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含反思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含反思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听歌曲、观察和实验探究材料的音乐性质,了解长度、重量、材质等和声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够理解材料与声音的关系,能识别不同材料的声音。

3.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模拟和创造声音,同时培养小班学生抛开成见进行思考、观察、实验的素质。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音乐材料和课件。

2.准备多种材料,例如:小瓶子、玻璃杯、水杯、铅笔盒等。

三、教学过程1. 开场(约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瓶子咕咕叫》并引导学生跟唱。

学生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反复唱这首歌。

2. 导入讲解(约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不同材质的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材质与声音的关系。

3. 观察实验(约10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材质的物品,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碰撞发出声音,来比较不同材质物品发出声音的特点。

2.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模拟和创造声音,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尝试使用多种材料制造声音。

4. 创作体验(约20分钟)1.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音实验和创作。

2.学生可以将自己用材料创作的声音与同学分享,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和激励鼓励学生们继续探索和尝试。

5. 总结(约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和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材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反思本次《会唱歌的小瓶子》公开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小班教育中,通过音乐和实验,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是非常有效的。

幼儿对音乐、声音的敏感度较高,通过观察和实验,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材料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创作体验环节中,幼儿将自己的创意表达出来,这也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体验能力等方面的有效途径。

在组织教学过程时,我也发现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音乐素养的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进度和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会更好地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让教育更加贴近幼儿的需求和成长。

会唱歌的瓶子幼儿园教案(通用7篇)

会唱歌的瓶子幼儿园教案(通用7篇)

会唱歌的瓶子幼儿园教案(通用7篇)会唱歌的瓶子幼儿园篇1活动目标:1、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声音的不同。

2、感受探索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声音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分辨装有不同物品的瓶子发出的声音知道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活动过程:一、猜想与验证:瓶宝宝吃了什么。

1、出示3个分别装有米、白芸豆、棉花的瓶子,摇晃,请幼儿比较瓶子发出的声音的不同。

逐一猜测每个瓶子内装有什么物品。

师:1.小朋友们,你们听,这些瓶宝宝肚子里有什么?2、出示米、白芸豆、棉花三种物品,请幼儿与发出不同声响的瓶子进行对比。

3、打开瓶盖,验证幼儿的猜测。

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打开瓶子,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有没有猜对。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宝宝1、请幼儿自选瓶子,拧开盖子,自选一种实物和工具喂瓶宝宝吃东西。

师:小朋友们,下面,请我们的小朋友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瓶子,我们来让我们的瓶子来唱歌。

2、喂好后要拧紧盖子。

(教师检查)师:小朋友要把盖子拧紧哦,老师来检查哦。

三、游戏“会唱歌的瓶宝宝”播放节奏对比明显的音乐,让幼儿随音乐节奏的变化,摇动瓶宝宝,为其配乐。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来摇晃自己的瓶宝宝,让我们的瓶宝宝一起来唱歌。

活动反思:这个活动的内容非常生活化、游戏化,很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中,以拟人手法的运用将普通的瓶子比喻成瓶宝宝,让幼儿更愿意亲近这些瓶宝宝,和这些瓶宝宝做朋友。

活动中我采用了“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的游戏形式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操作结果。

还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通过“猜一猜,听一听、动一动”,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比较瓶宝宝中放入米、白芸豆、棉花后发出的不同声音,感受了瓶宝宝中放入不同的东西摇晃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不足点:准备的材料不够丰富。

除了米、白芸豆、棉花这三种能发出声音的材料外,还可以多加入一些幼儿生活中经常看见的材料、区别比较明显的材料,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去进行操作、探索。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对生活中的影响。

2.探索一些简单的音乐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引入教学话题,引发学生兴趣。

2.学习基本的音乐元素,如节奏、音高和音色。

3.制作简易乐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4.合作创作小瓶子音乐表演。

教学准备:1.《会唱歌的小瓶子》的音乐录音带或视频。

2.瓶子、水、蜡烛、竹筷子、饭盒等制作乐器的材料。

3.制作简易乐器的教具。

教学过程:引入:1.教师播放《会唱歌的小瓶子》的音乐录音或视频。

2.教师介绍音乐的魅力,说出一些音乐对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放松心情、提高工作效率等。

导入:1.提问:你们喜欢唱歌吗?你们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2.引导学生对音乐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什么是歌曲,歌曲由什么组成等。

3.教师用板书或图片展示音乐元素,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探究: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制作简易乐器的材料,如瓶子、水、蜡烛、竹筷子等。

2.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制作自己的简易乐器。

3.学生摇动、敲击、吹奏等,感受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

展示:1.学生逐个展示自己制作的简易乐器,讲述乐器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一段简单的旋律。

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指挥家,其他成员分别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

2.练习几个简单的乐曲,如《小星星》或《两只老虎》等。

3.每个小组准备一段小瓶子音乐表演。

展示与评价:1.学生进行小瓶子音乐表演,其他小组成员用文字或图片记录。

2.学生回顾自己制作乐器和表演的过程,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进行反馈评价,鼓励学生并指出不足之处。

拓展:1.学生可以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尝试演奏其他简单的乐曲。

2.学生可以与其他班级合作,进行乐器演奏比赛或音乐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音乐对生活中的影响,并亲身体验了音乐的魅力。

学生通过制作简易乐器和合作表演,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精品教案及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精品教案及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精品教案及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教案【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好奇心,乐于探究。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1.音乐光碟和一个空瓶子。

2.每位幼儿两个会响的小乐器,如:矿泉水瓶、易拉罐、铃鼓等。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导入课题1.教师出示会唱歌的小瓶子,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宝贝,你们看是什么?(教师出示装有少许水的瓶子)这个瓶子不但会喝水,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它唱什么吧。

”2.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欣赏。

二、基本部分: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探索不同的声音效果3.探索活动一: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瓶子发出声音?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办法可以让小瓶子发出声音吗?”(幼儿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并用幼儿的方法分别敲击出不同的声音)师:“刚才小朋友们都想到了一些办法,现在我们一起用这些办法来敲敲看小瓶子是怎么唱歌的。

”(教师带领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敲击瓶子,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4.探索活动二:比较不同的声音效果师:“小朋友们,我们敲击瓶子的时候,瓶子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的声音效果)师:“我们再来试试其他的乐器吧,看看它们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

”(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用各种方法敲击乐器)5.探索活动三:比较不同乐器的声音特点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用了许多不同的乐器,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比较乐器声音的异同)师:“老师也来试试。

”(教师演奏不同乐器,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听到的声音)6.探索活动四:制造自己的声音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不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那我们用自己的小手和嘴巴来制造出好听的声音吧。

”(教师示范制造声音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尝试)7.结束部分:欣赏优美的音乐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棒!今天我们学会了这么多制造声音的方法。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瓶子里的水能发出声音,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2.通过歌唱,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音乐能力。

教学准备1.透明的大瓶子一个。

2.透明的小玻璃瓶子若干个。

3.盆子一个。

4.小铃铛一个。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让幼儿听到声音之后再问:“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发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兴趣。

操作(10分钟)1.教师将透明的大瓶子放在盆子中,同时将小玻璃瓶子放入大瓶子中,再倒入适量的水。

2.让幼儿发现,如果抚摸瓶子,瓶子里的水会发出声音,并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

3.鼓励幼儿抚摸、颠簸、摇晃瓶子,让他们体验更多不同的声音。

歌唱(15分钟)1.学唱歌曲《会唱歌的小瓶子》。

2.边唱边玩,教师在幼儿的鼓励下引导他们模仿《会唱歌的小瓶子》中瓶子声音的模样和节奏。

练习(25分钟)1.配发小铃铛,让幼儿自由选择合适的小玻璃瓶子,将小铃铛放在瓶子中,摇晃产生声音,跟着歌曲中的“咿呀,咿呀”声模仿歌曲中瓶子的声音,操练瓶子音乐。

2.分为小组,各自有一组玻璃瓶,让幼儿表演自己编排的瓶子音乐,可以尝试加入其他自然音源,比如敲木鱼,拍手等,让小组之间比赛,加强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总结(5分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再次强化幼儿对声音的认知。

教师与幼儿共同表演小瓶子,以活泼有趣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与幼儿一同祝福小瓶子能唱出所有美好的声音。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掌握适当的时间和进度。

2.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多地开发创意和想象力,利用多样化的音乐来源,加强幼儿理解和表现幼儿的主动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声音》,详细内容为“会唱歌的小瓶子”。

通过探索声音产生的原理,让幼儿感知声音的奥妙。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可以通过振动传播。

2. 能够动手操作,使小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使小瓶子发出声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瓶子、沙子、橡皮膜、鼓棒。

2. 学具:小瓶子、沙子、橡皮膜、鼓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拿一个小瓶子,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小瓶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教师轻轻敲击小瓶子,让幼儿听到声音,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小瓶子会发出声音呢?”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如何用沙子、橡皮膜和鼓棒使小瓶子发出声音。

(2)讲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教具,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小瓶子发出声音。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2)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其他物品制作“会唱歌的小瓶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唱歌的小瓶子》2. 板书内容:声音产生原理:物体振动小瓶子的声音:沙子、橡皮膜、鼓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唱歌的小瓶子”,并记录下制作过程。

2. 答案:制作方法:在小瓶子中加入适量的沙子,用橡皮膜封口,用鼓棒轻轻敲击。

制作过程:观察小瓶子的振动,听到声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发出声音,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秘密》,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点,通过动手制作会唱歌的小瓶子,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掌握不同材质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制作会唱歌的小瓶子。

2.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小瓶子、豆子、沙子、米粒、橡皮泥等。

2. 学具:小瓶子、豆子、沙子、米粒、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2)教师展示音响,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声音的产生原理。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小瓶子、豆子、沙子、米粒等物品,演示不同材质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点。

(2)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3. 动手实践:(1)幼儿分组,每组准备一个小瓶子和豆子、沙子、米粒等物品。

(2)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将豆子、沙子、米粒等物品放入小瓶子,观察和记录不同材质的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点。

(3)幼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制作会唱歌的小瓶子。

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幼儿判断它们振动时产生的声音。

(2)幼儿互相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瓶子,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不同材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大会唱歌的小瓶子2. 副声音的秘密3. 内容:(1)声音的产生原理(2)不同材质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特点(3)制作会唱歌的小瓶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里的物品,尝试用它们制作会唱歌的小瓶子。

2024年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2024年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2024年小班下学期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具体内容为第二章“会唱歌的小瓶子”。

本章详细介绍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通过动手实践,让幼儿了解声音是如何在瓶子里产生并传播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在瓶子中的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感受声音在瓶子中的传播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瓶子、橡皮膜、胶带、小石子、水、米、音叉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瓶子、橡皮膜、胶带、小石子、水、米、音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小瓶子,敲击瓶子,让幼儿听到瓶子的声音。

(2)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瓶子会发出声音呢?声音是如何在瓶子里传播的呢?”2. 例题讲解(1)教师用音叉敲击小瓶子,让幼儿观察瓶子的振动。

(2)教师讲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引导幼儿了解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原理。

3. 动手实践(1)幼儿分组,每组一个装有水的小瓶子,橡皮膜、胶带、小石子、米、音叉等。

(2)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使小瓶子发出声音,观察声音的变化。

(3)幼儿讨论并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发现。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题,幼儿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原理2.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3. 动手实践:会唱歌的小瓶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瓶子发出美妙的声音。

答案:用橡皮膜、胶带、小石子、米等材料,通过改变瓶子的形状、容量、材料等,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2. 作业要求: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教案名称:会唱歌的小瓶子适用年龄:幼儿园小班(3-4岁)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特性,发掘物体的多样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演能力。

教具准备:1.幼儿歌谱《小瓶子》2.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小瓶子(可买现成的或自制)3.其他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如球、方块等4.音乐播放器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将音乐播放器放在讲台上,播放一首活泼的音乐。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舞动身体,活跃气氛。

2.介绍主题(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小瓶子,并与他们分享小瓶子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

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歌曲,唱给小瓶子听。

3.学唱歌曲(10分钟)老师分段教唱歌曲《小瓶子》,让幼儿跟随一起唱。

重点强调歌曲中关于小瓶子的歌词和旋律。

4.探索小瓶子(15分钟)将准备好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小瓶子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小瓶子之间的不同。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描述小瓶子的特点。

5.合作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些小瓶子和其他物体,要求幼儿根据特点将它们分类。

鼓励幼儿合作、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6.展示表演(10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用小瓶子和其他物体演示自己的分类结果。

其他幼儿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来判断是否正确。

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7.总结(5分钟)老师带领幼儿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小瓶子的特点以及分类的方法。

鼓励幼儿对自己的表演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拓展活动:1.与幼儿一起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瓶子,可以利用废弃材料进行创作。

2.在音乐角落设置小瓶子乐队,让幼儿通过敲击小瓶子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

3.利用小瓶子进行数数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数字认知和分类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公开课,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唱歌、观察和分类等方式,全面开展了思维的发散、创新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同时,通过音乐和舞蹈的表演,激发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表演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3. 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通过唱歌的方式,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一些空瓶子、水、砂糖、盐等)、幼儿乐器(铃铛、鼓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画纸及文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唤起幼儿的兴趣,通过播放一首关于瓶子的歌曲,引导幼儿关注和思考:为什么瓶子会发出声音?2. 探究(15分钟)a. 组织幼儿分组,每组给每位幼儿发放一个空瓶子。

b. 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特点,并思考瓶子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c. 提供一些水、砂糖、盐等材料,让幼儿尝试往瓶子里加入不同的材料,并再次观察瓶子发声的情况,引导幼儿产生探究和思考。

3. 实验结果分享(10分钟)a. 邀请每组的小组长来分享自己组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b. 引导幼儿讨论和总结,为什么改变瓶子里的材料会改变声音的大小和音调?4. 学习歌曲(20分钟)a. 教师重新唱一遍关于瓶子的歌曲,并引导幼儿跟唱。

b. 练习音高变化:教师敲击鼓或使用其他乐器,要求幼儿根据声音的高低来变化唱歌的音高。

5. 小结(5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

b. 提出课后思考问题:你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探究瓶子发声的原理?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科学公开课,幼儿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的方式,探索了瓶子发声的原理。

同时,通过唱歌的方式,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将实验内容与音乐、艺术等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小瓶子和大气压力的关系,初步了解自然规律。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的爱护小动物的意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1 观察环节提前准备好小瓶子、吸管和水。

让小朋友们一起观察小瓶子和吸管,询问他们这个东西是什么?有什么用?可以拿来做什么?1.2 提问环节提问:吸管深进瓶子,喝水的时候为什么水会跑到嘴巴里?引导幼儿观察小瓶子和吸管的形状。

通过让幼儿自己探究,引导他们发现:吸管内部一定存在着一定的气体,所以,将吸管塞到水里,水就被吸进了吸管中。

当吸管从瓶中拿出时,由于瓶内的压强比外界大,水便不受外界的压力而随着吸管上升流动进嘴里。

2. 学习环节2.1 知识传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大气压力和小瓶子的关系。

引导幼儿认识如下事实:当大气压力变化时,小瓶子内外的压强会发生变化。

当瓶子口封闭时,由于瓶内空气的体积受大气压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当大气压力增加时,瓶内的空气体积会缩小,此时瓶内有更多的气体,从而空气密度增加,比外界含氧量更大,导致瓶内的气压增加;当大气压力减少时,瓶内的空气体积会扩大,此时瓶内的气压就会降低。

2.2 操作环节展示小瓶子、吸管和水,让幼儿将吸管垂直地塞入水中,吸入一些水,并迅速将吸管口指向装有水的小瓶子口处,然后吸取水份,当吸管口离开瓶口时,因为内部气体体积变小,瓶内压力增加,水就会自行爬过来,呈现出小瓶子会唱歌的有趣现象。

3. 拓展环节3.1 规律探究询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有什么物体和小瓶子同样会遵守压强规律吗?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材质,总结出“不管是什么物体,只要内部存在气体,外部都存在着一定的大气压力,从而发生压强变化”的规律。

3.2 物理探究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由于内部气体体积变化而产生压力变化的呢?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操作、观察和思考,探究空气球、「雷达球」等玩具、吹口哨、气球爆炸等日常现象和小瓶子一样都遵守大气压力规律。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案简介本教案适用于小班科学课程。

通过《会唱歌的小瓶子》这个主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验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探索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动手能力。

2.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培养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实验体验,培养幼儿对不同物体的认知和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授《会唱歌的小瓶子》主题相关的科学知识。

主要内容包括: - 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探索不同物体的共鸣现象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会唱歌的小瓶子》故事书–实验用具:空瓶子、水杯、弹簧等–实验材料:碗、勺、手指等–课件或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清水杯子–破损的空瓶子–实验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用《会唱歌的小瓶子》故事书开始本节课的导入,通过故事引发幼儿对声音产生的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2. 实验展示(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物体的共鸣现象实验。

首先,在黑板上或课件上呈现实验流程和步骤,然后逐步进行实验演示。

教师运用碗、勺、手指等材料,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小组实验(3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实验用具和实验材料。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鼓励幼儿主动合作、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分享及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并与全班一起总结实验过程和发现的规律。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概括共鸣现象的产生原理。

5. 结束(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给予幼儿一些建议,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声音和共鸣现象。

六、教学延伸在家庭环境中,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声音实验,通过不同材料和物体的实验观察,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认知和探索能力。

七、教学评价通过幼儿的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以及与全班的分享和总结,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侧重于幼儿对声音和共鸣现象的认知和理解。

八、教学反思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与学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根据幼儿的反馈和理解情况,适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背景介绍《会唱歌的小瓶子》是一首经典的儿歌,通过教唱和互动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协作意识和音乐感受能力。

同时,利用小瓶子来进行一些小实验,可以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培养科学观察、探究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小瓶子的形态结构和材料组成;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3.练习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协作能力;4.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歌曲教唱(10分钟)首先,老师播放《会唱歌的小瓶子》的歌曲,和幼儿们一起跟唱、手拍,热身气氛,并介绍小瓶子是什么,为什么它能唱歌。

2. 看图识瓶及分类(10分钟)接着,老师出示几张不同形态的瓶子图片,让幼儿们看图识瓶,并根据材料、形态等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3. 探究小瓶子的声音(20分钟)接下来,老师拿出不同形态、大小、材质的小瓶子,并告诉幼儿们:小瓶子像唱歌一样,也能发声,我们要做个实验,看看哪种小瓶子能发出最美的声音。

幼儿们分组进行实验,先观察、比较每个小瓶子的形态、大小、材质等特征,然后逐一吹气试发声,最后选出最美的声音,并用手敲击小瓶子,了解不同敲击方式会产生什么不同的声音。

4. 合唱小瓶子(10分钟)最后,老师让幼儿们利用实验选出的最美声音的小瓶子,一起唱《会唱歌的小瓶子》。

四、教学方法1.歌唱法:通过歌曲教唱和合唱,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合作精神;2.图片教学法:通过看图识瓶及分类,让幼儿了解不同瓶子的形态、大小、材质等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幼儿亲身参与,观察、比较、探究小瓶子的声音,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4.游戏教学法:通过合唱小瓶子,让幼儿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估1.检查幼儿识别瓶子的能力;2.观察幼儿参与实验的表现,是否能够合理比较和分析;3.评价幼儿的合唱表现,看是否能够协作完成唱歌;4.倾听幼儿对小瓶子实验的感受和体会。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会唱歌的小瓶子》。

通过观察、探索和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小瓶子会唱歌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表达和分享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声音的产生和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瓶子、橡皮膜、沙子、豆子、小锤子、音叉、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套小瓶子、橡皮膜、沙子、豆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沙子的小瓶子,摇一摇,让幼儿听一听声音。

(2)教师提问:为什么小瓶子会唱歌呢?让我们一起探索吧!2. 例题讲解(1)教师用装有豆子的小瓶子演示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教师讲解:当我们摇动小瓶子时,豆子撞击瓶壁,产生振动,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声音。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操作,用橡皮膜、沙子、豆子等材料制作会唱歌的小瓶子。

(2)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

(2)教师提问:除了小瓶子,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呢?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唱歌的小瓶子》2. 板书内容:(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传播(3)小瓶子唱歌:沙子、豆子撞击瓶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唱歌的小瓶子,并记录制作过程和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但在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上,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会发声的物体,记录下来,第二天与同伴分享。

(2)课堂延伸:开展“我的小瓶子最会唱歌”比赛,提高幼儿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动物的尾巴》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图形宝宝排排队》三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活动目标:1、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欢动手制作音乐瓶子,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1、教具:歌曲“小瓶子音乐会”的磁带。

2、学具:每人1个透明、带密封盖的塑料小瓶,小盘12个,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各若干,小勺和漏斗4个,圆桌两个。

活动过程:一、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1、老师出示一个空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提问:听听老师手中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没有声音)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声音?请你来试一试吧。

2、引导幼儿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请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3、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1)提问:“你是怎样让小瓶子就发出声音?”(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自己的发现。

如拍、敲、吹、扔、弹等。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了不同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手拍瓶子、手指弹瓶子、用瓶子敲敲地面、把瓶子扔到地上等等,都会让瓶子发出声音。

5、请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二次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问: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2、提出要求,指导幼儿灌装材料:(1)每个小朋友选择一种喜欢的材料装到瓶子里。

(2)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把掉在外面的材料送回家。

(3)装完后要扣紧盖。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教案《会唱歌小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依据教材第三章《奇妙声音》展开,详细内容涉及声音产生、声音传播以及简单声音制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原理,知道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兴趣。

3. 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原理以及声音传播。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声音产生简单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瓶子、橡皮膜、沙子、小锤子、音叉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瓶子、橡皮膜、沙子、小锤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装有沙子小瓶子,轻轻敲打,让幼儿听到沙沙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小瓶子为什会唱歌?”2. 例题讲解讲解声音产生原理,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操作,用小锤子敲打小瓶子,观察瓶子振动产生声音现象。

4. 互动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和发现,探讨为什小瓶子会唱歌。

指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让幼儿解到声音传播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唱歌小瓶子》2. 板书内容:声音产生原理:物体振动声音传播:空气传播声音制造:小瓶子+沙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答案:将沙子装入小瓶子,用小锤子敲打瓶子,观察瓶子振动产生声音。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发出美妙音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对声音产生原理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家庭音乐会”,让幼儿用生活中物品制作乐器,展示自己才艺。

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倾听大自然声音,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动作要慢,确保幼儿能够看清楚实验过程。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具体内容为“会唱歌的小瓶子”。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并学会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能发出音乐的瓶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掌握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小瓶子,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及传播条件。

教学重点:制作能发出音乐的小瓶子,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演示用小瓶子、音乐CD等。

学具:玻璃瓶、橡皮泥、水、吸管、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注意倾听音乐中的声音。

提问:你们知道音乐中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讲解声音传播的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方式。

3. 制作小瓶子(10分钟)演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小瓶子演奏音乐,体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提问:除了小瓶子,你们还能想到其他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吗?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2. 制作小瓶子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制作的小瓶子演奏一首熟悉的歌曲,并记录演奏过程。

2. 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演奏情况给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声音现象的认识。

同时,可布置学生收集其他能发出声音的物品,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原理及传播条件。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塑料瓶的用途及特性,知道塑料瓶可以发出声音。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塑料瓶发出声音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塑料瓶发出声音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塑料瓶若干、沙子、大米、豆子、水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沙子的塑料瓶,摇晃瓶子,让幼儿聆听声音。

(2)引导幼儿说出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2.探究活动(1)教师分发塑料瓶和材料(沙子、大米、豆子、水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

(2)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适时给予帮助。

(3)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讨论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特点。

3.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示范如何让瓶子发出声音。

(2)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方式让瓶子发出声音,如:吹气、敲击等。

(3)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适时给予帮助。

(1)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一个空的塑料瓶,让幼儿思考如何让瓶子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材料填充瓶子,观察声音的变化。

(3)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适时给予帮助。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操作过程,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

2.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是否较高,是否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幼儿是否掌握了塑料瓶发出声音的方法和规律。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评价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检查幼儿对塑料瓶发出声音的方法和规律的理解程度。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1. 教学目标1.1 了解物体的声音来源和传播方式;1.2 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启发幼儿对声音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知识点•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2.2 主题活动:《会唱歌的小瓶子》•通过唱歌、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3. 教学步骤3.1 导入环节•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并让幼儿说出声音的来源。

3.2 学习环节•播放《会唱歌的小瓶子》音频,让幼儿跟着唱歌,可以配合手势或简单舞蹈互动,加强幼儿的语音表达和肢体协调能力。

•提问:唱歌是怎么发出来的?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老师可以用装有水的瓶子演示,敲打瓶子,让幼儿听到嘈杂的声音,并让幼儿说出水的流动和声音的来源。

3.3 活动环节•游戏1:声音猜猜猜,将各种声音录制(如狗叫、车鸣、钟声等)转化为音频,让幼儿通过听声音猜出声音的来源(可分类比赛)。

•游戏2:声音跟我动,利用电子琴发出声音,让幼儿跟着声音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跳跃、摇摆等),加强幼儿的肢体协调、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3.4 总结环节•让幼儿总结探究到的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方式,以及感知、表达、场景体验等方面的收获。

4. 注意事项•由于幼儿发音不准,可以加强初步的语音训练,例如口腔和舌头的练习,让幼儿更加清晰地发出声音。

•保证环境安全,避免瓶子破碎、水滴到地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教室尽量静音,以便更好地感知和聆听声音的细微变化。

以上就是本次教学的科学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探索发现声音的奥秘。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深海生物——浮游生物小瓶子的形态特征、生存环境和生长过程。

•了解小瓶子唱歌的原理,聆听小瓶子的歌声。

•通过歌唱、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拓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学习,发现科学世界的奇妙之处。

•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了解小瓶子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学习浮游生物小瓶子的形态、生长过程和特征。

•唱歌的小瓶子的原理和歌声欣赏。

2.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建立直观的深海生物概念。

•引导幼儿理解小瓶子唱歌的原理。

2.3 教学形式•故事导入,让幼儿深入感受深海环境和小瓶子的生存情况。

•歌唱、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深入了解小瓶子并产生兴趣。

三、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海洋环境的背景音乐、深海织球爬山游戏道具等。

3.2 教学过程3.2.1 自我介绍•教师自我介绍,问候幼儿,让幼儿之间互相认识。

3.2.2 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去海里游泳,看到一些很奇怪的生物,比如像瓶子一样的小生物。

•讲述小瓶子的生存环境、特征(身体透明能随意变形,嘴巴长得像一朵花等)。

•通过图示或视频让幼儿感受小瓶的萌属性。

3.2.3 声音游戏•让幼儿模仿小瓶子的声音,通过音乐鼓励幼儿一起唱歌。

•讲解小瓶子唱歌的原理。

3.2.4 歌曲学唱•教唱歌曲《会唱歌的小瓶子》。

•通过唱歌让幼儿了解更多小瓶子的信息。

3.2.5 小游戏•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捉小瓶子等),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3.3 结束语•总结本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回忆所学知识点。

•提醒幼儿要好好保护环境,保护小瓶子等深海生物。

四、教学后记在这堂课中,小瓶子深入浅出地介绍,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幼儿理解小瓶子唱歌的原理,从而增加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唱歌的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
小结:瓶子里装上豆子、石子、花生等硬东西会发出声音。
(2)听辨装满瓶和半瓶豆子的小瓶发出声音,感知容量与声音的关系。 提问:两个瓶子都装着豆子,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有什么办法让声音小的豆瓶子唱出响亮的歌声?(请装满瓶的幼儿倒出一半豆子,进行验证)
(3)小结:装得太满,小豆子没有地方跳舞,就发不出声音。
4、分享装豆子的好方法
(1)提问:用什么办法装豆子比较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装豆子的办法,鼓励幼儿使用工具
5、指导幼儿运用分享经验制作第二个"会唱歌的瓶子"。
三、演奏会唱歌的小瓶子,体验探究声音的乐趣。
引导幼儿边用瓶子打击节奏,边与老师唱问答歌《小瓶子音乐会》。
1、教具:歌曲"小瓶子音乐会"的磁带。
2、学具:每人1个透明、带密封盖的塑料小瓶,小盘12个,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各若干,小勺和漏斗4个,圆桌两个。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1、老师出示一个空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提问:听听老师手中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没有声音)怎样让小瓶子发出声音?请你来试一试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会唱歌的小瓶子》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并运用"弹、吹、拍、转"等动词完整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2、通过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3、喜欢动手制作音乐瓶子,体验声音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如:(师)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
(幼)有!
四、活动延伸在益智区里提供不同的材料,请幼儿继续感受声音的变化。(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2、提出要求,指导幼儿灌装材料:
(1)保持桌面的整洁,把掉在外面的材料送回家。
(3)装完后要扣紧盖。
3、师幼分享自制的"会唱歌的小瓶"引导语:音乐会开始了,请小瓶子为大家唱歌。
(1)听辨装有不同材料小瓶发出的声音,感知物体软硬与声音的关系 提问:听听哪些瓶子会唱歌,里面装的是什么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请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并及时引导幼儿说出让小瓶发出声音的方法。
3、引导幼儿分享操作经验(1)提问:"你是怎样让小瓶子就发出声音?"(2)鼓励幼儿用恰当的动词描述自己的发现。如 拍、敲、吹、扔、弹等。
4、教师小结:小朋友发现了不同让瓶子发出声音的方法:用手拍瓶子、手指弹瓶子、用瓶子敲敲地面、把瓶子扔到地上等等,都会让瓶子发出声音。
5、请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分二次探索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制作"会唱歌的瓶子",比较感知物体的软硬、空间变化等与声音的关系。
1、出示材料,引发幼儿制作兴趣。
提问: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礼物?(黄豆、石子、布块、纸团、花生、海绵)。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会唱歌小瓶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