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探究题答题方法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小说意蕴解题方法意蕴探究题主要出现在江苏高考试题中,考察类型可以分为主题意蕴、句子意蕴、标题意蕴等。
意蕴指内容的深刻含义,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考虑作品的主旨意义,因此主题意蕴最具有代表性。
下面对这几类题型,尤其是主题意蕴的探究做详细讲解。
一、标题意蕴直接考察标题意蕴的情况不算多,但解读标题意蕴对于探究主旨、探究主题意蕴有一定帮助,例如《药》《审丑》,因此也要稍加关注。
解题思路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1.标题的含义和手法,是否存在双关或比喻象征等。
2.标题与环境、人物、主题的关系,是否能够反映作品的主旨。
例如,对于《审丑》这个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①标题采用了一语双关(或反讽)的手法;② “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这是表层含义;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这是人物1;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这是人物2.补充: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1.小说标题的含意,可以是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可以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也可以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甚至可以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
3.是否可以替换标题,需要考虑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某个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等,同时也要考虑替代的题目是否存在缺点。
二、句子意蕴通过江苏卷历年试题来看,考察结尾句意蕴的情况较多。
小说结尾的意蕴,需要结合小说内容,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来思考。
具体可参考下文对主题意蕴的讲解。
解题思路如下:1.句子的表层意思。
2.句子的深层意思,例如比喻义、象征义等。
3.情感意义。
4.主旨意义。
20 高考新题型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之文本特征探究题答题攻略-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20 小说创新题之文本特征探究答题攻略
高考新题型典例集训
一 考题考向
1. 考题式样
1. (刘慈欣《赡养上帝(节选)》)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 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 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2. (郑武文《万年桥》)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 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答案 这三则材料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 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②富有诗意 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寂静、 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 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③细腻生 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 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香雪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 ”“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铅笔盒的心理;《荷花淀》表现了在唯美 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躁的心情。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 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勤快利落、温柔贤 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 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则材料中,故可称之为“诗意小说”。(写出两个角度即可)
高考专题复习探究高考小说的结尾
探究高考小说的结尾一、结尾的常见方式1.出人意料式结局,作用是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2.悲剧式结局,作用是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3.大团圆式结局,作用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4.留白式结局,作用是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画龙点睛;2.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照应题目,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照应前文(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发人深思;4.交代背景(特例),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结尾段;5.暗示象征(特例),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结尾段。
三、尾段的常见题型1.作者写××段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用意、目的)?2.为什么要写××段内容?3.删去××段可以吗?为什么?4.从某一角度提问(从主旨角度)看尾段的作用?四、答题格式:三段论内容(写了什么内容,)+结构(包括表现手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抒发什么感情,有什么社会意义)。
五、解题思路1.结构方面:结尾段与开头、标题、前文比照,寻找结构关系。
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呼应前文(前后照应)。
2.手法方面:想象、联想、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等表现手法,反问、比喻、引用诗句等修辞手法。
3.内容方面:结尾段与全文、主旨比照,理清二者关系。
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结合文章分析)。
4.情感方面: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
(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草鞋张品成来宽满周的那天,被爷娘放在床上任由他爬,只是在板床上放了些东西。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散文探究题学习策略课件
【必备知识】 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布局谋篇)
结 关系类型 子类型
构 分
承接 相承关系
递进
析பைடு நூலகம்
并列
相并关系
对照
具体特点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散 文的层层相递
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他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总分 相属关系
分总
先总说在分说,或者相反
材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高中语文
散文探究题备考策略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散文探究题型基本类型与特点。 2.深入探究文本,熟练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模式。
01
考情分析·寻命题之规律
卷别
全国 卷Ⅰ
文本体 裁
小说
全国 卷Ⅱ
小说
选文内 容
×
×
全国卷Ⅲ 散文
记忆里的光
新高考1卷
散文
新高考 2卷
小说
建水记(之四) ×
2020 题
(一)必备知识梳理
(3)如今的考题趋势:角度指向明确。例如:(2022年全国乙卷)9.对 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 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弟弟与流浪在上海的年轻人,虽然充满力量,但前路迷茫,使 “我”感到“慌乱”和“忧郁”;②山西前线的年轻士兵,充满热情和生 命力,是国家的希望,因此“我”感到“开心极了”,即便没见到弟 弟,“我”也感到“放心”;③“我”的感受既出于对弟弟的深切感情,也 寄寓着“我”对年轻人群体的热望。 再如:(2020年全国卷Ⅲ)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 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参考答案:“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 锤头图案,是本文的核心意象;文章围绕这一核心,按照时间顺序,安 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刀锤头” 相关;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 感情,呼应题目,升华主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多文本阅读情境探究题+教学设计
文化科公开课、汇报课教学设计模版课题寻方向于题干访答案于文本——文学类多文本阅读情景探究主观题答题探索第1课时累计1课时授课班级2004 授课时间2023.3.1 授课者陶丽君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设计立足于高三复习实际,以“文学类文本阅读学科认知类情境命题”为主概念,研究对象为近五年全国卷及新高考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归纳答题规律。
二、学情分析本活动作业设计立足于高三二轮复习阶段设计,在这一阶段,学生情况基本如下: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教材学习,经过半年高三一轮复习,学生对文学类文本的基本文体知识和常见设问题型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掌握。
这些知识是学生进一步提升高考语文阅读素养的基础,是我能设计并开设这节课的前提。
近几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是新高考开始以来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越来越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能力,考查学生对文本“随文命题”形式的应对能力。
这些能力的养成,都需要学生对文学类文本有深入的认知水平。
这种深入的认知水平恰恰是一轮复习后大部分学生缺乏的能力。
他们在面对文学类文本的第 9题时多审读不透彻,分析无方向,使得这个题成为平常考试和训练的失分大项。
如何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学科认知水平,在面对千变万化的题目时能有的放矢,这是我设计这节课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 了解近几年高考中考查过的学科认知类情境命题形式,深入研读考题答案。
2. 探究学习并掌握情境题型的答题思路。
3. 通过综合训练提升对学科认知类情境命题的应对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探究学习并掌握情境题型的答题思路。
2. 通过综合训练提升对学科认知类情境命题的应对能力。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命题解析新题首现:出于新高考,形成新趋势。
文本选择:一主内容,二主理论。
命题方向:随文设题,情境命题。
考察各文体文学作品核心鉴赏力及理解表达力。
教师讲述文学类多文本阅读题的考察趋势,学生思考。
高考语文探究题的考查形式和解答策略
高考语文探究题的考查形式和解答策略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杨帆自2007年开始,高考现代文阅读出现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考。
在这两类文本的选考中,都设置了一个新的考查层级——“探究”。
作为一个新出现的、今后必考的考点,其考查形式、备考策略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
下面结合2007年高考试题对此作简要分析。
一、文中看似矛盾的句子进行探究广东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第18题:最后一段,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此题意在考查学生“从不同层面挖掘作品意蕴”的能力,并要求考生探讨作品的人文精神。
解答这类语句探究型题目,首先要明了语句的内涵(明了内涵,又要紧扣核心词语)。
其次,要明确探究绝不能离开文本语境,要圈定这些语句在原文的区域,联系上下文明确答题区间,仔细分析答题区间中上下文之间的结构关系,明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抽取关键词语,再联系自己的理解准确把握其内涵,切忌脱离文本,主观臆断。
如本题中“泥泞”是两个句子的共同核心词语,理解“泥泞”便成了解答本题的关键。
联系材料第七段“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等表述,可知“泥泞”是艰苦、困难、挫折的象征,是锻炼人、磨砺人的载体。
再来分析题干中的两句话,它们都出现在文末最后一段,联系上下文中的这些句子或词语——“当我们走倦了”“茫然”“不再有激情”“渴望在泥泞中跋涉”“泥泞使人警醒、给人力量”时,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便显豁了:泥泞象征苦难和挫折,我们没有必要在未来的人生中有意地设置逆境和挫折。
但是,当我们麻木、茫然、缺乏生活激情的时候,我们需要艰难、挫折来警醒自己,增添自己战胜困难的激情、勇气和信心。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会渴望在泥泞中跋涉一回”的道理所在。
广东卷实用类文本还考查了对较难语句的理解,即第21题:根据傅聪的观点,演奏家如何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地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根据上文的解答步骤,明确本题的答题区间在原文第4和第7段,联系傅聪对演奏家的观点,联系他对作品的理解,本题答案可为:“要‘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才能使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不断发展’,‘不断复活、再生、演变’。
高考专题复习-探究性试验的答题技巧
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 直形冷凝管
(4)c
Hale Waihona Puke (5)下(6)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51
【高分策略,规范解题】
物质制备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
(1)制备实验整套装置的基本连接顺序是制取→除杂→干燥→ 主体实验→尾气处理。具体到单个装置的连接要注意“五进五 出”:气体的流向通常是左进右出;洗气瓶作洗气用时气体要长 (管)进短(管)出;洗气瓶作量气(制备的气体把洗气瓶中的水压 到量筒中)用时气体要短(管)进长(管)出;干燥管干燥气体时, 气体要粗(端)进细(端)出;冷凝管所用的水要下进上出。
(填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产率是
A.41% B.50% C.61%
(填正确答案标号)。
D.70%
【解析】(1)考查常见仪器的辨认,装置b的名称是直形冷凝管。 (2)在加热液体时需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因加热而使液体暴沸。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停止加热,冷却后
【剖析条件,因境答题】
【解析】(1)将重铬酸钠溶液和浓硫酸混合时,相当于对浓硫酸
进行稀释。若将重铬酸钠溶液加到浓硫酸中,水的密度比浓硫
酸小,会引起液滴飞溅,造成危险。 (2)实验装置中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溶液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 加沸石,应该停止加热,等溶液冷却后再加入沸石。 (3)装置中B仪器叫分液漏斗,D仪器叫直形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液。 (5)由题意知正丁醛微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分液时水在下
氮元素分别显+4价、0价,化合价均降低,没有化合价升高的元
素,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2)连接好装置后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样品进行实 验,由于本实验要探究硝酸镁的分解产物,因此为了避免空气中 的氧气干扰实验结果,应先通入氮气赶尽装置内的空气。利用 酒精灯加热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再集中加热。
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答题要领
高考现代文阅读探究题答题要领高考阅读03-06 2007一、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
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特别是那些体现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
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
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
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
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
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
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解答探究题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解答探究题
2021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如何解答探究题?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探究题的命题有何规律?如何样解答探究题?
答:探究题要紧是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散文、小说命制的题目,命题要紧涉及三个方面:(1)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2)依照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判定其正误或优劣;(3)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等。
规范答题,归纳如下:
(1)立足文本,整体把握。
所谓“探究”,既要“探”出题目内容的深浅、范畴的限度,又要“究”其缘由和实质。
因此,考生在下笔之前,必须整体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现的方法、技巧,以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延伸,作出个性化的理性摸索和探究。
(2)擒住物象,由表及里。
散文、小说的主旨和情感的表达,往往借助一定的物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而这些物象又常常是含蓄的。
因此,回答如此的探究题,要能抓住作者表达情感所借助的一些物象,把握作者的心理和物象的象征义。
(3)联系实际,开放答题。
关于散文、小说,命题者往往把最后一道题设置为开放性题。
对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己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上,不要脱离原文答题;一是联系实际的例子要能够以点带面,分析时要有自己的理性摸索。
高考复习方法策略_专题五 如何拓宽散文探究题的角度和层面(含答案精析)
专题五如何拓宽散文探究题的角度和层面高考散文探究题根据探究与文本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思辨类和拓展类。
(1)思辨类探究题“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深入思考和仔细辨析。
它主要着眼于作品(或文本)本身,与一般的简答题的区别就是难度系数不同,要求学生深入思考,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对疑点、难点展开分析。
做这类试题,要立足文本,把文本读深读透,作答时思考角度广一点或深一点。
(2)拓展类探究题所谓“拓展”,就是题目把涉及的内容向文本外扩大、延伸。
要求学生从文本出发,按照题目设定的某种拓展方向去思考、回答。
它也可以看作是阅读延伸题,是目前高考广泛采用的一种探究题型。
其实,这种题型是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解释、启示,具有更鲜明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这种题型按拓展的方向又分为社会拓展类和文学拓展类。
一、掌握立足于文本内容的意义内涵类探究题的角度和层面这类题多是探究关乎全文主旨的词语、句子、标题的含义(意),以及全文的思想、情感意蕴。
对这类题,探究的展开要大层面多角度。
所谓“大层面”,是指文本“材料——意义(主旨)”层面,是探究材料与意义之间的联系;所谓“多角度”,是指在“材料——意义(主旨)”大层面内进行多角度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陋室贾平凹推开一扇黑门,就进入一个世界了。
一墙之外的阳光挺好,却也有风,是从旁边的高楼下过来的,压缩了的,无形而尖硬;这门就随身紧关,一切复沉沦于黑暗了。
主人是玩墨的,这黑屋大致也和谐。
“爱屋及乌”嘛,眼睛看墨的颜色多了,便从门缝里斜射进来三根五根的光线,光线的一切的生动里,也能欣赏出这一处墨用得匀,用得活,有其亮色和韵味。
屋的开间是三米,入深也是三米,三三得九,如果再有一点纵横,一切就好了,是一个囫囵数字的平方。
再如果主人是一个无所为的人,一张桌子上置一个花瓶,插几枝假花,玻璃下压几张影星美人图,一个书架上放几排油瓶、醋瓶、酒瓶,那也就满足了。
偏主人玩墨是玩在纸上的,这桌上桌下、书架里书架外,全堆放了纸卷,一屋子易燃之品。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信息类文本: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信息类文本: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考情分析“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就是要求考生基于对文本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或对文本主要信息与观点的把握,通过自我感悟和体验,立足文本并将其作为支撑,对文本中的问题或者与此相关联的社会现象进行探究,亮明自己的观点态度,阐明个人的辩证思维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文化价值和时代精神。
常见题型应对策略:(1)比较类。
此类题目更要求把握文本中的多则材料的观点态度,并进行多角度的异同比较。
(2)辨析类。
此类题目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给出观点,要求考生辨析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
(3)启示类。
此类题目对文本观点进行关联迁移,考查考生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实际解决能力。
必备知识【设问形式】形式一:比较类。
(1)请依据文本谈谈材料X和材料Y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2)材料X和材料Y都提到“……”,但作用并不相同。
形式二:辨析类。
(1)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看法进行探究。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3)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对某个观点的认识。
形式三:启示类。
(1)本文某观点对你有哪些启示?谈谈你的看法。
(2)某人认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3)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某种现象的看法。
【答题步骤】第一步,关联阅读,把握观点。
(1)在梳理层次、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把握多则材料或全文的观点态度,也可透过材料标题快速抓住文本论题,进而准确概括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关联阅读,综合思考,把握材料间观点之间的关系或角度。
(3)依据文本在文中阐释的观点或对某一重要概念的论述,就某一现象所表露出的观点进行推断;或者分析比较其他论述语料与作者观点的异同。
第二步,亮明看法,理由充分。
(1)亮明看法。
对于文本观点或其他论述语料观点的是非正误表明自己的看法,回答“对”还是“错”,“同”还是“异”。
专题02 探究答题规律——任你“七十二变”,我有“火眼金睛”-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第1讲 探究答题规律——任你“七十二变”,我有“火眼金睛”
防范“近义混淆”
细小差别
防范对策
形相近 义不同
不孚.众望(信服)/不负.众望(辜 负);临危受.命(接受)/临危授.命 辨析成语的不同语素, (交付,献出);一诺.千金(诺 区分意义。 言)/一掷.千金(扔)。
[分析] 选“不管”。“不管”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 变,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下文多用 “总”“都”等副词与之搭配;“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 文往往有“然而”“但是”“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与之搭配。
第1讲 探究答题规律——任你“七十二变”,我有“火眼金睛”
(四)关注关系 虚词运用要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因此理清语句之间的关系是虚 词辨析的重要途径。
①2016年8月20日上午,《毛主席是我们家里人——中 国56个民族人文情怀影像纪实》孙大虹专题摄影展在延安革命纪念 馆开展。作者用镜头记录下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________(爱 护 爱戴)和崇敬之情。
②我与________(令尊 家父)有四十多年的交情,虽然有段时 间有些过节,那只不过是观点上的“稍异”,并没有影响到我们之 间的交情,从不把被迫害、被折磨的事放在心上。
第1讲 探究答题规律——任你“七十二变”,我有“火眼金睛”
尽管美洲国家组织和美国卡特中心等国际机构一直在积 极________(调解 斡旋),但双方的矛盾目前仍处于难以调和的状 态。
[分析] 选“斡旋”。“调解”用于日常口语中,指劝说双方 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纠纷的活动;“斡旋”是外交辞令,常用于重 大的国际争端,是书面语体。
高考生物三种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高考生物三种实验题的答题技巧摘要:高考生物实验题主要有三种题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评价和修正性实验,掌握实验题的答题技巧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具有重要的帮助。
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同时应注意实验题答题的语言规范。
关键词:实验题;答题技巧;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高考中生物实验的考查是一个重要方面,高考生物实验常以三种题型出现: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评价和修正性实验,掌握实验题的相应答题技巧和语言规范对实验题的解答具有重要的帮助。
题型一验证性实验【流程简图】■【答题模板】一、审“实验目的”(变量法)1.从试题中提出的问题“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实验目的就是实验结论,在答实验结论时可照抄实验目的。
二、析“实验原理”(三段法)1.实验原理一般由三段组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实验具体过程描述”。
2.实验原理中“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可作为实验结果的参考;有些题目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其实就是对实验原理的考查,所以,对实验结果分析时套用实验原理即可。
三、辨“材料用具”(消元法)依据所给材料,消去已用材料,分析选用未用材料。
四、套“实验步骤”(套用法)实验步骤一般从以下三点考虑:1.取材分组:将若干生长状况、大小等相同的材料(用具)均分为若干组,并用a、b、c……进行标号。
2.材料处理:不施加实验变量(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设为对照组;施加实验变量,设为实验组(或是相互对照组);控制无关变量,即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试剂等量且适量。
3.观察记录:反应(生化反应类)或培养(生理实验类)相同时间后,观察指标(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等)或测定指标(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记录数据。
探究题答题攻略
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100字左右。
此题重在考查考生对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苏轼了解的深度、广度。苏轼的文学成就 斐然,考生在初高中阶段学过他的许多诗文,应该不陌生;但如果想对苏轼有更 全面的了解,如他在政治、书法、绘画方面的成就和贡献,还必须有更广泛的课 外阅读才行。 Nhomakorabea考点透析
4.创新发掘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学阶 段就鲜明地提出创新教育,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在我国起步较晚,只 是近几年的事。可喜的是,创新发掘式题目在高考试题中已经出现。此
考点透析
探究题的命题规律
规律之一,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这类题目要求 针对文本思想内容或写作艺术上某个比较复杂、比较有深度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有一定的难度。 规律之二,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考生判断正误或
优劣。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要求考生对问题本身有深入的思考,并有自
考点透析
考点透析
探究题基本的特征
1.题型的主观性。
通过一问一答,为考生提供了探索、思考、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有助于考生 创造力的发挥,有助于展示考生的创新见解和语文能力。 2.问题的启发性。 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维以一种导向,使得学生能沿着这个导向探 索下去,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的题目可以给学生多个方向进行探究,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问题的开放性。 一般的现代文阅读答案是确定的,往往答案就在文中,在文本中有明确的答案 或者指向,要求考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解说,关键在于发现、筛选、整合、吸
考点透析
所谓的探究实际上就是要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 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 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题往往不设 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的精神。同时要求 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活经验和各种理论知识进行探索,对作品进行深入 探讨和分析,能合理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回答问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可抛开 文本随意生发、自我发挥。
探究题答题规范及示例
该 题 型 要 求 考 生 对 由 文 本
内 向文 本 外 所延 伸 的意 义 、 值 价
进 行 探 究 。 类 题 型 更 加 注重 个 这 性 化和 有创 意 的解读 。 是 , 但 它要
些错 误 的答题 方式 。
例 3 小 说 描 写 了 警 察 吉 米
和通缉犯鲍 勃“ 十年 以后 ” 二 赴
① 我 }为 鲍 勃 是 值 得 同 情 人 的( 明确 观 点 )② 他重视友 情 , 。 信 守诺 言 ( 述理 由 )③ 他 不顾 警 陈 。
方 的通缉 , 了和吉米 的情谊 . 为
求考 生的观点明确 . 也需要结合文
本 和相关 知识进行 具体的分析。
约 的 故 事 . “ 与 法 ” 冲 突 在 情 的 中 , 个 人 都 面 临艰 难 的 抉 择 。 两
时 , 要 发 现 解 读 人 口 , 扣 评 价 一 紧
认 为 鲍勃 是 罪 有 应 得 。 罪 本 应 犯 该受 到制裁 , 果 因为友 情 , 如 吉 米 放 过 罪犯 鲍 勃 , 他 就 不 配 为 那
通 过 上 面 的例 子 . 们 可 以 我 发 现 : 答 这类 试 题 首 先 应该 明 解 确 自己 的 观 点 , 忌 模 糊 ; 后 切 然
酸 …
. -
整 体 与全 貌 , 能 达 成 “ 晰 ” 才 清 的
在 逃 中… … 错误辨析 观 点混 杂 , 该 应 择 其一而详述之 , 不要 画蛇添足 。
回答 三 : 勃 罪 有 应 得 。 鲍 我
可 见他 的冷 酷 无情 。 如 果 能站 他 在 朋 友 的立 场 , 服 鲍 勃 自首 , 说 岂不是 一 个 真 正 的挚 友 ? 以说 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性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题型特点考查“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是政治学科考试的考核目标之一。
这几年,上海、北京、江苏、山东等地都相继设置了该类题目,广东省明年高考相信也会向此方向发展。
因此,考生有必要在复习中研究综合探究题的考查角度及其解题方法。
综合探究题通常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考查:一是对探究与实践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查;二是对研究性学习或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
两者既可以分开设问,也可以综合起来设问。
但一般不会单独对过程进行考查,从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角度进行考查是综合探究题的主体和重点。
一、对探究与实践的操作过程进行考查这种类型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考查,包括研究课题的提出和论证、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目的的确立和研究方法的选择、成果的表达和交流等。
例一: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生考试政治试题六、综合探究题:本题19分。
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9.某中学门口因小摊贩设摊,引起交通堵塞。
在城管执法过程中,摊贩与城管时常发生冲突。
针对这一现象,该校部分学生成立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进行实地采访:城管人员认为:小摊贩无证经营,到处乱摆摊,造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市容。
小贩大吐苦水:办证谁不想啊?可我们是小本经营,赚的钱刚够糊口,摊位租金又贵,只得在马路上跑(采访中,学生发现小摊贩大多是下岗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
顾客认为:小摊贩设点灵活方便且价格便宜。
蚤市场实行依法管理与服务,对各类摊阪的营业时另一些同学通过资料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某城市有无证摊贩近5万,以前一味采取简单的取缔办法,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后认识到与其死堵不如疏导,改进了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韩国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取了区域管理的办法,分别设立“绝对禁止区城“相对禁止区域”和“诱导区城”。
巴黎对跳间、营业地点和营业方式都有明确规定。
针对上述理象,请你与同学们一起探讨:(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小摊贩经营活动存在的原因。
(2)运用哲学常识说明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三者的观点为什么不一致?(3)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别国经验谈谈如何化解城管人员与小摊贩之间的矛盾?(4)反思并概括本次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试题答案)39.(1)摊贩经济的存在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层次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摊贩经济具有规模小、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经营灵活等特点,可以在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方便生活等方面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存在个体差异。
城管人员、小摊贩和顾客三者的观点不一致是由各自立场的差异造成的。
(3)城管人员和小摊贩之间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因而解决该矛盾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政府要把管理与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摆摊设点的法规,为城管人员管理和小摊贩摆摊提供规则。
城管人员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并分别不同类型,因时因地积极疏导;小摊贩要依法经营,文明经营。
(4)本次探究性学习选题是基于现实生活。
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查阅,获得相关信息;从分析摊贩经济存在的原因人手,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判断了城管人员和小摊贩之间矛盾的性质.据此综合运用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对策。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个体经济及其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不同性【试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参与性、理论与实际、知识与热点结合很强的题目。
第(1)问运用经济常识回答其存在的原因,回答其优点作用,答案比较直观。
第(2)问,用哲学只是回答意识的能动作用,以及人们的意识不同的原因。
第(3)问,谈经验总结、启示,实际上回扣了课本基本知识,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从以人为本理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以依据法律解决问题,政府自身要依法行政。
【技巧点拨】本命题形式活泼,有效地将教材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公众关心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政治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体现了政治高考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原则。
例二: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政治试卷34.20XX年1月,在征集广大市民建议、听取各界意见及与各职能部门沟通的基础上,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新增就业岗位、完善残疾人服务设施及养老服务政策、实施公交空调车优惠换乘、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完成20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等十一项今年要完成的实事,并已着手实施。
请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简要回答:(1)市政府的上述举措体现了政府什么职能?决定市政府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7分)(2)为使市政府更好地完成上述实事,请你选择其中一项,提出一条合理、可行的建议。
(3分)(试题答案)34.(1)上海市政府行使的是对内组织社会公共服务、协调人民内部各种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国家职能。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制定法律、政策都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2)所提建议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解后思考】该题综合探究题,政治学知识和社会热点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知识说明政府职能以及原因,这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熟练掌握政治知识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能运用相应原理分析生活中问题。
以及为政府提建设性的意见具有相当开放性。
高考政治问题探究型试题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以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和一些重大的热点时事政治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情景设置一定的探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设背景和所探究的课题来设计解决方案,并通过探索、研究来寻找问题的解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问题探究型试题的答案同时也就具有了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整体性、生成性、自主性、价值性的特点。
高考政治问题探究型试题的情景设置: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问题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答案设置: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可行性。
1.课题的提出和论证例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
20XX年12月22日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把现代农业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这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示范性意义的战略决策。
当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生产力的,而发展现代农业则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抓手。
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如果请你调查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你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获取有关资料。
(2)请你就如何加强现代农业建设,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并写出这一课题的经济依据。
例:课题:面向市场,加强现代农业建设。
依据: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课题:依据:(3)材料中关于现代农业的论述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方法总结一般情况下,考生选择课题时要注意:课题的可行性——问题不宜太深,题目不宜过大或研究的面过宽,要“切口小”,高中生能够研究;课题深刻性和独创性——课题本身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探究价值;课题的明确性——课题中包含的问题指向要明确,问题的结构要清晰。
被选为课题的问题一般应该是一个好问题,要学会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这里课题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是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
阐述选题理由则要说明课题与材料的相关性及课题的重要性。
由于材料涉及的范围广,因此在选题时,要认真审题,确定自己最“拿手”的课题。
所谓“拿手”,实际上是指能分析出选题的理由。
通常应该从教材知识、生活实践和现实意义等角度考虑所拟定课题的依据或目的。
典型例题:今年,粮食、蔬菜、猪肉、食用油等商品价格上涨较快,物价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牵动着总理的心,也牵动了同学的心。
某中学高三(8)的5名同学组成探究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方法,搜集到以下信息:信息一由于饲养成本上升,农民养猪利润小,风险大,正常年景农民一年饲养一头肥猪的利润不过100元左右,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
近期猪价暴涨,实际上猪农并没有因为猪价的上涨而明显增收。
目前猪农由于担心猪蓝耳病等动物疫病以及未来的价格走势,对增加生猪的饲养量十分谨慎。
信息二面对不断上涨的猪肉价格,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按照《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加强市场调研和监控工作,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完善猪肉储备体系。
信息三20XX年11月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既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必须看到,国民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假如你是该探究小组的一员,请参与探究以下问题:(1)有人认为,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农民受益,好得很。
你的观点呢?并简要说出理由。
(6分)(2)信息二中政府为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采取的措施,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6分)(3)信息三中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及对策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6分)(参考答案)(1)猪肉等农副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
(2分)但短期涨幅过大,也影响了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1分);而且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非理性上涨, 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甚至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
(3分)(2)①政府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分)②政府采取措施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工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分)③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大了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市场调研和监控工作,完善猪肉储备体系,体现了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体现了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分)④政府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措施抑制猪肉价格过快上涨体现了政府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利于树立政府的权威。
(1分)(3)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材料中既看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又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这一点。
(2分)(3)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