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家庭礼仪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家庭称谓礼仪及家庭成员

教学重点:能够在家庭、正确运用礼仪规范。

教学难点:认识到在家庭礼仪规范并重视及遵守这些礼仪规范。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更加惬意舒适。

——索菲娅·罗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家庭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它包括家庭称谓礼仪、家庭成员礼仪和家庭间的交往礼仪。

二、讲授新课

1、家庭称谓礼仪

亲属称谓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关系而得来的名称。在亲属之间的实际活动中,首先要把称谓搞清楚。如果去见一个亲属,连如何称呼也弄不清,那不仅自己会很尴尬,对方也会不悦,这是不懂礼节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但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家属的称呼,应采用谦称。比如,称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分比自己低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对他人家属的称呼,应采用敬称。对长辈,应在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等;对平辈或晚辈,应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弟”“贤妹”等;在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尊”“令爱”“令郎”等。“愚兄”是一种表示自谦的客气语。

随着生活的演变,亲属间的相互称呼已逐渐趋于简单化,过去那种复杂的称谓正慢慢地被淘汰。现代生活中常用的称谓如表4—1。

2、家庭成员礼仪

家庭成员礼仪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父母善待子女,晚辈尊敬长辈,家庭关系更加亲密。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礼貌谦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1)父母子女相处的礼仪

①、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父母的文化素养、性格爱好,对于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求知欲,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和他爸爸说话的语气一模一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身上总是刻有父母影响的痕迹,他们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甚至加以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效仿、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好榜样,非常重要。任何时候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不要用其他孩子的优点责备自己孩子的不足;善于观察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严肃。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批评,也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手段。但批评要讲究方法,选好时机;没有弄清事件真相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以免冤枉孩子;不要当外人面批评子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父母应尽量缩短代沟的距离,不要找任何借口忽视孩子,要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要提高家庭透明度,把问题公开,使子女了解家长情况,让子女感受到尽管他是孩子,但是他是家庭一员,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鼓励孩子在挫折

中重新振作起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对子女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意偏爱任何一个孩子,对每个孩子都给予相同的爱,让他们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不要伤害孩子的心灵。

②、子女与父母相处的礼仪

首先要尊敬孝顺父母,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饮水不忘挖井人。每一个人都是父母从小拉扯大的,都倾注了父母的大量心血,为人之子、为人之女,要时刻想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仅要有物质上的赡养,还要有精神上的安慰。无论怎样孝敬父母,与养育之恩相比,只能算是回报了点滴。所以,不在父母身边时,经常性的问候是非常必要的。子女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小孩,父母因为关心孩子而事事过问,所以孩子对待父母的唠叨,绝不可以嫌他们烦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当出现和亲人意见不一致时,要冷静。如果和父母意见冲突时,可以先听听父母的想法,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想法,或者以征求他们意见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想法,询问一下这样是否合理。无论与父母有多大的分歧,有一个前提是不该违背的,那就是尊重父母。

经常和父母交流。这一点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尤其重要。由于传统观念“子为父纲”的影响,使得儿女服从父母,很少有促膝谈心的时候。要破除传统观念和传统习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父母对子女不是过于严厉,就是过于溺爱,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健康积极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是亲密的、平等的、协商的。学生因为学习远离父母,应该经常与父母通电话,不要以为自己长大了,不需要父母的叮咛。常言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是千真万确的,任何时候父母的心思都是放在儿女的身上,做儿女的要时刻体会到。

边读边想:

一群商人在一条船上谈生意。突然,船在行进时出了故障,渐渐下沉,客人只有跳水才能逃命。船长深谙(an)事实,了解这些商人的文化背景不同,就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分别说服他们。船长对英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运动。”英国人崇尚体育,听罢即跳。他对法国商人说:“跳水是一种时髦,你没看见已经有人在跳了吗?”法国人爱赶时髦,跟着跳下去。他对德国商人说:“我是船长,现在跳水,这是命令。”德国人纪律严明,服从命令听指挥。他对意大利商人说:

“乘坐别人的船遇险可以跳水,但在我的船上不准跳。”意大利人多有逆反心理,不让他跳,他偏跳。对于非常现实的美国人,船长说:“跳吧,反正有人寿保险。”船长对中国商人则说:“你家里有80多岁的老母亲,你不跳,怎能对得起她老人家呢?”

想一想:这则幽默体现出了中国人什么样的特点?

(2)兄弟姐妹相处的礼仪

①、搞好团结

人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对于自家的兄弟姐妹而言,团结亦是头等重要的事。和兄弟姐妹相处,必然也会涉及物质利益问题,如果自家人“窝里斗”“窝里返”,不讲团结、四分五裂,甚至手足相残,定会使亲者痛、仇者快。

平辈间相处,不仅要待人宽厚,待人厚道,还应当彼此谦让。不要听不得逆耳之言,见不得逆己之事,更不要听别人的是非之言。既然是自家的兄弟姐妹,即使有负自己的地方,也要对其宽大为怀。

②、彼此爱护

在家里,如果你是哥哥姐姐,那就应时时以身作则,努力成为父母的得力助手;多为父母分担家务;耐心帮助和解答弟妹合理的请求帮忙,切忌不耐烦或不屑帮忙。弟妹犯错时,不要在父母或他人面前斥责他们,让父母来教育弟妹,更不能在父母面前“告状”,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与弟妹发生争吵,应主动在父母面前作自我批评,承担责任。兄弟姊妹要和睦,如有意见可通过父母解央,不可相互争吵,以免加深兄弟姐妹问的隔阂。

如果你是弟弟妹妹,就要尊重哥哥姐姐。不能存有“我比你小,你应该让着我”的优越感,更不能娇蛮无理,为所欲为,干什么事都不把哥哥姐姐放在眼里,不为他人着想。

③、互相督促

自家同辈之间的相互促进,主要指的是同辈之人彼此间互相推动,互相鞭策,善于发现对方之所长,并虚心向对方学习,以求共同发展,缺少这一点,往往会令一家的同辈之人同样平庸无奇、碌碌无为。

在自家同辈之间,相互监督也不可或缺。它属于家庭教育、家庭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通常表现在互相提醒、互相检查、互相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