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唐]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瓜葛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附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唐诗五首》译文赏析及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阅读赏析及达标练习《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主题:描写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 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答: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 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 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五篇范文]
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五篇范文]第一篇: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王绩《野望》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阅读训练】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参考答案】一、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野望》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野望》含答案(2016·上海卷·T13-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
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答案】D【解析】A项,“白雪”和“清江”都是名词,从词语结构的角度分析,都是偏正式结构。
B项,“诸弟”“一身”都是名词,“诸”“一”都是表述数目的词语。
C项,“供多病”和“答圣朝”都是动宾短语,“供”和“答”是动词,“多病”“圣朝”都是偏正式结构短语。
以上选项均符合对仗特征。
D项,“时极目”与“日萧条”无论是词性还是词语结构都不对应,不符合对仗要求。
2.从“切合题目”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答案】D【解析】A项,“西山”“南浦”都是野外的景象,但这是诗人在还未出城时想象的景象。
B项,“海内”“天涯”写“诸弟”与诗人天各一方,这两个词不是“望”见的景物描写。
C项,“迟暮”指诗人暮年,“涓埃”指诗人认为自己对国家没有什么贡献。
这两个词主要表现的是诗人无力报国的郁闷之情,与“望”无关。
D项,“出郊”点明是人到郊外去,“极目”写诗人远眺,切合题目“野望”的内容。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含答案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王绩诗歌作品选读【材料二】王绩自传性小品选读五斗先生传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
人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
往必取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
尝一饮五斗,因以为号。
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忽然而去,倏焉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
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④恸哭。
故昏昏默默,圣人之所居也。
”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注释】①两首诗均为作者弃官归隐期间所作。
②芸藿:锄豆。
③刈:割。
④嵇康、阮籍:两人均为魏晋名士,嵇康曾写《养生论》。
阮籍则因世风浑浊,常乘牛车,任其行走,至途穷,则痛哭而返。
6.小语和和小文探讨【材料一】两首诗歌的情感,请你补全对话。
小语:读王绩的两首诗,我发现,同写秋天之景,甲诗中作者的心情是,乙诗中作者的心情是。
小文:品读赏诗情,这是一种重要的读诗方法。
7.小语对【材料二】部分词句不理解,请你帮忙解释。
8.请用“/”帮助小文为【材料二】画线处断句。
(限断两处)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9.小文觉得加点词读来意味丰富,请帮他分析加点词的作用生何足..穷,而阮籍恸哭?..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10.《五斗先生传》是王绩的自传性小品,编辑组开展“大丈夫之辨”的主题联读活动。
孟子笔下的“大丈夫”: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王绩笔下的“五斗先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五斗先生传》通过联读,你认为王绩是“大丈夫“吗?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阐述理由。
【答案】6.苦闷(孤独、迷茫)喜悦7.(1)缠绕(2)尽、完(3)①(4)(他)去喝酒必定喝醉,喝醉了就不挑地方到底就睡了,睡醒了就又起来喝酒。
8.先生绝思虑/ 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野望
(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③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
武王平定了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1)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开景物描写的。
(3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
(3分)
参考答案
2.(1)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1分),而后又在这背景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来(1分),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1分)。
(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体风貌)
(2)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2层意思都有才可得满分,否则扣1分。
意思对即可)。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野望》王绩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1、【原诗】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
《野望》阅读练习附答案1.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1.试题分析:抓住诗句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用描述的语言表达出来,即说明诗人写了哪些景物,什么样的景物。
不需要详细品析。
2.抒发了悠然(闲适)惊喜(喜悦、宠爱大自然)之情。
(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2.试题分析:诗人的情感要从其描写的景物及特点来分析,有的还可以抓住诗句中诗人表达感慨的关键字词来直接体会。
本诗所写景物冷晴湾青山,景色明朗,尤其要留意的是诗人用了一个闲字,将这些结合起来理解,即可了解诗人心镜。
【解释】①一天:.指满天②晴湾:太阳照射的水边③野水:郊外的水【译文】无边秋色,森森寒意透露在晴日照射着的水湾;远远近近,映入眼中的是很多层叠起伏的峰峦。
我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欣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观察了青山。
【鉴赏】一天秋色冷晴湾,诗意颇可咀嚼。
秋色是无处不在的,而以一天形容之,更可见其漫无边际。
但是秋色本是虚无的,着一冷字,即令无形的秋色变得实在: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那岂不是秋色溶入了水中?诗人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将无形的秋色与实在的晴湾结合起来,运用通感的手法,将视觉的秋色转换成感觉。
很多峰峦远近间,运用了白描手法,写秋色中远近凹凸的山峦重迭,始终伸到天涯。
前两句诗的境界比较开阔,一写水,一写山,引起下文,因此之后两句就从山和水生发开去,空来妙趣横生。
三、四两句的诗意很简洁:诗人登山是为了看水,而在水里却观察了青山的.影子。
但诗人很懂得诗贵有曲折的道理。
如这两句直接写水中见到青山之影,也就只是一般的写景状物。
而诗人却先以止山看水作铺垫,顺理成章地想,下一句应是写水,水之悠远、清亮,水上之草,水边之树都可以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但诗人却偏偏没有写水,还是回到写山上来,实在出乎读者之意料之外。
《野望》诗歌练习与答案
《野望》诗歌练习与答案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面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项,颈联,描绘了傍晚时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A.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颌联以工整的对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C.颈联写牧人和猎人傍晚归家,表现了作者安宁恬淡的心境。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2.对《野望》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的是静景)A.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B.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动态,侧重细致刻画。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静态、近景。
C.“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颈联所描绘的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冷清的色彩,这自然是诗人心绪投射与外物的反映。
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夕阳下景色的宁谧,农人们归家的喜悦,都冲淡不了诗人心头的忧郁。
诗人感觉自己虽身处陶渊明般的境地,却与之若即若离,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放声高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伯夷和叔齐。
3.对王绩的《野望》一诗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故选A)A.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喜悦的心情,也抒发了思亲念乡情怀。
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王绩《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五)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5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闲人。
5.本诗描绘出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一) 4.(B)(3分)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5.(2分)
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1分),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1分)。
野望王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_野望阅读题目
野望王绩阅读理解题及答案_野望阅读题目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一、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望》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野望》阅读答案1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曱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19. “兵甲无归日”一句中“兵甲”指______,“江湖送老身”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情感)。
20. 陈与义在北宋灭亡后转学杜甫,此诗被清代纪晓岚评价为“入之杜集,殆不可辨”,请从意象、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风格。
【答案】19. (1). 战争/战事 (2). 晚年漂泊流落的感伤20. 全诗沉郁顿挫。
①意象真实、清冷、密集,如“微雨”“凉气”“乱云”“遥汀”“薄暮”“独鸟”等,契合诗人深沉的心境。
②情感沉痛、厚重而不消沉,诗人既有自身的羁旅之愁、衰老之叹,又有亡国之痛,个人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结尾不以悲语收束,而已宽解之语作结,使全诗情感深沉而不颓唐。
《野望》阅读答案2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答:(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4分)答:参考答案:13.(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一篇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尾联说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二篇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缘由。
(4分)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三篇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1分)诗人在黄昏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3、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
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野望阅读答案王绩第四篇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高中古诗词阅读】《野望》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野望》阅读答案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野
在
王绩
黄昏向东看,
徙倚欲何倚。
树木是秋天,
山山唯落晖。
牧羊人把小牛赶了回来,
猎马带禽归。
没有熟人,
长歌怀采薇。
[注]唐代诗人王吉,名“东高子”,字为“无功”
斗酒学士”
后来,他辞去公职,隐居而死。
(1
)结合第一副对联和最后一副对联,谈谈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的心情的。
(4
分)
答复:
(2
)本文简要分析了山水画中下巴对联和脖子对联的特点。
(4
分)
答复: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
阅读答案
网整理
十三
.(1
)《第一联》指出了公耕与隐逸的身份,表现了游荡的厌倦情绪;(2
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
(分钟)
(2
)动态和静态操作的组合(或“
远近相映”
、“
光色相融”
)对联作者环顾四周,夕阳余晖中山峦树木显得苍凉;(2
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
(共8分)
分,意思对即可)。
王绩《野望》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绩《野望》中考古诗词阅读
练习及答案(三)(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试着从动静和写景的顺序的角度赏析颔联和颈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8、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19、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0、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2。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答案《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野望》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阅读题目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野望》阅读题目二、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_____,时间:_____。
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野望》阅读题目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3分)《野望》阅读答案一、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野望》王绩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野望》王绩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野望》阅读鉴赏题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1。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
王绩《野望》阅读附答案《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一起来看看阅读附答案,欢迎读者参考!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尝居东皋,号东皋子。
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
为人放荡不羁。
②徙倚:徘徊。
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阅读练习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野望
[唐]王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③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
C.《古诗菁华》D.《律诗集萃》
13.关于诗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的结构是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且写景都是工整的对句。
B.颔联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山山”“树树”都笼罩在秋意阑珊的落晖之中。
C.此诗描写山野秋色,抒发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带有闲逸的情调。
D.首联“欲何依”化用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14.赏析颔联和颈联写景的精妙之处。
12.D
13.C
14.①融情于景。
颔联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②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理解记忆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诗余”,诗词中词的别称。
因词是由诗发展而来并被认为是诗的降一格的文学式样,故称“诗馀”。
南宋以后,文人称词为“诗余”。
本诗是律诗,不可以收录进《诗余选集》。
B项,“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本诗是律诗,不可以收录进《乐府诗选》。
C项,“古诗”,指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本诗是律诗,属于近体诗,不可以收录进《古诗菁华》。
D项,“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本诗是律诗,可以收录进《律诗集萃》。
故选D。
13.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C项,“整首诗带有闲逸的情调”说法错误。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出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勾勒了一幅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颈联“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颔联和颈联都带有闲逸的情调。
但诗歌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出薄薄暮色之中,诗人兀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明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更是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
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遥想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油然而生的却是某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
因此,首尾两联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不能说是“带有闲逸的情调”。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