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功与过_以应对两次金融危机为例_许光建
凯恩斯主义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实践的评述——兼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启示
的负面 影响仍 未彻底 清 除 , 全球经 济复苏 的基础 依然脆 弱。
( ) 策 措 施 产 生 的 效 果 一 政
表 12 0 0 8年 至 2 0年 三 季 度 世 界 主 要 发 达 经 济 体 经 济 增 长 率 单 位 : 01 %
美国
2 08 O
2o o9
许多相 关研究 进行 了具体 论述. 这里不 作过 多 的论述 。但 是基 于
不 同 的 发 展 模 式 。 界 主 要 发 达 经 济 体 在 此 次 金 融 危 机 中 都 没 有 世 幸 免 . 所 受 冲 击 还 是 存 在 显 著 差 别 的 。例 如 此 次 金 融 危 机 中 , 但 以 高 端 制 造 产 品 出 口为 主 的 日本 受 到 的 冲 击 就 不 同 于 美 英 等 高 度
首 先 , 张 性 的 财 政 政 策 导 致 了政 府 债 务 急 剧 增 加 。 扩 张 性 扩 的 财 政 政 策 是 经 济 刺 激 方 案 中 的 “ 药 ” 大 规 模 的 经 济 刺 激 方 案 猛 , 实 施 后 ,0 9年 底 欧 洲 爆 发 了 主 权 债 务 危 机 , 务 危 机 从 希 腊 迅 20 债
特政 策 .0 9年 1月 2 20 7日 . 通过 收 购股 份 , 中小企 业 提供 15 向 .
万 亿 日元 资 金 :0 9年 2月 4 日 , 布 将 从 地 方 银 行 收 购 1 亿 20 宣 万
日元 的 企 业 股 份 。日本 政 府 和 央 行 购 买 股 票 刺 激 经 济 的 好 处 是 低
买高卖 , 长远看 , 成本 较低的刺 激经济方 式 。 从 是 ( ) 同 债 务 水 平 的 经 济 体 应 对 危 机 的 能 力 和 力 度 存 在 明 二 不
浅谈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浅谈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摘要:凯恩斯主义作为西方重要经济思潮之一,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彰显出其巨大的价值。
研究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分析其在中国的实践状况,对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与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凯恩斯革命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我国实施了凯恩斯主义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扩大内需,应对当时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应当肯定的是,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其预期效果也不尽理想。
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议题。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64)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变革而建立的。
早期的凯恩斯曾是"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
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但是一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矛盾尖锐,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乐观论调"一扫而光。
凯恩斯作为一位面向现实的经济学家,比同时代的许多人都更早、更敏锐地觉察和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经济理论与"一战"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格格不入。
于是,他逐步走向了"怀疑、批评和修正古典经济学"的道路。
在1930年至1936年间,凯恩斯首先在失业、保护关税等实际问题上同"古典经济学"决裂,同时也在理论上独辟蹊径。
浅谈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及对策
班级:09国贸(3)班姓名:沈凤芹学号:2009220115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则由兴起到鼎盛,在较长时期内,其也对我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有深刻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格局: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外部失衡则以双顺差为特征。
如何正确地借鉴凯恩斯理论来指导我国政府行为则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宏观经济政府调控一、关于凯恩斯理论的概述1、凯恩斯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
自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其著名的《国富论》以来,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把资本主义经济搅得沸沸扬扬,一度曾显得“光彩照人”。
西方经济学者把资本主义吹捧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传统的古典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其理论体系中所假设的某些重要前提已经行不通了。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就是在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世界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人员大量失业的社会背景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
凯恩斯主义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2、凯恩斯的基本理论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认为社会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提出必须由政府出面来干预和调节经济,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达到防止大量失业和经济危机的目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一、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概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迅速崛起。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时可以通过干预来提高整体经济状况,这一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市场,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后世的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在各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
二、中国供给侧改革概述2015年以来,中国开始了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解决过剩产能、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减少政府对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改革思想与传统的需求侧政策相比,更加强调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旨在解决产能过剩、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调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目标。
其与中国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影响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而中国供给侧改革也强调通过财政政策来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即通过财政政策来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顺利进行。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而中国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创新投资。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为中国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基础和支持,帮助中国政府更加有效地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还在于其理论指导作用。
凯恩斯主义提出的需求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指导了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是经济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思想理论,他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采取了市场化改革政策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
然而,市场机制的推行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资源分配不均、外部环境影响等。
为此,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政策,希望通过改革供给体制和结构,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稳定经济发展。
从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出发,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也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首先,凯恩斯认为政府需要采取逆周期调控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避免经济的波动过于频繁。
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和内部需求的变动,政府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经济调控措施。
例如,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抗击措施,避免了中国经济的崩溃,实现了平稳发展。
其次,凯恩斯还强调,政府需要引导和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扶持一些关键产业和技术创新。
这符合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即加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到“质量效率型”的转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引导和扶持一些重要的基础产业,例如高科技、文化产业、服务业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还强调了政府需要建立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对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建立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可以更好地稳定市场的信心,推动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更好地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对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政府需要在实践中,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政策措施,建立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持续推进经济发展。
浅谈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实践
浅谈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摘要:凯恩斯主义作为西方重要经济思潮之一,对世界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彰显出其巨大的价值。
研究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分析其在中国的实践状况,对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与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凯恩斯革命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我国实施了凯恩斯主义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以扩大内需,应对当时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
应当肯定的是,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其预期效果也不尽理想。
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议题。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64)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变革而建立的。
早期的凯恩斯曾是"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
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但是一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矛盾尖锐,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乐观论调"一扫而光。
凯恩斯作为一位面向现实的经济学家,比同时代的许多人都更早、更敏锐地觉察和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经济理论与"一战"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格格不入。
于是,他逐步走向了"怀疑、批评和修正古典经济学"的道路。
在1930年至1936年间,凯恩斯首先在失业、保护关税等实际问题上同"古典经济学"决裂,同时也在理论上独辟蹊径。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应用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应用
布莱恩·凯恩的主义,简称凯恩斯主义,是一种主张以产品实物为导向,崇尚“人民至上”宗旨的经济理论,在经济中被广泛应用。
随着金融危机,世界一些国家在经济思想上的转型,中国也在这方面开始重视凯恩斯主义,并加以运用。
首先,凯恩斯主义强调将着力点放在实物生产上,以强化经济的实力,以求达到满足市场需求,以提高社会生产率。
中国经济做法的一贯特点就是坚持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不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以求制造出更多更高质量的产品,带动经济上升。
其次,凯恩斯主义提倡人民至上,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关注居民收入的增长,保证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
中国政府将“减贫”,“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作为解决民生疾苦的首要政策,努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同时调节热点社会问题,以求让每位公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最后,凯恩斯主义不能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要求政府对经济运行起到主导作用,并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做出反应,从而维护国家的经济环境。
中国政府在实施管理改革和国有企业改制时,强调市场机制的发挥,注重政府在事后监管中的重要性,制式完善市场秩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之,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证明,只有围绕实物经济,注重民生福祉的发展,以及做适度监管的政府管理,才能让经济在有序发展的轨道上走向持续发展。
凯恩斯主义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doc
凯恩斯主义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者:***指导老师:***二○一二年三月摘要凯恩斯作为二十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思想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理论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先河,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著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凯恩斯主义不但包含着丰富的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批判,而且也蕴含着对政府宏观调控的肯定。
凯恩斯主义作为西方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之一,它不仅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和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经济思想也逐步在中国传播和产生影响,中国政府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着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凯恩斯主义由其自身局限性带来的种种影响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原因,使得凯恩斯主义在为中国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这是中国政府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论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充分阅读并理解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凯恩斯主义为中国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及避免消极影响分别作了探索。
凯恩斯主义或凯恩斯经济理论,主要是根据《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论著发展而来的一套经济理论,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达到刺激社会经济增长的目的。
概括起来便是:扩大开支、增加需求、刺激经济、促进繁荣。
它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那时为止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功与过_以应对两次金融危机为例_许光建
74 人民论坛 2012.01 上初显功效:战胜亚洲金融危机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
远的就不提了,从改革开放之后来看,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引入和被社会接受认可的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态度,基本上是作为一种重要理论来介绍和评论的,还不认为这种理论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多少关系。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的体制,发展市场经济还没有成为共识。
在那种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影响开始逐步增加。
但是,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实际发生影响还是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我国便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迹象。
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央政府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一方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采取了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另一方面,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所谓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当年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之后几年一直连续增发,大规模增加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实践证明,1998年之后一段时期实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我国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转型经济特点,包括政府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就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还有我们的决策机制比较灵活及时,可以提高财政政策的效果。
但是,从理论上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属于凯恩斯主义的范畴,也可以视为凯恩斯主义在我国的第一次实验。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效可能不完全甚至不主要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功劳,有可能主要是加快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功劳。
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从美国萌芽、发展进而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
此前甚嚣尘上的新自由主义开始遭到怀疑和责难。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以及政府政策主张再次被多国学者所提及。
其政策主张也成为各国政府大肆干预市场的理论依据。
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从2008年至今的发展情况来看,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
本文通过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金融危机下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分析,解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并指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金融危机;经济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的核心理论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的出版奠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增加国内需求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即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就业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就业理论提出的起点就是有效需求理论,即通过有效需求带动就业的增长,因而激活整个经济的发展。
凯恩斯认为影响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人们的消费倾向,二是人们对未来预期收益的期望,三是消费者对货币灵活性的偏好。
凯恩斯经济理论在西方各国政府经济政策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形成了独特的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该经济政策的核心观点是强调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凯恩斯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达到理想状态,而且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比较快,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业和生活标准无法达到生产技术本应该达到的水平。
二、金融危机下凯恩斯主义在各国救市政策中的运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波及到了很多国家。
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救市政策。
在各国的救市政策中,凯恩斯主义得到了充分体现。
1、美国。
从2007年次贷危机出现苗头到最后全面爆发,美国政府都在尽力采取措施应对危机。
2007年8月,美联储利用3天的时间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 亿美元;2008 年4月,美联储和美国国会再次联手向市场注入900 亿美元资金。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引言众所周知,凯恩斯主义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其理论体系在20世纪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并且经历深刻转型的国家来说,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何在?二、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政府干预经济、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有效需求理论。
其中,政府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和调节。
有效需求理论强调了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供给的作用。
三、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 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强调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国政府在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提供了重要参考。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的稳定。
2. 经济周期调节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周期性的波动。
在这方面,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对经济波动的理解和调节思路,对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消费低迷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3. 消费和投资的促进凯恩斯主义主张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对于我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导消费、促进投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政府干预经济、经济周期调节和有效需求管理等方面。
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适当吸收和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精髓,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当然,借鉴不等于照搬,我国在吸收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需要与自身国情相结合,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凯恩斯主义的借鉴意义。
五、参考资料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原理》,约翰•梅瑞2. 《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与经济学原理》,哈佛大学出版社3. 《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我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这是一篇以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为主题的文章,结合了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在我国经济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
学院:税务学院姓名:杨吉如学号:010*******吉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西方经济学流派作业使用对象:全院学生模块名称:公共选修课学分:2 考试形式:论文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内容摘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被公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析,力图对凯恩斯主义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概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有了成熟的经济理论相辅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政府干预,扩大职能,稳定市场,增加就业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它诞生于“大萧条”时期,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根据。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
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
经济危机论文:探讨基于凯恩斯理论的我国应对经济危机
探讨基于凯恩斯理论的我国应对经济危机1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形势(1)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
国内二元经济结构,市场不统一,市场分层,影响了消费。
外部经济下行,特别是中国的主要几个出口市场美日欧等经济实体出现衰退迹象,导致我国外需减少,对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冲击非常大,导致我国近期出现了大量农民工同比大量返乡。
(2)此次的经济危机不同以往,一是中国经济外需哑火,内需不足,而且近年来消费所占GDP的比例逐年降低,降至35%左右,而美国达到70%。
另外又面临经济转型的压力。
2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2.1“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一国经济的兴衰完全系之于“有效需求”是否充分,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最终原因在于“心理因素”,经济机制既与之无关亦无能为力,那么调节国家经济的责任自然落到国家身上,即由国家米“管理有效需求”。
他为此设汁了一套重点在于刺激消费、刺激投资、提高“资本边际效率”,反对传统的预算平衡观点、实行赤字财政,扩大商品与资本输出等政策。
2.2乘数理论凯恩斯认为,一笔投资增量会引起一笔收入的增量,收入的增量与投资的增量的比值,就是投资乘数。
如果投资支出或政府支出有一定的增加,必将导致收人“成倍的”增加。
凯恩斯认为由于乘数作用,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引起社会总需求“成倍地”,缩减加剧衰退或危机,而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可“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消除经济衰退或危机,从而为推行“国家调节”找到理论根据。
而根据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一有闲置的产业设备,二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
而这两个条件我国目前都存在。
所以政府的四万亿投资刺激很有必要。
2.3边际消费倾向(MPC)与边际效用由于居民要自己承担各种社保支出,居民将收入很大一部分储蓄起来以防不时之需,导致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而消费边际倾向是影响投资乘数的一个重要因素,投资乘数=1/(1-MPC),可以看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投资乘数越小。
凯恩斯经济模型在中国的运用
凯恩斯经济模型在中国的运用《凯恩斯经济模型在中国的运用》凯恩斯经济模型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模型,被誉为“国王的经济学”,对于整体经济运行的稳定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中国,凯恩斯经济模型的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凯恩斯经济模型在中国的运用有效地应对了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压力。
近年来,中国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的股市震荡,这些事件都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这些困难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实施财政刺激来拉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有效降低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增长的稳定。
其次,凯恩斯经济模型在中国的运用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中国政府在发展战略中积极引导经济结构的调整,从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向以内需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凯恩斯经济模型提供了支持,通过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增加公共支出和鼓励民间投资,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再次,凯恩斯经济模型在中国的运用也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逆周期调节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波动,减轻经济风险。
凯恩斯经济模型提供了政策制定者可行的经济政策建议,帮助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税收等方式来促进经济的复苏。
然而,凯恩斯经济模型在中国的运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和复杂性,政府需要在应对各种宏观经济变量和需求的交互影响时保持准确预测和灵活控制。
其次,凯恩斯经济模型的实施需要政府具备强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节能力,同时也需要政府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监管,以避免政府过度干预和资源错配的问题。
总的来说,凯恩斯经济模型在中国的运用对于经济发展、稳定和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是指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体系,旨在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在中国,凯恩斯主义思想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影响:
1. 政府干预经济: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相对干预主义的政策,即通过计划经济和政府性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种做法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倡导相符。
2. 经济刺激政策:在经济危机与疫情影响下,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类似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政策,例如地方政府债务扩大、基建投资和税收优惠等。
3. 对就业的重视:凯恩斯主义强调对就业的重视,因为创造就业机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外出务工农民工的支持等来促进就业。
4. 储蓄率与消费率的平衡:凯恩斯主义提倡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来缓解经济危机,并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
在中国,政府也在努力调整储蓄率与消费率之间的平衡,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总之,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但影响了政策制
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对外开放和自我调整能力的提升。
凯恩斯主义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_有效需求
凯恩斯主义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_有效需求论文导读::凯恩斯主义理论及其历史作用。
它要解决的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
通过政府干预即通过宏观调控促进需求的增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宏观调控凯恩斯主义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经济思想和政策策略,它要解决的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如何通过经济政策摆脱经济危机,实现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和吸收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
一、凯恩斯主义理论及其历史作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就业理论为核心,而就业理论的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的均衡,社会的总就业水平取决于有效需求水平,而存在失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那就达不到充分就业。
国民收入是在较高水平上实现均衡还是在较低水平上实现均衡要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等规律的作用,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
凯恩斯主义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可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工资理论,认为其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的。
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1]在刺激消费需求方面,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通过税制、利率和其它手段对消费倾向施加导向性影响。
在刺激投资方面,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投资主要是国家投资,不能把决定当前投资量的职责放在私人手中,应该由国家负起投资的责任。
凯恩斯主义的目标是使国家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政府通过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以减轻经济波动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13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唐金磊摘要:约翰·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运用财政、金融和货币手段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就业投资宏观调控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取向,市场机制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当然需要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验证了单靠发挥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西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凯恩斯主义无疑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源泉。
那么,凯恩斯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64年)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他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的变革而建立的。
早期的凯恩斯曾经是“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能够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矛盾,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乐观论调一扫而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凯恩斯无疑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领军人物;他受命于危难之际,用自己的博学和聪明才智挽救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在当今经济学界他享有着与亚当·斯密同等的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们分别找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两只手”,即:亚当·斯密将市场调节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和凯恩斯的政府有限调控是“一直看得见的手”。
在凯恩斯之前,世界经济领域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天下,亚当·斯密被奉为西方经济学之鼻祖,其经济学思想影响了几代经济人,在1929年以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大国都坚信市场是万能的,所以在本国经济建设上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其国内市场的自由,笃信政府只有在不干涉的条件下,本国的经济才会取得发展的教条。
但是经济自由化和市场不干预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西方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有一些人对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质疑。
1933年罗斯福接任了美国总统,在入主白宫的几天后他就立即宣布实行“新政”;随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来规范市场规则,整顿美国经济;其“新政”之新,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所以罗斯福是一反常理的,他违背了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
但是不久以后新政就发挥了其威力,美国经济终于缓缓复苏,其经济政策也因此备受吹捧。
然而在经济学界罗斯福新政却拉开了凯恩斯革命的序曲。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所以凯恩斯的理论在经济界迅速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被历史称作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政策在中国的应用
凯恩斯政策在中国的应用翰·梅纳德·凯恩斯,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经济理论在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红及一时,他的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由兴起到鼎盛,在较长时期内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实用。
他的财政政策是国家把税收、公债制度和财政支出作为调节经济的杠杆,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并企图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货币政策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和以中央银行为中心的银行体系,按照垄断资本的要求和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需要,控制货币供给、利率和信贷,调节投资,从而调节宏观经济活动。
收入政策是国家为了垄断资本的利益强制地或非强制地限制工人的工资,并试图抑制通货膨胀。
他的这些经济政策在当时非常有效,为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促成了新的现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促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的到来。
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以政府干预为中心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局部地改善了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
这一切对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而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一番影响和作用,经过我的收集和整理,现做如下分析:2001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度,广义货币余额为15.8万亿元,狭义货币余额为6万亿元;通货膨胀率为0.7%;现金净投放量减少,为1036亿元;企业存款稳步增长,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4.4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加速,为5.2万元;各项贷款稳步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为11.2万亿元;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达2122亿美元;人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为1美元兑8.2766元人民币。
我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为77.0%;城镇从业人员就业率为32.8%,乡村从业人员就业率为67.2%;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为进口2436亿元,出口2662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 人民论坛 2012.01 上
初显功效:战胜亚洲金融危机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可以说是非常曲折的。
远的就不提了,从改革开放之后来看,也经历了一个逐步引入和被社会接受认可的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对凯恩斯主义的态度,基本上是作为一种重要理论来介绍和评论的,还不认为这种理论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多少关系。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为主的体制,发展市场经济还没有成为共识。
在那种背景下,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经济生活和经济政策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之后,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决策的影响开始逐步增加。
但是,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调控实际发生影响还是从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
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我国便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迹象。
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中央政府及时调整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方向:一方面,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及时采取了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另一方面,于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就是所谓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当年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之后几年一直连续增发,大规模增加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实践证明,1998年之后一段时期实行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我国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转型经济特点,包括政府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就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还有我们的决策机制比较灵活及时,可以提高财政政策的效果。
但是,从理论上说,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属于凯恩斯主义的范畴,也可以视为凯恩斯主义在我国的第一次实验。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效可能不完全甚
至不主要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功劳,有可能主要是加快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功劳。
有专家还认为应主要归功于那个时期实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但是,和1998年之前的十年相比,积极财政政策所发挥的作用确实是很大的,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妨将其视为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首场实验,并且成效显著。
再上战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发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剧烈的一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要比十年之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得多。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我国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规模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2008年底开始出台实施总规模4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采
许光建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功与过
——以应对两次金融危机为例
我们国家在公共投资上的空间很大,但这并不否认在一些地方或领域已经出现了所谓的公共设施过于超前或者“贵族化”倾向,超出了国力的
承受能力,带来了新的不公平问题
取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
和前一次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相比,这一次的力度更大,方式更多,效果更加显著,对国际经济的影响更大。
同时,从理论上说,凯恩斯主义的印记更深。
我们知道,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是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而且很强调采取扩大政府支出的政策来直接刺激需求。
其机制就是在企业、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由于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或者悲观而导致私人投资和消费或者“有效需求”出现显著下降的条件下,通过政府投资规模的扩张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从而促进需求扩大、增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这就需要具备一个前提,即存在着政府投资的空间。
如果政府的投资是替代企业投资,那么就会导致国进民退的现象,有效需求不可能增长。
政府投资的领域应是企业不愿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这样才能起到创造有效需求的作用。
尽管1998年以来,我国在上一轮扩大内需、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投资建设了不少基础设施,但是由于我国底子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很大,基础设施的缺口还是很大的,继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很必要的,不存在过剩的担忧。
在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上,我们面临的缺口更大,亟需政府和社会的持续大规模投入。
因此,在我国,通过扩大政府支出的方式来扩大有效需求是有必要的,是符合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
当然,也应指出,近几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取得的成效也不能都归功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各个领域的改革深化和进一步拓展外需的政策作用也不容忽视。
是药三分苦:认清凯恩斯主义的缺
陷和适用性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对凯恩斯
主义的怀疑和批评就一直是学术研究的
一个重点。
人们早已提出了实施凯恩斯
主义政策主张的经济前提和可能发生的
副作用。
实际上,就在我国通过积极财
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的过程中,货币供
给增长过多的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出来,
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问题更是为社会关
注。
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还
很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远不到位,
某些地方政府还存在着严重的投资饥渴
症,自我约束的能力严重缺失等大背景
下,政府投资规模过大,政府对经济的
调控力度过大,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通货
膨胀、政府债务负担加重、公共财政风
险积累等问题的产生。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力度和时机如果把握
控制不好,就很有可能产生一些问题。
包括,扩大政府支出规模必然会导致财
政赤字大大增加和通货膨胀。
在这里特
别要关注公共债务问题,从目前的官方
数据来看,公开的正规的财政赤字并
不是个大问题,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
家相比,我们的赤字规模并不是个问
题。
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还有相当复
杂的,很难界定厘清的地方债务规模问
题。
这是这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和扩大内
需所产生的新问题,颇具中国特色和时
代特征,不可掉以轻心。
还有一个问题
是公共投资的质量和效果问题。
同一些
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在公共投资上
的空间很大,但这并不否认在一些地方
或领域已经出现了所谓的公共设施过于
超前或者“贵族化”倾向,超出了国力
的承受能力,带来了新的不公平问题。
这种扩大投资不是扩大有效需求,而是
创造过度需求,是应当避免的。
打组合拳:中国宏观调控的法宝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由于这两种宏
观政策的运行机制不同,需要相互协
调。
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的协调有多种
方式,从政策取向来看,一般有四种搭
配方式: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
稳健。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前期,尤
其是2008年底到2009年底,我国采取
的是双松搭配,就是两种政策都是扩张
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
策。
从去年年中开始,为了抑制通货膨
胀,货币政策开始转向,从宽松转向稳
健,两种政策呈现出一松一稳的搭配。
由于国际经济又出现了新的不确定性,
二次探底的风险存在,财政政策退出需
要慎重,很可能需要持续一个时期,因
此这种搭配可能还会保持一段时间。
在
财政政策方面,也需要统筹考虑,综合
运用政府支出和减轻税负等不同手段,
在继续保持一定规模的政府支出的同时,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当地减
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盈利
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还要注意到,我国还处在不断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有
一些领域的改革的任务还很重,例如铁
路和其他垄断性行业的改革还很不到
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差距过大的问
题还没有缓解,政府的职能转变还需要
加快,等等。
如果没有经济改革的积极
推进,光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
币政策刺激,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是很难实现的。
因此,要把宏观调控和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
长、教授、博导)
责编/马静 美编/石玉
Jan, 2012PEOPLE'S TRIBUNE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