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王绩赏析

合集下载

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全诗翻译与赏析

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全诗翻译与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⑴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⑵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⑶秋色:一作“春色”。

⑷落晖:落日。

⑸犊(d):小牛,这里指牛群。

⑹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⑺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评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

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

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

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

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

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

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2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

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赏析:《野望》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王绩《野望》赏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王绩《野望》赏析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

王绩《野望》: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野望》是王绩的一首诗,以下是原文、背景、重点文言字词解释、译文和赏析: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背景:《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初。

王绩曾担任过太乐丞,后因酒醉解职。

他的诗多写酒乡孤独隐居的寂寞情怀,因仕途失意,胸怀难舒,常有避世思想。

重点文言字词解释:1. 东皋:指王绩的家乡东皋村。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徘徊。

4. 欲何依:想往哪里去。

5.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

6. 山山唯落晖:一座座山只有夕阳的余晖。

7. 牧人:放牧的人。

8. 驱犊返:赶着小牛回家。

9. 猎马:打猎的马。

10. 带禽归:带着猎物回家。

11. 相顾:相互看。

12. 无相识:没有认识的人。

13. 怀采薇:怀念隐居的生活。

译文:在东皋村停留到傍晚,徘徊不定不知该往哪里去。

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只有夕阳的余晖。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回家。

环顾四周没有认识的人,便怀念起隐居的生活。

赏析:《野望》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色,表达了王绩内心的孤独和避世思想。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心情,展现出一位在黄昏时分站在东皋之上的隐士,他徘徊不定,不知该往哪里去。

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周围的景色,每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每座山都只有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颈联“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场景,放牧的人赶着小牛回家,打猎的人带着猎物回家,这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和安逸。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王绩内心的感受,他环顾四周没有认识的人,便怀念起隐居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避世的思想。

总的来说,《野望》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通过描绘秋日傍晚的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场景,表达了王绩内心的孤独和避世思想。

《野望》全文与赏析

《野望》全文与赏析

《野望》全文与赏析王绩的《野望》是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全诗内容如下: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惆怅的秋日黄昏景象,展现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孤独和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的开篇,诗人站在东皋之上,在黄昏时分眺望远方。

“徙倚”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了诗人徘徊不定的姿态,也透露出他内心的迷茫和无所依靠。

这种迷茫,既是对眼前景色的感触,也是对人生方向的思索。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这两句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都笼罩在落日的余晖之中。

这里没有绚丽的色彩和夸张的描写,只是用平实的语言展现出秋天的宁静和寂寥。

诗人通过“皆”和“唯”两个字,强调了秋色和落晖的普遍性,让人感受到一种广阔而又深沉的氛围。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在这样的秋景中,诗人看到了牧人赶着牛群归来,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家。

这是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然而,这热闹的场景却更加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因为他与这些人相互不认识,无法融入其中。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面对周围陌生的人群,诗人感到无比的孤独。

他想起了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他们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坚守自己的志向。

诗人用“长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古代隐士的向往,希望能像他们一样,摆脱尘世的纷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的意境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孤独和苦闷,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和“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两组对仗,不仅在语言上整齐优美,而且在画面上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情景交融,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唐诗鉴赏之《野望》赏析

唐诗鉴赏之《野望》赏析

唐诗鉴赏《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解析:此诗为五言律诗,是王绩隐居乡里诗作。

诗朴实无华,接近陶渊明但骨子里又流露出惆怅难耐,欲依无人的情绪。

是王绩代表作,描写山野秋景,闲逸中却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首联点题,说出了地点、时间、事、情●地点-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水边向阳高地,泛指:田园、原野),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时间-薄暮:傍晚,太阳刚落的时候●事-徙倚:徘徊●情-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望”已显示出诗人欲有所求的主观愿望●“徙倚欲何依”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安、难耐、怅惘、空虚、没有着落。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此二联紧扣“望”字,写傍晚秋原所见之物。

●“树树皆秋色”写树木摇落变衰的景象。

●“落晖”:落日余辉●“树树”、“山山”重叠可以看到诗人视线的轨迹;“皆”与“唯”二字前后呼应,又能归纳概括出此诗诗人的心里感受。

●棵棵树在秋风中变黄摇落,座座山都沉浸在苍茫暮色余晖中,诗人看到牧人去赶着犊牛由远而近,猎人的马上挂着鸟兽满载而归。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顾”:转过头来看●诗人虽然崇尚隐逸,但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看着由远而近的猎人,转头回顾发现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不仅惆怅不已,只好长歌“采薇”抒发自己寂寞孤单,怅惘无依无的情思。

●关于“采薇”有人认为诗人是借伯夷、叔齐的故事表示自己以隋朝一老自居,不与新朝合作的避世隐居的心思。

(何文焕在顾安《唐律消夏录》的批语这样说)。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野望唐·王绩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馀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徙倚(xǐyǐ):徘徊,彷徨。

《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的余光。

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相视;互看。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翻译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注释新晴:初晴。

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极目:穷尽目力向远处看。

氛垢:雾气和尘埃;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郭门:外城之门。

郭:外城。

白水明田外: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农月:农忙季节。

倾家:全家出动。

事南亩:在田野干活。

事:动词,从事。

南亩:农田的代称。

评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诗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

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却缺乏活力。

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自然不会忘记添上画龙点晴的一笔。

《野望》简要赏析

《野望》简要赏析

《野望》简要赏析一、原文:《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翻译:黄昏时分我在东皋四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家。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隐居的贤者。

三、注释:①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皋,水边地。

②徙倚:徘徊,彷徨。

③落晖:落日。

④相顾:相对。

顾,看。

⑤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所以古时用“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四、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在这样一个宁静的秋天黄昏,诗人在他隐居的地方登高遥望,徘徊不定,思潮起伏,感慨万端。

前四句写出了傍晚秋夜的静幽景色:远处无依无靠徘徊不定,近处高低起伏的山树染上了秋天的色彩;苍茫的山下夕阳已逐渐沉落,牧人驱赶着牛群归去,猎人带着猎物回家。

诗人在此背景下又远望空旷的原野,写下了最后两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看到这一切,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感慨自己与他们一样孤独、寂寞。

最后两句情景交融,使全诗更富于秋天的浓烈气息。

《野望》是唐朝诗人王绩的一首经典诗歌,以其独特的主题、优美的艺术手法、深刻的诗意与内涵、精炼的语言表达和特殊的创作背景,历来备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简要赏析。

1. 主题思想:《野望》表达了诗人孤独抑郁、惆怅无依的情感,以及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野望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苦闷与彷徨,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2. 艺术手法: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情感融入到对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

通过深秋山野的萧瑟、孤寂之景,诗人将自身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仗、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具美感,同时也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

《野望》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绩的《野望》可是一首很有韵味的诗呢!咱们先来看看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傍晚时分,诗人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我想起有一次自己在山顶看日落,那种景色和诗人描述的薄暮时分特别像。

当时,天空被染成了橙红色,云彩像是被点燃了一般,特别壮观。

而我站在那里,心里也有点儿迷茫,就像诗人不知道该往哪儿去一样。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这画面简直太美啦!我记得有一年秋天去郊游,走进一片树林,每棵树的叶子都变成了金黄色或者红色,风一吹,落叶纷纷飘落,那情景就像一幅画。

而远处的山,在夕阳的余晖下,轮廓变得格外清晰,那种温暖又略带忧伤的感觉,和诗里说的一模一样。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农村生活的日子,傍晚时分,就能看到放牛的伯伯赶着牛儿们慢悠悠地回家,牛儿们偶尔还会发出“哞哞”的叫声。

有时候也能碰到打猎回来的叔叔,他们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却感到孤独,没有相识的人可以倾诉。

这让我想到自己在陌生的城市里,周围都是陌生的面孔,那种孤独感有时候真的让人挺难受的。

接下来咱们看看翻译:在黄昏的时候,我站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每一座山都笼罩着落日的余晖。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我左右看看,没有一个相识的人,于是长声歌唱,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诗的开头两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以一种迷茫和彷徨的情绪开篇,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野望》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野望唐代:王绩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日将落之时。

3.?徙倚:指徘徊、彷徨。

4.?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杜甫唐诗《野望》原文赏析

杜甫唐诗《野望》原文赏析

杜甫唐诗《野望》原⽂赏析杜甫唐诗《野望》原⽂赏析 《野望》是隋末唐初诗⼈王绩的作品。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格律完整的五⾔律诗。

⾸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派安详宁静;颈联中⽤⼏个动词“驱”“返”“带”“归”进⾏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辞⾃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格。

野望 西⼭⽩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不堪⼈事⽇萧条。

注释 1、西⼭: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3、戍:防守。

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边地。

5、清江:指锦江。

6、万⾥桥:在成都城南。

蜀汉费?访问吴国,临⾏时曾对诸葛亮说:“万⾥之⾏,始于此桥。

”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

8、供多病:交给多病之⾝了。

译⽂ 西⼭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 南郊外的万⾥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个兄弟⾳讯阻隔; 彼此天涯海⾓,只我⼀⼈好不凄?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躯; ⾄今⽆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地骑马郊游,常常极⽬望, 世事⼀天天萧条,真叫⼈不堪想象。

赏 这⾸诗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间。

诗的⾸联写从⾼低两处望见的景⾊。

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我孤⾝浪迹天涯。

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

末联以出效极⽬,点明主题“野望”,以⼈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

全诗感情真挚,语⾔淳朴。

《野望》原文及赏析

《野望》原文及赏析

《野望》原文及赏析《野望》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

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人在黄昏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这开篇就给咱们一种迷茫、孤独的感觉。

想象一下啊,就像你一个人站在那空旷的地方,周围啥也没有,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该往哪儿去,是不是有点失落?“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着落日的余晖。

秋天的景色总是带着那么点萧瑟,树叶不再是绿油油的,而是变成了各种金黄、火红的颜色。

夕阳的余晖洒在山上,那画面多美啊!我记得有一次秋天出去郊游,看到山上的树叶五彩斑斓的,阳光照下来,那光影交错的样子,简直就跟诗里写的一模一样。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

这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祥和。

我小时候在农村生活过,傍晚的时候,就经常能看到放牛的人赶着牛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牛儿们还时不时地叫几声,那画面可温馨了。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看看四周,没有一个相识的人,只能放声高歌,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

这最后一句,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咱们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在人群中却觉得很孤单,找不到能真正理解自己的人。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淡雅。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乡村的生活场景,抒发了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王绩这个人呢,他在仕途上不太顺利,所以对官场的那些事儿有点厌倦。

这首《野望》就是他归隐之后写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

咱们读这首诗,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描写,还能体会到诗人复杂的情感。

再来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它的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及近,从远处的山、树,到近处的牧人和猎人,画面感特别强。

而且,诗人用“皆”和“唯”这两个字,把秋天的那种普遍的萧瑟和寂静强调得很到位。

抒情诗: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抒情诗: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

抒情诗:王绩《野望》原文翻译及赏析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不过,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绩《野望》原文译文及赏析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赏析一:《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野望(王绩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王绩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野望唐代: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标签秋天、抒情、写景、初中古诗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王绩赏析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原诗】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作者】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初诗人。

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

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

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

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有避世的思想。

【背景】
东皋是王绩隐居乡里时的游玩之地。

诗写秋天傍晚景象,由于诗人独自置身于东皋野外,所以诗中充溢着诗人孤独落寞的感受。

【主旨】
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诗人在闲适的情趣中流露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名句赏析】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
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