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研究

合集下载

女性文学研究现当代部分

女性文学研究现当代部分

主要著述
Lydia H.Liu,Translingual Practice《跨语际 Practice《 实践》,美国斯坦佛大学出版社,1995刘禾 实践》,美国斯坦佛大学出版社,1995刘禾 《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香港天 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 地出版社,1997 地出版社,1997 Lydia H.Liu(编著),Tokens of H.Liu(编著),Tokens Exchange《交换的符码》 Exchange《交换的符码》,美国杜克大学出版 社,1999刘禾《持灯的使者》 社,1999刘禾《持灯的使者》(主编)香港牛 津大学出版社,1999 津大学出版社,1999 Writing and Materiality in China《书写与物性在中国》(与Judith China《书写与物性在中国》(与Judith Zeitlin 合编),美国哈佛大学东亚中心出版,2003 合编),美国哈佛大学东亚中心出版,2003 Lydia H.Liu,The Clash of Empires《帝国的碰 Empires《 撞》,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 ,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2004
印刷业兴起的三种形式: 印刷业兴起的三种形式:
官刻,私刻和坊刻。规模印刷的出现; 首先妇女作品合集由家刻推出;——商业 首先妇女作品合集由家刻推出;——商业 书坊在盈利的驱动下直接影响女读者和作 家的出现。1 家的出现。1、预示知识生产加快的节奏 和多重流通渠道。2 和多重流通渠道。2、书籍生产从官方进 入家庭改变男女生活内容结构;3 入家庭改变男女生活内容结构;3、家刻, 推动女性作为智力型人类形象。
海外学者专题“重提何震研究”(录像)何震并 海外学者专题“重提何震研究” 录像)
发起“女子复权会”,夫妇俩又与人创办“ 发起“女子复权会”,夫妇俩又与人创办“社会主 义讲习会”,而以刘师培为主要撰稿人的《天义报》 义讲习会”,而以刘师培为主要撰稿人的《天义报》 也是作为“女子复权会” 也是作为“女子复权会”的机关报发行,刘、何两 人在该报发表了不少当时影响甚大的文章。如何震 撰有“女子解放问题” 撰有“女子解放问题”,认为不仅中国社会男女不 平等,西方社会的男女职业平等、女子和男子拥有 同样的选举权和参政权也还不是“真平等” 同样的选举权和参政权也还不是“真平等”,必须 实行“根本改革” 实行“根本改革”,女子才能真正解放,这就是要 走所有人均等、废除私产和政府之路。 “故谓职业独立,女子可以解放,不若谓实行共产, 妇女斯可得解放也。” 妇女斯可得解放也。”又“与其对男子争权,不若 尽覆人治” 尽覆人治”,“由运动政府之心,易为废灭政府之 心” 。何震还写了“女子宣布书”、“女子复仇 。何震还写了“女子宣布书” 论”、“论女子当知共产主义”、“女子革命与经 论女子当知共产主义” 济革命”“《共产党宣言》 论妇女问题’按语” 济革命”“《共产党宣言》‘论妇女问题’按语”、 “论中国女子所受之惨毒”等文。 论中国女子所受之惨毒”

现当代文坛上的女性文学研究与评析

现当代文坛上的女性文学研究与评析
互动性与参与性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点使女性作家能够更直接地与读者沟通 ,及时了解读者反馈,调整创作方向。
传播速度与广度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有助于女性文学作品迅速 传播,扩大影响力。
未来女性文学发展前景展望
创新与实验
跨界合作与融合
随着文学观念的更新和创作手法的多样化 ,女性文学将继续在创新与实验方面取得 突破。
女性作家的作品在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她们关注女性命运和社会问题,通过文学作 品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06
女性文学发展趋势预测与前景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女性文学发展趋势预测
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女性文学将更加 注重跨文化交流,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女性经验,拓展创作视野。
多元主题探索
女性文学作品中呈现的母女关系 既有亲密无间的一面,也有矛盾 冲突的一面,揭示了母女关系的 复杂性和多样性。
女性身份的认同与
传承
通过对母女关系的描写,女性文 学作品探讨了女性身份的认同与 传承问题,以及女性如何在家庭 和社会中定位自己的角色。
情感纽带的独特性
母女之间的情感纽带具有独特性 ,女性作家在描写母女关系时能 够深入挖掘这种情感的内涵和意 义。
多元化的文学体裁尝试
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勇于尝试多元化的文学体裁,如小 说、散文、诗歌等,展现出丰富的文学创作才华。
05
当代女性作家作品评析及影响研究
代表性作家作品介绍及评价
铁凝
《玫瑰门》、《大浴女》等作品,以细腻笔触刻画女性内 心世界,展现女性生存困境和抗争精神。
01
王安忆
《长恨歌》、《小城三月》等作品,通 过女性视角审视历史变迁和人性复杂, 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文学专业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专业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专业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当代女性文学是文学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文学逐渐成为学术界和读者关注的热点。

研究当代女性文学,不仅可以了解女性在不同时代和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和创作表达方式,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女性和探索性别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当代女性文学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当今女性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首先,当代女性文学关注女性的身份认同和生存问题。

女性作家不再被限定在传统的角色模式中,她们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性,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和家庭的思考和批判。

其次,当代女性文学注重对女性体验和情感的表达。

女性作家经常以女性的视角进行创作,探索女性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

再者,当代女性文学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不同种族、国籍、社会背景和性取向的女性作家都在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并展现出差异化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二、研究当代女性文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女性文学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以全面理解女性作家和她们的作品。

首先,我们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当代女性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作品中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平等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历史文化研究的方法,将当代女性文学放置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探讨作品对社会变革的反应和贡献。

再者,我们可以采用心理学和叙事研究的方法,了解女性作家在创作中借助叙事技巧和心理描写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

三、研究当代女性文学的意义研究当代女性文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首先,女性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女性。

通过女性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她们面对的困境、追求的价值和自我认同的困惑。

其次,研究当代女性文学可以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女性作家的出现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再者,研究当代女性文学可以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

女性文学研究现当代部分

女性文学研究现当代部分

女性文学研究现当代部分当今社会,女性文学研究正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性文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在文学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本文将重点介绍女性文学研究的现状和一些当代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品。

女性文学研究是指对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领域。

这一领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运动,旨在揭示和批判男权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和忽视。

女性文学研究通过关注女性创作和女性主题,呈现了以往被边缘化的女性经验和视角,为女性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中,有许多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独立的思想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和研究者。

其中,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现当代女性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她的代表作品《使女的故事》通过对一个被压迫的女性角色的叙述,揭示了女性在一个极权主义社会中的处境和挣扎,对于女性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外,爱丽丝·沃克的《紫色姐妹花》被视为当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通过对一个黑人女性传奇性的成长故事的叙述,探讨了种族、阶级和性别的复杂关系,并给予了女性找到自我价值和发展的启示。

此外,简·奥斯汀的小说也在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奥斯汀的作品以精致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而著称。

她通过对女性情感和社会角色的描绘,展示了19世纪英国贵族女性的生活与挣扎,对于女性文学和社会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除了这些经典的女性作家,当代的女性文学作品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例如,安吉拉·卡特的独特风格和在恶魔与天使之间思辩的意象使她成为一位备受赞赏的女性作家。

村上春树的作品给予了读者对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的更深刻理解。

同时,许多年轻的女性作家也开始兴起,她们的作品不仅突破了传统的观念和写作方式,同时也反映了当今社会女性的现实与挣扎。

女性文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了女性声音和视角在文学界的传播和发展。

通过研究女性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女性的生活经验和个体意义,从而推动社会对女性权益和平等的认识与尊重。

“女性文学研究”·前言

“女性文学研究”·前言

性做 出 自己 的解 读 ;李 慧 媛 的 《 花 莲 港 女 性主 体 身份 的艰 难 书 写 》 ,是 在 后 殖 民 文化 的 侵蚀 和 男 权 中心 话 语 压 迫 的历 史语 境 中 ,来 观 察 方 梓对 女 性 移 民 历 史 的书 写 和对 女
性主 体 身份 的构 建 。 上来自述论 文 ,从 不 同角度 表 达 了他 们对 台湾 女 性文 学 创 作 的 认知 和 解 读 ,也提 供 了我 们 观察 彼 岸文 坛 的一 扇 窗 口。

学、 台. 港 文 学 的教 学和研 究。
樊 洛 平
新 时期 以来 的中 国女 性 文学 研 究 ,在 由边缘 向中心 崛起 、从 隐学 到 显学 的发 展过
程 中 ,文 学 眼 界和 学术 版 图不 断 拓展 ,作为 中 国女 性文 学 重要 组成 部分 的台湾 女性 文
学 ,在 海 峡 两岸 文 学 的整 体格 局 中也 得 以新 的观 照 。如 何更 多地 了解 台湾 的女 性文 学 创 作 与文 坛动 态 ,进 一 步 打开 两岸 女 性文 学彼 此 沟通 、互为 参 照 的视 野 ,即是本 刊 开 设 “ 女 性 文学 研 究 专栏 ” 的宗 旨。 漫长 而 复 杂 的 台湾 社 会 演变 历 史 中 ,那 些 不 同 世 代 的 台湾 女性 有 着 怎样 的 生存 境 遇 和现 实 人 生 ,始 终是 台湾 女 作 家 热 切关 注 的议 题 。而 乡土 叙 事 和 女性 视 角相 结合 的 书 写方 式 ,往 往 成 为 女 作 家表 现 女 性 生 存 境遇 的文 学 路 径 。李 昂的 《 杀夫 》,以令 男 权 中 心社 会 瞠 目结 舌 的震 撼 力 ,揭 示 了 旧 时代 台湾 女 性 的非 人 境 遇和 生 存 真相 ,描 摹 出男 权 话 语 掌 控 的 鹿港 传 统 社 会 的 乡 土 世 界角 落 ,以不 同于 男 性 乡土 文 学 面貌 的女 性 言说 ,在 上 世 纪8 0 年 代 的社 会 和 文 坛 引发 强 烈反 响 。蔡 素 芬 的 《 盐 田儿 女 》 ,直 面 台 湾 从 农/ 渔 村社 会 到 工 商都 会 的 急剧 转 型 ,以强 烈 的女 性 生命 诉 求和 乡土关 怀 ,写 出 了 盐 田村 落 的 历 史样 貌 和 现 实 衰 落 ,突显 出盐 田儿 女在 城 乡人 生转 换 中的 生命 韧 性 与 情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探讨女性作家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地位。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作为文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女性文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也为全球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介绍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探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伤痕文学、到80年代的女性文学高潮、再到9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女性作家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传统男权文化的挑战;注重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广泛。

当代女性文学的主题主要包括性别认同、女性形象、家庭和社会地位等。

女性作家通过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女性的独立、坚强和勇敢。

很多女性作品还表现出对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的反思,以及对两性关系的深入探讨。

当代女性文学中蕴含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文化,表现为对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生殖权利等问题的。

女性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呈现女性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传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和追求平等的精神。

很多作品还表现出对传统父权文化的批判和对母系文化的怀念与重构。

当代女性文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文学作品为受众提供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审美体验,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女性文学传达出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女性文学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为全球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篇一: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女性作家在当代文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正文:女性作家在当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社会、政治、性别、家庭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在当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作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推动性别平等、探讨人类存在等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文学中,女性作家的作品涵盖了多种类型,如小说、散文、诗歌等。

其中,一些女性作家以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例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珍妮特·珍·吉德、乔治·奥威尔、弗吉尼亚·伍尔芙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20世纪最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小说《飘》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描绘了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展现了女性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劣势,同时也探讨了家庭、婚姻、爱情、自由等主题。

阿特伍德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珍妮特·珍·吉德是20世纪另一个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探讨了青春、爱情、友情、自我探索等主题。

吉德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追捧。

弗吉尼亚·伍尔芙是20世纪最著名的女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爱情、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反思。

伍尔芙的作品充满了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同时也探讨了文学、艺术、自由等主题。

伍尔芙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女性的困境和挑战,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女性作家在当代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女性作家的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也具有社会意义,有助于推动性别平等、探讨人类存在等问题。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篇一: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探讨女性作家的文学世界,了解她们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内涵,并分析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综述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和读者评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思想内涵和影响。

正文:一、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1. 成长背景:女性作家的成长环境往往与家庭、社会和文化因素有关,她们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创作风格:女性作家的文学风格多样,有的以描写女性生活为主,如文学作品《红楼梦》;有的以描写战争、社会动荡为主题,如文学作品《百年孤独》。

二、女性作家的文学思想内涵1. 主题思想:女性作家的作品往往关注女性的生命、情感和社会地位,探讨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表达女性对于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2. 文学表达:女性作家的文学表达多样,有的通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表达女性的情感和思想,如文学作品《雪国》;有的通过散文、随笔等形式表达女性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如文学作品《花开富贵》。

三、女性作家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1. 文学史地位:女性作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们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读者群体:女性作家的读者群体相对单一,主要以女性读者为主,她们更关注女性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四、结论女性作家的文学世界丰富而多样,她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关注女性的生命和爱情,在文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女性作家的读者群体相对单一,主要以女性读者为主,她们更关注女性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篇二:标题: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创建与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正文:女性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有效抵抗形式之一。

女性作家通过创作,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本质、情感和生命的意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结课作业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903班
姓名:胡园园
学号:09501150
成绩:
女性自身的寻找与回归
摘要:在世界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在五四时期女性文学的影响下,当代的很多的女性作家都通过自己的生命体验来表达自己对于女性的寻找与定位。

本文主要是通过几部具体的小说来谈谈女性自身的寻找与回归。

关键词:女性文学姐妹情谊回归自我坚定自我
女性问题从来都是人类文化历史积淀的问题,人类文明的发展又总是可以从女性的自由觉醒程度来体察。

对于女性群体来说,在男性文化传统体系中,一直处于被命名、被定位、被塑造,以及由此带来的被异化、通话乃至妖魔的命运。

对于女性的书写,这不是女性作家的特权,很多男性作家也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女性,比如说张贤亮笔下的马缨花、黄香久,她们是被男性作家定位的圣洁女性形象,是男性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但是对于女性本身命运的思考和走向,是多数男性作家难以企及的,所以在这方面,更多的是女性作家书写自身的生命体验,以独特的视点去反观男权文化,并在一系列的女性话语颠覆、反抗中,赢得女性在历史中言说的权力,进而思考并寻找自我,最终能在男权话语为中心的社会中坚定自我。

一、姐妹情谊:张洁《方舟》
“姐妹情谊”,是指“女性团结一致的强烈感情”,它是妇女在共同感受压迫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感情上互相关怀,互相支撑的一种关系。

在作品一上来,就告诉你“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这就说明了你的不幸仅仅是因为你的性别,跟其他的不管是政治还是社会都没有关系。

《方舟》中,三位女主人公都是知识女性,她们曾是中学的同学,曹荆华研究马列主义哲学,柳泉是一家进出口公司的翻译,梁倩则是一位导演。

她们从无爱的婚姻中挣脱出来,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试图在事业上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同,但是无论她们怎么努力仍然受到男权文化的排斥和控制,她们只能以自我的雄化和对男性的攻击来抵抗这些不平等的待遇,她们抛弃了女性的特征,抽烟、骂人、刻薄,
结果是这样的她们更受到男性的排斥和鄙视,梁倩导演的电影无法审查、荆华的论文受到“特约评论员”的批判、柳泉在原单位受到“性骚扰”并阻止她调动工作,在走过了坎坷的人生道路之后,又都在离婚或者夫妻分居后住进同一套公寓房,于是这里便成了她们摆脱现实的痛苦和不幸的“方舟”。

这是她们在面对所有由于男权文化所带来的痛苦之后,她们选择了建立独立的女性王国和女性中心话语,从而避免甚至否定了男权社会。

姐妹情谊或者说女性认同,很显然这不是女性最终的归宿,在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中心话语的社会,想要建立这样一个女性独立王国根本就是不可能。

就像自我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个性与社会等诸多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相对一样,“男性”、“女性”既包含了其自身的有限意义,也包含了其对立面的意义。

“男性——女性”具有相反相成的结构关系。

所以姐妹情谊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而女性最终的归宿应该是女性自身的认同以及获得社会的认同。

二、回归自我:陈染《无处告别》
与《方舟》相似的是,陈染的《无处告别》中,也写了三位女性,缪一、黛二和麦三,与姐妹情谊相比较下,黛二小姐始终认为“同性朋友的情感是一种极端危险的力量”,她从来都是认为发展同性之间的情感视为玩火,同性之间的感情,稍有一点偏差,就会变得无法发展下去,比如说欣赏滑向妒嫉,爱慕走向病态。

这里面的黛二小姐,她对于现代文明和世界都是怀有疑虑的,甚至于对于她的朋友和母亲,她同样有所质疑,但是她又渴望生活给她带来新的体验和奇迹。

因为有所怀疑,所以她迅速终结了跨国恋情。

与朋友墨非之间又横亘着一道道德之门,与此同时,麦三更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障碍。

在黛二看来,只有在自欺欺人的状态下,自己才如临仙境,有一种超脱自我的感觉,才愿意把封闭了许多年的心灵交付出来。

然而,气功师只不过把她当做试验品。

试图生活在绝对精神状态里的黛二小姐真正面临着一种精神危机,她除了更极端地封存自己在个人狭小天地里之外别无选择。

在《无处告别》中,姐妹情谊的女性独立王国被打破,同性之间的感情变得跟玩火一样的极端,甚至于母亲都质疑,最终又重新关自己以住的房间里,关在对往昔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幻想的惯性当中。

对于黛二来说,只有无奈地认同这个
世界的时候,世界才真正存在。

这虽然是无奈的结果,但也是因这无奈,黛二小姐消极地接受了自我。

三、坚定自我:须一瓜《淡绿色的月亮》
女性,一直以来作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尤其是在婚姻生活中,想要摆脱这样附属地位,的确很难。

比如说方方的《出门寻死》中的何汉晴,处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无力反抗,在家人编织的精神牢笼里郁郁寡欢,甚至连想死家人都没有理会,不仅不理会还加以嘲笑。

在寻死之旅中,得到了“一个人的生生死死真由不得自己”这样的结论。

但是芥子在认清了钟桥北的窝囊以后,即使知道钟桥北的选择就是“正确答案”,即使仍然爱着他,但是从内心深处已经接受不了了,所以他们的生活就此被中断。

在正常人的理解中,在芥子的心目中,她深爱的丈夫、她高大健壮的丈夫,应该在任何有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保护自己的女人,即使面临的是生命的危险。

如果想要权衡其中的利弊,至少也应该做出一定的反抗。

可是,钟桥北在面对抢劫的时候甚至连最最基本的反抗都没有,论个头、论健壮,歹徒都不是钟桥北的对手,而且当时的歹徒手中根本就没有刀,然而钟桥北就是没有任何的反抗。

甚至在小白兔把手放到芥子的乳房上的时候,也只是睁大了眼睛看着芥子。

从此“窝囊”这两个字伴随着小白兔的脏手就一直萦绕在芥子的心头。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差,也证实了芥子心目中的“窝囊”这两个字。

即使警察高明一再劝芥子放下,即使高明告诉她钟桥北的选择才是最理智的,但是钟桥北的高大的形象从此在芥子的心目中一去不复返。

尽管知道钟桥北还是一样的爱自己,自己同样也深爱着他,可是他们的生活再也回不去了,因为芥子已经从根本上已经把钟桥北排斥在情绪之外了。

相比于黛二小姐的消极无奈的接受自我,芥子则更加地坚定了自我。

她没有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样继续埋葬自己的内心而跟钟桥北继续“恩爱”下去,而是坚定了内心深处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

女性自身的寻找与回归,在依旧由男性掌握着社会的话语权的现在,想要完全做到,是非常重大而又艰巨的,需要的不仅仅是文化圈内或者说是坚定女权主义的人士,更重要的是得到社会上被男权文化熏陶和定型的没有有女性意识的女性的认同。

女性文学,作为一种文化上的表现,应该承担起高度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珊珊《何处是方舟——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名作欣赏》,2007年第32期。

[2]陈国和《陈染小说:孤寂、执着的女性探索》,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2月第21卷第1期。

[3]王卫东、曾静《关于“女性文学”命题的思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4]祝亚峰《性别视域与当代文学叙事》,合肥:安慰大学出版社,2008年
[5]施津菊《女性文学的主体性建构与社会认同》,《文艺争鸣》,2004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