促发展、促管理、促效益”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继续加强“3A”服务体系建设,充实完善PA18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通95511电话中心服务,在上海、广州等地新建标准的综合理财服务门店,使公司客户不管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way)都能得到平安高质量的服务。

2001年,公司寿、产险分别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客户服务月(节)活动,产险还在全国推出了绘有统一标识的查勘理赔车,开始实行每周7天24小时接报案和紧急援助服务。

同时,公司独立的产险电话中心也在积极筹建之中。

服务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公司客户的一致认可,有力地促进了业务发展。

——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在2000年企业文化推广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新价值管理文化的宣导和推广,使其不断深入人心。

同时,按照“专业、价值”的定位要求,深入推广平安礼仪,继续强化平安品牌建设,实施纵深化、立体化、个性化、差异化的品牌宣传战略,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2001年,公司推出了“中国平安,平安中国”主打广告语,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投放的形象广告(地名篇)在媒体评选的年度全国十佳广告中名列前茅,独家赞助了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文艺晚会,司歌《平安颂》唱进了中南海。

另外,经权威机构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评级,公司获得了“AAA”级信用等级证书,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AAA”级信用等级的金融企业。

同时公司还获得了香港《资本》杂志评选的中国大陆“最佳保险服务奖”。

三、改革创新目标完成情况——重组IT系统综观跻身世界500强的优秀企业,其后援平台无不极其现代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受此启发,2001年公司对IT系统进行了重组,改变过去的分块、分部作业模式,成立了数据、系统开发、客户资源管理三大中心,将所有的客户渠道整合到同一个IT后援平台上,提高了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提升了客户资源管理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平安向“国际一流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远景迈进。

——推行客户综合开拓根据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借助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先进理念和方法,2001年公司积极尝试客户综合开拓工作,推动业务人员在销售本系列产品的基础上,销售其他系列的产品,借助电脑、依托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络为客户提供综合产品的服务。

从试点情况看,该项工作效果较理想,促进了公司业务的增长、人员素质的提升、销售队伍的稳定,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有利于提升公司综合竞争能力。

——开拓新业务渠道公司成立了银行保险事业部,聘请前美国林肯国民再保险公司副总裁、林肯金融集团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史蒂芬·克林顿先生担任顾问,指导开发银行代理电脑系统和新公司版•平安•综述189的银行代理销售险种,积极推动公司与各大银行的合作,在全国重点城市与银行、邮政等重要合作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

2001年公司银行代理业务共实现保费收入30.28亿元,一举奠定了公司在该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

此外,公司还借鉴国外同业的成功经验,在上海设立了卓越理财中心,瞄准社会高端客户阶层,开拓高价值客户群市场,为今后更高层次的竞争积极进行准备。

——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成立信用卡(筹备)中心,积极开展平安信用卡业务前期研究准备工作。

同时,公司积极向有关监管部门申请发起成立平安基金管理公司。

目前,平安信用卡业务已获保监会原则同意并已上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待批,平安基金管理公司已入选证监会优先审批的基金公司名单。

四、发展目标完成情况——确立了进军500强、400优的奋斗目标当前的经济和市场发展形势决定了未来的3至5年将是平安今后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为抓住机遇,促进发展,迎接未来市场更高层次的挑战和竞争,公司确立了争取在5年内努力使平安集团进入世界500强、全球400优的奋斗目标。

为此,公司专门抽调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研究了世界500强企业的历史和发展内因,在全系统开展了“我为500强做什么”活动,并再次聘请麦肯锡公司帮助制定公司未来5年发展规划,统一思想,认定目标,坚定信心,以争取早日进入世界500强、全球400优。

——募集外资,增加偿付能力根据公司三届四次董事会通过的《关于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增资扩股的批复》(银复〔1996〕228号),公司当时拟扩股至25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