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瓜葛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古代诗歌赏析[唐]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野望[唐]王绩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③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古诗菁华》D.《律诗集萃》13.关于诗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的结构是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且写景都是工整的对句。
B.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阑珊的落晖之中。
C.此诗描写山野秋色,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带有闲逸的情调。
D.首联“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14.赏析颔联和颈联写景的精妙之处。
12.D13.C14.①融情于景。
颔联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②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解析】【分析】12.本题考查理解记忆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诗余”,诗词中词的别称。
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馀”。
南宋以后,文人称词为“诗余”。
本诗是律诗,不可以收录进《诗余选集》。
B项,“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本诗是律诗,不可以收录进《乐府诗选》。
C项,“古诗”,指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本诗是律诗,属于近体诗,不可以收录进《古诗菁华》。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译文 《野望》鉴赏及赏析(精选6篇)
王绩《野望》译文《野望》鉴赏及赏析(精选6篇)野望原文译文及注释篇一[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的余光。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相视;互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3)落晖:落日的余光。
(4)犊:小牛。
采薇:《诗经。
召南。
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
小雅。
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野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野望》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3.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把诗人的情感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美的愉悦。
B.【甲】诗借猎人带着猎物满意而归的热闹景象反衬出诗人的寂寞和孤独之感。
C.【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由三城戍引发诗人对蜀地战乱的深沉担忧。
D.【乙】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风尘喻战争,表现诗人和其他兄弟都散居各地。
4.这两首诗都由“望”感慨而发,尾联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3.C 4.【甲】诗尾联运用典故,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之情。
【乙】诗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景象的隐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C.有误,“【乙】诗由近及远描写所望之景”错误,由蜀地要塞三城戍到送别之地万里桥,应该是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故选C。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王绩的《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以“东皋薄暮望”开篇,下文写具体所见,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尾联运用典故,写“望”的感受。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思是: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野望》是XXX的代表作,描写了秋色中的山野景象。
诗人在闲逸的情调中流露出彷徨XXX的莫名苦闷。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译文】黄昏时分,我站在东皋村头,不知该往哪里去。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XXX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XXX,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诗人。
XXX是隋末大儒XXX的弟弟。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他豪放纵酒,自比XXX、XXX和XXX。
主旨】这首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景象,表现出诗人在闲逸的情调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描写了山野秋景,带有几分彷徨和苦闷,是XXX的代表作。
诗中“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XXX。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是:“树树皆秋色,XXX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XXX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XXX。
”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野望王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_野望阅读题目
野望王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_野望阅读题目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一、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古诗文阅读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
案
[古诗文阅读]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
答案:
13.(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
朋友了。
(2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
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望》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野望》阅读答案1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曱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19. “兵甲无归日”一句中“兵甲”指______,“江湖送老身”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情感)。
20. 陈与义在北宋灭亡后转学杜甫,此诗被清代纪晓岚评价为“入之杜集,殆不可辨”,请从意象、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风格。
【答案】19. (1). 战争/战事 (2). 晚年漂泊流落的感伤20. 全诗沉郁顿挫。
①意象真实、清冷、密集,如“微雨”“凉气”“乱云”“遥汀”“薄暮”“独鸟”等,契合诗人深沉的心境。
②情感沉痛、厚重而不消沉,诗人既有自身的羁旅之愁、衰老之叹,又有亡国之痛,个人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结尾不以悲语收束,而已宽解之语作结,使全诗情感深沉而不颓唐。
《野望》阅读答案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参考答案:13.(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野 望(4篇)
野望(4篇)野望篇一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1课时《野望》《黄鹤楼》语文课程标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1、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Z;;]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教学新课野望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疏通文义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教师教导:一定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3、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
目标导学二:理解诗句,概括内容提问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明确: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
提问2: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明确: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一篇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尾联说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二篇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缘由。
(4分)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三篇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分)诗人在黄昏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3、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四篇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抒发了作者悠闲惊喜之情。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阅读练习二:
【阅读训练及答案】
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阅读练习三: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参考答案
B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答: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6.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7、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答: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8、本诗的颔联和颈联在描写景物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颔联和颈链主要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写远山近树,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苍茫静穆,颈联写牧人和猎马的出现,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动静结合,描写了一幅略显苍凉的田园牧歌式的山村秋晚图。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赏析二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