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

化学键教案优秀6篇《化学键》教案参考篇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第3节。

初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化学键的概念。

本节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微粒观和转化观较深层次的学习。

为今后学习有机化合物、化学反应与能量打下基础。

并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所以这一课时无论从知识性还是思想性来讲,在教学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3.课标要求化学键的相关内容较多,教材是按照逐渐深入的方式学习,课标也按照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本节的课标要求为:“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第三章《有机物》要求“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要求“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一些性质;认识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也就是说,在本节教学中,对化学键的要求并不高,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在电子式的教学中,而其中不必用太多时间将各种物质电子式都要学生练习一遍,取几个典型的投影出来让学生知道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就行了。

并且交待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去钻复杂物质的电子式,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电子式的书写。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共价键的极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共价键的极性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2.3.1共价键的极性【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共价键和分子的立体构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分子的一些性质,包括共价键的极性和非极性,并由此引出一些共价分子的性质及其应用;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特别是物质的熔沸点及溶解性等;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念来理解和解释分子的性质。

【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教学难点: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判断【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微波炉的加热原理任务一:分子的极性【讲解】分子的极性(1)极性分子: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使分子的某一部分呈正电性,另一部分呈负电性,这样的分子是极性分子。

如HCl、H2O等。

(2)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性重合,使分子没有带正电和带负电的两部分,这样的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如P4、CO2等。

【设疑】为什么水分子内部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是否相同?即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讲解】有些共用电子对的两个原子由于电负性不同,那么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便不同,即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有些共用电子对的两个原子由于电负性相同,那么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周围出现的机会相同,即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根据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可以将共价键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任务二:键的极性【讲解】2.键的极性以HCl分子为例,HCl分子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Cl原子的电负性大于H原子,致使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那么会使H原子呈正电性、Cl原子呈负电性。

以Cl2分子为例,Cl2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每个Cl原子的电负性相同,致使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使成键原子呈电中性。

【讲解】判断分子的极性可依据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极性向量和。

从向量的角度认识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0,则分子中没有带正电和带负电的两部分,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等。

化学键说课稿(精选10篇)

化学键说课稿(精选10篇)

化学键说课稿(精选10篇)化学键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专家上午好,。

我们明白化学是一门充满神秘色彩的科学,它经过探索人们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运动,将人们从宏观世界带入到了神秘的微观世界,并指导人们合理创造新物质。

今日我就选取了鲁科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资料《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进行说课。

下头我简要的向各位专家介绍一下我的说课资料。

本节课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设计和特色共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知识的冰山模型”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就像冰山露出水面部分,是表象的;“隐性知识”就像冰山藏在水底部分,是潜在的。

“显性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而“隐性知识”则占冰山的绝大部分。

它启示我们,化学教学不能只把眼睛盯着显性知识,即知识与技能,而要努力挖掘潜在知识价值,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所以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我采用了“知识——知识价值”的教学理念,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力求将具体的建构性知识上升为认识知识的多重功能与价值进而实现认识价值、情意价值、探究价值三重价值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经过挖掘知识潜在价值,将以往单纯的建构性理论知识,上升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认识。

体现了本节课的认识价值。

探究价值则体此刻经过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本事,从而逐步构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经过对科学足迹的探索及其在社会生活实际中所产生的巨大贡献的学习,体会化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艰辛,进而激发学生用化学知识来创造新物质的兴趣与热情。

由此体现情意价值要想实现三重价值的有机融合,合理分析教材是必不可少的。

下头我就从地位作用和知识脉络两个方面来分析本节课的教材。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化学键教学设计【引言】化学键是理解化学物质性质和反应机理的关键概念之一。

通过系统而生动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属性和形成原因,从而为他们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掌握化学键的性质,如键长、键能等。

3. 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原因,包括电子云重叠和价电子在原子核和其他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4. 能够应用化学键的概念解释化学现象和反应机制。

【教学方法】1. 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真实的化学现象或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对化学键的兴趣。

2. 活动探究法:设计实验或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合作探究化学键的概念和性质。

3. 图像展示法:利用图片、模型或动画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化学键的结构和形成原因。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化学反应的机理、分析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化学键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过程】a. 选取常见的物质,如氯化钠、二氧化碳等,设计实验或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

b. 让学生探究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性质差异,包括溶解性、熔点等。

c. 引导学生总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特点和应用。

2. 图像展示化学键结构【过程】a. 使用示意图或模型展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结构,强调电子的转移、共享和海洋模型。

b. 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结构特点。

c. 引导学生根据结构特点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3. 解析化学键形成原因【过程】a. 通过图像或动画展示分子轨道理论、电负性差异以及电子云重叠等原理,解析化学键形成的原因。

b.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轨道理论对于解释共价键的重要性。

c. 引导学生分析电子云重叠和电负性差异对化学键的影响。

4. 案例分析化学键的应用【过程】a. 选取实际应用案例,如氨的合成、氯化铵的制备等,让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化学键。

b. 引导学生根据化学键的性质解释产物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共价键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 掌握化学键的概念及其特点;3. 能够区分共价键和离子键;4. 能够解释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1. 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 区分共价键和离子键;3.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1. 化学键的概念及其特点;2. 解释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好课本及相关学习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化学键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二、学习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1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共价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2. 学生听讲并记笔记,理解共价键的概念。

三、探究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20分钟)1. 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判断其中化学键类型;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四、分子的结构和性质(15分钟)1. 教师讲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2. 学生讨论分子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五、讨论总结(10分钟)1. 学生发言总结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2. 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最后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共价键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_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 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本质上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初步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2.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和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过程分析的方法,运用抽象与概括、对比异同点进行思维加工,形成概念。

2.经过具体到抽象、宏观到微观结构的认识,培养想象力和分析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理论认识的科学美。

2.增强认识科学世界的信心二、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小组教学、合作探究、问题推进法、总结归纳法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处理预习案课前预习案反馈订正答案通过对优秀预习案的展示,激发学习热情课堂探究一【合作交流】探究氯化氢的形成1.实验推测2.理论依据1.完成任务卡片12.对展示学案点评3.小组讨论、展示启发学生从原子结构的视角分析共价键的成因及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第一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一、共价键与离子键1.共价键2.离子键二、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附:《课前预习学案》和《课堂探究学案》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第二课时)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成因及形成过程。

2.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定义,会比较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异同。

学习重点、难点: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自主学习】一、共价键1.氯化氢分子是怎样形成的?2.共价键的定义是什么?【小资料】结构式:在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做结构式。

例如:H-Cl (来自人教版必修2)二、离子键实验步骤取一块黄豆大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

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扣在钠的上方。

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思考:1.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
核外电子
Z个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二.核素、同位素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回答】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
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原子核
质子 Z 个


中子 (A-Z)个
与 板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 AZX
教案
课题: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 1 页 共 127 页
授课班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化学键说课稿3篇

化学键说课稿3篇

化学键说课稿3篇化学键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键》,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由于是第一次将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学问的归纳性、系统化、规律性学习。

其特点是有很强的,并且会消失许多新的化学性质及化学改变。

而在卤素之后,紧接着还有两章新的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分别是氧族和碳族元素。

若能在这章的学习中能很好把握改变规律及学习方法,并能把这些规律和方法运用到后面的化学学习中,那么本来琐碎的学问将会系统化,学习也会轻松许多。

2、本节课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的第三节化学键,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这些化学反应是怎么发生的,生成物是怎么形成的。

虽然这些学问很抽象,同学理解时会有些困难,但它将会关心同学更好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找出规律。

3、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本节教材的特点,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知道化学键。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思维的规律性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培育同学分析推断力量和归纳总结学问的力量。

情感目标:培育同学透过现象看事物进展的本质的哲学思想。

4、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都是指相邻原子间剧烈的互相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东西,完全要靠同学的想象力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二、说教法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同学的实际水平,我实行启发-把握式教学方法并充分发挥电脑多媒体的帮助教学作用。

作为物质组成的重要理论,化学键是一个纯理论、极其抽象的学问,至今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

对于同学来说,化学键没有试验、没有详细感官认知,是个完全生疏的领域。

所以如何创设一种气氛,引导同学进入主动思索的学习心理状态就很重要了。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教案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必修2- 化学键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相关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步骤:
1.引入(5分钟)
介绍化学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引起学生对化学键的探索
和思考。

2.授课(15分钟)
a. 共价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所形成的化学键,要求电负性相近的原子才能形成共价键。

b. 离子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离子键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

c. 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金属键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海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金属原子失去部分外层电子而形成正离子核,自由电子形成电子海洋。

3.示例分析(10分钟)
通过举例分析水分子的共价键、氯化钠的离子键和铜的金属键的形成规律,让学生更加深
入地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4.练习与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参与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并讨论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解释物质性质和变化时
的应用。

5.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布置相关课外阅读和习题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也可以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 - 必修2《 化学键》教案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课标版 - 必修2《 化学键》教案
能力目标:通过化学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情感价值观目标: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科学方法: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1.离子键、共价键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3分子间作用力4氢键
[板书]3.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பைடு நூலகம்物。如:HCl、H2O、CH4、NH3、CO2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是紧密联系的,共价键都是比较强的化学键,要破坏这些化学键都需要较多的能量,氮分子发生化学反应时要破坏分子内很强的的共价键,由于该共价键很难破坏,因此氮分子化学性质很稳定;再如金刚石完全是由共价键构成的,金刚石熔化时要破坏内部的共价键,因此金刚石的熔点、沸点、硬度等都非常高。
[学与问]氢氧化钠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判断依据是什么?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是离子化合物
已知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试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
[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板书]
[归纳]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是共价键。
(把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字样标在氢氧化钠电子式对应位置的下方)
[板书]1、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成键微粒:原子。
形成过程: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实质: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在氯化氢分子里,由于氯原子对于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的稍强一些,所以电子对偏向氯原子一方。因此,氯原子一方略显负电性,氢原子一方略显正电性,但作为分子整体仍呈电中性。象这样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键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键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键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化学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分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性。

教学准备:
教材、幻灯片、实验器材、化学键模型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重要性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0分钟)
1. 共价键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3. 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第三步:示例分析(15分钟)
通过示例分析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实验操作(20分钟)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键的实验操作,观察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加深
对化学键的理解。

第五步:验收与总结(10分钟)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对化学键的种类及特点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
化学键是化学中非常基础的概念,但很多学生常常会混淆不同种类的化学键。

因此,本节
课要重点讲解不同种类的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深入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和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_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化学_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教学课件设计
22
3.
7
3
23
归纳总结
化学核心素养
证据推理
模型认知
1、氢气能稳定存在而 氢原子不能
2、电子云的实物 照片 3、σ键与π键键能的 比较
思维形式
1、原子结构的实物模型 2、“能量最低原理”的理论模型 3、“存在即合理”的观念模型
学习方式
24
思考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
谢谢各位同学
高中化学 高二 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第一节 共价键
主讲教师: 单位:
走进分子世界 培养核心素养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学习目标
Step 01
Step 02
认识共价 键的形成 方式、性 质和类型。
理解并践行 “能量最低 原理”,建 立“能量— 结构—性质” 的化学思维 模型。
Step 03
初步认识 和体验“证 据推理和 模型认知” 的化学核 心素养。
Step 04
培养严谨求 实的科学态 度,认识化 学对社会发 展的重大贡 献,强化社 会责任意识。
4
前置作业:
1、什么是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为什么要形成化学键? 2、核外电子排布为何要遵循构造原理? 3、构造原理与能量最低原理之间有何关系?物质的稳 定性与能量之间有何关系?
前置作业:
概括归理:
• 1、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分子的形成,均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 2、微粒的稳定性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能量越低越稳定。 • 3、“存在即合理”
(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
前置作业
概括归理
分析和认识 原子结构和 共价键的认 识模型—— 学习模型
建立模型
1、原子结构的实物模型 2、“能量最低原理”的理论模型 3、“存在即合理”的观念模型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3化学键12-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3化学键12-人教版

《离子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分析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带着问题上课。

在初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和它们的一些化合物,学习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性质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密切关系,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化合价的实质。

高中碱金属和卤素的学习,又清楚地说明了在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而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也更进一步地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离子键的知识。

虽然,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还是有些模糊。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视频、投影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基本概念,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讲。

2. 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设备,准备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精心制作成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讲练相结合七、教学过程设计【设问1】:(1)我们目前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而物质的种类为什么远远地多于元素的种类呢?(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呢?请举例说明思考、回答:包括 2700 多万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每日添加约4000 种新物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3化学键26-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3化学键26-人教版

离子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老师介绍,学生基本可说出离子键、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可识别离子化合物(2)可写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可做到举一反三。

(3)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与其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出NaCl的形成过程的离子,引起学生对物质形成过程的关注,并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基本的概念和形成方法(2)通过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写出相似离子化合物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体验学会知识、灵活应用知识的必要性与有效性。

(2)结合教师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离子键、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三.教学设计10·以此类推,总结出阴阳离子电子式的书写形式:(1)阴离子电子式:要画出最外层电子,并加方括号,括号右上角用n-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例如:(2)阳离子电子式:即该阳离子的离子符号,不要画出最外层电子。

如:镁离子Mg2+。

11·引出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相互小结:1、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五·板书设计六·反思与总结本堂课重点内容为离子键、电子式与离子化合物的基本定义与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与表示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都应比较完善,也能基本进行应用,但课堂安排活动接近饱和,时间分派不够均匀合理,讲课时间控制还有待改进。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1. 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键的分类和性质。

3. 能够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对化学键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
1. 化学键的概念:介绍化学键的定义和作用。

2. 化学键的分类: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介绍各自的特点和性质。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性质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化学键的分类。

四、练习和讨论(15分钟)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练习化学键的辨别和应用,并在讨论中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

五、小结(5分钟)
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键在物质性质和变化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展开,通过实验和讨论,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化学键的特点和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实践操作和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共价键》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2册 《共价键》教学设计

《共价键》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共价键”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修订)》中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中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原子间通过原子轨道重叠形成共价键,了解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知道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等类型。

2.学业要求能说出共价键的主要类型、特征和区别。

能比较σ键和π键的联系和区别。

能说明H2、Cl2、HCl、乙烷、乙烯和乙炔等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

新旧人教版教材在本节内容上没有较大的改动。

新教材将旧教材中“我们学过电子云,如何将电子云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改为“我们学过原子轨道,如何将原子轨道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呢?”将“电子云”变更为“原子轨道”,使得化学用语更加规范。

新人教版教材注重前后知识衔接的逻辑关系,前面学习的内容,在后续内容中不断得到应用。

在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中运用电子云轮廓图形象地描述了原子轨道,到本节中再介绍共价键时,可以直接采用原子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共价键的过程,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体现了原子轨道与共价键知识的前后衔接。

三、学情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通过必修一化学键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共价键,通过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运用电子云轮廓图形象地描述了原子轨道,并掌握常见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在本节中再介绍共价键时,可以直接采用原子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共价键的过程,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共价键的本质和特征体现了原子轨道与共价键知识的前后衔接。

本节课的学习也会对之后《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

高二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中期,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但仍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三维空间想象能力。

老师教案书高中化学必修二

老师教案书高中化学必修二

老师教案书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题:化学键和分子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3. 能够应用Lewis结构和分子模型进行化学键的分析;
4. 掌握键能、键长和键角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2.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3. Lewis结构和分子模型的应用;
4. 键能、键长和键角的关系。

教学难点:
1. 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的理解;
2. 键能、键长和键角的关系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二、讲解(20分钟)
1. 介绍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区别;
3. 讲解Lewis结构和分子模型的应用。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化学键的相关问题;
2.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念;
2.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实验器材;
3. 习题册。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加深对键能、键长和键角关系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了他们对化学键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下节课我会继续强化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键的概念和应用。

必修2化学键说课稿优秀9篇

必修2化学键说课稿优秀9篇

必修2化学键说课稿优秀9篇教学过程:篇一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化学键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即归纳教学的方法。

因此我的教学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

1、关于离子键的教学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内容,重点复习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生产氯化钠的过程进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

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

讨论中要着重抓住离子键的原因,成键粒子和成键性质三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离子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

要指出在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如(1)离子漏标电荷数;(2)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与元素化合价分辨不清等,注意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此外,为了使学生知道氯化钠在通常情况下以晶体形式存在,我将利用课后资料中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展示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培养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2、关于共价键的教学课前可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关于共价化合物的内容,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过程,讨论中要着重抓住共价键的成因和表示方法。

在讨论共价键的原因时,我将启发对比氖原子和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析为什么氖分子是单原子分子,而氯原子是双原子分子。

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否达到稳定状态,分析得出形成共价键的条件,并用电子式表示氢气和氯气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的教学采用与离子键的对比进行教学,通过概念与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和共价键形成的对比,将使教学更加顺利。

3、关于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教学复习导入:在复习共价键概念后,可由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氢气,氯化氢,水分子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1)在氯化氢中及水分子中,为什么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和氧原?(2)而H2中为什么电子对未偏移?(3)氢气和氯化氢,水分子中的化学键是极性键还是非极性键,并总结出规律。

4、关于化学键的教学在通过以上的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化学键的概念。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教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共价键2.1.2 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教案【教材分析】本章比拟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拟丰富。

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根底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根底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

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键的极性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那么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键参数解释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教学难点:通过键参数解释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课前准备】多媒体调试、讲义分发【教学过程】【新课导入】N、O、F非金属性依次增强,N2、O2、F2与氢气的反响能力依次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其原因是什么?不同分子空间构型不尽相同,其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共价键的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讲授】共价键的强弱可用键能来衡量。

1.键能概念:气态分子中1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

单位:kJ•mol-1条件:键能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但更多的是推算获得的,通常是、100kPa条件下的标准值,获取平均值。

【过渡】键能可以估算化学反响热效应,某一化学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键能数据可以查出相关化学键的键能,通过计算便可知道。

【展示】展示某些共价键的键能【学生活动】1、N2、O2、F2与氢气的反响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如何理解这一事实?2、1mol H2分别与1mol Cl2、1mol Br2(蒸气)反响,分别形成2mol HCl和2molHBr,哪一个反响释放的能量更多?如何用计算的结构说明氯化氢分子和溴化氢分子哪个更容易发生热分解生成相应的单质?3、总结键能的应用。

【答复】1、N—H、O—H、H—F的键能依次为kJ•mol-1、kJ•mol-1、568 kJ•mol-1,键能依次增加,分子的稳定性增强,故N2、O2、F2与氢气的反响能力依次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键”的教学设计
摘要:基于全新的教学方式实施“离子键”教学, 引领同学从探索中去获取相关知识与技能, 具体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电子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初中化学中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知道Na+和Cl-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又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构成的,通过化学键概念的建立,学生可以认识到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打开了一扇窗。

同时,通过化学键的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本节教学中,应当根据课标与考纲的要求,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及认知规律,降低难度,注意梯度。

电子式是为了用“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化学键。

静电作用为静电吸引与静电排斥的平衡,可作简要交待,不需过多解释,但是不能将离子键的概念说成“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

本节课概念较多,且概念又比较抽象,因此要注意教学手段的科学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离子键,知道常见物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了解形成离子键的简单规律;初步认识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1-2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得出感性认识,结合动画从微观模拟氯化钠的形成,建立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实质;通过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简单归纳出形成离子键的条件。

2. 通过学生书写出熟悉的阴阳离子,讨论离子结合后形成的化合物种类与键的种类,归纳出常见物质中化学键的判断方法。

3. 通过模拟演示氯化氢的形成,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像力。

2. 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电子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比较归纳、知识迁移、自学等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 课件。

实验仪器及用品: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滤纸、小刀、集气瓶等
实验试剂:钠、浓盐酸、高锰酸钾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化学键
1、离子键
2、离子化合物
3、电子式
七、教学过程:
[设问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可是这一百多种元素却组成了数以千万计的物质,他们共同造就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从微观上探究物质的构成。

[板书] 第三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设计构想]:从宏观到微观,激发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
[实验1-2]取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再用滤纸吸干上面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化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学生完成表格
[提问]这是我们从宏观角度认识到的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又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推出代表展示氯化钠的微观过程,并讲解自己的思维过程 现象
钠剧烈燃烧、集气瓶内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方程式
2Na+Cl 2====== 2NaCl
教师:展示图片钠和氯气形成氯化钠的过程,并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教师提问:Na+与Cl-是通过什么结合成NaCl的呢?
学生回答:静电作用。

小结: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成为离子键。

设计构想:加深理解离子键,并在联系中巩固。

教师活动:讲授离子键的定义和成键条件。

提问: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是不是就是吸引力呢?
学生回答:不是,还有排斥力。

教师: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微观动画,使学生明确,当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离子键的定义、成键微粒、相互作用以及成键过程。

投影:
小结:1.离子键定义:
2.成键微粒
3.相互作用
4.成键过程
过渡:离子化合物的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仅仅指像Na+与Cl-这样的简单离子吗?
教师:完成思考与交流1,归纳总结出离子的成键条件。

思考与交流 1
随堂练习:
离子键的成键条件:
1.元素和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

2.常见活泼金属阳离子如:、和带负电原子团如:、
之间也易形成离子键。

3.复杂的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之间也可形成离子键。

归纳含离子键的物质(从物质分类的角度):
教师:检测同学们对离子键的掌握情况,完成学以致用1.
【学以致用】1下列关于离子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键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吸引形成的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化合,一定形成离子键
C.凡含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
D.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设计构想:学习离子化合物,并通过练习来巩固。

过渡:KCI,MgCI2,CaCI2,NaOH这些化合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都含离子键
教师: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板书]: 2. 离子化合物
教师: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常见的离子化合物有哪些?:
学生活动:大部分金属氧化物、大多数盐、强碱
【学以致用】2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2O B.CaCl2 C. NH4Cl D.KOH E. H2SO4 F.H Cl G.NaNO3
判断正误:1.活泼的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2.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过渡]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物质的形成较麻烦,由于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也体现了原子结构的特点,我们只需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把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表达出来就可以把原子的结构特点表达出来,
[讲述]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方法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这种式子叫做电子式。

板书: 3.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H× Na·×Mg×·Ca·
(2)离子的电子式:Na+ Mg2+
(3)化合物的电子式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教师:检测学生对电子式的掌握情况完成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下列电子式书写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②③④
⑤⑥
学生:做出判断,归纳总结出书写电子式的注意事项。

小结:电子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1.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做到“两标”,
即和。

2.化合物的电子式,均匀分布在数目少的离子周围,不合并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左边写电子式,右边写电子式,中间用连接,用弧形箭头标出电子转移方向。

教师:同学们都学得非常好,为自己鼓掌。

投影总结:展示学生填写的知识清单。

八、课堂评价
九、布置作业
十、教学反思:
从生活中物质的多样性入手,通过实验让同学从宏观角度认识氯化钠的形成。

从微观入手,架起“离子键”这座桥梁。

教师在进行钠原子与氯原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己书写电子的转移过程。

通过微观动画让抽象的离子键形象化,但也有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

通过随堂练习,学生能巩固知识。

在掌握了离子键过后,进一步学习离子化合物,符合知识层次的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