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类型与特点-基础知识共30页
医学免疫学(第八)Ig
mIgM
mIgD
未成熟B细胞
现在是34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成熟B细胞
活化B细胞
IgE的特性和功能
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50ng/ml);糖基化率最高(13%) 主要由呼吸道、胃肠道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 属嗜细胞抗体,可与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表面FcεR结合,介导I型
超敏反应,可能与机体抗寄生虫免疫有关。
现在是24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二)激活补体:
*IgM、IgG
*聚合IgA
C1q
IgG
现在是25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IgG
(三)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
1、调理作用:指抗体(IgG、IgA)、补体促进吞噬细 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的作用。
细 菌
吞噬细胞
现在是26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C
IgA (IgA1、IgA2)
α
IgM
μ
γ
IgG
(IgG1~IgG4)
现在是7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IgE
ε
IgD
δ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N
超变区
(HVR)
VH
CH1
V区
VL
(三) 铰链区 C区
CL CH2 CH3
现在是8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C
现在是9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独特型(idiotype)
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克隆产生的Ig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独特型由若干个抗原决定簇组
成,又称为独特位(idiotope) ,主要存在于V区。
现在是19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现在是20页\一共有45页\编辑于星期二
临床免疫学基础
免疫试剂常用术语
9、开瓶有效期
概念:某试剂在开瓶后,能用于正常检测的时间段。
例:某试剂开瓶后在30天内都能正常使用,那该试剂开 瓶有效期为30天。
校准常用术语
1、校准品
概念:通过参考方法或者参考物质而获得具体浓度值的物质。
用途:对检测系统进行修正。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概念: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 或计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标) 准或国际计量基(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校准常用术语
2、溯源
研
国际单位
究
机
一级参考物质
构 二级参考物质
参
考
实
工厂主校准品
验
试剂盒内校准
室
品
医
院
常规样本
检
验 科
结果
一级参考方法 二级参考方法
工厂选定的 检测方法 工厂标准检测法
医院常规检测法
不确定度
质控常用术语
1、靶值
概念:移除无关值后,参与的全部试剂反应的平均值。
2、标准差
概念:总体各单位标准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 均数的平方根。它反映组内个体间的离散程度。
• 免疫学基础知识
• 下边的动画有点长哦
免疫分析的基本原理
抗原
抗体
Y
免疫分析是根据抗体与特异性的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定性/ 定量检测的技术。
免疫反应核心: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
抗原(antigen):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等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其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原性) 和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反应的能力(抗原性)。常 见的抗原包括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粉尘、花 粉等。
简述抗体的类型及功能
简述抗体的类型及功能引言:抗体是人类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多种类型和功能。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抗体类型及其功能,以加深对抗体的了解。
一、IgM抗体IgM抗体是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通常在感染初期生成。
它是一种巨大的五聚体抗体,由五个单体抗体链组成。
IgM抗体在免疫系统的早期阶段起到重要作用,能够迅速识别和结合病原体表面的抗原,从而触发其他免疫细胞的活化。
此外,IgM抗体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病原体的消除。
二、IgG抗体IgG抗体是免疫系统中最常见的抗体类型,约占总抗体数量的75-80%。
它是一种二聚体抗体,由两个单体抗体链组成。
IgG抗体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中和病原体毒素、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消化、激活补体系统等。
此外,IgG抗体还可以穿过胎盘屏障,提供胎儿早期的免疫保护。
三、IgA抗体IgA抗体是存在于体液中的主要抗体类型,主要分布在黏膜表面和分泌物中。
它是一种二聚体抗体,由两个单体抗体链组成。
IgA抗体在黏膜表面起到重要作用,能够阻止病原体侵入黏膜组织,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此外,IgA抗体还能够中和病原体毒素,促进病原体的清除。
四、IgE抗体IgE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类型,它主要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IgE抗体的产生通常与过敏原接触有关,如花粉、食物等。
一旦与过敏原结合,IgE抗体会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症介质,导致过敏症状的出现。
此外,IgE抗体还能够参与抗寄生虫免疫反应,通过激活嗜碱性粒细胞来消灭寄生虫。
五、IgD抗体IgD抗体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抗体类型,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它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的表面,并参与B淋巴细胞的激活和抗原识别。
研究表明,IgD抗体可能在免疫记忆和免疫调节中发挥一定作用。
结论:抗体是人类免疫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分子。
不同类型的抗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中和病原体毒素、促进病原体的吞噬和消化、激活补体系统等。
通过了解抗体的类型和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知识点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知识点单克隆抗体是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动物细胞工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知识点要记住?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单克隆抗体基础知识点一、区别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学反应,由机体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一组球蛋白,这就是免疫球蛋白,这种与抗原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就是抗体。
当病原体入侵人体,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大量的多种抗体,那么这一堆抗体就是多克隆的。
单克隆抗体(MAb):是针专一的抗原决定簇产生的抗体,单克隆技术又名杂交瘤技术,起源于1975年,由G.KÖhler和Milstein创立。
主要原理是利用产生抗体的B细胞与肿瘤细胞杂交融合成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
此类抗体是专一的,或者说是同一种蛋白质,因此是单克隆的。
二、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步骤(1)抗原制备;(2)免疫动物;(3)免疫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制备;(4)细胞融合;(5)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6)杂交瘤细胞的筛选;(7)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8)单克隆抗体的检定;(9)分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10)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三、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具体过程1、免疫动物免疫动物是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的过程。
一般选用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按照预先制定的免疫方案进行免疫注射。
抗原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进入外周免疫器官,刺激相应B淋巴细胞克隆,使其活化、增殖,并分化成为致敏B淋巴细胞。
2、细胞融合采用眼球摘除放血法处死小鼠,无菌操作取出脾脏,在平皿内挤压研磨,制备脾细胞悬液。
将准备好的同系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
在聚乙二醇作用下,各种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3、选择性培养选择性培养的目的是筛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一般采用HAT选择性培养基。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 稳态与环境《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
高中生物课本中“抗体”知识的梳理本专题以抗体为出发点,联系了高中教材中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如免疫、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膜系统及细胞工程、动物代谢知识等。
以该知识点为专题进行复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熟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于培养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知识体系:二、知识解析:(一)抗体的定义:●产生: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性: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具有免疫功能●化学本质:球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产生紫色反应)(二)抗体的结构:组成抗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通过缩合方式形成肽链,抗体是由4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4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再折叠、盘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就是抗体。
(三)抗体的合成与分泌:1.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及分泌是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进行的,合成部位是在效应B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与其合成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注意掌握各细胞器所起的作用);其合成及分泌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分布到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如唾液、泪、尿、乳汁等)中;该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外排作用。
2.抗体的合成要受到相应基因的控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为真核细胞基因,其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对编码区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
3.基因控制抗体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场所、原料、条件、过程等)1.定义:由单个B细胞经多次无性繁殖(即克隆)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特点)。
2.相关技术手段: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3.制备过程:详见本文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注: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要涉及到两次筛选,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不同的:(1)第一次筛选:B淋巴细胞在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可得到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即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第一步筛选的目的是从三种融合细胞中把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医学基础知识:血型与输血的考点分析
医学基础知识:血型与输血的考点分析
关于血型,以及输血,大家并不陌生,复习过程中经常遇见,既然能够频繁出现,也就意味着在事业单位或者执业资格的考试中,不管是医学基础知识的考题还是临床内外科的考题中,都会涉及到相关的考点。
掌握好这个考点,正确地做题。
才能获得高分,针对这个问题,中公教育老师对这个考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血型概念
血型:红细胞膜上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包括两种抗原,即A抗原和B抗原。
二、抗体特点
ABO血型的抗体属天然抗体,为IgM,分子量较大,不易通过胎盘。
Rh血型抗体为IgG抗体,能透过胎盘。
人的血清中不存在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阴性者在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才会通过体液免疫。
三、交叉配血试验
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放在一起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再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副侧。
主副侧均不发生凝集反应,称为配血相
合;副侧发生凝集反应,主侧不发生,称为配血基本相合;两侧均发生,称为配血不合。
【例题】某人的血清不能使A型血红细胞凝集,但其红细胞可被A型血的血清凝集,该人的血型为( )。
A.A型
B.AB型
C.B型
D.O型
【答案】B。
解析:该人的血清不能使A型血红细胞凝集,说明没有抗A抗体,其红细胞可被A型血的血清凝集,A型血的血清中有抗B抗体,说明该人红细胞上有B抗原;综合后该人红细胞上有B抗原而血清中没有抗A抗体;其血型为AB型。
故答案为B。
抗体类型与特点基础知识
3.1 第一代抗体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
当将抗原注射入实验动物体内时,一系列抗 体生成细胞会不同程度的与抗原结合,受抗 原刺激后在血液中产生不同类型的抗体,这 种由一种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 体。
3.1 第一代抗体
优点:来源广泛,制备容易 缺点 :特异性不高,容易发生交叉反应,不宜大量制备 应用:疾病的被动免疫治疗,实验室免疫学实验
3.3.2 小分子抗体- Fab
抗体 Fab 抗体分子的制备
P VH CH1
P
VL CL
免疫球蛋白 基因载体的构建
H链表达载体
L链表达载体
抗 体 纯 化
VH
VL
共转染细胞
CH1 -S-S- CL
抗体分泌细胞
Fab 抗体分子
3.3.2 小分子抗体- ScFv抗体
ScFv抗体 ,由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拼接后表达形成的重组蛋白,分子量只有完整分子1/6。 特点,是具有完整抗原结合部位的最小片段,能微生物发酵生产,对实体瘤穿透力强,是用作 生物“导弹‘理想的材料,用它研制双功能抗体、催化抗体、免疫毒素、抗体融合蛋白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PCR
VH
VL
酶切、克隆
表达载体
ScFv的构建
3.3.2 小分子抗体- Fv片 段
Fv片段,由 VH和VL组 成 , 是 抗 体 的 抗 原 结 合部位,分子量只有 完整分子1/6。
特点,与ScFv相同。
3.3.2 基因工程抗体抗体-双特异性抗体
双特异性抗体,是含有 2 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
白
抗体融合蛋白,将抗体与其他效应蛋白基因融合,构建融合表达 载体,然后再合适的表达系统生产的融合蛋白。
疫苗基础知识PPT课件
自动免疫: 通过抗原物质(如细菌、病毒、疫苗等)的刺激使机体 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可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种。自 然自动免疫即患病后免疫,如患过麻疹、伤寒后即产生了 相应的抗体。人工自动免疫是通过预防接种,刺激机体免 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出现较慢(1-4 周),但维持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从而达到预防疾 病的目的。
第28页/共50页
三代细菌性疫苗
优点
免疫原性好
全菌体疫苗
副反应小 多糖疫苗
能使2岁以下婴幼儿 产生有效的保护性 抗体,安全、高效
多糖蛋白结合 疫苗
缺点
副反应重
卡介苗
全细胞百日咳
对2岁以下儿童无效 抗体保护期短
生产工艺复杂成本略高
流脑多糖疫苗 肺炎多糖疫苗 伤寒Vi多糖疫苗
第29页/共50页
Hib结合疫苗 AC流脑结合疫苗 13价肺炎结合疫苗
二、体液免疫:即以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负责体液免疫的细胞是B细 胞。病毒颗粒和细菌表面都带有不同的抗原,所以都能引起体液。 体液免疫的两个关键:B细胞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产生高效而短命的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清除抗原. 产生寿命长的记忆细胞,发生二次反应立即消灭再次入侵的同样抗原。
三代病毒性疫苗(例:流感)
全病毒疫苗,含有完 裂解疫苗,含高度纯 亚单位疫苗,只含纯
整的灭活病毒颗粒
化的病毒颗粒
化的HA、NA抗原
第30页/共50页
多糖疫苗与结合疫苗特点比较
B细胞反应
抗体类型 记忆免疫 保护周期 加强效果 免疫耐受性 群体免疫 免疫原性
多糖疫苗 T细胞非依赖性
多糖结合疫苗 T细胞依赖性
被动免疫: 机体获得由其他机体产生的活性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 使人体立即得到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其特点是生效快, 但免疫维持时间短(2-3周),所以主要用于治疗或防止 发病的应急措施。(血清)
单克隆抗体的类别
单克隆抗体的类别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 B 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均一性。
根据其重链恒定区的不同,单克隆抗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 IgG:IgG 是最常见的单克隆抗体类型,约占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 75%。
IgG 分子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能够穿过胎盘屏障,是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类型。
2. IgM:IgM 是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 B 细胞产生。
IgM 是机体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类型,具有较强的激活补体和调理吞噬作用。
3. IgA:IgA 主要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
分泌型 IgA 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类型,能够阻止病原体的侵入。
4. IgE:IgE 是一种亲细胞性抗体,主要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和抗寄生虫感染。
IgE 能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 FcεRI 受体结合,引发炎症反应。
5. IgD:IgD 主要表达于成熟 B 细胞表面,作为 B 细胞的抗原受体,参与 B 细胞的活化和分化。
血清中 IgD 含量较低,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除了以上五种类型,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单克隆抗体,如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等。
这些抗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单克隆抗体的类别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类别的单克隆抗体在不同的疾病或实验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单克隆抗体类型。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
《医学免疫学》基本知识汇总及案例分析一、基本概念1、免疫:免除疾病,对某种疾病具有抵抗力,能识别清除抗原性物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2、免疫系统:机体执行免疫应答与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系统。
3、Cytokine (CK):细胞因子。
是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在细胞间发挥相互调控作用的一类小分子可溶性多肽蛋白,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
4、免疫球蛋白 (Ig):是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r球蛋白等组成。
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5、黏附分子 (CAM):是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
6、抗体:是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 细胞增值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膜表面。
7、抗原:指所有能激活和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指能被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效应产物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应答效应的物质。
8、Incomplete antigen:不完全抗原,某些小分子物质,其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诱导免疫应答。
这些小分子物质可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具备抗原性,称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9、抗原决定基 (抗原表位):是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10、内源性抗原: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新合成的抗原。
(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内合成的肿瘤抗原等,)在胞质内被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8+t细胞的tcr所识别。
11、外源性抗原:指细菌蛋白等外来抗原,其通过胞吞胞饮和受体介导内吞等作用进入apc,在体内溶酶体中被降解为抗原肽并与mhc二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提呈于apc表面,被cd4+t细胞的tcr所识别。
图解抗原抗体反应类型和原理课件
正、负极性消失,亲水 层立即失去。
• 结合力最强,约占总结 合力的50%。
第16页,幻灯片共33页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
转化
NaCl
亲水胶体
血清学反应条件下,抗原 抗体均带负电荷,使极化 的水分子在其周围形成水
化层,成为亲水胶体。
疏水胶体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使表面电荷减 少,水化层变薄,失去亲水性能 ,抗原抗体复合物成为疏水胶体
可见反应
在电解质作用下,中和胶 体粒子表面的电荷,使各 疏水胶体之间靠拢,形成 可见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第17页,幻灯片共33页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2.比例性 3.可逆性 4.阶段性
第18页,幻灯片共33页
一、 特异性(specificity)
1、概念:一种抗原分子通常只能与其刺激机体后
第13页,幻灯片共33页
二、范德华引力
概念:抗原和抗体相互接近时,各自所携带的原子与原 子、分子与分子由于分子极化作用而出现的引力。
• 结合力的大小与两个相互作 用基团的极化程度的乘积成正
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7次方 成反比。
• 作用大小取决于二者分子
空间构型的互补性
• 作用力最小
第14页,幻灯片共33页
沉淀反应 液相沉淀试验
补体参与 的反应
免疫电泳技术 补体溶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结果判断 观察凝集现象 同上 同上 观察沉淀,检测浊度 观察扫描沉淀峰、沉淀弧 观察测定溶血现象
同上
第32页,幻灯片共33页
第33页,幻灯片共33页
*抗体:
1、来源(如:R型抗体 > H型抗体)
免疫组化基础知识
1.常用的固定剂 (1)甲醛缓冲液
广泛应用于病理标本的固定,甲醛在很好地保护组织形态结构完整的同时 也有效地保存某些抗原。由于甲醛的交联作用会影响被固定细胞膜的通透性不 利于染色时抗体的渗透,因此染色前常用酶进行消化以使抗原决定簇充分暴露, 固定时间不直超过24h。 (2)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
广泛应用于光镜细胞化学研究。 (3)戊二醛~多聚甲醛缓冲液
1、荧光色素——能够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的化合物。 特性:必须具备吸收激发光的光能并发射荧光;具有吸收一定频率光能 的生色团和能产生一定光亮子的荧光团。
2、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应具有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因,结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 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容易排除。 2)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荧光效率下降不多。 3)结合抗体蛋白后对抗体的免疫学性质和生化性质无影响。 4)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而快速。 5)荧光素容易溶解,溶解后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6)荧光颜色与背景组织的自发荧光颜色对比鲜明,能清晰判断结果。
胰蛋白酶、胃蛋白酶 2.消化时间
因组织而异,一般为5~30min,消化时间不宜太长,以免损伤组织形态,破坏 抗原决定族。消化结束后要充分洗涤,以除去残留的蛋白酶。
3.非特异染色的控制 非特异染色或背景染色是指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凡不属于特异性抗原抗体反
应所出现的染色。
(1)原因分析 组织方面:主要有组织的自发荧光、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或碱
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
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技术
一、取材 1.实验动物
麻醉 (处死),锋利刀片切成大小适中,厚度3mm~4mm。 小型实验动物:灌注(流)固定后取材(生理盐水和4%多聚甲醛) 2.人体材料 活检组织、手术标本、细胞和组织 二、固定 原则是保持组织形态良好和被检测抗原的前提下,应采用 浓度最低的固定剂和最短的固定时间,固定时间一般为1~12h。