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诗歌赏析 王绩

合集下载

王绩《野望》赏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王绩《野望》赏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王绩《野望》: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野望》是王绩的一首诗,以下是原文、背景、重点文言字词解释、译文和赏析: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背景:《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初。

王绩曾担任过太乐丞,后因酒醉解职。

他的诗多写酒乡孤独隐居的寂寞情怀,因仕途失意,胸怀难舒,常有避世思想。

重点文言字词解释:1. 东皋:指王绩的家乡东皋村。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徘徊。

4. 欲何依:想往哪里去。

5.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

6. 山山唯落晖:一座座山只有夕阳的余晖。

7. 牧人:放牧的人。

8. 驱犊返:赶着小牛回家。

9. 猎马:打猎的马。

10. 带禽归:带着猎物回家。

11. 相顾:相互看。

12. 无相识:没有认识的人。

13. 怀采薇:怀念隐居的生活。

译文:在东皋村停留到傍晚,徘徊不定不知该往哪里去。

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只有夕阳的余晖。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回家。

环顾四周没有认识的人,便怀念起隐居的生活。

赏析:《野望》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色,表达了王绩内心的孤独和避世思想。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心情,展现出一位在黄昏时分站在东皋之上的隐士,他徘徊不定,不知该往哪里去。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只有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放牧的人赶着小牛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回家,这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安逸。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王绩内心的感受,他环顾四周没有认识的人,便怀念起隐居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避世的思想。

总的来说,《野望》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场景,表达了王绩内心的孤独和避世思想。

野望诗歌鉴赏

野望诗歌鉴赏

野望诗歌鉴赏《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如下:野望王绩〔唐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鉴赏: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

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寂寞和孤寂。

尾联,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

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

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王绩《野望》赏析:萧瑟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王绩《野望》赏析:萧瑟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王绩《野望》赏析:萧瑟的景色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王绩的《野望》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五言律诗,全诗在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2、注释东皋: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

薄,接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三、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王绩《野望》赏析

王绩《野望》赏析

王绩《野望》赏析
王绩的《野望》是一首感性派诗歌,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优美风景的向往和追求。

该诗节奏舒缓,语言生动,内容充满情感,读起来十分抒情。

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如“孤山寺庙”、“夕阳箫鼓”、“星汉灿烂”等,形象地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从而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另外,诗中引用的“野望”(wild hope),也是诗人对追求自由的理想的表达,他希望在自然界中获得无拘无束的自由,从而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静。

总的来说,《野望》是一首深情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景的向往和追求,也蕴含了他尊重自然、热爱自由的理念。

《野望》全文与赏析

《野望》全文与赏析

《野望》全文与赏析王绩的《野望》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全诗内容如下: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秋日黄昏景象,展现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和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的开篇,诗人站在东皋之上,在黄昏时分眺望远方。

“徙倚”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徘徊不定的姿态,也透露出他内心的迷茫和无所依靠。

这种迷茫,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感触,也是对人生方向的思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两句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都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之中。

这里没有绚丽的色彩和夸张的描写,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展现出秋天的宁静和寂寥。

诗人通过“皆”和“唯”两个字,强调了秋色和落晖的普遍性,让人感受到一种广阔而又深沉的氛围。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在这样的秋景中,诗人看到了牧人赶着牛群归来,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家。

这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然而,这热闹的场景却更加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因为他与这些人相互不认识,无法融入其中。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面对周围陌生的人群,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他想起了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他们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坚守自己的志向。

诗人用“长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古代隐士的向往,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摆脱尘世的纷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和“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两组对仗,不仅在语言上整齐优美,而且在画面上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情景交融,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野望赏析-翻译-原文

野望赏析-翻译-原文

野望赏析|翻译|原文年代:唐作者:原文西白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3、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

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这首写的是山野秋。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初中古诗词:《野望》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古诗词:《野望》原文译文赏析

初中古诗词:《野望》原文译文赏析《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

但是这些喧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

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

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

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王绩《野望》原文与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与赏析

王绩的《野望》赏析
《野望》赏析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县人。

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经隋唐两个朝代,三仕三隐,游离于官场与乡野之间。

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因其质而不俚,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格调最清”,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野望》是王绩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率真朴实、旷怀高远,作为一首比较成熟的
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野望王绩古诗意思

野望王绩古诗意思

野望王绩古诗意思
《野望》是王绩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诗人独自站在东皋之上,眺望远方,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诗中的“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色,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接着诗人描述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

这些人都与诗人无关,诗人只能“相顾无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杜甫唐诗《野望》原文赏析

杜甫唐诗《野望》原文赏析

杜甫唐诗《野望》原文赏析杜甫唐诗《野望》原文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唐诗《野望》原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原文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3、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5、清江:指锦江。

6、万里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8、供多病:交给多病之身了。

译文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眺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赏析这首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

诗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

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

《野望》简要赏析

《野望》简要赏析

《野望》简要赏析一、原文:《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翻译:黄昏时分我在东皋四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家。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隐居的贤者。

三、注释:①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②徙倚:徘徊,彷徨。

③落晖:落日。

④相顾:相对。

顾,看。

⑤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所以古时用“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秋天黄昏,诗人在他隐居的地方登高遥望,徘徊不定,思潮起伏,感慨万端。

前四句写出了傍晚秋夜的静幽景色:远处无依无靠徘徊不定,近处高低起伏的山树染上了秋天的色彩;苍茫的山下夕阳已逐渐沉落,牧人驱赶着牛群归去,猎人带着猎物回家。

诗人在此背景下又远望空旷的原野,写下了最后两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看到这一切,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感慨自己与他们一样孤独、寂寞。

最后两句情景交融,使全诗更富于秋天的浓烈气息。

《野望》是唐朝诗人王绩的一首经典诗歌,以其独特的主题、优美的艺术手法、深刻的诗意与内涵、精炼的语言表达和特殊的创作背景,历来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简要赏析。

1. 主题思想:《野望》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惆怅无依的情感,以及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野望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苦闷与彷徨,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2.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到对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

通过深秋山野的萧瑟、孤寂之景,诗人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具美感,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野望赏析

野望赏析
(一)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首)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颔)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颈)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尾)
全诗以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 中流露出孤独抑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心情。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 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 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 荡不羁。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 记·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 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 怎样一幅景象?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 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 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 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 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 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 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 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 寞心绪。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 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 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 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 “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 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绩的《野望》可是一首很有韵味的诗呢!咱们先来看看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我想起有一次自己在山顶看日落,那种景色和诗人描述的薄暮时分特别像。

当时,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云彩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特别壮观。

而我站在那里,心里也有点儿迷茫,就像诗人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一样。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这画面简直太美啦!我记得有一年秋天去郊游,走进一片树林,每棵树的叶子都变成了金黄色或者红色,风一吹,落叶纷纷飘落,那情景就像一幅画。

而远处的山,在夕阳的余晖下,轮廓变得格外清晰,那种温暖又略带忧伤的感觉,和诗里说的一模一样。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日子,傍晚时分,就能看到放牛的伯伯赶着牛儿们慢悠悠地回家,牛儿们偶尔还会发出“哞哞”的叫声。

有时候也能碰到打猎回来的叔叔,他们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却感到孤独,没有相识的人可以倾诉。

这让我想到自己在陌生的城市里,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那种孤独感有时候真的让人挺难受的。

接下来咱们看看翻译:在黄昏的时候,我站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都笼罩着落日的余晖。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我左右看看,没有一个相识的人,于是长声歌唱,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诗的开头两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一种迷茫和彷徨的情绪开篇,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项:1、《野望》原文内容2、翻译版本3、赏析要点4、作者背景介绍11 《野望》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11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112 赏析要点1121 诗歌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秋意的乡村黄昏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空旷、寂寥的氛围,展现了他在现实中的孤独和迷茫。

1122 情感表达诗中既有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有他因无人相识、无所依靠而产生的孤独和惆怅。

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1123 艺术手法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是静态描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则是动态描写,动静相映,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

1124 语言特色语言质朴自然,简洁明快,却又韵味无穷。

用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丰富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

12 作者背景介绍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121 时代背景对诗歌的影响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经历使他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野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在乱世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心境。

122 作者性格与诗歌风格的关联王绩性格简傲、真率疏放,这种性格特点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野望唐代:王绩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抒情诗: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抒情诗: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抒情诗: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不过,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 : 王绩《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案: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5.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6.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带着不满于社会黑暗,不愿意堕身委服于现实名利之心退隐山林,然世人无有同自已志同道合的,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和苦闷惆怅之情。

篇二: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2诗句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达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答: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4.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5.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

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

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